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小结范文第1篇
1、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我在课前与学生一起上网欣赏过了马拉多纳和贝克汉姆等足球明星的风采,故当教师出示马拉多纳和贝克汉姆的模拟人像时,学生异常惊喜,他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当教师问他们靠什么成为足球明星时,学生思维活跃,争先抢答。当教师问学生是否愿意成为足球明星时,学生情绪高涨,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让学生自由组合,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他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根据哨声组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合作,形式多样,组合随意,学生乐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原则。小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打开,各种玩法应运而生,有的甚至于超出了教师的想象。播放歌曲《大家一起来》,使场上气氛活跃,有如身临赛场。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请学生上来展示,结果,被点名的学生上来没有按照教师的意愿进行。为了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随机应变,按学生的意愿进行教学。
3、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学生有成就感。
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分组,并让学生发挥想象,用各种形式进行扣篮练习,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该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部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射门,学生激动、兴奋,所以更需要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其中,运用激励性语言,不断鼓励学生,创设展示机会,使学生有成就感。根据学生差异,让学生自行选择高度,体现以生为本。
4、比赛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通过比赛使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情绪高涨。由于这个“龙在行动”的游戏平时经常练习,所以学生很熟练地完成。这类团体比赛,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教师仔细观察比赛过程,及时评判与总结。
篮球课小结范文第2篇
约三个月的体育课即将结束。这是进入大学后第二学期的体育课。与上学期的综合类课程不同,本学期我们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有机会深入的接触一项单一的运动。我选择了篮球这门选修课。
与网球、游泳、排球这些对大多数来说比较新鲜的运动相比,篮球显得比较大众化。由于在高中的体育会考中有绕标并三步上篮这个项目,篮球队我已经不陌生了。不过,在一学期的课程中,我仍然在熟悉的运动中找到了新鲜的事物以及收获。
1、增加球感、熟悉篮球,打好基础
由于个人对篮球运动并没有特殊的喜好,所以上大学之前的与篮球的接触都仅限于对考试项目的熟悉。然而在本学期的篮球课中,最初的几节课基本上都在进行最最基本的熟悉球的练习从两手倒球、绕头绕腰膝、各种原地运球、两人传球、突然转向跑位运球等等。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多多少少会有些抱怨,特别是一些篮球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毕竟,本来我们期待的篮球课内容是更多的团队合作打比赛。不过,经过了两三节课,当课前熟悉球性的练习渐渐减少时,我突然发现自己在控球方面与之前的差异。再回想高中时的绕标,没有对篮球基本的熟悉,绕标时只是机械地摸索出一套仅仅适用于绕标的动作模式,体育会考之后再拿起篮球,好像自己根本没有练习过一样。反观今日的练习,实际上是为我们熟悉篮球提供了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照顾到了许多之前对篮球不熟悉的同学对磨合阶段的需求。并且,在之后的课程中,基础的动作训练也渐渐减少,打好基础,后续的更复杂的活动才能一步步展开。
2、运球和投篮兼顾,循序渐进
由于我们的目标是最后的三步上篮做得漂亮,所以当对篮球的基本熟悉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下一步就是行进间运球和投篮准确度两方面的强化了。这两部分对于打篮球来说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练习时,杜金萍老师也没有将两种练习拆开,而是科学地在本学期体育课的中间阶段交替地做强化练习。突然转向,绕场运球等多种形式的练习使我们的运球更加熟练,为拿球投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分组打比赛,体验篮球运动的魅力
学期中间的一节课,老师安排了我们全班分为两组,分别打比赛。这个经历应该算是每个人都最难忘的了。我们组内恰好有篮球技术非常好的成员,本以为这场比赛将全是她们在展示,没想到其实每个篮球技术不怎么行的成员都会在不经意间有能有能拿到球,为小组试着投个篮的机会。十几分钟的比赛过得非常快。吹哨要下课的时候,我们还都很恋恋不舍得讨论回味着刚才激烈的抢球过程,为自己和他人的篮球技术乐得哈哈大笑。一场短短的小比赛让我们小小的体味了一下篮球运动的魅力。能在场上奔波着,期待着通过传球、助攻、投篮亦或是断球能为本组多的点分的期望,竟是一件难以言说的快乐的事情。
篮球课小结范文第3篇
小學體育籃球課教案
教學內容:
1、趣味小籃球(行進間運球)
2、運球接力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行進間運球の動作方法。
2、通過練習能夠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の重、難點。
3、在練習の過程中提高運球の熟練性及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4、培養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學習の良好習慣。
5、培養良好の組織性、紀律性,提高小組長の管理能力。
教學器材:籃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常規 2分鐘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並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教師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並提出教學要求。
3、安排見習生。
二、8分鐘
1、韻律球操 3分鐘
A、教師向學生講清要求。
B、學生隨著音樂在教師の帶領下進行韻律。
組織:四列體操隊形
2、熟悉球性練習 5分鐘
Fpg
Fpg A、運球報數
B、高拋球擊掌
組織:同上
三、12分鐘
1. 運球互指。
在一塊長、寬各 5米 左右の籃球場上,裏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の同時去擊拍別人の球。
A、教師向學生講解遊戲の方法、規則並提出遊戲の注意事項。
B、教師找學生配合一起示範。
C、學生自由結合在規定の區域內進行遊戲。
D、教師巡迴指導。
E、找學生示範,並點評。
F、學生相互交換進行遊戲。
2. 搶運球。
把整個球隊分散在球場內,先指定二至三名隊員擔任徒手“搶運球者”,其餘人每人一球。遊戲開始,持球者在場內任意運球,在運球過程中要躲閃“搶運球者”の搶球,“搶運球隊者”則利用合理の動作進行搶打球,一旦打掉運球者の球,兩人互換。 遊戲規則:
(1)“搶運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規動作搶球,違者搶到球不算; (2) 如果發生被迫運球出界、持球移動或二次運球等違例等情況,則按被打掉球論處。
Fpg
Fpg A、學生明白遊戲方法規則。
B、分組進行遊戲,教師參與其中。
四、運二球接力 12分鐘
在一個籃球場進行。將球隊分成人數相等の若干組,分別以縱隊形式排至端線外,排頭各持二個球。中線處放幾個旗竿,每隊對一個旗竿。遊戲開始各排頭每只手運一球前進,到中線後繞過旗幹回端線,把球交給下一個隊員。除了用運球方式外,也可用兩手推滾前進,然後再推回,但必須使兩球同時到達目の地。先完成隊為勝。
A、教師向學生講清遊戲の方法、規則。
B、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接力遊戲。 遊戲規則:
(1) 運球時,必須兩手運兩只球,不能一只手運球,一只手推滾球; (2) 如是推滾球時,規定雙手都不能離開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達; (3) 違反以上規定者,重做一人次。
五、6分鐘
1、放鬆整理活動
2、學生交流學習體會,教師進行講評。
3、師生再見
組織:自然圍坐在教師身邊
篮球课小结范文第4篇
这门课上,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对态度的强调。老师对课上学生自由散漫的表现提出了批评,告诫我们要努力提升自我。在技术学习上,篮球技术分为进攻和防守两大部分。进攻技术包括传、接球,投篮,持球突破;防守技术包括抢、打、断球;移动和抢篮板球既属进攻技术又属防守技术。 篮球技术是篮球战术的基础。任何正确的战术意图和先进的战术配合的实现,都要求运动员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和质量的技术动作做保证,没有技术也就谈不上战术。只有技术掌握得扎实、熟练、先进,才能保证战术的多变性和高质量。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技术与技巧,篮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下面是经过学习,我在篮球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投篮: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投篮得分的多少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运用各种攻、防技术和战术的目的都是为使己方多得分和限制对方得分。投篮技术动作已发展近30多种,就投篮手法说,可分为双手和单手两种;从移动方式说,可分为原地投篮、行进投篮和跳起空中投篮。随着篮球运动防守的加强,身体接触越来越频繁,投篮常在贴身和不能保持身体平衡的情况下进行。投篮技术的发展现状是,由于准备动作的随意性、出手快、滞空能力好,出现了贴身和滑开的后仰、转身、空中变换动作、改变出手时间弧度等时空差投篮方法。传、接球:在攻、守激烈对抗中,要传好和接好球,首先在于观察、扩大视野。在后场由防守转入进攻时,应先看前场,再看后场,争取长传快攻的机会。在阵地进攻时应先看内线,再看外线,先争取篮下的有利进攻机会。运球和持球突破:这是个人进攻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运球和突破技术,不仅可以直接投篮得分 ... 从情感的角度上分析我觉得篮球课教会了我以下几点。
我认为篮球是给人以快乐的运动。好胜心必不可少,可是赢球不是唯一目的之所在。更多的,是乐在其中。胜故欣然败亦喜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因为输球而输人,那样太没品了。输球了好家伙了,瞪双牛眼脸红脖子粗看谁都不爽了满某污言秽语,或者把身子一转装作沙子迷了眼开始抹眼泪不太可取。我承认,这是很爱篮球的表现,我以前也有过。但现在,更多的是享受乐趣,也就把胜负抛开了。尽力了,打好了,就够了。
球是在一定的规则约束的范围内,直接的或是间接的把球放进筐中的运动。打球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每个人,踏进场地,都有他自己的职责。那就是:参与到把球放进篮筐的过程中。通过篮球课的学习我了解到篮球运动可以使身体的各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锻炼。篮球的技术动作,是由人体的基本活动跑、跳、投所组成的,学习和运用篮球运动技术的过程,也是提高和发展人体基本活动能力的过程。这对于促进高中生上下肢、骨骼、肌肉的发展,内脏器官功能的提高以及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篮球运动是在快速、多变、攻防对抗中进行的,对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判断准确和应变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提高大脑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重要价值。篮球运动是集体间的对抗项目,必须发挥集体的合作,密切的配合,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全体队员具有凝聚力,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勇敢顽强,敢于拼搏,发扬竞争精神,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它是体力、智慧、技战术和勇敢、顽强、团结合作的精神力量的较量。
篮球运动有人体基本活动跑、跳、投和篮球基本技术和战术。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可以提高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发展灵敏、速度、力量和耐力等身体素质,促进青少年的身心正常生长发育。篮球运动是在团体间对抗和变化条件下进行的,对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应变能力和大脑的分析综合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从事篮球运动,有利于提高群体意识,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能够培养我们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积长期参加篮球运动,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身体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对改善人们的心理素质、提高分配和集中注意的能力,提高时间、空间和定向能力也有很好的作用。通过篮球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集体荣誉感,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积极拼搏的精神;
篮球课小结范文第5篇
上泉九年制学校
王福元
一、 设计思想与理论依据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线,本课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树立“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和合作精神为主要教学目标,合理把握教学的自由度,给学生较大的学、练空间,让学生能够以主体的心态参与到活动的尝试与体验中来,发自内心地感受参与运动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真正成为交流情感,体验快乐的地方。
二、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的篮球教材内容,通过学习篮球能提高其自信心,学会调节情绪,形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想要打好篮球,运球是最基本的,本节课将篮球运球的教学与上步移动的教学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次课是运球教学的第1次课,教学重点是手腕手指动作,教学难点是运球节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总体素质情况良好,各学习小组都有体能相对较好的学生,还有部分体能一般,但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
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龙头作用,鼓励和带动一小部分相对能力较差的同学。课堂上也应该给学生一个创设自己、展示自己的想象能力、模仿能力的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增强学生对篮球运球知识的了解。通过练习与比赛,提高学生运球技能,使70%以上的学生成功地掌握篮球运球基本技术。增强身体对运动的感知能力和支配身体的能力,提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中通过体验、讨论、学习、尝试等方法,使学生学会交流、沟通与合作。同时运用纠正、评价、游戏、比赛的手段使运球技术得到提高,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到运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勇于挑战,积极合作,互帮互助,战胜困难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以及在比赛中为小组争光的责任和使命感。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过程中完成情感体验,让所有学生体验到篮球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和自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自尊自信水平。
四、教学学法与教学重点、难点
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直观式、诱导式进行教学,以游戏比赛穿插在篮球运球技术教学之中,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参与学练的全过程。
1、教学重点:手腕控球及各种运球技术。
2、教学难点:运球抬头看和运球节奏的把握。
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提示法、示范法、模仿法,展示与纠正法等。
2、教学手段:观摩、练习,合作学习,展示、评价与纠正。
六、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
①、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②、师生问好,宣布本次课内容; ③、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活动;
2、准备部分:
①绕篮球场慢跑两圈;③. 徒手操练习:扩胸运动、振臂运动、体侧运动、膝盖绕环;②球感练习:a.双手弹拨球b.腹背交接球c.绕单腿、双腿交接球d. 双手抛接球
3.基本部分:①、学生自由练习运球 ②、学习几种篮球运球的辅助性练习: a、行进间运球、b、原地运球、低运球 c、体前换手运球.d、向前运球e、上步换手运球
通过与上练习,让学生更深刻体会运球的动作,能更好的改进自己的动作技术。 找出几个同学出来演示,同学们评价优、缺点。
③、综合练习
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能提高篮球运球的动作技术。同时,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能力,改善心肺功能。
④、游戏 :运球抢球
通过这一游戏,能让学生进一步完整运球的技术动作,以及养成
在比赛中运球抬头看和运球过程中保护球的意识和习惯。
4. 结束部分:
①集合整队;②放松整理韵律操;通过练习,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③教师总结;④收拾场地,器材;⑤师生再见,宣布下课。
七、课后反思:
1、利用篮球运球进行体育教学,把单调的教法改变一下,让学生们去想像它的用途,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提高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课堂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自由发挥和表现的平台,提高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协作能力。
3、乐中动、动中学,将速度、灵敏、协调等素质练习融入趣味性活动中。
上泉九年制学校
篮球课小结范文第6篇
1 中女生篮球课的不足之处
影响当前高中女生篮球课实效性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对象的忽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的整体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教学对象又是影响课堂效果的主体因素。
1.1 忽视教学模式的现代性
篮球运动是一项非常普及的集体球类游戏, 它有对抗性、集体性、趣味性和灵活性等特点。然而,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高中女子篮球课教学仍沿用传统的篮球课的训练模式, 强调教师“教”的主导作用,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练习内容单调, 单个动作的重复练习, 缺乏体育课应有的趣味性;运动负荷较大, 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在考核方法上, 也是将将学生掌握技术的情况及运动成绩作为主要的考核内容, 带有浓厚的竞技色彩, 定量化指标过多, 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身能力提高状况的考察。这样, 不仅没有很好的发挥篮球课的作用, 对培养学生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的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 这种被动而又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厌烦和负担心理, 对篮球课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也使高中女生篮球课的实效性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流于形式。
1.2 忽视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高中女生篮球课的主体是女学生, 这是关乎到最终实现实效性的关键所在。在高中女生中由于学生身体形态、身体素质、体质状况、体育基础和年龄等多种因素, 篮球的水平和技术都处于较一般的水平。如果有些女生身体素质较差, 在教学中太注重单个技术就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许多女生在高中以前打篮球的经历非常少, 对篮球的技术以及规则都不了解, 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单个技术动作为学习重点, 由于对技术的不理解, 引起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女性在生理方面的一些特点, 尤其高中阶段的女生, 较之男生,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教师要动之以示范, 晓之以加强心理素质训练, 要使体育教学适合高中女生生理、心理特点, 科学合理安排。因此, 高中女生篮球课课必须遵循高中女生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真正发挥高中女生篮球课的实效性。
2 提升高中女生篮球课实效性的对策
提升高中女生篮球课的实效性, 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加以分析和关注, 实效性是最终的考核方式, 任何一个方面都不可忽视, 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2.1 教学语言艺术化
高中女生正处在心理发育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转变时期, 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言语的表达, 即要点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又要照顾到女学生的害羞的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去发现高中女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给她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让学生觉得她们自己能行,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同时提高了学习兴趣。这样能够更快地掌握运动技术。高中女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从不会到会, 都要经历一个必然的过程。面对这种情况, 教学中教师要多采用鼓励、激励的语言去鼓励学生练习, 寓情于教, 循循善诱。当学生有进步时, 要及时给予表扬;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时失败时, 要耐心细致地加以引导、启发, 帮助解决, 并给予积极的鼓励。使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提高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2 教学方法灵活化
学生在体育课上大脑皮层活动存在着下负诱导的机能状态, 单一的练习方法容易使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陷入抑制状态, 机体容易产生疲劳。因此, 教法多样、新颖是提高体育学习兴趣、减少身心疲劳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效。在传统教学方法中, 由于受规范性和打基础等传统思想的影响, 教学以单个动作的学习为重点, 学生特别是女生对篮球运动没有兴趣, 对技术不理解, 最终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对篮球这项体育运动的热情, 也使篮球课本身失去了活力, 因此, 要时刻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2.3 教学内容规范化
体育教学是以技术活动的难易程度为其发展顺序, 因此在高中女篮的授课内容中, 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体机能活动的特点来安排学习内容, 即应将技术复杂的内容安排在先, 而容易引起兴奋的教材, 如活动性游戏安排在后, 将运动负荷较小的活动放在先, 强度较大的动作放在后等等。此外, 教师应根据篮球课内容的性质,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划分学习动作的练习步骤, 这样能使学生的身心活动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 反之, 容易忽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动机、态度、思维和情感等一连串的复杂心理活动, 常会使女同学的身心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这样势必给她们的心理带来沉重的负担, 产生了高焦虑导致学生情绪, 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4 教学过程合理化
上好高中女篮课, 教学过程不可忽视。在课的准备部分, 应采用各种手段激活女学生的心里潜能, 为基本部分的学习调整好心理状态, 进入基本部分后, 学生的注意状态处于较高水平, 情绪也较为积极, 此时宜安排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动作, 或较复杂的技术, 当学生的意志状态处于高峰期时可逐渐增加难度大、心理能量损耗较多的动作练习或身体素质训练, 而学生在进行一定的练习后, 体力下降, 教师应安排体力负荷较小、易激发情绪的练习, 以调整学生的身心状态, 缓和其心理紧张强度。
3 结语
总之, 在高中女生篮球课中,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真挚的关心和爱护, 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相处, 使师生感情达到和谐、统一, 在教学中充分提高和落实篮球课的实效性, 使更多的女学生能喜爱篮球课、擅长篮球, 让篮球伴随着高中女生的成长, 并使她们受益终生。
摘要:高中女生篮球课较一般的体育课来说, 有其自身的独特之处。首先篮球这一运动项目的技术并不为大多数女生所掌握和喜爱, 加之高中女生所具有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因此, 高中女生篮球课真正发挥实效性面临着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女生篮球课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入手, 提出提升高中女生篮球课实效性的积极对策, 希望对当前高中女生篮球课的改革和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女生,篮球课,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 王世安.篮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6.
[3] 张开泉.中学课余篮球训练的组织与管理[J].兰州大学学 (社会科学版) , 2000.
[4] 周贤江.篮球队管理工作几个问题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报, 2000.
[5] 学校体育大词典[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