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读后感范文第1篇
一、填空。(74分)
1、本书的作者是有和。
2、鲁班,原名,他是我国木工的工工具有和等。后来,被称为“活鲁班”的北宋的,他最善于建。
3、亚里士多德是欢亲自。
4、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被称为师的老师。
5、古希腊大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的。
6、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华佗发明了麻醉药炼身体的;祖冲之算出了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比西方数学家早了
7、发现了美洲,哥白尼创立了著; 他的徒弟因宣扬宇宙无限论被;比利里医生维萨里是近代的奠基人。
8、李时珍花了27年写出了药学巨著所载药物种;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发现了
9、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作品有有;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是和的先驱者;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现了和。
10、英国科学家牛顿发明了立了他常说叫。
11、美国科学家发明了。罗蒙诺索夫提出了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
12、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详尽地研究了了。
13、英国发明家,他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和工作的可靠性,开启了工业革命。他的一生说明:在科学的征途上只有不断艰苦地攀登,才会有所发明,有所前进,一旦有了的念头,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成为。
14、拉瓦锡证明了和动物的呼吸都属于空气中氧所参加的氧化作用,他的特点是。英国医生证明患过牛痘的人不会再患天花。
15、李政道和发明了而获得了诺贝尔奖。童第周是我国 的主要开创者。“自学成才的数学家”是最起码的一条是,自学要有。
16、高士其是我国的
应为混凝土先生”的是。彭加木是植物病毒学家,在新疆考察时遇难。
17、第一位华人宇航员是及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茅以升以我国著名的,他主持建造了。
18、竺可桢是我国的气象地理学家,我国现代的奠基人。冯如被称为。李四光是我国的地质学家,他运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创立了。
19、被称为“轮船之父”的是美国科学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在物理学上,他还发表了。
20德国数学家作出了正十七边形,他小时候就通过速算得出了老师出题的结果为。
21、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是多么勤奋,敢,;多么坚定,。
二、连线题(10分)
斯蒂芬逊人工方法合成尿素孟德尔X射线
莫尔斯火车发明者巴斯德设立诺贝尔奖
维勒发现镭门捷列夫遗传学奠基人
居里夫妇创立盲字伦琴开创微生物生理学 布莱叶电报发明者诺贝尔化学元素周期率
三、问答题。(44=16分)
1、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研究消化生理的过程中,形成了念,他在临终前给献身于科学的青年哪几条建议?(填空并回答)
2、我国工程师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时创立了哪些方法减少了工程数量和缩短了工期?
3、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称为“20世纪最聪明的人”,他的一生有哪些重要贡献?请列举也四条。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范文第2篇
一、激趣导入 1.导入
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你最近都读了哪些书? 其实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有的书能影响人的一生,改变人的命运。近期我们要读的这本书中介绍了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100位重要人物,读了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会从中学到很多,这本书就是《科学家的100个故事》。
二、
二、推荐阅读
1、读封面
师:(出示封面插图)从封面上,你都能获得哪些信息?
2、知作者
师:对于叶永烈你都了解哪些?请用一两句话说说。
3、读序言
4、读目录
三、品读正文。
1、品读《轮船之父》
这本书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成的,老师想先给同学们推荐两篇文章进行精读,请大家翻到第24页,找到《等一会杀我的头》和126页的《轮船之父》,在读文章之前同学们先想一想,要精读一篇文章最少应该读几遍呢? 生:三遍
师总结:初读理情节
品读赏形象 悟读谈感受或收获
下面我们就按这样的读书方法来读这两篇文章。 1.初读文章,理情节
师:想一想,如果第一次读一篇文章,应该怎样读比较合适呢?请同学们默读文章,读的时候借助工具书查字音或词意。
第一遍读要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师:其实我们读书的时候能把一本厚厚的书读成很薄的书,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常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四种,同学们在概括的时候可以想一想用哪一种比较合适。
下面请同学们初读文章,用上以上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生答。我用第几种方法,概括了《xx》一文的主要内容是:
师:看来你很会读书,你把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你把一篇文章读成了简短的几句话。 2.品读课文,赏形象
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遍读文章,大家已经读通了文章,现在就 可以大声朗读文章。一边读一边分析文章主人公的特点,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同学们边读边划边作批注。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以前学习课文或读书的时候用哪些方法品析人物特点?
生说:抓重点词语、读句子、根据故事内容
师:下面我们就按刚才的要求读课文,展开你的想象,用上以上的方法品析人物特点。
师评价:我发现你也很会读书,把一个故事读成了一个词语 把一段话读成了一个词语
师:其实品析人物特点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从外貌能读出人的特点吗?同样从语言、动作都可以品析出人物的特点。 3.悟读谈感受
师:同学们,了解了富尔敦的人物特点,让我们再回过头读一读刚才的故事,想一想哪些地方让你在读的时候感受颇深,有了想倾诉的欲望。把它勾画下来,在旁边做标记,说一说打动你的理由。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会儿交流汇报你的感受或收获。 师: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告诉我们,同样是读一篇文章,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哪一个同学愿意起来谈一下你的感受?
生谈感受、收获。哪些句子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呢?
师:下面同学们把你的感受说给你小组的其他同学听一听吧。
四、总结精读方法。
1.借助题目 初读 默读 查字典 主要内容 2.六要素归纳法 3.摘录主要句子 4.合并段意
(1)抓关键词 品读 朗读 边读边批注 人物特点、 (2)品析句子 思想感情 (3)故事或事例
(4)外貌、语言动作 悟读 自由读 边读边批注 感受、收获
师:读书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读,除了精读,同学们以后读书的时候还要用上选读、略读、跳读等方法去读
五、引导展示成果。
总之读书是为了更多地积累知识、积累语言,所以我们每读完一本书都要有读书成果,大家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读书成果展示?
生:读书笔记、读后感、好书推荐卡、续写、改写、读书汇报会等。
六、作业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范文第3篇
在这本精心浓缩的图书中,收录了近百位影响力大、创造性强的科学家。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顿、发明大王爱迪生、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全身瘫痪仍不辍研究的科学奇才霍金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是一个个生动、有趣的读本,可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法拉第了。
法拉第虽然并不出名,但是他所热爱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法拉第有着一个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他父亲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时候连饭都吃不饱,有时候他一星期只能吃到一个面包,正因为这样的家庭,所以他连小学都没念。
法拉第12岁的时候就去卖报,13岁的时候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把他那少得可怜的工资来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用印刷厂的废纸记录下来,形成了一本手抄本。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变成了一个出色的科学家。所以我要向法拉第学习,不要只是羡慕别人的好,优势,而不去努力。
《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让我懂得了每一个科学家都是靠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获得了自己的理想,我们也要用努力来达成自己的理想。《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2
今天我读了《叶永烈讲述科学家的故事100个》这本书这100个故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它告诉我每个科学家经历的困难和挫折,并让我知道了勤奋,惜时如金的科学家法布尔、牛顿;勇敢、知难而进的科学家哥白尼、诺贝尔;谦逊而永不满足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科学家故事100个》是一本有趣的故事书,讲了100个关于科学家的故事。
书中有个故事叫“从朝三暮四’到专心致志”,主要讲了法国的拉马克,年轻的时候有很多梦想,当将军、金融家、音乐家、医生然而,由于他朝三暮四,最终都没有成功。
后来,他遇到了一位良师,让他做生物学家。
从此他就开始研究生物这门学科。
渐渐的迷上了生物学,他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植物学,最早提出了生物进化论,被人们称为“拉马克学说”他的一生在贫穷和冷漠中度过,他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了科学,把个人的悲痛辛苦都置之度外
读了这本书,使我明白了,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多么勇敢,知难而进;多么谦逊,永不满足;多么如学,孜孜不倦;多么坚定,捍卫真理让我们一起学习科学家们的种种优秀品质吧!让我们一起向科学的高峰进军吧!。《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3
叶永烈是这本书的作者,他194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时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至今,《十万个为什么》总印 超过一亿册,深受读者喜爱。
这本书里全是一个个科学故事,每一个都引人入胜,比如:“《等一下杀我的头》,《妙手神医》,《烈火烧不了的真理》,《月球山上有他的名字》,其中我喜欢的一个故事是《真金不怕火》。
在《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中,有妙手神医华佗;有飞机兄弟莱特兄弟;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有镭的母亲居里夫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家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数学家苏步青了。他酷爱文学,喜欢写填诗词。外语也很好,还喜欢音乐,喜欢贝多芬和《天鹅湖》苏步青在学习上有一个特点“学不偏废”,全面学好。正因为他有广博的知识,所以当他钻研数学时,触类旁通,容易深入。他读书常常不只读一遍,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读书,第一篇可先读个大概,第二篇,第三篇逐步加深体会。要读到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了,读精了。”苏步青说:“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过几十岁,但充分利用起来,这个价值是不可低估的。细水长流,积少成多,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4
在这几天,我阅读了叶永烈写的叶永烈讲诉科学家故事100篇这本书。科学家故事100个里讲的都是名人,他们各自都发明了东西,让现在的我们带来了幸福。
里面一个个故事吸引了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我站在巨人的肩上,里面写的是牛顿请来一个还就没有见到过的一个老朋友。他端来了一盘烧鸡给老朋友吃,后来他说要去拿东西了,但是老朋友见他好久也没有来,就自己先吃起了烧鸡,再等一会儿,牛顿从实验室里走了出来,打开盘子,见里面有骨头,牛顿一拍脑子,说我听好了饭了,我记性怎么这么差啊,说完,又回到研究室里,读到这儿,我的心被打动了,牛顿学习是这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我要学习牛顿那样可贵的.精神,我再往下看,牛顿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可是我看到最后,但是我真有个小问题憋在心里,为什么牛顿会发明望远镜,他这种东西是哪来的?他怎么会发明,他成功的目的是什么?科学家故事100个 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让我们懂得许多道理。《科学家故事一百个》读后感5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来了一本《科学家故事100个》,我爱不释手,一天时间就把它读完了。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00个科学家刻苦钻研,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其中有“炸不死的人”诺贝尔,世界发明大家爱迪生,还有“昆虫迷”法布尔等。
这些著名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做一件事情坚持不懈,不怕困难。1864年9月3日,一场大爆炸把诺贝尔的实验室炸得无影无踪。参加实验的人当中有5人被炸死,其中包括他的弟弟埃米尔。诺贝尔!可是,这并没有吓到诺贝尔。他毫不畏惧,继续试验。他发誓一定要造出一种威力巨大而又可以由人控制的安全炸药!爱迪生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每一项都失败过无数次,正是由于他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才使他成为世界著名的发明家。他们不怕困难,甚至甘愿为科学付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精神真让人敬佩。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范文第4篇
初中科学教学故事
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从事初中科学教学五年了,回想过去五年的课堂教学,总觉得存在一些遗憾,仔细想想,问题还是在于知识不能与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教学显得单调而枯燥。初中科学新课程让学生从生活走进科学、学习科学、同时学会应用科学。在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课堂不仅可以密切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探究能力,有效落实新课标。
一、关注生活现象,引入科学问题
因为许多科学反应和科学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影子。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材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捕捉适宜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进而可以提炼出其中的科学问题。
例如,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他们去学习掌握铝和氮气的性质。由于有了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导入,学生对于下面新知的学习就有了积极性,兴趣自然产生。
1 龙岗区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
二、创设生活情境,感受科学问题
科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现行科学新教材内容的设计尽量贴近了生活实际,甚至手中的一张纸,呼出的一口气都成了学生自己的研究学习对象,这样的学习易被接受。直观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更容易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探索的问题、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家中的食盐为什么会变潮?在冰雪天马路上撒的物质为什么会使雪融化?等,通过大量具体的、真实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感受体会了解科学问题。
三、参与生活实践,认识科学问题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任何束缚学生手脚,只允许他们冥思苦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生活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知识的价值。例如,结合空气、水、酸、碱、盐等内容的学习,组织学生对本地区的环境状况(饮用水、空气、土壤等)、空气的污染状况、污水处理厂的流程和原理、周边农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结合无锡“太湖蓝藻事件”、“白色污染”等,组织学生关 2 龙岗区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业
注新闻并从网上查询分析原因。通过这些实验和调查活动,运用科学原理积极展开思维,不仅使学生树立绿色食品、绿色环保、绿色科学的意识;而且可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去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就理解了知识,掌握了知识。
四、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新教材努力从科学的视角去展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用科学、技术、社会相联系的观点引导学生认识材料、能源、健康、环境与科学的关系,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综合的科学观和对有关的社会问题做出判断决策的能力。
所以,科学教学不仅要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出科学问题,还必须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与解决,从而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价值,进一步感受到科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龙岗区建文中学
杨志伟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范文第5篇
1、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2、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
3、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井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井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捞上来的?
4、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5、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可以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后来星星说:“那我们怎么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
6、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昨天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
7、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库默尔屈就为一个中学教师时,有一天上课,在黑板上运算却忘了七和九的乘积!他犹豫很久讲不下去时,有学生说答案是61,他依着写下了。
怎知另一声音说他应该写69。库默尔当然晓得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至于是6
1、69或其他数目,他不能决定了。于是他开始分析,高声说61是质数,不会是一个乘积,65是5的倍数,67也是质数69看来太大,所以答案是63吧!
8、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9、趣味数学小故事100字
科学家故事读后感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故事;应用的意义
前言
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述一个数学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由此可见,数学故事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确实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仍要充分发挥其课堂引导作用,把课本和故事素材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将故事使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述中不断学习、成长。
一、课前预热环节:利用数学故事展现数学思想,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学习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后,进入下一章新的学习的时候,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到某个新知识的内容,容易在使用新的思考方法时,出现思维间断、兴趣降低等现象。这时,以有趣的小故事为载体,指导学生应用相应的数学思维去思考新的知识,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利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进行课堂预热,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需要直接传授,却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内容时,老师首先就利用有趣的小故事来引入课堂主题,以促进课堂气氛的逐渐升温。老师就问: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熟悉的古代故事中有哪些小孩子让人记忆深刻呢?大家纷纷回答,其中有人提到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以及伤仲永的故事。老师接着说:好,那么,还有一个人,我想大家不会陌生。曹冲,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年轻人,想必大家都听说了曹冲的故事,有没有人能把这个故事讲一讲?然后,由老师引导,让学生讲这个故事。学生讲完后,老师说:曹冲称象不仅显示了曹冲的智慧,而且包含了一种简单的数学思维方式,也就是所谓的“转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都属于“转化”。大家都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可以使用转换方法来学习什么知识呢?通过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引入有趣的小故事,既可以促进课堂气氛的迅速升温,又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把抽象的數学思维清晰地呈现,更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也可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导入: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新知识,提升学生积极性
一节好的课程,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只有打好开头的基础,才能在后面的讲述中得心应手。在课堂导入的环节,有许多种方式,我们熟知的就有过渡、实践、悬念、游戏、故事等几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故事导入新课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联想,让他们更自然地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学习“大数”相关知识时,刚上课,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结绳记事的故事:在数字没有出现以前,古人在一根绳系成一个结,标记一件事情。他一看见那个结,就会想到这件事。他要想记两样事情,就得打两个结,以此类推,到了最后打了很多结。但是如果他把绳索系了太多结,他就会忘记自己想要记住的东西。由此可见,结绳记事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并不靠谱。所以,数字和文字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之前我们学过一些数字,他们代表的范围很小,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更大的数。
三、确保故事的直观生动性,利用生活素材创编数故事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发掘创编故事的素材,创造出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故事情景。通过这种方式,使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真实的生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这些生活素材中的故事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阐释,还能使学生们能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价值以及魅力,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爱上数学学习。
在教学了“简易方程”相关的内容后,我又结合生活素材给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一日,唐僧吩咐徒弟悟空,八戒和沙僧去摘一些水果回来。很快,三个弟子喜滋滋地带着水果满载而归。唐僧问道:你们摘了多少水果回来啊?八戒嘿嘿一笑:师傅,我们来考考你,我们每个人摘了不一样的水果,大师兄摘的是桃子,我摘的是苹果,三师弟摘的是香蕉。悟空接着说:师傅,已知桃子的数量占据总数量的四分之一,占苹果和香蕉数量的三分之一。沙僧又说:苹果也占香蕉数量的一半,已知香蕉数量是100,那么师傅知道我们各带回多少水果吗?唐僧很快就得出了答案。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每人摘回的水果数量吗?
通过对生活素材的选取,创造性地给出了故事一样的习题,使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和应用的兴趣得到有效激发,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付诸实践,一举三得。
四、介绍科学家故事,展现学科魅力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数学学科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学生都觉得,数学并不能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但在课堂上,老师却可以用数学家从日常琐碎的小事得出一个大的结论来证明数学的确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之所以觉得它没用,是因为我们看事情缺乏长远的眼光。在小学时期,很多小学生都有一种崇拜英雄的倾向。因此,如果老师讲了一个关于数学家的故事,就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崇拜的心态,从而跟随数学家的脚步,更认真地去钻研数学问题。比如,当一个学生在数学课上表现出疲惫和厌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他们讲我国古代数学家们钻研知识的故事,也可以将鸡兔同笼亦或是简易方程的来源,这些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们对学习的热情。
五、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运用小故事,使数学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去探索数学学科的魅力,促进他们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开光,王超.浅谈数学小故事在课堂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8(35):212.
[2]伏丽娟.浅谈数学小故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