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精选7篇)
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 第1篇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体会《咏柳》描绘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目标
对诗意的理解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体会《咏柳》描绘的意境,要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将凝固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的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这首词中,生词和修辞手法,都高于二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教学方法
1.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
2.通过想象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解读诗题,介绍作者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读诗词,感意境。
3.释词语,明意境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指绿色的玉石,这里用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妆:指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柳条很多,枝叶茂密。
绿丝绦:形容像丝带般的柳条。这里把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柳条的柔美。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妆扮的一样,无数柔嫩的柳条垂下来像丝带一样随风飘动。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细叶:柳叶
裁:剪裁
似:好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诗意:细长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4.想意境,悟诗情
(1)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
(2)万条垂下绿丝绦。
“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3)不知细叶谁裁出,“裁”字,强调春天的美景是精心裁剪而来。
(4)二月春风似剪刀。
“似”字,惟妙惟肖地写出了春风修剪出了美好春天。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5.拓展与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春天有关的诗句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
《江南春》
(2)作业
收集并积累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诗。
小结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 第2篇
语文
年级/册
二年级(下)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一单元《咏柳》
教学目标
品味诗歌意境,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春天美景。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通过理解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句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分析
将美丽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出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的意境。
2、想象古诗描绘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2、揭题解题,简介作者。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朗读全诗,初知大意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在诗中寻找吧!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出节奏,听了你们读,老师也想读。听出了老师与你们读得有什么不同吗?(有节奏)读的有高有低叫韵律,有快有慢叫节奏。好,请你们也用这种节奏读一读自由读。
二、理解诗意,品读诗句
1、学习一二句
(1)理解一二句意思
(2)创设情景读:师:早春二月,春风拂面,柳树展现她迷人的风姿。一行行婀娜多姿的柳树倒映水中,柳树翠绿翠绿的,长长的柳条随风飘舞。(课件出示垂柳图)你们看柳树像什么?(亭亭玉立的少女)刚刚我们知道碧玉是指绿色的玉,但还有另一层意思,想知道吗?老师告诉你们:在古代碧玉是指年轻美貌的女子。这里用年轻美貌的女子来形容什么?如果说柳树像美女,那倒垂下来的柳条又像什么呢?(少女的头发)看到这样的柳树,你心里有什么感受?那我们就美美得读吧?(个别读、齐读。师相机指导。)
2、学习三四句
(1)多美的柳树啊!诗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师读(出示第三、四句),谁来读?你读懂了哪句?
(2)品味“裁”
3、师生合作读诗
4、能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对着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说好了吗?带着你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
三、想象画面
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范读,在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是啊!春风一吹,给我们带来多姿多彩的春天,大自然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在诗人贺知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柳树,在你的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呢?请写一写。
春天最美的是水,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块无暇的翡翠。
(是什么)(怎么样)(像什么)
孩子们在你眼中春天最美的是什么?(花、草鸟)拿起笔写一写吧
春天最美的是—,——————,像——-——————————。
小结
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 第3篇
一、“提前识字”的编写新内涵
遵从母语学习的要求,“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编排了相对简单、儿童熟识度高的识字内容,凸显语文学习向儿童生活延伸的理念;编排了高频常用字,为学生提早阅读做铺垫;渗透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加强幼小衔接,开启语文学习大门
在拼音学习前安排了一个识字单元,打破了以往学生刚入学就学汉语拼音的传统。一方面,体现了对儿童学习规律的尊重。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汉字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时要用。诸如,学生的姓名、玩具的名称、动画片中人物的称呼等。学生喜欢汉字,觉得认识更多的字就可以自己看书、读故事,对学习汉字有着莫大的期待,可见,第一单元安排识字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学生可以借助常用词语,根据汉字的读音,尝试逆向拼读,有效突破拼读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则,经过一个单元的识字,学生逐渐适应了小学课堂学习的方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促进接下来相对枯燥的拼音学习。
(二)优先编排高频字,做好提前阅读铺垫
“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共要求认识300个字,书写100个字。其中要认的300个生字,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关于儿童字频研究的成果,把儿童生活、读书最需要先认识的300个字安排在语文教材中,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在字形方面,先安排独体字,再安排合体字,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要认识的40个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常用独体字。在字义方面,选择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最易理解的汉字,如“口、耳、目、手、足”等字,结构简单,在童书中使用频率高,而且易与其他汉字组合,构字能力强;再如“你、我、他、坐、站”等合体字,都是儿童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与学生交往、学习、生活密切联系,也是儿童阅读的故事中出现的高频字。通过对此类字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例如“喝、吃、叫、唱”等,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自主阅读做好铺垫。
(三)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增加蒙学内容,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又一个特点。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安排的识字课:三字文识字《天地人》,引导学生认识世界;韵语识字《金木水火土》,引领学生亲近万物;看图识字《口耳目》,带领学生了解自己;象形识字《日月水火》,借象形图文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发展历史;对对子识字《对韵歌》,借对比诵读感受中华文化的韵味。五篇课文,文化气息浓厚,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此外,还借助中国传统元素,凸显汉字文化的意蕴。如开篇第一课六个大字“天、地、人、你、我、他”,充满了浓郁的中华书法元素。又如课文插图采用窗花、水墨画、国画、京剧脸谱等形式,较好地将中华古典文化的意境和韵味融入文本,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提前识字”的教学新策略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针对文本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识字方法,重视在语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一)凸显听读学习,在跟读中纠正“乡音”
音、形、义是汉字的三要素。读准字音,能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对于学龄儿童尤为重要。但学生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家庭,乡音各不相同。面对第一单元的40个生字,学生中普遍存在发音混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读不准,发音读不到位的问题。由于这个单元识字在拼音学习之前,因此,主要的教学方法是要靠多种形式的范读、听读和纠读。
新知学习伊始,教师范读非常重要,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发音口型,听完整的发音,再进行跟读。范读和跟读的关键是要引导每个学生学习倾听与模仿,学生倾听的清晰度与完整度,直接影响认读的质量。在学生集体跟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倾听每个学生的发音,及时纠正。纠正读音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追求一天学会,但要持续跟踪,落实个别化听读。
在学习过程中,可多开展同桌之间的相互听读,纠正各自读音。相互听读时,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别人发音的优势,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发音,相互帮助,相互纠偏。还可以借助微课、录音进行听读,学习吐字清晰、铿锵有力地朗读生字,从读准字音到读得掷地有声。
(二)注重整体识记,在语境中学习巩固
儿童认识事物具有整体性,识字教学中要注重创设各种语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场景、生活经验进行反复认读,使识字向学生生活延伸。
提供直观图片,复现生活图景,在唤醒体验中整体识记。如第一课“天”字学习时,让学生看图片中的天气变化,读读词语“晴天、阴天、雨天”;教学合体字“地”时,出示图片,认认“草地”,找找“沙地”,看看“田地”,辨辨“山地”,通过各种语境,引导学生看图认读“地”,从而实现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的目标。
借助生活情景,开展口语游戏,在反复运用中整体识记。如在学习“你、我、他”时,将认识新朋友与识记“你、我、他”相结合。第一步,师生谈话交流,再现交友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你叫什么名字?(出示字牌:你)他是你的同桌(出示字牌:他),他叫什么名字?我是你们的老师,我叫××。”第二步,三人一组情景演绎,选用字牌交友说话:“我是××,特别喜欢踢足球,你呢?”“我叫××,我也喜欢踢足球。他是我的好朋友,是踢球高手!”使学生在交友情景中运用生字,在运用中巩固识字。第三步,听唱儿歌《你我他》,屏幕中出现歌词,学生尝试跟唱,在歌曲语境中巩固识记“你、我、他”。
(三)重视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感受
《天地人》一课虽然只有6个汉字,却包括组成世界最基本的三要素“天、地、人”。它源于《周易》,天覆盖万物,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人为贵,天地人之和谐,表达了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人文思想。《金木水火土》中出现了包含万物的“五行”,“五行”相生相克……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理解难度非常大。因此,在教学时要通过多形式的诵读,以读代讲,在读中加深理解,感悟内涵,培养语感。
跟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如《天地人》《日月水火》,可以让学生跟着录音,学着古人的样子,摇头晃脑地读课文。学生通过跟读,学习词语连读,模仿课文朗读,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就行。
对读。师生根据韵文的含义进行配对读。如《金木水火土》《对韵歌》,可以教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教师读上面一个词,学生对下面一个词,促进熟读背诵。通过朗读背诵,帮助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词语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表演读。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诵读。如《口耳目》两句诗,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上动作,有表情地进行诵读。表演中包含着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使诗句生活化。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第4篇
(一)体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渗透”。使用这套教材,应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做到“有机渗透”又“润物无声”,减少说教,切忌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
(二)接地气,满足一线需要,对教学弊病起纠偏作用。把十多年来课程改革以及课程标准实施的得失状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总结,让“课改”的经验,包括这些年提出的“以人为本”“自主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理念,在语文教材中沉淀下来。注重了两个延伸:往课外阅读延伸,往语文生活延伸。
(三)加强了教材编写的科学性。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因此本套教材更具科学性。
(四)课文选编更贴近当代学生生活。体现时代性,注重适用性与实效性。
二、课文选编注重传统又与时俱进,特点鲜明
(一)课文选编四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时代性。
(二)课文选编与内容较以前版本和其他版本的变化:1.和原来人教版作比较,课文数量总的是减少了。课文数量的减少并不等于教学总量减少,而是几个板块的内容调整,使教学内容更丰富,也更有效。2.降低了汉语拼音的难度,让拼音教学服务于识字教学。新教材一开始就是识字教学(5-6课),然后才学拼音,体现了识字的目的性,拼音的工具性特点。3.很多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相对少了,教师的教学就更有了适从感,更容易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人文气息更加浓厚。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占有较大比重,大力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但又不像以前教材那样给予明确的单元主题命名,便于教师教学内容的拓展,也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多的文本内涵挖掘空间。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在各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表面看起来这些“点”有点细碎,但实际上是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避免了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堆积”,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教材的体系结构
教材注重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册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不同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部编教材的鲜明特色和全新的体系构建,对一线教师在备课、上课、教材研究、教法选用及学生辅导等多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重新学习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掌握新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内容目标的要求,特别是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这样,更容易准确把握住教材,有效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2.参考教师用书所建议的小学和初中的语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系列,可以把这个系列和课标的要求对照,互为补充,力求充实。教学过程力求简化,落到实处。
3.研究这些“要点”,包括知识点、训练点等,也就是讲课的重点,是如何分布到各个单元、每一课的,注意传授的时机,合理安排时间。要有梯度,螺旋式提升,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一盘散沙,以致毫无重点,要形成体系。
4.目前的教学中,普遍不太重视阅读技能的学习和指导。比如,精读、快读、浏览、朗读、默读,都有技巧,教材中又体现不够。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方案时,就要想办法去细化这些方面,落实到方案中并分阶段性有效地实施。
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 第5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孩子般的心灵,借孩子的眼睛,对春天做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以情带声,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作者的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朗润(lǎng)钻出(zuān)嫩绿(nèn)眨眼(zhǎ)酝酿(yùn niàng)鸟巢(cháo)宛转(wǎn)蓑衣(suō)稀疏(shū)抖擞(sǒu)水涨起来了(zhǎng)应和(hè)他涨红了脸(zhàng)和平(hé)躲藏(cáng)和牌(hú)宝藏(zàng)和药(huò)黄晕(yùn)和泥(huó)头晕(yūn)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形容山色明朗润泽。(朗润)(2)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3)炫耀。(卖弄)(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5)原意是酿酒,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酝酿)3.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4.背景链接 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使他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能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本文写于1933年7月,作者写此文时,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早春野景”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勃的春天,对春天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情,它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寻找文章的画面美,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运用了什么结构来写春?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交流点拨】文章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3段)盼春,第二部分(第3-7段)绘春,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 【交流点拨】春草图、春风图、春花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深层探究 1.作者笔下绘出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它们分别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 【交流点拨】示例:(1)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2)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丽。可配“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句古诗。
(3)春风图:这是一幅轻柔温暖的画面。可配“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古诗。
(4)春雨图:这是一幅绵长、细密、轻柔的画面。可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古诗。
(5)迎春图:这是一幅令人精神抖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画面。可配“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句古诗。
2.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自己读《春》时的感受。
【交流点拨】(1)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的惜春之意和热爱自然、赞美春天的爱春之情。
(2)我觉得《春》像一首赞美诗。我觉得《春》像一幅山水画。我觉得《春》像一阕田园牧歌式的词。
四、板书设计 盼春 山:朗润 总体轮廓 水:涨 太阳:红 绘春 春草图:草报春 春 春花图:花争春 局部描绘 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娃娃:新 赞春 三个比喻句 姑娘:美 青年:力 五、拓展延伸 在《春》一文中,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春天的图画。请你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补白式地描绘春山、春水、春日。(任选一种)【交流】生甲:我为春山写了一首诗:“刺骨的寒气已被东风吹去,迎来的是一片五彩缤纷的美丽。那可爱的花儿争着展示自己,给翠绿的山们披上了一件花衣。啊,亲爱的山儿!你们被打扮得如仙女一般有魅力。啊,美丽的山儿!你们手拉手又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生乙:我选春水。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呵,河流醒来了!它舞动着绚丽的朝霞,向前流淌。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轻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
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鸣响;
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那碰着岸边的丁冬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那急流的水浪声,是在催促着村民们开犁播种啊!生丙:我选春日。春姑娘来了。清晨,太阳在鸡鸣的催促声中,慵懒地伸伸胳膊,微笑着射出第一缕光辉。红红的光束射过来,像年轻的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你。太阳刚刚升上山头,被鲜红的朝霞掩映着,阳光从云缝里照射下来,像无数条巨龙喷吐着金色的瀑布。远处巍峨的群山,在阳光映照下,披上了金黄色的外衣,显得格外美丽。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品读课文,寻找文章的语言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提示:你可以从修辞、炼字、韵律等角度加以探究)1.修辞美。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 【交流点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6)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野花多、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情景。
(7)“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交流点拨】“吹面不寒杨柳风”运用了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暖。“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的柔和。
(8)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密。
(9)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交流点拨】三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刚落地的娃娃”表现了春天的“新”,像新生命的开始,给人以无限希望;
“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状写春天的“美”,令人喜爱;
“健壮的青年”,赞美春天充满活力。这三个句子又构成排比句,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地表现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强调了它的“新”“美”“充满活力”。
2.炼字美。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交流点拨】用“朗润”写春山光泽;
用“涨”写春水涣涣;
用“红”写春日暖人。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交流点拨】“偷偷”二字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表现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
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
(3)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交流点拨】“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境界全出。
(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交流点拨】一个“斜”字,不说春风,却已含蓄地写出了春风。一个“笼”字准确地写出了这层薄烟的情状。
(5)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交流点拨】一个“逼”字,写出了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特别得青。
(6)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交流点拨】“城里乡下”,说范围之广;
“家家户户”,表人数之多;
“老老小小”,言年龄之全。“也赶趟儿似的”,“也”照应前文“春花图”中的花的“赶趟儿”。前文的“赶趟儿”写百花争春,这里的“赶趟儿”写人在争春。
3.韵律美。
阅读文章后,你能简要说说文章是如何体现韵律美的吗? 【交流点拨】(1)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
(2)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增添了音乐美感;
(3)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词,轻盈优美;
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添了语言的韵味,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二)写法探究 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图画,完成下面的表格。
【交流点拨】 图画 名称 景物特征 描写角度(顺序)写作手法 春草图 嫩、绿、多、软 由物到人 正面与侧面 结合 春花图 多、艳、甜 由高到低 虚实结合 春风图 和悦 触觉、嗅觉、听觉 多感官描写 春雨图 细密、轻盈 由物到人、由近到远 动静结合 迎春图 春到人欢 由景及人 与开头呼应 2.迎春图与其他四幅图之间有何关系? 【交流点拨】其他四幅图层层铺垫,很好地烘托了迎春图。
(三)体验与反思 《春》是我们学过的不可多得的美文之一,作者把文章写得如此之好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交流点拨】①观察细致,留心周围事物,抓住事物特征。
②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语言生动形象。
③调动人的感觉器官,使难写的事物形象突出。
④在平日学习中,要勤观察、抓特征、多揣摩、多练笔、多读书、活运用。
三、板书设计 图景美——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情状 结构美——“总分总”式;
巧妙的构思 情感美——盼-爱-赞 修辞美 语言美 炼字美 韵律美 春 烘托 呼应 正面与侧面结合 手法美 动静结合 写景方法灵活 虚实结合 感官结合 远近结合 四、拓展延伸 请从你平时所积累的知识中搜集描写“春”的诗句。
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 第6篇
《秋天》课文原文
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排成“人”字,一会排成“一”字。
啊!秋天来了。
《小小的船》课文原文
xiǎo xiǎo de chuán
2 小 小 的 船
wān wān de yuè er xiǎo xiǎo de chuán
弯 弯 的 月 儿 小 小 的 船,
xiǎo xiǎo de chuán er liǎng tóu jiān
小 小 的 船 儿 两 头 尖。
wǒ zài xiǎo xiǎo de chuán li zuò
我 在 小 小 的 船 里 坐,
zhǐ kàn jiàn shǎn shǎn de xīng xing lán lán de tiān
只 看 见 闪 闪 的 星 星 蓝 蓝 的 天。
《江南》课文原文
江 南
汉乐府
jiāng nán kě cǎi lián
江 南 可 采 莲,
lián yè hé tián tián
莲 叶 何 田 田!
yú xì lián yè jiān
鱼 戏 莲 叶 间:
yú xì lián yè dōng
鱼 戏 莲 叶 东,
yú xì lián yè xī
鱼 戏 莲 叶 西,
yú xì lián yè nán
鱼 戏 莲 叶 南,
yú xì lián yè běi
鱼 戏 莲 叶 北。
《四季》课文原文
4 四 季
cǎo yá jiān jiān
草 芽 尖 尖,
tā duì xiǎo niǎo shuō
他 对 小 鸟 说:
wǒ shì chūn tiān
“我 是 春 天。”
hé yè yuán yuán
荷 叶 圆 圆,
tā duì qīng wā shuō
他 对 青 蛙 说:
wǒ shì xià tiān
“我 是 夏 天。”
gǔ suì wān wān
谷 穗 弯 弯,
tā jū zhe gōng shuō
他 鞠 着 躬 说:
wǒ shì qiū tiān
“我 是 秋 天。”
xuě rén dà dù zi yì tǐng
雪 人 大 肚 子 一 挺,
tā wán pí de shuō
他 顽 皮 地 说:
wǒ jiù shì dōng tiān
“我 就 是 冬 天。”
《影子》课文原文
yǐng zi
5 影 子
yǐng zi zài qián
影 子 在 前,
yǐng zi zài hòu
影 子 在 后,
yǐng zi cháng cháng gēn zhe wǒ
影 子 常 常 跟 着 我,
jiù xiàng yì tiáo xiǎo hēi gǒu
就 像 一 条 小 黑 狗。
yǐng zi zài zuǒ
影 子 在 左,
yǐng zi zài yòu
影 子 在 右,
yǐng zi cháng cháng péi zhe wǒ
影 子 常 常 陪 着 我,
tā shì wǒ de hǎo péng yǒu
它 是 我 的 好 朋 友。
《比尾巴》课文原文
bǐ wěi ba
比 尾 巴
shuí de wěi ba cháng
谁 的 尾 巴 长?
shuí de wěi ba duǎn
谁 的 尾 巴 短?
shuí de wěi ba hǎo xiàng yì bǎ sǎn
谁 的 尾 巴 好 像 一 把 伞?
hóu zi de wěi ba cháng
猴 子 的 尾 巴 长。
tù zi de wěi ba duǎn
兔 子 的 尾 巴 短。
sōng shǔ de wěi ba hǎo xiàng yì bǎ sǎn
松 鼠 的 尾 巴 好 像 一 把 伞。
shuí de wěi ba wān
谁 的 尾 巴 弯?
shuí de wěi ba biǎn
谁 的 尾 巴 扁?
shuí de wěi ba zuì hǎo kàn
谁 的 尾 巴 最 好 看?
gōng jī de wěi ba wān
公 鸡 的 尾 巴 弯。
yā zi de wěi ba biǎn
鸭 子 的 尾 巴 扁。
kǒng què de wěi ba zuì hǎo kàn
孔 雀 的 尾 巴 最 好 看。
《青蛙写诗》课文原文
下雨了,
雨点淅沥沥,沙拉拉。
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小蝌蚪游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池塘里的水泡泡说:
“我能当个小句号。”
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
“我可以当省略号。”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
《雨点儿》课文原文
8 雨 点 儿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儿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大雨点儿说:“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明天要远足》课文原文
9 明天要远足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洁白柔软吗?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大还是小》课文原文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我自己穿衣服的时候,我自己系鞋带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我够不到按钮的时候,我听到雷声喊妈妈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小。
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
更多的时候我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
★ 语文部编三下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部编版电子课本
★ 四年级语文部编版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部编版《花钟》说课稿
★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部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 部编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部编
★ 六年级下册语文部编教材知识点
部编版1年级语文阅读 第7篇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
1.溃退()泄气()督战()要塞()业已()摧枯拉朽()锐不可当()2.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屠呦呦()青蒿素()嵩山()竹篙()3.凌空()翘首()酷似()潇洒()轻盈()悄然()由衷()新秀()屏息敛声()眼花缭乱()如梦初醒()
浩瀚()娴熟()咆哮()紧绷
白手起家
4.桅杆()()镌刻()一丝不苟()()殚精竭虑()*艉()5.挟()樱花()掌故()
绯红()宛如()落第()畸形()不逊()匿名
呜呼()凄然()教诲()油
抑扬顿挫()()诘责()光可鉴()杳无消息()正人君子()
深恶痛绝()烂熳()喝采()6.溺()佃农()劳碌()私塾()周()宽厚()仁慈()连夜()慰勉()不辍()任劳任怨()为富不仁()妯娌()7.颊()黝黑()粗糙()崎岖()平庸()滞留()愚钝()器宇()蒙昧()酒肆()缰绳()轩昂()胆怯()藏污纳垢()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髭()诚惶诚恐()入木三分()髯()绺()鬈()侏儒()锃亮()8.微妙()燥热()
滞留()禁锢()
鞘()涟涟()盎()沥青()骤雨()
窒息()吹嘘()荧光()筋疲力尽()和颜悦色()*娄()炽热()猝()
踱()
搀()交卸()狼藉()游逛()踌躇()马褂()镭()钋()13.迂()拭()簌簌()赋闲()蹒跚()颓唐()琐屑()触目伤怀()*差使()箸()14.开垦()主宰()倦怠()丫枝()倔强()婆娑()虬枝()
伟岸()傲然()宛然()秀颀()鄙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旁逸斜出()不折不挠()纵横决荡()楠木()15.兴味()洗涤()卑微()()消逝()繁殖()
牛犊()茸毛
凋谢()遏制()濒临()深渊()星辰()俯瞰()16.乍()辟邪()鲜腴()篱笆()格调()吆喝()暮年()情味()苔痕()密匝匝()连绵不断()张目结舌()
鸡枞()釉()成语积累:
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屏息敛声:抑制语声和呼吸
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如梦初醒: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恍然醒悟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心思,费尽精力
油光可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形容非常光亮润泽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曲折,十分和谐
正人君子:正人,正直的人。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现多作讽刺 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深恶痛疾: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形容坏人聚积的场所 鹤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诚惶诚恐: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十分劳累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触目伤怀:看到某种事物,心里感到悲伤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得到的灵感或作品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比喻人非常直率,不加犹豫潜滋暗长:在暗中不知不觉地生长恹恹欲睡:形容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不折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连绵不断:连续不断的样子。形容连续不止,从不中断张目结舌: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