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范文第1篇
该项目规模达5.554平方公里,核心资源是依靠玉枕山、考亭书院、清莲寺、圆心寺、麻阳溪水库,以及朱熹在此创立了考亭学派,成为“闽学”之源。
该项目是集山地森林型、遗址遗迹型、名人圣地型、商贸休闲型、养生养老型于一体的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该项目的发展定位/形象口号是理学圣坛•山水佳境;该项目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
规划以武夷新区建设为契机,对接建阳城市“北接西扩”战略,整合地块周边山水文化资源,近期以“考亭新区”为目标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区,远期突破地域行政制约,打造“武夷仙境-南闽阙里”大型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集群,拓展大武夷旅游的核心腹地。
在核心创意上,首先通过对地块内玉枕山山体“莲形”形态以及考亭地域儒释道三脉文化合一的特征分析,实现了从“玉枕山”到“映莲湾”这一对地域空间、文脉精神的全新解读。其次,突出考亭作为朱熹终老地的纪念意义和“闽学之源,理学之巅”的重要地位,以“理学圣坛”提升“考亭书院”,通过构筑一条镶嵌在南闽大地之上的宏伟中轴线实现对书院空间的重新建构,奠定本项目在朱子文化旅游竞争中的至尊地位。
在项目建设上,以开放式4A景区为目标的“阙里水街”,实现了传统滨水街坊风貌与现代商业服务功能的完美融合;以“宝莲广场”旅游服务基地点睛本项目主题文化意境,并作为主景区入口和水陆旅游交通转换枢纽;以5A景区为目标的“理学圣坛”项目,创造了“大武夷”板块新文化遗产景观,将文化朝圣之旅推向高潮。
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巅峰智业”)始创于2001年,是国内最早专业从事旅游规划设计业务的企业之一。
巅峰智业在以旅游规划设计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持续创新,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全程服务,大力发展旅游投资、景区运营管理、旅游营销等业务,形成“规划引领-投资驱动-运营支撑-营销拉升”的“四位一体”一站式全程服务模式,提供综合型智慧旅游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已发展成为行业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领先的专业创新文旅产业引领者。
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范文第2篇
一、 项目基本概况
1、项目简介:该项目地形是南高北低,依山面海,坡度低缓,体态优美,山上植被较为茂密;现状山体植被保护较好,绿地多,可以与小区建设有机的融合。拟规划区域北部为正在建的小区,东西是厂房。
2、项目性质:商住项目
3、项目地点:烟台市芝罘区
4、规划建设用地面积:92420平方米
5、容积率:最优化
6、用地现状:本工程在烟台市芝罘区凤凰台路南侧、北临楚凤三街。
二、项目定位
打造中高档舒适型养生宜居社区。
满足目标客户舒适居家的需求,以人为本地创造高性价比的舒适性的城市住宅。在户型、环境、外立面、管线布置、入户门、景观环境营造等软性细节上应充分考虑美观、大方、舒适,提升项目形象。
将建筑、环境与生活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个性、舒适生活的双重内涵。根据该项目的市场竞争情况和区域条件,将其开发成具有较强的城市空间、充满个性魅力与生活情趣的中高档住宅社区。
三、招标内容
项目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可深入到带有一定比例的户型图和景观)。
四、投标申请人的资格
1、投标申请人须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注册的法人实体。
2、投标申请人应有建筑面积30万平米以上城市居住区的设计经验。
3、投标申请人须具有建筑设计甲级设计资质。
五、规划设计要求
1、设计原则
总体原则:根据目标地块界定目标客户群,方案以满足目标客户群的需求为 1
主旨。
(1)“适用、经济、美观”原则;
(2)生态环保原则;
(3)特色性、前瞻性、协调性原则;
(4)可持续性原则;
(5)可操作性原则。
(6)引入新的设计理念,起点高、立意新,使项目能够成为烟台市的标杆项目。
2、规划要求
(1)满足国家与地方各项设计规范法律法规文件;
(2)整体规划容积率达到最佳状态;
(3)功能分区合理;
(4)整体规划要大气,要依山就势与当地自然和谐,充分考虑绿化和景观,宜居植被要考虑获取和管理成本的经济化;
(5)建筑要有特色和生命力。
六、成果要求(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1、成果内容
(1)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比例1:1000,彩图。要求:建筑层数、主要建筑出入口、场地和环境、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
(2)区位图、现状图(1:1000)、道路交通分析图、环境设计图,管网综合图(1:1000),景观分析图、防洪分析图、规划结构分析图等。
(3)竖向定位图,比例1:1000。
(4)概念规划设计说明、构思创意及相应分析图(包括日照分析图等)。
(5)反映建筑风格的意向性图片(可包含单体参考户型图)。
(6)总体鸟瞰图及单体透视图(不少于6张)。
(7)规划模型,比例1:1000。
(8)A1幅面的彩色展板一套(包括概念规划总平面图、总体鸟瞰图及单体 透视图、夜景灯光效果图等)。
2、成果形式
(1)成果内容中未注明设计比例的,按相同或相近的比例提供图版一套。
(2) 文字和图件缩印精装A3图册6套。
(3)上述内容电子备份文件2套,文本为word格式,图纸为dwg格式,效 果图及模型照片为jpg格式。
(4)全部设计文件光盘2套,包括自动多媒体演示文件(配解说)
(Powerpoint格式)。
3、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收费标准和详细内容。
七、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2010年12月22日2011年1月18日(报名时需提供的资料:设计单位简介;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复印件;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及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近几年设计的同类项目代表作品的相关材料)。
设计时间:2011年2月18日前。含规划编制单位完成现场勘查、资料调查、方案制定及沟通等工作。
评标时间:2011年3月18日前后。
八、方案评审
本次方案征集的主办单位将通过方案评审,根据分数排出2-3个优胜设计方案,委托参加建筑工程方案设计。
九、其他事项
1、一家设计单位可提交多套方案参加竞标。
2、本次招标活动及与本次活动相关的文件所适用的法律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十、招标联系方式
1、联系人:侯先生、尹女士
2、联系电话:0535-6630
536、66223
36、6623478;
特此公告
佳隆集团有限公司
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范文第3篇
2007年01月10日山西青年报徐俊斌
昨日,太原市举行了北部区域规划方案评审会,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参加了评选。经过专家论证,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胜出。这一方案将结合其他设计方案的优点以及专家和市民的意见作进一步的完善。按照德国方案,太原市北区未来在改造搬迁现有重工业的基础上,致力于把北区建成生态环保型区域。两外国设计单位角逐北区规划
太原市北部区域是太原市重要的重工业区,涉及三个行政辖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杏花岭区。此次规划范围北起北外环高速,南至兴华街、北涧河一线,东起东山过境高速,西至西外环高速,规划面积约为 147.3 平方公里。太原市发出征集规划设计单位的征集令后,共有57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报名参加,经过考察,太原市选择了英国工程设计院和德国(SBA)设计事务所做的北部区域规划方案。
搬迁兴华化工厂
按照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方案,北区首先要搬迁兴华化工厂。然后把整个区域划分为三部分规划。
一、在以尖草坪区政府为中心的基础上,向东向南形成两个综合型副中心,包括商业购物、办公、酒店、居住等多种功能类型。
二、位于柴村大桥两岸的区域是滨水城市活动中心,其功能包括酒店业、文化娱乐、科研、博览、休憩等功能,形成太原市沿滨河区域重要游憩娱乐中心。
三、新华化工厂搬迁后可以形成120公顷的空余城市用地,结合工业建筑的改造,将建成一个商贸办公为核心,兼容高档零售商业、文化教育、体育等城市有机体。为周边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太钢集团提供服务,可以容纳总部行政管理中心、研发中心、销售展览中心、会议中心、高档酒店等多重服务功能。
形成三大居住区
以这三个中心区域为核心,区域内将发展三个大型的居住功能组团。
一、太钢东侧以现有的城市功能改造为主。规划通过南北向的交通干道解决东西向交通出口问题,未来考虑架设高架桥,跨越太钢集团南部用地,形成该区域的西向城市出口。
二、尖草坪区政府的居住团将在现有西侧村庄带与东侧滨水林带之间进行发展。依托柴村公路作为快速交通干道,柴村以西道路作为城市功能轴线。南侧果树林区域发展小型文化、体育、教育、商业中心。
三、迎新街组团将以兴安化工厂改造为基础,带动整个迎新街向北发展。西侧改造为商业设施为主的功能区,为居住区服务,东侧以办公商贸为主,服务于周围的工业区。太原未来最大的生态绿地公园
根据德国(SBA)设计事务所的规划,柴村大桥两岸的滨水区域将为整体太原市提供滨水城市文化娱乐、教育科研核心功能为主的城市娱乐中心。
东侧泄洪区范围内以退耕还林的林业用地为主,西侧泄洪区受污染较少,保留部分耕地和林地间植。整体按照现代地景美学原则重新塑造,形成太原未来最大的生态绿地公园。汾河未来将恢复生态化河流平面,河床内三分之一面积为自然河流,三分之二面积为生态林草地,形成良好的生态自洁系统。
沿汾河两岸有近400米宽的连续城市公园绿带,以连续开放的绿地形态为主,结合各种游园、花园、体育绿地、野生动物保护区,自行车与步行散步道,形成太原市北部滨河公园的特色功能。
在上兰村和尖草坪区政府以南形成两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中心,北侧以崛山围山、寺庙和雕塑为主,形态包括度假村、主题公园,向东发展黄土侵蚀地貌的参观与旅游设施管理,南侧服务于崛山围山和城市开放绿地公园。[Page]
黄寨景观保护区在牛驼山区域设立疗养度假中心设施,向北侧结合山地形态,在高速公路以内建设低密度高质量住宅区域,将城市建设和生态功能紧密结合。
滨河东路延伸到工业区
北中环东西两侧的快速道路,以及滨河东路,建议继续延伸引入北部重工业区,并在钢园路一线与太兰公路一线两次成环,分别与高速公路入口联系,借此打通南北交通,主干道除大同路、恒山路、柴西公路、滨河西路,基本以南北向为主,和快速路勾连,将客货运交通快速引入城市快速路系统。尖草坪区域的东侧由于山地地形缺乏南北向道路,建议沿现有高速道路,平行设置辅路。
提倡北部建高层
太钢以南,沿涧河、卧虎山、西防洪渠一线,建议利用其中大量的厂矿占地改造区域,重新布置城市功能,允许提高建筑高度,但绿化率要达到50%到70%的标准。
英国方案致力于旅游开发
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范文第4篇
定实力和业绩的甲级设计院参与投标,经过考察邀请贵单位参加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投标,现将方案设计任务书等内容介绍如下:
一、项目名称:
XX 公司 XX 房地产项目(暂定名)
二、项目位置:
本项目地块位于江西南昌风景秀丽的赣江之滨,临富大有堤望赣江,介于聆江花园和赣江大桥之间,东、西、南三面临规划道路,北与江中楼盘相连。总用地 68 亩,其中一期 43 亩,东临规划道路,临江面南北宽 131.50 米,东西长237.75 米;二期 25 亩,南临规划路,临江面南北宽 101.00米,东西长 208.00 米。该地块也是目前南昌不可多得的滨江地块,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
三、规划定位
1、 要求规划设计能体现滨江居住建筑的特点,创造出不同于南昌其他滨水居住建筑的理念和环境,成为南昌新的建筑亮点;
2、 本项目为综合性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毗邻龙赣江的环境优势,在小区内部为住户营造一种个性化、生命 筑化、智能化的居住环境空间,以南昌地区的居住习惯为出发点,同时面向未来的居住功能需求,满足住户的使用和规划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 ;
3、 强调建筑的可识别性,通过建筑形态和色彩的有机组合、搭配做到统一中求变化,体现时代感。
四、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及江西省、南昌市现行有关规划设计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2、城市规划管理部门划定的建议用地规定红线图及控制指标;用地性质:居住;
建筑容积率2.7、建筑密度
25、绿地率≥40;
机动车位:住宅 3 泊位/10 户,公建 1 泊位/250M2建筑面积;主出入口方位:南侧 25 米规划路;
建筑间距:多层 1:1.1H ,高层 1:0.8H 且大于 24 M米控制;
退离红线:建筑退南侧 25 米规划路 8 米以上,建筑退出富大有堤堤防保护范围;
必备的公共设施:配套物业管理、社区中心、幼儿园、垃圾站等;
3、本设计任务书。
五、规划设计内容要求:
1、小区户数:一期不少于 450 户,二期实算;
2、住宅设计满足定向客户群体要求, 户型以三室二厅二 WW卫(建筑面积分别为 140 平米、160 平米和 180 平米)为主要户型,少量配置复式户型(顶楼) ,在设计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考虑一梯(或二梯)二户,南北朝向;
3、停车泊位:机动车停车数为户数的 80,并设置相 龙应的自行车、摩托车停放点;
4、交通组织要求与城市道路合理衔接, 小区内做到人车分流;
5、居住小区设置中心景观区, 注意区内景观与外部景观的融合及住户景观的均好性要求;
6、小区配套:配套物业管理、社区中心、幼儿园、垃圾站、设备用房、商业超市、公共停车场、室外活动、休闲场地等;
7、小区整体规划设计,并考虑小区分期开发与建设。
六、规划设计时间及交标时间、地点、要求
1、时间:7 月 20 日发出招标文件,7 月 22 日组织招标答疑及现场踏勘,7 月 23 日正式开始方案设计,8 月 23 日下午 4:30 前提交投标文件。
2、交标地点: 投标文件交至江西省大地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地址及联系方式附后)。
3、投标文件要求:正本(含承诺书、商务标,加盖单位公章及法人印章)单独密封包装,外加盖单位公章及法人印章;副本(不含承诺书、商务标)及图板另行包装(但内容 及包装都不得反映出设计单位有关的内容)。若投标文件未按照要求制作包装,视为废标,发包人不承担任何费用。
七、规划设计提交成果
1、概念性规划的设计方案说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总平面布置图、交通流线分析、景观概念分析、道路竖向分析、小区鸟瞰图、主要单体建筑效果图、主要单体建筑平、立、剖面图、典型的户型平面,以上内容应制成 A3 文本提交其中正本壹本、副本柒本;
2、总平面布置图、小区鸟瞰图、单体建筑效果图等应制成 A3 图板,提交壹份;
3、上述内容应制作成光盘,提交壹份。
4、承若书:投标单位郑重承若一旦中标,主要设计人员 龙未经发标单位同意,不得在后续服务中更换。
5、商务标:投标单位的法人代表人资格证书复印件、法人授权委托书原件、营业执照复印件、资质证书复印件、主要设计人员的资格证明复印件及其业绩证明、全程设计(方案施工图)费用及分阶段付款方式。 (原件请投标单位于答疑及现场踏勘时带至招标单位审查)
6、方案模型(比例由投标单位自行考虑,标准是能实事求是的充分体现方案) ,另计费用人民币 1 万元。
八、规划设计补偿费用
本次概念性规划设计的补偿费用以奖金的形式体现,投标方案评壹等奖壹名,奖金为人民币壹拾伍万元整,贰等奖贰名,奖金各为人民币壹拾万元,其他符合设计招标要求的方案成本费用各为人民币伍万元。 (以上费用均含税)
九、其他事项
1、发标单位将在 8 月下旬组织专家对概念性规划设计投标方案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将及时告知各投标单位;
2、参加投标的方案设计成果、版权归发标单位所有,发标单位除支付第八条所列奖金或成本费用(以转帐形式支付),将不另支付费用;
3、 发标单位有权从获奖方案中选择实施方案,并与前三名获奖设计单位商谈后续设计委托事宜;中标单位的奖金在设计费中核减;未中标单位的奖金凭符合发标单位要求的正式发票领取。
4、招标答疑以书面方式进行,答疑提问时间截止 7 月25 日。发标单位答疑文件都将以书面形式发至各投标单位。
发标单位:江西省 XX 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二 00 五年 X 月 X 日筑附:单位地址:江西省电力大厦 X 楼
单位邮编:联系人:
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范文第5篇
概念规划及修建性详规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之信集团山东枣庄峄城区项目(以下简称峄城项目)用地位于山东枣庄峄城区丰源大道以西,鹭鸣山庄以北,地块北侧、西侧至现状山体边界,地形高低起伏较大,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形态。总规划用地面积约467亩。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拟规划成集商业配套、低层类别墅、多高层住宅为一体的复合型居住社区。
二、规划设计要点
1、项目定位
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范文第6篇
作部署,创新扶贫方式,增强扶贫能力,发动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五和村委会简介:据调查,五和村委会是一条自然村,总人口4000多人,总户数800多户,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有295户,其中年收入1500以下的有60户。经核实,属于本次扶贫开发工作帮扶对象的共47户。
一、指导思想
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优化五和村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
从起,用3年时间,促使五和村47户贫困户实现“八个确保”(确保被帮扶的47户贫困户有自我发展和和收入的主业,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帮扶贫困人口达到农村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上;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完成危房改造;确保符合条件贫困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家庭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确保贫困家庭子女失道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免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五和村达到“六有”(有坚强的领导班子、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有稳定的集体收入、有整洁的村容村貌、有民主的管理制度、有文明的社会风尚)目标,基本改变五和村落后面貌。
三、扶贫工作设想
(一)据调查,五和村现有虾塘300多亩,属村集体所有,现已全部被外人承包养虾,村委会每年收租金约10万元左右发放给村民。按800户计每户每年分到的仅125元。建议由本村委会收回部分虾塘建立五和村虾塘养殖场,扶贫工作组联系相关部门,请有关专家到村委会授课,讲解养虾技术,提高产量,提高产值。一来可壮大村委会集体经济,每年从中抽取部分资金资助五保户、孤儿,另外可为部分贫困户提供饲养员等工作岗位,发展海虾深加工等产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据调查五和村有一户海产品加工厂)。
(二)五和村委会现有山岭400多亩,原种树林已多年,大部分被砍伐,多数为残林。由扶贫办进行可行性规划,并联系相关单位筹集资金,全部改种为丰产林。丰产林一般3-5年可投产,并且一次砍伐后可重复施肥生长投产,效益可观。
(三)五和村三尺垟洞田共250多亩,状元山脚垟田200多亩,部分无人耕种已丢荒。由扶贫办协调相关部门筹集资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如水东芥菜种植基地。水东芥菜是当地的一个品牌,闻名省内外,种植水东芥菜技术也比较成熟。如果种植成功,发展产、销一条龙产业,可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外,据实地考察,该地区土质也适合种植香蕉、山芋等经济作物。
(四)五和村现有皮鞋加工厂8家,已初步形成皮鞋加工业的格局。计划由扶贫办协调,利用广告媒体大力宣传,树立品牌,实现增产扩销,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可为贫困户提供部分手工作业的就业岗位,帮助贫困户脱贫解困。
(五)解决五和村农作物灌溉难问题。五和村委会有小型水库一个,总面积30多亩,因多年积砂,藏水量小,无法满足农作物灌溉要求。另外共青河琼凡至五和河道需重修加深。由扶贫办联系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对水库、河道挖深加固。
(六)解决五和村委会村路通路难的问题。村通村道路五和至粤海路段1.2公里、五和至信联1.5公里、五和至琼凡1.2公里,以上路段一共3.9公里路基已建,需筹集资金建硬底化水泥路。解决村路通路难的问题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早日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有着重要意义。
四、工作措施
(一)落实规划到户,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规划到户”要求,进一步调查核实五和村贫困户基本情况,逐户登记造册,建立帮扶台帐;结合实际,按照“科学客观、符合民意、切实可行”的原则,针对贫困户不同情况,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脱贫计划,分步组织落实;责任人进村到户开展帮扶工作时,要填写省扶贫力统一印制的《帮扶记录卡》,每次帮扶记录由村负责人、贫困户主、帮扶责任人共同签名确认,保证贫困户帮扶记录“一户一卡“,帮扶档案”一户一表“;提高扶贫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关资料全部录入电脑,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二)实施“五项帮扶”,提高农户收入
1、推动劳务输出,争取“就业扶贫”。大力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
加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想方设法解决挂钩帮扶贫困村民外出务工问题,力争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2、发展种养业,推行“产业扶贫”。一是充分利用五和村山地资源丰富、种养基础较好的有利条件,通过帮助贫困户提供种苗、饲料、化肥、农药等帮扶措施,调动贫困户种养的积极性,增加稳定收入来源。二是尝试引进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挂钩,建立“企业加农户”机制,帮扶带扶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主导产业。三是开展技术帮扶。由扶贫办公室联系相关单位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实地考察,改良当地种养结构;举办种养实用技能培训,四是拓宽销售渠道。通过认购农产品等方式,转化生产成果,提高贫困农户收入。
3、改建危(旧)房,开展“安居扶贫”。五和村目前还有3户贫困家庭居住在破旧的泥砖房。由**局扶贫办与**区扶贫办沟通协调,统一分类做出帮扶方案,筹措资金,帮扶贫困户家庭完成危房改造或重建。
4、加大特困家庭帮扶力度,实行“救济扶贫”。以落实政策为重点,积极引导和帮助贫困村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对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照有关政策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对因重大疾病、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导致生活特别贫困的家庭,由扶贫工作人员定期上门慰问,筹集慰问金的形式予以帮扶救济,帮助特困家庭减轻负担,渡过难关。
5、捐资助学,落实“助学扶贫”。通过采取发动本局全体员工、社会各界捐赠等方式,筹集设立“五和村助学资金”,确保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不辍学,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四)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
着力解决村民反映最强烈、最迫切、最受惠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自来水建设工程,解决800多户村民和学校、村委会生活饮水问题;二是农田水利工程,通过修建陂头,修复水渠,解决农田生产灌溉用水问题;三是道路修筑工程,修复行政村道,修建自然村道,方便村民交通出行。
五、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XX年1月至XX年2月)
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47户贫困户共101名贫困人口的基本状况;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制定帮扶工作实施方案;召开扶贫开发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做好工作部署;组织开展扶贫开发捐款活动。
(二)实施阶段(XX年3月至XX年6月)
XX年底前,扶贫工作负责人到村与贫困户对接,熟悉挂钩帮扶贫困户情况,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每户脱贫计划,启动劳务输出、扶持种养、捐资助学和慰问特困家庭工作,协调完成道路、水利、自来水工程前期规划、设计、论证工作,跟踪修筑道路,首批改造危房工作;XX年底前,实现五和村自来水、农田水利、道路修筑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帮扶贫困户发展种养等稳定增收的主导产业,跟踪落实贫困户第二批危旧房改建、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捐资助学、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种养技术培训等各项民生工程;XX年8月前,全面完成各项帮扶项目和任务,实现五和村“六有”和贫困村民“八个确保”目标。
(三)巩固提高和迎检验收阶段(XX年7月至XX年12月)
按照《中共**市**区委办公室、**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我区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办发〔〕17号)要求,全面评估帮扶效果,对存在不足予以改进和完善;完成对口帮扶工作总结和自评工作,并报送有关材料,做好迎检验收准备。
六、工作要求
(一)落实帮扶责任,形成帮扶合力。帮扶工作各相关责任人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做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重大意义,把帮扶五和村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确实负起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在**供电局扶贫领导小组及区扶贫办的统筹安排下,加强调查研究,制定脱贫计划,定期赴村检查,认真研究措施,抓好督促落实,定期汇报工作进进展;拓宽帮扶渠道,丰富帮扶手段,充分发挥本单位在筹措资金、联系就业、扶持种养、认购农产品等方面的潜力,形成扶贫工作合力,推动帮扶工作协调高效发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协调。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成员具体负责“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日常工作,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工合作,及时提出工作意见,适时请示汇报,抓好监督落实;主动加强与各级党委政府的沟通联系,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政策规定和最新动态;定期召开各成员单位会议,通过情况汇报、经验介绍、座谈讨论等形式,做到工作互动,资源共享,扶贫共进;要抓住重点、亮点,突出特色,通过新闻报道、简报等形式,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