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年级第十五课范文第1篇
面对洪水如何自救
教学目标:
1、
认识和了解洪水的危害。
2、学习躲避洪水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洪水来临时的自护、自救方法和技能,提高防范意识。
教学过程:
(一)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洪水到来之前,要尽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1.根据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的洪水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位置和条件,冷静地选择最佳路线撤离,避免出现“人未走水先到”的被动局面。
2.认清路标,明确撤离的路线和目的地,避免因为惊慌而走错路。
3.自保措施:
● 备足速食食品或蒸煮够食用几天的食品,准备足够的饮用水和日用品。
● 扎制木排、竹排,搜集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加工成救生装置以备急需。
● 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作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放到高处,票款、首饰等小件贵重物品可缝在衣服内随身携带。
● 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讯设备。
(二)洪水到来时的自救
1.洪水到来时,来不及转移的人员,要就近迅速向山坡、高地、楼房、避洪台等地转移,或者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层、大树、高墙等高的地方暂避。
2.如洪水继续上涨,暂避的地方已难自保,则要充分利用准备好的>救生器材逃生,或者迅速找一些门板、桌椅、木床、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扎成筏逃生。
3.如果已被洪水包围,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注意:千万不要游泳逃生,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也不要爬到泥坯房的屋顶。
4.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抓住固定的或能漂浮的东西,寻找机会逃生。
5.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一定要迅速远避,防止直接触电或因地面“跨步电压”触电。
历史八年级第十五课范文第2篇
第1课时诚实的检验
班级______ 组别______ 姓名_______时间_______
一、 学习目标
1、懂得诚实的意义,认识考试作弊和抄袭的危害。
2、提高自己的道德思维能力,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
二、导入:导入新课,导学学习目标。(3分钟)
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18分钟)(组内按照自学、对学、群学方式完成。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每人按1分计入小组。)
自学教材103-107页,完成下列问题的思考,把答案在书上勾划出来。
1、阅读104页材料,思考:两个分数分别包含着什么品质?
2、分数的真假反映了人是否具有()这一重要品质。
3、所谓诚实,是指什么?诚实有何意义? .
4、阅读105页材料,思考:“我”是不是太傻、太吃亏了?为什么?
5、阅读106页关于作弊优缺点的观点,思考:作弊的错误与危害性是什么?
6、诚实考试对中学生来说有何意义?
7、如何看待偶尔抄袭一次的行为?
8、讨论:除考试作弊外,学习上的不诚实行为还有那些?
四、分组汇报展示探究学习各题。(10分钟)(各组汇报展示,给予分数奖励;教师点评学生表现和问题的补充升华。)
五、练习与检测。(9分钟)(独自完成。根据完成情况给小组加分。)
完成以下各题,并背诵知识。
1、作弊的错误与危害性是什么?
2、诚实考试对中学生来说有何意义?
3、如何看待偶尔抄袭一次的行为?
历史八年级第十五课范文第3篇
课
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受法律明确的保护,知道个人隐私受到侵害时的自护方法和法律手段。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实践中能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方式,形成尊重他人隐私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难点: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隐私权。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设置情境)一个很熟悉的话题:中国人见面一般喜欢问些什么?而老外呢?
设问:从中国人和外国人不同的见面问候话中你发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中国人特别喜欢关注别人的私事。中国是传统的礼仪之邦,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关注也是正常的,但这里有个“度”的问题,如果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就会涉及到一个法律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老师板书课题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了解的常识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保护个人隐私。
【案例导学 解读新知】 第一板块:感悟隐私
[案例一]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阅读教材54页《李黎的日记》。
[案例二] (多媒体展示图片)某女大学生求职时,被询问:你多大了?你有男朋友吗?你谈过几次恋爱?
[案例三](你来当法官)警方对犯罪嫌疑人李某的住宅电话进行了监听,发现了犯罪线索。李某认为这是他个人隐私权,警方不该这么做。
设问:1.从这三个案例中,你感悟到什么是隐私?隐私包括哪些内容?
2.公安机关的行为对不对?为什么?
3.有人说,隐私就是个人不光彩的事情。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多媒体展示图片)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宜公开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私事,尊重个人的隐私,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法定义务。个人隐私指的是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私事。为了社会公共利益,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调查和公开当事人的有关信息,则不属于侵犯隐私权行为。
提醒同学们要注意个人隐私权的三个关键点。
设计意图:以案例形式出现,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作为课程资源,体会个人隐私的泄露对个人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深学生对个人隐私权的理解,以增强学生法律知识的运用的能力。
第二板块:保护隐私
【新闻调查 理性思考】
透过短片来思考:(多媒体播放“新闻调查”--谁动了我的隐私)
设问:你觉得要不要保护个人隐私?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得出保护个人隐私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案例,使学生融入案例的情节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尊重个人隐私权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
【日记保卫战 漫画赏析】
(经验交流:大家一起来剖析)(多媒体展示)
设问:请同学们就自己的实际还有哪些办法保护自己的隐私?
(学生回答,老师点拨)首先就有隐私意识,从自身做好,保管好自己的信件、日记等含有个人隐私的物品。其次要有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侵犯自己隐私权的行为。第
三、不向他人,包括自己的好同学、好朋友讲述自己的个人及家庭的隐私。第
四、当发现有人披露、宣扬自己的隐私、损害自己名誉的行为时,应当于以制止,并且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到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赔偿损失。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赏析,引导学生融入情节,分析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权的理解。
[角色扮演 换位思考]
让一组扮演孩子,一组扮演父母,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目的在于通过换位思考来合理的解决孩子的隐私权和父母的监护权之间的矛盾。提醒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当这个矛盾激化是,究竟该如何处理?这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会让学生悉心考虑,最终落脚到依法维权方面来,这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懂得维权的重要方法是法律。
老师点拨:
1、父母对未成年人有监护的权利和义务。(1)作为子女:应主动多与父母沟通交流,以便让父母及时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而不能用未成年人的隐私全来抗拒、架空父母的监护权。(2)作为父母:为了不违反法律规定同时又能及时了解未成年人子女的情况,一方面应注意培养未成年子女独立人格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尽量以平等的身份多与子女交流,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信任,愿意说出自己心中的秘密。
2、学生知道了要运用法律,但并非法律是解决这种问题的最佳方法,所以老是针对实际给学生教几种合适的方法来解决子女父母之间的有关侵犯隐私权的违法行为,这些方法实际可行,具有实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具体方法:当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1)可主动与父母等沟通交流,礼貌的告诉他们这是自己的秘密(隐私权),希望他们尊重自己的这一权利,并告诉他们未经本人允许擅自窥探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2)若不听劝说,也可以向有关部门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寻求帮助;(3)若确实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
老师质疑:我们的隐私权是受什么保护?依据有哪些? 让生阅读课本第57页“法律文库”,教师指出:隐私权 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同样受法律保护。 探讨:你认为分数属于隐私吗?为什么?
教师点拨:分数属于隐私。因为分数是学生的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个人活动、个人领域又是隐私的内容,即不愿为人所知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
让生阅读课本第58页“观点链接”后交流:你比较赞成哪种观点?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处理分数问题?
老师点拨:比较赞成乙、丙、丁、戊的说法。不给学生按分数排队,这不仅仅是一种教育艺术,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是对他们自尊心的保护。学生的分数,已和信件、日记一样,成为学生的一项隐私受到了相应的法律保护,这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好处,不仅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促进其健康成长,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学校不公开公布学生考试的成绩和排名,这应当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学校或老师一公布成绩排名就算是违法行为,这样的处罚似乎一时间还难以让人接受。
思维拓展:哪些行为是侵害隐私权的行为? 教师点拨: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有以下几种:A、监视:即非法对他人的行踪、住宅、居所等进行监听、监视,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例如,在他人居住的房间内安装监视器等。B、偷窃、私自开拆他人信件或日记。C、私闯民宅。D、公开披露或宣扬他人隐私。包括擅自或宣扬他人的疾病史、生理缺陷、婚姻生活等私密。
通过提问,“你的隐私被侵犯时的内心感受如何?”进入 第三板块:尊重隐私
为突破这一难点,达到课堂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特设计了一下环节。
【校园剧场 情感体验】
展示一个发生在校园里侵犯隐私权的案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这样就回到了本框教学内容《不要侵犯我的隐私》出现的原因,然后启发学生反思: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金律,反思自己必须尊重被人的隐私,这是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道德品质的生成过程。
【当堂训练 课外拔高】
1、当堂训练题:(客观题训练)
大型情景喜剧《家有儿女Ⅰ》第九集《藏不住的秘密》:夏雪突然的反常表现,让父亲东海十分担心,情急之下想出“收买”刘星跟踪夏雪的主意。行动诡秘的刘星又引起了母亲刘梅的注意,她也“收买”了夏雨来跟踪刘星。各种消息开始源源不断传到了东海和刘梅的耳朵里。于是夫妻两人分别找夏雪和刘星谈了话,两个孩子发现自己被跟踪了,心里十分难过。尴尬的气氛怪异的关系终于让夏雪无法忍受,向大家坦白了自己的秘密据此完成14题 1)、父母派人跟踪夏雪和刘星,分别侵犯了他们的 A、名誉权 B、生命健康权 C、隐私权 D、人身自由权 2)、面对夏雪和刘星的反常表现,父亲夏东海和母亲刘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他们的意见中,你认为正确的是①应该允许孩子们有一定的自己的相对独立的空间,这是他们成长的需要②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有权知道孩子的一切想法与行动③孩子也有自己的合法权利,对他们的任何行动都不要过问,一切听之任之④父母可以在信任的基础上与孩子进行愉快的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一些想法和行动,便于教育孩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面对夏雪和刘星的反常表现,母亲刘梅最担心的是夏雪,她害怕夏雪受骗,遇到坏人,受到伤害。由此可见,一些父母不择手段去了解孩子的“秘密”,根本原因是
A、出于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特殊关爱 B、想时时监控自己的子女 C、对孩子们心中的秘密有一种好奇 D、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
4)、当夏雪发现自己被父母委派自己的弟弟跟踪时,你认为她应该立即采取的最好的做法是①拨打110,及时报警②主动找父母交谈,与父母沟通,消除父母不必要的担忧③行动更加隐秘,不要让父母察觉自己的任何行踪④向法院起诉,控告自己的父母的侵权行为,并要求给与精神赔偿⑤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父母的思想工作,要父母尊重自己正当的隐私权⑥写信向新闻媒体反应,要求新闻媒体对父母的侵权行为予以曝光 A、①⑥ B、②⑤ C、③④ D、①④
2、[2011年十堰市中考真题回放](主观试题)
17.(共8分)赏析下列图片,结合教材和社会现实,回答下列问题。
(1)谈谈你对“科技是把双刃剑”的理解。(4分) (2)从法律角度评价两幅图片中“网民”的行为。(4分)
3、[课外拔高] 学有余力的同学成立兴趣小组,进行有关隐私权的问卷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写一篇简单的关于个人隐私权的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设计练习,拔高和减负兼顾,让学生课堂延伸,巩固提高,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程以知导行的最终目的。
[板书设计]
不要侵犯我的隐私
一、感悟隐私
二、保护隐私
三、尊重隐私
【赠言总结 明理践行】
学完本课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学习本课后的感受,可以是自己的寄语、心愿、赠言和希望等等。老师用赠言的方式做小结,如用“维护自己的隐私,尊重被人的隐私,这是你我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