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装置范文(精选5篇)
救生装置 第1篇
关键词:弹射装置,泡沫浮子,车内呼吸端
汽车, 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之一, 给人们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然而, 在追求汽车给人们带来的便利之外, 一些由于安全隐患引发的汽车交通事故备受人们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 在汽车落水事故的报道中, 以小轿车、小型客车和商务车为主的小汽车所占比例较大, 而新手驾车在肇事汽车中所占比例较大。一些驾驶员在驾车不慎落水后, 或因惊慌失措, 或因车门、车窗无法打开, 或因自救处置不当而来不及逃生丧命, 让人心痛和惋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汽车落入水中后车内人员几乎都没有逃生的可能, 车内人员在水下没有成功逃生不是自己不会游泳, 而是没有机会游泳, 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开车门, 导致溺水身亡。本文针对以上情况, 提出新的救生方式———一种用于汽车落水车内人员呼吸救生装置。
通过对汽车掉入水中事故案例的分析及研究发现, 驾驶员之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打开车门, 是因为驾驶员在水下呼吸困难, 要想争取到更多的宝贵时间进行自救, 我们必须从根源处解决问题, 那就是呼吸问题。当汽车掉入水中后车内在一小段时间内会被水填充满, 那么驾驶员呼吸的空气从哪儿来呢?鉴于此, 我们借鉴了客机上的供氧呼吸装置, 新型汽车落水救生装置将空气作为氧气来源, 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驾驶员及其他人员的呼吸问题, 而且不用担心空气的不足。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考察, 我们最终设计出了汽车落入水后驾驶员及其他人员的救生装置。
装置设计方案
(1) 弹射装置的设计
我们将弹射装置设计为弹簧弹射装置, 如下图3所示, 该装置先用触发销子将被压缩的弹簧卡住, 当要使用该装置时, 由驾驶员拉动触发手柄, 从而先将顶盖打开, 然后将销子拔出, 弹簧释放出弹性势能, 将泡沫球连着的导气管弹射出去。为防止顶盖还没打开就触发弹簧, 我们专门安装了了一个延时器, 来确保顶盖打开了才触发弹簧, 确保了装置的正常使用。
(2) 防进水装置的设计
该装置设计的是四个人可以同时用的水下救生的呼吸装置, 这样可以同时提供给四个人呼吸, 但是有的时候可能车里少于四个人的时候, 如果不加单向阀的话, 其余三根导气管可能会进水, 这样会使呼吸装置无效。于是我们加了一个单向阀, 这样只有有呼吸的管道才会通, 其余没有使用的管道则不会通。很好的解决了人数不同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该呼吸装置的问题。
(3) 触发装置的设计
为确保装置的启动成功率, 该装置采用了手动的机械结构的触发装置, 如图4所示。
当车落水后车内人员拉动触发手柄1, 启动四合一拉锁盒2中的拉锁, 因延时器3的作用, 首先触发闭合顶盖6, 顶盖6打开后触发卡住弹簧垫片4的销子, 弹射弹簧10将泡沫浮子11弹出水面, 此时, 车内人员拿起连接到呼吸端气管14的车内呼吸端进行呼吸。
本装置将水面上源源不断的空气引入到车内供车内人员呼吸, 很好的解决了落水汽车车内人员因为没有时间营救自己而葬送了宝贵的生命。
为确保装置的触发成功该装置采用手动机械式触发结构, 结构简单, 响应灵敏。
本装置可以装在各种类型的汽车上, 不管是大巴还是家庭小轿车, 都是可以进行标配的。
救生员的作文―救生员作文 第2篇
我们在水中玩得可高兴了。可是当我正玩得欢的时候,发现烁文竟然做了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游泳圈套在腰间,一只手撑于池底,两只脚朝上,整个人都倒立在游泳池里。真厉害啊!我都看呆了。
没想到泳池上的一位阿姨看见了,却紧张得大喊:“救她,快救她!”我这才晃过神来,原来那不是什么高难度动作,而是烁文的游泳圈漏气,她整个人重心不稳翻过去了。我连忙潜到水下,紧紧地抓住她的手,使劲把她翻过来。这个时候的她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还一直不停地咳嗽。我连忙帮她拍了拍背,跟她说:“没事了,不用怕,不用怕。”我又拉着她的手一起游上岸,陪着她在台阶上坐了很久,她才慢慢镇定下来。
地震自动救生床 第3篇
在我国,强烈地震时有发生,如邢台、唐山、汶川及玉树等大地震,将广大城乡建筑瞬间夷为平地,使几万乃至几十万人在十几秒钟内丧生,受伤人员更多。虽然地震部门也在做地震预报,但准确率偏低。即使做出地震预报,也难以准确预报地震时间和震级,所以,地震使人防不胜防。尤其是遇到七八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断电,室内一片漆黑,青壮年自己都站立不稳,很难做到扶老携幼共同逃生。有的即使跑到室外,但若未逃出房屋倒塌能伤及的范围,仍有可能遭遇伤亡等不幸。而如果选择躲在大件家具缝隙中,震后可能侥幸活命,但也往往受伤,在等待救援的时间内,还会发生因渴、饿、冻、失血等致死的现象。 现在,大部分居民居住的房屋都是砖混结构。这些房屋如遇七八级以上的地震,倒塌的可能性极大。要想在短时期内让居民都住上抗8级地震的房屋,目前财力、物力尚达不到。因此,制造、使用“地震自动救生床”是理想的选择。 本“地震自动救生床”属地震自动救生家具(见示意图),它将一张特制的睡床与两个特制的储物橱及承重板、防护盖板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平时展开,靠墙放置,可做家具使用。在床的左侧(或右侧)床帮上,固定联结承重板5,承重板的上边用合页联结防护盖板8,防护盖板的上边垂直联结床体右侧的防护板22。平时,承重板和防护盖板贴墙置放,垂直联结的床体右侧防护板贴墙抵房顶置放;在前床帮上,固定联结床头橱16,可作靠背使用;在床后帮上,由合页联结底部设有万向轮的床尾橱18,床尾橱平时也贴墙置放。这样置放,可节省室内空间。主人可从床的左侧或右侧、后侧上下床。
地震自动救生示意图(1.床体 3.缓冲弹簧 4.床垫 5.承重板 6.逃生门 7.合页 8.防护盖板 10.齿条 16.床头橱 17.锁定柱 18.床尾橱 22.床体右侧防护板 65.万向轮 75.床尾橱联结倒凹杆)
当地震发生时,剧烈的摇晃启动撞击机关,使贴墙置放的床尾橱自动扭转至紧靠床后帮的位置,并和其锁紧。此时,贴墙置放的防护盖板自动倾倒,搭到床头橱、床尾橱顶上,并和其锁紧。而和防护盖板联结的床体右侧防护板也搭到床体的右侧,这就组成一个箱体,将床罩起来,承担砸压,保护主人。如白天地震,室内人员可快速躲到床上。 平时,可在床头橱、床尾橱内预存水、食品等自救物品,以备地震发生时在废墟内从容等待救援。床垫内设有缓冲弹簧,即使床从二楼坠落到一楼,箱体也不会散架,床上的人也有活命的机会。 本床可长期使用,遇地震迅速自动闭合,需手动恢复原状,不需电能,适用于砖混结构的低层楼房和平房,可供有老幼病残孕的家庭使用。家具厂、装备厂及机械制造厂等均可生产。 制造地震自动救生床,可根据住房的具体结构,为其配备相适应的抗压砸级别的地震救生床,这里以抗中等压砸级别的自动救生床举例说明:生产一套地震自动救生床,包括床体、床头橱、床尾橱、承重板、防护盖板、触发传动机械、装饰材料等,成本约1万元。销售价可定为两万元,每套床利润1万元。就每套两万元的售价来讲,相当于一辆普通轿车的1/10,相信大多数人舍得花钱买平安。 以北京现有人口1000万计算,如有3%的北京人愿意购买该产品,仅北京市就可销售30万张,况且一般家庭孩子都独居一室,一个家庭有购买两张床的可能。随着人们防护意识的提高,购买地震自动救生床的人会逐年增加,仅北京市就可能销售几十万张,如果加上天津、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居民及农村富裕的农民,近期市场总需求量约为几百万张,远期需要量更多,利润相当可观。该产品已于2010年5月19日获得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 20149039.4),专利权有效期10年。
对救生艇释放装置存在缺陷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PSC检查,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缺陷,安全意识
1 背景
救生艇作为船舶的主要救生设备历来是港口国监控 (PSC) 的重点, 而其释放装置作为此系统的关键性设备, 其性能和状况一直以来都受到海事组织, 船旗国, 港口国以及船级社的关注, 由于近年来有关船舶救生艇事故特别是有关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安全事故屡屡发生。据挪威海事保赔协会Gard的不完全统计, 自1993年至2007年间, 救生艇降落释放装置导致的37起事故中就有13人死亡, 87人受伤, 此数据还不包括未通知该协会的事故。而且这些事故不是在船舶正常使用中发生的, 而多是在演习中造成的, 80%左右是由于救生艇承载释放装置的故障及人员误操作引起的。
2 PSC检查项目
2.1 文件检查
检查救生艇及降落装置的产品证书及使用说明书。
检查救生艇及降落装置的维护保养资料, 包括进行月度检查时所需的检查表, 维护保养与修理须知, 定期维护保养计划, 润滑点示意图, 并注明建议使用的润滑剂, 可替换部件一览表, 备件来源一览表, 救生艇钢丝绳的维护保养记录, 周检查和月度检查的记录。
检查船舶救生演习和救生艇入水及操纵记录。
2.2 现场检查
检查艇钩:检查艇钩是否有过度腐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检查艇钩是否正确复位;检查救生艇艇钩基座及其在艇内的支座是否有过度腐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检查艇钩复位指示器的状况 (如有时) ;拆开艇钩释放单元, 确认其内部构件处于良好状态且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其润滑状况 (每五年度) 。
检查联动装置:检查联动装置是否有过度腐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检查连接钢缆是否有锈蚀、断丝等缺陷;检查钢缆的保护套是否有破损和保养不良情况。
检查脱开控制器:检查脱开控制器的手柄, 安全销等是否正确复位;检查脱开控制器箱体是否有过度腐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拆开检查控制释放器, 确认其内部构件处于良好状态且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控制器内部构件是否得到了良好的润滑 (每五年度) 。
检查水压连锁器:检查水压连锁器开关是否正确复位;检查其是否有过度腐蚀、裂纹、变形等缺陷;拆开水压连锁装置, 确认其内部构件处于良好状态且间隙符合设计要求 (每五年度) 。
2.3 操作试验
救生艇降落和脱开试验包括:测试制动装置;测试动力系统的限位器;检查指定承载释放装置的操作人员收放艇程序是否正确, 操作是否熟练。在现场试验时, 还检查船员是否熟悉船上针对救生艇释放和回收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MSC Circ.1206) 而制定的相关流程和须知、指定船员是否了解其职责、是否熟悉相关装置的使用、船长是否了解放艇的相关步骤及为防止意外而采取的措施。
3 PSC检查中常见缺陷
吊艇钩问题。由于缺乏保养, 吊艇钩锈蚀断裂, 在收艇时掉入水中。脱钩装置未打开, 但吊艇钩开口的挡口销已被意外碰到, 不能及时复位, 当艇体脱离吊艇架向外摆出时, 会有一定的晃动, 使吊艇环从艇钩中拖出, 导致救生艇首 (尾) 意外脱钩。
连锁装置及释放手柄复位不到位。这类缺陷的危害性很明显, 很容易在演习时误操作释放手柄, 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救生艇降落和脱开试验时, 操作救生艇的人员不熟悉操作程序及安全保护措施。
4 导致缺陷的原因分析
4.1 船员流动性
按照《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国际救生设备 (LSA) 规则》, 船员必须熟悉本船的救生设备和装置, 然而不同的船舶所配备的救生设备和装置是不尽相同的。目前船员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每条船舶面临的可能是不同类型的设备和装置, 按照相关的要求, 在有四分之一上以上的船员更换后的24小时内必须进行一次演习。而现在船舶停港时间越来越短, 相应允许船员交接的时间就越来越少, 很多船员上船后在还没有熟悉本船救生设备的情况下就必须参加一次演习, 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熟悉和训练, 统计表明很多起救生艇事故就是在船员还没有对船舶熟悉的情况下发生的。
4.2 安全意识差
安全意识淡薄是酿成事故的祸根, 部分船员培训机构对于安全意识教育重视不够, 只重视考试通过率而忽视了安全意识的培养, 把素质教育变成应试教育。船员上船后, 由于受船舶营运周期的影响以及船长、船员主观上的普遍不重视, 对救生设备的维护保养和进行救生演习看成是为了应付PSC检查而不得不做的任务。日常救生消防设备每周、每月的检查, 仅仅停留在纸面和表格上, 放艇演习过程中也没有对救生艇设备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船公司在日常检查中仅仅对船舶进行表面上的检查, 只查看演习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而不是检查船员是否真正具备相应的技能和是否真正举行相应的演习。
5 改进措施
5.1 提高安全意识
在船员培训中强化对安全意识的培养, 根据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海事案例, 做到警钟长鸣, 以提高船员遵章守法的安全意识, 营造船舶安全文化和船公司安全文化, 让船员和公司管理者充分意识到:安全在心中, 生命在手中。
5.2 提高船员操作技能
有效的开展船上培训:提高船上培训质量, 不仅仅针对文件方面的理论培训, 更重要是要开展关键性设备的操作培训和训练, 按规定进行救生演习, 所有参加演习的船员都认真对待演习, 按船舶真正面临危险的要求来参加演习, 并尽量全程进行, 条件允许的船舶应将演习过程全程录相, 在每月的安全会议上讲解演习中出现的不足。
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2011年5月20日, 国际海事组织第89届海上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对救生艇释放装置要求的SOLAS公约和救生设备规则修正案。该两修正案关于新艇钩的要求将于2013年1月1日生效, 并要求从2014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船舶的救生艇必须配备符合新要求的艇钩。在新规则的过渡期内, 航运公司应加强与救生艇制造商的沟通与联系, 组织技术人员入厂接受救生艇释放回收装置、艇钩结构等新知识的培训, 继而对船队高级船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更新培训, 新船员上船后, 应尽快了解、掌握所在船舶救生艇及释放系统的类型、操作程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5.3 重视日常维护保养
航运公司及其船舶应严格按照“SOLAS公约“, “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等相关国际国内法律、法规的规定, 对救生艇、降落与回收装置、承载释放装置等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对在日常检查维护中发现的安全隐患, 要及时改正;对救生艇配件的使用管理, 要严格按照救生艇生产厂商的说明, 购买使用经安全检测的原厂件、合格件。
总之, 救生艇释放装置的日常培训和保养不是应付PSC检查的, 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船员自身安全, 船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 提高安全意识, 掌握救生艇操作的各项技能, 才能让救生艇真正起到救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志军, 戴世坤.对救生艇事故多发引起的思考[J].航海技术, 2010 (1) :74-75.
芥末“救生员” 第5篇
芥末,是芥菜的成熟种子碾磨成的一种粉状调料,辛辣芳香,对口舌有强烈刺激,具有催泪性的强烈刺激性辣味。喜爱日式料理的人都能体会到芥末的美妙滋味,但就是这种美妙的调料,却让田岛幸信大受其苦。原来,芥末燃烧后的气味过于浓烈且久久不能消散,让仓库周边几公里的居民都无法正常呼吸,睁开眼睛就流泪,喉咙也有被烧灼的痛感,戴眼镜、口罩仍然抵挡不住气味的无孔不入。于是,人们要求田岛幸信拆除仓库,赔偿损失,净化空气。一番折腾后,田岛幸信支付了大量的金钱来作赔偿,还在电视上公开道歉,一时狼狈不堪。
事情结束后,日子恢复平静。有一天,田岛幸信在看电视,新闻中报道了一个酒吧发生火灾,嘈杂的环境和闪烁的光线让人们没有听到报警器发出的声音,结果多人在火灾中丧生。他猛然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场火灾,于是突发灵感:如果在报警器中加入芥末,发出声音和强光报警的同时,还散发出刺鼻的强烈气味,不就能让人们更好地知道火警吗?
田岛幸信为自己的想法大吃一惊,说做就做,他立马联系到滋贺医科大学讲师今井真,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仔细商量之后,他们找到有多年气体喷射器研究经验的两名工程师,共同组建了一个研发团队。经过反复对芥末比例的调配,终于,世界上第一台带有气味的火灾报警器诞生了。
芥末火灾报警器长21厘米、宽8厘米、重500克,外观上跟普通报警器没有什么两样,但里面多出来的气味却让人印象深刻。开发人员请了一位聋哑人亲身验证这套系统的功效,首先在测试者身上安装了测量心律和脑电波等数据的传感器,接着让他在房间中入睡。测试数据显示,当芥末喷出的时候,尽管测试者处于熟睡状态,但还是会很快忍受不了这种气味而迅速醒过来。随后,研发团队又在一家大型工厂的宿舍做了试验,效果非常好,所有人员均在1分46秒内反应过来。最后,他们又在酒吧等其他场所做试验,效果一样惊人。
接下来,他们找到专业生产警报装置的施乐公司社长漆畑直树。试验效果让漆畑直树很是震惊,他立即答应投入批量生产。几个月后,芥末報警器便在日本大量推广,医院、工厂、学校、社会福利部门、各类公共场所,甚至连军队都安装上了芥末报警器。
2011年7月一天的凌晨3点,东京最大的一家老年公寓发生了一场火灾,可最后却无一人伤亡。视频显示,尽管老人们都在熟睡中,但提前预警的芥末报警器发出的气味,还是让大家全部在最短的时间内醒来并及时撤离,而这个时候,大火还只在其中两个房间内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