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题目参考初中范文第1篇
2、语文教学中应加强美的教育
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究
4、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教育
5、浅析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6、初中语文教学中美的教育
7、谈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8、打造高效课堂,享受愉快教育
9、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10、探讨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1、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方法浅议
12、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实施策略
13、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4、浅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构建“少教多学”模式
15、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之困境和破解方略
17、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分析及方法
18、互动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9、人文教育与初中语文课堂的有机融合之路
20、初中语文对话教学实践功效
21、研析新形势下初中语文后进生的转化
22、“双减”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
2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三生教育”
24、浅议初中语文过程化训练教学策略探究
25、试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路径
26、基于课堂观察的初中语文教学探讨
27、初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分析
28、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探讨
29、初中语文教学的听说训练思路构建分析
30、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31、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32、新媒体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33、新课程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分析
34、论广告语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5、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方法探讨
36、博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37、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化教育”途径
38、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39、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40、也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41、新理念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艺术性分析
42、论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的特点及方法
4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
44、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45、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研究
46、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47、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探讨
48、初中语文情感教育内容及方法初探
49、新课改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科学论文题目参考初中范文第2篇
2、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3、马克思主义科学创新观的实践性本质及其当代意义
4、关于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问题的若干理论思考
5、理论自信视域下的中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6、马克思廉政建设观及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启示
7、学习党的领导人讲话精神必须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
8、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
9、关于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
10、理论武装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与现实要求
11、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力量及其新时代意蕴
12、浅析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13、马克思主义如何内化为人民的信仰
14、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自信之源
15、实证性的理论追求: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再认识
16、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17、论科技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推动作用
18、95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党建规律有哪些?
19、科学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
20、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能够兴旺发达
21、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对象的思考
22、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几点思考
23、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学习观及其当代意蕴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逻辑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25、从哲学的实践到实践的哲学
26、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
27、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域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
28、中国共产党社会救助理念百年演进与实践经验
29、《红色中华》革命话语内容及建构途径(1931—1934)
30、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31、论科学社会主义对职工思政建设的积极意义
32、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
33、对意识形态几组概念的辨析
34、论马克思生活哲学的批判向度
35、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要彰显五个理论特性
36、对《资本论》辩证法的误解 及其理论效应
37、“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与内涵的交叉科学检验
38、浅析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
39、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40、一个演化经济学的视角:中国经济学的使命
41、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和“中国道路”的创新性
42、马克思的整体性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4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
44、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动力机制
4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探微
46、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47、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4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诞生论理
49、马克思恩格斯:与中国
科学论文题目参考初中范文第3篇
2、中国工程院孙宝国院士
3、生态民族学之路仍在远方
4、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课题研究的意义
5、高校扩招引发的教育信号贬值的机理分析
6、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
7、区域性图书馆联盟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8、职业院校德育教学方法、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9、基于认识论视角的公共行政理论范式选择
10、PEST视域下创客教育外部环境分析与发展路径探究
11、少数民族法制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12、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减贫效果评估
13、个体绩效研究和对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启示
14、高校师德失范与控制对策研究
15、一篇诞生不久即被抛弃的重要马克思主义文献
16、服务业顾客与服务人员人际关系研究
17、管理会计的治理结构与范式构建
18、浅谈中小学法制教育缺失问题及解决对策
19、基于IMS的学习设计论文内容分析研究
20、中美小学教科书技能培养内容比较
21、论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移民安置工作的创新与问题
22、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思考
2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4、合法性视野下人大在新时代党治国理政中的作用
25、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构建
26、重建与解释:丁韪良的中国历史研究述评
27、中国科举制度:历史特征与现代功用
28、后危机时代下企业现金流流向流程及流速管理
29、自然壮观和环境伦理学
30、智慧城市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设计初探
31、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综述与启示
32、论政治认同的内涵、结构与功能
33、日本IT立国战略的推进与成效分析
34、艺术、建筑学、文学交叠下的林徽因
35、基于分销共赢物流模式的B2C电商企业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策略研究
36、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旅游学科核心体系的思考
37、高校辅导员绩效考核的必要性研究
38、规范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
39、印度佛教源自中国原始萨满宗教思想考(下)
40、非营利组织内部控制研究
41、浅谈新时期博物馆陈列工作
42、自我净化理论视野下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研究
43、汉语言专业国际学生汉字理论课教学设计
44、职业院校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45、论语言功能和语言价值观
46、儿童哲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47、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利用研究进展
48、爱因斯坦教育思想探析
49、阿马蒂亚·森发展理论探析
科学论文题目参考初中范文第4篇
2、新型城镇化与两类区域产业转移:演化与交互作用机制
3、黑龙江省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关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
5、统筹城乡发展 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
6、新疆新生代定居牧民非农牧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7、西部城市群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发展分析
8、基于生态理念的城镇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9、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民革提案目录一览
10、论我国城镇规划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11、欠发达民族地区金融发展与城镇化关系的实证研究
12、基于熵值法的甘肃省会宁县城镇化质量评价研究
1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4、基于高考背景下分析高中地理复习的模式
15、山东省人口—经济—土地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分析
16、关于推进民族地区城镇化的几点思考
17、基于生态文明推进中国绿色城镇化转型
18、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探析
19、地方院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依托构建新型城镇化
21、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性测度
2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研究回顾与分析
23、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机会
24、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
25、产业结构调整下的陕西省城镇化进程与发展趋势
26、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趋势探讨
27、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小城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8、就地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29、沧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实证分析
30、高中地理教材中“城市地理”知识选取的国际比较
31、也谈公共管理研究方法
32、都市中学乡土地理教育的视角转换
33、新课标高中人文地理概念解析的思维导向
34、谈小城镇规划建设发展中的优势和思考
3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
36、基于CiteSpace的近20年 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热点分析
37、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模式动力与保障
38、多层次城镇化体系构建与推进探讨
39、产业结构演进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40、新型城镇化推进精准扶贫:内在逻辑及实现途径
41、西双版纳州城镇化现状及对策探讨
42、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生态型小城镇建构策略研究
43、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述评
44、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分析
45、我国人口、社会、经济、生态城镇化测度及其耦合协调性
46、城镇规划导向下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分析
47、城镇建设规划现状与发展构想分析
48、地理信息国情监测问题探析
49、推进城镇化进程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论文题目参考初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科本质;活动与实验教学;初中科学
收稿日期:2020-10-15
作者简介:方剑宾(1975.8-),男,浙江省开化人,本科,中学中级教师,从事初中科学教学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科的本质在于认识自然界,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而活动与实验教学是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过程,可以说科学是一门建立在活动与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当下许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已经违背了活动与实验教学的本质,能不做实验最好就不做,能不开展活动就不开展,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做,更别说让学生分组开展各种活动.大多数教师只是一味地利用PPT来讲一讲实验,或者看看实验的视频,也就是所谓的“PPT实验”或“视频实验”,最后让学生死记实验现象、原理、结论,来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已经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又如何来提高新时代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好在近几年的中考試卷正在引导初中科学教学回归实验室,回归实验活动教学的本质.
下面大家先来看一看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科学试题中一道说理题:
图1在“空气的存在”一课中,教材里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活动:“用粗铁丝做的夹子夹住空易拉罐,并向空易拉罐中倒入少许水.然后对易拉罐加热,有大量水汽逸出时,把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不要扣入得太深),观察现象.”如果实验现象能成为空气存在的证据,活动中应该看到什么现象?请你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此题是华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1节“空气的存在”一课中的一个活动.教材中设计本活动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实验来更好地认识和感受大气压,可以通过简单的活动将大气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实验能够很好的进行自然规律的探究,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也能够得到培养,此外,学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也会真正的提高.
本题在今年的中考当中得分率较低,笔者由此对本题引发的一些活动与实验教学实践问题展开了研究分析和理性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1.教师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活动与实验教学意识缺乏,参与活动与实验教学的热情不高.笔者调查发现许多教师在本堂课教学中都是以讲代做,别说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连演示实验也没做过,所以学生到中考结束也还不知道教材中还有这样一个活动.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中来,无法直接体验本活动的教学内涵,在中考中只能凭感觉做题故而失分.
2.一部分教师做了演示实验,但事先准备不够充分,对本活动没有深入研究,如:加热时间太短,没有等罐口有大量水汽逸出就把易拉罐扣在冷水中,又或者将易拉罐开口朝下扣在冷水中时扣入得太深等原因导致易拉罐没有被压瘪或变形不明显.实验结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现象,教师们也没有对实验不成功的原因进行分析就直接告诉了学生本实验的结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根本就是一个看客,几乎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学生作为主体没有深刻的直观感受,在中考中也就无法准确描述现象并进一步解释产生现象的原因了.3.少数教师在课堂中成功演示了本活动,甚至有的教师还让学生进行了分组活动实验,实验也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但教师在分析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时,由于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对本实验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错误的认知.比如有教师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热胀冷缩”,是易拉罐倒扣在冷水中时遇冷收缩被压瘪而严重变形.正确的解释是:进行易拉罐加热的时候,易拉罐中的空气受热会膨胀,部分空气会逸出.等到灌口出现较多水汽的时候,罐中充满了高温空气以及高温水蒸气.若是这个时候把易拉罐倒扣入水中,易拉罐内的高温水蒸气会遇冷液化,罐内温度会下降.罐内气压会出现明显降低.罐外大气压远大于罐内气压,大气压把易拉罐压瘪而产生严重变形.
从当代科学本质观出发,教师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教学活动本身以及探究过程,不应该仅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将科学史更好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进行活动实验教学的时候,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科知识逻辑,设计的时候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际生活,确保设计出来的内容和学生心理规律活动相符.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更好地利用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进行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将学生主体作用真正突出出来.
随着新程课改革的不断推进,科学活动与实验教学的作用和地位也更加突出.科学活动与实验教学旨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对科学活动与实验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科学活动与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回归科学学科本质.
参考文献:
[1]吴利文.“初中科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季春阳]
科学论文题目参考初中范文第6篇
2、校名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3、最受欢迎的14种德国啤酒检出农药残留
4、人们对乳制品行业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5、空间设计中的结构思维
6、“吃肉致癌”需理性思考
7、食品生物化学实验课教学法再探
8、吃凉米饭减少热量摄入不靠谱
9、菠萝科学奖,向好奇心致敬
10、如何开发让人上瘾的垃圾食品
11、关于“春捂”的三个提醒
12、全球视野下的食品安全
13、二甘醇折射中国标准老化
14、教你吃出“逆生长”/越黏的燕麦越保健
15、2014年期待舌尖上的安全
16、青年创业需绕过五个坑
17、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果蔬贮运方向)毕业设计现状的分析研究
18、5问食品添加剂 戳破“无添加”神话 专家:多是概念炒作
19、8个饮食错误不留意就出大问题
20、小心“试”出来的病!
21、怕苦味的女性患癌风险高
22、耳鸣睡不着,放个小闹钟/脚臭是体虚信号/5招减掉啤酒肚
23、从科学传播奖看食品安全报道的命脉
24、轻断食:老观念,新方法
25、破坏食物营养的八大误区
26、“食品安全分析”课程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27、增大录取几率的四大细节
28、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专业英语”考核模式的探索
29、平衡节制是健康饮食根本
30、吃货健康新福利:幽灵香味
31、营养专家最爱吃的零食
32、立天地之初心,解民生之多艰
33、阿斯巴甜,甜得有点玄
34、文献综述撰写在《食品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5、真可惜,营养就这样扔掉了……
36、以宜家化解马肉丸子风波为例谈企业在危机中的表现
37、连续一个月吃昆虫会怎样?
38、功能饮料“特殊功效”不靠谱
39、方便面为什么是卷的?
40、核心家庭对北京小学生习性养成的影响研究
41、下馆子5招辨“地沟油”
42、科学选择专业才能赢得人生“满堂红”
43、一款好产品诞生的8项修炼
44、中美食品安全:在这里悄然接轨
45、不是所有“营养禁忌”都科学/吃燕麦首选煮饭
46、《食品营养学》全英课程教学探索
47、科学家研究发现加入磷脂,可以制造出“完美巧克力”
48、营养强化食品: 添加微量元素 添加健康因素
49、家庭主妇常犯的6个生活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