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倡议书借鉴(精选8篇)
保护环境倡议书借鉴 第1篇
国外环境保护措施的借鉴意义
摘要: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已成为全球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也在不断变革.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地位.学习和利用国外环境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特殊国情,不断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作 者:孟骞 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阜新,123000 期 刊:绿色大世界・绿色科技 Journal: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6) 分类号:X321 关键词:环境保护 措施 借鉴
保护环境倡议书借鉴 第2篇
大家好!
人类的文明史上有了结实的木椅、精刻的木阁;而孕育出人类的原始丛林却在伤心地萎缩;于是,人类的文明史上有煤炭、石油、地热;而承接着人们疯狂攫取的大地却在悄悄地下沉、裂变、陷落;于是,人类文明史上有了林立的厂房、烟囱、化工车间;而那片曾经温柔的晴空,却正在被黑的、黄的、灰的污染杀手将臭氧层残忍地撕破。
终于,人类的文明史上有了微观得可怕的氢能、中子能、原子能,而从此,文明之邦的土地上不知多少因亲离友散而痛苦凄厉的哭声。
假如,历史真的是一张翔实无疏的时间表,我只想查一查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起开始学会把作为星球上的最高智能生物的特权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却轻而易举地忘记,自然一样会再次惩罚我们。
因为英国人无规划地扩大工厂,排放废气;于是大自然便在1873年、1883年、1892年发生了三次伦敦毒雾事件侵吞一千八百人作为赔偿。因为日本人在足尾铜矿疯狂采挖,任排污水,于是大自然便让400平方公里的良田变为荒园以示惩罚。因为美国人在狭长的平原地带连建了铁、硫、铜三大工厂,于是大自然便在1948年10月27日用毒雾遮笼整个山谷作为报复。
因为苏联人肆意将粉尘毒气排入空中,于是大自然便让加里宁格勒普降黑雪,让1960年两次黑风暴席卷俄罗斯大平原作为警告。因我们过分索取森林,于是大自然便以黄河两岸土流失区达百分之七十四,一次性水灾毁坏千万亩沃土作为代价。
然而,人类不知为何却固执地抛开了这些暗示,仍在一天天、一年年执迷不悔地犯着同一种错误,重演着同一种悲剧;终于,1952年一次伦敦毒雾事件死亡一万两千余人是前三次总和的十倍;美国河谷带十年肺气肿死亡率上升为以前的百分之六百三十;苏联仅水污染一项每年损失六十亿美元,这些加速上升的数字已迫使人类不得不承认,曾被征服的自然现在却无法控制,中东北非的富饶土地变成极目无边的沙漠;墨西哥的丰足粮仓变成了荒芜的侵蚀斜坡;我国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青山绿水被泥石流淹没。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定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第二步、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步结果取消了。”
我们常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把地球推向了生命的底线。让地狱迸爆出的烈火肆意侵舐着每一点绿色,让所有的生灵在灼伤的苦痛中哀叹。
我们经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然后面对因贪婪的欲念铸下的过错,无奈地看着盒中升起的狰狞的黑烟在大地与天空间弥漫。
我们常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撞响了天王手中的金玉琵琶,然后忍受绵延的噪音,却不知该怎样办。我们常常是在有意与无意之间,使海面漂浮的石油粘住了海鸥的翅膀;使果林里的农药残害了弱小的生灵;使夜空里再也看不见清亮的星星,使明净的湖水变成了一点就着的油坑。
我无以否认,人类正在夜以继日创造文明;可是朋友,你能否认人类正在夜以继日地毁灭文明吗?
我们只有这么一个美丽的星球,我们的先人和我们的后人都注定要在这里生存。为了调色板上的蓝色能属于天空和大海,白色能属于瑞雪和浮云,黄色能属于阳光和谷堆,绿色能属于山川和森林;让你、让我共同伸出手来,承下昨天交给我们的这份责任。用诚心、汗水、智慧化合成的清泉,刷洗这个世界,赎去我们曾犯下的罪过,交还给自然一个真正的文明。
我们的地球是最美丽的,可是我们不能让我们的地球毁在我们的手中,这样的话,我们的后代只会说我们的目光短浅,没有给他们留下一个美丽的地球,这才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痛心的事情,我们的后代还要继续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们给他们留下的是什么,是很难被我们救回的地球生态环境,以后的道路还要怎么样,我们不知道,可是我现在对大家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保护环境倡议书借鉴 第3篇
1972年3月, 在澳大利亚成立了联合塔斯马尼亚组即第一个绿党, 几乎与此同时, 在加拿大成立的“小党”也有类似的章程。1972年5月, 在新西兰惠灵顿成立的价值党是世界上第一个全国性的绿党。这些早期绿党的章程逐渐地演变为今天全世界绿党的章程。绿党党章中一般都有环境保护 (保存生态平衡) 、公正 (社会责任感) 、民主 (在取得决议时使用民主手段) 和和平 (无暴力主义) 的目标.一般都采纳共识决策法来决定他们的政治目标。目前绿党遍布全球, 其中参政的绿党有德国绿党、芬兰绿党、比利时绿党以及法国绿党。一般来说, 它们与当地的生态学家、环境保护者和左派政党以及和平组织、人权组织结成联盟, 四个洲组合成的联盟有非洲绿党联盟、美洲绿党联盟、亚洲和大洋洲绿党联盟、欧洲绿党联盟 。
1.1德国
德国的绿党最为典型, 已成为德国第三大政党。该党成立于1980年, 从其成立以来, 一直呈发展趋势, 影响也越来越大。1998年, 绿党更上一层楼, 与社会民主党联合组阁, 结束其反对党的历史, 走上了执政的前台。在2002年大选中, 绿党再次获得与社会民主党联合执政的机会, 并在联邦议院获得55个席位。绿党的纲领中环境保护占有重要部分。它主张, 为了和谐的生态环境, 工业化发展进程不应该没有止境, 生态、社会和经济政策应该结合起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技术政策;推进世界范围内的环保。
1.2美国
成立于1973年创始人兰迪·托勒。美国绿党是美国国家绿色组织的联合团体。他们致力于环境保护、城市绿化、基层组织建设, 反对使用暴力, 提倡社会正义。绿党为诸多社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无论在经济全球化、能源问题、医疗卫生方面, 还是在选举制度改革或是工人薪金问题方面, 绿党都在不断地寻求解决方案。
美国绿党的决策机构是全国委员会, 下设各地方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及各地方委员会的代表由设在各州的绿党组织推选。建党之初, 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 影响很小。2001年后绿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在2004年大选中, 绿党党员戴维·科布成为总统选举候选人, 使得绿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该党与德国、比利时、丹麦、瑞士等国的绿党建立了联系。民众的支持和基层民主是绿党的社会支持力量。金钱交易在绿党行不通。其刊物《绿页》是美国绿党的官方刊物。该刊物主要报道绿党的新闻事件以及与绿党有关的消息, 展示绿党及其各级组织、绿党成员的各项活动, 扩大该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
2对我国的借鉴
西方绿党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 其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政治主张日趋成熟, 以其充满活力、健康远见的形象、鲜明的政治主张以及不断壮大的力量在世界政党之林占有了一席之地, 许多绿党从成立之初的抗议党迅速转变为了议会党, 不少已经参与甚至执掌了政权, 如芬兰、意大利、德国等国的绿党。在这个过程中, 绿党的生态学原则作为思想基础起了主导作用。目前,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完全可能从绿党的生态学原则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对自然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尊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物质生产的发展, 有害物质被大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造成了严重的空气和水污染;原始森林被大规模砍伐, 造成了致命的土壤流失;草原在过度的放牧之下, 导致了大范围的荒漠化;自然资源被不合理地开采和过度地消耗, 出现了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人类对自然界的倒行逆施, 使得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弱化, 人类生活空间日趋狭窄, 生物群种的生存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生物多样性遭到史无前例的破坏。生物生存条件的恶化, 成为了绿党诞生的直接原因。绿党生态学原则认为, 宇宙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系统与子系统之间, 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 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联系, 宇宙中的物种之所以存在, 是因为它们在宇宙网络中的不可剥夺的存在权利, 而不是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人类只是宇宙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它们没有任何权利支配其他生物体而为所欲为。在绿党那里, 所有的生命体, 包括动物与植物, 都与人类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存在价值, 都得到同样的尊重。另外, 绿党坚持认为,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对自然的过度消费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资源枯竭以及物种消失等严重后果, 对人类子孙后代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有害的。基于这种思想, 绿党认为对人与自然界的尊重首先应体现在承认生物体存在价值之上, 而对二者关系的尊重, 应体现在坚持人类和自然界的可持续发展上。在这里, 对生命体的尊重是一个逻辑起点, 也是其思想母体, 它的几乎所有理论都建立在这一尊重的基础之上。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我们应特别尊重自然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特别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它的意义在于:首先,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有效保护, 能够直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这是和谐社会根本的物质条件之一;其次,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促进高科技、低能耗和环保型产业的进步, 激励企业的技术创新, 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总体上促进经济质量的提高;最后,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表达了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诉求。实际上, 健康发展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实现对自然界的保护, 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首先, 在法制上, 应注重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制, 以完备、可行的法律和制度规范人与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其次, 在观念上, 应注重转变人的思维方式, 大力向社会成员宣传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应该使人们认识到, 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一种鼠目寸光、自我毁灭的行为。再次, 在生产上, 应该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应通过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解决结构性污染, 坚决反对和制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谋取暂时的、局部的经济增长;最后, 在消费中, 应该鼓励和引导绿色消费模式, 一方面应该反对过度消费造成的浪费, 另一方面, 应该尽量消除在消费过程中造成的废弃物等污染。
一百多年前, 马克思曾指出, 人们对自然界的狭隘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 而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自然界的狭隘关系。这清晰而深刻地表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我们尤其需要深入研究这类关系, 从中吸取其有用的因素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姜世平.环境公众参与[J].世界环境, 2007, (5) .
保护环境倡议书借鉴 第4篇
关键词:荷兰;环境合作社;农村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X321;C912.82文献标识码:A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协调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是各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在那些人多地少的国家。在这方面,荷兰政府支持建立了环境合作社,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做法值得中国学习借鉴。
一、荷兰环境合作社的建立与发展
荷兰的环境合作社(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EC),可被描述为农场主的地方组织,通常与农场主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非农场主以及地方的、地区的和国家的机构也参与其中,它们采用基于地区观点的积极行动的方法来将自然管理结合进农业活动中[1]。
(一)荷兰环境合作社建立的背景
荷兰最早的环境合作社建立于1991年。荷兰环境合作社是在国内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的背景下,在欧盟环境保护政策的框架内,出台了相关的环境管制规则,农场主们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组织建立起来的。
作为最早工业化的地区,西欧深受环境污染之害。在欧盟成立后,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加强。1992年的《欧洲联盟条约》把“关于环境领域的政策”列为共同政策之一,而欧盟的环境政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共同农业政策,它在很多场合都强调将两者一体化的重要性,共同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相互倚重,并通过“辅助性原则”首先由各国来加以实施的。
作为欧盟成员的荷兰,在狭小的国土面积上创造了发达的集约型农业,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所有的欧盟成员国中,荷兰也许是集约化农业与环境之间冲突最明显的国家。”[2]205 “荷兰的东部和南部的一些地区好像一个巨大的污水处理厂。”[2] 205206为此,荷兰在欧盟政策框架下,从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工作力度,制定了很多相关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实施给农场主们以传统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与环境政策相配套的补贴也带来了机遇。如弗里斯兰省的弗里斯兰林地,是一个有着1.2万公顷风景优美土地的贫困地区,奶牛农场是主要的农场类型。根据政府的规定,该地区为酸雨敏感区,禁止在地表使用粪肥,奶牛的粪尿要强制注入土壤中。该规定并不符合当地情况:小农场、春季高地下水水位并不适合使用注入粪肥的重型机器。因此,该地区农场主们利用他们之间合作的传统,成立环境合作社同政府谈判,希望通过适应地方实际的方法来保护环境,以免除政府的强制性规定。在另外一些地方,农场主们通过成立环境合作社,集体同政府签约,通过保护环境来获得政府的相应的环境补贴。
(二)荷兰农业环境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
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下,弗里斯兰林地的农场主们组织起来,“在1991年和1992年成立了VEL和VANLA”[3]18。参与的农场主们承诺他们将维持并进一步提高保护自然和风景的努力,作为回报,他们要求适用于全国的酸雨敏感目标不在当地适用。通过与政府的谈判,该建议被采纳。“VEL和VANLA两个合作社代表了荷兰农村历史的一个新的转折点:从1992年至今,超过300个类似的合作社由农场主或其他农村居民建立起来了。”[3]35其中代表性有1994年建立的Den Haneker,1994年建立的De Peel(后改名为PION),1996年建立的Kollumer Grien,2002年建立的Zwartemeerdijk,2001年建立的De Lingestreek,2004年建立的Meander[1]。 “根据2004年的估计,EC有近10 000名成员,占所有农场主的10%和农业用地的55%。”[4]
而最早建立的VEL/VANLA 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其地区有4个新的合作社建立起来了,两者合并为一个大的环境合作社(NFW)是一个新的发展……NFW涵盖了5万公顷的土地和五个自治市,这一地区大约有1000个农场,超过3/4的农场是这一大合作社的成员 [3]35。 NFW的建立并没有使单个的合作社解散,每个合作社还是在其领域内积极活动,但是一些行政事务交给了NFW。Den Haneker也由最先的50~60个成员[1],经过18年的发展,目前有300名农场主成员和700名市民成员,其农场主成员占其所在地区农场主数量的44%[5]。总体来看,当地环境合作社的成员占该地域内的农场主的比例,从Kollumer Grien和De Lingestreek的15%到Zwartemeerdijk的100%[6]。
二、荷兰环境合作社的运作
(一)环境合作社的组成人员与法律地位
荷兰环境合作社的创立者通常以农业经营为生的年轻农场主,他们组建合作社的初衷有的是维护小农场的生存,有的是出于保护环境的目的,有的出于虔诚的基督徒奉主之命来管理自然的信仰[6]。环境合作社向该地区全体农场主敞开。
随着合作社成员不断增多,产生了非农场主能否成为成员的问题。农场主与非农场主的利益并非完全一致,甚至有时是冲突的。有些农场主成员担心非农场主成员会施展他们的影响进而控制他们的经营活动。同时,有些环境合作社所在的地区很少有非农场主,或其主要项目与非农场主不相关。这些导致不同的合作社其成员资格是不同的,有些合作社没有非农场主成员,如PION、Meander、Zwartemeerdijk等;有些环境合作社的成员来源是多样的,如VEL/VANLA、Den Haneker、Kollumer Grien、De Lingestreek等,其成员除了农场主外,还包括公民个人、环境组织、地方政府、动物福利组织等乡村利益相关者。这些有着多样化成员的合作社,通常“在EC起步阶段排除非农场主成员,允许农场主开始环境保护合作社的相关活动,然后逐渐开放成员资格”[1] 。非农场主成员经常给环境合作社的发展带来一些益处,如组织经验、扩展网络等。有更多的非农场主成员也使合作社更易获得政府的信任。
环境合作社都有相似的法律地位,大多数都登记为协会[6]。它们在地方政府登记并采纳“协会条款”来管理其行为。有些环境合作社,通常是那些想购买土地或其他资产的,登记为基金会,因为基金会适合于拥有资产。
(二)环境合作社的活动
环境合作社的活动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组织学习交流,提供环境保护活动实践技巧的建议及培训。第二,指导完成申请政府环境计划的相关表格的填写。第三,代表成员联合提交申请,特别是那些允许联合提交的农业环境计划。第四,需要大量人员努力才能成功的发展项目,如Zwartemeerdijk协调其成员共同加固了堤岸,De Lingestreek在其6个农场的地域内修建了5公里步道,Kollumer Grien组织土地集约项目,并从国家森林组织那集体租了500公顷的林地。第五,提供专家支持成员的活动,如VEL/VANLA和瓦赫宁根大学合作,就农场主们关心的土壤养料管理提供研究和建议[7]。
一些环境合作社也参与其他活动,如项目研究、游说活动。项目研究包括教育和技术推广事务,确定能够产生环境益处的技术。在游说活动方面,很多环境合作社在农场主和相关机构中充当重要的中介角色,在个体农场主和政府组织中充当调停者角色。
(三)环境合作社的管理结构和经费来源
所有的环境合作社都采用了相似的管理结构。每个合作社有一个管理董事会(有的叫执行委员会),有选举出来的主席、秘书、司库、分委员会的主席和成员。管理董事会每月开会一次。分委员会通常在大的环境合作社中形成管理合同及倡议。正式成员大会一般一年两次,所有的合作社都会举行一次年度大会[6]。所有的环境合作社都给予了非农场主成员在选举管理人员方面以与农场主成员同样的权利和机会。
环境合作社建立初期的工作大多是由成员志愿完成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合作社也开始雇用专门的管理人员。如Den Haneker由于成员数目多,活动领域较广,它有两名全职人员和两名业余人员。有时,环境合作社能够获得由省政府提供的职员,能够获得荷兰农场主协会、外部组织、发展机构和教育机构的支持[6]。
环境合作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会费和政府资金。大多数环境合作社都会向其成员收取会费,一般是固定收费——25欧元每年。政府每年给每个获得行政地位的EC投资1万欧元,并额外给予55 000欧元的共同储金以用于发展新的有关传播技术的知识。另外的55 000欧元的拨款用于支付服从风景和环境维护的津贴。1996年,第二部分拨款,数目达到200万欧元,用于对将农场经营与环境管理更好结合的更广更深的研究项目[4]。Den Haneker、De Lingestreek 、Meander在它们的启动阶段分别得到了省政府10万、1.35万和0.8万欧元的支持[4]。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项目资金是合作社的重要的资金来源。
三、荷兰环境合作社所取得的成绩
荷兰环境合作社被视为是一个成功的边界组织,它“关注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的合作与理解的创立,它是在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执行者的不同的边界内建立沟通的桥梁来进行治理的边界组织”[4]。它帮助形成问题框架,降低政府和农场主之间的交易成本,帮助在成员间以及在成员和政府间建立信任关系,以此来减少由不完全契约所造成的不确定性[8]。其运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提出适合实际的方法,保护和改善当地的环境
环境合作社将农场主及其他环境、发展利益相关者聚在一起,商讨本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适合本地情况的解决方法,如何和政府协商并签订环保合同,如何将提高收入,推动地方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等问题,形成新的生态管理方法,保护及改善当地环境。如 VEL/VANLA将研究者和农场主聚在一起,研究养分管理系统,降低化肥使用量,创造了一个更好的肥料、土壤、饲料的循环,减少对肥料的依赖,并发明了适应当地条件的施肥机。“2004年参与提高环境质量项目的60个农场主中的90%实现了预期目标(施肥低于180kgN/ha),一些还超过了预期目标,这在荷兰是例外的。同时还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以及更好的风景。”[3]34
(二)提高了农场主的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
环境合作社的运行,通过多种渠道提高了参与农场主的收入。第一,政府的环境支付。EC通过与政府集体签约保护环境,而政府给予合作社的农场主们以环境管理的财政支付。例如,在VEL/VANLA,“估计约有10%的农场主的收入来自于欧盟和荷兰中央政府给予的自然管理项目补贴。”[3]29第二,降低经营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并获得较高价格。如有的成员降低了化肥的使用量;有的成员通过环境质量的提高,使得牛奶的品质提升而价格提高,一些地方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动物福利的提升,间接地增加了农场主的收入。第三,发展相关的涉农产业。很多环境合作社,由于环境质量提高,乡村旅游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居民收入。如在VEL /VANLA地域内,农村旅游的发展,“这使得当地居民特别是小店主、餐饮服务和参与奶酪制作或农业旅游的农场主家庭能够获得益处。”[3]22
环境合作社的运行也推动了地区发展。农场主们通过合作社提供的培训、参观、讨论、参与管理及与政府协商等活动,增强了自身的人力资本存量,扩大了社会网络,强化了合作与信任,增强了所在地区的社会资本存量。合作社挑选出的地方领导人获得了在陈述、倡议、游说、协商、合作等不同领域的培训,会见了来自不同地区、国家和文化的人们,扩大了自己的社会网络并提升了才能,而地方领导人的才能对于农村地区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三)降低了政府环境政策的实施成本,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率
欧盟和荷兰在实施环境政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实施成本问题。如果同数量巨大的小农场主签约并监督实施,其成本无疑是巨大的。而环境合作社将农场主组织起来,集体同政府谈判,传播政府的信息,并建立了“监督委员会”来监督农场主的行为,这极大地降低了政府政策的实施成本,提高了政府环境支持资金的利用效率。而环境合作社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方法。同时,环境合作社成员能够施展同伴压力,避免了“搭便车”现象,提高了环境保护的效率。也正因为这样,环境合作社在荷兰的环境政治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参与者。
(四) 推动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组织的发展
环境合作社使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来进行学习和产生新知识,如由合作社和专家(诸如自然组织的专家等)合作设计在自然保护和风景管理方面的课程;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举行定期会议,如VEL/VANLA和瓦赫宁根大学的专家的合作,发展适合地方性的环境保护方法;“做中学”的方法也得到采用,科学家们和农场主们共同开展“田野试验”[7],发展相关的环境保护的方法与组织形式。所有这些推动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组织的发展,为其他国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在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公民社会等的支持下,环境合作社已经成为环境管理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它将不同集团凝聚到一块,确认环境问题并寻求多赢的解决方法[6]。环境合作社是农村发展模式的一个例证,是一种新的在地方、地区、国家当局和农场主之间的合约的标志及实践[9]。
四、荷兰环境合作社对中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启示
在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背景下,荷兰环境合作社的做法,对中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有着诸多启示。
(一)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在中国当前的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沿海和内地、城乡之间、农村内部的发展不平衡使得农村环境承担了过重的压力,农村环境劣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影响比当初的荷兰还要严重。在环境劣化的情况下,大气质量、水质量、农民的身体状况、食品安全等问题不断突显。正是因为如此,要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将环境考核纳入到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中。
(二)支持农民环境组织的发展
在当前的农村经济家庭承包制下,农村环境政策缺少实施的抓手。借鉴荷兰环境合作社的做法,政府应该积极鼓励、扶持农民组织特别是环境组织的发展,让农民自己组织起来,努力利用本土知识和农民固有的地方知识,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环境保护办法,并通过这一途径增加已在逐步减少的农村社会资本,为农村发展服务。为此,政府在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合作组织支持的同时,可以将政府支农资金向环境保护方向倾斜,资助保护环境的行为及组织。
(三)政社互动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荷兰环境保护合作社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得到了政府、社会等多方支持,是一个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执行者的不同的边界内建立沟通的桥梁来进行治理的边界组织,能够利用多方资源来进行环境治理。在中国农村环境保护过程中,在加强支持农民环境组织发展的同时,要通过政社互动为这些组织加强外部联系和互动创造条件,如同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科研院所等建立联系,以利于更好地利用多方资源,来促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Franks J R,A Mc Gloin.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as instruments for delivering acrossfarm environmental and rural policy objectives:lessons for the UK[J].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7(4):472489.
[2]Wyn Grant.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M].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1997.
[3]Sabine de Rooij,PierLuigi Milone,Jela Tvrdonova,Paul Keating.Endogenous development in Europe[M].Leusden,the Netherlands:BDU.Barneveld,2010.
[4]Jeremy Franks.Boundary organizations for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the example of Dutch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J].Ecological economics,2010,70(2):283295.
[5]Format examples of new collective approaches[EB/OL].(20131001)[20140601].http:∥www.groupedebruges.eu/pdf/Collective%20approaches,%20Den%20Haneker%20(NL).pdf.1/10/2013.
[6]Jeremy Franks.A blueprint for green cooperatives: organiztions for coordinat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cross farm holding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arm management. 2008,4(3):124.
[7]Stuiver M,Van Der Ploeg J D,Leeuwis C.The VEL and VANLA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as field laboratories[J].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03,51(12):2739.
[8]Jeremy Franks.The collective provision of environmental goods:a discussion of contractual issues[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lanning and management,2011(5):637660.
[9]Wiskerke J S C,bock B B,Stuiver M,et al.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as a new mode of rural government[J].Wageningen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2003,51(12):925.
(责任编辑王婷婷)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domestic environment, Dutch government supports farmers to establish Environmental Cooperatives (EC) that provides some services,of suggestion,research and technical support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lobbying environmental policies,etc.The operation of EC has improved the domestic environment while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promoting lo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reducing the implementation cost of environmental policies of government,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and organizations.In China, it's necessary to draw lessons from the Dutch practice:paying close attention to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farmers'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and promoting the rur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ork through governmentsociety interaction.
保护环境倡议书 第5篇
全体员工:
蓝天碧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需要建设的“花园式工厂”,但是经常发现有部分员工随手、随处乱扔塑料袋等现象,白色垃圾不但影响到企业环境美观,而且会造成污染并危及到我们的健康与生存。
保护企业,就是保护自己;热爱企业,就是热爱生命。我们要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支持传播环保的观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近年来,公司精心绿化、美化、净化企业环境,营造人文、和谐的生产氛围、拓展各种渠道,普及绿色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公司特向全体员工发出以下倡议:
1、以节水为荣——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以节电为荣——省一度电,少一分污染,多一分贡献。
3、以节粮为荣――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传。
4、珍惜纸张――提倡无纸化办公,保护森林资源。
5、养成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塑料袋。
6、少用一次性制品――节约能源,维护环境整洁。
7、爱护一草一木――做绿色使者,保持空气清新。
8、选择环保购物袋,养成自觉节制使用塑料袋的良好习惯。
9、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公司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绿地花木。
企业的美好环境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把环保承诺变为实际行动,为改善企业的环境质量尽力。最后,让我们同心协力打造花园式的香江万基!
保护环境倡议书 第6篇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地球,我们共同的家园,谁能不热爱这个美丽的星球?可你知道,这美丽的星球,如今却是千疮百孔的,环境的过度利用,已经让这美丽的星球疲惫不堪,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去热爱去保护我们的地球吧!
保护环境倡议书 第7篇
绿色是永恒的颜色,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绿肺,是动物们生存的必要环境,它和生命难舍难分。可是,就在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地球,却受到了巨大地破坏。
而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人类自己造成的。
我们作为一名生活在地球上的小公民,应当时刻牢记自已的使命,保护地球,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提出以下几点倡议,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
1、爱护花草树木,花草树木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没有了它们,人类将缺少生存所必须的氧气,所以请将要踩踏小草的同学们,停一停、想一想,应不应该;
2、不乱扔垃圾,乱扔垃圾是非常不文明的行为,会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垃圾产生的有害气味会导致我们生病,所以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
3、不浪费水资源,水资源是我们大家必不可少的,一旦缺少水,我们可能会被渴死;
4、不伤害小动物,伤害小动物就会使生态不平衡,生态不平衡就会面临大灾难。
同学们,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为了我们健康的身体,为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请手下留情,足下留情,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遵守这份承诺!
xxx
保护环境倡议书借鉴 第8篇
从本世纪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到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明“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不断强化。2013年11月9日召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国在将来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的宏观目标,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层次矛盾凸显的背景下, 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还有以下弊端: (1) 应该政府管的政府在管, 可是却监管力度不大, 该硬的不够硬, 致使政府政策失灵;不应该政府管而应交由市场去解决的部分, 政府依然在管, 该软的不够软, 致使市场失灵。 (2)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待将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融入渗透到经济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政治管理体制, 文化管理体制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及监管的责任规定到个人或法人, 避免责任推脱, 部门职能分散交叉、监管不到位、“小马拉大车”等问题。 (3) 经济惩罚措施安排不够巧妙, 引导性不足。目前的经济惩罚措施, 约束的只是收入水平一般的社会公众, 对经济基础雄厚的企业约束力不够。 (4) 自主性、前瞻性以及创新性不足。目前的管理体制还限于解决已出现的问题, 对于新出现的问题或者预计会出现的问题没有相应预防与解决的措施。 (5)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科学研究尚未系统纳入到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中。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1]。笔者通过梳理总结国外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设定上的经验, 认为要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需要赋予此管理制度系统综合性、科学有据性、廉洁高效性、引导有效性、自主创新性、前瞻预测性, 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和整体部署, 提高其权威性和有效性,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制度保障。
二、借鉴国外经验, 改革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1. 建立产权明晰, 责任及监管制度完备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首先,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政府监督管理机制, 应与相关的国际、国家法律相呼应, 并对当地规章制度的设定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其次, 在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时需要综合该管理体制内部及外部环境对生态系统施加的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 不断提高管理体制的适应力和风险评估能力。再次, 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需要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 涵盖生态环境保护所涉及所有领域的、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条例, 同时在制度设计上要避免部门之间条块分割问题。最后, 管理体制制度要有系统性, 系统性要求将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益的价值观渗透到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规划的全过程, 建立各方面建设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体制。
2.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预测机制, 将前瞻性及创新性因素融入到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中, 采取“无悔”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在全球环境问题不断显现的情况下, 需要不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新我们现有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更加灵活更加积极的管理体制。能够根据目前的生态环境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系统对环境所造成影响的发展趋势、当前制度的实施情况等因素预测未来可能会出现的环境问题, 并在问题发生前的一定时间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或者及时制定一定的制度, 控制生态环境问题的发展, 抑制可能会发生问题的发展, 从而及时高效地解决环境问题, 达到从根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有效应对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的根源是制度本身存在能够促进制度制定者和制度实施者主动创新制度的动力机制。生态环境保护体制需要设定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机构, 该责任机构需要有足够大的权力, 同时需要有特定的研究机构研究生态环境发展趋势, 及时预测到生态环境保护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及时发现当前制度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之间的矛盾, 及时有效地创新生态环境管理体制;该责任机构还需要有广泛影响其他组织的影响力, 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作为正确变革的发动者。
美国为生态环境保护特制定“无悔”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美国科学家认为此政策是环境保护规划最好的和最迫切的, 也是首要步骤之一, 即只要政策对解决将来新出现的问题是有益的, 即使实际的气候变化小于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期, 相较保持实施不适合的管理体制将会对生态环境保护新出现的问题无法实施作用而言, “无悔”政策也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极大作用。2013年12月中国大范围省市遭遇雾霾袭击, 之前雾霾的问题也经常小范围出现, 至今中国依然没有设立相关的政策法规, 值得借鉴的是, 考虑到PM2.5对人体危害程度, 欧洲已经在第一时间建立了控制其浓度的管理制度, 所以中国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上, 亟需提升管理制度本身的前瞻性及创新性, 不能局限于当前的制度设定止步不前。
3. 建立自主灵活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还都仅限于解决眼前的问题, 没有自主性与灵活性, 对于将来人们会面临的不同于现在的问题, 这个管理体制将不再适用。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可以迅速根据外部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应地修改、废除不再适用于当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越是灵活, 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调控能力就越是广泛有效, 所以赋予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自主灵活性是提高环境保护能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值得借鉴的是瑞典环境保护局可以作废、修订、限制和管理相关的保护规定, 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的情况。灵活的管理体制可以做到快速建立生态保护区, 及时废除或修订已不再适应当前环境状态的法律法规, 将人力财力资源用于解决当前的矛盾及问题, 产生现实的作用。但制度的自主灵活性要有个度, 不能过于灵活, 经常性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让社会公众不知所措, 做出违背当前法律的举动。另外, 自主灵活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必然要有权责明确、完善的权力监管制度作保障, 有科学研究与预测作支撑。
4. 着重强调引导作用, 引发倒逼机制
调节经济利益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法制除了约束和控制的基本功能, 也可以通过改变权力和义务的分配督促人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抑制人们养成坏的生活习惯, 引导创新。美国学者Vilja Varho通过对学生、记者、环境保护专家作环境保护相关调查, 他们对解决环境保护最有效的方法各有妙招, 但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在仔细思量研究后发现解决环境问题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社会公众的行为、生活习惯。引导性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引导人们在平衡开采与保护的利益之后做出正确的决定。为避免惩罚, 社会公众会根据管理体制的规定, 做出符合规定的事情, 所以管理体制应着重强调其引导性, 制定管理体制应该以规范人们行为, 引导、改善不良生活习惯为出发点, 而不是以惩罚赢取利益为目的。
5. 建立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与巧妙的经济惩罚制度
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的前瞻性、自主性、严厉程度、公平公正度、腐败制约力都会影响制度实施的及时性及有效性。制度本质上具有保守性和滞后性, 而且容易受制度制定者的个人利益所影响, 不易于根据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但是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一旦被制定, 将会影响相关领域制度的制定, 所以管理体制的制定还要考虑廉洁性, 要设置巧妙有效的经济惩罚制度, 注重约束有力性及引导有效性。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中设定经济惩罚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经济成本, 约束企业或者社会公众浪费自然资源的行为, 激发倒逼机制, 迫使社会企业调整发展策略, 提高国家节能环保标准, 淘汰落后产能, 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经过科学研究, 了解企业的生产函数、经济利润函数等方面, 灵活设定经济惩罚额度, 使经济惩罚额度大于或等于经济利润与生产成本之差, 倒逼企业不得不调整经济发展策略或者方向, 不断改造升级, 朝着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靠拢, 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6. 加强科技研究在预测、评估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应用
Vilja Varho对学生、记者、环境保护专家作环境保护相关调查中, 大多数学生认为环境问题可以单独通过更好的技术来解决, 如今技术发展如此迅速, 环境问题可以更快地解决。在我国, 我们强调要提升科研能力、研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率, 此方法在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中也已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但在制度设定、制度创新, 提高制度前瞻性、灵活性、系统性上也亟需科研的支持。应该建立一个科学预测生态环境问题的机制, 将科学研究发现的问题反映到相关的部门, 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合理地预防解决的措施, 如此可以及时解决环境问题, 不至于发展到现在我们正经历的老问题未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的局面, 可以极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周生贤.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J].环境保护, 2014 (5) .
[2]高广阔, 马源春, 张旭.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博弈模型及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14 (5) .
[3]USAID.Adapting to Coastal Climate Change[M]A Guidebook for Development Planners, 2009:146.
[4]Vilja Varho, Nina A.NygréN, Jari Lyytim?ki.Transport Discussion Amidst Climate Challenges:Analysing Student, Media, And Expert Framings Through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cess Model[J].2013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