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区简介范文第1篇
自举办“民情恳谈会”以来,科尔沁街道不断拓展民情收集途径,通过创新“民情恳谈会”机制,定期邀请群众代表、辖区企业负责人、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广泛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围绕基层工作的相关重点难点,“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仅畅通了社区民意反映渠道,还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高度赞誉,被广大党员、群众称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交心会”。
一是时间安排体现固定性。针对过去收集意见会,时间不固定,次数无保证的症结,“民情恳谈会”以社区为单位每季度召开一次。若工作中遇到与群众关系密切的阶段性热点、难点问题,视情况增加召开次数。
二是参加对象体现广泛性。参会对象由以往单一的居民积极分子拓宽到社区党员代表、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代表、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相关事务当事人等。参加对象可以会前确定邀请,也可以结合通知、公告等形式,动员对会议内容感兴趣的居民踊跃参加。
三是会议内容体现针对性。明确把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党的建设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会议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通报街道、社区正在开展的有关工作情况,听取居民需求和建议,讨论基层建设有关工作目标,商讨涉及居民利益的相关事宜。
四是组织程序体现规范性。召开社区“民情恳谈会”3日前,在社区居务公开栏和各主要出入口张贴告示,告知会议召开
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内容,参加和邀请的人员等。会议由社区党组织或居委会负责人主持,专人做好记录。根据会议形成的意见,由社区党组织进行研究并提出整改落实方案。会议召开后15日内将会议意见和落实情况反馈给相关人员并上报有关部门,并在社区居务公开栏予以公示。
街道要求,对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和问题要建立台帐,按照“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归口办理”的原则,对符合政策能够办理的安排专人立即办,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切实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目前,街道和各社区及非公企业党支部已召开民情恳谈会26次,征求意见、建议60多条,通过积极会商协调,解决了外贸家属楼204户居民集中供热难题;解决了大修厂宿舍70户居民吃上自来水问题;解决了文化楼34户居民排污难问题;以及某些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绿化不到位、文化活动场所缺乏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46个。
科尔沁区简介范文第2篇
肖邦的24首前奏曲, 出版于1839年, 是按十二平均律的律制方法, 从C大调开始到b小调, 以不同的24个调写成的, 其排列方法为五度循环, 即第一首为C大调, 第二首为它的关系小调a小调, 第三首为C大调的上方五度的G大调, 第四首为其关系小调e小调依此类推, 最后有24首乐曲。由于这24首前奏曲关系紧密, 因此应把它看作是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 做连续演奏。这24首前奏曲一般以一个短小的乐思为中心而构成, 但是乐思并不是只做单纯的反复, 也不做技巧的展0开, 而是按肖邦的感情做惊人的发展, 其中有些曲子有着超凡的演奏技巧, 绝不是容易演奏的作品。
活跃于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之一, 法国钢琴家阿尔佛雷特科尔托 (1877-1962) 是以极高素养而闻名的艺术家, 而且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 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特别是关于浪漫派的作品所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敏锐力和洞察力, 在钢琴演奏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在诠释肖邦24首前奏曲上有着其独到的见解, 他对这24首前奏曲的每首都加了标题, 把它们看做是标题音乐, 并作了如下解释。
作品分析:第一首《等待着思念的恋人》, C大调激情地Op.28-1。
乐曲是2/8拍子, 以相当快的速度演奏, 开始的8小节大体上维持在主调上, 接着的16小节做了各种转调, 并逐渐加强力度和速度, 从25小节进入尾声回到主调, 最后在最弱的琶音上安静地结束。
第二首《悲伤的冥想, 远远望到寂静的海》, a小调缓慢地, Op.28-2。
2/2拍子。在忧郁重重的和弦上, 短小的主题反复了四次, 但每次反复都有不同的处理。乐曲的调性转换非常频繁, 最后回到主调。
第三首《溪流的声音》, G大调最快板, O p.2 8-3。
4/4拍子。在左手急速的十六分音符伴奏下, 右手奏出黯淡的旋律。主题经过反复演奏后, 第二乐句被扩展并装饰。最后是右手和左右用相同的音型, 像云雾一样消失在高音部, 然后很惋惜似地留下两个和弦。
第四首《在墓地旁》, e小调广板, Op.2 8-4。
2/2拍子。乐曲是以高音部的两个音为动机, 以及伴奏的和弦不断变化、反复而构成的, 其中伴有半音阶的进行, 巧妙地表现出忧郁感情的动态。卡拉索夫斯基称这首曲子是“真正的珠玉, 能使肖邦以诗人的名字永垂不朽。”这首乐曲曾与b小调前奏曲一起, 被用于肖邦的葬礼上。
第五首《充满歌声的树林》, D大调极快, O p.2 8-5。
3/8拍子。乐曲开始处出现的华丽动机贯穿全曲, 做种种和声上的处理, 编织成绚丽的旋律。
第六首《怀念不幸的祖国》, b小调非常缓慢地, Op.28-6。
乐曲在高音部的单调的声音中, 真实地模仿令人心烦的雨滴声。低音部轻轻地奏出充满愁绪的旋律, 这一旋律哀婉缠绵, 充满着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凄苦忧伤的心情。乐曲最后在孤寂伤感的气氛中结束。
第七首《记忆中, 洋溢着芳香欢乐的回忆》, A大调小型行Op.28-7。
行板, 3/4拍子, 其篇幅短小, 由八小节的主题及其变化重复构成的乐段组成。宁静的主题如同一首柔和抒情、略带愁意的短诗, 在恬静的意境中结束。
在这首仅仅16小节短短的音乐之中, 肖邦写进了多么美好的诗意啊, 那清淡的歌声解释为“在篱边可以看见逝去的纯洁和幸福的瞬间”。玛祖卡的节奏漂浮在音乐中, 如果过分强调它就会逝去芳香。
第八首《雪在降, 风在吼, 暴风雨在狂啸, 可我心中有更恐怖的暴风雨》, 升f小调柔版Op.28-8。
4/4拍子, 三部曲式。主旋律由右手拇指弹奏, 三十二分音符的音群将它装饰得非常优美。虽然全曲由相同的节奏构成, 但肖邦以不同的独创性的音型及和弦变化, 巧妙地防止了单调枯燥的感觉。
第九首《波兰的灭亡》, E大调广板Op.2 8-9。
4/4拍子。主题在上下两声部4小节的旋律中夹带着三连音的伴奏型, 以相同的形式反复三次, 第二次反复时转调到降A大调, 在肖邦的前奏曲中这是一首大手笔结构的乐曲。
第十首《降来的火箭》, 升c小调很快的快板Op.28-10。
3/4拍子。这是一首简单的即兴曲, 4小节的一个乐句反复了4次。旋律的第一次是升c小调;第二次是升c小调转升g小调;第三次是升f小调转升c小调;最后是升c小调。哈涅卡说:“这是带有重音的琶音练习曲。”
第十一首《少女的祈求》, B大调快板O p.2 8-1 1。
6/8拍子。这是一首轻快的乐曲, 有浓厚的肖邦风格。乐曲在两小节的序奏后, 第3小节起为4小节一组的乐句, 在中段旋律一时转为升g小调。
第十二首《深夜奔驰的骑士》, 升g小调急板Op.28-12。
3/4拍子。这是踏着半音阶上下的强壮的乐曲, 拥有肖邦的热情。主题由最初的8小节构成, 之后立即反复但后半段转到B大调、b小调上去发展。进入中段, 出现有b小调、a小调、G大调、e小调、B大调、升d小调、升g小调等频繁的转调, 增强了乐曲的热情。
第十三首《在遥远的异乡, 仰望星空, 怀念恋人》, 升F大调慢板Op.28-13。
6/4拍子。这是肖邦前奏曲中最优美的一首, 乐曲开始是在左手分解和弦的伴奏中, 右手静静地奏出默默祈祷似的8小节恬静的旋律。旋律全部经过反复, 但后半段有变形处理, 再奏出新主题。中段的速度转慢, 旋律非常优美, 开始于升d小调, 最后转入升F大调。在再现最初部分时, 主旋律只用了后半部分, 和声上有完全不同的处理。
第十四首《暴风雨的海》, 降e小调快板O p.2 8-1 4。
2/2拍子。全曲充满了热情, 是由一小节4个三连音齐奏形成的动机反复来发展的曲子。乐曲在10小节之后, 有降b小调经f小调、降D大调至降B大调等转调。
第十五首《死亡像暗影一般在那里》降D大调如歌的行板Op.28-15。
4/4拍子, 被冠以“雨滴”前奏曲而著名。乐曲的伴奏声部生动地模仿了单调的雨滴声响。对此前奏曲尼克斯说:“中段升c小调部分, 是在描写马略卡岛首府帕尔马的瓦尔德莫萨修道院阴森的回廊及祈祷者, 仿佛看到了深夜僧侣们搬运着他们同伴的遗体赴它界安息的行列。又让人想起乔治桑所说:肖邦恐怖于修道院之充满了亡灵。’这升c小调部分就像恶魔在对我们张开狰狞的面目。而最初的降D大调的回归, 犹如驱逐了恶魔, 给我们重新带来新的、自由的新鲜感, 在幻想与恐怖之后, 充满了清爽及优美。”
第十六首《通往地狱的路》, 降a小调热情的急版Op.28-16。
有魄力的急板, 2/2拍子。这是肖邦的前奏曲中, 很少见的以音阶为主题素材而作成的乐曲, 有着很难的技巧。开始是6个强和弦, 经过短暂的停顿, 在钢琴高音部用十六分音符奏出急躁的音阶性的主题, 低音部则是清脆热情的回旋节奏在支持。主题连续了16小节, 再经过反复, 伴奏的节奏则以八度音来强调。在高潮部分左手摆脱了节奏的援助, 变为沸腾的分解和弦。最后由双手的上升齐奏引出尾声, 突然终止。
这部音乐在歌德《浮士德》剧中看到走向灭亡的严酷深渊和恐怖的吼叫。
首先要抓住这部音乐节奏的紧迫感和跃动感。此外, 在疯狂的幻觉中被折磨而迅跑的乐句以恶魔骑马奔驰的激烈程度向前突进。
第十七首《她说爱我》, 降A大调小快板O p.2 8-1 7。
6/8拍子, 由5个乐段组成。这首作品类似门德尔松的“无词歌”般甜美。曾有人问门德尔松对这首乐曲的看法, 他说:“我非常喜欢, 但到底喜欢到什么程度?为什么喜欢?都是我回答不出来的。只是以前无论如何, 我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 这一点是可以确认的。”
第十八首《诅咒》, f小调前奏曲甚快板O p.2 8-1 8。
2/2拍子。这是首非常激烈的作品, 由4个乐句组成, 其高潮以歌剧的形态出现, 是一种朗诵的音乐化, 或者应该说它是朗诵的夸张。
第十九首《恋人啊!假如我有翅膀, 一定飞到你的身旁》降E大调甚快板Op.28-19。
3/4拍子, 三部曲式, 在连续不断的三连音的音型上, 唱着优美的歌。
第二十首《送葬》, c小调广板Op.28-20。
4/4拍子。它表达了忧愁的情绪, 几乎像是一首葬礼中的挽歌。乐曲是以最初的一小节为动机, 经反复处理而构成的音乐。
第二十一首《这里是回忆自白的场所, 独自一个人凄凉的归来》, 降B大调前奏曲O p.2 8-2 1。
如歌地, 3/4拍子, 是一首拥有甜美旋律的前奏曲, 内容比大部分夜曲还要优异, 气氛上属于夜曲。右手在左手的伴奏下奏出如歌的优美旋律, 降G大调的中段, 新旋律以八度奏出, 极为优美。
第二十二首《革命》g小调很激动地Op.2 8-2 2。
6/8拍子。可把这首前奏曲视为左手八度技巧的练习曲, 左手八度的8小节主题以强音出现, 中段为赋予坚强印象的降A大调部分。这里的单纯、直截的表现, 令人惊叹。
第二十三首《水女神的游戏》, F大调中板Op.28-23。
4/4拍子。这首前奏曲纤细典雅, 优美迷人, 是前奏曲中最受欢迎的小品。在右手十六分音符轻快的装饰中, 左手奏出温雅的4小节旋律。当第二次反复时以C大调奏出, 第三次又回到F大调, 随后飘然地转为降B大调, 最后又在F大调上反复。
第二十四首《血, 情欲的地狱》。d小调热情的快板Op.28-24。
6/8拍子。这首前奏曲有与肖邦的《革命练习曲》相近似的内容, 但比其规模更大, 更直截地表达出热情, 其结构更是堂皇无比。
科尔托首先要我们越过左手技术上的障碍。听听他录制的唱片, 尽管是充满热情的, 戏剧性的性格, 但如前所诉, 他非常漂亮地把二者统一了起来。右手的每个音恰似人声一样具有惊人的说服力。
关于肖邦的最高杰作24首前奏曲, 通过科尔托的解释, 听听唱片或演奏, 我又重新得到了新的感受。科尔托这位伟大的钢琴家, 他除了把握音乐的所有方面之外, 还在各个演奏瞬间都投入了深厚的感情, 表现出了肖邦这部杰作深邃的精神境界, 给予这部作品以真正的生命。
摘要:二十四首前奏曲, 为《前奏曲》开创一条新的道路, 成为完全表现音乐家个人的形式, 这也是肖邦成熟时期的作品, 涵盖他各式的创作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