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实践范文(精选10篇)
被动实践 第1篇
我们不仅要思考建筑怎样节能, 实际上我们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好的生活方式, 更好地实行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仅在思考如何将近零能耗、零能耗包括超低能耗进一步降低, 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思考在一个建筑中, 如何把它进行合理的应用。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经济上以及环境上的问题。
环境质量
我们要思考全球化发展方向, 将来我们城市的能源将如何开发、如何进行可持续发展。联合国在1992年发出的《二十一世纪议程》倡议: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 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人类应珍惜共有的资源环境, 有偿地向大自然索取。人类为此应变革现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 与自然重修旧好, 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人类之间和平共处。所以, 不仅只是为德国, 还是为了中国, 为了整个世界。
我现在向大家展示一个图表 (表1) , 它是关于中国普通住宅建筑能耗和我们在中国南方地区的布鲁克被动房建筑项目的能耗对比。
在被动房上, 我们尽可能地减少会对室内环境造成热负荷的外部能源进入室内。因此, 我们做了一个如图 (图1) 所示的建筑遮阳形式, 这等于为建筑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防止外面的能源对室内温度造成过多的影响。
我们就建设的角度做了计算, 侧立面的设计可以避免夏天的阳光直射, 同时, 由于冬天太阳入射角变小, 并不影响太阳光的采暖功效。
在德国, 我们提到的每平米耗能指的是使用面积的, 德国的被动房的标准是每年十五千瓦小时, 我们的设计面积是在被动房区域内的, 而在中国, 不同的是每平米耗能是指建筑面积。所以,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如何定义这个被动房的保温区域, 它不仅涉及到区域内外的保温措施, 还涉及到当时的结点做法和区域性做法。
经济质量
我们可以从这个图表 (表2) 中看到被动房的建筑造价稍高。在德国, 大概需要三到四年, 我们就能在建筑能耗上进行一些赢回。但是在中国, 我们被动房建造材料的价格比市场上其他材料高了很多, 所以在中国建筑能耗赢回需要的时间显然长一些。
接下来我要提到的一个重点就是关于室内舒适度及舒适区的界定, 例如一个停车场, 停车场的舒适度要适合汽车, 但并不适合人类居住, 因此我们必须准确地定义这个舒适度的标准。另一个重点就是人的使用习惯, 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之前需要跟甲方进行长时间讨论的一点, 如果将来的使用者习惯开着窗户, 我们有什么应对方法呢?三四年前, 我们在中国的南方地区和中国同行及甲方沟通, 甲方跟我们讲天气太热, 把窗户打开可以降温。而我给甲方举了个例子, 如果你开着宝马车你肯定不会把你的前挡风玻璃拆下来, 而是开空调。
另外一个重要的主题是关于建筑材料, 我们在布鲁克项目上用的大部分建筑材料和设备都是中国的。由于布鲁克项目是一个实验性的项目, 我们在建筑的新风系统上使用了两套系统, 一套是德产的, 一套是国产的, 德产设备的价格是国产设备的三倍, 我们也想测试一下德产新风系统的运行效果是否是中国设备的三倍那么好。
社会文化及功能质量
由于各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 我们一直在思考德国的被动房和中国的被动房看起来是一样的还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这个房子的交通流线及布鲁克项目内都有不同的平面构成, 因此我们的交通流线及平面构成相对于德国的被动房来讲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想像, 在中国建造德国的被动房绝不可能按德国被动房的原样1:1建造和实施。
提到被动房, 我们有必要讲一讲被动房里面的主动设备。实际上, 被动房里的主动设备与被动房的舒适度更相关, 例如我在被动房里生活需要一些新鲜空气, 这个应该由主动设备来提供。当然这个设备的设置是取决于建筑内多少人生活, 一个人和一百个人是不一样的。刚才我们也讲到了, 我们不仅仅考虑如何节能, 我们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可持续发展, 很多自然的和人性化的产业也被纳入到了我们这个项目中来。
设计质量
如何达到我们的目标, 使建筑的能耗降到最低呢?首先我们要进行准确的计算机模拟, 模拟太阳的入射角度和照射时间, 计算出建筑内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阳光可以直射。这并不是我们只把这一项进行准确模拟, 而是把建筑的每一部分, 例如每个墙面, 每个窗户, 以及它们的尺寸, 导热系数, 技术参数等都要准确输入到PHPP (被动房设计包, 德语全称是Das Passivhaus Projektierungs Paket, 是基于表格计算和规范要求而产生的软件, 是被动房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软件) , 进行准确的模拟分析。此外, 在这个模拟分析中, 我们还要把涉及到建筑的近百种建筑材料代入, 最终得出一个比较理想的节能数据, 也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数据。
另一个重点是关于结点的重组, 刚才讲到建筑有很多的连接方式, 每个连接方式都需要一个结点。一份详细的被动房结点资料, 不仅仅是图纸上的工作, 同时对将来的建筑施工、被动房现场监理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因为在现场可能需要图纸进行核对, 以及指导不同材料的链接方式等等。对于被动房, 这个结点非常重要, 尤其对于德国人, 因为德国有一句谚语”上帝生活在结点”。通过这个项目, 我们学习了如何同中国同行进行沟通, 如何在中国建被动房项目, 如何才能符合中国人的施工习惯, 如何为中国的被动房研发专业结点。
图2中所显示的是布鲁克项目的北面内侧, 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陶棒设计, 这不仅仅是装饰, 陶棒有其具体的实用功能, 因为不仅南向需要遮阳, 北向也需要遮阳, 所以遮阳设施不仅需要在南向应用, 在北向也需要应用。我们当时还要考虑如何把立面和陶棒、遮阳进行结合, 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减少建筑墙面, 为此, 我们在德国和中国都进行了不同的尝试。在德国, 我们的做法是用断桥阳台进行断桥连接, 然而由于中国的建筑规范和抗震要求, 这种方式并不允许使用。所以, 我们只能和中国同事多次尝试如何减少建筑热桥和传导面积以达到中国被动房的要求。
过程质量
在建筑设计开始前, 我们会把我们的想法跟甲方进行沟通, 在设计开始后, 我们会关注每一个设计点, 一直到设计完成, 这样, 前期设计就能完全融入我们整个设计之中。刚才提到的PHPP软件是很重要的被动房支持软件。在做一个被动房模拟的时候, 我们首先要确定被动房项目位于什么地方, 处于什么气候带, 然后从PHPP中调取相应的数据。由于布鲁克项目时间很紧张, 同时又是第一个在中国的被动房项目, 所以这个软件里还没有中国的气候资料。但是, 我们要动用我们的资源, 获取中国的实际气候资料加入该软件并进行整理。
在开始做布鲁克项目的时候, 由于这是第一个中国的被动房项目, 我们完全没有可参考的实际项目, 我们只有靠在德国的经验, 加上和中国的甲方及合作的中国工程师们一点点进行沟通, 才得到了中国的各项数据和项目要求, 才设计出符合中国南方地区的被动房项目。
最开始做被动房的时候, 我们还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没有一个相应的做被动房的标准, 当时被动房标准只有被动房研究所定义的德国被动房标准, 我们后期在做被动房认证的时候, 才与被动房研究所共同探讨关于中国被动房建设的标准。
布鲁克项目建成之后我们获得了很多荣誉, 我们获得了世界绿色设计奖, 2014年金奖;获得了2015年中国十佳酒店设计奖, 是酒店设计中因为绿建和可持续发展获奖的;同时, 还获得了绿建委的金奖及被动房的认证, 为此我们感到十分荣幸。房子建得怎么样并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也需要一些认证机构、专家来检测评估我们的项目, 我们通过了这些评估并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认证, 其中德国绿建委DGNB的认证, 对我们的工作是一个认可。作为一个实验性项目、展示性项目, 我们不仅仅获得了以上的荣誉, 还获得了美国的认证和中国住建部绿建三星认证, 这些荣誉对我们来讲是一个认可也是一个鼓励。
最后, 我想跟大家介绍我们如何走到这条路上, 如何通过跟甲方合作在中国建设这个项目的。
首先, 我们为什么需要建这样的房子?我们要满足建筑需求, 能耗需求, 以及各种各样人的需求;其次, 一个被动房建筑应该是由一个设计师来主导、进行和完成的。同时, 我们不仅仅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可以设计被动房的建筑师, 还需要一个好的甲方, 一个有前瞻性、有想法的甲方。这不仅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 还是一个技术整合的问题, 需要把其他的技术整合到被动房之中, 才能建成一个好的被动房项目;最后, 除了好的设计, 还需要一个现场施工能力和监控能力都很强的监工。
被动实践 第2篇
[关键词]模式改革;工程图学;作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092-03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普通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职能从面向“精英化”到面向“大众化”转变。[1] [2]在世界范围内,工程教育经历从“务实”阶段到“务虚”阶段的变化后,现在已经进入“求实学”、“重实际”、“干实事”的阶段,并不断推动工程教育的理念由“科学型”、“技术型”向“工程型”转变[3] [4] [5],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的工程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面对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培养,其教学方法差异性区别不大,专业技能培养难以达到企业所要求的标准。对于以实践能力为主的工程类专业教学而言,教师在工程人才培养中仍居主导地位。[6] [7]
工程图学课程是机械类、设计类各专业必修的量大面广的大类基础课程,课程既有系统的理论性,又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培养学生创新和设计表达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其内容与工程标准、零部件的概念设计、功能设计、制造和生产实践密切相关。该课程的过程评价主要体现在作业的考核上,但作业批改方式落后、作业对知识点掌握的回馈性差这一问题,至今未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工程图学的作业批改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继备课、上课之后的又一基础性教学环节,但是与课堂教学改革相比,作业批改环节的重视度遭遇漠视。目前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由于现代教学氛围及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变化,使得作业批改成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更为严重的是,个别青年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作业批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从而放任作业批改质量,以至于学生无法从作业中获得正确的知识。作业批改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环节的后继,其改革必须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否则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效果将会受到极大影响。[8]
随着大学MOOC等网络教学模式的兴起,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的授课方式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但“全批全改”和“精批细改”的传统作业批改方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标记作业的正确或错误是为“批”,教师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内容改正即为“改”。“全批全改”是对学生提交的每一份作业,教师都要对其中的错误进行批改,而“精批细改”是对学生作业中的每一处错误教师都要仔细地加以批注并给出更正,这两种作业批改方式占用了教师极大的工作时间。以工程图学为例,该课程是工程类大学生必修课,同时,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因此,无论教师上课多么精彩,PPT如何生动,如果学生不进行大量的作业训练,所谓的制图技能只能是空中楼阁。作者作为一名工程制图主讲教师,以2013-2014第一学年所授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图学课程为例进行说明,其作业批改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所示:
由表1可以,机制两个班一个学期共批改8928道题(两个班)。如果每道题都要仔细批改,并记录作业结果,仅作业批改一项,教师一个学期就要花去近288.5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作业批改所用时间是授课时间的3倍多。对于工程人才培养而言,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核心任务是知识的传授,精心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之所在。因而教师的主要工作精力应当放在如何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及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使专业性强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与能力上。然而,由于作业批改工作占去了教师相当多的时间,其精心备课的时间必受到压缩。同时,高等院校人事考核机制的实施,使教师又有科研任务的重压,分配到教学上的时间更加有限,这样势必会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探索作业批改模式的内在规律,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作业批改模式弊端分析及理念革新的必要性
(一)传统作业批改方式之优缺点
教师通过作业批改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从而获得反馈信息,以利于教师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反思调控;同时,学生通过作业批改也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自我整理、自我反思过程,对于工程图学类课程,作业批改是学生制图技能提升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业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进行过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其结果是学生期末综合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工程图的传统作业批改方式将学生完成作业与教师评价作业分割开来,形成了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布置任务做作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批作业,作业批改环节与学生无关。这一方面使学生失去了反思、整理、深化课堂知识,形成批判思维能力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只关注作业批改分数,而忽略了知识的掌握,作业批改的作用退缩为教师检查学生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一把尺。[9]学生对“错在哪里”、“什么原因导致错误”、“如何进行修改”、“如何避免”的认识需要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传统的作业批改使学生既缺乏对作业质量给予自我评价的责任心,也没有对自己作业做出评价的能力,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通过对工程图学作业的全程跟踪调查,发现采用“全批全改”模式进行作业批改,教师花费精力很多,但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误认识并不深。这导致在期末考试中,个别题型在作业中已经作过,并批改过,但期末考试还是做错,并且错误的知识点完全相同,这也说明,教师的作业批改环节完全失败。同时,由于作业“全批全改”及“精批精改”使教师负担过重,具体实施过程已出现很多异化现象,如部分年轻教师作业批改如“蜻蜓点水”,应付了事。据我们调查,30%的学生认为教师批改作业存在不认真现象,有的教师只给分数或只写“阅”字。10%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及时批改作业,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反馈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作业批改的理念和方式革新
(一)角色转换,变被动为主动
作业批改环节是知识复习、巩固、消化的过程,因此,学生应该有批改作业的权利。[10] [11]本文尝试在作业批改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学生角色发生互换,学生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作业完成、作业批改均由学生来实行。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知识点的精讲,及作业评分标准的制订,并以具体的范例来引导学生如何进行作业批改,如工程制图课程中,机件的表达方法、螺纹联接的画法、标准件的错误画法等需要教师从机械原理、机械功能及规定画法等多角度进行深入讲解,并指出易错点的具体改正方法,这样学生在评价作业的过程中即能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同时,学生的批判能力、反思能力、评价能力得到提高。
(二)形式多样,跟踪反馈
作业批改方式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相辅相成,作业批改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环节独立进行,而应该与课堂教学改革一起进行,形成一个有多种措施相互配合的系统。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固定时间段,让学生分组讨论,反思作业中特别容易困惑的问题,相互点拨,然后根据教师提供的作业答案及评分标准,互批作业,但只批不改[12],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自我订正,最后再交由教师批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批改的作业情况随时跟踪部分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定期个别指导。此外,将跟踪问题制度化,在问题跟踪环节上实现作业批改的信息反馈功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工程图学课程作业改革模式内涵及实施
(一)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定向批改
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中的组合体绘图及表达是学生建立由空间形体转化为二维图样的重要环节。这两部分的作业量大,累计有40道练习题,学生必须亲力亲为,认真完成。教师在布置作业后,不能全批全改,因为学生绘图过程中所犯错误必须自行修正,这样才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因此,可采用学生主动,定向批改的方法来实现作业批改模式上的转变。在课堂上设立固定环节,先由教师进行习题难点讲解,然后两个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作业只批不改,但需要标注出错误之处,打出成绩并签名,然后学生依据作业批改进行自我订正,最后,统一交由教师审阅。教师针对作业订正情况将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具体讲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严谨作风和负责精神,并使教师从大量作业批改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投入到精心备好下一次课上。
(二)面批适时,个性辅导
对于零件图及装配图,由于信息量大,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学生作业中会出现不少错误,若简单地在错误处打上“×”号,一般会出现负反馈作用;而打上“?”号,则可使学生思考错的原因。但有些学生不以为然,对错处视而不见,作业矫正效果不理想。若采用精批精改,教师工作量很大,同时不易掌握学生的矫正信息。所以,最好的批改方式是当面批改,这样,可以当面指出错误所在,学生矫正也最及时,从而形成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模式。
(三)以专业课程为抓手,探索项目式教学作业批改模式
进入大三后,大量专业课程都是以工程图学为基础,因此,采用项目实例驱动,倡导学生团体性协作、分析并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相互配合,完成一个产品从设计到建模到装配,整个设计流程,最终提交完整的工程图纸。
(四)分类评定,探索作业批改跟踪机制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业批改的热情,教师要对作业进行分类评定,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建立跟踪机制,在分数上有所体现,让认真、负责的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能够拿到优秀的成绩。具体的实施方式是每道工程绘图作业的评价是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是学生绘制工程图的总体评价;第二部分是学生互评,即以四个同学为一组,相互评阅,并独立给出评阅分数,如果与教师的评阅分数相近,则给予优秀及良好等级分,使学生的互评体现在学习的过程评价中。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互评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促使学生认真完成自己的作业。
四、工程图学课程作业改革应用实践
工程图学作业批改模式改革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4级一个班共39人进行试点,采用的形式与上述略有不同,即以宿舍为单位,学生4人一个宿舍,因此,4人一组进行学生互评,学生的平时作业分布见图1,不及格的学生占12.8%,及格的学生占28.2%,中的学生为17.9%,良好的学生占33.3%,优秀的学生为7.8%;说明学生学习工程图学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互评成绩分布见图2,及格的学生7.7%,中的学生为10.3%,良好的学生占48.7%,优秀的学生为33.3%;说明学生对于工程图学课程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都能做到互评提高。学生的期末综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占25%,作业互评成绩占25%,期末成绩占50%,其成绩分布见图3;及格的学生2.5%,中的学生为43.6%,良好的学生占51.3%,优秀的学生为2.6%;说明通过学生作业批改过程中的角色互换,学生对于课程的基本原理、规定画法等内容的掌握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与往届同类课程相比,提高了近18.9%,而教师的作业批改量大幅下降,教师所做的只是进一步的个性指导及成绩的统计工作。
五、结论
教学过程评价是一个综合系统,针对工程图学课程存在的批改作业效率低、知识反馈性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传统作业批改模式进行调查,在分析了其优缺点之后,提出了作业批改的新理念,即角色转换,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参与者,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跟踪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2014级一个班级的试点,整体效果良好。
[ 参 考 文 献 ]
[1] 戴波,纪文刚,刘建东等.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建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36-168.
[2] 张学昌,张雷,吴红兵等.以“C4”为核心的独立院校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21-125.
[3] 吴婧姗,邹晓东.回归工程实践:欧林工学院改革模式初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40-45.
[4] 李瑾,陈敏.五元合一:美国工科本科生学习系统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84-91.
[5] 郭秀云,李映霞,师涌江.工科院校专业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3):55-56.
[6] 覃永晖,吴晓,彭蓬等.工程教育的“博弈”: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2(8):36-39.
[7] 顾秉林.工程教育中亟待解决的三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22):9-11.
[8] 吕星宇,论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J].当代教学科学,2007(18):40-42.
[9] 张旭,张学昌,李建新.以创新设计为主导、以图学素养为本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4):138-142.
[10] 王台惠,邓春芳.在工程图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4(9):78-79.
[11] 金炎丽.机械制图作业批改方式探讨[J].现代技能开发,2002(5):18-20.
[12] 冯旭洋,论“教师零作业批改”凸显学生的主体性[J].大学教育科学,2011(1):39-30.
被动实践 第3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被动实践,主动实践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中学物理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做一做”小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恰当地利用这些实验进行教学, 既有利于学生探究和体验物理学发展、物理规律形成的过程、思想及方法, 又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等能力的培养。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我在中国学的方法是演绎法, 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乐等人的研究方法, 他们是从实际实验的结果中归纳出原理, 是归纳法。我很幸运这两种方法的好处都吸取了, 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影响”。这充分说明了通过实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可是在现实的高中物理实验课教学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易被淡化, 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突出, 学生往往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其个性及主动性总是淹没在教师事先设计得十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中, 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和培养。
1“被动实践”———物理实验教学中的现状
被动实践是指, 实践的目的、对象、方法和步骤等关键要素是由教师制定, 学生和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定的目标和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
在当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经研究发现:一是教师或教材 (实验册) 往往将最为关键的探究和创造过程很随意地直接交给学生, 比如实验的步骤、实验器材的选用等等, 缺少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然后再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二是在实验教学中很少有意识地设置能使学生观察、发现的环节, 从而也就使学生得不到观察、思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三是教师或教材所设置实验问题的答案往往是理想化的和唯一的, 学生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和多向性的训练。
显然, 在现实的实验教学中很多学生得到的仅是“被动实践”, 它是跟新课程的理念相抵触的。被动实践固然可以使学生巩固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 可是, 它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培养。要想使学生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能成为活的知识, 真正让学生能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 则需要由认识的主体———学生自主来完成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回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主动实践。
2“主动实践”———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必需
在2002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 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教训等被动实践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实践向主动实践转变, 保证把学生的自由性、探索性学习落到实处, 此次课程改革除对课程的结构进行了调整以外, 同时倡导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这种转变, 还意味着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必须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 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就不一样, 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实践:
2.1 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验
一般认为, 演示实验就是指在课堂上由教师演示, 学生只是被动观察的实验。正因为如此, 物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容易形成学生只是观众, 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教师在演示时一般只是关注实验的现象和结果, 较少关注实验的设计、注意事项等诸多细节, 其目的只是将实验过程完美地展示出来, 将课程需要的现象顺利得出。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 把演示实验演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充满趣味的合作实验, 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2 在“演示、分组实验”中引导学生质疑、猜想和探究
在做演示和分组实验、特别是分组实验时一些教师总是将实验目的、原理、
器材、步骤、数据处理方式和实验注意事项不厌其烦地一一和盘托出, 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机械地完成实验任务, 他们的质疑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被习惯性地淹没了。
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实验的目的,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器材事先告诉学生, 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或相互讨论自行设计出实验方案———也许可行也许不可行, 选择出自认为需要的器材, 再在实验课上付诸实施, 并在实施方案时不断地进行分析、调整和优化。让他们在自主研究和相互讨论中获得学习的乐趣, 让他们在方案具体实施时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或获得失败后再重生的体验。在高阶段的四大类实验———研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测定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中均可以采用该种方法组织教学。
2.3 教师要诱导学生课后进行主动实践
课后教师要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实验, 对学生巩固书本知识, 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都大有裨益。让学生以小论文形式写出实验的整个过程, 要把在实验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也一一写出, 通过对很多实验细小环节的处理, 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4 通过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来揭示知识获得的过程
新课程观认为, 课程只是提供给学生的“跑道”。它所关注的不是跑道的“终点”, 而是学生在跑道上“行进”过程中的体会与感悟, 即新课程更为关注的是知识获得的过程, 而不是知识获得的结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可以通过设计教材中所没有的实验向学生揭示知识获得的过程。
被动避险 美元上涨 第4篇
根据Wind数据显示,从2008年4月22日的最低位71.31,到金融海啸中反弹,紧接着又下跌,来回几次,截止到11月17日,美元指数为78.18。市场对于美国的信任仍在。
欧债问题短期无法终结,无建设性方案,又无法一劳永逸,加之中东地缘政治危机,投资者对市场的担忧不断升级,避险情绪一再升温。
短期来看,欧债问题的加剧引发全球经济成长前景担忧,避险需求推动美元技术买盘。“美元上涨,大家担心未来全球状况不太好,现在持有美元的人主要以保本为主,也不太在乎投资与收益。”资深业内分析人士Tom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其他资产价格的上升,令美元被动上涨。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升高,市场常见避险标的的价值支撑问题日益凸显。欧元受欧债影响,瑞士法郎、日元有市场干预,澳元处在高档位,加之景氣不好对原材料市场的影响,金价又涨很高,整个市场无所适从。大多避险品种处于相对高位,美元显然要便宜。
但是,长期来看,美元又暂不具备长期走升的空间。不可否认,近期的美国状况优于预期:就业改善,贸易赤字收窄,消费者信心增强。
但是,11月23日是美国国会“超级委员会”提交减少美国巨额赤字计划的截止日期,减赤方案令美元承压。因为如果未能就关于未来十年减赤1.5 万亿美元形成具体的计划,信用评级机构则可能再次评估美国的国债信用评级,势必将对美元走势产生负面影响。
被动实践 第5篇
◇被动房用一次能源消耗量做限制性指标, 而不用50%这类的相对指标表示能耗的高低。
◇被动房对建筑的采暖能耗、制冷能耗和建筑物的总能耗做限制, 而不是仅对采暖或制冷做限制。
◇被动房对建筑物的气密性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了检测方法。
被动房用一次能源需求表示能耗状况
绝热:
U≤0.15W/ (m2K) ,
Uw≤0.8W/ (m2K) ,
无热桥。
通风采用≥75%WRG,
电力需求最多0.45Wh/m3。
气密性:n50≤0.6/h。
供暖需热量≤15kWh/ (m2a)
或楼宇热负荷≤10W/m2
有效制冷需求≤15kWh/ (m2a)
原始能量需求≤120kWh/ (m2a)
楼宇气密性≤0.6/h
超温频率≤10%
被动房追求的是健康的环境
被动房严禁出现结露发霉。
健康的建筑比建筑能耗降低更要, 下面这些“节能”建筑出现了露, 发霉现象。
被动住宅追求的是适度的舒适
◇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健康, 尤其是皮肤和呼吸道
◇湿度过高时会产生霉菌
◇湿度过低时有可能损害镶木地板或乐器
◇最佳相对湿度范围是40~60%
◇亚洲人最佳温度是18~26℃.夏季自然通风可达29℃
位于德绍的被动式办公建筑年耗一次能源75kWh/m2, 在室外温度18~26℃范围内不准启动设备。
这样就克服了在不同能源的消耗上此消彼长的问题。
◇不能因为遮阳降低制冷能耗而提高了照明能耗。
◇不能因为降低了冬季的采暖能耗提高了夏季的空调能耗。
◇不能因为使用地源热泵反而提高了一次能源的需求。
计算机模软件必须同时进行建筑热工和建筑能耗两方面的模拟计算
尽量利用自然采光、禁止使用双层窗。
规定G值不得小于0.5, 相当于SC=0.588。
在充分利用自然照明量和G值所在条件下计算窗户面积。
被动式房屋严禁使用双层皮
被动房追求的是建筑物总一次能源的降低
由于计算气候参数数据库必须是当地观测数据, 所以即使计算方法相同的国外软件, 也不能在别国使用。
◇德国使用的软件是PHPP
◇我国使用的软件是BEED
热工计算与能耗计算的要求
◇热工计算要求 (隔热设计结露计算)
1.必须满足隔热要求 (隔热计算)
2.避免墙体内部和墙体表面产生结露水 (冷凝防潮计算)
3.热桥表面结露计算
◇能耗计算
1.可以模拟选定日期的能耗计算
2.可能将能耗转换成一次能源要达到的目标
◇低热桥损失——规划任务:无热桥
◇高气密性——规划任务:气密性设计
◇窗户的低U值质量选择, 加装情况
◇通气设备的质量:高效的通风
◇质量选择, 通气, 隔音气密性, 调节, 使用者信息
要达到标准
◇无热桥
◇n50<0.6/h
◇U<0.8W/ (M2k)
◇高效的通风
低热桥损失的薄弱环节——地下室
德国在地板下加保温层, 避免失温。
低热桥损失的薄弱环节——阳台
阳台建造方式考虑到隔温, 做到没有热桥。
高效热回收通风系统
欧洲外窗及安装方式
低热桥损失的薄弱环节——窗及安装, 这在中国的施工建设中往往不被重视。
窗子有三层玻璃,
当中填充稀有气体氪/氩
每扇门窗框附加隔热层
门窗框/扇的门窗框/扇的附加隔热层 (图示3张)
Uf=0.72W/m2K
中国首家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建造实践 第6篇
当时在无人愿意出资承担被动式低能耗建筑 (简称被动式房屋) 示范工程项目时, 我公司经过认真调研德国被动式房屋的节能技术, 确认在中国建造被动式房屋具有一定的把握, 风险并不大。在住建部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下, 我公司承担了中国首家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示范项目 (中德科技合作) 。列为住建部《2011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
一、工程概论
本示范项目位于秦皇岛市西港路“在水一方”C区, 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共建四栋点式楼C12、C13、C14、C15号楼, 层高18层, 地下一层, 每栋一个单元, 总建筑面积28050㎡。C122号楼每层二户, 每户建筑面积179㎡;C13、C14、C15号楼每层三户, 每户建筑面积134.74㎡、82.4㎡、132.811㎡。
二、被动房屋优势
1. 超低能耗建筑, 用极少量的能耗量即可满足供热、制冷需求, 节能显著。
2. 取消传统的供热制冷系统, 改变城市建设形态和建筑节能设计理念。
3.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改善严重污染的空气环境。
4. 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高隔音, 适合人体需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
5. 保持室内新鲜空气, 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1000ppm (0.1%) 。
6. 室内无灰尘, 洁净的空气, 在室外重度雾霾情况下, 室内PM2.5小于国家规定限值。
三、被动房屋设计原则
1. 采暖地区要充分考虑冬季太阳日照、建筑主朝向为南向, 并多设南向窗, 保证自然采光通风效果。
2. 体积紧凑, 良好的A/V比 (外表面与体积比) , 外立面简洁, 尽量减少凹凸及外饰面没必要的造型及构件, 减少外表面的散热面积。
3. 外围护结构无热桥设计, 在结构设计时要将散热量大的露台、设备间等结构部分与采暖房间采取隔断结构设计措施。
4. 外围护结构, 门窗各种管线设施要有极佳的气密性, 要单独对气密性的做法进行特殊说明, 关键节点要画出做法。
5. 通风换气设备要设高效的能量回收设备, 合理布置室内外进出风口。
6. 良好的隔声措施, 室内隔墙、楼板、门窗、排水管道、电线开关、各种设备要充分考虑隔声做法。
7.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不用或少用一次性能源。
8. 节电的楼宇设备。
四、被动房屋保温层及能耗计算结果
1、德国被动房屋设计及能耗标准
2、被动房屋保温层厚度及能耗计算
通过用清华大学dest软件计算得出:
3、被动房屋节能效果
五、被动房屋施工技术及管理
被动房主体结构及施工标准与我国标准无太大区别, 对于被动房屋关键节点与通常施工做法不同的部位及施工要求, 检测标准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管理人员、工人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并把关键细节给大家讲透, 现场进行操作演示工人很快即可掌握, 并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施工。
六、被动房屋围护结构保温隔热做法
1、外墙保温做法:外墙均采用250mm厚B1级聚苯乙烯保温板 (λ≤0.032) , 屋顶采用300mm厚B1级聚苯乙烯保温板, 地下室顶板采用260mm厚B1级聚苯乙烯保温板。
2、门窗安装做法:门窗安装在结构墙外侧, 见下图:
3、防热桥节点做法:被动房屋在易产生热桥的位置:外挑露台与建筑结构连接处、外墙与窗户结合处缝隙、空调支架、雨水管、太阳能集热器支架等处采用了特制的隔热构件, 这些构件有利于避免热桥的产生, 减少了建筑内部热量的散失, 同时杜绝了由于热桥产生的结露问题。
七、被动房屋关键部位保温隔声做法
1. 楼板隔声做法:室内楼板铺设5mm厚隔音垫+60mm厚挤塑聚苯板。
2. 排水管道隔声做法:室内排水立管支架与管道接触处缠一圈隔音垫, 管道外包隔音毡。
八、被动房屋气密性做法
1、结构孔隙气密性做法:外围护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混凝土墙体空隙内发泡剂封堵后, 外侧用抗裂粘接砂浆封堵, 内侧水泥封堵;开挖的电线管、开关、插座要用石膏封堵。
2、门窗安装气密性做法:窗口、门口交接处采用专用密封胶带封堵
3、各种管线气密性做法:均采取密封措施进行密封, 电线管穿完电线后, 将入户管内采用密封胶封堵, 穿楼板、外墙、屋面的烟道、排水立管采取密封措施;
九、室内环境系统
1、室内环境机功能:被动房专用环境机集成了新风换气、冷热回收、制冷、制热功能, 是被动房的核心设备。
2、室内环境自动控制方法:在房屋客厅、主卧室分别放置温度、二氧化碳探测仪。当房间温度超过设定温度范围时, 专用环境机自动启动供给房间热量, 当房间二氧化碳超标时 (1000PPM) , 新风系统自动启动向房间输送新风。
十、被动房屋检测效果
1、气密性检测结果
经德国监理师现场监督测试, 最好房间的气密性在压差为50Pa时, 每小换气次数为0.26次 (n50≤0.6/h) , 达到德国最好水平。
2、隔声测试结果
3、热回收率测试结果
十一、被动房屋实际居住体验测试结果
1、冬季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统计表 (见表1)
2、冬季采暖用电能耗统计表 (见表2)
夏季制冷用电能耗统计表 (见表3)
3、居住舒适度体验总结
工地施工打桩阳台噪音为77d B, 房间内噪音35.7d B, 夜间房间内29.4d B, 临街的车辆噪音、汽车鸣笛声等噪音听不到。楼上的脚步声、下水管道、冲水的声音听不到, 安静的环境让人心情平和不烦躁。冬季住普通住宅, 口干、流鼻血、皮肤干燥、瘙痒、掉皮根本就无法避免, 而被动房内的温、湿度恒定, 上述不适现象再也没有出现。
被动房内安装了先进的新风换气系统, 房间内的二氧化碳永不超标, 同时过滤掉了室外空气中70-80%的PM2.5杂质, 室内的空气质量大大优于室外。我爱人每年春秋季因为过敏性哮喘便咳嗽不止, 住被动房后再也没有发作, 家里人晚上终于能安静的休息了。
十二、被动房屋质量认证
被动房屋示范工程经过德国监理师、德国能源署、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全过程跟踪, 经实际居住测试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含量、能耗指标、舒适度, 完全达到德国被动房屋各项标准。通过了德国能源署、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联合验收并于2013年10月23日给予颁发了《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 标志中国首家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建设成功。
结论
1、被动式低能耗住宅总的节能和运行费用只有目前我国65%节能房屋的15%-25%。
2、被动房屋施工管理人员及农民工建筑工人经过培训后完全能够胜任被动房屋施工工作。
3、德国被动房屋具有节能理念先进、原理简单清晰、施工易于掌握, 符合我国国情。目前国内建筑材料、门窗、热回收设备基本达到被动房屋标准, 具备全国进行推广的条件, 被动房屋的大量建设将为我国建筑节能起到革命性的的变化。
摘要:我国已高度重视建筑节能, 采用什么样的节能路线和技术成为重点研究的方向。中德两国在秦皇岛“在水一方”C区建造的被动式低能耗住宅示范工程, 通过了德国能源署被动房屋质量标识认证, 标志着中国首家被动式低能耗住宅建造成功。在建造过程中就设计标准、施工做法、性能测试系统地进行了研究和认真细致的实施。测试结果充分体现了被动房屋的节能效果及居住的健康舒适性。
关键词: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施工做法,居住测试
参考文献
[1]《无源房屋》北京无源建筑规划设计院刘令湘编译
日语被动句与汉语被动句对比研究 第7篇
关键词:日语,汉语,被动句,对比
1 日语被动句的特征
1.1 日语被动句谓语的特征
被动句简言之即表示“被…”之意的句式。日语中被动句是由被动助动词“reru·rareru”参与构成的句型。但整体而言, 日语中的“未然形+reru·rareru”都被看成一个整体即被当作一个动词来用。
例: (1) Mr.Tian was praised.
(2) Beaten by insects, I felt painful.
例 (1) 中, 与“被表扬”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praised”;例 (2) 中与“被咬”相对应的日语动词是“Beaten”;由此可以看出:汉语中表达的“被+动词”相当于日语中的被动动词即“未然形+reru·rareru”的形式。
1.2 日语被动句的句型特征
日语被动句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根据“主语是否是人”分类, 或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分类两种方法。本文以按照“主语是否是人”的分类方法为基础, 又结合根据“句子中各个成分之间的语意联系”的分类方法, 对日语的被动句做以下说明。
1.2.1 有情主语句
主要指以人作为主语的句子, 是日语固有的被动句。
1) 直接被动句
指将接受动作或作用的人作为主语来叙述。
(3) He grew up under the pride.
原本被动句是只用于表示主语 (主体) 受到伤害、利益受到损害等不利影响时的表达, 但近年来由于受西洋语法影响, 日语中也出现了以下这种并非“受害”, 反而有点“受益、受惠”的被动句。如例 (7) 。
(4) He is honest so others trust him.
2) 间接被动句
间接被动句主语不是动作的直接承受者, 而是间接地受到与之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的影响。这种被动句在日语中又叫做“迷惑受身文” (受害被动句) 。日语中有由自动词构成和由他动词构成之分。
a.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
在汉语语法中并没有由自动词构成的被动表达。如:
(5) His wife betrayed and the spirit was in a mess.
如上例 (5) 所示, 句子中的被动动词由自动词“betrayed”构成, 是主语以外的“His wife”的自发动作。日语常常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主语间接受到打扰、或影响。整个句子内在地含有“由于别人……而使得主语不能或没能……”的意思。
b.他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
日语中除了由自动词构成的间接被动句外, 他动词同样也可以构成间接被动句。试看以下例句:
(6) The A company beside my house is built.
在上述由他动词构成的被动句中, 主语是动作的间接受影响者。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不明确出现在句子里, 但潜在地存在着。如例句 (6) 就潜在着“由于A公司的行为, 使得我家的房子晒不到太阳或光线受到了影响”之类的意思。
3) 所有者被动句
这类被动句中, 动作的直接承受者并非句子的主语, 而是仍然作为宾语出现的, 而整个句子的主语是受动者的所有者。
(7) The prisoner was shot by the policeman and hurt badly.
例 (7) 中的“頭”属于“犯人”。像这种属于所有者的 (脚、等) 的东西, 在日语中用“N+ao”的形式来表示。
1.2.2 无情主语句
无情主语句句子的主语或主题一般表现为非人的事物。
(8) Fa Long Temple was established by Sheng de.
例 (8) 主语都是无生命的事物。汉语中的这种现象与日语是相同的。
2 汉语被动句的特征
2.1 汉语被动句谓语的特征
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其词性是介词。如果要表达“~被~, ~”必须用“被 (介词) +动词”的结构。
例 (9) 她也许是被希望鼓舞着, 也许是被焦虑折磨着。 (巴金《春》)
例 (9) 中, “被折磨”是由“被”与动词“折磨”两部分构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汉语中的被字结构大体上都是由介词“被”与具有实际汉语意思的动词都成, 并且动词不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
2.2 汉语被动句的句型特征
汉语的被动句按有无被动形式标志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无标志的被动句, 另一类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被”字句就是有标志的被动句中的典型。
“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 用介词“被 (给、叫、让) ”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它是受事主语句的一种。如下类型:
2.2.1 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如:
(10) 许云峰被特务盯上了。
例 (10) 中, “被”字后的施事者 (1) 明显的表现出来。
2.2.2 受事+被+动词性词语。如:
(11) 车子被骑走了。
例 (11) 中, “被”后边施事没有出现。
2.2.3 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
(12) 文学家在阶级社会必受自己的本阶级的阶级意识所支配。
如例 (12) 所示, 这种“被…所”固定格式一般只在书面语中使用, 是从“为…所”演变而来的, 也可以使用“为…所”或“由…所”或“受…所”式。
2.2.4 受害的被动
(13) 他的手被菜刀切破了。
如上例, “被”字句表示的不如意、不企望的意思。此外, “被”字句也可以表示不是针对主语的, 而是针对说话者、针对某种关系, 或无法明指的。如:
(14) 好苗子都被北京、上海的运动队挑走了。 (对说话者来说是不如意的)
(15) 本市许多道路被洪水冲垮。 (事件本身确实不如人意)
2.2.5 中性的“被”字句
表示“不如意”的”被”字句是多数, 可近几十年来, 书面语里的“被”字句使用范围扩大了, 也有少数句子是中性的, 甚至带有如意、高兴的色彩。如:
(16) 他被人从洪水中救了上来。 (愉快的、如意的)
(17) 猴子被耍了一顿。 (难说愉快不愉快)
可见, 现代汉语中多数“被”字句有不如意、不愉快的感情色彩;但中性的或表示如意的、愉快的“被”字句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存在的。
2.3 汉语的“被”字句的构成和应用条件:
2.3.1 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 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
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 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否定副词等状语。并且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例如:
(18) 他们没有被土匪收买。 (前有否定副词)
(19) 风浪中行船的人随时会被风浪吞噬。 (前有时间副词、能愿动词)
(20) 病人被他们不负责任地往地上一丢。 (前有状语)
(21) 小王被骂了一顿。 (后动态助词和补语)
(22) 孩子被老师喊走了一个。 (后补语、动态助词、宾语)
2.3.2 部分心理动词、认知动词等也可以进入“被”字句的谓语部分 (2) 。如:
(23) 他的意图竟被我们感觉到了。
(24) 他的行踪被特务知道了。
但也不是所有的心理认知动词都能进入“被”字句充当述语, 如“怕”、“希望”、“害怕”、“主张”、“觉得”等就不能进入。综合起来看, 不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有:
关系动词:是、有、没有、像、姓、等于、属于、意味着等;
助动词:能、会、可以、应该等;
趋向动词:来、起来、出、进来、上来等;
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懂得、生怕、后悔、小心、妄想等;
不及物动词:生活、劳动、前进、死、旅行、病、落、出现、消失、发生等;
非动作性的及物动词:勇于、从事、乐得、乐于、生于、加以、给予、符合、备有、依从、遭受等。
2.4 汉语被动句的多样性
汉语的被动句中的“被”字无需明显地出现在句子当中, 可以用“让”、“叫”、“受到”等来替代。
例: (25) 我妻子心爱的一样东西让我给找着了。 (许地山《笑》)
(26) 妈: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曹禺《雷雨》)
以上例句中的“让”、“叫”、“受到”都可以用“被”字来替代。
(25) 我妻子心爱的一样东西被我给找着了。
(26) 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被别人使唤。
3 结论
3.1 从被动句的谓语部分来看, 日语的“被”体现在谓语动词的活用形变化上, 而汉语的“被”体现在介词“被”与动词的基本构成上, 且动词不发生任何活用形的变化。
3.2从被动句型的构成上说, 日语的被动句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句型:“~ga~ni (kara、niyoote) ~rareru”和“~ga~ni~ao~rareru”。而汉语的被动句型可以概括为:“受事+被十施事+动词性词语”、“受事+被+动词性词语”和“受事+被+施事+所+动词性词语”。
3.3汉语的“被”字句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被”字可以用“让”“叫”“受到”等来替代;而日语的被动句其表达方式是由动词与主动词“reru·rareru”构成的, 并无其他形式可以替代。
3.4汉语的“被”字句的构成和应用是有条件的: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 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 前面就要有能愿动词、时间词语、否定副词等状语。并且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
3.5现代汉语中, 不是所有的心理认知动词都能进入“被”字句充当述语, 如“怕”、“希望”、“害怕”、“主张”、“觉得”等就不能进入。不能进入“被”字句的动词有:关系动词;是、有、没有、等于、属于、意味着等;助动词:能、会、可以、应、应该等;趋向动词:来、起来、上来等;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懂得、生怕、后悔、妄想等;不及物动词:生活、劳动、前进、死、旅行、病、落、出现、消失、发生等;非动作性的及物动词:敢于、从事、懒得、免得、给以、适合、符合、备有、依从、遭受等。
参考文献
[1]徐一平.日本语句型辞典[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7.
[2]山田敏弘.国語教師应该知道的日本語文法[M].くろし (黑色) 出版, 2007, 5.
[3]岡崎敏雄.事例研究法日本語教育[M].桜楓社, 1992, 10.
[4]佐永間淳一.言語学基本問題集[M].研究社, 2008.
被动实践 第8篇
英语的语态存在着模糊性, 具体表现在被动形式与被动意义的不对称性上, 在对英语被动语态的形式和意义的研究中, 大部分焦点集中在对既非主动又非被动的中动语态的研究上, 笔者认为被动语态在形式与意义上的不对称性不仅限于中动语态。因而笔者将系统梳理英语被动形式与意义的不对称性, 并针对这种不对称性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便于学习者能够对英语中的被动现象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
二、被动形式与意义的不对称性分析
传统语法将语态分为两类, 即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 其中被动语态的典型句法结构为:SUBJ+BE+V-EN (+BY AGENT) , 此处把它定义为“被动形式”。笔者经过研究发现, 被动形式与意义有许多不对称性。
句子形式为被动, 却不具有被动意义, 甚至表示的意义是主动的。
例如: (1) a The door had been closed since the meeting began. (自从会议开始, 门都是关着的。)
该句的句法结构是被动形式, 即the door had been closed..., 然而却并没有表达被动的意义。
再如: (2) a The book is not illustrated. (这本书是没有插图的。)
(2) b The question is settled. (这个问题解决了。)
(2) a、 (2) b的句子形式是被动的, 但表达的意义却是主动的。这样的句式叫“形被意主”句。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把“形被意主”句与真正的被动语态区分开来:“形被意主”句与真正的被动语态区分开来:首先, “形被意主”句中的动词一般为瞬间性动词, 其过去分词形式在句中表示主语的一种状态或性质;其次, 由于“形被意主”句不是真正的被动语态, 因此就不存在动作的施事, 也不会有修饰句子谓语部分的状语成分;最后, “形被意主”句中的V-ed形式是对主语的一种说明, 可以看做是系表结构, 因此这种V-ed可以放在主语前面做前置定语。
句子形式为主动, 表达的意义却是被动的。
“形主意被”句即是不采用BE+V-ed的形式而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 这样的句式有三种:
a.中动语态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 中动语态的基本结构为: (典型) NP+V+Adv; (非典型) NP+V+Prep+NP。例如: (3) a This car drives easily. (这种车很容易驾驶。)
(3) b The cloth washes well. (这种布料好洗。)
句子3a和3b都不具有被动语态的基本句式结构, 但是car和动词drive, cloth和动词wash之间却存在着被动关系。
b.动词的进行时态表示被动意义
这些句子可以转化为相应的被动语态的进行时态, 例如:
(4) a The meat is cooking. (肉在煮着。) →The meat is being cooked.
(4) b The bridge is building. (桥正在修建。) →The bridge is being built.
由此可以判定, 当延续性动词用于被动语态的进行时态时, 如果没有施事出现, 那么句子可以用动词和主语构成主动形式的进行时态表示被动意义。
c.can’t或won’t加上动词原形表示被动意义
例如: (5) a The window can’t shut. (这个窗户关不上。)
(5) b The box won’t open. (这个箱子打不开。)
从例5中看出, 此句型中的谓语动词都是瞬间性动词和can’t或won’t连用, 表示主语的一种状态或性质。
三、结论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首先, 语态是一个语法范畴, 需要通过分析句子中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来判定, 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被动形式来判断, 因为被动形式与被动意义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现象;
其次, 瞬间性动词具有表示主语状态或性质的功能, 这种用法集中体现在瞬间性动词V-ed形式用在无施事的被动形式句中, 以及瞬间性动词原形用在can’t或won’t之后;
最后, 延续性动词有两种主动形式可以表示被动的意义, 一种是学者们集中研究的中动语态问题, 另一种是延续性动词的被动语态的进行时态可以简化成为进行时态, 表示主语的存在状态, 而主语与延续性动词之间仍然属于被动关系。
参考文献
[1]蔡金亭, 2009, 对汉-英过渡语中假被动式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 (5) :50-53
[2]陈洲建、陈展, 2010, 从非范畴化角度来分析英语中动句[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5) :129-130
[3]彭琼、梁丽, 2004, 基本层次范畴对英语中动结构的诠释[J]。外语教育 (00) :27-33
[4]孙仲娜, 2010, 论英语“中动句”[J]。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4) :282-283
[5]宋臻臻, 2012, 英语翻译中基于语义不对称的语态选择[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1) :239-240
[6]王志军, 2003,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E-C Translation of Pas-sives[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 (4) 40-69
[7]徐广联, 2005, 大学英语语法讲座与测试[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不要“被”被动 第9篇
A. being weighedB. to weigh C. weighedD. weighing
解析 D。句意:交通法规定四岁以下和体重不超过40磅的孩子必须坐在儿童安全座上。此处weighing为系动词,意为“重量是……”,不可用被动语态。考生在答此题时易误解weigh为行为动词,而选用被动形式。
注:在英语中系动词没有被动形式,它与其逻辑主语之间为主动关系,此类词常见的有感官系动词look, taste, sound, smell和feel以及prove和remain等。例如:
Looking inviting and tasting delicious, this kind of pineapple sells very well. 这种菠萝看上去诱人而尝起来味美,因而特别畅销。
2. The difference in thickness and weight from the earlier version makes iPad 2 more comfortable _______.
A. heldB. holdingC. be heldD. to hold
解析 D。句意:与早期的版本厚度与重量的不同使得iPad2拿着更舒服。在用easy, difficult, hard, comfortable等形容词构成的复合宾语时,常用不定式的主动形式作状语,句子主要强调主语的特性。因此选D。例如:
Much to our frustration, the problem is too difficult to work out. 令我们极为沮丧的是这个题目太难,根本做不了。
3. —What kind of dog do you prefer?
—We don’t mind if the dog smells , but we do mind if it smells .
A. well; badB. well; badly C. good; badD. good; badly
解析 A。句意:你们较喜欢哪种狗?我们并不介意这狗是否嗅觉灵敏,但真的介意它是否让人闻起来难受。此句第一个smell为不及物行为动词,well为副词,用以突出主语狗的特性为嗅觉灵敏,第二个smell为系动词,后跟形容词作表语,因而选A。
注:在英语中当read, wash, clean, cook, cut, wear, carry,sell, write等用作不及物动词且表示主语的某种属性时,通常要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例如:
The new pen I bought yesterday writes very smoothly. 昨天我买的新钢笔写起来非常流畅。
This cheese doesn’t cut easily. It’s too soft. 这乳酪不容易切,太软了。
注:该用法通常与well, easily, slowly, quickly等副词连用,并且在用于以上意思时通常不宜直接使用被动语态形式。另外,can’t和won’t 与open, close, shut, lock, move等连用表示主语出了性能故障,也用主动表示被动。例如:
The door won’t lock and I can’t leave now. 这门锁不上,我不能离开。
4. Claire had luggage _______ an hour before her plane left.
A. checkB. checking C. to checkD. checked
解析 D。句意:在登机前一小时Claire携带的行李接受了检查。have sth. done“让……被做”。逻辑主语是her luggage,和check是被动关系,所以选择D。
比较:(1) I have an important meeting to attend, so I must be off now. 我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因而必须离开了。(attend与句子主语I之间为主动关系,故用主动形式to attend)
(2) Excuse me, sir; do you have any clothes to be washed? 劳驾,先生,您有衣服要洗吗?(主语you与wash之间没有逻辑关系,而wash与clothes 之间为被动关系)
5. With all aspect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hey thought the survey was well _______ conducting.
A. worthB. worthy C. worthwhileD. worth its while
解析 A。句意:把各个方面考虑进去,他们觉得这个调查很值得实施。worth的句式为sth. be worth doing。doing与逻辑主语之间为动宾关系,但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概念。
比较:(1) sth. be worthy to be done / of being done
worthy之后不定式必须用被动形式。
(2) It is worthwhile to do sth./ doing sth.或It is worth one’s while to do sth./ doing sth.
本句式it用作形式主语。再如:
The athlete is worthy of being respected and admired by his opponents.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对手们尊重和钦佩的运动员。
6. I see no reason why those athletes shouldn’t go on playing for another four or five years, they are fit.
A. providedB. supposed C. suggestingD. pretending
解析 A。句意:我找不出任何原因那些球员只要能打怎么就不能再打上四到五年的球。句中provided为连词,表示条件“只要”,而非表被动的过去分词。
注:英语中动词形式用作连词或介词的还有providing, suppose, supposing, given, considering, including, regarding和 concerning等。例如:
Considering the unstable situation in Libya, visitors were persuaded not to take a risk. 鉴于利比亚的不稳定局势,游客们被劝阻不要作任何冒险。
nlc202309040634
7. Professor Bruce, who _______ the research of sustainable energy all his life,___________to deliver a speech in our school next Friday.
A. has devoted to; is supposedB. is devoted to; will be supposed
C. has been devoted to; is supposedD. had devoted to; will be supposed
解析 C。句意:一生都奉献于可持续能源研究的Bruce教授将于下周五到我校作演讲。devote为及物动词,主语who与它之间为被动关系,因all his life为时间段状语确定用完成时态;另外,此处is supposed to相当于should,从而本题选C。
注:像devote这样的动词与使役类动词用法相似,必须有宾语,大多数时候以被动形式出现。常见的还有commit, dedicate, convince, seat等以及使役动词。再如:
Seated at the back of the meeting room, the shy and nervous clerk feels more relaxed. 这个害羞而又紧张的职员坐在会议室后排感到放松了许多。
巩固练习:
1. In the past 12 months, Taylor Swift___________her CD Fearless become the year’s bestselling album.
A. sawB. was seenC. has been seenD. has seen
2. —Why is your professor so happy recently?
—Because the theory she insisted on___________correct.
A. is provedB. proving
C. was provedD. has proved
3. Jingguang high speed railway . When it is completed at the end of 2012, it will take about 8 hours to cover the whole journey.
A. was builtB. is builtC. has been builtD. is being built
4. Only one second ________, Kobe takes the last shot. Oh, My God! It’s unbelievable. He got it.
A. is leftB. leaving C. remainD. remaining
5. Jackie put up a motto—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on the wall of his study to keep himself ________ of his own dream.
A. remindingB. to remind C. remindedD. remind
6. The government appeals to scientists to step up developing new energies in case the fossil fuels___________in the coming future.
A. give outB. put out C. hold upD. use up
英汉被动对比浅析 第10篇
从形式上看, 英语被动句的谓语部分应包括助动词be (或get) 及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 而汉语的被动句的谓语动词前则应有“被”、“叫”、“给”、“让”等。但对汉语来说, 由于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 有许多表示被动意义的方式, 而大部分都没有形式上的标志, 即主动句与被动句在形式上难以区分, 因此不可能从形式上来定义汉语的被动句。而且不同学者对被动句有不同的定义。“在动词性谓语中, 主语是施动者, 即动作的发出者, 这种句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 即动作的接受者, 就叫被动句” (黄伯荣、廖序东, 1985:497) 。“在动词谓语句中,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 这样的句子叫主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 就叫被动句” (张志公, 1982:115) 。只要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受动者, 句子就是被动句。因此, 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有标志的被动句和无标志的被动句, 而后者是本文讨论的对象。
从英汉被动的结构及语义特点看, 绝大部分的英语被动句都以以下这种形式出现:S+be (in proper form) +past participle (+by+agent) 。有时, 句中的助动词“be”可由“get”代替, 由“be”担任助动词的被动句叫BE型被动句, 而由“get”担任助动词的被动句则称为GET型被动句。笔者将对这两种被动句的差别进行细致的比较分析。
与BE型被动句相比, GET型被动句的限制更多, 而且使用的频率并不高。而且GET型被动句的谓语动词一般为动态动词, 而BE型被动句的动词则既可以是动态的, 也可以是静态的 (Celce Murcia et al., 1990:266) 。比较以下的两组句子:
(1a) Our teacher got run over yesterday.
(1b) Our teacher was run over yesterday.
(2a) The ner version was kept in the City Library.
* (2b) The new version got kept in the City Library.
在 (2b) 这个句子中, 有*号显示这个句子是错误的。而且, 不是所有的动态动词和短语动词都可用于GET型被动句。
汉语被动的结构较英语更为复杂, 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 S+被+Vt (+了/C) ; (2) S+被+N/NP/Pro+Vt (+了/着/C) ; (3) S+被+N+P/Pro+所/给+Vt。
虽然英汉被动句在形式上相去甚远, 但仍然可找出以下相似之处:动作的施动者可以省略, 表施动者的名词前有一介词, 如果主动句有两个宾语, 则对应的被动句保留一个宾语, 等等。但两者的差别更多, 即使是以上所述的“大同”之处也可见其“小异”。
1) 英语句子通常省略主语 (Otto JesPerson, 1933:22) 。在汉语中, “中国正常的被动式是必须把主事者说出来的” (王力, 1984:129) 。
2) 英语句子通常使用“it”来代替分句作主语, 以保持句子平衡。例如:
(a) It is eastimated that the earthquake has killed more than 2million people.
(b) That the earthquake has killed more than 2 million people is estimated.
而汉语中则可以以一个较长的句子作主语:
“这拐子又悄悄的卖与了薛家, 被我们知道了。” (《红楼梦》, 第4回)
但英汉被动句的最主要差异在语义方面——汉语被动句通常表示已经完成的动作, 而且多用于描述不愉快、不如意的事情。因为“被”字的最初意义是“遭受”或“染上” (王力, 1984:125) , 而英语被动句没有类似的限制。
这些英汉被动差异的产生是有深层的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 历史地理因素: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文明。当时自然环境恶劣, 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与自然抗争。希腊由诸多岛屿组成, 而西方历来存在许多各自独立的国家。中国正好相反, 是典型的大陆国家, 古代先民多聚居于黄河流域, 自然环境得天独厚, 而且一直处于统一状态。
(2) 哲学和思维方式:迥异的历史地理特点促成了中西方不同的哲学和思维方式。由于古时西方人为了生存必须与自然抗争, 战胜自然, 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是对抗性的, 因此尤其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探索, 从而形成了“二元分立”、“天人相分”的观点, 发展了逻辑思维分析的方法。
与此相反, 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相对稳定安逸, “日出而出, 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很自然地孕育了汉民族喜欢和谐、追求统一、讲究中庸的整体观念, 养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习惯, 并以“悟”为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3)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西方人注重对客观世界的探索, 因此较常使用无施动者的被动句, 因为这种被动句可以强调主语所承受的客观行为动作。西方哲学历来注重逻辑推理和形式完备, 这也是英语讲究形合的一个重要原因, 也间接说明了英语被动句在形式上的严格要求。
汉民族把人与客观世界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人完成的, 形成了一种主体思维模式, 施事尽在不言中, 因而被动句中的施事往往省略。整体性思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汉语的意合性。汉语外在逻辑性弱, 需要借助句子各成分间的意义关联、内在隐性逻辑和语境完成句子的理解。因此汉语结构灵活, 某一句子形式与某一意义并无固定对应关系, 这表现在汉语被动句上就是形式上同主动句可能没有任何区别。
既然, 人们有必要使用被动句, 而且英汉语被动句又有很大的差异, 那么在翻译时就尤其要注意, 需要掌握一些英汉互译的技巧。
英语的被动句翻译成汉语时, 通常情况下都会转化为无标记的被动句或主动句, 就是要将一些被动标志词“被”、“叫”、“给”、“让”等去掉, 只有一小部分需要转化为被动句。如果我们硬性将它们转化为有标记的被动句, 译文则可能带有浓重的翻译腔。
——“I Passed you on the road?”
——“Monsieur, it is true.I had the honor of being Passed on the road.” (Thomas Hardy, A Tale of Two Cities)
原先的译法是这样的:
(a) ——“在路上我屡次经过你面前了吗?”
——“爵爷, 是的。我曾经有过被经过的荣幸。”
这个翻译带有明显的翻译腔, 听起来很拗口。这个翻译经过修改之后是这样的:
(b) ——“在路上我打你面前经过了吗?”
——“是的, 爵爷。你打我面前经过, 我很荣幸。”
因此, 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对于英汉互译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英译汉,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将英语被动句转化为无标记的汉语被动句。一般情况下, 汉语句子中会尽量避免使用有标记的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除非作者/说话者有意如此, 以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因此, 将英语翻译成汉语时, 一般会转化为无标记的被动句。例如:
(a) The door was broken.
(b) 门打破了。
2) 将英语被动句转化为汉语主动句。将带有施动者的被动句转化为汉语时, 一般将by短语中的名词或名词词组变为汉语中的主语, 而将原来英语句子中的主语转化为汉语中的宾语。
(a) The Times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run the country;The Gardian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would like to run the country;The Financial Times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own the country and The Daily Telegraph is read by the People who remember the country as it used to be.
(b) 在位掌权的人读《泰晤士报》, 渴望掌权的人读《卫报》, 大老板们读《金融时报》, 怀念大英帝国曾经了不起的人读《每日电讯报》。
3) 将英语被动句转化为有标记的汉语被动句。有时, 为了强调“不利或有害的影响”, 有必要将被动结构保留。
(a) At the end of the year, he was fired as the company was badly hit by the fiancial crisis.
(b) 年底, 因为公司受到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他被解雇了。
而汉译英, 我们只谈论相对简单的有标记的被动句的翻译。通常只需要将汉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相应地转化为英语的主语和谓语动词, 如果汉语中有施动者, 那么可将其转化为“by”后面的补语。
(a) 窗户让那个顽皮的男孩打破了。
(b)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he naughty boy.
(a) 他被派到英国学习去了。
(b) He has been sent to study in England.
总之, 一般来说, 英语被动句可以转化为汉语的主动句或无标记的汉语被动句。而汉语被动句则一般还是转化为英语被动句。
英汉被动的系统对比研究对翻译有着重要意义, 而本文仅是一个简单粗浅的研究,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和深入研究。
摘要:本文对英汉的被动在结构、语义特点、产生特点上的异同进行了对比, 在此基础上说明了英汉被动互译方法, 旨在为翻译实践和语言学习提供建议, 引起对此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英汉被动,英汉被动互译方法,对比
参考文献
[1]黄伯荣, 廖序东.现代汉语.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85.
[2]张志公.现代汉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
[3]王力.王力文集 (第一卷)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4]JesPerson Otto.Essentials of English Grammar.George Allen,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