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颈椎保健操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颈椎保健操范文(精选8篇)

颈椎保健操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 在骨外科门诊选取50例早期颈椎病, 入选患者患者符合1992年全国颈椎病会议制订的颈椎病相关标准[1], 均以颈、肩、背部疼痛并伴有相应压痛点, 部分病人X线检查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椎间关节不稳及轻度骨质增生。所有患者按病例序号奇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病例的年龄、病程、症状和体征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按摩和颈椎牵引常规治疗, 按摩取穴百会、风池、缺盆、肩井、大椎、天柱、肩曲池、手三里、合谷等, 每穴按3~6min, 有筋结处以分筋弹拨。每天1次, 每次大约50min;颈椎牵引患者取坐位, 采用枕颌牵引带进行悬吊式牵引, 牵引时颈部保持后伸10°~15°, 牵引重量为4~10kg, 随着患者耐受力提高逐渐增加牵引重量, 每天1次, 每次牵引30~50min。

实验组患者在按摩和颈椎牵引基础上辅以颈椎保健操训练, 每天早晚各1次, 具体内容为:①准备姿势,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两臂自然下垂, 全身放松, 两眼平视, 均匀呼吸, 站坐均可;②左顾右盼30次,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 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③前后点头30次, 头先前再后, 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④ 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 掌心向下, 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 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⑤ 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 再反方向旋转5次;⑥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 用力顶头颈, 头颈则向后用力, 互相抵抗5次;⑦ 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 掌心向上, 仰视手背5s。

1.3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颈部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正常劳动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颈、肩、背部疼痛仅在阴雨天或体位不适时偶见, 颈椎功能基本正常;有效:颈、肩、背部疼痛较治疗前减轻, 颈椎及肢体活动功能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见表1。

[例 (%) ]

注:χ2=14.29, P<0.01。

3讨论

相关研究发现, 由各种因素导致颈肌慢性劳损, 致使韧带及关节囊松弛、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发生错位、应力失衡等, 进而危及颈椎平衡稳定系统, 是造成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2]。早期颈椎病患者多主诉为头、肩、颈、臂等部位疼痛, X线检查无椎间隙狭窄等明显退行性病变, 仅伴有颈椎生理弧度异常、椎体间不稳定及轻度骨质增生等变化。由于症状较轻, 往往重视不够, 从而反复发作导致病情加重。

按摩可以纠正颈部关节错缝、移位, 解除颈部肌肉血管痉挛, 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颈部牵引可以直接作用于颈椎, 达到复位固定的作用, 有利于组织水肿及充血消退。通过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增大, 减轻对神经或脊髓的压迫刺激作用;颈椎保健操可矫正不良体姿, 增强颈部及肩胛带肌肉力量, 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 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另外在训练过程中, 患者颈、肩、背部肌肉韧带及关节韧带均得到有效牵伸, 可促使痉挛肌肉放松, 润滑椎体间关节, 改善颈椎各个方向活动度, 调节颈椎应力, 从而提高机体适应代偿能力[3]。

本研究结果表明, 颈椎保健操结合传统的按摩和颈椎牵引可以有效治疗早期颈椎病, 另外颈椎保健操训练方法简单、易行, 适合在职业人群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可以缓解颈部疲劳, 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摘要:目的:观察颈椎保健操对早期颈椎病患者病情恢复的效果。方法:对50例早期颈椎病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按摩和颈椎牵引常规治疗, 实验组同时给予颈椎保健操训练。两个月后观察病情恢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颈、肩、背部疼痛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好转, 实验组症状改善幅度相对显著, 其颈部功能恢复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0.05) 。结论:颈椎保健操对早期颈椎病患者具有显著疗效, 能明显缓解患者颈、肩、背部疼痛, 提高颈椎功能。在职业人群中长期适用, 可以有效治疗并预防颈椎病。

关键词:颈椎保健操,康复,护理,牵引,按摩

参考文献

[1]孙宇, 李贵存.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4, 19 (2) :156-158.

[2]叶慧华, 陈少清.桂枝加葛根汤结合“米子操”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J].福建中医药, 2009, 40 (6) :26-27.

保健操治疗颈椎病 第2篇

(1)头颈向前向下低垂,尽可能将下颏弯向胸骨上凹。(2)头颈缓缓回预备位。(3)头颈尽量向后侧仰。(4)头颈缓缓回预备位。(5)头颈向左侧侧屈到最大极限。(6)头颈 缓缓回预备位。(7)头颈向右侧侧屈到最大极限。(8)头颈缓缓回预备位。2 地上寻珠:

(1)头颈缓缓向左肩方向转动。

(2)头颈转向左后下方最大极限,双眼看向左 后下方地上.(3)继续转向左后下方,直至颈肩部有酸胀感。(4)头颈 放松缓缓转回预备位。

(5)、(6)、(7)、(8)拍头颈转向右后下方做相似动作。3 天上望月:

(1)头颈缓缓向左肩方向转动。

(2)头颈转向左后上方最大极限,双眼看向左 侧后上方天空。(3)继续转向左后上方,直至颈肩部有酸胀感。

(4)头颈放松缓缓转回预备位。后4拍向右后上方做相反向动作。运转颈椎:注意点是头颈肩要完全放松,双肩不要上抬,转圈要到位,用力要均衡。(1)头颈向左侧转动。(2)向后侧转。(3)向右侧转。

(4)向前转。每4拍转1圈,动作要连续,转 动时双眼不要闭上。先逆时针转4圈再顺时针转4圈。保健操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第二)夹脊牵颈:预备动作再加上屈双手肘关节,双手握实心拳置于腰侧。

(1)双拳紧握与肘关 节同时向身体后侧用力牵拉,同时夹紧大椎及脊柱旁的竖脊肌群,头颈向身体前方平行牵伸 至最大极限,直至颈肩部有酸胀感。(2)缓缓放松回预备位。后面每2拍重复上述动作一遍。双手托天:预备动作,再把双手十指交叉置于小腹前。

(1)交叉的双手掌心向上平托胸 部前,肘关节与手掌成水平线。

(2)双手心向外翻转,双手掌心向上尽力伸托于头顶上方,头颈尽最大极限后仰。(3)双手分开侧举与肩平高,同时双手掌心朝向身体后侧,大拇指与 其余四指分开朝向下方,其余四指并拢向上方竖起,头颈转向左侧,双眼看向左手竖起的手 指尖。(4)手及头颈回预备位。第5—8拍动作同前4拍,仅在第7拍时头颈转向右侧,双眼看 向右手竖起的手指尖。搭手转肩:预备动作是将右手从右肩上方伸向左背侧,左手从腰背侧伸向右肩上方,掌 心向外,双手手指相对搭,如果手指搭不到的也要将双手指尖尽力伸向相对方向。(这个动 作是自我鉴定练操效果的观察方法之一,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练操后双手对搭距离均会明显改 变)(1)下肢保持平行站立,同时缓缓将腰、肩、头颈向左后侧转动。(2)继续向左后侧转至 最大极限,双眼看向身体后方。(3)略放松后再向左后侧做最大限度的转动。

(4)放松回预备 位。5~8拍重复上述动作,连续做二个8拍后对换双手对搭的位置,向相反方向转动二个8拍。按摩颈肩:

(1)回第一节预备位,以双手十指按压颈部的天柱、颈百劳、大椎等穴位或痛 点,手指可上下移动按压,重复做2~4个8拍均可。

(2)搓热双手手掌心,再以双手手掌心轮 流摩按上述相同部位2~4个8拍。(3)以右手按压左侧肩井、天、月需俞、秉风等穴位或痛点,第1、2、3拍分别各按1下,第4拍以右手掌心从左肩 井穴沿手臂外侧向下疏通经络至左手背。第5~8拍以左手按右肩与上述相同部位动作。做4 个8拍后,再手轻拍颈、肩、肘、手。

“糖友”颈椎保健操 第3篇

都是颈椎惹的祸

王阿姨这是颈椎病的症状。颈椎病患者由于颈部血管受到压迫,头部供血不良,突然回头会导致大脑缺血,容易昏倒。近来内分泌病房里颈椎有问题的患者越来越多了。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我发现很多患者有着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长时间看电视、电脑,睡觉时候枕头垫得很高,等等,这些习惯易造成颈椎病的发生。同时,颈椎病也会影响血糖,这是不容忽视的。

有研究显示,大约56%的糖尿病患者会同时患有颈椎病,而且可能引起类似低血糖表现的交感神经兴奋症候群。如果没有充分注意,盲目加餐或减少降血糖药物的用量可能导致糖尿病加重。对于这类“糖友”来说,要及时查查颈椎,颈椎好,才会血糖好。

“糖友”更需护颈椎

颈椎发生病变后刺激交感神经,一方面刺激颈后交感神经节,使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亢进,进而出现疲劳,直至B细胞萎缩,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另一方面颈部神经根受到压迫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和,全身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营养物质的供给和细胞修复。这样既使胰腺分泌功能下降,又使全身相应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利用不足。而且患糖尿病后血糖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不畅、血管硬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反过来又加重颈部得病风险。颈椎病和糖尿病可谓是“狼狈为奸”。

所以,治好了颈椎病,才能更好地控制糖尿病。如果颈椎的病变控制不了,势必严重影响人体的交感神经,而交感神经对胰岛B细胞的影响很大。

为此,平时可进行自我按摩和推拿预防颈椎病,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思虑过度和精神紧张,适当控制饮食,多食蔬菜等。已经有颈椎病的朋友,可以做简单的颈椎康复保健操,改善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对于无颈椎病者也可起到预防作用。

勤做颈椎保健操

起始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左顾右盼: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自觉酸胀即可。

2.前后点头:头先前屈,再向后仰,前屈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以30次为宜。

3.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4.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5.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注意:颈椎病较严重的“糖友”需先咨询医生方可进行锻炼,老年“糖友”在锻炼时身边需有人做适当的防护工作,以防危险发生。

(编辑/尹栋)

颈椎保健理疗仪的研制 第4篇

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很高,并且青少年颈椎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如何有效地治疗颈椎病还是个难题。目前的理疗设备(按摩椅、按摩床)只注重对颈椎进行推拿、按摩理疗,缺少对颈椎进行牵引治疗;颈椎牵引器则注重牵引治疗,功能相对单一。多功能颈部按摩牵引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既可以对颈椎进行推拿、按摩、热疗等理疗,又可以进行牵引治疗,现介绍如下。

1 组成部件及用途

1.1 组成部件

该颈椎保健理疗仪主要组成部分:颈椎按摩装置、热疗装置、牵引装置组成。颈椎按摩装置和热疗装置主要由弧面、三头揉捏按摩球、产热片、遥控器组成;颈椎牵引装置主要由肩托、颈托、可伸缩充气囊、压力表、充气球、固定轴、固定钮组成。

1.2 各部件用途

(1)弧面:颈椎保健理疗仪前方有一弧面,弧面的弧度为(12±5)mm[1],此弧度依据颈椎的生理曲度特点设计,可使其与颈部肌肉紧密结合,使热疗、按摩、牵引效果达到最佳。(2)三头揉捏按摩球:可以内旋、外旋、振动按摩,可使颈部肌肉放松,改善局部血液循环。(3)产热片:可以产生热量(温度38~50℃)[2]。(4)遥控器:主要功能有开关机、多种按摩方式的选择、热疗温度高低的控制、时间控制。(5)肩托与颈托:肩托卡在肩膀上,颈托固定在下颌及枕部(颈托圆弧大小通过锁扣可调),其前方有下颌托,后方有枕托,依据下颌骨及枕部的生理结构特点设计。(6)充气球、可伸缩充气囊:反复按压充气球,使可伸缩充气囊充气,可伸缩充气囊膨胀使肩托与下颌托向相反方向产生牵引力,达到牵引颈椎的目的。(7)压力表:显示可伸缩充气囊内压力大小。(8)固定轴与固定钮:对颈椎保健理疗仪按摩装置、热疗装置、牵引装置起连接、固定、支撑和高度控制的作用。

2 使用方法

如图1所示,颈椎保健理疗仪的前方是弧面1,紧靠弧面1下方分别安置了三头揉捏振动按摩球2和产热片3。治疗颈椎病时,将肩托5卡在肩膀上,颈托6固定在下颌上,颈托圆弧大小通过锁扣可调,其前方有下颌托12,后方有枕托13。打开遥控器4开关,三头揉捏振动按摩球2产生振动按摩及内旋、外旋揉捏按摩;产热片3产生热量(温度38~50℃)。如需牵引,反复按压充气球7,可伸缩充气囊8充气,使肩托5与下颌托6向相反方向产生牵引力,达到牵引颈椎的目的。观察压力表9,选择合适的压力大小及牵引时间(压力大小及牵引时间依据不同的颈椎病程度及不同的人而定)。牵引完毕,松开充气球(7)放气开关,缓慢放气,结束治疗。

图中:1.弧面;2.三头揉捏振动按摩球;3.产热片;4.遥控器;5.肩托;6.颈托;7.充气球;8.可伸缩充气囊;9.压力表;10.固定轴;11.固定钮;12.下颌托;13.枕托。

3 讨论

3.1 设计原理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一般认为颈椎病是由颈椎的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盘膨出和椎体、关节部骨质增生,直接或间接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椎动静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发病的。该病大致可分为6型,分别是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型和混合型。颈椎病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两大类[3]。绝大多数病人都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解除病痛。而在非手术治疗中,推拿疗法和牵引疗法是较为有效且应用广泛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其主要作用是解除痉挛,松解粘连,矫正脊柱结构紊乱,缓解神经压迫或刺激症状[4]。颈椎保健理疗仪即可以对颈椎进行推拿、按摩、热疗,又可以牵引治疗。其治疗作用:(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2)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3)解除肌肉痉挛,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4)牵开小关节间隙,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5)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6)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

3.2 多功能颈部按摩牵引器的特点

(1)功能齐全:颈椎保健理疗仪即可以对颈椎进行推拿、按摩、热疗,又可以牵引治疗。(2)人性化设计,安全可靠:颈椎保健理疗仪前方弧面的弧度依据颈椎的生理曲度特点设计;颈托上的枕托和下颌托参照人体枕骨及下颌骨的形态而设计,颈托的着力点在人体的枕部及下颌部,从而避免压迫颈部血管及神经。(3)操作简便:可以在家庭、办公室使用,不影响休闲、学习、工作,有利于长期坚持。

3.3 注意事项

(1)正常情况下先理疗,后牵引。理疗和牵引时间各应控制在20~30min。(2)颈椎牵引时不要进行按摩、理疗等治疗。(3)颈椎牵引力度要逐渐加大,避免过度牵引。(4)牵引完毕后要缓慢放气,过快会有不适感。(5)严重心肺疾病、脑血管疾病等患者慎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治疗各种类型颈椎病的颈椎保健理疗仪。它是由颈椎按摩装置、热疗装置和颈椎牵引装置构成。治疗颈椎病时,先利用颈椎按摩、热疗装置对颈部进行揉捏推拿、振动按摩、热疗;然后利用牵引装置对椎间小关节紊乱、椎间隙狭窄(椎间盘病变)等疾病进行牵引治疗。

关键词:颈椎保健理疗仪,热疗装置,牵引装置

参考文献

[1]李振平,焦海霞,杨彩琴,等.颈椎过屈过伸X线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9):957-959.

[2]陆银春,李建平,朱国兴,等.间歇式、加热型颈椎治疗仪及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4-115.

[3]吴在德,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81-885.

[4]欧阳松,罗建平,李先樑,等.“五联”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0,22(7):6-9.

[5]邹洪福,傅敬.实用新型体外热治疗仪装置的研制[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10):47.

[6]任郁苗,廉毅.便携式颈椎牵引控制系统设计[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8):63-65.

颈椎病保健纠错 第5篇

颈椎病是指因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相邻的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而引起的症状或体征。通常,颈部的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及黄韧带等组织围成颈椎管,容纳颈段脊髓。老年人全身情况和内分泌水平均发生较明显的改变,表现为椎体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管继发性狭窄,颈椎不稳。

除颈肩部疼痛不适外,颈椎病的症状还与刺激或压迫的组织有关。如压迫神经组织,则多出现前臂和手指放射样胀痛或刺痛;压迫脊髓组织,往往表现为手足无力,胸部有束带感,走路不稳甚至如同踩在棉花上一样,严重者还会导致四肢瘫痪、大小便失禁;如压迫椎动脉,常见是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等。

颈椎保健操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201 2年在本站就诊的颈椎病患者35例, 均在二级医院经X线、CT、MRI检查确诊, 其中神经根型24例 (68.6%) , 椎动脉型6例 (17.1%) , 交感型5例 (14.3%) 。男21例, 女14例;年龄35~64岁, 平均55岁;病程6个月至12年, 平均5.1年。临床表现为肩背、上肢麻木疼痛25例 (71.4%) , 颈部活动受限22例 (62.9%) , 眩晕8例 (22.9%) , 耳鸣、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各6例 (各17.1%) , 头痛4例 (11.4%) 。X线平片显示颈椎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 椎间隙变窄, 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 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 项韧带钙化, 椎体失稳等退行性改变征象。CT或MRI检查可见椎间盘突出、滑脱, 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和脊神经受压情况。排除标准:伴严重骨质疏松症、骨折等, 脊髓型颈椎病, 年龄超过70岁。

1.2 治疗

参照影像学资料进一步触诊, 以明确治疗手法及施加力度, 每隔2天治疗1次。患者俯卧或仰卧于治疗床上, 施以指压法、弹拨法、提捏法、捋顺法舒缓颈项僵硬组织。具体治疗措施如下:

1.2.1 推大椎

患者取俯卧位, 全身放松, 双手放于床下, 手心朝上。术者站于患者头前侧, 用左手或右手豌豆骨在第7颈椎旁开2cm处向第7颈椎根方向推至形成一肉垫按住, 辅助手放在患者对侧额角, 轻轻拨动额角, 相向用力, 有阻力时辅助手不动, 复位手与术者天突穴形成直角, 靠胸大肌收缩力反方向快速发力推动大椎, 矫正旋转、错位的关节。

1.2.2 牵引下正骨

用于治疗第2~6颈椎椎间盘突出、椎体旋转或错位、退行性病变。患者取仰卧位, 术者取一方凳, 坐在患者头前或半蹲姿势, 距离床头20cm处, 一手食指或中指触摸病变部位, 找好矫正位置, 另一只手扶住患者对侧额角, 向怀里拔伸1~2min, 如同牵引。矫正手食指第一关节顶住病变处, 靠肱二头肌收缩力向鼻尖方向快速发力。

1.2.3 颈椎强直、反张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 术者站于患者一侧, 用一手小鱼际着力点压住患者第4颈椎, 另一手豌豆骨压住着力点手之上, 与天突穴成一直角, 靠胸部俯冲力垂直缓慢下按3~4次, 直至颈椎曲度形成。

1.2.4 屈、顶、旋寰枢椎矫正法

患者取仰卧位, 术者在患者头前半蹲姿势, 距离头20cm处, 双手扶住患者头部, 矫正手食指顶住寰椎横突, 使其仰头旋转。术者矫正手食指位于患者曲池穴上方, 另一手放于患者对侧额角上, 当发力瞬间矫正手食指下滑至患侧横突上, 可闻及“喀”的弹响声。或用俯卧高垫胸摇正法, 适用于环枕、环枢及颈2~7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取俯卧位, 头项伸出床外并前屈, 胸下垫枕。术者面对患者头部按枕部, 拇指按于偏歪棘突, 其头稍拉向前并旋转, 至最大限度时稍用“闪动力”, 同时拇指将偏歪棘突推正, 可闻及“喀”的弹响声。

1.2.5 膏药制作及应用

膏药制作参照《中药制剂分析技术》[1]和《中药学》[2]。取麻油2750g、狗骨200g煎炸90min, 油温控制在210℃, 炸至黑褐色, 去狗骨滤油, 继续熬油至滴水成珠状态时下丹, 离火放至70℃, 入冷水中浸泡去火毒, 每日换水1次, 10d后捞出为基质备用。取马钱子、生川草乌各50g, 生乳香、没药、蜈蚣各40g, 穿山甲、全蝎、白芥子、龙血竭、天南星各30g, 磨成细粉过120目筛备用。穿山龙200g, 威灵仙100g, 骨碎补、鹿含草、杜仲各60g, 桂枝、元胡、当归、川芎各50g, 麻黄30g等, 黄酒、熏醋各3000ml浸泡10d, 每天搅拌1次。武火煮沸, 中火煎熬60min过滤去渣, 继续熬制浓缩成流浸膏备用。樟脑20g、冰片10g、麝香3g为细料后下。取基质小火化开, 按比例入流浸膏、药粉、细料涂于直径10cm的无纺布上, 厚度1mm, 外敷塑料薄膜备用。每剂药可制成膏药约200贴。用温水洗净病变局部, 擦生姜, 将软化好的膏药贴于病变处, 每贴膏药可敷7d, 2贴为1个疗程。

1.2.6 脊柱保健操

源自虞定海教授八段锦视频, 结合关节自然、生理、解剖三个活动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选取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需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三节, 练习时直立动作调整为左右弓步, 上肢挺举增加了前后伸展, 并加大脊柱旋转, 从而引导脊柱关节从自然活动度提升到解剖活动度, 利于关节血液循环和韧带养护, 使颈椎病变得到持续康复。练习时要遵循柔和、缓慢原则, 不要刻意的追求完美动作, 适合自身体质, 脊柱伸展、旋转的每个动作要尽量做到位, 要多抻1~2度, 坚持每日练习5~1 0 m i n。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消失及功能恢复正常判定为完全缓解, 否则判定为无效。病情完全缓解后, 追踪1年复发率。

2 结果

综合治疗后病情完全缓解33例 (94.3%) , 其中1次完全缓解3例, 2次18例, 3次10例, 4次2例, 无效2例 (5.7%) 。治疗期间, 2例 (5.7%) 于贴敷膏药2d后局部刺痒过敏, 去除膏药后做无菌处理症状消失, 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随访1年, 33例完全缓解者中复发2例 (6.1%) 。

3 讨论

颈椎椎间关节退变累及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椎动脉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依据不同的神经、血管受累及不同的临床表现可分为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型和椎动脉型[3]。神经根、交感、椎动脉型颈椎病首选保守治疗, 如卧床休息、颈牵引、手法治疗、封闭疗法、药物治疗, 部分病例如脊髓型颈椎病可进行手术治疗。笔者运用整脊疗法矫正椎骨以改善脊椎结构, 患者平卧于床上, 整个脊柱从承重状态游离出来, 术者从上向下施力, 力度大, 更准确精细、安全、有效。通过推拿背部腧穴解除肌肉痉挛疼痛以治其标, 矫正扭曲旋转的关节以治其本。

膏药方中威灵仙、穿山龙、生川草乌、麻黄、桂枝祛风胜湿, 温经散寒, 宣通经络;全蝎、蜈蚣搜风解痉;乳香、没药、川芎、元胡、当归、穿山甲行气活血, 消散瘀结, 收通则不痛之效;狗骨、骨碎补、鹿含草、杜仲补肝肾, 强筋骨, 激发养骨生髓作用;马钱子通络止痛, 兴奋脊髓;白芥子、天南星消经络之痰;少许麝香借其走窜之性, 载药渗透到损伤的骨面。加之贴敷前的推拿复位, 病变得到持续良性刺激, 促进血液循环。治疗颈椎病10min内可出现胸宽气爽、头脑清晰、耳顺目明之感受, 归于整脊疗法的疏导, 经络通顺作用, 促进血液循环, 经脉通, 气血畅, 筋骨荣, 脏腑和顺。此外, 脊柱保健操简单易学, 益于脊椎养护, 在八段锦的基础上加大了脊柱活动范围, 培养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本文结果显示, 通过整脊疗法调理、贴敷膏药和练习脊柱保健操, 94.3%患者病情完全缓解, 1年复发率为6.1%。复发者均是未坚持练习脊柱保健操者, 应鼓励患者坚持练习, 可2个月巩固治疗1次。需注意的是, 影像学和触诊是准确量化地确定所矫正的颈椎骨作为施治的主要依据, 是确保安全、疗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钦德.中药制剂分析技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420.

[2]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79.

颈椎保健操 第7篇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6月收治颈椎病患者194例, 按来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药枕组97例, 男53例, 女44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3岁, 平均47岁;病程1年以内47例, 1年以上50例;颈型14例, 神经根型47例, 椎动脉型4例, 交感型2例, 脊髓型1例, 混合型29例。对照组100例, 男45例, 女52例;年龄最小18岁, 最大75岁, 平均46.5岁;病程1年内49例, 1年以上48例;颈型19例, 神经根型45例, 椎动脉型4例, 交感型2例, 脊髓型1例, 混合型26例。两组病例常规摄颈椎六位X线片显示有颈椎生理前曲的减弱或消失, 间隙变窄、失稳、退变等X线表现 (详见附表) 。156例加行颈椎CT检查, 24例加行颈椎MR检查, 支持颈椎病诊断[1]。

1.2 纳入标准

符合颈椎病诊断[1], 有颈椎生理前曲减弱或消失、间隙变窄、失稳、退变等X线表现, 且不中断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颈椎结核、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合并有内外科急重疾病;未能按计划完成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2.1.1 以手法复位、按摩配合牵引、药敷治疗。每天1次。

2.1.2 康颈枕使用方法将药物置于护颈枕部, 患者仰卧时使用正头枕位, 以能改善和恢复颈椎前曲为目的。侧卧时使用头侧枕位, 维持颈椎在侧卧时保持中立位。10天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同上2.1.1, 10天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1]

治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 肌力正常, 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 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X线片示颈曲恢复正常, 椎间隙较治疗前增宽或扩大。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 颈肩背疼痛减轻, 肢体功能改善, X线片示颈曲有较明显改善, 椎间隙有所增宽。无效:症状无改善, X线片示颈曲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均于治疗3个疗程后按上述标准进行评定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愈43例, 好转53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98.9%;对照组治愈33例, 好转44例, 无效20例, 总有效率79.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 药枕组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 。

注:两组资料经方差性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3.3 随访

在疗程结束后临床治愈的病例1年后进行随访, 观察组5例复发, 复发率11.7%。对照组11例复发, 复发率33.3%, 两组复发率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

4 讨论

4.1 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与复发率一直都居高不下, 而临床上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因治疗时间长, 易于反复, 有时疗效不确切而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在对颈椎病的发病原理进行深入分析后, 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 日常生活工作姿势及习惯不良, 致使颈椎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第二, 睡眠时枕位不正确, 导致原本用于颈椎休息的时间反而因为枕位的不正确使得颈椎进一步受到伤害。而通过手法等方法治疗之后, 颈椎结构尚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如果睡眠时枕位不正确, 很可能导致已经复位的颈椎再次错位, 因此治疗效果通常不理想。

4.2 有感于此, 设计结构特殊有别于市面上的保健枕的康颈枕, 重新树立一种“正枕位托颈, 侧枕位托头”的设计理念。正枕位托颈, 符合人体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 睡眠时起到保护人体生理弧度的效果。侧枕位托头, 完全改变了目前对于颈椎枕的设计理念, 患者在侧枕时合理弥补肩宽, 保持颈椎在侧枕位时的水平, 避免侧枕时由于肩宽无法弥补导致颈椎的过度弯曲。

4.3 其次, 药物的特殊性, 市场上作用于颈椎病的药物注重温经散寒、解痉止痛, 而忽视于痰湿辨证施治。本枕所配置的中药药垫, 直接置于枕中作用于颈部大椎穴, 能达到温经散寒、驱风通络、除湿化痰以及解痉止痛的功效, 能有效的消除头、颈、胸、背及上肢的麻、痹、痛等症状。

4.4 在手法等治疗、功能锻炼情况下, 通过康颈枕的配合治疗, 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颈椎病患者治疗效果, 康复之后继续使用复发率可以降到最低。

摘要:为观察康颈枕治疗各型颈椎病的疗效, 将194例颈椎病按来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以手法复位、按摩配合牵引、药敷治疗为对照组;以手法复位、按摩配合牵引、药敷加康颈枕 (康复型) 治疗为观察组。结果显示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均有明显差异 (P<0.01) , 具有非常显著意义。表明矫形药枕治疗颈椎病有确切疗效。

关键词:颈椎病,综合治疗,康颈枕,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颈椎骨质增生的预防保健 第8篇

慢性劳损是颈椎病的最常见病因。如果一个人长期保持低头的状态,令颈部后面的肌肉疲劳过度,就会将重力全部压在颈椎骨上。时间一长,将造成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等,引发颈椎病。患了颈椎骨质增生病,除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推拿、牵引、热敷等常规治疗外,自我的保健调养也是十分重要的,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预防颈椎骨质增生是一个缓慢的发生过程,与年龄、性别、职业、工种、体质、姿势不良等因素有关。预防此病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歪头等动作,在工作之余应适当做颈部活动,如颈部按摩等。做按摩时动作要慢,幅度不要太大。锻炼的时间以晨起和长时间低头工作后进行较佳。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睡觉时枕头要合适,不要认为“高枕无忧”,在不影响睡眠的情况下,尽量将枕头放低,并将颈部垫起。除此外还要防止颈部受风着凉,防止颈部外伤,尽可能地消除颈部慢性劳损的诱因。一旦有颈部不适应及早就医。早期的妥善治疗可以防止颈椎骨质增生由轻型演变成重型。

保健枕人类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床上度过的,在睡眠的过程中与颈部密切接触的便是枕头,而普通的枕头大多不符合颈椎的生理要求,常常使颈椎长期处在一种悬空和不正常的受力状态下,容易导致颈椎的慢性损伤。保健枕可以自己缝制,缝制的标准应符合颈椎生理曲度要求,以中部低、两端高的元宝形为佳。这种形状可利用中间的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也可以对头颈部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的作用,可减少在睡眠中头部的异常活动。保健枕也可到市场上购买,目前市售的颈椎保健枕品种很多,有的枕心中还加入了中药,有的枕心有释放远红外线或负离子等功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任选一种使用。

补钙骨质增生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常由缺钙引起,补钙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方法,它可通过增加人体钙的摄人量,加快钙盐在骨骼的沉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补钙是一种全身作用,不会增加局部的骨质增生。因此,对颈椎骨质增生的患者,应重视隐匿的缺钙现象,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

纠正不良习惯人体颈部的神经受压一定时间后易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来说每45分钟为1个周期。因此,如果职业上要求长时间低头、仰头或进行其他动作时,要注意在每45分钟后停下工作远眺,慢慢旋转颈部,让颈部回复到放松的状态。特别是教师、打字员、写作等职业的工作人员,由于颈椎长时间处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体位,不仅使颈部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而且也使颈部肌肉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易发生颈椎骨质增生。因此,这类人员应注意平时颈椎的自我保健,首先在坐姿上尽可能保持自然的端坐位,保持正常生理曲线。通过升高或降低桌面与椅子的高度比例,调至最适合自己的体位。最好能用一块与水平线呈10°—30°的斜面工作板,在这种工作板上工作,有利于保护颈部。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