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概述论文(精选2篇)
基于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概述论文 第1篇
1安全、健康
第一要考虑安全,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等等,居住环境要保持空气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更重要的是,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安装不同的健身器材,还有一些高等小区修建了游泳馆,健身馆和各种球馆等,来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2便捷、舒适
这一点也充分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予人方便是设计的重中之重。便利性保障着小区人们出行方便。四通八达的居住环境是人们选择小区的一个主要因素,体现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即要有利出行,更要视野开阔,如果交通不便,便影响小区的居住环境。在生活中,各地方人们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所以在小区中,商业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大的超市,各种材料设备齐全的农贸市场也是必不可少,了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以及价值观。只有懂得当地人的生活,才会有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总而言之,我们追求自然、社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人性化;另外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配套齐全,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给人最好的印象,在视觉上满足人们对自己居住小区的需求。
3文明、和谐
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购房的过程中都非常的注重小区的文化气氛,一是现在的年轻人文化程度都较高,对生活氛围的要求也高,另外考虑到孩子的需求,想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文化氛围,所以居住周边环境的文化教育场所是当今天年轻人选住房时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良好的教育环境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应当充分考虑周围的文化教育场所,一般家庭都以孩子的上学问题做为选择住房的标准,所以良好文化氛围必不可少。和谐统一也是园林设计比较注重的一个原则,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一些久华而不实的装饰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区的风格设计,土不土,洋不洋的小区会和小区原本的风格背道而驰,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色彩的统一。
4结语
总之,在园林设计的整个过程当中,设计者只要时刻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时刻考虑人之所需,在结合专业的设计理念与手法就一定可以打造一个优良的园林设计环境,为小区造福人们。
城市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探析 第2篇
目前在城市居住小区内, 为了有效的满足居民生活配套服务, 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目前在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设计大体分为教育保育类、商业服务类、邻里交往类和市政公用类等四种类别, 由于每种类别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需要在设计时以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为前提, 从而对公共建筑进行合理的设计, 确保居住小区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要求
经济的快速发展, 有效的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 人们已不再仅仅为了满足温饱而努力, 对于生活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这首先就体现在居住要求的提升, 人们不仅仅满足于住户的功能和面积, 而且对居住小区的环境和配套设施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人们开始从原来的选择居住小区即是选择一种生活空间的层次开始上升到对小区的选择即是塑造一种生活方式的要求上来, 这就对居住小区内公共建筑服务设施是否完善了有更高的要求, 这也成为人们选择居住小区时的重要衡量标准。
1.1 对公建的卫生要求, 不仅需要小区内垃圾站能够更好的满足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能力, 而且对公共建筑本身的设计在日照、采光、和通风方面是否良好, 是否有噪音及空气污染产生, 是否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1.2 公建的安全问题。公共建筑不仅要符合小区的安全要求, 而且还要符合交通的安全, 另外还要确保公共活动区域要与居住区域各自的领域具有明显的界限划分。
1.3 公建建筑的目的就是为居民生命提供完善的服务, 所以其便利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也是公共建筑存在的意义。所以在设计时不仅在确保公共建筑的多样性, 同时还要确保居住小区各居民到达公建的距离尽可能短, 即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合理的设计, 确保服务半径尽可有短, 同时还要确保线路的顺畅。
1.4 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需要在满足居民更高层次上的精神需求, 即具有识别性和归属感。识别性可以通过公建功能上的多样性实现其形式上的多样性, 从而使其具有可识别性。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 小区内白天以老人和小孩居多, 所以这些人在闲暇时间内渴望交流和有个可以坐下来休憩的地方, 所以公共建设可以通过将功能集结在一起形成小区的中心特有环境, 也可在小区街道、绿化和广场共同构建起具有生活气息的场所, 从而使居民真正的想停留下来, 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小区的质量, 而且也使居民具有较强的归属感, 有利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方法
2.1 市政公用类公共建筑
2.1.1 车库的问题。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升, 家庭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 进行车库的设计对于居住小区来讲必不可少, 目前对于车库的设计大体采用分散和集中布置两种方式。多层住宅车库多以底层为主, 布置较为集中, 而且在设计上要利于存、取车的便利。高层建筑车库多以地下或是半地下为主, 也有采取室外集中停车方式进行布置的, 其通过高超的技术设计的车棚及外观, 不仅没有破坏小区内的整体环境, 而且形成小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2.1.2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厕所在设置上需要与其他公建设施进行联合设置, 其位置不仅在相对隐蔽, 而且还要容易找到, 可以设置在沿街又不正面对街的地方, 这样再利用明显的标志就容易找到。
2.1.3 垃圾站是居住小区不可或缺的设施, 但人人都希望垃圾站能远离自己, 但却又被时时需要, 所以在进行垃圾站设计时, 需要在每个住宅楼前都要进行设置, 而且采用盖式垃圾桶, 这样可以减少垃圾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同时由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统一收取, 运送到垃圾站进行综合处置。
2.2 商业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因为对于居住小区来讲, 虽然商业建筑的规模较小, 而且布局也较为分散, 在小区内应该属于从属地位, 但其却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 为居民生活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 特别是对于一些新建的小区, 由于离城市商业中心较远, 这种情况下, 小区内的商业建筑则在居民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需要对小区内商业建筑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首先, 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 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 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 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 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 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 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 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2.3 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
这类公共建筑宜和小区中央绿地结合布置, 并和商业服务设施共同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如果把居住小区看作城市的细胞, 那么小区公共中心就是这个细胞的细胞核, 为整个细胞提供养分。事实上,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类公建己显得越来越重要。其规模应该扩大, 形式应该多样化。这一类公建供居民交往所用, 它们有许多名称:居民活动中心、俱乐部、会所、邻里中心等。其功能、性质差不多, 具有人情味是其规划布置的重点。
2.4 教育保育公共建筑
这是幼儿受保养, 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托儿所和幼儿园宜联合设置这样既可以节约住区用地也便于家长的接送。在规划布置中, 考虑到安全性和婴幼儿的健康成长, 托幼建筑应满足以下条件:
(1) 幼托宜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位置, 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三百米以内, 便于家长接送。
(2) 幼托前应留有一定规模的场地以供幼儿室外活动之用, 使其得到更多的阳光和新鲜空气。
(3) 幼托所处的环境应保持相对安静, 不能有噪声干扰。
(4) 当幼托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 避免互相影响小学在规划布置时, 应考虑到其本身也是一个噪声源。若单纯从服务半径考虑, 将其置于小区中心, 对居民干扰就比较大。因此, 许多居住小区将小学布置在小区翼侧, 这样在合理的服务半径下, 就能保证小学对居民生活最小的干扰。另外小学规划布置还应满足以下条件:第一, 学生上学不应穿越城市道路;第二, 其服务半径应控制在五百米以内, 有方便的道路连接和明显的出入口;第三, 学校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第四, 远离铁路、城市干道和其他噪声源。
3 结束语
居住小区公共建设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业轨迹, 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 确保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 使居住在居住过程中对小区具有良好的归属感, 有效的提高居住的质量, 确保生活空间和环境空间的良好性。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 在城市的整体结构规划中, 居住小区已成为最基本的一个单元, 居住小区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居住要求, 而且还需要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 所以小区内公共建筑设计必不可少, 这也是当前城市居住小区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文章对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要求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对居住小区公共建设设计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何立冰.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浅析[J].科技风, 2010, (15) .
[2]杨新民.试论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环境创新[J].太原科技, 2006,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