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精选9篇)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 第1篇
鲜红的旗帜竖啊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你看那)红军队伍真威风,
百战百胜最英勇
粉碎了蒋贼的大围攻
你看那一杆红旗飘在空中
红军队伍要过冲
保卫工农新政权
带领群众闹革命
红军战士最光荣
music.....
一杆红旗飘在空中
红军队伍要扩充
亲爱的农友们哪
亲爱的农友们哪
拿起刀枪都来当红军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 第2篇
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台前幕后阵容鼎盛:剧本由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熊召政执笔,曾经写就了《山路十八弯》等众多经典歌曲的著名作曲家王原平担任音乐创作,导演则由曾因执导《十二月等郎》、《妹娃要过河》等剧屡获大奖的国家一级导演张曼君担任。剧中的女一号“桂花”,由央视青歌赛民族组冠军、国家大剧院版《洪湖赤卫队》“韩英”的扮演者王庆爽与湖北省歌剧舞剧院著名青年歌唱家联袂担纲,武汉音乐学院著名男低音歌唱家李大新扮演哑叔,其他演员全部由歌剧《洪湖赤卫队》原班人马出演。
当年借鉴戏曲音乐而来,《洪湖赤卫队》曾成功地开创了中华民族歌剧的创作道路;而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则在采用西方歌剧的结构和样式的同时,力求“接地气”,呈现东方民族的美感,包括剧中的音乐元素,演唱中的方言衬词,都充分体现了湖北的特色。湖北省歌剧舞剧院有着优秀的歌剧传统,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浓郁的湖北
人文特点,将成为继《洪湖赤卫队》之后的又一部歌剧经典。
著名作曲家王原平家乡就在大别山区,这次为了歌剧《桂花遍地开》的创作,多次前往大别山区采风。他选取了大别山区有代表性的民歌和东路花鼓等湖北特色的音乐元素,创作了“桂花树下等哥来”、“唱一曲桂花调地动山摇”等重点唱段。王原平表示,“以往提起歌剧似乎总让人望而生畏,觉得听不懂看不懂,这次的创作中我们力求好懂、好听、有感动,有震撼,能像‘洪湖水’一样在老百姓中传唱下去。”
八月桂花遍地开 第3篇
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还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当时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激情澎湃!由于曲调轻快明朗,歌词充满胜利的豪迈,因此,这首歌一唱出,便立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为各个革命区域派来观摩的代表所喜爱,他们纷纷记录传抄,把它带回自己干革命的地方,去鼓舞群众,团结群众,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几十年过去了,经历者对当时的细节还念念难忘。
革命老前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的戴季英还清楚地记得:“《八月桂花遍地开》是柴山保当地人作的。是谁作的,不知道,不是从外地传来的。那时因为要复写、油印搜来的歌,我们特委几个人都亲自看看改改。我和曹学楷、戴克敏、郑位山都参加修改过。”
1982年5月,著名作家、革命家,当年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的成仿吾回到新县走进当年的办公室时,泪流满面,当即赋诗:
三年征战在此地,劫后重来无故人。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
多少往事涌上了他的心头。在新县革命纪念馆的陈列室里,他见到橱窗内陈列的土地革命时期的手抄歌本,看到上面《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立即回忆起其中的歌词,并说:“记得当时是一个姓王的列宁小学教员写的。叫什么名字,忘记了,是商南或是皖西人,听说是地主资本家的儿子,思想进步,喜爱文艺。”
1993年5月,中国信阳举办第三届茶叶节,阔别故乡46年的李德生将军回到了故乡新县陈店乡。他站在木城寨下,回忆当年参加革命的经历说:“1929年,我参加了儿童团,当儿童团长,拿着红黑两色的木棒,站岗放哨。特别是当地成立苏维埃的时候,来的人很多,热闹得很呐。大家敲着两人抬的大鼓,唱着自编的革命歌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后来,我参加红军,长征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这首歌唱到了那里。这首歌,最好听了。”
《八月桂花遍地开》教案 第4篇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律动。
2、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三、欣赏
(1)《斑鸠调》
1、简介:此曲是流行于江西地区的小调,以活泼的对答和齐唱的形式,赞美了斑鸠鸣叫、秧田翠绿的大好春光。
2、初听
3、赏析:曲调原是赣南的一首茶歌,两句式的乐段,贯穿使用了具有赣南色彩特征的乐汇。节奏富有跳跃感,歌词中夹着“叽里咕噜”、“咕呱咕呱”等模仿斑鸠、蛤蟆叫声的衬词,使整个曲子荡漾着春天的生机。
4、复听
(2)《高歌朝太阳》
1、简介:此曲是广西壮族民歌,两段体结构。音调高亢悠扬。
2、初听
3、赏析:第一个乐段六小节,节奏自由,后句从第三小节的弱拍起,保持前句的节奏特点,句末落在宫音上,使这个乐段结束显得不太稳定。第二乐段节奏灵活自由。歌曲中较多的使用了延长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赋予这首民歌鲜明的山歌特点。
4、复听
(3)《起蓬号子》
1、简介:此曲是浙江地区渔民们在劳动中所唱的号子类民歌。表现了劳动的热情和乐观的精神。
2、初听
3、复听
教后札记:
八月桂花遍地开作文 第5篇
我缠着爸爸停下车,顺着花香走去,几株高大的桂花树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些桂花树茂密的枝叶间密密麻麻地开满了米粒般大小的银色小花,那些花儿从绿叶间探出头来,就像满天的星星对我眨着眼睛。它们身上散发出一阵阵浓烈的香味,让人闻了心情格外舒畅。
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出来散步,一下楼就闻到了桂花浓浓的香味,我知道,整个小区都被桂花香味包围了。我和爸爸、妈妈不由自主地来到桂花树前,那儿早已聚满了前来赏花的人们,我想,他们一定也是被这迷人的花香吸引来的吧。人们闻着桂花、观赏着桂花、低声谈论着桂花,唐朝诗人王维笔下“人闲桂花落”的场景真实地呈现在我的眼前。“看,素质真差!”顺着路人手指的方向望去,我发现不远处有一对夫妇正在摘桂花,男的打着手电筒,女的在用力掰花枝,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真想去制止他们,旁边的人也向他们投去了鄙视的目光。正在我着急的时候,旁边传来了一个小女孩稚嫩的声音,“阿姨、阿姨,不要摘桂花,老师教育我们要爱护花草。”听了小女孩的话,那位妈妈不好意思地离开了桂花树,众人都对那个小女孩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八月桂花遍地开作文1000字 第6篇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红军队伍真威风,百战百胜最英勇……”
相信大家一定听过这首传唱已久的红军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吧,这首由大别山民歌改编的歌曲歌唱的正是我心中的英雄树——桂花树。
安徽六安地处大别山边缘的丘陵地带,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桂花树。六安的桂花树有四大品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每到秋高气爽的季节,一踏进六安的土地,就可以感受到满城的桂花香,连空气都是甜甜的,一股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
漫步在六安的中央公园,你会看到有一块专门供游人赏花的区域——“金桂满园”。这里的桂花多为金桂和银桂,小巧玲珑的花朵开在茂盛的叶子中,就像粒粒镶嵌在翡翠中的散金碎银。一阵微风吹来,好似金色的蝴蝶,又好似银色的彩带;缠绵的飘呀飘呀,轻轻的,细细的,落得你满身都是,仿佛让人沐浴了一场桂花雨。
在六安市城北小学邻近的北塔公园里,有一座精美的廊桥,桥的两侧种满了高大的桂花树。深秋的`夜晚,月色如水,静静地泻在廊桥和桂树上,仿佛给它们披上了一件淡淡的薄纱。月光下,满树金黄细小的花儿,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两三友人,聊家常,话情谊,尽情享受这花香带来的一番宁静。
乡下爷爷家的房前屋后,也栽种了许多株的桂花树。听爷爷说,桂花树的生命力可顽强了。压条,插扦,嫁接,都很好成活。我便折了它的一根细枝,插在水塘边。几年过去了,当年那根纤细的枝条竟然长成了一棵茁壮的桂花树!爷爷把它移植到院子中间,精心地浇水,培土。他说:“这是我小孙女的桂花树,也是我们家的传家树了。”
“吴刚坚心伐桂树,嫦娥婉舞授霓裳。”也许你听说过吴刚伐桂的故事吧。吴刚因为惹怒了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上面去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每砍一斧,砍下的树叶就会长回树上。吴刚的妻子命令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玉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父亲早日砍断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看来,我们的桂花树真是不死之树啊,它的生命力如此顽强,就连天神也奈何不得它。
最近几年,随着六安老城区的逐步改造,街头巷尾栽种了许多品种的景观树:低矮的黄杨,高大的银杏,晶莹雪白的广玉兰,粉妆玉砌的紫藤萝。但,六安人最喜爱栽植的还是桂花树。小区里,学校里,公园里,池塘边,马路旁,到处都可以见到桂花树婆娑的身影。它们树干粗壮,枝繁叶茂,花香袭人,日日夜夜呵护着六安的每一寸土地,净化着六安的每一方空气。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朋友,请到我们大别山来,请到我们的六安来吧,让我带你一起遨游桂树园,品味桂花香,再一次聆听那首经典的老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 第7篇
根据地初建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血泊中奋起,以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高举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旗帜,英勇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进攻,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革命战争年代中,陈店乡不足1万人,有5500多人投身革命洪流而牺牲,其中在册革命烈士2224人,营级以上干部164人。
1927年12月下旬,黄麻特委和鄂东军领导人在木城寨召开会议,木城寨会议为革命军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转向敌统治薄弱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作出了正确的决策,也是开始农村游击战争,探索坚持长期武装斗争正确道路的新起点。
1928年7月下旬,为了总结经验,巩固和扩大割据区域,第七军和地方党领导人在柴山保尹家嘴举行会议,改编部队,研究布置边界地方工作。会议决定将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这是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支红军队伍,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最早的一支队伍。1928年8月,光山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大朱家召开,成立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光山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6月,鄂豫皖边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王湾村召开,来自鄂东北、豫东南、皖西的苏维埃代表和平汉铁路工人代表200多人,首次聚集在一起共商统一发展大计,使这次代表大会成为鄂豫皖边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象征,并标志着鄂豫皖苏区得正式形成。这里的人民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中央鄂豫边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柴山保胡子石召开,鄂豫边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柴山保细吴家召开,创办了鄂豫皖苏区第一家报纸——《血潮》,颁布了苏区第一部土地法大纲《临时土地法大纲》……
这里的人民以不怕牺牲、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的奇迹。
“列宁号”和兵工厂
1930年春天,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边区缴获了第一架飞机,被历史专家称为“人民军队的航空史,应从这里写起”。这是一架美制国民党空军的“柯塞”式侦察轰炸机,由汉口飞往河南开封执行通信联络任务,返航途中遇大雾迷航,油料耗尽迫降在河南罗山县地区。飞机随后被转移到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被改为“列宁号”。一年之后,在蒋介石進行第四次围剿之时,“列宁号”被拆开掩埋在佛尔寺对面的界林寺和回龙寺之间。
为什么要掩埋在寺庙之中?因为佛尔寺便是鄂豫皖苏区第一家兵工厂所在地。
佛尔寺,系砖木结构的寺庙建筑形式,座北朝南,四面环山,门前一片开阔地,古木参天。旧址原有房屋15间,分前后两排,每排五间,与东西两侧耳房构成一座四合大院,占地面积1050平方米。1933年,旧址前排房屋和后排的隔扇门窗被敌烧毁,只剩正殿五间宽大高敞的青砖灰瓦通屋,经几次维修得以保存。
1928年,在开辟柴山保根据地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武装斗争的需要,党和红军就在柴山保初创了军事工业。开始,党组织派出铁匠出身的党员在柴山保串连铁匠、铜匠、银匠组成修械小组。1929年春,修械组扩大为修械所。翌年,鄂豫边特委将几个修械所集中迁往佛尔寺,授名“鄂豫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后改为“鄂豫皖边区军事委员会兵工厂”。
当时,根据地迅猛发展,革命胜利捷报频传,红军队伍不断壮大。只修配零件、制造“撇把枪”已不能满足战争对军火的需要,上级要求尽快生产长枪和子弹。在敌人严肃封锁、既缺技术设备又缺原材料的艰苦生产条件下,工人们克服种种困难,忘我劳动,长枪子弹等仿制成功,大批量投入生产。所需生产原料,有根据地人民捐献的破铁器,有红军袭击铁路拆卸的钢轨和战场上收集的破损武器零件,有的则是采购队冒着生命危险到敌战区秘密采购的。一批批枪支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战场,为红军粉碎敌人“围剿”和扩大根据地斗争,发挥了巨大作用。
旧曲新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现出新世界。亲爱的工友们啦,亲爱的农友们啦,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就是从柴山保地区传唱开去的。
《八月桂花遍地开》是鄂豫皖地区大别山民歌。这曲调所借用的原民歌《八段锦》(又称《小小鲤鱼跳龙门》)是流传在整个大别山的民歌调。
翻开《豫南革命史》《新县革命史》等党史、革命史著作,上面都清晰地记载着:1929年8月,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宣告成立,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20多人,大会选举陈炳煌为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这是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柴山保人民欣喜若狂,载歌载舞,激情满怀地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庆祝工农民主政权的成立!”
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和政府组织的宣传队一起还演唱了许多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在这次庆祝会上唱起来的。那曲调,轻快明朗;那歌词,充满胜利的豪迈!因此,这首歌一经唱出,便立即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为各个革命区域派来观摩的代表所喜爱,他们纷纷记录传抄,把它带回自己干革命的地方,去鼓舞群众、团结群众,掀起新的革命高潮。
1993年5月,阔别故乡46年的李德生将军回到了故乡新县陈店乡。他站在木城寨下,回忆当年参加革命的经历,说:“1929年,我参加了儿童团,当儿童团长,拿着红黑两色的木棒,站岗放哨。特别是当地成立苏维埃的时候,来的人很多,热闹得很呐。大家敲着两人抬的大鼓,唱着自编的革命歌曲。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后来,我参加红军,长征了,我们走到哪里,就把这首歌唱到哪里。这首歌,最好听了。”
新县陈店乡党委书记汪宗军说,因为《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曲调的地域性,位于大别山区的安徽金寨县、湖北红安县、河南商城县都曾说这首革命歌曲诞生在自己那里。这也让他萌生了为这首曲子再次谱上新歌词的想法,歌曲的名字就带着柴山保的特色,名为《红军来到柴山保》:“木城寨上红旗飘,红军来到了柴山保,河南塆畔首战捷,胜利凯歌冲云霄。帮助穷人闹翻身,分田地呀打土豪,高唱八月桂花遍地开呀,红色政权建立了……”
寻走在陈店乡的村村落落、山山水水之间,革命历史的印记遍布着这片土地。如今在这片红军曾驻足的故土上,又飘扬着新的歌声……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 第8篇
活动目标:
1、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并能用歌声表现民歌的欢快风格。
2、根据故事情节尝试设计打击乐配器方案。
3、轻声演唱,和大家声音保持一致。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
1、图片:花。
2、打击乐器若干。
3、音乐CD。
4、用纱布包好的一团桂花花瓣。
学习重点:
探究歌曲的体裁、节奏、旋律、演唱情感并用吹吹、打打、唱唱、等形式表现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
活动过程:
一、闻一闻桂花香,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节奏型。
1、幼儿闻桂花。你闻到了什么?猜一猜,这是什么花?
2、游戏“看花拍手”:当看到老师拿出一朵桂花花瓣(图片)时,幼儿就拍一下手。
3、教师按节奏型,在空白图谱中贴上花朵(图片)。
二、欣赏与理解《八月桂花遍地开》乐曲。
1、播放《八月桂花遍地开》乐曲。
2、以故事的形式串联乐曲,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有人为这首《八月桂花遍地开》的音乐编了个小故事,我们大家一起来听一听。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内容。
三、乐器演奏
1、师幼商讨配器方案。
2、伴随音乐,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演奏。
四、教师指导:
歌里唱了什么?再仔细的听一听。
(2)在提问和重点欣赏的过程中,解决学唱歌曲中的问题。
(3)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活动反思
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孩子的创新热情。开放评价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断品尝到学习音乐和获得创新的成功乐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如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活动层层递进,促进幼儿对音乐能力的有序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坚持以孩子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孩子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真正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孩子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音乐活动带来最佳效果。
《八月桂花香》歌词 第9篇
尘缘如梦几番起伏总不平
到如今都成烟云
情也成空宛如挥手袖底风
幽幽一缕香飘在深深旧梦中
繁华落尽一身憔悴在风里
回头时无晴也无雨
明月小楼孤独无人诉情衷
人间有我残梦未醒
漫漫长路起伏不能由我
人海漂泊尝尽人情淡薄
热情热心换冷淡冷漠
任多少深情独享寂寞
人随风过自在花开花又落
不管世间沧桑如何
一城风絮满腹相思都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