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极近距离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极近距离范文(精选9篇)

极近距离 第1篇

1 矿井薄煤层赋存情况

我矿各采区开采中部层组29#层时, 将下部层0.8~3m间距极近的27#层薄煤层 (优质煤层, 厚度0.8~1.3m, 灰分18~20%) 全部放弃, 没有开采, 总共可采储量559万吨。如果将这些采区的27#层煤采出, 将扩大矿井优质煤的可采储量, 为矿井优劣煤层搭配开采, 再增加矿井高灰煤层的开采量创造条件。

2 开采方案

2.1 采区概况

四采29#其下部的27#层煤层厚度0.9~1.1m, 倾角5°, 生产灰分18~20%, 可采储量273万吨。距29#层层间距0.8~1.6m, 为煤页岩互层, 暨27#顶板, 其底板为5m细砂岩。

2.2 开采方案设计依据:

2.2.1 顶板矿压显现特征:

由于29#层已开采完, 老顶活动已经完成, 因此, 开采其下近距离煤层时, 工作面只是直接顶活动, 其上覆岩石已冒落完, 已垮落的顶板岩石经过一次压实, 老顶已经历了一次暴露、破裂、折断的过程, 再次开采时其矿压线显现顶板来压表现为静载荷, 没有动载荷作用, 这样, 为极近距离煤层掘进及开采支护创造了有利条件。采掘工作只要支护其直接顶及上层开采时产生的冒落带载荷即可。

2.2.2 直接顶承受载荷分析:

工作面直接顶承受载荷q由二部分构成, 即 (1) 直接顶自身重量q1; (2) 上分层29#层采空区冒落带载荷q2;

式中:m1:直接顶厚度m1=0.8~1.6m

R1:直接顶容重r1=2.4t/m3

29#层采后上覆岩石冒落带高度m2确定: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提供公式如下:

式中:实际上限m2=8.2m, 即是采高5.125倍, 与实际29#层开采矿压观测数值一样。

2.2.3 直接顶极限跨距L确定:

考虑到27#层顶板之上为采空区, 因此直接顶极限跨距可按简支梁计算。根据《矿山压力及控制》中公式:

直接顶折断后, 形成悬臂梁时, 极限跨距:

式中:

L:直接顶极限跨距m;

m1:直接顶厚度h=0.6~1.6m;

q:直接顶承受载荷kg/cm2;

Rj:直接顶抗拉强度, kg/cm2, 根据《鸡西矿务局岩石坚固定性手册》得:Rj=12.5kg/cm2。

2.2.4 采掘工作面控顶可行性分析:

根据上述直接顶极限跨距计算结果在3.0~5.8m, 由此可确定掘进巷道断面中宽在2.4m, 采面工作面济道宽一般在1.4~1.6n, 对于工作面控顶是可行的, 而且只要保证直接顶不发生漏顶, 在采掘过程中是可以保证工作面的顶板管理的。

2.3 开采方案设计:

2.3.1 巷道布置:

由于初采面考虑到薄煤层开采, 为了利于顶板管理, 加快工作面推进度, 因此设计工作面长度在100~120m, 巷道采用内错式布置, 与29#层避开煤柱水平距5m, 以保证巷道不受煤柱底板压力影响, 布置在影响范围之外。其主要依据公式:

考虑到安全系数实际取S=5m。

式中:

H:巷道距煤层底板垂直距离, h=0.8~1.6m;

β:岩层内错角, β=550;

a:煤层倾角, a=50;

2.3.2 巷道断面设计:

(1) 断面:

采用矩形断面, 宽2.4m。高2.4m, 锚杆加锚网联合支护, 锚杆全长0.8~1.2m, 沿27#层顶板掘进, 拉底0.3~1.5m。

(2) 支护设计:

由于27#层顶板为层状复合顶板, 在29#层开采时由于采空区发生底鼓, 已破坏了底板岩层的完整性, 经过长时间的挤压后形成再生顶板, 因此按组合梁原理计算。设计锚杆锚距0.6m, 排距0.8m, 形成预应力组合梁。为了保证预应力组合梁的完整性, 利用锚杆+网+钢带组合, 网宽2.0m.为了保证网的连续受力, 各片网用穿条连接, 形成完整性, 从而保证了顶板的完整性, 形成一体的组合梁。

为保证巷道沿轴线方向不出现折断, 根据计算采用间隔8m架一对棚子。

(3) 矿压观测结果:

根据矿压观测巷道顶底板及两帮移进量如表1。

2.3.3 回采工作面设计

2.3.3. 1 技术条件:

该工作面为高档工作面, 工作面采用MG-80/200采煤机, 配SGZ-110型刮板运输机, DZ-1.2单体液压支柱配自制铁顶冒支护顶板;工作面采用4排柱管理, 循环进度0.7m, 机道宽1.4m, 排距0.7m, 柱距0.6m, 最大控顶距4.4m, 最小控顶距3.7m。工作面采用走向长臂后退式开采, 全部陷落法处理采空区。

2.3.3. 2 柱距确定:

式中:

N:每排单体柱数。

2.3.3. 3 机道顶板管理:

采用在一排柱间每6m增设一根单体柱配2.0m长“π”钢挑梁支护机道, 使机道顶板得到及时支护。遇有错差或节理发育的地方,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加密挑梁, 上迈步对“π”钢支护机道, 根据现场观测基本护住了机道的顶板, 机道仅出现一次漏顶。

2.3.3. 4 矿压观测:

(1) 顶板矿压显现不明显, 没有明显来压步距, 无冲击载荷。

(2) 机道没出现漏顶。

(3) 工作面支柱工作载荷不大, 一排柱再7~17MPa、二排柱再11~22MPa、三排柱再12~23MPa、四排柱再9~22MPa。

(4) 工作面初撑力设计5MPa, 基本满足顶板管理。

3 几点体会

3.1 托再生顶板掘进, 采用锚杆+网+钢带联合支护, 锚杆采用全长锚固, 形成组合梁, 可以支护住顶板, 取得良好的效果。

3.2 回采工作面机道管理采用挑梁支护, 是维护机道顶板完整的一个有效方法。

极近距离 第2篇

为了增强本文研究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选择了某一采煤现场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矿区开采的主要是9#与10#煤层, 其煤层与煤层之间的平均距离大致为2.0m左右。其中, 一般情况下, 9#煤层的厚度都在0.45m~4.36m的范围之内, 煤层的平均厚度大约为2.82m。从结构的角度来看, 这一矿区的煤层结构相对简单, 属于较为稳定的煤层;而对于10#煤层而言, 其厚度大致在0, 89m~4.36m的范围之内, 平均厚度达到了2.03m, 这一煤层结构也很简单, 与9#煤层同属于较稳定煤层。1001综采面为10#煤层首采工作面, 由于上覆9#煤层已经全部开采完毕, 因此本工作面属于极近距离煤层下层煤开采。

2瓦斯来源分析

(1) 在对10#煤层进行开采的过程之中, 出现落煤瓦斯涌出的现象。

当采煤机在对煤进行切割的过程之中, 对媒体造成了较大程度上的破坏, 同时, 在综采面不断的推进时, 存在于煤体之中的瓦斯也随之出现采落、运出的现象, 且被释放到回采空间之内, 这一过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被采落的煤呈现出块粒状状态, 且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 无论是大小还是形状都不尽相同。这样一来, 煤体所暴露的面积就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增加, 于此同时, 瓦斯解析的强度以及速率也有所加速。在1001综采工作面开采落煤的过程之中, 瓦斯的涌出量占综采面瓦斯总涌出量的较大比例, 达到了25%~35%。这一状况只在开采落煤事发生, 针对这一现象, 在对工作面风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 应当将这一点作为重点考虑对象。

(2) 10#煤层煤壁瓦斯涌出。

在相关的煤矿进行投产之后, 随着综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 新鲜煤壁也不断的暴露在外, 再加之矿山压力以及地应力等, 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时, 就会对工作面前方煤体中的应力平衡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同时, 在这一状态之下, 压力梯度便逐渐产生, 并在此基础之上逐渐形成了相应的卸压带, 卸压带的透气性得到了大大的增强, 进而促使存在于煤层之中的瓦斯逐渐向工作面进行涌入。在实际的研究中, 我们发现10#煤层的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较低, 大约只占总瓦斯涌出量的10%~15%左右。针对这一现象, 当对相应的瓦斯进行一定程度的治理时, 可以不必对煤壁瓦斯涌出进行重点的研究。

(3) 10#煤层采空区残煤瓦斯析出。

在对相关的工作面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开采时, 往往会出现遗留煤的状况, 这一状况时难以避免的。较之于正常的煤炭, 这些遗留煤有所不同, 它们大多体积较小, 且多为破碎状态。正是因为如此, 使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因此, 这些破碎煤块所析出瓦斯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大, 同时, 瓦斯的析出量也较多。

3综采面瓦斯抽放技术方案

在上文的论述中, 我们对瓦斯的来源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在对这一工作面进行开采时, 瓦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分别是落煤瓦斯的涌出以及采空区瓦斯的涌出。而对于落煤瓦斯而言, 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采煤机对于煤壁的切割, 目前状况下, 对于这一部分的瓦斯, 尚不存在较为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与控制。而对于9#煤层采空区而言, 可以通过对瓦斯抽放的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 并由此来对其进行预抽处理, 最终对降低采空区瓦斯浓度进行有效实现。

3.1 9#煤层采空区瓦斯预抽

为了对煤层采空区的瓦斯浓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并对综采面开采过程中由于顶板夸落之后而导致采空区瓦斯的涌出进行有效的遏制, 确定从1001回风巷设置钻厂向顶板901采空区施工倾斜高位瓦斯抽放钻孔,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踩空区内密闭的高浓度瓦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抽放。

3.2 9#煤层采空区瓦斯埋管抽放

为了对1001综采面的瓦斯浓度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降低, 并在此基础之上对采空区瓦斯涌入到上隅角造成瓦斯超限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有效减小。经过我们的讨论与研究, 决定在1001回风巷之上进行相关的处理, 处理主要为在1001回风巷之上对瓦斯抽放管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铺设,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对1001采空区的瓦斯进行有效的抽放。

4结束语

本文主要结合相应的实例, 对极近距离煤层开采的瓦斯分源治理技术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研究与分析。首先, 对现场的概况进行了阐述, 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瓦斯的来源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最后从9#煤层采空区瓦斯预抽以及9#煤层采空区瓦斯埋管抽放两个方面阐述了综采面瓦斯抽放技术方案。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同行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汪东生.近距离煤层群立体抽采瓦斯流动规律的模拟[J].煤炭学报.2011 (01)

[2]王海锋, 程远平, 吴冬梅, 刘洪永.近距离上保护层开采工作面瓦斯涌出及瓦斯抽采参数优化[J].煤炭学报.2010 (04)

[3]胡国忠, 王宏图, 李晓红, 涂晓东, 张智明, 沈永红.急倾斜俯伪斜上保护层开采的卸压瓦斯抽采优化设计[J].煤炭学报.2009 (01)

[4]卫修君, 潘峰.平煤集团公司瓦斯综合治理技术[J].中国煤炭.2005 (06)

与圣贤近距离对话 第3篇

在如今人们的印象中,四书五经所呈现的圣贤形象跟我们似乎有些距离。但我们一旦真正深入进去,跟古圣古贤们做一番亲切的晤谈,则不难发现,古圣古贤距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明代通俗文化大家冯梦龙以其特有的经学素养为我们亲切讲解,使我们可以更加从容地观照古圣古贤们的为人处事,以及他们给我们现如今的教育意义。

人们知道冯梦龙的大名,似乎大多由于看过所谓“三言两拍”的缘故;其实,冯氏除“三言”等通俗文学的成就殊显突出之外,比如经学、史学、笔记杂缀等,也不可等闲视之。而经学方面的著作,则委实是冯氏毕生孜孜矻矻地从事乃至殚精竭虑撰成的。对此,冯氏自己似也颇为欣赏其胜义。

据资料所载,冯氏留存至今的有关经学方面的著作,大抵有《四书指月》《麟经指月》《春秋衡库》《春秋定旨参新》等,共二三百万言。但由于各种原因,跟冯氏的《智囊》《情史》等著名作品相比,他这些颇费精力所撰的经学著作竟不大为人所知。

2011年年底,我跟曾荣获第10届韬奋奖的国内著名出版家周殿富谈起冯梦龙著作的开发情况,如《智囊》《情史》《东周列国志》等较为通俗的读物,各大出版社争相去做,我们是否也做一些。周先生表示,不必做跟风的选题,可以另辟蹊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做冯氏经学方面的选集。于是,我便承担起点校与编注《论语指月》《孟子指月》(因《四书指月》中并不具备《论语》《孟子》原文等事由)的任务。

冯氏经解“四书”的特色

事实上,冯氏《冯梦龙全集》中的《四书指月》一书,只是冯氏对《论语》和《孟子》两书的解说,并没有对另外二部《中庸》和《大学》的说解。因此,这次整理编辑出版,我就把冯氏的《四书指月》析为《论语指月》和《孟子指月》二册,独立出版。

我们知道,《论语》《孟子》中的语句固为经典,而冯氏说解对之亦颇多阐发。盖冯氏博通经史,在解读《论语》《孟子》时颇多胜义,其中的警示意义不唯在当时有其特殊价值,就是如今也依然称得上是足以指导和纠正人们言行的上上箴言。如《论语·卫灵公篇·子曰君子求章》中孔子所说的“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确是千古哲言。对此,冯氏进一步讲解道:“君子会得己真,看得己大,自己取用不尽,故只求诸己;小人看得自己一毫没有,富贵在人掌握,声名在人齿颊,全向人讨生活。”这分明将《论语》中孔子的原话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其励志处委实令人激赏。又如讲解所涉启发式教育和“举一反三”这一语典时,冯氏进而引申道:“教人之法,最忌说尽。依我作解,障彼悟门,此大病也。故不启发者,正以进之启发;‘不复’者,正以进之能‘反’。重学者身上理会。”(见《述而篇·子曰不愤章》)

冯氏对于《孟子》的见解亦复如是。如在《孟子曰子路人告章》说到孟子“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这千古哲言时,冯氏进一步讲解道:“‘乐取诸人’,舜忘人也;即此是‘与人为善’,则人也相忘于舜矣。人己两忘,乐之至也,同之极也,到此地位,才复得此善原初无碍之本体,故曰‘莫大’。”这解说可谓精到透辟,要言不烦,而语语中的。此外,冯氏在解说《公孙丑·孟子致为臣章》中,剖析孟子离开齐王时,对两人一番应对间的话外音颇能挖掘其深意,亦即对两人的心事可谓透彻掌握。因为齐王是为了贪图礼贤下士的虚名,而孟子则为了获取足以实施抱负的实职,冯氏因对当事人的内心体贴亲切,故能说得淋漓尽致。而冯氏一句“直是借他人话,表自己心”,这若非目光如炬,何能洞幽烛微若是?至于如《离娄·孟子曰中也养不中章》等所说“父兄在家庭间,观感最近,故人于父兄处最得力”,也是涵泳有味的话头。此外,书中如此之类所在多有,限于篇幅,这里不复赘举,相信读者自能从容寻绎。

冯氏对经文断句的成就

冯氏的说解对深入理解《论语》《孟子》原文大有帮助,其主要体现在对《论语》《孟子》原文的准确断句上。因为历来经学家们如朱熹等固然是以其自身所是而断句,即便是错误的句读,后人也大多不敢提出不同的见解。而冯氏则不然,他既有对朱氏的肯定,如其行文中所说的“朱子说是”之类,但主要还是以其自身学者的体悟作出颇为可信的句读,难能可贵。

如诸书对《论语·阳货篇·阳货章》的断句各行其是,以致歧见纷纭。至于人们读后也确实觉得云山雾罩,不得要领。但冯氏说解中仅一句“记者于此方着个‘孔子曰’”云云,即可解决问题,因为这种正确的句读立马使人领悟孰是孰非。又如在对《宪问篇·南宫适问章》关于南宫适问孔子语时的解说,亦即冯氏对通行本句读“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作解说时,以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是未定之词;羿、奡是已然事,故‘然’字当属‘禹、稷’句,乃转下落重语”。我们知道,冯氏所引“若由也”句,源出《论语·先进》,跟这里的用法确实有异,可见冯氏这别出心裁的说解因不袭旧说而别有新见。而冯氏此等说法对理解《论语》原文确有如汤沃雪之功,类似胜义在书中可谓俯拾即是。

毫无疑问,冯氏在解释《孟子》时庶几不逊于此。如诸书对《孟子·尽心篇·齐饥陈臻曰章》(按著名成语“冯妇重来”即出于此章)的断句各行其是,以致歧见纷出而又莫衷一是,但冯氏说解中补充一句“一说‘卒为善’句,‘士则之’句,‘野有众逐虎’句;‘士则之’与‘士笑之’正相应——较胜”云云,即可使我们得到确切的解答,因为文从字顺嘛。诚然,冯氏的说法也并非最早,盖宋人刘昌诗《芦浦笔记·冯妇》就是如此断句的。所以我在点校时,既照顾到历史著名版本的断句,同时也参考冯氏的说解。其中还须参以己意而作出的标点,也就与通常版本如朱熹等人的颇为不同了。例如在对《滕文公·滕定公章》中的通行本句读“曰:‘吾有所受之也。’”确乎难以句解;朱熹注中则作连上文读,亦颇觉意旨难明;而今北京大学出版社版《孟子索引》乃作其父兄之言处理,尤属扞格难通。而冯氏以为“此乃世子答父兄之语,因他说宜从先祖”云云,则上下文脉自可豁然贯通了。又如《告子·孟子曰牛山章》,由于语句颇长,若非冯氏指点说明,则易笼统读之,不但不易解会其文旨,更不易彻悟原文之妙的;而冯氏指明“看首二节,各有‘人见其’三句,不是慨叹口气,……通章三‘存’字最紧要”云云,此真金针度人者!至于其中分析切中肯綮处,详尽而准确,这是因为冯氏的国学素养极为深厚。

冯氏征引他人说法不拘成见

任何一位学者,在做学问时难免都会涉及对他人已有成果的征引。对此,与当下某些所谓学人任意剽用他人成果却不吱声不承认很为不同的,冯氏往往真名实姓地标明这是谁的见解,那是某的高论。三百年前的人能严谨地做到这点,确乎不易。事实上,冯氏说解所征引前人与时人的说法颇多,只要是有助于理解《论语》《孟子》原文的就收录,而并不以说话者的声望来取舍,所以书中除引录一些学术权威的说法外,还使得许多名不见经传者的颇具见地的解说得以保留。

尤为可说者,冯氏对当时业已被尊为圣人的朱熹之说(指朱氏《四书集注》一书)亦敢多所訾议,但这是出于做学问的公心,因此也就多所匡正朱氏不当甚乃错误的解说了。如讲解《卫灵公篇·颜渊问为邦章》中为孔子所称“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时,便指出“雅与郑声,皆其声调,非指其词。朱子认作男女淫奔,而轻改《郑风》之序,冤哉!”颇具见地。又如对《季氏篇·季氏将伐章》讲解时,文末断定“朱子分作两节,便没分晓”,所说颇合事实而不唯名人之言为是。而对于《孟子》的说解,冯氏亦复如是。如他往往说“朱《注》不用”等语,也就是说,冯氏对朱氏注解不妥处是不会同意的(如《公孙丑·孟子去齐充虞章》等)。当然,冯氏亦并不全跟朱子唱反调,比如《滕文公·景春曰章》时就客观地指出:“愚按朱子仁、义、礼三字,虽不可用,然小注‘广居’,以居心言;‘正位’,以立身言;‘大道’,以制行言,却说得好。”对此,冯氏自述“亦非定与相左,只是虚心观理”(见《论语·卫灵公篇·子曰众恶章》解说语)。总之,冯氏讲述时这种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为我们最终确切理解《论语》《孟子》提供了良好的版本。

诚然,冯氏说解中多用明代口语,其明白浅显处与现今所用语言几乎没有什么大异。但也正是由于冯氏所用词语不时有当时的熟语或方言,反而使得今人未必就没有了隔膜。此外,冯氏解说也并非全无可商榷的。如对《论语·泰伯篇·太宰问章》中解释“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时,以为“夫子以‘多能’为‘鄙事’”云云,与《论语》原意似乎就有些游离甚乃误会了。

冯氏解说多涉文法技巧

众所周知,明清文学批评家们(倘说大多是评点家或曰鉴赏家,似乎更为确切)对名著详加评点,可谓一时风气,而且也取得了很多实绩和经验。如人们所熟知的金圣叹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毛宗岗父子批点《三国演义》,张竹坡氏评点《金瓶梅》以及李卓吾评点《西游记》等,可谓两代文事风气使然;这对建立后世的文艺批评学无疑大有裨益。

冯氏生活在明清之交,自然颇受这种文艺思潮的熏染与影响。他本人自是嗜好这种文艺评鉴模式,所以在他别的书中亦多有其评点印记。《情史》是如此,《智囊》亦复如是,而于《四书指月》自然也就不例外了的。其实,我们阅读冯氏这些评点,对洞彻《论语》《孟子》行文中的文法高妙之处,委实大有助益。因为除了对原文重出者不予说解外,冯氏几乎对《论语》《孟子》(尤其是前者)原文做到字字精研,句句确评,而且必使达到原文蕴涵无余剩而后已的程度;这种着意深入研究和真切赏析的境界,确乎使人读后颇觉痛快淋漓。如在《卫灵公篇·子曰君子义章》所批点“首尾两‘君子’正相呼应”等,即是。又如“此文字暗藏机轴处”(见《梁惠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章》)、“此文字针线处”、“此文字细密处”(以上均见《滕文公·有为神农章》)、“……此虚实相生法。且‘伊尹’二节,本借客形之;而犹益之于夏,又借主形客,尽文之变”(见《万章·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章》)等,即是。两书所涉此类写作技巧者,真可谓触目即见。而这,对现在有志写好文章和洞明古人行文用意者自是大有裨益,而且时时饶有醍醐灌顶之乐。

编注者必做的相关事

《论语指月》《孟子指月》二书,是从冯氏《四书指月》析分出来的。而《四书指月》是以现今国家图书馆所藏《四书指月》残存明写本的影印本为底本,校以其他本子;唯该影印本原书不知卷数,有眉批,除《孟子》七卷外,仅存《论语》六卷,其中尚有缺页。该书按章分节疏讲二书,将冯氏的知识、见解融汇其中,对读者颇具辅导效用。

由于底本《四书指月》并不同具《论语》《孟子》原文,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许不成问题,但现在恐就不一样了,因为当今绝大多数读者远没有达到“饱读四书五经”的程度。故此,若没有《论语》《孟子》原文对看,那就势必对深入理解和确切掌握《论语》《孟子》精义是个障碍,而且这还不仅仅是“阅读不便”而已。举个例子来说,如《颜渊篇·子张问士章》中的“夫达节”,底本和其他刻本原多讹为“天达节”,致使后来诸多古籍出版社点校本亦多沿袭其误。如此之类,其他地方尚多,恕不赘举。因此,若不照录《论语》原文,则多数读者势必难以理解冯氏文中的所谓“天达”究为何所指,那就更别奢望能够立刻明白冯氏原本精辟的论述意义何在了。于是编者取坊间权威的《论语》版本并移录在冯氏说解之前,以便读者能够从容真切玩味;而其中文字因版本之故而颇多不同者,则择善而从,且于文后略作按语以供读者采择。昔人有所谓备此一书,即不必更求《论语》其他版本的说法。信夫!而《孟子》的情况自是与此相类,不须赘述。

此外,由于《论语》《孟子》(尤其是前者)原文前后颇多重出,故冯氏对后出的语段就不予解说了。但本编为使《论语》《孟子》原文完整起见,特行取录,以便使之成为完璧。唯本编句读有与通行版本颇有不同处,这是按照古人所指明的“当同者不得不同,当异者不得不异”的原则进行的,“虽一时或骇里耳,后世不乏子云,必有玄吾玄者矣”(见冯氏《〈麟经指月〉发凡》)。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具见《孟子·梁惠王上》)。

底本《四书指月》有字迹漫漶,一时不可辨识者,亦有前后错字而不可卒读者,今以文意贯串之,并略作校注与按语,以便于读者省览云尔。诚然,编者也有明知其不确者,但因没有相应的对校资料或一时疏慵,只得姑且一仍其旧,还请读者鉴谅。

总之,读者若能时时跟圣贤们近距离对话,并深研经典字义的蕴涵,那么达到明事理,会读书,善撰文,足研究,能管理,擅领导等境界,是当可深信不疑的了。而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所谓“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或许就是对上述见解的最简括性阐述吧。

近距离通信安全研究 第4篇

1 NFC通信模式及其应用

1.1 NFC通信模式

NFC的基础射频信号运行在13.56MHz的频率范围内,能在大约10cm范围内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传输速率可为106kbit/s、212kbit/s、424 kbit/s,未来可提高到848kbit/s以上[3]。NFC终端有三种工作模式:(1)主动模式,(2)被动模式,(3)双向模式。

NFC通信不限于点对点,一个发起者可以与多个目标设备通信。这种情况下发送消息前,发起者设备必须选择一个接收设备,发送的消息被所有未选择的目标设备忽略,只有被选择的设备被允许回复消息。因此,不能同时向多个设备发送广播消息。

1.2 NFC应用场景

NFC技术的应用可分为五类[4]:(1)接触通过,(2)接触支付,(3)接触连接,(4)接触浏览,(5)下载接触。在信息时代,NFC逐步广泛应用于公共交通、小型支付、网络浏览等领域。

2 NFC面临的安全威胁分析

2.1 窃听

NFC是无线通信接口,当两个设备通过NFC通信时,攻击者可通过天线接收到传输信号,由于NFC通信距离不超过10cm(通常更少),攻击者在理想状态下,对主动设备的窃听距离最大为10m,对被动设备的窃听距离最大只有1m,这是NFC最主要的安全威胁。因此要解决窃听的问题,必须通过安全信道进行数据通信。

2.2 数据篡改

数据篡改有三种形式:数据破坏、数据修改与数据插入。

数据破坏是指攻击者通过NFC接口破坏传输的数据,使接收者无法理解发送者的数据。只要在正确的时间传输相同频谱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但数据破坏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受到干扰而不是数据泄露。

数据修改指攻击者使接收设备收到一些被修改后的错误数据,但NFC设备在传输数据的同时能检测射频场,因此这样的攻击方式可以被检测到。

数据插入指攻击者在两个设备进行数据交换时插入消息,这在设备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数据应答时才有可能发生。攻击者可以在此时比正确的回答方提前发送数据,但仅当插入数据可以在原始设备开始回答之前结束才能成功,否则双方数据流重叠,插入数据就被破坏了,这变成了数据破坏攻击,如数据修改一样,数据插入攻击同样是可检测的。

2.3 中间人攻击

典型的中间人攻击是指对话的甲乙双方陷入攻击者丙制造的一个三方对话中。由于中间人攻击需要丙屏蔽真实通讯双方的数据传输,而NFC属于近距离无线通讯,一旦中间人发出屏蔽干扰或者开始假冒传送数据,一定可以被检测出来,因此这样的攻击是不容易实现的。

3 解决方案和建议

对于窃听和数据篡改,通常的解决方案是建立安全通信信道。由于NFC对中间人攻击的免疫,可以防止第三方介入安全信道,因此其安全信道更加可靠。

通常情况可以使用一个标准的密钥协商协议,在两个设备间建立一个共享密钥,然后共享密钥可以用于获得一个非对称密钥,如3DES或AES,用于提供保密、完整、认证的数据传输安全信道。而对于NFC,这里介绍一种NFC专用密钥协议,不需要任何非对称算法,因此降低了计算需求,而理论上仍然能够提供安全保障。

假设通信双方为甲和乙,首先,甲乙先进行信号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射频振幅和相位同步;其次,甲自己生成并发送一个固定长度的密钥,乙同时发送一个相等长度的随机数,并且甲、乙同时监听射频场。当两个设备都发送0,叠加信号是0,监听的攻击者可以知道两个设备都在发送0。当两个设备都发送1时,情况一样,攻击者可以知道两个设备都在发送1。当甲发送0,乙发送1或者反之,两个设备都知道对方发送的与自己相反,然而攻击者只看到叠加的射频信号,但无法知道哪一个设备发送的是0,哪一个发送的是1。

在发送完成之后,甲产生的密钥,乙可以直接计算出来,且任何窃听者都无法准确判断。这个协议的安全性在实践中依赖于两个设备间同步的质量。如果监听者能够区分出设备甲和设备乙发送的数据,协议就被破坏了,因此在实际中,两个设备甲和乙必须尽量完美同步,才能确保安全。

4 结论

我们阐述了NFC技术及其典型的应用,并分析了其中的安全威胁。数据监听是对NFC最大的安全威胁,但可通过建立安全信道的方式进行解决,而本文介绍的密钥协商机制,则是一个可以运行在NFC之上的简单有效的办法,但是如何确保NFC设备的同步,则是该机制未来必须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ISO/IEC18092:2004,Information Technology-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between Systems-Near Field Communication-Interface and Protocol(NFCIP-1)

[2]ISO/IEC18000-1:2008,Information Technology-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Item Management-Part1:Reference Architecture and Definition of Parameters to be Standardized

[3]Ortiz Jr S.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close to success.IEEE Computer Society,March,2006,18~20

极近距离 第5篇

一、有关煤矿系统可靠性理论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其中规定条件包括使用时的环境条件和工作条件, 产品可以泛指任何系统、设备和元器件。规定的工作条件通常指的是环境条件、维修条件和使用条件;“规定时间”是指产品规定了的任何时间, “规定功能”是指产品规定了的必须具备的功能及其技术指标。

煤矿系统可靠性是指煤矿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系统是指作为单独研究的对象, 规定的条件是指:环境条件, 工作方式, 使用和维护条件, 娜定的时间是指寿统完成规定功能的时间, 规定的功能是指表征系统能完成任务的各种技术指标。

矿井可靠性工程是一种软工程, 煤矿可靠性工程是从数量上来研究煤矿设备与工艺发挥预定功能的可能性大小, 寻找提高煤矿设备与工艺系统可靠性的途径与方法。矿井可靠性工程的任务是确定评定部件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由生产建设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统计资料, 评定煤矿系统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获得煤矿系统可靠性的一套计算方法, 只有这些子系统确实达到了预定的可靠性, 煤矿安全、高效和低耗生产才有保证。根据煤矿系统现有部件的可靠性与系统的结构, 采取各种措施, 提高煤矿系统可靠性。

可靠性是以研究部件 (系统) 寿命特征等为主的学科, 用可靠度作为它的量度。部件分为可修复部件和不可修复部件两类。部件发生故障是随机的, 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的组成部件大部分可修复, 在故障时间内系统处于故障状态。统可靠性结构是从可靠性角度出发, 典型系统的可靠性逻辑结构有多种类型, 串联系统的可靠性结构属于非储备可靠性结构, 只有每个环节都不失效, 系统才能不失效;并联系统的可靠性结构各个环节是相互独立的, 在全部环节都发生故障时, 系统才发能发生故障, 串联系统的可靠度好像一个链条的可靠度, 并联系统的可靠度好像由许多钢丝组成的铆丝绳的可靠度, 串联系统有寿命较短、强度最弱特点, 并联系统则寿命最长, 强度最大。

二、极近距煤层采煤工艺

极近距煤层在相关资料的解释为煤层群层间距离较小, 开采时相互有较大影响的煤层。从定性分析的角度, 极近距煤层的相互影响包括对工作面及巷道围岩控制, 根据煤 (岩) 层的赋存条件和煤层层间距离的不同, 近距离煤层的为别标准仍是定性的。邻近煤层间开采的相互影响将非常显著, 开采时相互间具有显著影响的煤层划分为极近距煤层, 影响到采区巷道布置方式和回采工艺的选择。

根据大同矿区地质特性, 采场边缘底板岩体最大塑性屈服深度与工作面开采宽度成正比, 考虑煤矿开采的不利因素, 通过实验室煤岩力学测试, 确定大同“两硬”条件下极近距煤层的间距有一定范围。

下部煤层果煤工艺特点及相应指施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采用对煤体松动爆破方法, 增大采煤机机组功率, 提出如下爆破方案:炮孔布置方法、确定装药量、装药方法:和爆破方法;开采极近距煤层时, 其下部煤层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不同于单一煤层工作面, 从实体煤向采空区推进, 在实体煤与采空区分界线前后加强支护, 支设抬棚, 并与顺槽平行, 每根棚梁支设2根单体柱;在采空区下开采时加安全出口架设2对四梁迈步拍工作面的整体推进速度, 要及时调整泵站的压力, 安全出口架设2对两梁迈步拾棚;从采空区向实体煤推进此阶段主要措施:工作面采取双向割煤, 一次性架设铁道抬棚, 工作面宜选用支撑掩护式支架, 选择外错或内错布置, 巷道布置在煤柱集中应力区域之内, 以锚索补强支护方式或架栩支护方式, 从巷道施工和维护角度考虑, 采用内错式巷道布置明显好于外错式。降低工作面回风顺槽的压力, 有效降低工作面及其回风顺槽的风流压力。

三、采煤工艺系统可靠性

对工作面采煤工艺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需系统和环节只具有正常或故障两种状态, 保证某一环节的正常或故障不会对另一带来影响, 假设环节故障的出现是随机的, 并只分析工艺中设备的可靠性。采煤工艺系统的组成结构根据系统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通常分为三个生产班, 一个准备检修班。

建立采煤工艺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 当系统某一环节发生故障时, 系统失效, 采煤机停止割煤, 系统处于故障状态。当某环节发生故障后, 系统即投入修理, 工作面采用工作面采用适当的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各种有关的实际数据, 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始数据。

系统运用各环节中的主次因素排列, 通过对工作面实际数据的整理计算, 找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 过对工作面采煤工艺的改造, 加强系统的可靠性。

四、系统可靠性的分配

系统可靠性分配是系统可靠性设计的重要任务, 矿井工作面采煤工艺系统可靠性分配, 使复杂问题的处理得以简化并便于检验, 就是将可靠性指标自上而下地分配到采煤机, 运输机等各个环节, 由整体到局部, .由大到小, .借此落实相应环节可靠性要求, 靠性分配是在处理一类反问题, 并使整个系统及其子系统之间豹可靠性相互协调, 先有目标, 后有方案。

可靠性分配方法基于环节相对易抽性的可靠性分配, 尽量做到提高系统中薄弱环节的可靠度, 根据采煤工艺系统可靠性分配原理, 满足目标要求的方案, 应遵循技术水平原则、复杂程度原则、重要程度原则、任务情况原则, 及时、合理地调整系统或环节的可靠性指标, 保证很高可靠性的环节, 保障工作面采煤工艺系统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我国矿山在极近距煤层开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急需解决, 必须对采煤工艺系统进行可靠性研究。本文结合煤矿实际易形成安全隐患, 分析煤层工作面的采煤工艺特点和系统可靠性, 分析极近距煤层的概念, 针对系统各环节可修复特性, 提出改进采煤工艺系统薄弱环节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煤矿,采煤工艺,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汪树玉等:《系统分析》,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2, 4。

近距离脉冲激光探测接收和处理 第6篇

1 工作原理

根据该激光探测设备小型化和中等探测距离的要求,提出了包含光学接收部分、探测器、放大电路、比较电路、计时系统、自动增益控制部分、CPU处理部分、接口电路等8部分组成的设计方案。设计框图如图1。

图1中各部分的功能分别为:光学接收部分采用2片组合透镜设计,具有一定的光学增益,提高系统的探测能力。探测器采用高内阻、低暗电流、快速反应时间的光电二极管EG&G公司的C30641G。放大电路[8]采用2片可编程自动增益、大带宽的运放AD603[9]芯片对通过探测器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放大。比较电路采用高速比较器MAX913和相关的外围电路组成。计时系统主要是对激光器出光和激光回波时间差的测量。自动增益控制主要是合理地控制放大器AD603随时间对回波信号的放大增益变化地控制。CPU主要负责数据的处理和设备状态的确定。接口电路采用RS422通信芯片提高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能力。

工作原理:设备的CPU收到探测命令后可以探测。当激光器出光时,激光器给出一个启动信号,这时计时系统开始工作,同时让自动增益控制部分开始工作,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增益。让不同距离的回波信号放大倍数不同来达到最佳的探测能力。当收到回波时,先通过光学系统进行放大,再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通过两级的自动放大电路和比较电路给到计时系统来停止计时工作。在通过CPU读取测量的时间,通过相应的算法把测量的距离通过接口电路传给上位机。

2 系统设计分析

该激光探测主要由接收和处理两部分组成。如何使设备高速、稳定、协调的工作,在近距离和远距离能合理的探测目标距离,就必须对方案的各部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设计。下面重点从光学设计和自动增益控制曲线设计两方面进行讨论。

2.1 光学设计

为了获得较高光学增益(系统)、增强抗阳光饱和能力、解决小视场和小光敏面(大口径)匹配的矛盾,本系统采用1片镀膜镜(滤光片)片和2片透镜组成。由于设备的小型化,采用光敏面面积较小的探测器。光学系统的设计只能在这些限制条件下综合考虑视场和光学增益,力争结构简单、经济合理。

2.1.1 接收光学系统设计

光学系统由滤光片1、透镜2、透镜3和探测器4组成(图2)。为了小型化、提高增益减少能量损失,物镜采用双透镜结构,每片透镜分配一定的光焦度,2片透镜达到要求的焦距值,构成光学接收物镜。

2.1.2 接收物镜设计

根据像高与视场角的关系式

式中,f'为物镜系统得焦距;y'为探测器光敏面的半径;ω为半视场角。

可初步确定物镜焦距[10,11]。

对单片薄透镜,物在无限远时,其半径r1和r2满足公式

式中,φe为光焦度;fe'为单片薄透镜的焦距;n为透镜的折射率;c1、c2为单片薄透镜各面的曲率半径,

通过2个薄透镜组合焦距公式

式中,f1'为透镜1的焦距;f2'为透镜2的焦距;d为透镜1和透镜2的间距;f'为系统焦距。

考虑到视场和系统结构的限制,合理分配2片透镜的光焦度,分别计算出2片透镜的4个半径,选择光学系统初始结构,加入滤光片,应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优化后参数如表1。

f'=10.27 mm,考虑到光学系统应用于非成像探测系统,考虑能量系统的接收,因此F数=f'/D=0.93,这样能够减小光学系统的长度,减少整个设备的体积。

对2次聚光的光电管接收的光学系统,光增益G为

其中,τ1为滤光片的透过系数,τ2为透镜组的透过系数,G1、G2分别为2次透镜的光学增益,D为物镜通光口径,2y为无限远目标在视场角2ω的物镜焦平面上的像高,亦为实际所需的探测器光敏面半径,该光增益G为97.35。

2.2 自动增益控制曲线设计

根据探测方程可得到最大可探测距离[12]公式(5)。为了能获取近距离和远距离的回波信号,必须根据距离的远近选择好合理的放大倍数,让放大电路趋于稳定的状态,自动增益控制曲线的选择就尤为重要。

其中,ρ为反射物体的反射率;Pout为脉冲激光器的峰值功率;TE为发射激光系统的光学透过率;TR为接收透镜的透过率;TF为滤光片的透过率;Ta=e-αR为单程大气衰减率;β为反射物反射表面法线与光轴之间的夹角;AR为透镜面积。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原理:当接收到出光信号后启动自动增益曲线,CPLD[13,14]芯片通过相关算法送出8位不同数字信号给D/A芯片AD558,AD558通过数模转换把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电压量输出。再通过电阻和电容网络,形成充放电回路产生自动增益信号TPG曲线。放大器AD603根据TPG曲线大小来调整放大的倍数来探测回波信号。图3为CPLD中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电路图中的原理是:电路中的多路选择器(Lpm_mux)开始保持选择第一组数据,当启动脉冲(START)到达时,分频电路开始工作,对时钟信号(clk)进行15分频,因为工作的时钟信号(clk)为30M,所以分频的频率为2 M,时间的间隔为0.5μs。多路选择器每隔0.5μs更换一组数据。每组数据都是通过LPM_CONSTANT来设置的常数。这时输出的数据为数字信号,再通过AD558和外围电路输出为模拟信号。

放大电路[15]采用2片AD603叠加使用,具体连接图见图4。图4中的TPG为AD558外围的电路和电容组成的自动增益曲线。根据连接图和AD603资料可以看出本电路的带宽为90 M。该设计通过合理的设计能够保证放大电路的增益范围为-22~+62d B,即合理的选择VNEG的参考电压和GPOS的控制电压曲线。电路的增益的表达式为

其中,Vg是控制电压,Go是由所选择的增益范围所决定的,Go的值为-20 d B。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通过自动增益控制曲线的设计可以在近距离探测时,放大器是衰减信号使放大器不至于饱和影响探测的精度。在远距离探测时,可以放大信号提高探测的能力。因此合理的控制曲线对于探测能力有很好的提高。

3 数据仿真和实验结果

3.1 光学仿真

应用ZEMAX软件对设计的系统仿真和参数调整,最后确定了比较满意的光学结构。仿真见图5、图6所示。

3.2 自动增益控制曲线仿真

设计的曲线通过multisim对AD558输出的信号进行仿真,仿真电路图见图7。

3.3 试验结果

对上述提及的方法进行大量的试验验证,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探测出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的目标。仅以对收割后庄稼地面的测量为例说明,测量误差为±5 m,探测的距离为50~500 m。具体测试数据见表2。

单位:/m

4 结束语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判据研究 第7篇

根据实际情况, 首先确定如下自变量: (1) 下煤层采出率, 设为x1 (%) ; (2) 直接顶类别, 以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表示, 设为x2 (m) ; (3) 老顶类别, 设为x3 (无量纲) ; (4) 下煤层倾角, 设为x4 (°) ; (5) 夹层硬岩百分比, 设为x5 (%) ; (6) 时间间隔, 设为x6 (年) ; (7) 平衡岩层高度, 设为x7 (m) ; (8) 采动影响系数, 设为x8 (无量纲) ;下煤层平衡围岩高度, 设为x9 (m) , 根据计算得到上述自变量的数值, 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进行自变量的选择, 这里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1.1 确定主成分个数

确定主成分数的方法包括Kaiser方法、碎石检验、解释的百分比变异等。本论文中将碎石检验和解释的百分比变异相结合来进行主成分数的确定。碎石检验指在碎石图中找到特征值平滑递减达到稳定的位置, 保留陡曲线中在开始线趋势的第一个点之前的那些成分。解释的百分比变异指保留按累积方式解释一定变异百分比的成分, 可接受的解释方差水平取决于主成分的使用方式。针对描述目的, 可能只需解释80%方差;但是, 如果正在对这些数据执行其他分析, 则可能需要至少解释90%方差。

1.2 确定选取变量

特征向量包括与每个变量相对应的系数 (表2) , 可用于计算主成分分值。这些系数表明成分中每个变量的相对权重。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对应变量在构建成分时就越重要。

在第1主成分中, x9具有较大的载荷, 说明第1主成分主要提取了采动影响系数的信息。在第2主成分中x4、x6具有较大的载荷, 说明第2主成分主要提取了煤层倾角和时间间隔的信息。在第3主成分中, x2、x5具有较大的载荷, 说明第3主成分主要提取了直接顶类别和夹层硬岩百分比的信息。

上述信息说明, 采动影响系数、煤层倾角、时间间隔等因素是上部煤层破坏等级评估的最为重要的指标, 其次是直接顶类别、夹层硬岩百分比。但是由于煤层倾角在4°~26°之间, 都属于缓倾斜煤层, 因此确定采动影响系数、时间间隔、直接顶指标、夹层硬岩百分比等4个因素作为上行开采判别指标所采取的因素。

2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其分析

2.1 多元线性回归数据

由于选取的自变量为4个, 而数据点仅为10, 因此很难得出满足一定精度的多元线性方程, 因此, 需要对数据进行扩充。上行开采时间间隔下限为6个月, 且采动影响系数的下限为2.6。根据上述准则进行扩充。

2.2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根据上述自变量和因变量数据, 利用商用统计分析软件Minitab (R)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当选用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夹层硬岩百分比、时间间隔、采动影响系数4个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时, 得到夹层硬岩百分比与上煤层破坏程度的P值为0.683, 说明夹层硬岩百分比对上煤层破坏程度的分级不明显, 因此去除。考虑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时间间隔、采动影响系数3个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 得到的回归方程如下:

式中:DR-上煤层破坏程度;

LZ0-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 m;

T-时间间隔, 年;

H-层间距, m;

M-下煤层采高, m。

2.3 方程显著性检验

变量P值分别为0.001、0.105和0.028, 小于设定的0.15。说明上煤层破坏情况和直接顶指数、时间间隔、采动影响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意义显著。

2.4 回归方程的残差分析

如果数据的观测值不足50个, 则即使残差是正态分布的, 图形也可能在尾部显示弯曲。随着观测值数的减少, 概率图甚至可能会显示更大的变异和非线性。使用正态概率图和拟合优度检验来评定小数据集中残差的正态性。对于上行开采数据, 残差服从一条直线, 但其负值尾部稍微偏离了直线。残差应该在0附近随机分散。

3 多元回归方程的使用条件

根据国内外及本论文的研究结果, 当层间距与采高的比值达到一定的数值时, 下煤层的开采对上煤层的影响将会很微弱, 在这种情况下, 无论其他条件如何, 上行开采都是可行的。这一比值可以确定为7.5。此外, 当下煤层开采间隔一定时间后, 上覆岩层的运动趋于稳定, 此时时间对于上行开采的影响可以不予以考虑,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 确定这一时间间隔为5年。因此, 确定上行开采的判据为:

4 结论

(1) 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上述变量进行了选择, 确定了对上行开采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 包括采动影响系数、时间间隔、直接顶指标、夹层硬岩百分比。

(2) 利用多元分析方法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判据。方程残差分析表明具有一定的异常数据点。总体上所建立的上行开采判据能够较好地对上煤层破坏程度进行预测和评估。

参考文献

[1]汪理全, 李中颃.煤层 (群) 上行开采技术[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5:94-167.

近距离探访英国汽车产业 第8篇

赛车产业,不仅仅是娱乐

在中国,赛车似乎常常与“富二代”、“烧钱”、运动和娱乐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但在英国,赛车却是作为一种产业实实在在地创造着社会财富与产业价值,甚至可以说,赛车行业是英国汽车研发领域中最有说服力的范例之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作为赛车工业的强国,明星车手、经典车型和派对节目云集的英国国际赛车展(Autosport International)不但是赛车迷们不容错过的盛会,更是英国赛车行业技术与产品集中的展示平台,同时也是汽车行业投资合作的良机。

在英国伯明翰举办的英国国际赛车展(AUTOSPORT INTERNATIONAL SHOW)始于1989年,可以说是国际知名度最高的综合性汽车运动展览,举办至今,从未中断过。在展会现场,英国赛车工业协会(MIA)CEO, Chris Aylett先生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由于英国汽车产业对汽车性能的不断创新和极致追求,吸引了大批一级方程式赛车车队的青睐。在11支一级方程式赛车(简称F1)车队中,有8支车队将其总部设在英国。此外,英国拥有世界最大的赛车产业集群。目前,英国的赛车行业共有4500家企业,仅“赛车谷”,就拥有25000多名世界一流的工程师。超过15所英国大学设置有相关的赛车工程专业和课程,为英国赛车领域奠定了丰富的科研人员储备,英国对赛车行业研发投入的资金也远超乎想象。

与此同时,作为英国汽车行业的一个关键领域,赛车运动每年为英国经济创造50亿的价值,并引领了许多后来应用在主流汽车制造领域的创新,如防锁死刹车系统以及使用轻质材料和碳火技术等。据英国汽车工业委员会统计,在英国赛车行业的这4500家赛车运动工程公司,其30%的营业额会被用于研发。其中,总部位于银石(Silverstone)的飞鸟汽车公司(Flybird Automotive)曾为2009年的F1赛季研制出动能回收系(KERS)。如今,飞鸟汽车公司正在与莱特巴士(Wrightbus)、福伊特(Voith Turbo)、Productiv和Arriva一同开发该系统的首个生产应用,并在2014年推出了公路车辆,该项目还获得了英国政府技术战略委员会(Technology Strategy Board,TSB)的支持。

英国的赛车零部件制造商Xtrac公司 是变速箱领域的专家。最初,该公司只从事赛车运动,而目前,它正在进行“全速驶向公路— Race to Road”计划,该计划支持先进的推进系统、能源回收和更大的功率密度。Xtrac公司的产品涵盖从电动车和军用车变速箱到帕加尼超级跑车(Pagani Huayara supercar)变速箱等众多品种。

而公司总部设在英国北安普顿(Northampton),专注于高效能发动机的技术研发,并且拥有前沿工程、制造技术和全套的测试设施的考斯沃斯(Cosworth)公司则有着赛车运动和高效能发动机的悠久历史,自195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成为多个行业的世界领先的高性能技术供应商,包括汽车行业、航空航天和国防产业。

事实上,拥有悠久汽车发展史的英国汇集了世界领先的企业、大学、赛车产业及自主项目,已然具备实现转型研发的雄厚实力。专业的知识和前瞻性的思维赋予了英国开发核心汽车技术的独特优势。每一个产品从初步构想到商业推广的整个开发生命周期里,都有着大批创新人士的加入,他们组成了英国强大的制造业和供应链生态环境人才队伍。利用英国汽车行业的制造和研发优势,充分激发着投资者的无限潜力。

政府之手看得见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其国内整体的市场化水平很高,但是如果你以为这里是完全的“市场自由”国家,那么你的原有印象也许并不准确,因为事实上,由于汽车业是英国政府的一个关键性战略行业。因此,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在区域层面,英国的汽车产业都有大量来自政府的支持。

仅就融资和技术帮助而言,在英国的地方和国家层面都有面向汽车行业的长期支持计划,该支持计划是英国汽车业战略的组成部分,该战略为确保汽车行业的今后增长制订了政府和业界共同协作的行动方案。其中,英国政府通过区域增长基金(RGF)投入了超过3.16亿英镑的资金用于汽车行业的项目;此外,英国政府还通过“先进制造供应链计划(AMSCI)”提供将近8000万英镑的公共和私人投资,并且通过“技术战略委员会”提供逾1.8亿英镑用于支持协作式研发。

英国政府成立的低排放汽车办公室(OLEV)致力于通过支持研发和基础设施发展并通过消费激励措施使英国成为超低排放车辆(ULEVs)的最佳市场。2015年之前,低排放汽车办公室就已经拥有4 亿英镑的资金可供使用。另外,英国政府还进一步承诺将额外提供5亿英镑用于支持超低排放车辆的发展,直至2020年。据了解,英国政府和汽车行业将在未来十年联合投资10亿英镑成立先进动力中心(Advanced Propulsion Centre,APC)用于未来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应用。这一承诺已获得包括供应链企业在内的业内27家公司的支持。

nlc202309042349

高价值制造推进中心(High ValueManufacturing Catapult)和交通系统推进中心(Transport SystemsCatapult)是获得英国政府逾2.5亿英镑支持的两个投资和实业中心。英国政府成立这两个中心的目的是要加快高新技术转让和商业化的步伐,将其转变为世界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注重低碳交通和创新交通体系的发展。不仅如此,这些方案还将得到私营部门的投资和研发项目的配合。

Nifco是一家世界级的塑料注塑公司,专门从事功能性汽车塑料零部件的生产,产品广泛用于尼桑、福特、捷豹路虎、本田和丰田汽车。目前,这家位于英格兰东北部的企业已获得165万英镑和192万英镑的区域增长基金(RGF)。借助区域增长基金(RGF)提供的资金,Nifco建成了一座造价850 万英镑、占地面积130,000平方英尺的制造设施。第二笔RGF 资金将用于建造一个造价1280万英镑、占地面积61,451平方英尺的新工厂和一个传动系研发实验室。员工人数将超过450人。“Nifco UK 对于置身于斯托克顿镇(borough of Stockton)深感自豪。英格兰东北部地区素有卓越制造基地之称,在世界舞台上享有美誉。该地区拥有高技能人力资源;便捷的公路、航空、铁路和海上运输网络;当地企业伙伴关系和地方政府都能灵活积极地做出响应——随时为我们这样的制造业企业提供支持;制造业集群规模正在不断壮大,富有创新精神,在全国和全世界堪称独树一帜。”Nifco UK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欧洲区首席运营官迈克·马修斯(Mike Matthews)告诉记者。

Zytek Automotive公司首席财务官克里·戴蒙德(KerryDiamond)表示,“区域增长基金为我们Zytek 公司开创了新局面,它配合我公司本身规划的投资一同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我们为这一新兴的、高度竞争的市场开发出许多新颖、精彩的产品。培训对我们十分重要,有了这笔区域增长基金的支持我们便能够更快地弥合技能差距。”Zytek Automotive公司是一家总部设在斯塔福郡的汽车工程企业。该公司专门从事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开发和供应,其客户皆为汽车制造商。该公司获得了来自“区域增长基金”的130 万英镑的资助,用于创新研究和开发项目,该项目成果卓著,将一些精彩新颖的产品引入竞争市场。

NGF EUROPE 公司与英格兰西北地区汽车联盟(NAA)和利物浦城市区域地方企业伙伴计划(Liverpool City Region Local Enterprise

Partnership) 共同争取到一笔50万 英镑的先进制造供应链计划(AMSCI)资助,启动了一项价值400万英镑的投资项目,建成了欧洲第一个全面集成型高抗张强度玻璃纤维线工厂。阿利斯泰·普尔(Alistair Poole)是NGF EUROPE公司的董事总经理,他认为,在NAA商业卓越性计划的支持下,他们成功赢得了AMSCI资助,最终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玻璃纤维线制造厂。“NAA的支持提升了我们的竞标质量,提高了成功几率。”为了更好地促进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效利用外国投资,英国政府甚至成立了“英国汽车投资组织(AIO)”,据了解,这是英国创新国策的一部分。目前,汽车投资组织由前福特英国公司董事长和捷豹路虎公司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格林威尔(Joe Greenwell)担任该组织的掌舵人,这为英国政府注入了汽车行业的资深专家力量。“我们的做法是,帮助潜在的和现有的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英国汽车业内的机会,确定需要哪些政府支持。我们还提供引人入胜的投资方案,并提供实际的支持。为了履行这一使命,我们通过汽车工业委员会与政府部门和英国汽车产业的所有利益攸关方紧密合作。” 乔·格林威尔(Joe Greenwell)说。

顶级汽车——英国制造

英国汽车产业的制造能力十分强大,这从产品的制造范围和所涉及的行业品牌规模便可见一斑。英国汽车的制造范围涵盖了包括轿车、商用车、公交车、客车等多领域,目前英国拥有可进行批量生产的7家轿车制造商、8家商用车制造商、11家公交车客车制造商、逾10家大型高档车兼跑车制造商。根据英国汽车制造商与交易商协会的数据,2013年,英国共生产整车160万辆,相当于每20秒钟就有一辆新车下线,其中77%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英国的汽车制造水平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顶级制造商。全球20家顶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中的19家,均在英国设有生产基地。而汽车品牌则有包括劳斯莱斯、宾利、捷豹路虎、福特、阿斯顿马丁、麦克拉伦、奔驰、莲花等在内的公司,都在英国设立了其一级生产基地。未来的三年内,英国政府还将投资500万用于支持英国制造业,进一步提高英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以实现汽车年产量在2017年达到200万辆的目标。顶尖的技术传承、独一无二的英伦设计以及精细的手工制造工艺,吸引了诸多高档豪华品牌在英国设立其生产基地。以设计作为主导的英国汽车行业,在汽车设计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并相对独立的为英国汽车提供了从概念设计到限量版生产的全方位服务。无论是诸如MINI和尼桑逍客这类畅销车款,还是捷豹路虎、劳斯莱斯、宾利、麦克拉伦和其他品牌提供的不计其数的定制选择,设计和构型都在这些汽车的生产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在英国设计的标志性汽车有包括阿斯顿马丁DB9,麦克拉伦F1,路虎揽胜等在内的许多车款。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来自全球的汽车制造商在英国设立研发中心。而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可以通过与这些海外的科研中心合作,或者在英国设立独立海外科研中心,以获取技术支持提高竞争力获得前沿高效科研力量支持。

近距离煤层开采冲击矿压防治 第9篇

冲击地压作为常见的井下开采地质灾害, 对井下生产的有效进行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威胁。目前, 采矿方面对此类灾害的防治研究主要针对单一煤层的开采, 鲜有涉及近距离煤层。而随着简单易采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 近距离煤层开采已成为未来煤炭开采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 加强对近距离煤层冲击矿压防治的研究, 对于保障煤炭生产的高效安全进行和企业长久发展意义重大[1]。

1 工作面布设概述

吴家屯矿93上12工作面与93下07工作面为该矿典型的近距离煤层相邻工作面。其中93上12工作面倾向长度170 m, 走向长度650 m, 煤层平均倾角6°, 工作面顺槽均紧邻煤层顶板布设, 切眼同两顺槽相互垂直, 位于与93下07工作面轨道顺槽正上方。93下07工作面倾向长度1 500 m, 走向长度200 m, 煤层平均倾角5°, 同南翼采区胶带运输大巷相通, 构成完整的运输机及回风系统。

两工作面相互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93下07工作面位于93上12工作面后方且同其相互垂直。两者相距850m, 依照当前回采速率计算, 对93上12工作面进行回采时, 其同93上07工作面相距不足300 m。在93上07工作面开切眼处, 3上煤层同3下煤层相距不足30 m, 当93上12工作面进行回采后, 93上07工作面将会面对向3上煤层采空区推移的难题, 可能存在冲击矿压的风险。

2 采区冲击矿压影响要素分析

2.1 地质要素影响分析

2.1.1 煤层性质

依照对以往冲击地压数据的总结分析可知, 煤体强度越大其能担负的压力越大, 则诱发冲击地压所需应力越小, 相反所需应力越大。鉴于此, 依照中国相关规定对吴家屯矿3上煤层与3下煤层的冲击倾向展开评估。分别自两煤层取出若干煤样, 其检测评定结果如表1所示。经鉴定, 3上煤层与3下煤层均属于3类煤层, 即具有强冲击倾向的煤层。

2.1.2 开采深度

伴随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 井下煤岩中所聚集的弹性势能会相应增大, 这时在采动影响下, 煤层所承受压力一旦达到其破坏临界值就极有可能导致冲击地压的出现。由此可见, 所有存在冲击倾向的煤层, 在去除开采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后, 均存在一个诱发冲击地压的最大回采深度。鉴于吴家屯矿尚未发生过冲击地压事故, 借鉴相邻矿井经验, 冲击地压发生的临界深度为600 m, 而3上煤层与3下煤层埋深均在600 m以上, 这说明两煤层进行回采时均应当充分开展冲击地压预警防治工作, 以保证生产的安全开展[2]。

2.2 开采要素影响分析

当多个工作面同时在近距离煤层中进行布设时, 其各不相同的布置形式与回采顺序均会对煤层中应力的分布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交错推进的上部工作面在回采后, 必然会对底板造成一定损坏, 这时下部煤层回采的顶板就会变成松散破碎围岩, 也就是说冲击矿压发生的危险会大幅提升。吴家屯矿93下07工作面为现采工作面, 93上12工作面预计2015年12月进行回采。参照当前工作面推移速度, 对93上12工作面进行回采时, 其同93上07工作面相距不足300 m。此时两工作面会处于相同的应力集中影响区间, 加之两者所采煤层均属于强冲击倾向煤层, 且埋深较大, 其发生冲击矿压的概率极大。

3 冲击矿压防治措施分析

3.1 冲击矿压风险的监测与预处理

3.1.1 冲击矿压风险监测

回采作业进行时, 针对可能存在的冲击矿压威胁而开展有效风险监测对于保障生产安全性有着积极意义。通常井下常用的冲击风险监测手段为“钻屑法为主, 电磁辐射监测相辅”的综合手段, 通过对两者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 判定哪些区域存在冲击威胁[3]。

3.1.2 冲击矿压预处理

依据冲击矿压风险监测的分析结果, 回采作业时, 93下07工作面前方轨道顺槽所对应的3上煤层工作面开切眼位置具备发生冲击矿压的风险, 应对其提前进行大尺寸钻孔卸压作业, 以消除冲击威胁。

在确定93下07工作面回采作业进入3上煤层保护煤柱区段前, 作业人员应及时对93下07工作面轨道顺槽及运输顺槽的内帮进行大尺寸钻孔卸压作业。卸压孔直径为108 mm, 布设锚杆时每隔一排锚杆钻设1个卸压钻孔, 并布设在2排锚杆的中间部位。鉴于实际作业时, 锚杆排距为900 mm, 因此卸压钻孔实际间距为1 800mm, 钻孔深度为15 m[4]。

3.2 冲击危险治理及防护措施

在回采作业时如监测到可能发生冲击矿压, 则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 选择性地通过下述措施加以治理。

3.2.1 深孔卸压爆破

其具体实施如下所述:在回采工作面两侧巷道巷帮上每间隔两排锚杆布置1个深孔爆破卸压钻孔, 钻孔间距以2 m为宜, 且应同预卸压钻孔相间布设。爆破卸压钻孔直接为42 mm, 钻孔深度10 m, 相距巷道底板1.2 m且同巷道两帮保持垂直。每个钻孔内装药4 m并布设3个并联雷管, 所填炸药为矿用乳化炸药 (每一个药卷重100 g、长200 mm) , 作业时单次引爆的炮眼数量为1个。其布设示意图如图2所示。

3.2.2 大尺寸钻孔卸压

卸压钻孔直径110 mm, 每间隔2排巷道锚杆布设1个, 并确保钻孔布设在锚杆中间部位。钻设时科技同预卸压钻孔交替布设, 也可在预卸压钻孔基础上再次钻设。钻孔间距为1 800 mm, 钻孔深15 m。若实际作业中不具备进行大尺寸钻孔钻设的作业环境, 可将钻孔直径减小至76 mm, 其布设方式等同于110 mm钻孔。其布设示意图如图3所示。

3.3 其它冲击危险防护措施

3.3.1 加强对工作面的超前支护

进行回采作业时, 虽已对93下07工作面自开切眼处便在轨道顺槽中进行预卸压作业, 虽能在工作面前部形成一定的保护带, 避免煤层在在震动影响下发生剧烈破坏。但为更加有效地确保93下07工作面的安全性, 应适当增强工作面超前支护段的支护长度、强度及密度, 并对支护单体进行有效的防倒滑保护。

3.3.2 对人员的通行进行一定限制

针对进行工作回采作业, 当回采面处于临近轨道顺槽段的30个支架范围内进行割煤作业时, 应规定自顺槽内自开切眼向外150 m的区间内, 禁止作业不相关人员随意进入。

4 结语

冲击地压作为井下煤层回采中的多发性地质灾害, 对所有煤层特别是近距离煤层回采有着巨大威胁。煤矿在进行近距离煤层开采工作前, 必须依据自身地质条件及回采工艺对工作面的冲击危险展开分析, 确定其冲击风险等级。并以此为基础, 制定针对性全方位防治体系, 从而实现冲击矿压的有效预警与及时治理, 为井下生产的安全开展保驾护航。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分析了近距离煤层回采时导致冲击矿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并以此为基础就如何加强近距离煤层冲击矿压防治提出几点见解。

关键词:近距离煤层,冲击矿压,影响因素,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闫书缘.近距离煤层群下行卸压开采采动高应力演化及效应研究[D].淮南:安徽理工大学, 2014.

[2]蓝航, 杜涛涛.近距离煤层掘进巷道过终采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 2015 (1) :10-14.

[3]顾颖诗.近距离煤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J].煤矿现代化, 2014 (5) :11-13.

相关文章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

创新公共服务范文(精选12篇)创新公共服务 第1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对国家或区域的技术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科技...

3
2025-10-24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精选9篇)匆匆中学生读后有感 第1篇匆匆读后感500字_读《匆匆》有感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

1
2025-10-24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

草莓教学范文(精选17篇)草莓教学 第1篇“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有位小姑娘上山摘草莓,一串串哟红草莓,好像……”优美的歌词,动听...

3
2025-10-24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

仓储类课程范文(精选7篇)仓储类课程 第1篇物流产业是复合型产业,发达的物流能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1
2025-10-24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精选8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 第1篇创造性批评:解说与解读作为诗性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审美批评,同文学艺术实践...

2
2025-10-2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精选6篇)初二地理试卷分析 第1篇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 初二地理试卷分析二、试题所体现的新课程理念和...

3
2025-10-24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精选2篇)常州市河海中学文明班小结 第1篇常州市河海中学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八(1)班创 文 明 班 ...

2
2025-10-24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精选14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 第1篇财务负责人身份证明及签字样本兹证明为我公司财务负责人。特此证明。身份证复印...

1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