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变化中的英语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5
1

变化中的英语范文(精选12篇)

变化中的英语 第1篇

1 商务英语函电与国际贸易概述

1.1 商务英语函电溯源及其特点

英语是世界上实用且最为通用的语言,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信息的传递一般也多以英语为主, 因此被称之为商务英语。商务英语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它不同于一般的日常用语, 以专业性、专门性著称, 力求用词准确、具体、简单明了。商务英语函电是指在对外贸易活动中, 以商务英语为载体进行的函电往来, 这些函电主要包括信函、邮件、传真、电报等通讯方式, 是国际对外贸易活动中对外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商务英语函电的种类繁多, 按使用功能可以分为询问函、答复函、商洽函、请求函、告知函和联系函等, 贯穿于贸易活动的各个环节,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起着中间枢纽的媒介作用。

1.2 国际贸易的涵义及其作用

国际贸易也叫进出口贸易或对外贸易, 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 主要是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的种类非常多, 按照交易方向可以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净出口与净进口贸易、复出口与复进口贸易等;按照交易对象可以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与转口贸易;按照运输方式可以分为海运贸易、陆运贸易、空运贸易和多式联运等;按照交易内容可以分为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通过对外贸易, 不仅可以把发展水平高的国家联系起来, 而且还可以促进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加入对外贸易的队伍, 从而促进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的国家的经济发展, 实现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互通有无,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同时, 通过对外贸易, 有利于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学习, 引进更先进的科学技术, 吸收国外的科研成果, 缩短差距, 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 更好地迎接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

2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函电的变化和作用

2.1 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函电的变化

2.1.1 法律上更具规范性和约束力

法律是约束人们经济行为的重要准绳, 更是人们进行自我保护的重要工具, 在国际贸易中日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商务英语函电作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工具之一, 它能有效记录各方在国际贸易中的行为, 具有突出的法律特征和一定的法律效力, 如果在国际贸易中出现纠纷, 商务英语函电可作为证据加以提交, 在一定范围内它具有法律上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因此, 在对外贸易活动中, 对商务英语函电法律上的要求越来越高, 其必须符合各国的法律法规, 遵从贸易合作方国家的经贸制度, 同时商务英语函电的专业术语还应遵循国际惯例和法律法规。

2.1.2 文体上更趋正规化

商务函电类型主要包括请求函、询问函、联系函、答复函、告知函和商洽函等, 主要通过快递、邮寄、电子邮件以及QQ、MSN、黑莓、Skype等在线及时沟通的方式进行传递。商务函电因涉及进出口业务, 在撰写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海关、银行、运输、法律等专业要求, 格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需要符合各方的要求和规定, 因此其在文体属于专业文体或者正式文体, 文体要求上更趋正规化。

2.1.3 格式上创新性更强

商务英语函电为适应纷繁多变的世界贸易以及日益加快的网络化进程, 其函电的格式不断进行着创新, 较之前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书写格式上向趋同化和精简化方向转变。主要表现如下。

(1) 进一步简化附带文件及抄送的操作。当前, 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的附件以及抄送得到了进一步简化, 如果需要将同一外贸函电发往所需的多个对象, 只需要在发函电的时候添加多个收件人的邮件地址即可, 不需要再像过去传统的操作方法那样需要复印或抄写数份后再邮寄给多个对象, 大大简化, 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2) 排版方式更便捷。随着办公自动化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外贸函电书信体的整体布局和排版更加便捷。缩进式、齐头式和综合式三种排版格式是传统函电常用的方式, 但当前为了顺应飞速发展中的对外贸易, 人们逐步摒弃单一、冗旧的信函格局电子通讯, 转而选择即时性、高效低耗的电子通讯, 在信函排版格式上也选择简单明了、便于操作、节省时间的方式。

(3) 函电步骤更简约。随着商务函电的发展, 一些传统陈旧的繁杂的步骤在逐步被淘汰, 比如attention line (特别称呼) , 在现代英语函电格式中已不再出现, 或只出现在主题部分;又如, 传统函电中的“识别记号”现在已经废弃不再使用, 大大简化了函电的步骤。

(4) 函电主要信息如主题、称呼、正文、结尾谦称等仍然保持不变。如前所述, 在新的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下, 传统意义上的外贸函电格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已进行了诸多创新, 商务英语函电已基本上能胜任当前外贸发展的需要, 但商务英语函电主要信息如主题、称呼、正文、结尾、谦称等书写规范和构成仍然保持不变。

2.2 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 国际贸易的步伐越来越快。而伴随网络的不断发展, 使信息的传递更方便、便捷, 商务英语函电作为当前国际贸易交流的主要方式, 基本上已经完全替代了传统的信函曾经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商务英语函电在内容和形式上仍旧延续普通信函的内容和格式, 只是它比普通信函更快捷、简单、方便, 能大大降低人力、物力、财力, 提高工作效率, 它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有利于促进贸易全球化的实现

在国际贸易中, 各国企业由于时空、语言、文化等方面的隔阂, 不可能像一国内部的企业那样能经常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洽谈, 毕竟在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下, 时间和成本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传统的贸易交流方式繁琐、费时、费力, 不利于国家间开展贸易往来与合作, 也阻碍了贸易全球化的进度。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 商务英语函电的出现有效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大大简化了贸易活动的程序, 提高了交易的速度, 降低了交易的成本, 有利于促进贸易全球化的顺利实现。有了商务英语函电这一可以及时沟通交流的载体和媒介, 它将会成为企业顺利进入国家市场的良好支点, 随着对外贸易活动的频繁增加, 国际间的交流日益紧密, 国际间的合作次数和规模会逐步增多, 从而有效地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加快贸易全球化的进程。

2.2.2 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对外贸易成本

在现代国际贸易中, 商务英语函电不但是企业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而且是企业节约成本, 提高效率的工具之一。较之国际贸易中使用的传统信函, 商务英语函电有诸多的优势:商务英语函电的存储比较简单, 它作为电子文档管理起来更简单, 也更利于管理归档, 能极大地减少工作量, 节约工作时间;商务英语函电易分类, 利于减少工作中的易错环节, 减少出错机率, 降低企业的损失;商务英语函电的保存可更长久, 更利于企业长期存储客户信息, 建立长期有效的联系;商务英语函电信息传输上的及时性, 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和反馈, 同时缩短信息交流沟通的时间, 缩短贸易的交易成本,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了企业的成本。

2.2.3 有利于增强贸易双方沟通、了解和合作

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起着媒介作用, 它能准确、具体地为贸易双方传递各类商务信息, 为双方搭建起信息交流的桥梁。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双方可利用商务英语函电打破时空、地域、文化、语言的隔阂进行顺畅的沟通交流, 洽谈, 以便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最终完成贸易活动。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 通过商务英语函电这一媒介, 企业可将业务顺利拓展到国外, 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潜在客户, 并与他们开展业务合作;企业还可以通过商务英语函电加强与客户的联系, 建立深厚的合作情谊, 为日后继续交流与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4 有利于拉动对外贸易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近年来,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出现很多新型的即时沟通工具, 如QQ、MSN、Skype等。国际贸易中, 贸易双方可利用这些新型的全球聊天通话工具, 以便更快捷地与贸易合作伙伴沟通洽谈。在网络时代下, 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习惯在网络平台上展示自己, 发布供求信息。商务英语函电的出现使得世界上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交汇在一起, 有效地解决了企业间信息不对称或信息不及时的难题, 使国际间的供求能有效地得到匹配。商务英语函电应用进一步加快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积极进军国外市场, 寻求潜在客户, 建立良好的合作策略, 进一步促进了对外贸易经济的增长。

3 结语

在国际贸易中, 随着贸易的频繁往来和商务英语函电的不断创新, 它已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在促进贸易全球化、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式下, 商务英语函电仍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更新, 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尤其是在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商务英语函电仍旧面临着种种挑战, 商务英语函电在重要信息的保护和保存的道路上仍然任重道远, 否则带给企业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因此, 在不断完善、创新、改进商务英语函电的同时还应建立营造起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增强网络的安全系数, 只有这样商务英语函电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 促进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志敏.商务英语在当前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商贸, 2010 (17) .

[2]魏国平.商务英语函电的文体特征[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06) .

[3]周强.浅谈商务语域中的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特点[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3) .

生活中的变化英语作文 第2篇

In the past people kept in touch with relatives or friends mainly by sending letters.They would listen to the radio for news and other information.Children used to go to school by bike.Big families had to share small rooms.

Now people can talk to others by telephone or on the internet at home.When they are free,they watch the news and other programs on TV.Some families are rich enough to send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 in their own cars.More and more people live in big and bright apartment with several rooms.

变化中的英语 第3篇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1.理论依据: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感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其实质就是要使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发现,成为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要使英语课活起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2.功能目标:通过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英语知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情景设计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走近情境——身临其境,情境导入。导人新课时应创设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的情境,如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动感的视频、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故事、熟悉的生活场景等等对于学生凝神、激趣、引思,进而实现新知的意义建构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备课组的老师们都已从内心深刻的认识到坚持不懈的用心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于是,我们就从身边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利用课前3-5分钟的时间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简单的三天,稍难一点的五天让学生学会歌唱。这样不但让学生感受到会唱英文歌曲的快乐,还可以有效地被利用起来,导入新课。

2.感受情境——渐入佳境,情境中深入练习。导人新课后的教学中运用情境进行操练是落实教学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如果对所创设的情境产生了兴趣,这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也要以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出发点。

3.情境升华——意犹未尽,情境延伸。一堂课的主要知识学习完,并不等于畫上句号。课堂是开放的,课后更是学生自主探索的广阔天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情境延伸,升华认识。我们可以通过富于生机的课堂和教师个人魅力,深深感染学生,让学生流连忘返;我们可以提供学生一些相关书目、网站、影视等,为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方向和指导;我们可以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写下自己的感悟、体会、见解……通过情境教学,多年以后,学生可能记不起我们课堂学到的知识,但当时的情感体验和撞击,进发的思维火花、科学的思维方法,他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是会在他的心灵打下烙印,并影响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无疑会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高尚品质、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三、创设教学情景的基本教学原则

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设计出既让他们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情境进行交际,我们认为创设教学情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基本教学原则:

1.真实自然,贴近生活。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有关的事。因此,教师设计活动所选择的场景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表示颜色的词汇时,教师可让学生谈论各自喜欢的颜色、服装、学习用品等;教表示食品、饮料、运动的词汇时,教师可拿来实物或模型,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用这些实物进行对话,互相了解各自的喜好;教物主代词及询问物主的句型时,教师准备一个大袋子,让大家把自己的一件物品放入袋子,然后让学生寻找物品的主人及认领物品;教电话用语时,教师拿来实物电话,让学生练习打电话及电话用语。当学生在这种模拟真实环境的活动中感到他们能用学到的语言去做事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2.形式多变,活泼有趣。中学生学习的动机来自兴趣。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交际时,需要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中学生爱玩、好动、好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设计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接力采访比赛、一分钟调查比赛等。在课堂中我将直观教学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讲编故事法、体语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始终,每一节课的设计都不雷同,让学生始终在一种企盼和愉悦中轻松地学习。

3. 难度适当,照顾层次。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交际时,要注意难度适当,照顾到程度不同的学生,要让每个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只适合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那就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动。我在初一年级开始引入 "学生英语值日制 ",它要求每名学生轮流值日,自设情景,自己叙述或由他组织一个或几个同学共同参与演示以前学过的对话,或者把学过的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程度好的学生做得很好,但程度差的学生做起来很困难,觉得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教师对其加强指导以增强其自信,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使全班同学齐头并进。

(作者单位:贵州省大方县理化中学)

对标准英语变化的探讨 第4篇

所谓标准 (Standard) , 指的是衡量事物的准则, 也可以理解为本身合于准则, 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如我们常常提到的质量标准、行业标准、标准仪器、标准刻度等, 它含有“被大家所普遍接受”这样的含义。因此, 标准英语 (Standard English) 也应当是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英语。谈到标准英语, 许多人往往理解为英国本土人或美国本土人所说的英语, 其实不然。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英国本土人或美国本土人所说的英语, 发音上往往存在很大区别, 并非都能普遍为大家所接受, 因此不能笼统地将之称为标准英语。只有书面英语 (Written English) , 由于在世界各地变化不大, 能够被各国、各阶层的人们所普遍接受, 因此我们称之为标准英语。标准英语包括英语语法系统、词汇和话语。当然, 其中包括了英语书写方式、拼写习惯、文本标点, 但不涉及发音。

2 标准英语的起源

标准英语大约在十五世纪起源于英国东南部。之所以起源于此, 并非这个地方的书面语具有某种内在的质量优越性。当时英国仅有的两所大学是牛津和剑桥。伦敦不仅是一个港口, 还是英国的首都和法院所在地, 这使得东南部不仅成为英国当时的文化中心, 也是对外贸易好是政府中心。在此之前, 此地的书面语只是一种地方变体而已。正因为英国东南部是当时英国政治、贸易和文化的中心, 所以此地权贵、博学之人的生活方式便成为人们的时尚。总之, 此地的书面英语成为标准英语的发源地, 并非由于书面语本身, 而是文化和历史使然。

按推算, 标准英语的最早出现远远晚于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1475年, 一位名叫威廉·卡克斯顿 (William Caxton) 的人从欧洲大陆学习了印刷技术并在伦敦建立了第一家印刷厂, 从此伦敦标准英语在英国各地传播开来。在此之前, 有两件事对标准英语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一是当时英国政府所从事的教育改革, 拉丁文首次被允许翻译成英文, 从而使英文在文化界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其二是英国著名作家乔叟 (Geoffrey Chaucer) 选择用英文写作。乔叟的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尽管乔叟本人在世时未能见到他的诗集出版, 但乔叟的诗歌被广泛传诵, 尤其是在英国印刷术出现以后, 客观上对标准英语的推广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 标准英语与口语英语变化的比较

3.1 英语是不断变化的

书面语和口语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变体 (varieties) 。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从语言的起源和发展来看, 口语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源于口语, 是第二位的。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 都是有生命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任何语言都在发生着变化。如我们今天说的白话文同古代人使用的文言文就迥然不同。昔日在欧洲上流社会普遍流行的拉丁文, 在现代人看来, 早已成为一门“死亡”的语言。而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则吸取了拉丁文的某些要素而获得发展。英语同所有其它语言一样, 也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的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在时间上并不是匀速的。变化不仅发生在英语口语上, 也发生在书面英语上, 只不过这种变化程度不同而已。

3.2 口语变化较大

同书面语相比, 口语的变化和差异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在时间上。口语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往往觉察到孩子们说话时在用词、造句和发音诸方面同自己相比有了一些变化。在谈到生物时, 孩子们常用bilge而老年人常用biology;说到实验室时孩子们常用lab而老年人常用laboratory。年龄相差越大, 这种变化就越明显。道理其实很简单, 口语来源于实践, 服务于实践, 随着人们社会经历的变化, 口语也是会改变的。

二是在空间上。口语的发音在不同地区有着很大的区别, 存在着多种变体。正如在中国有上海话和广东话一样, 英语口语在英国也存在着伦敦、诺森伯兰 (Northumberland) 、苏格兰边界 (Scottish Borders) 、康沃尔 (Cornwall) 等多种方言。这些方言, 彼此是很难听得懂的。如标准英语中的girl, 在康沃尔则称为maid, 伦敦东区方言叫kid, 诺森伯兰叫作lass, 在苏格兰边界则是lassie, 彼此迥然不同。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 (George Bernard Shaw) 曾写过一篇关于一位英语教授的故事。这位教授在别人开口说话时就能根据口音特点判断出该人的住址。当然这只是一个故事, 但从中可以看出口语英语在英国这个说英语的国家里变化有多大。

不仅是英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 在不同国家之间也有区别:

在香港, 由于英语受当地中文文法, 尤其是广东话的影响, 发音上产生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及错处, 这些错处常见于有中学教育程度的使用者。浊辅音全部读成清辅音。如字首的“r”音读作“w”音 (例如“read”) 。有人将其称作港式英语。港式英语不是一种混合语 (Creole) , 也不被当作英语方言。这只是受到本地语言影响的一种英语变体。有人称之为“Chinglish”。

在美国, 有些词汇与英国相同, 发音却不同:

Advertisement (advert, ad)

Laboratory, Secretary

Schedule, dance

Clerk[bank, office]

在时间表示方法上, 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得出两国口语的差别。依我看, 美国人的方法较易记忆, 最宜初学者使用。如:

7时5分 (英) five (minute) past sever

(美) seven five

8时15分 (英) a quarter past eight

(美) eight fifteen

三是在社会阶层上。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同, 工作的层面不同, 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所说的语言也都不尽相同, “行话”一词即由此而来。因此, 我们不难看出, 笼统地说英国人或美国人所说的英语就是标准英语显然是不合适的。

英语口语的变体较多, 发音也有很大区别, 使用的范围大小不一。目前在国际上声望较高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英国南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所说的英语口音, 被成为标准发音 (Received Pronunciation简称RP, 有些人称它为BBC英语) , 另一个则是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所说的英语口音, 被称为广播英语 (Network English) 。

3.3 标准英语也在变化

标准英语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3.3.1 标准英语的变化主要是在词汇上。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部分词汇消失了, 新的词汇产生了。如先前流行的floppies现在已不常用, 代之以diskettes。有些新词被创造或借用过来。或被赋予新的含义。如dragon boat (龙船) 、dim sum (早茶) 、menu、input等。

标准英语的语法比词汇更加稳定。由于这个缘故, 几个世纪之前的作品, 我们也不难看懂。

下文是十七世纪莎士比亚作品The Tempest中的节选:

Be not af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yses

Sounds, and sweet aires, that give delight and hurt not:

Sometimes a thousand twangling instruments

Will hum about mine eares;and sometimes voices.

改写成现代英语如下:

Don't be frightened.The island is full of noises-sounds and sweet melodies that give you pleasure and don't hurt you.

Sometimes it seems to me that a thousand musical instruments, all playing by themselves make music in my ears.

从中可以看出, 语法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部分词汇发生了变化。如:noyses-noises;aires-airs;eares-ears等。

3.3.2 词汇的这种变化除了时间因素之外, 在不同的国家, 这种区别也不难被发现, 如上面提到的英美语言在词汇上就存在着差异。少数美式英语词汇拼写与英式不同, 许多比英式词汇拼写简单。如:

Colour-color、Autumn-fall、Labour-labor、Cheque-check、Centre-center、Ageingaging等。

在英语和美语中, 有些术语所指的意思相同, 拼写和读音却完全不同。如上文提到的Autumn-fall, 还有电梯 (lift和elevator) 、公寓 (flat和apartment) 等, Noah Webster对于英语单词的美式拼写进行了整理, 所出版的Dictionary of American English至今仍广泛使用。

除了美国之外, 在新加坡、香港和印度等地的英语书面语也与美、英等国英语书面语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如在香港, 书面语就呈现以下特点:

a.把“a”或“the”等冠词混淆或失掉;

b.运用动词时, 没有考虑动词要与名词的单数或复数形式配合, 如“is”和“are”, 因中文文法并没有分动词的单数与复数;

c.数字变得容易混淆。价格的折扣亦常被混淆。例如英语的“twenty percent discount”, 在港式英语中, 受到中文“八折”或“80%”的影响, 变成了“eight tenths discount”。尤其在商店使用中, “10%discount”有时变成了“90%discount”。

d.在一些不要求书写正式英语的时候, 尤其是当香港人使用因特网时, 粤语的感叹词, 例如“啊”、“啦”、“”、“嘛”、“”等字, 常被加到英语中, 即ar, la, loh, ma, wor。这些感叹词也俗称为“ICQ英语”。例如“ng g” (唔知, 书面语解作不知道) ;“mud c” (乜事, 书面语解作什么事) 。这个问题, 使本地的英文老师相当头痛。这个情况较常出现在英文水平较差的学童上。例于在做句时, 写出“I also wor. (我都系?, 书面语解作我也是) ”的句子。然而, ICQ英语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如英文水平较高的人身上。

以下是上段文字的ICQ英语译文:

s/times when ppl don need to use gd english, esp when they chat online, they often add cantonese kam tan chi in english sentences, eg“o”, “la”, “lor”, “ma”, “wor”etc.this kam tan chi also call“icq english”.eg“ng g”means“donno”, “mud c”means“whazup”.using this english make many english teacher v tau tong.this ching fong often happen on student wth poor enlgish, like they write“i also wor”to mean“so am i”.however, this ching fong also happen on ppl wth gd english.

3.4 口语英语同标准英语变化的比较

口语和书面语都是变化的。同口语相比, 书面语在变化上有很大不同。尽管我们未必能听懂英国或美国的某些方言, 但我们的许多学校和学生却在使用英国或美国人编写的教材, 书店里也有着各种题材的英文书籍和资料。这些书籍和资料虽然来自不同国家, 但我们读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有多大差异。因此我们得出结论:标准英语的变化是一种表面 (superficial difference) 而非本质上的变化, 不会给人们的交流带来障碍, 因此, 它在世界各地被普遍接受和使用, 成为人们英语学习的标准。

4 围绕英语“标准”的论辩

标准英语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中存在的差异虽然不大, 没有给人们的交流带来障碍, 但它却引起了部分英国本土派学者的不安。他们担心的并不是这些差异的本身, 而是人们对待这些差异的态度。在尼日利亚、香港和印度的部分地区,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与英国本土语都存在着区别。尽管区别不大, 但当地人认为这种区别很正常, 不影响在当地交流, 也得到当地人认同, 没有必要进行纠错, 以至于现在有尼日利亚英语、香港英语和印度英语之说。

新“标准”的出现, 引起了学术界的论辩, 论辩分为两派, 一派认为英国政府有义务维护英语的权威和统一, 毕竟英语的教学不仅是一个学术产业, 也是英国政府第三产业的重要外汇来源。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库克 (Quirk) 。库克认为“标准”一词仅适用于标准英国英语和标准美国英语。只有这两种英语才可以作为国际语言进行学习, 也只有这两地语言才可以教学。非本土英语教师要保持与该标准紧密接触, 并纠正与此标准之间产生的偏差。而与其意见相反的代表人物是卡其鲁 (Kachru) 。他认为新英语正在世界部分地区发展。英语最重要的用途是在多语种社会中进行交流。各语言都有自身的标准, 应该被应用于教学并可以由当地老师执教。这些新标准不同于标准英国英语和标准美国英语。对于这些国家的学者来说, 它们学起来更简单、更快捷, 成本也更低。卡其鲁对英语在其他国家产生变异而感到欢欣鼓舞。认为这是一种解放。在他看来, 新生英语拥有自己的标准, 同英美书面语具有同等的地位。这些国家的英语应当被尊称为新生英语。

新生英语遭到反对, 除了英语教学是英国的一个产业这个原因以外, 避免重蹈拉丁语的覆辙, 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拉丁语曾经是欧洲上流社会的共同语言, 风靡一时, 后来由于各地变异的扩大, 不同的方言终于演变成彼此不懂的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今天英语所遇到的情况, 同当年拉丁文的情况正好相同, 谁能说英语现在的变化不会导致它今后演变成为若干个新生的语言呢?

5 标准英语的学习

由于标准英语的趋同性, 又是通向英语世界门户, 目前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地学习的热情如火如荼。在中国这个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国家, 库克和卡齐鲁的论辩对人们学习标准英语几乎没有产生影响。在教材选择方面, 目前学校扮演了主要角色。以具有国际用途的英式和美式书面语为主导, 毕竟学以致用。另外学生对某个英语国家的偏好和将来个人发展的方向也对其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标准英语发音在各地不尽相同, 其用途和声望也高低不一, 选择哪个国家的发音还没有一个权威的规定, 因此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由于英式标准发音或美式广播发音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威望, 因此这两种发音已成为目前我国学生学习标准英语发音的主流。

参考文献

[1]顾曰国.变化中的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12, 2.

[2]赵慧, 李慧.“谈现代英语的口语与书面语”[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1) .

[3]李向红.“从标准英语的形成和发展看语言中的文化内涵”[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6, 4:104.

[4]Randolph Quirk, “Language Varieties and the Standard Language”.English Today, 21 January 1990.

英语语法 复数变化规则变化 第5篇

1)一般情况加s 例如:map-maps boy-boys girl-girls pen-pens bag-bags car-cars

(清辅音后读/s/,浊辅音和元音后读/z/,/s/、/z/、/dʒ/等音后发/iz/)2)以s, sh, ch, x结尾加es,读/iz/。

例如:bus-buses watch-watches box-boxes brush-brushes 3)以辅音字母+y结尾,变y为i再加es,读/iz/。例如:baby---babies city-cities country-countries 4)以y结尾的专有名词或元音字母+y结尾的名词变复数时,直接加s,读/z/

monkey---monkeys holiday---holidays

5)以辅音字母+o结尾的,加es,读/iz/。

例如:potato-potatoes tomato-tomatoes hero-heroes Negro-Negroes 6)以元音字母+o结尾的,直接加s,读/z/。

例如:zoo-zoos bamboo-bamboos studio-studios tobacco-tobaccos kilo-kilos 7)以o结尾的外来词和缩写词,直接加s,读/z/.例如:piano-pianos photo-photos 8)以元音字母+f或fe结尾的,直接加s,读/z/。

例如: belief---beliefs roof---roofs safe---safes

9)以辅音字母+f或fe结尾的,变f或fe为v,再加es,读/vz/。例如:half---halves knife---knives leaf---leaves wolf---wolves wife---wives life---lives thief---thieves;

10)以f或fe结尾的,有的既可以加s,也可以变f或fe为v,再加es。例如:scarf-scarfs/scarves zero-zeros/zeroes[1] 不规则变化

1)child---children foot---feet tooth---teeth mouse---mice man---men woman---women 注意:由一个词加 man 或 woman构成的合成词,其复数形式也是-men 和-women,如an Englishman,two Englishmen。但German不是合成词,故复数形式为Germans;Bowman是姓,其复数是the Bowmans。

2)单复同形,如deer,sheep,fish,Chinese,Japanese,li,jin,yuan,two li,three mu,four jin等。但除人民币的元、角、分外,美元、英镑、法郎等都有复数形式。如:a dollar, two dollars;a meter, two meters。

3)集体名词,以单数形式出现,但实为复数。例如:

people police cattle 等本身就是复数,不能说 a people,a police,a cattle,但可以说a person,a policeman,a head of cattle.4)以s结尾,仍为单数的名词,如:

a.maths,politics,physics等学科名词,一般是不可数名词,为单数。b.news 为不可数名词。

c.the United States,the United Nations 应视为单数。

The United Nations was organized in 1945.联合国是1945年组建起来的。d.以复数形式出现的书名,剧名,报纸,杂志名,也可视为单数。例如:

“The Arabian Nights” is a very interesting story-book.《一千零一夜》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故事书。

5)表示由两部分构成的东西,如:glasses(眼镜)trousers, clothes等,若表达具体数目,要借助数量词 pair(对,双);suit(套);a pair of glasses;two pairs of trousers等。

6)另外还有一些名词,其复数形式有时可表示特别意思,如:goods货物,waters水域,fishes(各种)鱼。7)有些表示生物的名词,其复数形式与单数相同。如:fish-fish, sheep-sheep, deer-deer。这类名词还有aircraft, means等 不可数名词量

1)物质名词

a.当物质名词转化为个体名词时为可数。

比较:Cake is a kind of food.蛋糕是一种食物。(不可数)These cakes are sweet.这些蛋糕很好吃。(可数)b.当物质名词表示该物质的种类时,可数。例如: This factory produces steel.(不可数)We need various steels.(可数)

c.当物质名词表示份数时,可数。例如:

Our country is famous for tea.我国因茶叶而闻名。Two teas, please.请来两杯茶。

2)抽象名词表示具体的事例时也可数。例如:

four freedoms 四大自由 the 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

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可以借助单位词表一定的数量,如a glass of water a piece of advice

a pile of caol a flash of lightening a burst of laughter 编辑本段其他定语名词

名词作定语一般用单数,但也有以下例外。

1)用复数作定语。例如:

sports meeting 运动会 students reading-room 学生阅览室 talks table 谈判桌 the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 外语系

2)man, woman, gentleman等作定语时,其单复数以所修饰的名词的单复数而定。例如: men workers women teachers gentlemen officials 3)有些原有s结尾的名词,作定语时,s保留。例如: goods train(货车)arms produce 武器生产 customs papers 海关文件 clothes brush 衣刷

4)数词+名词作定语时,这个名词一般保留单数形式。例如: two-dozen eggs 两打鸡蛋 a ten-mile walk 十英里路

two-hundred trees 两百棵树 a five-year plan.一个五年计划 各国人单复数

名称 总称(谓语用复数)一个人 两个人

中国人 the Chinese

a Chinese two Chinese 瑞士人 the Swiss

a Swiss two Swiss

澳大利亚人 the Australians an Australian two Australians 俄国人 the Russians a Russian two Russians 意大利人 the Italians

an Italian two Italians 希腊人

the Greek a Greek

two Greeks

法国人 the French a Frenchman two Frenchmen 日本人 the Japanese

a Japanese two Japanese 美国人 the Americans an American two Americans 印度人 the Indians

an Indian two Indians

加拿大人 the Canadians

a Canadian two Canadians 德国人 the Germans a German two Germans

英国人 the English an Englishman two Englishmen 瑞典人 the Swedish

谈英语写作评价方式的变化 第6篇

关键词: 英语写作 多元化评价方式 以评促写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教育理念和思想的改变,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是不断需要更新知识和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其中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积极参与各种科研课题的研究。最近一年,我参与了市级课题“初中英语写作课程整体构建研究”之子课题“写作课程实施中的课程评价研究”(以评促写)。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写作评价的文献资料,聆听了一些专家讲座,观摩了一些名师的示范研讨课,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尝试、反思、总结和创新,感受到了评价方式的改变给教学带来的惊喜。

一、传统英语写作评价方式的反思

英语写作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学英语教学中写作部分的考察目标在于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语法知识、词汇知识、造句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这一部分对学生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区分度强,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近年来各种考试中考生(特别是农村学生)作文得分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写作能力较弱的现象。究其原因,除缺乏系统有效的写作训练外,写作评价方法的单一也是制约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以前英语写作的评价方法主要是教师抽查批改或全收全改,然后课堂上讲评。大部分教师采取的评价模式是:评价=纠错+分数+评语,讲评=归纳错误+展示佳文。这种评价方法的主要弊端有以下两个方面:

1.忽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采用传统的教师批改方式,教师是评价的唯一执行者,学生自始至终都是被动地接受评判,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没能发挥。学生对评价过程缺乏参与,一方面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逐一批改,逐词批改,不遗漏一处错误,批改过程耗时长,所以训练频度小,反馈给学生的时候,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上被红色墨水勾画得面目全非,必然写作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一方面无法促进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反思,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心理,最终造成学生厌写厌听,从而丧失兴趣。

2.注重评价写作结果,忽视评价写作过程。

传统的评价方法只侧重学生表面的写作能力,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无法了解学生在写作过程的思维中的困难、情感和认识,忽视评价学生的写作情感、态度、心理状态和创新意识等。其结果是学生辛辛苦苦地写,但教师所能看到的只是改也改不完的病句错句,学生的作文本上总是红字累累,文章被改得体无完肤,严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作文评价理念和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提出要“让评价体现人文关怀、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根据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新的评价观,教师在英语写作的评价上应该树立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的理念,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上。《英语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因此,英语写作的评价应当着眼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改变“教师评、学生看”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评价方式,使学生的自身价值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分数是客观的,感受是主观的,教学评价不仅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学生不好的主观感受,而且应当尊重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要注重对学生态度、情感的评价,强调学生自我评价的作用。根据人本主义的评价观,我们应该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统一,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突出发展性评价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作用。

在评价的基本目标上,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上,作文评价不仅仅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和反馈的控制过程,同时是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写作应该是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从情感角度评价作文理应得到重视。英语写作的评价应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性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

三、评价主体的互动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在英语写作教学评价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发展成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评价过程中,应该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双向的沟通和协商,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结果本身的正确性。评价过程中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成民主、平等、和谐、自由的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激励、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其结果远比教师单向评判要好得多。

在评价方式上,要改变“教师评、学生看”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尝试师生互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小组合作评价等。师生评价的时候应注重情感交流、合作协商。同伴互评实质上就是一种同伴反馈,这种知己知彼、共同进步的方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除此以外,还应该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和谐发展。

根据以上原则,我在实际教学中尝试了下面一些新的评价方式:

1.制定作文标准,提升评价功能。

在新课程改革逐渐趋于深入的今天,作文评价也应该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发展功能及探究功能,使导向功能、鉴定功能与前三种功能有机统一,从而突出作文评价功能人性化的一面。我们以写作评价为研究目标,进行一评促写的课题研究。根据中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及课题组老师的共同智慧结晶,制定了如下的作文评分标准(以满分为15分):

每位同学必须对评价标准熟记在心,在进行自评和互评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有话可说。与此同时,心中有了这个标准,促使学生在写的时候就能有意识地朝最高标准靠拢,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2.注重个性张扬,体现自主发展。

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要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尊重个性需要,激励学生自读、学生自评。我在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自评时,先帮助他们一起回忆写作要求,然后要求他们读三遍作文,第一遍是默读,看有没有漏字、错字和病句,第二遍是对照写作评分标准再次默读,看看自己的构思、立意和选材是否符合要求,第三遍要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经过思考,找出优点和不足,从而明确自己的进步之处和努力方向。

发挥集体力量,倡导学生互评、小组合作评价。学生互评打破师生单向的封闭的交流形式,营造和谐民主的评定氛围,摆脱教师包办作文评价的传统做法。同伴互评是指学生互相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同教师的作文评语相比,同学的评语更具有现实性,作者也更容易接受。在同伴反馈中,学生一方面通过作文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评判他人作文和研读他人评语使自己受益,取得进步。具体做法是:每位学生根据作文评分标准,相互获取意见的活动不仅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协作精神,还为那些内向的学生消除羞涩、主动表现自己提供锻炼的机会。当同学之间的意见被采纳,相互的文章有所改进时,大家都增强了用英语写作的信心,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的存在。

合作评价是以合作学习理论为依据的。通过合作评价,学生能够逐渐将在合作评价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学生组成4人小组,小组成员先轮流阅读批改组内每一成员的作文,然后总结本组同学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讨论改进办法,最后推选出本组最佳作文。在此过程中,教师来回走动,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建议。最后,小组推选发言人向全班汇报本组作文的普遍性问题和改进措施,并分析本组佳作。教师对分析中肯之处加以肯定和鼓励,对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指正。

3.老师要改变评价模式。

首先,提倡绿色评价,点燃写作热情。传统的作文评价专注作文文本的评价,而忽略对文本形成的评价,因而,许多教师误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算是对学生负责。新课标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作文文本的批改,更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文本的创造者——学生。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社会阅历都比较少,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换位思考,进入学生的经验世界,体会学生的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不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语言。比如运用富有朝气、具有亲和力、带有创造性的语言,增强评语的人文性、指导性和鉴赏性,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我常常使用以下话语在学习方法和精神上鼓励学生。

(1)I believe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in writing.

(2)The more you practice writing,the faster you improve it.

(3)Your handwriting is so beautiful.

(4)I enjoy your handwriting.

(5)Im so glad there are fewer grammar mistakes in your article.

其次,进行分层评改。分层教学以“因材施教”为理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中存在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以便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写作教学中,分层评改起着别具一格的功效。正确率比较高的文章,我只是在文后写上“Very good!13分”或“Excellent!14分”等,这些好的学生看着这些不是满分(因为目前中考英语作文满分是16分)的成绩,仔细地查阅文中的不足之处,有些要强的学生要是找不出毛病,就会找老师评理,为什么没有满分,其他学生也会看样。一些文章句子通顺,但是有多处语法错误,有的是时态错误,有的是搭配错误等,我只在后面写上:有几处错误,请订正。让他们自己纠正后,再给他们打分。这样,他们会认真检查,有的求助其他同学,希望自己同样能得到高分。还有的文章常常是语句不够通顺,在评改时采用划出或圈出错误处,请他们有的放矢地订正。对那些语病较多,学生订正又有困难的文章,通常是帮助他们纠正,让他们再整理一遍。这种分层评改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写作积极性,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最后,样例展评。在教师对自己学生的写作水平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出几份代表性的习作。可按类别有计划地进行:语法方面;词汇运用方面;标点方面;语言地道与语篇衔接方面;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方面等。如我在每星期搞一次作文展览,展览的主要是问题作文,将部分学生的作文或几篇作文中的典型错误重组成文再打印出来,不留有学生姓名,在每篇文章下写上评语,如:There are ten mistakes in the article. Can you find them out? If you can, please draw lines under the words and correct them.教师教学生选择其中一篇,抄写在本子上,按要求修改文章。这样学生都怀着好奇心,一边猜测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一边争先恐后地修改其中的错误,努力想一争高低。这种样例展评法针对性强,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和高效性,促使学生积极写作,而且对于不理想的作文,教师可以隐去姓名进行修改、讨论,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达到教学目的。

4.建立学生档案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建立作文档案袋,把经过评价的作文、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阶段性自我总结和教师的评语存放在档案袋里,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加以回顾和反思。通过建立学生写作档案袋,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程有了清晰的了解,可以对学生的写作进展进行跟踪评价,从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而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主动地调整学习策略。

四、结语

评价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评价方法既不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无法对个体学生的写作状况进行系统、连贯、全面、清晰的诊断和指导,因此难以取得较好的评价效果。新的评价方式不但让学生对每一篇习作、每一阶段的优点和不足有清晰的认识,从而及时调整写作策略,而且使学生在参与评价中不知不觉地提高写作能力,因此能取得较理想的评价效果。实践证明,英语写作评价由简单的教师一言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群言堂,有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调动学生进一步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最终达到以评促写的目的,全面更快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俞海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5:26.

[3]缪梅青.谈高中英语作文的批改方法[T].中小学外语教学,2006,4:31-33.

[4]孙繁华.高中英语过程写作行动探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0年第四期.

[5]冯丽.初中英语写作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当代英语语法发展变化之趋势 第7篇

一种语言从它诞生起就一直处于在语符系统的不断变化中。人为制定的语言规则总是滞后于语言的使用实践。人们需要一种规则对语言的使用进行规范以确保交际得以正常进行, 但是这些人为规则又会限制语言的变化, 把处于变量的、偏离这些规则的新的语言使用实践排斥在标准语言之外。英语中的规定语法就是一种试图建立正确用法的规则或规范。它以假设能够建立起绝对的标准为依据, 推演出所谓的优良语言并强加给社会, 让人们共同遵守, 与标准相吻合的就是“得体、高雅”的语言, 与其相悖的则斥之为“错误”和“有伤大雅”。

与规定语法相对的是描写语法。它注重语言的实地考察, 不依据规定规则而依据语言的实际运用来揭示语言系统的内部规律。英语的变化几乎涉及到语言内部基本系统诸如语音、词汇、句法等各个方面。语音变化是语言变化的主要方面, 但是语音变化纷繁复杂, 难以形成一定的共识, 所以本文仅对词法和句法两方面对英语的变化发展趋势做一论述。

2 英语语法变化具体体现

2.1 冠词。

规定语法对冠词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 但是, 在正式场合以及广播电视媒介中, 冠词的使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Penny Stewart和Richard F.Fawcett (1994) 在对收集的大量语用数据进行分析后指出, 在美国知识阶层中, 使用不定冠词已日见减少, 其中an正在从美国标准英语中消失。如:

[1]It is great shame.We are all fired.

语言学家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还对上述不定冠词的省落找到了规律, 即名词处于表语结构位置, 并且被另一可分级形容词所修饰。而定冠词的省落和消失则出现在下列几种情况:

首先见之于专有名词和缩略语, 如:

[2]The UN is waiting→UN is waiting.

其次是在表示疾病类的名词前, 如:

[3]He has measles.

第三种情况是在表语型的比较级结构中, 如:

[4]The business is most profitable of all.

2.2 双重情态动词的使用。

规定语法明确指出情态动词不可重叠使用, 但是目前这种情态动词双重使用的情况却呈现上升趋势, 并且受自身规律的制约, 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它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以“mighy”为例, 它所构成的双重动词有10种以上, 常见的有:might can, might could, might would等。例如:

[5]If you like it, I might can sell it.

[6]I might could enjoy myself.

这类双重情态动词还有固定的疑问句式, 如:

[7]Could you might possibly use a teller machine?

[8]Would you might come here at 3 this afternoon?

情态动词的这种重叠使用使得处在第一位的情态动词如might逐渐失去情态动词的功能, 获得相应的副词的功能, 在句法结构上受副词使用法则的支配。

2.3 might被may代替。

规定语法区别了虚拟语气中情态动词might和may的不同用法, 但是在现代英语中, 前者更多地被后者所取代。如:

[9]If he had been taller, he might have been able to join the circus.→

If he had been taller, he may have been able to join the circus.

[10]The house MAY not have burned if there had been a third pumper available.

2.4 静态动词出现进行体-ing形式。

按照传统语法的规定, 表示状态感动词like, hate, hope, suppose find, want等是不能用于现在进行时态的, 但是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在这样的静态动词中采用进行体形式, 如:

[11]“I'm liking that.” (比较:“I like that.”)

[12]“I'm wanting to go.”

2.5 并列结构中的两个成分不匹配。

传统语法规定, 并列结构中并列的成分必须一致, 但是, 在实际应用中, 有大量的两个并列成分不一致的例子, 比如:

[13]“Do you live in Japan and are looing for a summer job teaching Japanese there?” (一为现在式问句, 一为进行体问句)

[14]“Does anybody have experience with analysis of homepages and can give me some advice?” (一用助动词does, 一用助动词can)

虽然上述例子在规定语法学家看来都是病句, 不能看作在句法上的创新, 但是这种用法却实的存在于活生生的语言中。

2.6 副词被形容词代替。

在现代英语中美国人几乎都有把形容词替代副词的倾向, 而且有些用法似乎已早就了人们似乎越来越讨厌使用以“-ly”结尾的副词, 以至人们喜欢选择例[18]和[19]的说法。

[15]You done good (而不是说You did well) .

[16]I Think different (而不说Think differently) .

3 正确认识英语的发展变化

描写语言学家认为规定语法所规定的正确性并不是客观产物, 而是主观意识的结果, 这就大大削弱了规定语法的效度和信度。语言并不是永恒和一成不变的, 它随着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的变化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因此不能对现代英语的变化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 它服从于交际的目的。社会因素决定某种语言形式在某种场合使用是否正确、得体。语言确实有着规则, 但他们并不象铁轨那样标准固定。Tom Mc Arthur在谈到语言使用时指出:“没有任何人能够制订出关于语言的绝对的规则”。 (“Nobody can lay down absolute laws about these things.”)

人们对语言的这种重新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的实际教学。英语教学不再是以教授人为规定的死的语法规则为中心, 它已经成为一个动态的、随着使用语境、使用目的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充满活力的体系, 因此, 我们应当教给学生在什么时间, 什么场合, 对什么人应该说什么样的话。只有这样, 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走出高投入底效率的困境, 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参考文献

[1]Trudgill, Peter.Socio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M].Penguin Books Ltd, 1974.

[2]Steward, Penny and Fawcett, R.F.“an”to“a”in American Speech:Language Change in Progres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3]Aarts, Flor.Relative“who”and“whom”:prescrip-tive rulesa and linguistic reality[M].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1994.

[4]McArthur, Tom.Language Used As A Loaded Gu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5]朱跃.英语与社会[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

[6]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 1983.

浅析英语词汇的现代发展变化 第8篇

语言文字是人们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对社会发展和变化的体现, 所以语言文字记录了社会的发展和文明, 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促使着语言文字不断的发展, 所以对于任何一种语言而言, 都在社会发展中, 不断的出现一些新的词汇, 这些词汇的出现体现在各个领域, 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世界上主要的英语国家在词汇变化方面尤为突出, 尤其是一些新的词语的出现, 一些词汇赋予了新的含义, 词语的意义转变等方面成为现代英语词汇变化的主要特征, 笔者就这些变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探讨。

查阅现在的文献资料。我们发现, 在英语新词汇的研究方面, 大概是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进入快速的发展阶段, 由此也说明新词汇的出现主要是在世界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近几十年发生的, 从国内最近十年出版的各种英语词典来看, 新词汇的添加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并且几年时间就会更新一次, 从国内相关学术研究单位的研究成果来看, 关于英语新词汇的研究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和领域。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国内市场上最畅销的《牛津英语词典》的改版来看,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 平均每年都会有两千多词汇融入词典当中, 且在最近的十年间, 新词汇出现的频率更快, 每年接近5000词汇被社会广泛认为是新词汇纳入词典编撰当中, 从词汇的出现到最终词汇被确定下来也需要一个时间, 随着时间的延续, 最终被确认并被大家广泛使用的大约占了一半左右。

从词汇的变化来看, 在科技领域是变化最多的, 这和二战之后, 世界各个国家在大力发展经济和科技有一定的关系, 比如说在科技领域新出现的词语有pulsar (脉冲星) 、cyberzine (网络报刊杂志) 和bio-prospecting (生物勘察) 等词汇, 这些词汇在过去的英语词汇当中是没有的, 但是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 成为科技领域新的技术词语, 当然还有一些词汇是伴随着事物的出现而出现的, 比如说aero-train (悬浮式列车) 和hovercraft (气垫船) , 这些事物以前是没有的, 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出现的新事物, 所遇词汇也就应运而生了。在体育项目当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项目这些项目在以往的体育赛事当中是没有的, 但是伴随着参与人数的不断增加, 逐步成为一项赛事, 比如说cyclo-cross (自行车越野赛) , 这类词语就是随着项目的出现, 由2个词语合成的, 来表达一个新的含义。

在出现的各种外语词汇中, 两个词语的复合、词语与词语的缩略、词语的转化、词语的派生等方法是现代英语词汇变化的主要特点, 本文就这些词语的变化进行逐一描述和举例。在这些词语变化里面, 最多见的一类就是两个词语的复合, 通过两个词语含义的叠加或者意译来表达一个新的含义, 这类词语是最多见的, 比如说toothpick这个单词, 以前没有牙签的时候这个单词就没有, 后来牙签成为一种生活品之后, 这个单词也就出现了,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tooth和pick的复合词语, 取了两个单词的本身含义而组合成了一个新的含义, 当然在词语构成方面, 有些词语是有三个词语构成的, 比如说最近几年在国家军事领域谈到最多的nuclear-weapon-free (无核化) , 就是把三个单独的单词连在一起, 取每一个单词的本身含义, 构成一个新的词语, 这类单词往往被很多人认为是几个词语的翻译, 实际上, 这种词汇是固定搭配的, 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所以也是一种复合式的词汇。

在词语变化方面, 除了复合式词语之外, 缩略也是比较多见的, 有些缩略是取几个单词的前半部分, 有些是单词后缀, 有些是单词的拼接, 这在英语词汇当中分别成为首字母缩略词 (acronyms) 、拼缀词 (blending和截成词 (clippings) , 这三类的当中,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种情况, 比如说我们说的最多的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世界贸易组织就是取了三个单独的单词的首个字母, 构成了一个新的词汇, 再比如说WHO (World H e a l t h O rg a n i z a t i o n, 世界卫生组织) 、N B A (N a t i o n a Basketball Association, 职业篮球联盟) 、PL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中国人民解放军) 、USA (United States o America, 美利坚合众国) 等, 这些词语都属于第一类。再比如说digicam是数码相机的意思, 它是由digital和camera两个单独的单词取每一个单词前半部分合成的, 当然在意义表达方面也取了两个单词的含义。还有一些单词比如说电视机television, 在表达中我们往往用TV来表达。

在外语表达中, 派生词也是非常多的一类词语, 这类词语主要是由构成词语的基本元素所决定的, 比如说很多词语后缀isn就表示主义, Socialism (社会主义) , Capitalism (资本主义) , communism (共产主义) , Idealism (理想主义) , Realism (现实主义) , 这类词语都在前半部分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后缀了ism, 变成了一个新的表达。再比如wise, weather-wise (就天气而言) education wise (就教育而言) tax wise (就税收而言) , curriculum wise (就课程而言) 。

在外语表达中, 我们还经常看到一些词语的转化, 这是现代英语词汇变化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比如说nature (自然) 转变为natural (自然的) , snow (雪) 转变为snowy (下雪的) , east (东) 转化为eastern (东方的) 、China (中国) 转化为Chinese (中国人的) 、reason (道理) 转化为reasonable (有道理的) , America (美国) 转化为American (美国的) , gold (黄金) 转化为golden (金的、金色的) , child (孩子) 转化为childish (孩子气的) 或者childen (童装) 等, 都属于这类词语变化。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些新的社会现象地出现及生活当中一些新的变化, 出现一些新的表达方式或者一些人自己杜撰出来的一些词语也是现代英语词汇表达中比较多见的一种方式, 这类词语相对而言使用的较少, 但是却是不能忽视的一类词语, Technicolor (彩色印片法) 就是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及生活需要而出现的行业名词。

在英语词汇变化中, 还出现了一些词语意义的转变, 一些词汇本身是存在的, 词汇并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满足日常生活中对于词汇含义的表达需要, 一些旧的词汇也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 这些新的含义也就成为表达的一种需要手段, 总体上来看, 这种转变主要包括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转变, 其中词义的缩小和词义的扩大是主要的两种形式。

比如说arrive, 原意是“登陆”, 现在往往表达“到达”, bird原意是“幼鸟”, 现在泛指各种“鸟”, j o u r n a l原意是“日报”, 现在常常用来表示“所有期刊”, 这些都属于词义扩大的表达方式, 还有一些词义是缩小的, 比如说city原指城市, 但是the City就专门指伦敦的商业区, 从词语意义表达来看, 等同于the City of London的含义。再比如说, prophet原意是“预言者”的意思, 但是the Propher, 就是指“穆罕默德”;peninsula是我们常说的“半岛、岛屿”, 但是写成写成t h e Peninsula, 就是专指伊比亚半岛;cape是海角的意思, 但是写成the Cape时, 就是专指好望角。

在外语中还有一些词义的褒贬发生着变化, 褒义变化一些过去带有贬义的词汇含义现在有了很多的褒义含义和表达, 例如owesome原义是“使人敬畏的”或“可怕的”, 现在其新义升扬为“好极了”;killer原指“职业杀手”, 先可指相貌甚佳的“绝世佳人”。又如wicked的新义是“棒极了”, mad的新义是“兴高采烈的”。贬义变化是指某些原来具有肯定色彩的词语新生的义项却具有消极意义。例如:action原指“动作”, 现在动作片中的action却指“暴力行动”;kinky原指“卷发”, 现可指男女之间的“暧昧关系”;gay原义“快活的”, 如今则成了同性恋的专用词, 甚至又生新义“讨厌的”。

上述的一些研究成果总结表明, 在现代英语词汇发展中, 通过构建各种新的词汇来增加词汇的含义是英语词汇发展的基础和基本手段, 各种词汇的表达都是根据实际需要不断的扩充和完善的, 这些词汇并非固定不变的, 随着人们的生产需要, 词汇的发掘还会继续地进行, 其发展潜力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是相一致的, 作为一门语言, 它是与外界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必需品, 所以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会促进英语词汇的发展, 本文只是在词汇发展方面针对词汇变化的主要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举例说明, 而对于词汇发展, 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的教研人员和研究人员去做进一步的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进一步增进我们对于英语词汇发展的研究和分析, 为外语教学和科学研究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孔敏.试论初中英语隐性词汇与显性词汇教学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

变化中的英语 第9篇

我们对高考英语进行研究,就必须了解掌握高考英语发展变化的轨迹,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中学英语教学。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英语的试题形式一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变化调整中,我国高考英语的全面改革于始于1985年, 试卷形式采用所谓的“标准化”,试卷从1989年开始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命制。

改革之初,第一次从国外引进了MET(Matriculation English Test)标准化考试形式。标准化考试属于客观性考试的范畴,在科学性,客观性和有效性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1]另外MET相对于以前的题型最大的特点是题量大,覆盖广,对考生答题的速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改革发展期间,加大了开发新题型,调整赋分改革的力度,命题的原则是“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英语教学”[2],命题的愿想是体现“试卷总难度基本不变, 题型与命题思路基本不变”[3],在“稳定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4]的指导思想下,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改革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应。

在1996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成熟期中,对试卷题型结构上进行了适度的调整。

在这一时期的高考试题中的阅读理解更加体现了语言的运用和交际功能。NMET的设计科学性增强,体现了《教学大纲》和《考纲》原则。高考试题内容与时俱进,包括具有时代特点的文章,如科技、人文、环保、教育等领域的知识。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山东省自身的要求,自2005年山东高考英语开始自主命题。纵观山东这七年来的试题,有以下特点:

1、试题充分体现考纲和考试说明,考试要求略有变化, 试题题型保持不变

近几年来,山东的《高考英语考试大纲》基本要求,命题依据和要求都几乎没有改变,考试内容改变不明显。考试试卷构成如下:试卷分为一卷和二卷,第一卷由听力、英语知识运用(包括“语法和词汇)”、“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 四部分组成;第二卷包括两部分:阅读表达与书面表达。

2、试题层次分明,梯度合理

这几年试卷都严格按照《新课标》和省考试说明的要求编制,试题的可信度和区分度较好。试卷中以容易题和中等题为主,没有偏难怪题,充分体现了照顾大部分学生的命题思想,这样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重视考查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新课程中的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在试卷中得以充分体现,他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渗透。在语言教学中突出三维目标、试题中考查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等目标,而在语言测试可以考查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了解与认识,对于中国学生了解世界和走向社会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4、注重能力考查,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近年高考命题的另一特点是关注能力考查,在试题中着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重视学生运用语言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此,高考题的终极目标也是以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新课标》中提出的 “应通过理解与表达的任务来检测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在高考命题中得以了较好的落实和体现。

教学启示

1、研究双纲,把握高考的精神

《教学大纲》是解决平时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而《考纲》则是指导我们如何去把教授的内容通过测试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学大纲》是车,《考纲》是舵,指引着高考的方向。只有在平时深刻了解了两纲的精神,才能自由驾驭高考。

2、面向所有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运用

立足语境、强化语用是高考英语对基础知识考查的重要方式。这说明重视语言知识的考查是高考的立足之本,但是更加重视对考生在具体语境下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对所学语法知识灵活运的能力。高三教师在备考和复习过程中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操练,开展形式多样,全方位的复习备考;同时要调动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 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3、研究选材,关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

时代性和时效性是近几年高考试题语言选材的突出特点,语言选择体现时代性和鲜活性。所选文章的题材能够彰显时代性和教育性,紧扣时代的脉搏并且能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满足了情感意识和文化意识的要求。所以,在话题选材反面要做到面宽,可以涉及环境保护、语言、文学、生活、 音乐、影视、科技等等。

4、改变训练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从当前高考命题中不难发现,重视考查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特别重视语言教学三维目标与考试的融合,所以高中英语教学应该创新语言技能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

山东的高考经历了全国命题的考试到2005年的自主命题,再到自主命题中题型考查的变化。在变化中,高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理念,创新教法,不断地钻研高考的新趋势、新题型、新课题,提升个体的综合素养,不断发展自己的专业,以适应命题改革的需求,为我们的英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热诚。

注释

1[1]廖平胜、何雄智、梁其健:《考试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2[2][3][4]原国家教委考试中心:“1994年度英语试题分析”。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节选) 第10篇

本课是高一化学(上册)中的教学内容,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首先从一个实验入手(KClO3的受热分解),启发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接着,我引导学生进入实验探究教学,引发“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的问题,然后提出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能源展望和人类进步的话题。

教学过程(此处限于篇幅,仅节选其中2个教学片段):

片段1: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KClO3受热分解实验。

提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2KClO3+3C→3CO2↑+2KCl)KClO3受热先熔化,此时并没有氧气放出;将带火星的木条与熔融的KClO3接触以后立即放出氧气,木条在熔融的KClO3中剧烈燃烧起来,由燃烧放出的热维持KClO3放出氧气,直到反应完成。

教师: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化学变化中除有新物质生成外,常伴随着放热、发光、放出气体,有时还会有变色、生成沉淀等现象发生,有时还有电流,本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

4.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变化中热效应是一种主要的形式)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片段2: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演示实验]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10g NH4Cl晶体,加少量水,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木片上,然后再加入约20 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两者充分反应,成糊状即可。混合搅拌后,木片和小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吸收了大量的热,使水温降低结成冰。

化学反应方程式: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提问:由实验推知,Ba(OH)2·8H2O固体和NH4Cl固体的总能量——BaCl2溶液、氨气和H2O的总能量。(吸热)

[学生分组实验]在一个含2厘米的镁带的试管中,加入2毫升的6mol/L的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请学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③总结实验结论;④写出化学方程式。

反应产生大量热,同时试管温度升高(发烫),说明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

提问:由实验推知,Mg和盐酸溶液的总能量______MgCl2和氢气的总能量。(放热)

通过以上几个实验,我们是否已经明白了化学反应中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教师:1.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也就是物质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2.新物质和反应物的能量必存在差异,而化学反应中能量是守恒的;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差若以热能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较为接近,则放热和吸热不明显。

化学反应的过程可看做是能量的“释放”与“贮存”过程。

[板书]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放热反应:化学上把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化学上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吸热反应。

变化中的英语 第11篇

首先,题型上的变化。2014年的作文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第六题阅读表达B(5分),和第七题书面表达(15分)共同组成。而2015年之后变成统一的书面表达。事实上把原来的一大一小两个作文合并成为一个作文,但分值依然是20分。

其次,文体上的变化。2014年的阅读表达B是应用文的考查,分值是5分。由于它的存在,所以其后的书面表达会避开应用文,而以议论文和记叙文为主。从2015年开始,只考查应用文。文体固定后,学生准备的方向明确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真正做到了在试题中的减负。

第三,准备内容的变化。2014年之前学生要准备一大一小两个作文。阅读表达B的应用文练习讲求格式正确,内容表达准确,还要有一定的转承句。加之书面表达文体的不确定性,学生事实上在考前要熟悉并练习各种文体。从2015年开始,主要以考查应用文为主,考查在一定的语境中完成书面表达。同时试题更加贴近生活,这就让学生准备的范围缩小成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文为主。方向明确了,内容减少了,学生的准备更充分了。

第四,命题方向的变化。2014年之前的书面表达对学生考查的面广,无论是议论文、说明文还是记叙文都要相应地练习。而从2015年开始,命题开始转向在一定的语境中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与学生的日常活动贴的更紧。例如 2015年的考题内容是“对外国朋友即将到来表示欢迎,以及对更快地适应这里的生活提出建议”。而2016年的考题是“好朋友介绍转学后的自己的近况和对他独自要来的乘车建议”。这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感悟,自然更容易写好。

通过对2014年到2016年的书面表达的比较上看,作文的分值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文体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内容减少了,难度降低了,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了。书面表达的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在学生应考的心理变化上,学生的压力减轻了,他们在完成这样的能力题的时候更有自信了。了解了书面表达的变化后,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2016年的书面表达。

一、从《考试说明》的角度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书面表达,我们首先要分析《考试说明》中有关书面表达的指导要求。在其导向性原则中, 提出“侧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在目标性原则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提出“试题将关注语言知识与运用的关系,引出学生思考的设计。考查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兼顾考查学生的概括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推理能力”,以及“试题将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让学生在做题的同时开启心智、学到方法、受到教育。”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从2015年以来以应用文为主体的书面表达的命题原则和趋势:

1. 要达到由所学知识到知识运用的目的,即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化成写作能力。

2. 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写作任务。

3. 强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即用所学的语言能够准确甚至是创造性地合理表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4.书面表达的出题方式趋于灵活,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时代。

5.学生要有概括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推理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同时,通过完成书面表达,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2016年的书面表达的设计者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原则。出题者设计了一个耳熟能详的情景。“我是张鹏,因为转学到了杭州,在杭州学习的时候,收到好友来信,询问你近况。”这是一个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并能感悟到的场景。可能每个人都经历过,因此都能描述出内心的感受。当你在他乡收到好朋友的来信时,自然会非常感动,所以给朋友回信谈谈自己的近况,谈谈现在的校园生活,谈谈现阶段的老师和同学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得知好朋友要独自乘火车来看望自己时,在感到高兴的同时,还要注意个人安全,向他提出具体的乘车建议。这完全符合一个中学生处理事情的规律,事情合情合理,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分析文章,把文章写好。学生在完成写作任务的同时,也锻炼了在实际生活中处理该类事情的能力,所以今年的书面表达很好地体现了考纲所规定的内容。

二、 从中考英语作文评分标准的角度分析

我们首先来研究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

1. 总分为20分,按五个档次给分。

2. 根据内容的可读性、语言的准确性及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初步确定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档。

3. 评分时,应着重注意考生所应用词汇、语法结构的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及相关信息的完整性。

4. 词数少于80词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5. 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应适当予以考虑,最多扣2分。

6. 如书写较差,以致影响交际的酌情扣分。

从评分原则上来看,书面表达首先强调的是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读性,语言的准确性和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并以此作为划分档次的标准。这实际上是对学生能力上的要求提高了。它需要学生对已有的汉语进行概括分析、归纳总结和判断推理,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整合,把要表达的文章内容合理化。同时,在表述的过程中语言要准确。首先,所表述的内容要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其次,要从语句中的语法使用,词汇使用,行文的连贯性和信息点的完整性进行考查。再次,要对文章的字数和标点符号使用的规范性进行考查。同时,强调了学生书写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书面表达首先强调划分档次;其次强调语言的使用和信息点的完整;再次强调书写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我们再来看看定档的要求。一等(17-20分)“应用了较多的语法结构。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有效地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使全文结构紧凑”。在一篇优秀的文章里,鼓励使用好的语法结构,鼓励使用高级词汇,注重语句间的转承,使所要表述的内容更加合理并具有文采,这也充分体现了选拔优秀文章的标准。二等(13-16分)相对于一等文章而言,强调了漏点1-2 个次要信息点,“语法和词汇基本正确,满足了所要表达的任务,在尝试较复杂的语法结构时可有少数错误”,同时也强调了语句之间的链接。三等(9-12分)的标准强调“基本完成试题任务,基本达到写作目的。保证文章内容的连贯性,语法和词汇有错误,但不影响理解”。四等(5-8分)的判定标准主要为“未能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漏掉主要信息点,语法单调,词汇有限,有误,内容缺少连贯性和信息表述不准”。五等(1-4分)“明显遗漏主要内容,语法和词汇错误较多,内容不连贯,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从而没有完成试题规定的任务”。等外(0分)“抄袭试题内容或语段,写的内容均与所要求内容无关或所写内容无法看清、看懂”。

从上述标准可以看出,在划分完档次以后,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合理使用语法结构。合理使用高级词汇。句子之间的转接运用的合理,句子之间连贯。词汇能够准确地表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尤其“语法结构或词汇方面有些许错误,但为尽力使用较复杂结构或较高级词汇所致”。强调鼓励学生使用高级词汇,这也是文章加分的一个依据。

三、 针对2016年的中考,确定应用文的写作步骤

书面表达:假如你是张鹏,转学去了杭州。你的好友王新来信询问你的近况,并告诉你他暑假要来看你。根据以下提示,给王新写一封回信。

写作要点:

1. 表达你收到他的来信之后的激动之情。

2. 介绍新学校(1)设施:一个大操场,一个图书馆。 (2)师生:友善,易于相处。

3. 针对他独自乘火车来杭州提出具体建议。

针对这样的叙事性说明文,我一般是这样处理的。

首先,要反复阅读所给的信息。通过阅读,确定书面表达的格式、所要使用的人称、所涉及的时态。找到文章的主要信息点和次要信息点。 反复阅读汉语,要求学生圈出关键词和易错词。以今年的书面表达为例,通过阅读能够分析到的是你(张鹏)给好友王新的一封回信(格式)。所设计的时态主要是一般现在时和将来时。 人称是我(张鹏)和你(王新)。

文章的次要信息点为第一段的表述,主要信息点集中在写作要点上。在关键词的使用中要有“转学”“近况”“激动”“易于相处”“独自”,要对这些关键词进行合理使用,否则会影响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会被扣分。

其次,根据已有的信息划分段落,并划定每段的详略。同时要补全文章所缺失的信息点,适当使用转承句。以今年的书面表达为例,我们可以这样划分段落。第一段在问候好朋友的同时,对王新的即将到来表示出激动的心情。同时,介绍自己的近况。第二段,介绍现在自己所在学校的状况,和老师同学们相处的状况,向好朋友表述自己一切顺利。第三,对好朋友即将到来表示欢迎并且对他独自乘车给出建议。同时,合理运用转承句,使文章之间更加流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文章可划定第一段(略),第二段(详),第三段(略)。

第三,根据段落的要求,按照汉语的语句,确定所要使用的英语语法结构,词汇。同时,根据上下文的内容,选定所要使用的高级词汇和优美句式。中考书面表达中所给定的汉语表述简练、清晰,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地对已有内容进行整合,合理想象,运用好的句式和词汇,完美地表述出所要表达的内容。

第四,检查知识点准确,信息完整后,着手进行书写。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书写规范,行文美观,设计合理。

四、对书面表达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1. 在基础学年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地利用新学的生词造句,尤其重视引导学生利用生词就考试说明中的话题来造句,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地利用英语思维去组织语言,进而达到根据写作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可以积累相应的写作素材和高级词汇,学生在毕业学年复习的时候就减轻了语病过多和汉式思维严重的问题。

2. 建议教师重视书面表达的写前分析讲解过程,让学生明确较为规范的书写模式,包括词间距,字母间距,段首空格距离及标点的正确使用。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细心全面地找到写作信息,及合理的段落划分,尤其是句句之间、不同信息间的过渡句的使用,使行文连贯,避免前言不搭后语。学生成文后,展示学生间的优秀作文,以此带动对写作还很茫然的学生,必要时可以让实在写不出来的学生进行模仿,从而大范围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网络技术与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变化 第12篇

因特网的广泛使用,在为我们带了大量的信息的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挑战尤为巨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资源只可能有增加的态势而不会趋于减少。在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中,教师总是围绕着已有的教材,利用黑板和粉笔,将英语作为一种技能灌输给学生,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听讲地位。自从计算机被引入课堂后,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形式呈现多样化,这也势必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单一的“讲授”的角色中走出来。因为计算机教学有多种不同的模式,教师所掌握的模式决定着教师与计算机、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在网络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成为重要教学模式的当下,教师若要胜任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及网络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以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网络已成为高职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合作师生互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然而,如果教师不能给学生必要的引导,那么学生在面对数以千计的网络资源时,他们或许不能有效地支配如此巨大的信息。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根据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水平,发现他们最感兴趣的信息,并对网络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评价。

二、高职英语教师传统角色的单一性

传统的标准对英语教师的评价是基于教师对学生所灌输的知识的量———越多越好;学生的成绩———等级考试通过的学生越多,教师就越优秀。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成功的教师形象是:站在讲台上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是知识权威的象征。同时,英语教师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和分析语法、句子、短语、单词及其用法,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其他的交流。显然,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主要是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而非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师生之间合作得较少,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场面很少,课堂外教师也几乎得不到学生的反馈意见。

英语教学中传统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去阅读并欣赏所节选的现有的文章,实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向学生解释必要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当翻译完阅读材料后,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上,教师是管理者、指导者,指导着学生逐句逐字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次领悟。学生也没有机会将他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交流中,“学”不能得以致用,“学”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造成的结果是:教师过多的控制凌驾于学生被动的接受之上,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学生成了纯粹的接受者。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权威地位。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普及,多种学习模式一一出现,教师的角色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学习促进者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但网络环境的出现,多种多样的新型学习模式也一一呈现,如研究性学习、WebQuest等,着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中心位置,教师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指导者,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建立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的体验。然而,教师的作用并没有被忽视,而是得以重新建构,其就像美国教育学家威廉姆·多尔(W.Doll)对教师的角色界定———“平等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

(二)课程开发者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工作比较机械。而如今,课程都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最新开设的,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学方法比较灵活,教学资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收集整理。因此,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开发课程的能力,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利用网络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同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较好地掌握网页制作技术或者在他人的帮助下开发网络课程,那么课程的内容就是开放的、可扩展的,更新快,不受时空的限制,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使课程的内容更加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更加满足社会需要。

(三)终身学习者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时时都在更新,学生比教师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甚至学到教师不知道的知识。对于广大高职英语教师而言,不前进就意味着后退,不学习就意味着落伍,唯有不断学习,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才能与时俱进,保持知识结构的鲜活,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才能承载自身教书育人的职业使命。多数教师没有专门的、长期的学习时间,那么随时随地地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习惯。教师要承认自己的知识空缺,善于向学生学习,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激发灵感。同时,教师需要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知识管理来提升自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专业发展的进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知识有很多是隐性的一面,教师可以通过组建学习群体的方式使知识显性化,博采众家之长,使自身获得一种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行动研究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原来的某些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指导教学活动。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摆脱机械、呆板的教书匠的角色,成为“科研型”教师。教师一旦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境,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那么就能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新的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更能体会教学的乐趣。当前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媒体给行动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工具与手段,例如SPSS软件给数据统计提供了特别的方便,这些从技术层面更加有利于高职英语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

四、结语

相关文章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精选13篇)保安签订劳动合同范文 第1篇安 保 合 同甲方:江苏天泰阀门有限公司 乙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

1
2025-09-15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1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1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