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范文第1篇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 & TechnologyReader’sAssociation
中 外 文 化 交 流
晚会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 & TechnologyReader’sAssociation
策划书
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
读者协会
一、 活动宗旨
为了更好地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同学的语言学习、推动读者协会的健康发展、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文化交流,使更多的人了解外语,了解外国文化,丰富我校同学的校园生活,为我校开展一个属于自己的并且在校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文化活动。
二、 活动目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可以更好地加强同学们对外国文化的学习热情,以此推动校园内文化修养的建设,使校园中的文化气息更加浓厚。
三、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13日
四、 活动地点:学生活动中心二楼
五、 活动主办方:长沙理工大学图书馆
六、 活动承办方:长沙理工大学读者协会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 & TechnologyReader’sAssociation
七、 活动流程:
1. 17:30 工作人员到场,布置会场
2. 19:00晚会正式开始
3. 入场前15分钟先用PPT展示外国文化风情,并配有英文歌,提升会场气氛。
4. 主持人介绍到场嘉宾以及应邀前来的外国朋友
5. 节目演出
6. 中外学生同台互动
7. 外国留学生介绍自己国家风土人情或讲诉留学生活心得体会
8. 20:30晚会结束
六.活动宣传:
1. 宣传时间:11月7日至11月13日
2. 宣传内容:
在汀香园,甘怡园门口分别挂横幅
宣传栏上帖宣传海报
飞信通知协会各会员前来观看
3. 向到场人员发放入场券
七.经费预算
横幅15*8米*2条=240
宣传海报40*5张=200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 & TechnologyReader’sAssociation
奖品5*12份=60(互动环节给上台参与者)
会场布置150
场地租借100
总计750
附件1 演出节目表
2 中外学生同台互动活动安排:
(1)正话反说 游戏规则: 主持人要事先准备好一些词语,邀请一位外国留学生上台。说一个词语,参与者要反着说一遍,比如“新年好”,游戏者要立刻说出“好年新”。说错者要接受惩罚。
(2)双龙戏珠 游戏规则:
1、主持人选四个人分成两组上台。
2、队员背靠背,夹住气球,从起点运到终点,终点放有一个椅子,到终点以后要把气球放到椅子上坐爆,再返回起点继续夹气球,可以在队友坐气球的同时,另一个人回起点准备气球。注意:如果在跑动过程中气珠落地或因其他原因提前爆炸,要回到起点重新运气球。
(3)成语接龙 游戏规则:主持人选8个人,分成两组, 根据指定的字说一个成语,第一个成语的尾字为第二个成语的首字,一直接下去,哪个组用最少的词接回第一个成语的首字为胜。
注:前两个活动中都必须有一到两个外国人参与其中3 游戏惩罚项:
4 各部门工作安排:
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 & TechnologyReader’sAssociation
策划部:活动策划与安排
组织部:汇总晚会节目,发飞信邀请会员来观看晚会
读书部:想好横幅和宣传海报上的文字
宣传部:做好晚会宣传海报以及其他宣传工作
活动部:想好互动环节活动内容,奖品内容;收挂横幅
办公室:购买奖品以及晚会现场奖品发放;晚会当天人员入席安排; 信息部:晚会当天摄像,PPT的制作
书记 XXX:邀请嘉宾,联系晚会场地
会长 XXX:联系演出人员以及邀请外国留学生
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范文第2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广泛开展 “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少年儿童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做好全面准备。根据自治区《关于举办第十届书信文化交流活动的通知》新团联发〔2014〕10号文件要求,现将参加自治区第十届书信文化交流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及内容 1.畅谈个人梦想
以深入开展“红领巾相约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引导少年儿童通过书信的方式畅谈个人梦想,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表达对党、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努力学会感恩
鼓励少年儿童体验发展成就,培养感恩之情。动员和支持少年儿童积极与父母、老师以及身边帮助过自己的热心人谈心、分享感受,走访身边各领域的优秀党团员、先进人物和普通劳动者,倾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中国故事,从中了解新疆变化,感受祖国经济社会发展。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感恩之情。
3.加强民族团结
以融情实践活动为抓手,紧扣民族团结主旋律,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少年儿童讲述参与融情实践活动的收获和体会,积极介绍身边的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增强对“三个离不开”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
4.提倡环保先行
围绕“环保小卫士 低碳我先行”主题开展书信文化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挖掘身边的环保小技能,讲述自己的低碳生活,积极倡导并实践节电、节油、节水、节气,从点滴做起,树立环保理念。
5.推动“鸿雁传梦”
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在中小学校间开展“鸿雁传梦”书信文化活动。通过引导各族青少年以书信交流等方式,努力促成对口援建省市、区域内、兵地、城乡之间少年儿童都有一位伴随自己成长、互相鼓励帮助的手拉手小伙伴,增进少年儿童之间的感情。
6.重温我家家训
开展“我家的家训”主题书信文化活动。引导少年儿童深入学习诚、敬、信等做人做事的道理,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培养,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做遵纪守法,诚信友善的好学生。
二、活动步骤
1.组织发动阶段(2014年10月15-2014年10月20日) 四年级--八年级做好宣传和发动工作。
2.开展活动阶段(2014年10月20日2014年10月24日) 各班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开展的主题教育,采用书信的方式,在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的指导下集体参加活动。
3.初选和表彰阶段(2014年11月-12月) 各县(市)、地直学校参加活动的少年儿童将书信作品寄到地区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指定邮箱。地区活动组委会负责本地书信作品的收集和初评,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地区邮政公司。邮箱地址:吐鲁番市10号信箱,邮政编码:838000。 地区活动组委会将邀请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最终评出初、高中组和小学组优秀作品,并推荐至自治区活动组委会。
四、活动要求
1.作品文体不限,字迹要求工整规范,必须是本人的真实作品。凡已在报刊上公开发表的作品不列入本次活动评选范围。
2. 参赛作品要求“一信一封”,“一封一寄”, 并贴好足够邮资的通信邮票。
3、报送作品时须写明姓名、所在学校、年级、辅导老师、地址、联系电话及邮政编码,并在信封左下角注明“书信文化活动”字样。来稿一律不退,请参加者自留底稿。组委会办公室对获奖作品享有包括但不限于书籍、报刊、杂志、影视、网络等相关媒体出版、发表的著作使用权。对被采用的作品不再另行支付稿酬。活动参加者一经投稿,表明接受上述约定。
连木沁二中团总支 少先大队
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范文第3篇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重要意义,为此专门召开办公会议,研讨活动方案,把思想统一到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的高度上来,把法律进校园工作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中。同时,成立了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二、利用多种活动载体,开展丰富教育活动
1、作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总动员,加强普法守法观念
9月1日,在学生集中升旗时,张副校长作了题为《遵纪守法、注意安全,争做文明守纪好少年》的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作了宣传周活动开展的总动员。
2、集中开展法制教育,强化法律意识。
在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过程中,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们坚持以宪法为核心,以教育法律法规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广大师生员工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9月3日午后,组织了由全体教师参加的“爱与责任”师德演讲活动,同时传达了教育局关于“教师师德行为奖励及惩处暂行办法”,签订了“教师师德行为承诺书”。张校长号召全校教师自觉遵守《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张副校长还强调,要坚持法制教育与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使法制教育成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法制教育与品德教育并重,把依法治教和以德治教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全面推进依法治校。
3、立足校园,服务社会。
在本次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过程中,我校广大师生迅速行动起来,利用校园多种形式,紧紧围绕“学法律、讲文明、树新风”这个主题做法制教育宣传,各班通过板报、广播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通过举行班会、观看宣传展板等形式,教育学生不管在任何地方都要讲公德、守秩序,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做文明的使者。 同时,学校通过于家长的沟通,对广大家长也进行了必要的法制文化教育,号召广大家长从自身做起,为孩子树立一个遵纪守法的好榜样。
三、突出重点,确保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取得成效。
1、在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过程中,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做法是围绕“一条主线”,做到“两个结合”。
“一条主线”就是围绕“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这条主线。
“两个结合”就是把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诚信道德意识;把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结合起来,培育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着重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律素质,养成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自觉用法律规范行为,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精神。
通过本周的宣传教育活动,全体师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不管是教师的教育言行,还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都给校园带来了新的气象,预示着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会由长足的进步。
2、进一步推进教师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育人水平。
通过这次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教育教师认真学法、守法,为学生做出表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专业法律法规及与教师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水准和法律素质,使教师依法执教,以德育人。 总之,法制教育始终是我校紧抓不懈的一项工作,通过本次法制教育文化教育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法制意识。通过学习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了遵纪守法、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朝着“依法治校”的方向不断前进。
附:主题班会评比结果是:
初一级一等奖一名(1班) 二等奖一名(3班) 三等奖一名(6班) 初二级一等奖一名(3班) 二等奖一名(5班) 三等奖一名(4班) 初三级一等奖一名(5班) 二等奖一名(1班) 三等奖一名(2班) 教室黑板评比结果是
有13班级编写了教室内的黑板报宣传“校园法制教育”的内容。评出一等奖一名(初二1班),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二名。
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范文第4篇
理学院数学系团学联
与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交流活动
一、活动背景
上海大学是一所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于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经有来自107个国家的12000多名留学生在上海大学学习深造。如今的上海大学,已经全面向国际化迈进了。前任校长钱伟长就提出学校各个院系经常“串门”,互相交流的的办学准则,这不仅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并对学生视野开拓极有帮助。在我们学校,各个院系间的交流已成为家常便饭,同学们也深感交流的好处。然而,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留学生进入我校,中国学生和国际交流生的互动甚少。
同时,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社会对我们的阅历和知识面、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成了一个大难题。
二、活动意义
和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宗旨在于通过与其他国家学生的交流,到双方成为定期交流的朋友。而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双方的聊天,表演节目,讲述自己国家的风俗,社会情况,还加入了团队合作的趣味比赛,并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旨在让双方在活跃的气氛下通过单独表演,团队合作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所长,促进感情,形成默契,另外一定程度上提升做家务的能力。建议中国学生可以与自己不熟的同学搭档,广结好友。
对于活动双方来说,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对于我们中国学生,首先,许多学生都要面临着出国的机会,无论是学习还是今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能够提前通过这些外国同学的真实介绍,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一下国外的生活,社会信息与文化,也对出国有着更为周密的打算;其次,通过和外国学生活动当天互相的交流甚至建立友好关系之后私下的联系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中国学生较为薄弱的英语口语能力,这对于爱好英语的同学,准备出国深造的同学以及需要考取一些口译证书的同学都是有利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和举止更为活跃,大方的外国学生相比,我们中国的学生相对腼腆,有些无法自信的站在别人面前大胆发言,有些不那么善于与人交流,特别害怕和外国人交流。这次交流的对象都是陌生的外国同学,相信可以让我们中国学生与人交流的胆子放开,锻炼社交能力,通过集体活分组的比赛活动也更加懂得如何快速融入一个陌生的团体,增进“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意识。同时也为希望结交但却不敢结交外国同伴的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这次
活动后,数学系团学联又增加了国际交流学院学生这一活动对象,增加今后工作的广度。
而对于外国学生,他们一直对于和我国学生交流方面的活动很感兴趣,相信这次活动能给他们一次美好的回忆。同时加强与外国学生的交流,可以让国际交流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中文口语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深入中国文化,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感受到更为浓厚的友谊。
三.活动时间
第六周周末
四.活动地点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308,南区食堂二楼
五.主办单位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团学联
六.参与人员
56名数学系实践部成员,小于40名中国学生(0
9、10级及11级),小于20名外国学生,1-2名英语老师或英语口语相对较出色的同学充当翻译,1名拍照同学
七.活动准备
1.参与者招募
中国学生:班上通知或星火飞信
外国学生:联系国交学院负责老师,学生联合会
2.场地:南区308,南区食堂二楼。
3.活动所需部分果蔬、一次性大餐盘、水果签子、铭牌、饺子皮、馅(无猪肉)、气球、彩带及其它需要物品的采购(筷子什么的最好可以食堂提供)
参与活动的学生每人自带爱吃的一些喜欢的水果(有条件的话可带些各自家乡的特产)
4.活动前对中外学生的召集
1)大致介绍活动内容,征询留学生的意见,可以对活动本身进行适当修改。通
知他们准备一些打算与对方讨论或打算介绍给对方的话题便于交流。给每个人编号并发一张铭牌,让大家将名字(及昵称、编号)写在铭牌上,到时候佩戴在胸前。每人或每几人准备一首歌曲。
2)选出小于40名(暂定)参加活动的中国学生,大致介绍活动内容,并通知他
们每个人需要准备的东西(给外国学生一对一赠送小礼物:最好体现中国特色或自己心意的,自我介绍,聊天话题,基本的和外国人交流要注意的礼节等)。每人或每几人准备一首歌曲。
3)可能的话让双方准备一点小节目便于当天表演,强调注意事项;留下所有外国参与者的邮箱,以便活动后分享照片。
5.活动前了解参加的外国学生的国籍,宗教信仰,查阅资料,了解他们文化的忌讳。
6.南区308,食堂活动准备
1)分别选定一个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讲较流利的英语)担当主持人,将活动内容、游戏规则等预先告知他们,使得活动过程中两边学生都能明白活动环节、游戏规则等。
2)编写双方熟悉流程,比赛流程,游戏内容。
3)租借场地。最重要的是与食堂方面的沟通,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
4)准备很多现场要用的音乐!
八.活动流程
1.南区308活动
*工作人员在早上8:30到场,将场地布置好(把多余椅子整齐地往后拉,其余椅子排成半圆状,用气球、彩带等将场地布置一下--气球可以在活动中用到)。
1)集合:早上10:00在南区门口集合(注意提醒双方准时到场,绝对不迟到),南区门口设置2个英语较好、大方健谈的工作人员问候、整队,10:05统一带到南区308。
2)进场:
A、工作人员排成人字形两列站在门内,当队伍到南区308时,两人将门打开,在一个人的带头下喊:welcome to our party!然后一个人在他们进来时打开喷花,表示欢迎,其他人鼓掌欢呼。开始放比较欢快的英文流行歌曲。请大家入座,要求间隔开来坐。然后工作人员分散开来各就各位,主持人宣布今天的party开始。
B、第一轮:(熟悉环节)工作人员分发铭牌以及签字笔,并由主持人讲解铭牌作用,请大家制作铭牌,同时主持人讲解第一轮游戏规则(即下面的介绍环节游戏)。待大家都制作好铭牌后,开始分成3个组游戏。
介绍形式:
方案1:大家围成圆圈坐在一起,以抽签回答问题的形式自我介绍,具体流程:主持人提问,让参与者依次回答问题,参与者回答问题前须先报上自己的姓名,让活动中每个人都能自我介绍。如果回答不出或不正确,主持人公布答案,罚该参与者抽签回答签上的问题。主持人询问的问题要由简单词汇组成,可以提问些脑筋急转弯的问题
方案2:神枪手游戏。规则:20个人随机坐下,每人身上
贴上用黑色签字笔写的铭牌(要易辨认),然后一定要记住身边2个同学名字,当主持人喊一个人的名字时,他要蹲下,他身边的两个人相互做出向对方开枪的手势,并喊出pong!反应慢的人输,出列,介绍自己,并由主持人或者大家提出相应的惩罚。(注:可以玩2或3轮集体惩罚,这样惩罚形式更多样。)玩3次换一下位子(这样算一轮)。(PS:一共玩3~4轮。这样每人就差不多可以把所有人的名字记一遍。最后结束的时候请没有介绍过的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C、分组:根据上一轮游戏熟悉情况,所有同学分成6~8个组(视实际到场人数定),每组必须两方学生人数相当。便于进行接下来的环节。
D、第二轮:(才艺大比拼)预先告知同学们准备一些双方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活动中会用到。
规则: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大家听得比较多的音乐,每次派两组同学上来进行大比拼(一共进行3~4轮,看组数定)。音乐响起,看那一组的同学先抢答出歌名以及歌手的名字(答错受惩罚--脸上贴乌龟,不计分),一共5首歌,看哪一组得分多即为获胜。输掉的一方要唱一首歌,并要组员伴舞,直到获得观众热烈掌声为止。
E.第三轮:(一起来跳舞吧!)准备一些或劲爆或抒情的歌(适合跳交谊舞或其他各种舞蹈的)请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结对子,由外国学生教国外学生跳舞。(该环节可以考虑放到后面)
2.南区食堂二楼活动
1)中式比拼包饺子大赛,速度花样比拼。
规则: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先由会包饺子的一个同学给大家示范(实在不行实践部成员学一下),并大致教一下怎么包。然后开始比赛,每组包70只饺子,5种不同品种馅料(大概要买600个饺子皮,以防包坏的损失,多准备点馅,当午饭的一大部分)。看哪个组的饺子包的又好看又有效率(可以包的有创意一点,换造型,水果馅都可以),请老师评出优胜组。奖励一个给他们惩罚其他组组员的机会,可以是小恶搞,并拍照记录下来。
注:1.比赛结束后请食堂阿姨帮忙加工(最好是在水果拼盘结束快的时候,以防饺子冷了不好吃),酱料什么的由工作人员事先准备,筷子勺子借用食堂。(事先和食堂打个招呼,一定要说动食堂方面,并可以请阿姨当指导老师、观众、评委,在我们娱乐学习的同时给阿姨们带来一些乐趣。)
2.注意该环节的时间不能定在食堂人流量很大的时候,最好是在下午阿姨们忙完的时候。
2)西式比拼水果拼盘大赛。
规则:利用现有的水果在规定时间内制作水果拼盘,要求造型有新意、美观,口味也要搭配合理。最后依旧由食堂阿姨、老师、工作人员投票评出优胜组,奖励一个给他们惩罚其他组组员的机会。
3)开吃,吃完后整理打扫,并对食堂阿姨表示感谢。
注:部分工作人员要将南区308打扫一下再来食堂!
3.回到南区308.
1)交流。分组坐开,每组各自聊天,交流,交换联系方式、礼物,拍照留念等。
2)(若之前不跳舞,可以把该环节放到这里)
3)拍个集体照。主持人宣布party结束。
九.注意事项
1.招募时强调中,外国学生需英语较流利或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
2.我们的主要目的应该设定为初步和他们进行沟通,选择和自己合得来的同学互相留联系方式达到长期交流,成为朋友,不能很功利。
十.具体采购准备与经费预算
1)饺子皮600张,饺子馅若干(咨询家长)。
2)醋、辣酱、酱油、盐等调料(最好是能从家里带,节省费用,若无,
则买小包装的);
3)10个一次性的非常大的盘子(水果拼盘用),牙签2包。(水果拼盘用)
4)各种水果蔬菜:生菜,番茄,色拉,其他水果等(可以请每个人自带一些必要的水果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但是之前不能告诉他们水果的用处)。然后我们自己准备一些。
5)饮料。
6)铭牌,签字笔。
食材+餐具总计600元左右(具体价格有待去菜场超时考察)
十一.活动后续工作
1. 请拍照&视频的宣传部成员上传照片&视频,并发给外国学生。
2. 指定同学负责新闻稿。
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语言文化;语言文化交流;语言理解;文化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
DOI 10.19689/j.cnki.cn10-1361/h.20180606
Key words language culture; language cultural exchange; language understanding;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 community of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一、語言文化及语言文化交流概念
(一)语言文化概念
学术界对语言文化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解:
1. 指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国有些高校设有语言文化学院,既研究语言,也研究文化,还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许嘉璐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成立大会上所做学术演讲题目就是《语言与文化》,演讲中特别强调语言文化学院的方向和学科建设首先就要基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学院的方向应该以语言教学为基础,建成语言与文化并重的教学与研究基地。
2. 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文秋芳(2016)将文化分为两类:(1)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2)不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前者指用语言传播的各种政治、历史、军事、文化、科技知识、传统、信念等,后者指不需要以语言为中介的文化,如建筑、图画、音乐、服饰、食品等。文秋芳还采用了混合造词法,创造了一个英语新词“languature”,即将language的“langua”和culture的“ture”合在一起,用来表述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用non-languature指非语言载体的文化。
3. 指语言本身。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语言是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费孝通(2014:252)认为,语言基本上是一种工具性的文化,它的价值取决于能否达到达意的目的,是一种使用价值,不附带贵贱好恶等感情选择。
4. 指语言意识形态。美国的语言政策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种。所谓显性政策是指有关语言的政府法令,如条例、规则等明文规定的政策;所谓隐性政策是指包括语言态度、立场、观念等在内的关于语言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被称作“语言文化”(Schiffman 1996)。
上述4个方面是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语言文化的理解,也许还有别的理解。实际上,语言文化是一个层级系统,不同的语境下确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不同理解指的是语言文化的不同层级。
许嘉璐(2017:101)将文化分为3个层级:(1)表层文化,又称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最易感知的文化,是围绕衣食住行所体现的去取好恶;(2)中层文化,又称为工具文化、制度文化,包括风俗、礼仪、制度、法律、宗教、艺术等;(3)底层文化,又称为精神文化、哲学文化,就是人的个体或群体的伦理观、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也就是价值观。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反映底层文化的内涵,底层文化的内涵渗透于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中。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的变化渗透并影响着底层文化,底层文化引导并制约着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的变化(许嘉璐2017:17)。
参照许嘉璐关于文化3个层级的划分,认为语言文化比较特殊,语言文化本身也有表层、中层、底层3个层级:(1)表层,指语言文字。语言作为物质性的存在(赖立里2017),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物质文化。(2)中层,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文化,包括具有不同特点的语言文字所反映的文化性(风俗、礼仪等)、语言文字艺术,以及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等。(3)底层,指语言价值观,即那些对个人、机构以及民族、国家的语言活动有影响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
中国学者较少提及語言意识形态、语言价值观,但是,语言价值观非常重要。
(二)语言文化交流概念
语言文化交流是一种以语言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信息、知识的互换、互通。准确把握语言文化交流的内涵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语言文化交流的基本目的是信息、知识互换,根本目的是语言互通、心意相通。
2. 类型及性质。主要有两种类型:(1)不同国家间的交流;(2)本国内部的交流。不同国家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是文化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显性是文化属性,隐性具有政治属性。本国内部的交流既是一种文化建设,也是一种社会建设,是沟通族群、机构或社会团体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讨论不同国家之间的语言文化交流。
3. 参与方。可以是双方,也可以是多方;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虽然存在主动方、被动方,但参与的双方或多方不是主客体关系。
参与语言文化交流的有时还有辅助方,如工具书、翻译作品等语言文化产品,借助这些语言文化产品可以助力语言文化交流顺利进行。
4. 层面。分3个层面:(1)群体间,如政党(政府)、民族(族群)、机构、社会团体间;(2)个体间,如学者、普通民众间;(3)个体与群体间。
类型和层面组合,不同国家间的交流就有政党(政府)间、民族间、机构间、社会团体间、学者间、普通民众间,以及学者、普通民众个体与智库、团体间等的交流。本国内部也可以有族群间、机构间、社会团体间、学者间、普通民众间,以及学者、普通民众个体与智库、团体间等的交流。
5. 交流内容。根据语言文化的层级,语言文化交流包括表层、中层、底层3个方面的交流:(1)语言的相互学习;(2)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相关文化交流;(3)语言价值观交流。
二、语言文化交流的作用及生成机制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合作共赢,就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在党的报告中首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后第一次出访,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演讲中提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会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2015年3月28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会上发表《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主旨演讲,2015年9月28日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演讲,2017年1月18日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个基本方略之一,系统概括了其包含的5个方面内容:政治上坚持正确义利观,安全上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经济上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文化上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生态上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习近平2017:25,58~59)。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呼吁国际社会本着合作共赢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加强对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写入联合国决议。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入了中国宪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的,是中国人整体思维和天下情怀在处理多元文化关系时的一种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强调国家与国家之间既是互相独立的,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济关系,这是中华文明在新的轴心时代为人类提供的“实践性智慧”(干春松201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体现了这一理念已经得到广大会员国的普遍认同,也彰显了中国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成为一种行动。
(二)语言文化交流的当下意义
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之一,就是应该建立起全球性的文化交流机制,致力于全球共同价值的建构(干春松2017)。乐黛云(2015:29)通过研究认为:全世界有识之士都在研究如何将人类从已经造成灾难的文化冲突中解救出来,而通过多元参照、互动认知的思维方式实现文化反思、文化自觉、文化对话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学者不仅有思考,也有行动。许嘉璐倡议并发起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该论坛是以开展世界不同文明对话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目的,以学术性与民间性、国际性与开放性相结合为特色的国际文化学术交流
活动。
中国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中外人文交流及其机制建设,已建立中俄、中美、中法、中英、中欧盟、中印尼、中南非、中德八大人文交流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习近平2017:44)。
语言文化交流是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外人文交流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构建语言互通工作机制,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语言互通,开辟多种层次的语言文化交流渠道。早在2010年习近平在俄罗斯“汉语年”开幕式致辞中指出:中俄最早的文化交流就包括了语言文字交流。借助语言文字这一沟通桥梁,使中俄人文交流扩展至各个领域。如今的中俄语言文化交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正步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时期。中俄语言文化交流内容更加丰富,参与程度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显著。习近平(2014)在与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指出: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掌握一种语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国文化的钥匙。学会不同语言,才能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进而客观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处。总之,语言文化交流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三)语言文化交流的作用
语言文化交流早已存在,且在中外交流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如古丝绸之路语言文化交流主要表现为4个方面:(1)语言教育。语言教育包括外语人才培养、外国人来华学习汉语、中国人远赴周边国家学习他国语言。(2)佛经翻译。佛经翻译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3)工具书编纂。唐代的《翻译名义大集》,采取梵藏对照的方式,收录了大量的佛教词语和普通词语,后來又增添了汉文。一系列语言文字工具书的编撰和流传为各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诸多便利。(4)通信交流。在河西走廊出土的悬泉汉简、居延汉简,以及驿站出土的文书等可以证明,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有着非常频繁的通信交流。各国的通信交往文件已有“原件”和“翻译件”之分,语言翻译成为常态。在陆上丝绸之路,西域诸国与中原书信文书往来频繁,汉字的书写方式影响了其他民族,而纸张作为便利的书写工具也流传甚广(赫琳,谭昭2017)。
概括起来,语言文化交流有3个方面的作用:
1.实现语言互通、民心相通
通过信息、知识互换,促进了解、沟通,减少、消除误解甚至冲突,进而实现语言互通、民心相通。历史上因为语言不通或语言歧义引发的误解甚至冲突非常多。语言文化交流通过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培养外语人才、编撰语言工具书、翻译对方的优秀文化成果等方式进行信息、知识互换,有助于相互了解、沟通,减少、消除误解甚至冲突,进而实现语言互通、民心相通。
2.丰富发展双方语言文化
例如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十分频繁,这种交流在语言文字方面有着割舍不断、十分密切的联系。日语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并将之作为自己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汉语中也有许多言语词来自日语,经过多年使用已进入语言系统,成为汉语词汇稳定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词成为两种文字共同使用的汉字词。日语和汉语虽不属于同一语系,没有亲属关系,但是两种语言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语言的发展(王玉英2003)。
许嘉璐(2000)通过研究认为,佛教在中国传播了近2000年,对中国3个层面的文化(物质、制度、哲学)都有巨大的影响。一些词,如报应、解脱、机缘、红尘等,来自佛教;佛教词语甚至成为成语进入词汇体系,如立地成佛、回光返照等。这些词语已经让后人感觉不到是佛教词语,也就是说它们已完全融汇到汉语固有的词汇中,成为汉语的组成部分。
3.促进文化融合、会通,推动商贸发展、人员往来
古丝绸之路的佛经翻译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密切了中原与西域的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大规模佛经翻译和佛教传播的成功说明,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商贸之路,而且是语言文化交流、融汇之路。语言文化的交流融汇,无疑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人员交往和商贸往来的繁盛(赫琳,谭昭2017)。语言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人员往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是一种绿色发展。
(四)语言文化交流作用的生成机制
语言文化交流为什么能够发挥上述三方面的作用呢?
首先,语言文化交流有赖于语言理解。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建构意义的过程(彭聃龄2012:345)。语言是沟通的桥梁,通过语言理解,语言接受者在头脑中想象语言所描述的情境,通过期待、推理的活动去揭示语言的意义,进而实现相互理解、沟通。理解语言依赖于人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人们的知识、经验不同,对同一语言材料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语言理解,有时还不能真正达到“理解”,如“言外之意”“意会”“不言而喻”等。因此,语言文化交流还需要文化理解。文化理解是指对文化意义的理解(樊浩2001),是指人们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对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意识形态有清晰、本质的认识(王玉婷2017)。文化理解是一个不断进行着的、动态的过程,学习者不断地将文化输入与他自己过去的和现在的经验进行综合,从而产生意义。文化理解包含学习者的本国文化、目标文化和学习者个体三者的互动,在此过程中,学习者的文化理解能力不断得到发展。
因此,语言文化交流作用的生成机制是基于语言理解与文化理解。语言理解是基础,语言的相互学习有助于语言理解。语言理解也包含着文化理解,真正的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的帮助。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言文化交流有助于语言理解。语言理解层次越高,文化理解层次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层次也越高。语言价值观交流有助于语言理解和文化理解。只有当彼此对对方的表达核心理念和思想感情的词都能明白了,才算是真正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相容(许嘉璐2017:135)。
三、语言文化交流的影响因素和若干原则
(一)影响语言文化交流的因素分析
语言文化交流自古就有,当今时代的语言文化交流与古代语言文化交流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变化因素有:(1)传播方式有所变化,科技手段的影响不断增大。例如:机器翻译、智能机器人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互联网将世界联为一体,非面对面的语言文化交流也成为重要方式。(2)交通更加便捷,语言文化交流的便捷性、频繁性加大。(3)各层次人员往来更加频繁,特别是大规模移民促进了语言文化的交流。(4)市场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全球化的经贸及经贸额的显著增加对语言文化交流产生很大影响。当然,不变因素仍然存在,主要有:(1)语言状况仍然复杂;(2)不安定因素仍然明显;(3)政府主导作用仍然突出;(4)经贸等因素影响仍然巨大;(5)语言理解、文化理解仍然相辅相成。准确把握这些变与不变,有助于认识语言文化交流的规律,更好地促进语言文化交流。
(二)语言文化交流的若干原则
费孝通(2014:144)曾经提出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理念。“各美其美”,就是不同文化中的不同人群对自己传统的欣赏;“美人之美”,就是要求我们了解别人文化的优势和美感;“美美与共”就是在“天下大同”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在人文价值上取得共识以促使不同的人文类型和平共处,让不同文化在对话、沟通中取长补短,这十六字可以成为语言文化交流遵循的基本原则。本文稍作变更,提出语言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是:和而不同,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共享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承认和强调世界的多样性、差异性(叶小文2016)。“和而不同”,就是承认各国语言文化存在差异,这是客观存在,但可以和谐共存,共同发展。“和而不同”的精髓首先是强调一种动态的发展,“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和”讲的是事物之间的比评竞争并非静止不动。差别共存的状态也不仅仅是静态的、被动的、互不相干的“共同存在”。“以他平他”就是不同事物在显隐和消长中,互相比评、互相超越而达到新的境界。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互识、互动、互为主观的发展之道,也就是通过差异的对话而得到发展。“以他平他”,能使物“丰长”的对话,不是“各说各话”,而是一种能产生新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带来新发展的“生成性对话”。对话的目的不是“融为一体”,以至由“不同”变为“同”,而是要在共同的理解下进一步发挥各自的特长,也就是协调各种“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使各个不同事物都能获取新质,得到新的发展,形成不同的新事物(乐黛云2015:124~126)。“共享分享”,就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里,不同人群共享在语言文化价值上取得的共识,同时让不同的语言文化在对话、沟通中取长补短,分享不同的价值、经验和成果。
除了上述基本原则外,语言文化交流还需要遵循下列具体原则:
1. 平等原则。交流双方(多方)平等,这是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否则,语言文化交流难以长久持续下去。王寅(2017)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4项原则:聚同化异原则、平等对话原则、合作共赢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语言文化交流必须遵守平等原则,要变“我说,你听”为“你说,我说”。既要会讲故事,也要会聆听。聆听是一种尊重、包容,是平等的体现。英国文化协会采用“展示”而非“告诉”的方式促进了英国与世界人民之间的“友好认知与理解”(夏兰迪恩,刘玉2016),“展示”而非“告诉”即是一种尊重、平等的体现。交流中也会有交锋,但交锋不能靠武力、威胁来解决,最终还是要靠说理、比较、求同存异等来解决,这时候更需要平等原则。
2.安全原则。交流要确保语言文化交流不能损害国家安全,这是一条根本原则。语言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要牢牢把握语言文化交流的主导权,要不断加强自身语言文化建设。在与外来文化接触时,如果自身底蕴不足,则可能被异质文化淹没,也就是被同化,没有了自身的文化,民族也就在实质上灭亡了(许嘉璐2017:215)。安全原则就是不危及自身安全,也不损害对方安全。
3.效用原则。提高交流的功效和作用,提高效率和效益。要重视语言文化交流规律的探索和实践的总结,加强评估和反馈,不断提高交流的效率和效益。
4.协同原则。发挥各个交流层面的作用,同时加强各层面的沟通、协同。不同国家间的语言文化交流有政党(政府)间、民族间、机构间、社会团体间,学者间、普通民众间,以及学者、普通民众个体与团体间的交流等。不同层面的交流可能作用不同,但不可忽视任何层面的作用,哪怕是微小的作用,还要加强各层面的沟通、协同,不要一个层面起积极作用,别的层面起消极作用甚至副作用,力争形成累加效应。
5.合理原则。交流内容随不同情况合理安排。语言文化交流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从表层入手,着眼于中层,在取得一定交流成效的基础上扩大到底层交流。只有表层、中层的交流,没有底层的交流,难以达到民心相通。底层交流会影响表层、中层的交流,既可能深化表层、中层的交流,也可能阻碍甚至断绝表层、中层的交流。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交流的重要策略原则。
6.融合原则。发挥多种交流方式的优势,实现多种交流方式的融合。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上进行的语言文化交流的作用不可忽视,机器翻译、智能机器人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北京龙泉寺机器僧贤二的研发,是世界宗教界的首创,也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机器人,将在宗教文化传播、中华软实力传播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张怡然2017)。在全球化时代,既要重视政府的主导作用,也要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
四、余 语
语言文化交流自古有之,是非常普通、普遍的事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离不开语言文化交流,语言文化交流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对语言文化及语言文化交流的概念、语言文化交流的作用及生成机制、语言文化交流的原则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规律、方式、有效性、不同环境的策略选择等均未涉及,还需要更多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樊 浩 2001 《“文化理解”与价值冲突》,《学海》第1期。
费孝通 2014 《中国文化的重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干春松 2017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学术前沿》第12期。
赫 琳,谭 昭 2017 《古代丝绸之路语言服务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文化软实力研究》第1期。
赖立里 2017 《语言作为物质性的存在》,《语言战略研究》第4期。
彭聃龄 2012 《普通心理学》(第4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 寅 2017 《人类命运共同体:内涵与构建原则》,《国际问题研究》第5期。
王玉婷 2017 《外语文化理解力:价值、内涵及其培育》,《基础教育研究》第3期。
王玉英 2003 《从日语中的汉字词看中日两国在语言文化方面的交流》,《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文秋芳 2016 《在英语通用语背景下重新认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2期。
习近平 2014 《与德国汉学家、孔子学院教师代表和学习汉语的学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3月30日第1版。
習近平 2017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
夏兰迪恩,刘 玉 2016 《“友好认知与理解”:英国文化交流的方式》,《国际观察》第5期。
许嘉璐 2000 《语言与文化》,《中国教育报》10月17日第7版。
许嘉璐 2017 《中华文化的前途和使命》,北京:中华书局。
叶小文 2016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共识》,《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乐黛云 2015 《多元文化中的中国思想21世纪跨文化流通十六讲》,北京:中华书局。
张怡然 2017 《让机器僧卖萌是一门学问》,《环球时报》2月17日第13版。
Schiffman, Harold F. 1996. Linguistic Culture and Language Polic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责任编辑:丁海燕
民俗文化交流活动范文第6篇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
以黄石市为例
09资环胡伟0914021031
一、引言
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科技日益发达的社会,什么竞争力越来越引起我们的注意力呢?是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文化,日益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而什么又是国家区别于国家,城市区别于城市的重要标志呢?是品牌!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日益成为国家和地区的象征,成为最好的宣传手段。作为国家部分的城市,为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应该怎样打造自己的城市品牌文化呢?于是,我们又引出了一系列问题,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品牌?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这是我们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所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说明黄石城市品牌文化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比黄石市的品牌文化建设和其他类品牌文化的建设,希望对黄石市的品牌文化建设有所帮助。
二、摘要
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地区发展和民族进步振兴的强大力量。而品牌是用来识别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区分的用文字、符号、标识、图案、颜色等要素构成的事物或是他们的组合体。从广义上说,品牌是住、智慧与精神的载体,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个人或一件普通的商品,在各自的活动领域中都有他们的主张,品牌就是用来区别和展示这些主张的特有的名称和标记。以城市为载体,将文化寓于品牌打造和宣传之中,于是就构成了城市品牌文化。城市品牌文化是一个城市内在历史底蕴和外在品味特征的综合体现,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黄石素有“矿冶之乡”“青铜古都”的美誉,青铜文化发展历史悠久,有一辉煌的过去,但在今天的城市文化品牌打造上令人堪忧,如何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关键字: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黄石
四、正文
黄石市,地处我国东南部,矿冶资源丰富,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黄石依托其丰富的矿冶资源禀赋而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矿冶文化。这种矿冶文化不仅像一根红线贯穿了黄石数千年产业发展的历史,也为黄石今天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产业基础。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这一矿产资源城市的生存与发展也面临挑战。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区西南的大冶湖边,北距长江不远,并且又水道相通。它是我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最早可以早到西周以前)、延续时间最长(到战国以后)、规模最大(仅炼渣就有50万吨)的一处最古老的矿冶遗址。其最古老的矿井距今已有三千一百多年。大冶是世界著名的铜铁产地,我国目前最大的粗铜基地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就在这里,铜绿山是他的主要矿区。夏商青铜文化与大冶铜有着密切的关系。曾有史记载“帝孜孜以求江南铜矿”。公元前2070年,禹之子启建立夏朝,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最重要的是青铜工业。从铜绿山的古矿遗址的发掘考古资料来看,远在殷小乙时期,中华先民就致力于铜矿的采掘及冶炼。从殷商、西周、春秋、战国到西汉,前后延续千余年的时间,大冶地区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大冶,唐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置青山院,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南唐置县,区“大兴冶炉”之意,得名大冶。大冶铁矿,露天开采含铁富集品质优良。据史书记载,公元226年,孙权在鄂州大兴冶炉,开采铜铁制刀剑,并将采铁之山定名为“铁山”。南宋朝廷于1180年在铁山设置铁山寨。1374年,朱元璋置兴国冶,铁山成为
兴国冶官铁的主要产地,年产量在50万公斤以上,铁山遂为明朝疆域版图上的正式地名。 在近代洋务运动中,作为清朝中兴之臣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坚持以“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的理念,力求清廷的支持,兴办实业。张之洞在武汉兴办了湖北枪炮厂、汉阳铁厂和布纱丝麻四纺织品官局等近代工业企业,由他主持和各级官员的支持组建了以湖北黄石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等资源为纽带的跨地域、中国近代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公司。大冶铁矿成为亚洲最早、最大的跨地区跨行业集团公司的一个重要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黄石矿产资源回到人民手中,人民开始有继续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矿冶!矿山资源是武钢集团的重要的原料基地。大冶铁矿不仅生产铁矿,同时也曾兴炉火冶炼。上个世纪70年代初,正当武钢高炉亟待优质矿石时,大冶铁矿在铁门坎发现二十余吨炼铜留下的的炉渣,其中含纯铁51.5%左右。“汉冶萍”联合企业带动了黄石的冶炼、运输、电力、水泥等重工业的兴起!大冶铁矿的发展是瞩目的。它有着许多第一。大冶铁矿是毛泽东视察过的唯一的铁矿山。毛主席十分重视大冶铁矿的发展。1958年9月15日,毛主席来到矿山视察,听取了矿山领导的汇报,慰问了采矿工人,对矿山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期望。同时中国第一支大型地质勘探队429地质勘探队在这里成立;中国第一批女地质队员在这里诞生。
纵观黄石矿冶文化的历史发展不得不承认其作为一个城市的品牌文化矿冶,正因为其丰富的矿冶,形成了开发矿冶的区域,进而发展成为一个矿冶文化城市,是典型的依托矿产资源而形成的城市。
(二)发展现状
文化具有传承性,矿冶文化也不例外,其传承方式包括物质的方式,精神的方式和行为的方式,如历史上保存下来的不同时期的矿冶实物等就是物质的传承,而精神的传承包括一些矿冶传说、矿冶信仰、矿冶精神等通过口耳等流传下来,行为的传承性则是一些矿冶行为习惯经过数千年的矿冶活动等固定下来,矿冶资源正是具有这些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特质,所以愈来愈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资源型城市往往因矿而生,因矿兴市,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又常面临资源衰减、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威胁,矿冶城市这一文化品牌正在失去其优势,如何沿袭其“矿冶城市”这一城市文化品牌又不失时机地丰富其城市文化品牌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黄石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资源已经濒临枯竭,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矿冶城市的这一文化品牌正在失去其优势,如何打造黄石的城市文化品牌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三)对比运用文化创意和感性诉求来打造品牌
伏特加的本质是40%的纯酒精加上60%的无矿物水,最初作为医药和火药的必需品起源于俄罗斯。18世纪蒸馏技术和过滤技术的局部发展和19世纪全球消费市场的巨大需求成就了部分奢侈品牌。随着设备、技术的全面发展、扩散以及学院研究的进步,伏特加开始走向从奢侈品到必需品的回归之路。然而,既已得势的垄断企业们并不甘心就此而失去垄断利润,早已开始并正加紧营销攻势,强化洋酒行业早已怨声载道的不正当竞争手段,建立市场壁垒,竭力维持其领导地位。
俄罗斯伏特加已经达到了垄断酒类市场的地位,但是瑞士人以绝对的自信开创了“绝对伏特加”,绝对的纯净水酿制!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的自信,这是有根据的,瑞士人深知从原料、酿酒技术上超越不了俄罗斯的伏特加,但是我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采用单一的、当地的原材料令绝对伏特加公司可以全面的掌握生产中的一个细节,从而确保每一滴伏特加都能达到绝对顶级的质量标准,甚至包括绝对伏特加的完美酒瓶瑞典古老药瓶的灵感再现也是在蒸馏厂附近产生的,酒瓶制造时,特别选用了含铁量较低的原材料,以保证其晶莹剔透,而在装瓶之前,每个酒品也必须得到清洗。从硬性条件上得到了保证,绝对伏特加又走一条感性诉求的道路,通过广告的力量,运用文化品牌的宣传,使其产品迅速走
红。他宣扬品牌的手段很独特,只要你能看到的地方就会有完美的绝对伏特加的酒瓶子,比如说酒瓶在水面上的投影,酒瓶在人的特别的口型上,酒瓶在天桥上等等,有的地方如果不仔细看的话根本不会领悟他的意思,这是绝对吸引人的眼球,绝对让你惊叹不止的。通过大胆的想像和实践,绝对伏特加在情感上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而在硬件和软件上绝对征服顾客。他通过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广告向人们宣扬只要你能想得到的地方,就会有绝对伏特加。这也许就是绝对伏特加能够将文化因素运用与品牌打造上,从而在俄罗斯伏特加的市场上开创自己的绝对伏特加的原因吧。
虽然这个例子是运用文化品牌宣传产品的,但是其原理就是将文化寓于品牌宣传中,只要你想得到的地方就会有我的存在,这一品牌打造的原理是同样可以运用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的。同时,他教会我们如果早硬件上敌不过竞争对手,但我们可以从软件上突破。
(四)打造黄石文化品牌的对策
1、宣传环境保护措施,打造绿色城市
环境是城市的眼睛,所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环境很重要,所以黄石市政府要结合哥本哈根会议上提出的低碳精神,严格限制矿产冶炼的排所以黄石市政府应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污量,对矿冶开采做出限制,防止地面塌陷。同时严禁开采时利用各种化学物品,污染农田和地下水,实现绿色产出,打造绿色城市。
2、宣扬品牌的力量,打造地域矿冶文化
品牌是具有特定内涵知名和美誉的标识是智慧与精神的载体,所以作为矿冶城市的黄石,要大力宣扬矿冶文化,构建城市主题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矿业城市。继续发扬矿冶文化蕴含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创新争先”的城市精神,实现城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
3、发展矿冶文化旅游业
除了铜绿山遗址外,区的古矿冶遗址还有花炉山、铜山口、狮子山铜矿、叶花香铜矿遗址等。此外,矿山公园还有“黄石地毛主席雕像”、“亚洲第一天坑”、“石海绿洲”、“矿冶峡谷”、“矿业博览”、“井观。这一系列的旅游景观,群集状况好,地域组合好,旅游业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所以,黄石市政府应依托矿冶资源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发展。
4、借助矿冶文化,形成共享品牌
意识开辟专题博物馆,通过博物馆展示矿业工人的精神风貌,以突出矿业工作区的看历史感和厚重感,同时激发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二是公共休息空间模式,在矿冶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三是工业旅游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四是工业博览与商务旅游开发模式。五是将矿冶工业遗产改造为创意产业园、现代艺术区,用以阐释现代艺术、大型雕塑、装置艺术等。总之,借助矿冶文化,形成一系列的矿冶文化共享品牌,从而走出去。
5、运用广告的力量,形成地域特色
借鉴绝对伏特加宣扬自已品牌的手段,运用创意的广告文化,将矿冶文化作为一个基础,宣传自己的城市文化品牌,形成品牌文化的辐射带,将城市文化品牌打出去。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