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精选7篇)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 第1篇
例(1):“我国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这句中,‘狡猾’一词,本含贬义,但在课文中,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突出蔡芸芝老师的温柔、慈爱,为了写出孩子的天真无邪、机灵调皮,用上了“狡猾”一词,进一步突出了孩子的善于观察,心无惧意,反映了师生之间的融洽。 例(2):“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高乐基《海燕》) “高傲”原意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是贬义词,但作者在这里用“高傲”一词,赋以新意,是“豪迈无畏、藐视敌人”的意思,突出了海燕的战斗英姿和坚决无畏的战斗精神,突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英勇气概。 例(3):“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人民的优秀之花!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我们以生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这些抒情兼议论的句子里,为了突出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我们最可爱的人,作者激情澎湃,把原会贬义的“骄傲”用上,恰恰反映了我们有如此伟大的战士而自豪的心情,引以为荣,引以为豪!这句里的“骄傲”是“无比自豪”之意。 例(4):“中国要作家,要‘文豪’,但也要真正的学究。”(鲁迅《我们怎样教育儿童的?》) “学究”原指“有迂腐气的读书人”,是贬词但在这句中,借助于特定语言环境,转贬为褒,“学究”含义是“治学严谨的学者”了。 例(5):“几个女人失望,也有些伤心,各人在心里骂看自己的狠心贼。“(孙犁《荷花淀》) 句中的“狠心贼“原指”心硬如铁,不顾亲情的、心肠狠的男人“,是贬词;但在文中,用在荷花淀的几个淳朴的农妇的身上,却全无恶意,反而更能表达”几个女人“对忙于战斗,离家别妻的丈夫的爱,正合了”“打是亲,骂是爱”这句常言,也与我们平时时常说的“鬼丫头“、”楞小子“之类同工异曲,表达了一种亲昵情感。
即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科学工作者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风格和态度不断地去探索宇宙中无穷的奥秘。 分析:异想天开(贬义)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但是用在这个语境中,科学工作者往往就需要这种大胆猜测、想象的思维 :“我国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魏巍《我的老师》) 这句中,‘狡猾’一词,本含贬义,但在课文中,在特定的语境中,为了突出蔡芸芝老师的温柔、慈爱,为了写出孩子的天真无邪、机灵调皮,用上了“狡猾” 一词,进一步突出了孩子的善于观察,心无惧意,反映了师生之间的融洽......
褒义词:是词性带有赞许,肯定感情的词。贬义词:是词义带有贬斥、否定、憎恨、轻蔑感情色彩的词。可以鲜明表现作者的情感。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 第2篇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元鲜于必仁《折桂令·画》曲:“手挂掌坳,得意忘形,眼兴迢遥。”宋欧阳修《试笔·李邕书》:“余虽因 邕 书得笔法,然为字绝不相类,岂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
丁玲《生活 创作 修养》”这短短的一段,事情很小,却把两个人全突现出来了。一个是得意忘形,一个是极有心眼。也指取其精神而舍其形式。
如果在一帆风顺、小有成功的时候,自命不凡、得意忘形,那么很可能就会在失意时遭到报应。
那个死党派到省公安局夺权的.那个挂帅人物,对此感恩戴德,得意忘形,极力向主子表功说:反对“三位一体”这股风挺硬啊!听说是总参在唐山召开的一个会议刮来的,不管你有没有来头我们都给他顶了。
今天夜里,心绪儿特别纷乱,这些谈论,就更使他刺耳,他大声,他大声地咳嗽,翻身,来暗示提醒他们,他们却并不理会,说很高光处,哄地笑一阵,说得难听处,大声娘几句:话越说越多,有些得意忘形了。
得意忘形造句
1、小王今晚有点得意忘形,因此忘掉就应有的礼貌,请大家别见怪。
2、他就在得意忘形的狂笑中,一脚踩空,从楼梯摔了下去。
3、你这次段考有点进步,应再接再厉,可别就得意忘形,?懈下来了!
4、咱们如果正因一点成就就得意忘形,终究难成大器。
5、高盛的而竞争对手也不好得意忘形。
6、他才升了一个小组长,就得意忘形到这副德性!
7、每当应对仰慕的人群,他得意忘形得像每根骨头都要蹦出来一样。
8、咱们就是要在敌人小胜后,得意忘形之际,来个出奇不意的偷袭。
9、他可能是太得意忘形了,边开车边唱歌,以致于乐极生悲,撞上了路树。
"上行下效"是贬义词 第3篇
1. 各地各级纷纷效仿中央做法, 大革形式主义的命, 取消了各种迎来送往、陪吃陪喝活动, 凡事从简, 把有限的精力、资金用到经济建设上去, 以促进小康社会早日建成。这样的上行下效, 老百姓一致说好, 并希望能持久坚持下去。 (《黄冈日报》2013年1月15日第2版《百姓欢迎这样的上行下效》)
2.“上行下效”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大特点。在“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下, 在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的影响带动下, 一场场直指积弊的“微改革”正悄然而至,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汇聚“微力量”》)
3.古人之“教”和 “育”几乎是同义的。《说文解字》:“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 “育, 养子使作善也”。这是说, 上行下效, 培养使之成才成人。 (《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第4期第5页)
“上行下效”究竟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呢?
先看一下“上行下效”的典故。春秋时, 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后, 一直没有人当面指出他的过失, 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有一天, 齐景公宴请文武百官, 酒宴过后, 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 即使没有射中箭靶的中心, 文武百官也会高声喝彩:“真是箭法如神, 举世无双。”事后, 齐景公把这件事对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 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君喜欢吃什么, 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君喜欢穿什么, 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君喜欢人家奉承, 自然, 群臣也就常向国君奉承了。”
齐景公听了弦章的话, 认为很有道理, 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 说:“那些奉承国君的人, 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 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 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 ”
汉代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说:“教者, 效也, 上为之, 下效之。”而《旧唐书·贾曾传》就对这个词定了性:“上行下效, 淫俗将成。”从齐景公那则典故可以看出, “上行下效”用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 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而且表达的含义是否定的, 形容的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上行下效”的解释是: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 下面或下辈的人就学着怎样做 (多指不好的事) 。
范仲淹的《尧舜率天下以仁赋》里有这样一句话:“殊途同归, 皆得其垂衣而治;上行下效, 终闻乎比屋可封。”他的话里有话, 意思就是说, 作为领导, 一定要严于律己, 否则, 上行下效, 败坏政风, 后果不堪设想。
白居易《策林·人之困穷, 由君之奢欲》:“所谓上开一源, 下生百端者也。岂直若此而已哉? 盖亦君好而臣为, 上行则下效;故上苟好奢, 则天下贪冒之吏将肆心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人们所说的上面开了做某种事情的先例, 就会成为百种风气的开始。难道仅仅像这样吗?君主喜欢做的事情往往臣子也会跟着做, 上面的人怎么做, 下面的人就会怎样效仿; 所以上面如果喜欢奢侈, 那么贪污的官吏将会肆意妄为。
不论从古代的事例来分析, 还是从词典上的解释来看, 上行下效都是贬义词, 而不是褒义词。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 第4篇
[关键词] 上义词 下义词 回指
一、引言
Taylor (2002)以Langacker (1987, 1991) 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纲要-实例(schema-instance)的认知概念,试图重新诠释语义上的上下义关系并且进一步系延伸至其它领域里。他认为,上下义关系(hyponymy)不仅存在于语义单位之间,在音韵单位(phonological units) 和象征单位(symbolic units) 之间也常常存在这样的包含关系,下图为“纲要-实例”示意图(Taylor 2002:125):
根据Taylor(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A 为“纲要”,B 和C 为“实例”,A比B和C概括且笼统(schematic) ,而B和C则比A详细且精确;B和C除了具有A的特征,还具有更为详细和准确的信息使A变得清楚明白,因此B和C可以用来更详细地说明和阐释(elaborate)A;B和C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similarity),因为他们都具有A的特征;A是建立在B和C的共同特性(commonality)上的,也就是说,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性便能形成一个纲要;“纲要-实例”关系可以向上或向下扩展。换言之,纲要A可以同时成为另一个概念(如甲)的实例,而实例B或C也可以成为其它概念(如乙,丙)的纲要。这些向上或向下的延伸关系可以构成一个垂直阶层(hierarchy)。因此,我们可以将“纲要-实例”关系看作一个较概括抽象的语言单位与另一个更精确具体的语言单位之间的相对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语义单位、音韵单位和象征单位间。
上义词(hyperonym/superordinate)和下义词(hyponym/subordinate)是指两个词语在语义上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Cruse 1986:87-88),二者是具有种属关系的一组词。上义词是指意义较为概括的词,它们的词义包括了下义词的词义。例如,flower(花)是rose(玫瑰)、peony(牡丹)、jasmine(茉莉)、tulip(郁金香)、violet(紫罗兰)、carnation(康乃馨)的上义词,desk(书桌),bed(床)、chair(椅子)是furniture(家具)的下义词。换句话说,上下义关系是一种类和成员的关系。
回指是语篇中很常见的现象,指的是语篇中的某个词和先前出现过的词在语义层面上具有共指(co-reference)的关系。而语篇中的上下义词就形成回指关系。
二、“上义词-下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我们可以将上义词与下义词之间的上下义关系(hyponymy)理解为“纲要-实例”关系(schema-instance relation) 。由此,上义词便可以理解为“纲要”,下义词可以理解为“实例”,即上义词具有“纲要”的特性而下义词则具有“实例”的特性。根据Taylor的“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用更加准确具体的例子来详细说明较为概括笼统的“纲要”,使之变得更加清楚明白。据此,从语篇的角度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的主要功能便是用后来出现的下义词来说明、解释前面的上义词,或是支持、证明前面的论点。笔者将以数则语篇来阐述这个观点(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中国自助游》2009版)。
(1)野生动物园距市中心7公里,地处金殿公园之中,和世博园隔水相望。入口处有圈养的云南珍稀动物大象、猿、虎、豹等,而天鹅、孔雀、非洲羚羊、长颈鹿等动物则散养在园内,需坐电瓶车才能参观。
在例(1)中,动物是上义词,下义词是大象、猿、虎、豹、天鹅、孔雀、非洲羚羊和长颈鹿。从上下文来看,这里使用下义词的目的是要将前面的较为概括的“珍稀动物”作更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即要告诉读者野生动物园内到底有哪些动物,让读者对野生动物园有更深刻的印象。
(2)热带水果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品种极多,但只宜在当地消费,不便带走。
在例(2)中,热带水果是上义词,芒果、荔枝、龙眼、菠萝、柚子、波罗蜜、西番莲、杨桃、木瓜、番石榴其下义词。很显然,作者在这里举出这么多热带水果的下义词的目的是进一步精确说明热带水果,用较明确、具体的下义词来说明原本较为模糊、笼统的上义概念(热带水果),使读者能够很迅速、清楚地了解所谓的热带水果在实际生活中指的是哪些水果,同时还加强了语篇的效果,让读者在心中产生较深刻的印象。
(3)在这里,可以看到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最古老的吊脚楼、捆绑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六七十年代的前苏联风格的砖瓦房,仿佛重庆的历史建筑展览。
在例(3)中,作者用下义词吊脚楼、捆绑房、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来准确说明重庆有哪些有明显各个年代标志的老房子,同时也证实了重庆确实有许多这样的房子。此外,由于下义词除了继承上义词的特征外还增添了属于各自本身的特征。因此,下义词提供了比上义词更多的信息,这点可以从本文中的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这两者看出来。也就是说,竹篾抹灰墙房子和砖瓦房不但本身即有老房子的意义,还告诉了读者建造房子的材料。因此,“上义词-下义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除了具有说明和解释等功能外,还提供了新的信息。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根据“纲要-实例”理论,“实例”的作用是以较精确的概念来让“纲要”变得更加清楚,即增添更多细节来进一步阐释“纲要”。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分部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因而,“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篇章中的主要功能是以具体、精确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上义词,并且加强了语篇的整体效果,还向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信息。
三、“下义词-上义词”回指的语篇功能
根据Taylor (2002)的“纲要-实例”理论,一个“纲要”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实例”,抽取两个以上“实例”的共同性(commonality) 便会形成一个“纲要”。同样,一个上义词至少含有两个以上的下义词,抽取两个以上的下义词的共同性便会形成一个上义词。笔者由此认为上义词具有概括下义词的共性的功能,因此语篇中“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具有概括和总结的作用。下面,作者将以数则语篇来说明这个观点。
(4)如果运气好的话,可以碰到藏民沿街向店铺兜售他们所采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等药材,价格便宜的超乎想象,而且都是真品。
例(4)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药材这个上义概念来概括之前出现的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此外,上义词“药材”事实上在这里也具有归纳前方所有下义词的功能,也就是说药材归纳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的共同特性:都具有药用价值,同时将红景天、雪莲花、冬虫夏草、雪茶、雪芝归入药材的范畴。
(5)尼汝村位于“三江并流”腹地,这个只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108户,650人的藏族村落却拥有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冰蚀湖泊等丰富的地质地貌,人们不吝以“香格里拉最后的秘境”来赞誉这块除了沙漠和海洋,几乎汇聚了北半球各类自然景观的生态伊甸园。
在例(5)中,作者使用了一个较为笼统的上义概念“地质地貌”来概括、总结了之前的5个下义词:高山峡谷、冰川雪峰、高原湿地、森林草甸和冰蚀湖泊。
(6)福州温泉水温在46℃~60℃之间,含有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几十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
在例(6)中,上义词“矿物质”概括了前面的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下义词,同时告诉读者硫、钙、镁、铁、氟、氯、氡、钠等皆是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的一种。
作者以3个例句来说明“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型态在语篇中的功能。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时。由于这种回指形态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
四、小结
本文作者以Taylor (2002) 的“纲要-实例”为基础并通过实际语篇,主要探讨了“上义词-下义词”与“下义词-上义词”回指型态的语篇功能,并且将这两种回指型态进行比较。从语篇分布情形来看,“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型态主要是出现在解释、说明的语境中,并大多以举例的方式出现。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则主要出现在概括和总结前面多个下义概念的语境中。从功能上看,作者认为“上义词-下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是用较准确的下义词来进一步说明,解释之前较为笼统的上义词,并且支持了作者之前所陈述的观点。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回指的语篇功能则是概括和总结,同时也起到归类的作用。最后,从新信息的出现来看,由于上义词是概括其下义词的共性而形成的,因此,上义词所携带的信息量会比下义词少,所以“上义词-下义词”这种语篇回指型态由于上义词出现在先,下义词出现在后,因而会向读者提供更多新的信息。而“下义词-上义词“这种语篇回指由于下义词出现在先,上义词出现在后,因此会较少出现新的信息。另外,笔者在搜集语料时发现,旅游手册中用到上下义词的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旅游手册是旅游业用以吸引游客的重要营销工具之一,为了向读者详细介绍各地的景点、美食以及文化并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用上下义词回指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Cruse, D. A. Lexical Semantic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2]Gregory, Howard. Semantics [M]. New York:Routledge,2000.
[3]Taylor, John. Cognitive Grammar [M]. New York:Oxford,2002.
[4]胡状麟.语篇的衔接和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6]刘街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 第5篇
淋漓尽致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这个成语也可以形容非常痛快。
淋漓尽致这个汉语成语的`出处是明朝李清的《三垣笔记·崇祯补遗》,其中作者写道:“(莫霖)著《酌中志略》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 第6篇
虚情假意的读音和由来
虚情假意的成语读音为“xū qíng jiǎ yì”,该成语出处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书中第三十回中有“那妖精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这样的语句。
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例句 第7篇
近反义词
忍辱负重的近义词:忍气吞声,含垢忍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