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性调查案例范文第1篇
一、组织结构
公司之集团组织结构图(包括该公司的投资者、投资者的母公司、公司的子公司等)并列出该些公司的法定名称
公司内部管理组织结构,包括各部门名称、地点、主要活动、员工人数及报告结构等
二、会计主体概况
财务组织
薪酬、税费及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表外项目
(1)会计主体基本情况
取得营业执照、验资报告、章程、组织架构图
了解会计主体全称、成立时间、注册资本、股东、投入资本的形式、性质、主营业务等, 图表的方式描述企业目前股东名称、股权比例、股本金额;请用图表的方式描述企业目前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现状和各部门人数;
了解目标企业历史沿革
对会计主体的详细了解应包括目标企业本部以及所有具控制权的公司,并对关联方作适当了解
对目标企业的组织、分工及管理制度进行了解,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 请提供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情况的描述,包括:所执行主要管理制度的目录,以及这些制度在企业管理中的执行情况。
(2)财务组织
财务组织结构(含具控制力的公司)
财务管理模式(子公司财务负责人的任免、奖惩、子公司财务报告体制)财务人员结构(年龄、职称、学历)
会计电算化程度、企业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3)薪酬政策
薪资的计算方法,特别关注变动工资的计算依据和方法;
缴纳“四金”的政策及情况;
福利政策。
(4)会计政策
目标企业现行会计政策;
近3年会计政策的重大变化;
与我们的差异,以及可能造成的影响(量化);
现行会计报表的合并原则及范围;
接受外部审计的的政策,及近3年会计师事务所名单;
近3年审计报告的披露。
(5)税费政策
现行税费种类、税费率、计算基数、收缴部门;
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与中国税务机关的通讯文件及所有企业税、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及其他税项之税率,以及相应缴纳税款的凭证税收减免/负担;所有税务优惠及政府批准的其他有关批文。
关联交易的税收政策;
集团公司中管理费、资金占用费的税收政策;
税收汇算清缴情况;
并购后税费政策的变化情况。
三、损益表
(一)
销售收入及成本
近3~10年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位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 各产品系列销售及毛利, 包括数量及金额,以及公司各类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政策近3~10年产品结构变化趋势,销售结构及主要产品系列介绍。销售分区域(出口与国内), 包括数量及金额
企业大客户的变化及销售收入集中度, 按主要客户或客户群分类的销售分析, 包括数量及金额
关联交易与非关联交易的区别及对利润的影响, 与母公司、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其他有关联人士收入及采购之金额及明细(包括名称、交易性质及金额)成本结构、发现关键成本因素,并就其对成本变化的影响作分析; 对销售成本/生产成本按照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进行的分析; 对主要采购项目的成本分析, 包括原材料、水电费、租赁、服务等; 制造费用明细。
对以上各因素的重大变化寻找合理的解释
四、损益表
(二)
期间费用
近5~10年费用总额、费用水平趋势,并分析了解原因
企业主要费用,如人工成本、折旧等的变化
其他业务利润
了解是否存在稳定的其他业务收入来源,以及近3~5年数据
投资收益
近年对外投资情况,及各项投资的报酬率
营业外收支
有无异常情况
五、损益表
(三)
对未来损益影响因素的研判
销售收入
销售成本
期间费用
其他业务利润
税收
六、资产负债表
(一)
货币资金
可用资金、冻结资金
应收账款
是否可能被高估(特别关注内部应收账款)
账龄分析、逾期账款及坏账分析
近年变化趋势分析及原因
大客户应收账款分析
大额应收账款,可调阅销售合同;列出十大主要顾客,如有,并说明发生业务的内容
七、资产负债表
(二)
其他应收款
账龄、坏账及费用性借款分析
大额款项的合同、协议
是否有对外投资?委托理财?大额对外借款?
存货:存货记价原则, 制造费用帐务处理及存货控制政策/程序;主要供货方名称、供应品种、数量、主要条款一览表, 存货分类别及存放地点的汇总/含数量及金额的存货帐,存货余额, 分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类别, 及最近的存货帐龄分析;存货报废/损失明细,最近的存货数量调节表, 调节财务部记录数量与仓储/物流部门记录数量
查阅最近一次盘点记录
存货分类及趋势变化
关注发出商品、分期付款发出商品,存货的滞销、残损
八、资产负债表
(三)
长期投资,
控股企业验证其投资比例及应占有的权益,
参股企业了解其投资资料, 简要说明对外投资的被投资单位的名称、设立时间、企业形式、经营范围、持股比例和相关期间的经营情况。投资的背景及可控制力(特别是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分类别的原值,累计折旧变动表(包括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及期末余额);若有分厂/车间,请按不同分布点列示;固定资产闲置情况;详细列出并提供已达成合约的资本性支出及提供有关文件;固定资产分类;在用、停用、残损、无用的固定资产(可与设备管理部门核对资料);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的区分;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比较,以及原因分析
九、资产负债表
(四)
在建工程
工程项目预算、完工程度;是否存在停工工程;工程项目的用途;
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种类及取得途径;无形资产的寿命;计价依据(关注土地使用权)
十、资产负债表
(五)
借款
付息净负债的组成及到期日,债权人、借款性质、借款条件;是否正常偿还利息,是否可以豁免或债务重组(关注由资产管理公司接管的银行债权)
应付账款
业务趋势与应付账款的趋势比较,了解是否具有足够的买方信用; 应付账款
账龄分析; 预估材料款是否适当
十一、资产负债表
(六)
资本公积,形成原因
未分配利润; 历年利润及分配
资产负债结构分析
资产质量分析
十二、现金流量表
历年现金流量情况及主要因素分析
特别关注经营净现金流
经营净现金流是否能满足融资活动的利息支出净额; 结合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寻找除销售收入以外是否还存在主要的经营资金来源,对经营净现金流的贡献如何
调查分析实务现金流
现金流是根本,最终代表企业价值;现金流分析将揭露企业优劣强弱的真相;市场份额是现金流的关键;不要对企业付两次款
十三、财务报表以外的项目
对外担保
已抵押资产
贴现
合作意向
未执行完毕的合同
银行授信额度
诉讼
其他
保证提供,售后服务,员工退休时及退休后的福利、减员计划及成本、法律诉讼、未解决索赔等等
公司章程, 各类法律文件, 包括保证, 抵押, 担保, 租赁, 投资, 技术转让协议, 主要或长期商业合同
请提供企业未来期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或方案
十四、企业经营情况及其分析资料
(一)企业基本经营管理情况的了解(以下资料请各企业综合管理部门提供) 请用图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简要描述所处行业的地区性特点,包括:
请说明截止目前,企业所属行业类别;所面对市场的基本需求层次,如高端市场所需产品或服务,中低端市场所需产品或服务?企业所处最主要市场的层级,如是向哪些高端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还是向哪些中低端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如企业是属于垄断地位还是主要竞争者地位;企业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包括他们的名称、与本企业相比的企业规模、估计的市场占有比例等;其他需要说明的行业资料。
请用图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简要描述相关期间的客户情况,包括:
截止目前,前5 位重要客户的情况,请列示其名称、相关期间的销售/服务量、销售单价/计费标准和销售收入/营业收入的明细资料(分年度列示);如由于行业特点致使企业客户不明确或比较分散的,请列示相关期间的销售收入/营业 收入总量、平均年销售/服务总量和平均单价/计费标准,仍需分年度列示。 请用图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简要描述相关期间的采购与供应商情况,包括:
截止目前,前5 位重要原材料、设备供应商的情况,请列示其名称、采购物资的名称和规格、相关期间的采购量、平均采购单价/计费标准和采购成本的明细资料(分年度列示);
请用图表或文字描述的方式,简要描述企业生产/服务的基本程序,其中资源和生产类企业(含房地产企业)请描述基本生产流程,服务类和贸易类企业请描述从接收客户到提供服务完毕的基本流程;
请简要说明近三年来,企业在开发和引进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或技术改造方面作出的努力和成果。
(二)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的财务分析(以下资料请各企业财务部门提供)
请结合相关期间的财务资料、上述综合管理部门所提供的经营情况资料,简要说明下列情况:
相关期间企业产值的明细资料和变化情况分析,以及对2005 年度产值总额的预测及其说明;
相关期间企业毛利情况的分析,包括,分主要产品/服务的毛利变化情况及其变化的原因分析;
同时,生产类(含房地产企业)和资源类企业还应依据销售情况描述分主要产品的平均单价的波动及其对单位毛利的影响,以及依据各年度(2004 年度为实际数和预计数)的成本计算资料描述分主要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波动及其对单位毛利的影响。
相关期间企业利润情况的分析,包括,利润主要来源情况及其变化原因的分析,税收政策是否发生变化及其对净利润的影响分析;
相关期间资产结构情况(主要指资产中各类资产所占比例)的描述及其变化原因的分析;
相关期间负债结构情况的描述及其变化原因的分析;
相关期间股本、资本公积变化情况及股利分配情况的描述。
十五、企业财务风险状况及其分析资料
(一)企业财务风险状况的基本了解(以下资料请企业财务部门提供)
截止目前,企业主要到期债务的明细情况,包括应付款项和到期银行借款及其预计可能的展期情况的说明;
预计股东增资计划(如有),以及预计借入资金计划(指实际可实现部分)的说明;
截止目前,对外担保、法律诉讼事项、对外赔偿情况的说明。
(二)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以下资料请企业财务部门提供)
请对相关期间三年的资产负债率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变动的原因。
十六、企业未来期间预测情况的描述
以下资料由企业综合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提供。
请简要说明预计2009 年度内,主要经营范围、产品/服务内容是否会发生重大变化(重大变化是指变化幅度占30%以上变化事项,例如,占2008年度销售收入30%的产品不再经营而改为生产其他产品,或占2008年末资产总额30%以上的固定资产将出售、报废等。以下同,如有重大变化的,请简要说明变化的内容,并请编制预计2009 年度的利润表。
请简要说明预计2009 年度内,很可能(可能性为50%以上,以下同)发生的对外股权投资、对外债权投资情况,包括增加和收回投资情况,投资项目名称、股权比例或债券份数、投资金额、预计收益金额等;
请简要说明预计2009 年度内,很可能发生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购建项目,包括投资项目名称、资金来源、投资金额、预计投入使用时间等;
请简要说明预计2009 年度内,很可能发生的重大融资项目,包括融资单位名称、金额、期限、利率等。
十七、管理人员及员工
员工分布信息(年龄,、地区及职能),按职能/部门/地点分类提供人均人工费用明细分析,奖励机制,员工合同
包括主要部门职能的组织结构图、管理层教育背景、薪资制度、接替计划,员工及已退休员工所需交纳或计提准备的退休金及其它各项福利分析
人工成本明细分析,包括基本工资、社会保险、工会经费、加班费、福利费、养老金、医疗费、住房基金等项目及其他员工福利性项目
与劳动局往来文件
高级管理人员雇佣合同
员工标准合同登记备案
提供集团之员工手册、安全和卫生及其他公司规定
十八、调查分析实务审视出售原因
一个低增长、低市场份额的企业?需要外部资本促使增长或维持生存?个人财产变现?实现债权?逃避企业经营历史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技术淘汰的企业?
十九、其他注意的事项
关注资产的入账价值;考虑国家对国企扶持政策的延续性及对国有职工的福利政策;对外投资的背景与实际控制力;遗留的资产损失、潜在的负债等。
描述性调查案例范文第2篇
一、调查基本情况 1. 此次调查我们采用了网络发放问卷的方式,问卷浏览量64份,回收40份,回收率62%,平均完成时间2分2秒。其中77.5%回收于微信、10%回收于手q、10%回收于wj.qq.com、2.5%回收于未知渠道。 2. 男占40%,女占60%。
3. 大专学历72.5%,高中及中职占12.5%、初中以下占2.5%。
4. 微信的使用情况是100%,且超过6小时在线的用户已经超过了75.5%说明微信的营销有助于网络营销的发展。
5. 使用微信的目的是社会交际(聊天/加好友等)、更新状态(记录生活/分享心情)高达90%,关注商家(使用商家的优惠/关注商家的动态等)只占20%。
6. 7.5%的人加过餐厅或美食的微信号,22.5%不会加过餐厅或美食的微信号。
7. 微信号的宣传力度:有微信客服,而且互动不错22.5%、有微信客服,但没什么消息22.5%、没有微信客服,但不时会有宣传讯息10%、不清楚,我不怎么关注37.5%。说明即使有人关注订阅号,商家也没有即使解决买家的问题,服务方面需要有很大的改善。
8. 客户关注该微信号最想获得的长期优惠,即使的优惠、最新活动都超过30%。商家的推广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出发,可更有效地吸引顾客的亲睐。
9. 在使用微信进行餐饮消费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容易流失顾客的,宣传有误占47.5%、信息时效性弱占52.5%、服务质量差占27.5%。
二、数据分析
描述性调查案例范文第3篇
1、共发放教师文卷5份,学生问卷5份,家长问卷5份,教师对校长履职情况满意测评表5份。
校长履职情况调查结果测评:满意度100%
2、家长问卷调查情况(存在的问题)
1位家长反映:孩子的课外作业量较重,学校老师有让学生订购学习资料现象。
3学生问卷调查反映出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第二题中,每学期举行几次考试,学生回答不一, 60%的学生选择的是2以下,20%的学生选择的是35次,还有20%的学生选择的是6次以上,这可能就是学生把平时的单元测验也当作考试了。
4、家长问卷调查情况(存在问题)
(1)3名教师认为用学年末统考成绩对教师进行排名,1名教师认为杂事太多有悖于素质教育要求。
描述性调查案例范文第4篇
一、预期工作进度
2012年7月:
前期问卷,设备和出行物资的准备。(500份问卷)
2012年8-9月:
实地田野调查,资料收集,问卷发放并进行相关信息汇总。
2012年10-12月:
对田野调查得到的资料系统整理,问卷数据统计。
2013年3-4月:
得出项目前期论证结论。
2013年6-7月:
项目结题,报告,答辩和资料成果汇编。
二、注意事项
1. 调研过程中尊重少数民族习惯。
2. 成员要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自身安全。
3. 加强和当地社会组织沟通交流,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 保护好田野工作中收集到的资料,本着认真、客观的原则记录和整理资料。 5. 在活动中将尽量减少和节约费用。
三、问卷设计
本次问卷设计容量为500份,首先甄别是否为当地居民或者外地人(包括在当地居住不满一年的人群),调查对象按年龄段分为青年,中年和老年人,涵盖各个阶层的受访群体,并有针对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相关设问,在问题设计上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以提高问卷的有效性。若与被访问者有语言交流障碍,将会用录音的形式记录访问内容并做出翻译。问卷数据分析将使用SPSS工具。 附件二
调 查 问 卷
1. 请问您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包括在当地居住不满一年)? a.本地人 b. 在当地居住一年以上 2. 请问您的年龄是 ?
a.10-20岁 b.20-40 岁 c.40-60岁 d.60岁以上 3. 请问您的职业是?
a.务农 b.学生 c.个体商人 d.乡镇部门工作人员 e.民间艺人 f.其他
4. 请问您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吗?
a.十分清楚 b.听说过 c.不清楚(愿意了解) d. 不清楚(不愿意了解) 5. 请问您认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下面哪些形式 (多选)
a.口头传统,包括民间文学 b.传统表演艺术 c.民俗活动、仪式、节庆 d.传统手工艺技能 e.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 f.活动场所 g.其他 6.请问您参与过当地政府或其他组织进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吗? a.没有参与 b.参与过 c.参与过,本身就是传承人 d.以后会参与 7. 请问您认为彝族 “火把节”属于下面哪种类型?
a.普通节庆 b.传统表演 c.传统仪式 d. 宗教活动 8. 请问您认为“毕摩文化”对彝族来说重要吗? a.十分重要 b. 重要 c. 一般 d.不重要 9. 请问您认为“毕摩文化”对彝族来说的重要性是?
a.彝族的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b.有利于维护民族内部团结 c.其他 10. 请问您认为如果成为一个“毕摩文化”传承人最主要的原因是?
a.兴趣 b.天赋 c.政府补贴 d.家族传统 e.其他 11. 请问您认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a.兴趣 b.天赋 c.家族传统 d.其他 12. 请问您认为对类似“火把节”、“毕摩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必要吗?
a.有必要 b.没有必要 c.不关心
13. 请问您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您来说重要吗? a.十分重要 b.重要 c.一般 d.不重要
14.请问您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 (多选)
a.政府的责任 b. 社会组织的责任
c.企业的责任 d.个人的责任 e.其他
15. 通过我们的访问和讲解请问您现在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情况是?
a.十分清楚 b.基本清楚,能辨别部分 c.还是不清楚
16. 请问您认为还有哪些措施能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描述性调查案例范文第5篇
1 问题提出
资料显示:近几年, 我国室内装修发生的环境污染持续增加, 因室内装饰材料诱发和发生相关的疾病事件也居高不下。甲醛就是居室环境中危害大、污染严重的一种污染物质。
2 选题分组
(1) 以发展学生兴趣爱好、特长为原则, 老师宣传课题, 学生自愿报名, 全级招募成员。
(2) 召开动员座谈会。会上每个成员都要表明他对调查内容的观点, 记录每个人的观点, 汇总。师生们共同分析、讨论, 形成子论题单。根据自己兴趣、爱好、特长, 组建小组。
3 活动过程
准备阶段:通过图书馆、相关刊物、网络查询相关资料。
活动阶段:小组1:动员全体组员收集身边、生活中可能释放甲醛的产品、生活物品, 重点保留商品标签。最后列表、归类。
小组2:通过大量的资料学习并整理出甲醛毒性的原理及对人体不同程度的影响。
小组3:运用所学知识, 查阅文献, 根据学校实验条件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组4:通过调查、访谈、查阅资料, 提出切实可行防治居室 (甲醛) 气体污染的方案。
成果汇报阶段:各个成员写写心得、体会, 分享调查过程的喜怒哀乐、收获得失。
4 成果呈现
4.1 甲醛的来源
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1) 用作护墙板天花板等装饰材料中的各类脲醛树脂人造板, 比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
(2) 含有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各类装饰材料, 比如贴墙布、贴墙纸、油漆和涂料管等;
(3) 有可能散发甲醛的室内陈列的生活用品, 比如家具、化纤地毯和泡沫塑料等;
(4) 不完全燃烧后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 比如香烟, 燃烧炉燃烧着的木头、煤油、天然气也会释放甲醛及其他的有机材料。
4.2 甲醛的毒性原理
甲醛是原浆毒物, 能与蛋白质结合, 具有细胞蛋白质的硬变作用, 这不仅是它具有杀菌、防腐功能的原因, 也是它的毒性原理。
4.3 甲醛的检测
通过查阅文献, 依据我们所学知识, 学校的实验条件, 全体同学及老师集思广益, 设计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 (品红-亚硫酸法作定性检测, 10-4mol/L高锰酸钾标准液作定量检测) 。
4.3.1 检测原理
品红-亚硫酸定性检测原理:碱性品红原为桃红色, 当与亚硫酸作用时, 使醌型变为苯型, 由桃红色变为无色透明的N-亚磺酸亚硫酸副品红碱, 当它与醛基作用时, 其分子式又恢复为醌型结构, 呈现紫红色, 其反应式见图1:
这是醛特有的检验方法。甲醛所显示的紫红色加入硫酸后仍不褪色, 而其它醛所显示的紫红色加入硫酸后则褪去, 根据此性质可把甲醛检测出来 (该反应非常灵敏, 能鉴别浓度为10-5~10-6mol/L甲醛溶液) 。
K M n O4标准液定量检测原理:K M n O4为氧化剂, 与甲醛气体完全反应后, 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实验证实:每升溶液中只要有10-5 molKMnO4即可显示出紫红色。我们用10-4mol/L高锰酸钾溶液作标准液, 按国家标准 (室内甲醛气体含量不得超过0.08mg/m3) 进行计算。有结论:取100L居室气体, 能使2.15mL高锰酸钾标准液褪色的环境空气即为超标。
4.3.2 实验
(1) 对象:发动全体组员了解三水西南镇各住宅小区中最后一次油漆在1~12月之间所有新装修的居室, 主动向住户提供免费检测。
(2) 布点:小于50M2的房间设2个点, 50M2~100M2设5个点, 100M2以上至少设5个以上采样点, 在对角线上或梅花式均匀分布。
(3) 仪器:
负压式抽气原理装置图2:
流速: (0.2~1.0) L/min流量该装置优点:
(1) 能准确测量通过采样仪气体的体积
(与储水器中水的体积相等) 。
(2) 能很好的控制气流速度 (水流速度等于气流速度, 通过控制水流速度达到控制气流速度) 。
(4) 方法、步骤:
(1) 品红亚硫酸试剂配制:将SO2气体或H2SO3溶液加入品红溶液中, 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即可得到无色的品红亚硫酸溶液。
(2) KMnO4标准液配制:准确称取1.5800g高锰酸钾, 用少量水溶解, 转入1000mL容量瓶中, 取此溶液1mL, 滴加少量稀硫酸后, 稀释100倍, 即得到10-4mol/L的高锰酸钾溶液, 保存备用。
(3) 测定前居室处理:事先充分通风, 再关闭门窗1小时。
(4) 定性测定:在负压式抽气装置的试管中, 注入5mL品红亚硫酸溶液, 控制水流速度为0.5L/min。实验结束, 观察现象。
(5) 定量测定:在负压式抽气装置的试管中, 注入2.15mLKMnO4标准液, 控制水流速度为0.5L/min。连续换取10次储水器。观察实验现象, 判断结束。
(6) 如果需要测定具体浓度, 可以用1 0 m L K M n O4标准液采样, 带回实验室用10-3mol/L的草酸标准液进行滴定。
4.4 居室 (甲醛) 气体的防治
经调查分析, 当前人们对甲醛气体的认识远远不足, 有的全然不知何物, 有的只闻其名, 略知其害。本学习小组经讨论决定, 采取以下措施希望能够做好居室 (甲醛) 气体的防治工作。
(1) 做好宣传, 向社会公布学习小组的研究成果, 让人们了解甲醛气体的来源、危害。向人们讲解甲醛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形式、会出现的主要症状。教人们学会通过主观感受判断身边空气污染的情况。
(2) 建议政府技监部门加强对装饰材料标准的监督力度, 增加对装饰材料中甲醛监测的频次。发现问题, 及时追根查源, 坚决依法查处。与工商、公安、新闻等部门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消除有甲醛污染产品的生产、销售渠道;引导经营者合法经营, 消费者合理选购。认真履行好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职责。
(3) 倡议厂商改革工艺、合法经营。
摘要: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污染期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之后正悄然进入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活动以居室 (甲醛) 气体污染为素材, 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本文主要呈现的是学生活动的研究成果: (1) 甲醛的来源; (2) 甲醛的毒性原理; (3) 甲醛的检测; (4) 甲醛气体污染的防治。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甲醛,品红-亚硫酸法,KMnO4标准液
参考文献
[1] 陈木兰.中学化学合作学习案例市售海产品甲醛污染的调查[J].中教研究, 2005 (1~2) :38~39.
[2] 葛道文.居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的来源调查及防治研究[J].安徽建筑, 2005, 6:135~136.
描述性调查案例范文第6篇
摘 要:本文基于具体课例的主题意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探究语篇行文的内在逻辑,详细介绍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复述过程中理解、加工、整理和归纳文本,从而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复述; 理解; 迁移;阅读教学
引言
孙波(2009)认为,复述是学生以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为基础,运用已学词汇和已有知识,再用大脑将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最终系统地、概括性地将文章主旨表达出来。Morrow(1985)指出,学生在进行复述时,精力会高度集中在他们所要复述的课文内容上,并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将其复述出来,经常进行复述的学生的思维会变得更加灵敏。可见,复述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有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
在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均能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复述,并通过复述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复述前的铺垫活动时,仅停留在引导学生掌握文本大意,讲授词汇、句型等语言层面的知识,未能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特点、文本风格以及行文内在逻辑等。因此学生对文本的复述多是在机械地记忆,所复述的内容缺乏逻辑性、连贯性和生动性。学生的复述与文本出入较大,仅是“形似而神不似”,他们很容易遗忘所学课文,思维也没有得到启发。
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1 Unit 3 Celebration Lesson 4 Christmas的阅读文本Memories of Christmas为例,详细介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铺垫活动,提高学生的复述质量,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案例
1. 文本主题及特点
该文本为记叙文,授课年级为高一年级。文章主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西方国家与圣诞节有关的家庭庆祝活动。文本语言生动,通过展现一系列“孩子气”的行为,再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和童真。本课在节日活动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较为生动的语言材料。
2. 活动内容
(1)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有条理地进行复述,包括“发现欣赏、实际操练、梳理逻辑、关注细节、整体复述”五个环节。
(2)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进行有效迁移,(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节的记忆),过程包括“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提炼升华”三个环节。
3. 活动目的
学生将文本中鲜活的语言有效迁移,即能够使用生动的语言自信地介绍“春节的记忆”,并谈论其主题意义,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过程
复述最终不是为了记忆,而是为了应用迁移。笔者将利用复述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提升的教学分为两大部分——理解和迁移。
1. 理解
(1)发现欣赏
教师在引导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后,请他们关注标题“Memories of Christmas”,提问“What kind of memory did the writer share? Please give evidence.”。
学生在寻找证据中发现文本语言之美。他们发现了大量通过具体事件、具体行为来描写“孩子气”的句子。例如“I put so much food in my mouth sometimes that it was hard to swallow.” “We sang Christmas carols happily, laughed at jokes, put on silly paper hats and laughed again.”等。学生通过欣赏美句,分析文中人物(孩子)“天真、质朴、可爱”等特点。例如,学生认为“so much food, hard to swallow”刻画出孩子们天真可爱(innocent、lovable)的一面;“sang… happily, laughed at jokes, put on silly paper hats and laughed again”呈現出孩子们无忧无虑(carefree)的生活。与此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学案中写下关键词(见表)。
[点评]
学生在阅读时首先接触的是文章表面的语言文字,他们依靠语言文字便能完成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但是,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还要在复述活动中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教师要寻找突破口,找准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语句,培养他们的语言欣赏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描写“孩子气”的句子,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敏锐捕捉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寻找证据”中学会用事实说话,感受到“事实胜于观点”(Facts speak louder than opinions.);在“观察发现”中品味语言内涵,学会用生动的语言表达,例如学会用eagerness、expectations等表达“迫不及待的心情”;在“品味欣赏”中体会孩子的童心、童真和童趣(innocence、simplicity、interest),感受和谐的家庭氛围(harmonious atmosphere)。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时,要注重引导他们在语境中理解词汇,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欣赏和品评语言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及时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案表格中及时写下关键词,这样不仅能引导他们掌握词汇,为接下来的复述活动作铺垫,更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实际操练
当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后,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重温文中生动的语言。教师提问“Could you please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同时向学生展示一幅一个小朋友正大快朵颐享用食物的图片及关键词“swallow”。学生回答:“I put so much food in my mouth sometimes that it was hard to swallow.”。
[点评]
教师借助图片提示法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语言。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内化所学语言知识,再次体会到语言的生动传神。实际上,复述课文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问题—答案引导法、主题句+关键词提示法、表格提示法、图画提示法、转换人称复述法、角色扮演复述法等(张小燕,2011)。在复述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示学生,加强学生记忆。
(3)梳理逻辑
接下来,教师用问题“Could you please find out the linking words or sentences?”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于“时间顺序”的表达。同时,教师在黑板上及时写下学生的回答,和学生共同探讨他们的疑惑之处。例如,学生对“with December”“after church”“by bedtime”等表达的理解有分歧,教师引导学生及时解决。
[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体现前后逻辑关系的词汇或句型,帮助学生厘清复述材料的脉络和逻辑。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和关键语句后,通过梳理脉络和主线能更进一步理解文本,识得“庐山真面目”。这样,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就从表层的理解深入到探究其内在框架;从分析语言内容,上升到梳理文本线索。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进一步厘清文本内在逻辑,对文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其中,探究“连接与过渡”是理解文本逻辑的重要方法。
(4)关注细节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提问:“Why was the weather mentioned so many times?”(文中多次描写到天气,例如:Christmas always began in the middle of the cold, windy month of November. / … there was snow everywhere. / Christmas morning was bright and sunny...)。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作者最初谈论寒风凛冽的天气是为了对比烘托屋内的温暖舒适以及家庭氛围的和谐;谈论大雪纷纷的天气,是为下文描写堆雪人、打雪仗等丰富的户外活动作铺垫;提及阳光明媚的圣诞早晨,是为下文孩子们外出到院子里去欣赏圣诞礼物作铺垫,而且晴朗的天气与本课主题相关,象征作者温馨的圣诞记忆,同时也透露出作者是个积极、阳光、热爱生活的人。此时,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
[点评]
在复述的铺垫过程中,教师不能只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结构和框架,还要引导他们感悟文本细微精妙之处,读出其韵味,读懂作者。例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对天气的描写),带领学生体会主人公愉悦的心情,并且认识到景物描写需有的放矢,为文本主题服务,不能无中生有。
关注细节的复述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当给学生搭建“脚手架”,降低复述难度。例如,教师应借助板书上的关键词提示学生,同时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5)整体复述
教师为学生搭建好“脚手架”后,学生对文本的整体复述便水到渠成了。教师提问:“Can you 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and the linking words or sentences?”。学生在积累了语言表达、梳理了文本逻辑后,借助关键词便能够较高质量地复述文本。
[点评]
学生对文本的复述应该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有助于他们提升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树立自信心。
2. 迁移
(1)创设情境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关于春节的小视频,激活他们与春节有关的记忆。教师说道:“Please share your memories of the Spring Festival in pairs, including childlike behaviors.”。
[点评]
春节和圣诞节虽然分别是中西方的传统节日,但有许多共同之处。因此,通过圣诞节过渡到春节,是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好机会。教师结合本节课所学语言(包括“孩子气的语言”),畅谈自己和春节有关的儿时记忆,其实是在将文本引入学生的生活。教师通过创设较为真实的情境,为学生迁移知识作好铺垫。
陈晓芸(2008)提出,将课文复述与课外有意义的语言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能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表达能力。创设情境可以巩固复述成果,调动学生參与的积极性。复述的过程应是学生的思想在与文本不断“对话”中发生碰撞并催生出新创意的过程。教师要发挥想象力,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新的语境下迁移创新。
(2)激发思维
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教师请一位学生先简单分享自己关于春节的“孩子气”行为。该学生分享道:“When I received the red envelope I was looking forward to, I always gave it back to my mom.”。一个简单的例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激活了其他学生的思维。学生纷纷发言,运用所学语言分享各自温馨、幸福的春节回忆。有的提及自己和家人共同打扫卫生迎新年,有的谈到自己乞求妈妈多准备甜点和零食,有的回想起自己央求家长多给压岁钱,并且渴望自己能够保管压岁钱,还有的描述了自己在放鞭炮时期待又害怕的心情。学生积极参与,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学生作品1:
On New Year’s Day, we couldn’t wait to pay New Year’s visits to our relatives and friends. I always liked this activity because I could get a lot of lucky money. I loved to collect all the red envelopes I received and added up all the money to see how much I had got, although all of the money was taken away by my parents after the New Year. I was also eager to go to the temple fairs with my parents, and I had great fun there.
学生作品2:
After dinner, we set off the firecrackers in the yard. I was always so frightened by the loud sound of the firecrackers that I just hid behind my mom and covered my ears tightly while watching my brother setting them off.
[点评]
从学生作品中可见,他们能够使用生动的“孩子气”语言回忆关于春节的美好时光,刻画出一幕幕生动温馨的春节家庭活动场景。通过活动,学生学会了用文本联系生活,学为所用,更学会了珍惜生活、热爱生活。许多伟大的创造和发明都源自日常生活,教师要更多地为学生创设生活场景、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自己可以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发现、感知、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3)提高实效
理解阶段的复述要基于文本,而在迁移阶段的复述则要高于文本。学生通过复述,除了获取文章基本信息、掌握新词汇及写作风格外,还要有所启发。教师要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引导学生提炼升华。例如,教师可以提问:“What does the Spring Festival mean to you?”。
学生作品3:
In my opinion, the Spring Festival is an occasion to experience joy and love. When we paste the couplet, I feel a kind of harmony, because we must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well. When we make dumplings, some stir the stuffing and the others cook the dumplings, which makes me feel a kind of happiness. Watching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I find the programs are of less importance. What really counts is that I can be with my big family together. I extremely cherish the sweet moments and I will pass them on!
[点评]
学生在作品中谈到春节的意义,即春节是体验欢乐和爱的时刻,它意味着和谐、幸福和彼此相依。因此自己格外珍惜,并将把年和家的味道传递下去。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深刻体会到春节的意义,品味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文化自信。
理解迁移后的创新是较高的境界,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内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创新。教师要将教学环节细化,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合作的时间,还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教师要在动静结合中放慢教学进度,促进学生理解、记忆和创造,提高学生复述的实效。
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教师设计了理解和迁移两个教学实施步骤。在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方面,教师根据“发现欣赏、实际操练、梳理逻辑、关注细节、整体复述”环节来设计活动,侧重学生的语言学习,旨在引导学生在主题语境下深入地理解文本;在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方面,教师围绕“创设情境、激发思维、提炼升华”环节设计活动,创设语境,引导学生实践,从而完成从语言学习到思维训练的飞跃。教师在引导学生复述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相结合的活动。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才有助于学生在复述课文过程中真正提升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使复述与文本相比“不唯形似,而且神似”。
参考文献
Morrow, L. M. 1985. Retelling Stories: A Strategy for Improving Young Children’s Comprehension, Concept of Story Structure, and Oral Language Complexity[J].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5(5): 646—661
陳晓芸. 2008. 重视英语课文创造性复述提高艺术中专生的英语表达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 (14): 52—62
孙波. 2009. 慢议英语课文复述教学[J].雁北师院学报(文科版), (33): 63—64
张小燕. 2011. 初中英语读后阶段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5): 1—8
雷霞辉,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英语学科主任,北京市英语骨干教师,海淀区兼职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