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田园反思范文第1篇
牛二姣
此次的教学专题是“动物”,围绕这一专题,我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种动物,这样的整体安排,目的是让孩子们走进动物世界,了解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从而增强爱护动物的责任意识。
群文阅读是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教学。在教学时应该更多地尝试略读、浏览、跳读等阅读方式。针对本次教学,我就大胆使用了群文复习的方式,但总观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教学设计都是由知识到技能,由浅入深。授课时先回顾教材中有关动物的文章,让学生复习每个动物身上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然后再开始新授课,训练学生的技能,最后在讲评中修正学生的答题思路。在材料选择上,都是典型的描写动物的文章,本堂课选择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概括故事内容,二是指出动物身上的特点。教学设计及训练程序,看似不存在什么问题,可效果不衬人心,原因如下:
第一:平时练习量不够,在学生记忆中没有形成“定势”,导致部分学生还不能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对动物的特点不能精确地把握。
第二:拓展面不够,不能只关注于文本内容,要上升到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描写动物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美丽的田园反思范文第2篇
教材分析:
本课以康定斯基的《蓝天》开篇,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空间,而后是学生的绘画和撕剪贴作品,本课在设计上应让学生逐步体验美术学习的特征,了解在创作中的多种手法:可以写实,可以幻想,了解作品的多种形式。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撕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能力:尝试用手撕彩纸、用水彩笔、油画棒绘画以及剪刀和胶水等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情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通过用撕贴和绘画的手法共同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 教学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习惯和与同学们合作的能力。 教、学具准备: 教学准备:音频文件、ppt电子图片、彩色卡纸、范画,绘画工具、胶水和剪刀
学具准备:彩色卡纸、蜡光纸、绘画工具、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特别的地方,请大家插上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用心感受:我们要去哪儿?
(音频文件:直升机和小鸟鸣叫的声音)
师:我们到了哪儿呢?(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天空)
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飞向我们美丽的天空。(出示课题:美丽的天空)
二、教授新课
1、认识天空的色彩
根据季节、时间、天气的不同,天空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老师面前有一些色卡纸,请大家选一选,你见过的天空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自由进行选择)
师:同学们不要着急,和老师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天空究竟有几种色彩呢?
(播放课件,引导天空多变,有十分丰富的色彩)
瞧,我们的天空色彩可多了,很多都是我们色卡纸没有的色彩,老师随意选择了四种天空的色彩,作为今天的天空。(贴到黑板上)
2、认识天空中的事物 我们美丽的天空从来不寂寞,它的朋友可多了,瞧(课件播放:鸟、白云、跳伞的人,太阳下山月亮出来了、焰火)
你还知道天空其它的朋友吗?
生:自由回答。
3、认识艺术中的天空
A、欣赏大师的作品:康定斯基《蓝天》,梵高《星月夜》课件播放。
天空在生活中如此美丽,在大画家的艺术作品中就更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了,看,在画家的笔下,天空是多么的有趣和生动呀!
问:这两幅作品大家看出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吗?
生:绘画。
B、欣赏小画家的撕贴天空作品
不但有非常棒的大画家们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我们的天空,一年级的同学们也不甘示弱,用灵巧的小手也完成了一幅幅活灵活现的天空图,同学们可以将美术书打开到17页看看,也可以看大屏幕。
问:这些小画家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天空呢?
生:撕纸(撕贴)和剪贴
4、示范
看到这,老师的手也痒痒的了,想为今天的天空送上第一个撕纸朋友。
示范:一个热气球,边撕边提问关于色彩、形状、粘贴方法等问题。 (做完后贴到天空中)
天空有了第一个朋友,就会慢慢热闹起来了,瞧,老师事先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跳伞的女孩儿,这时,又开来了一架直升机。
三、学生实践
同学们是不是也想要快快完成啦,那请听要求:
用撕、画、剪贴的方法全班一起完成黑板上这幅《美丽的天空》。
做出一个天空的朋友在背面抹上胶水,赶紧上讲台贴到黑板上的天空中。
学生实践,老师巡视辅导,协助学生剪贴。
四、展示、评价
本来寂寞的天空一下子就开心美丽起来了,因为有了我们全班送上的朋友们。我们一起看看,你最喜欢天空中的哪个朋友?为什么喜欢?(从色彩、形状上说)
五、小结
美丽的田园反思范文第3篇
教材简析:
本课通过不同物品的印纹游戏,使学生体会印纹的形式美感,并通过添加创作成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用手等有纹理的物体初步进行印纹练习,让学生了解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2、体验造型乐趣并获得视觉和触觉的感受,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用手等印出的印纹的肌理效果,并有意识的进行画面组织。
教学难点:
抓住印纹的方向和形状两方面的特点,观察印纹特征并进行联想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范作数幅)、白纸、水粉颜料、水彩笔,等
学具:白纸、水彩笔等。
教学活动过程;
一、引导阶段:
课前:(魔术表演)
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魔术大师的精彩表演,其实李老师也会一点儿简单的魔术,同学们想看吗?
生:想
师:就让我们玩一个印纹魔术吧。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做老师的助手?好,请举手姿势最正确的同学你来。看!这是一块普通的橡皮,这是一盒印尼,现在请我的助手将橡皮沾上颜色并印在事先准备好的白纸上。同学们看,纸上出现了什么?
生:长方形
师:对,是一个长方形的印迹。好,你请回,下面李老师也要用这同一块橡皮再印一次,会印出什么呢?谁想来预测一下?还会是一个长方形印迹吗?瞪大眼睛仔细看!看!是什么?对!是一条可爱的小鱼的印纹。是不是很神奇呢?你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吗?
其实很简单,仔细观察这块橡皮的正反面,你发现了什么?
对,一面是光滑的,什么也没有,所以只能印出长方形,而另一面却刻有一条鱼的花纹,花纹是凹进橡皮里面的,这样橡皮的表面就高低不平、粗糙了,高的地方能够蘸到颜色,而凹进去的部分蘸不到颜色,这样印到纸上美丽的印纹也就产生了。是不是很有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美丽的印纹》
二、启发
师:通过刚才的魔术,我们了解到要想印出美丽的印纹,就要求物体的表面必须有高低不平的花纹对不对?现在开动脑筋想一想,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体表面带有花纹,可以用来印制美丽的印纹呢?看谁说的又多又快,看谁的脑筋最灵活!
(可以、不错、想的真好、真是注意观察的孩子、是个细心的孩子)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有多又好,看来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细心生活的好孩子。
既然有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印制印纹,那么美丽的印纹在生活当中也一定是无处不在的,谁能说一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印纹?(国画印章、老师批改作业时用的小印章、衣服上的印纹)它们有什么样的作用?(记录作者姓名的作用、鼓励的作用、装饰的作用),说的真棒,知道的真多。看来同学们在观察生活的同时更用心的感受了生活。
三、发展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印纹可以用来可以用来可以用来,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美丽的印纹还可以用来画画呢!
老师这里就有一幅印纹画,你知道作品当中的印纹是用什么印出来的吗?对,是莲藕,那它又是怎样变成一幅画儿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合作,怎么样用带印纹的物品创作绘画,看谁理解的最透彻,学习的最认真。
四、范画
首先,根据自己的需要用手蘸颜色印在画纸上。
然后,仔细观察印纹的形状,看看它像什么?发挥想象,用水彩笔进行添画,使印纹更加形象生动,看!简单几笔,小猫和蜗牛就出现了。
最后,再给整幅画面添加适当的背景,一幅美丽的印纹画就诞生了,如果给背景涂上鲜艳的色彩,相信画面将会更加精彩。
五、欣赏
有许多同学,他们的作品比老师的还要漂亮,想不想去欣赏一下?(想)
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他们把这些印纹变成了什么?()(师:观察的很仔细、语言表达非常完整)
六、创作
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想)
别着急,在画之前先来看看老师提出的要求:
在这里老师可要难为一下大家,画纸上已经给同学们印好印纹了。
要求:1、根据画面上印纹的方向、形状特点,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用添加的方法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主体并添加适当的背景。
2、构图饱满
3、颜色鲜艳,着色均匀。
下面就让我们伴随轻松愉快的音乐开始创作吧!
(生创作,师巡逻)
七、作品展评:
大部分同学的作品已经完成,看讲台上每一幅作品都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每一位小作者不同的想法,到底哪幅才是最受欢迎的呢?还是先听听同学们的看法吧,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同学们各抒己见,从外形、颜色、想象力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说的非常全面。同学们的作品中透出了智慧的光芒,真是让人耳目一新,老师建议为我们自己鼓鼓掌。(鼓掌)
八、拓展延伸:
今天的课堂,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印纹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课后,希望同学们自己动手,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制造印纹创作作品,并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你的朋友,给他们一个惊喜,同学们说好不好?(好)
美丽的田园反思范文第4篇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
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通过观察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
情感与态度目标: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美丽的珍禽,初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能读顺句子,读通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意思。
2、能够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四、教具安排:小黑板,图片
五、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体会感悟丹顶鹤的色彩及姿态美。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冬天快要到了,一群群美丽的丹顶鹤,唱着嘹亮的歌儿从遥远的北方飞来。
二、 欣赏丹顶鹤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丹顶鹤吧!
你喜欢丹顶鹤吗?为什么喜欢它?
课文是怎么来描写这群美丽可爱的丹顶鹤的呢?
三 、精读第二段
1 自由地朗读课文
2 个别读课文
3 集体读课文
4 丹顶鹤美吗?美在哪儿?
5洁白的羽毛如果在阳光的照耀下会有怎样的效果?
6 仔细听老师读,看错在哪儿呢?如果少了一个边儿意思和原来相同吗?对/article/那样丹顶鹤的美要大打折扣了。
7 最显眼的是那头顶的一抹红,像什么?作者多喜爱丹顶鹤啊,连那一抹红色也把它比做了高贵的红宝石,只有丹顶鹤才配戴这样的红宝石。你再仔细听老师读这句话,看有什么不同?虽然意思差不多,但作者还是用了两个鲜红,为什么?
8 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还有:比如说春天油菜花开了,黄得耀眼,我们送它一个这样的叠词-----(金黄金黄);秋天到了,一串红开了,远远望去,红得像火,我们送它一个这样的叠词-----(火红火红);菊花开了,有一朵白得像雪,我们送它一个这样的叠词-------(雪白雪白)。
9 您能够读好吗?特别要突出丹顶鹤的色彩的纯洁,高雅、和谐。再读第二自然段。
10 丹顶鹤的色彩如此纯洁典雅,忍不住让我想做一个画家,用我的画笔来再现它的美丽,想不想?好,拿出你手中那幅未完成的画,快给它涂上美丽的颜色吧!
11 你喜欢这些色彩吗?看好自己的画我们来回忆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好吗?
12 这幅美丽的画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之中,我们来闭上眼睛,让我们有感情的背诵,来再现丹顶鹤的美丽好吗?
美丽的田园反思范文第5篇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里会浮起来。
2.培养学生小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3. 培养学生喜欢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做科学小实验产生浓厚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能力,喜欢动手做科学小实验,知道鸡蛋在盐水中会浮 起来。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多观察善思考,勤动脑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鸡蛋、盐、水、课件
三、活动导入
1.师问:你们知道什么东西能在水里浮起来吗?(学生回答各种答案)
2.请学生在准备好装满清水的透明小鱼缸里放进准备好的物品(如:积木、锁子、苹果、石块、鸡蛋等),观察哪些物品在水里浮?哪些物品在水里沉?
四.教学过程
1.“我是魔术师”老师神秘告诉学生能让鸡蛋会“游泳”,让它在水里浮起来,淡水中加入食盐(学生不知情),边加边搅拌,鸡蛋慢慢的浮起来了。
2.设疑,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
3.教师告诉学生加入水中是食盐,能使水的浮力变大,鸡蛋就慢慢浮起来了。
4.学生动手做实验,把盐放进水里,小心的搅拌,鸡蛋沉到水底还是有什么变化,是沉还是浮,谁的鸡蛋浮起来了。放盐少鸡蛋浮的起来吗?放多少?请他把这个方法和同伴交流。学生在小心、细致做着。并用图画、图示、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
5.接着使用课件,“放盐搅拌鸡蛋浮起来”。请学生在此细心观察。
6.小结:学生整理鸡蛋和水罐,把实验的方法告诉爸爸妈妈,共同分享描述自己“玩中学”感受和成就感。
五、活动延伸
学生家里有什么东西也会溶化的,如:糖、豆粉放进水中用同样的方法,看看有什么效果。和父母一起观察不同的水温鸡蛋浮起来速度一样吗?
六、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反思范文第6篇
家乡的秋天
小时候的秋天也是家乡的秋天,总是蓝蓝的,让人心醉,偶尔飘过的云朵,变换着各种图形,任你遐想无际。然而中年的秋天也是异乡的秋天,总是不见那时的思绪。前几日到临沂,在高速路上,望着窗外的蓝天与白云,似又回到了童年与故乡。
秋天象征着成熟,能给人们带来收获的喜悦。记得在霜地的黄昏里,在不远处的袅袅炊烟里,抱着又圆又大的地瓜,那心情用现在的话说是多么的“爽”啊!再大些,用枯叶烧起的黄豆稞里,寻觅着无尽的秋香,我敢说那是这世界上最美味的豆香!至少在现在的城里从来还没有闻到过!
秋天又是“焜黄物华衰”的季节。原本翠绿的树叶渐渐地失去了生命的本色,在风霜雪雨的侵袭下,一天比一天枯黄,然后悄悄地随风漂落。在那欣赏美景的时刻,不得不用线将那精美的黄叶穿成一串,晾挂在屋檐下,等待享用它燃烧后上面飘来的大煎饼的清香。快流口水了吧,能干的小伙子一气能吃进十个去。离家之后的飘荡中,再也没有闻到这么亲切的香味! 那时家乡的落叶,哪有什么悲伤,如今异乡的落叶,只是无数的怅惘,在心底里,偶尔冒出的点点思绪和安慰,是面对这静默的毁灭,会将是一次如火的涅盘,抑或是一次生命的嬗变。
秋 景 有人说:“秋天真美!”我听了特别想去寻找秋天。
秋天在田野里。田野里的稻子都熟了,黄澄澄的,仿佛是一块大金子。东边,人们开着收割机,正向这边开来,他们让每一粒稻子都进了仓库。
秋天在树林里,各种树木的叶子都黄了,一片一片地落在了池塘、地上。然而松树仍然抬头挺胸,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风里,身上的叶子还是那么葱绿。
秋天在花园里。花园里菊花怒放,红的,黄的,绿的,白色,橘红的这些菊花的花瓣就像细细的萝卜丝一样。有的菊花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芯;有的菊花才展开两三瓣;还有的菊花的着朵儿,好像马上就要展开花瓣似的。
秋天在果园里,果园里的苹果、桔子、香蕉等果实都成熟了。叔叔阿姨们拿着篮子,把果子一个一个地摘了下来。那些没有摘下的果子,好像在说:“快把我们摘下来吧!那些要买水果的人们等着我们呢!”
秋天在人们的身上。人们身穿着毛衣、背心、羊毛衫等等。
秋天到底在哪儿呢?秋天就在小朋友们的眼睛里,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就会得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象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象样。
在灰沈沈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曲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
“唉,天可真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