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租借服务项目方案书(精选6篇)
计算机租借服务项目方案书 第1篇
计算机租借服务项目方案书
项目名称:计算机租借服务
团队名称绿色通道(电脑租借公司)
所属高校香港教育学院
团队介绍
我们总共有四位成员,成员们都是修读商业学的学生,具备有一定的商科专业知识。同时,两位女同学较擅长于会计及管理,另外两位男同学则在营销方面有过人之处。我们的组员也都曾参加过少年企业家大比拼等商业活动。
负责人简历
负责人叶青同学是一名内地生,于XX年赴香港教育学院求学至今,主修商业学,在校期间曾多次参加与商业有关的活动(例如参加拿大商业学交流团)。其特殊的成长背景及对内地市场的认识都有利于我们的创业活动。
项目简介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求学的必须品。国内进入大学及大专的人数连年递增。一间普通的大学动则就有过万名的学生,可是学校的公用电脑却只有屈屈几千台,有资料显示,仅一个福建省的学生与电脑的配比比例就为15:1。另外一方面,现时的国内大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太富裕,很多学生更是来自穷困的山区,想要拥有一台电脑对于他们来说像是痴人说梦。又或者是很多大学生都在外地读书,他们也许有经济实力买的起电脑,但是一旦到了寒暑假,电脑的存放问题就突显出来。由此可见,国内的大学生对计算机已经有着庞大的需求。然而现今内地的状况则是很少甚至没有公司或中介机构向大学生提供计算机硬件租借服务,因此,我们认为这项服务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常不但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而且还能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及间接协助社会的发展。 基于以上观点,我们决定从二手计算机市场大量采购电脑硬件进行组装,向大学生提供租借台式电脑的服务。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二手计算机的价钱比较便宜,而大量采购更可以把价钱进一步降低,以减轻营运成本。虽然二手计算机的配置不如主流市场售卖的计算机流行及先进,但是我们相信这已经足够大学生作一般的.学习用途及部分娱乐休闲。
在业务的初期,我们将在团长熟悉的故乡福建省大学城作试点,
我们会将组装好的台式计算机整部租借给学生,费用约每一个月80元至100元之间,但是学生需要交纳定金。 我们也可按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组装电脑的服务,进行销售,如果学生对计算机的配置有特别的要求,我们亦会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以突显我们公司良好服务的形象。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我们大量装置计算机,以降低成本;二来,亦方便我们向大学生宣传我们的多元贴身服务。如业务发展理想,我们更会和一些有品牌的计算机生产商合作,回收他们的二线及二手计算机, 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竞争力,获取更高利润。
计算机租借服务项目方案书 第2篇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生活参与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2014年,我市将以新建五个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为契机,继续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积极探索辅助器具服务新理念,建立辅助器具服务的长效机制,发挥示范作用,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根据州残联2014“以奖代补”实施方案,特制定《**市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项目意义
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是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帮助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和日常生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积极探索、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市残疾人辅具适配工作,根据省残联有关文件精神,市残联决定选择市残联本级、**乡、准东街道雪莲花社区、**街道**苑社区、博峰街道有色苑社区开展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建设。旨在坚持辅助器具服务覆盖全市,覆盖六类残疾人,服务方式坚持科学化、专业化,服务深度与服务广度相结合,走出**市一条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之路。
二、适配指标
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坚持“以残疾人为本,让残疾人满意”的服务理念,实行“菜单式适配,个性化服务,专业化康复”科学方法,不断提升我市残疾人工作者为残疾人提供辅具服务能力与水平,在全面摸清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基础上,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具体指标如下:市残联本级、**乡、准东街道雪莲花社区、**街道**苑社区、博峰街道有色苑社区各分配成人手摇轮椅、儿童轮椅、座便器、拐杖等。
三、项目对象
1、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市居民,以肢体残疾人为主,并适当考虑未办证中老年行动不便者以及短期需要辅具的摔伤、扭伤等人群。
2、家庭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或生活相对困难的肢体残疾人优先考虑。
四、项目经费
项目平均每个站点投入辅具价值9600元,建立登记台账。
五、项目要求
1、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工作在市残联领导下,由市残疾人康复科具体承办。相关乡(镇、街道)残联选派专人负责本辖区项目的组织实施,根据项目要求制定本辖区项目工作实施办法。
2、坚持科学适配原则,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负责对残疾人的评估定性、适配定方、服务定项。
3、项目工作要与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结合起来,以增强残疾人社会参与能力,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
六、工作流程
1、相关乡(镇、街道)残联深入残疾人家庭,在前期市残联摸底基础上,深入做好有适配需求残疾人的摸底筛查工作,根据残疾人的康复要求和适配服务的许可条件,提出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对象名单。
2、市残联康复科对相关基层残联申报的适配服务对象进行一对
一、面对面的科学评估,填写有关表格。
3、经评估后,需要适配辅助器具的救助对象,由本人或其监护人填写《**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申请表》,经各残疾人辅助用品用具租借点盖章确认后,统一报各乡(镇、街道)残联。
4、相关乡(镇、街道)残联须遵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将拟批准的适配对象名单确定为适配对象。
5、市残联康复科按照各乡(镇、街道)残联确定的适配对象配发辅助器具,做好产品的使用指导,并对救助对象适配辅助器具产品进行跟踪回访,了解辅助器具使用状况和产品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将有关情况记入档案。
七、工作要求
1、市残联康复科负责辅助器具产品的接收、发放、登记等工作,按照物资管理规范要求,建立相关制度,设立专门台帐,保存相关凭据和工作记录。
2、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负责受益人的档案管理,各乡(镇、街道)残联申请表、汇总表应于每年11月10日前报市残联康复科,并及时录入适配对象信息。
3、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要积极落实受助残疾人的筛查、档案管理等方面,要重视对项目的绩效评估,注意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普及辅助器具知识,提高项目知晓度,让政府和社会更加关注和支持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事业。
4、市残联对项目执行情况适时进行抽查,相关乡(镇、街道)残联要做好接受昌**残联、**市残联对项目的绩效评估、检查验收和项目审计。
多个云计算服务整合方案 第3篇
针对上述课题, NEC的Mashup基础平台OpenServiceRepository/Enterprise Gateway在组合新服务时, 不是将每个服务各自Mashup, 而是将服务间需要交换的数据首先进行标准规格化 (normalize) , 然后再将标准规格化后的数据转换成接受方的数据形式, 即非标准规格化 (denormalize) , 并把数据中继给接受方。通过引入数据的标准规格化, 非标准规格化和数据中继功能, 将个别服务变更对整体系统的影响局限到最小范围
Enterprise Gateway的概要
如图2所示, NEC的SaaS基础平台由基本功能, 通用组件, 服务连携, 开发构架组成。Enterprise Gateway则为服务连携的基础平台。
作为服务连携基础平台的Enterprise Gateway, 在进行服务的Mashup时, 提供用户界面的Mashup (画面的Mashup) 功能以及外部服务与企业内系统连携的功能 (on premise连携) 。在Enterprise Gateway的服务连携功能中, 标准规格化后的标准消息采用的是联合国的UN/CEFACT标准。如图3所示, 由于使用了标准规格化数据, 当外部服务发生变更时, 只需将相关的标准规格化/非标准规格化的规则做相应修改, 无论该外部服务的数据接受方有多少, 变更所带来的影响可以被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图3 Enterprise Gateway的作用2利用OSR实现的On Premise连携解决方案
在OpenServiceRepository (OSR) 中, 存在着Enterprise Gateway 也利用的服务信息库 (Service Repository) 。服务信息库承担着服务连携中最基础的功能, 管理着包括与外部服务接口的信息。On Premise连携解决方案则通过服务信息库, 单得实现了云计算上的服务与企业内 (On Premise) 应用程序的连携。
作为一个示例, 图4显示了SharePoint Server 2010上提供的服务与企业内SAP基干系统的On Premise连携解决方案。利用SAP的BAPI, 企业内SAP基干系统的任意数据可以通过Enterprise Gateway传输至SharePoint Server 2010应用程序平台, 并作为自定义对象 (Customer Object) 被SharePoint Server 2010的应用程序所利用图4
On Premise连携解决方案
本解决方案是以Windows Server的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NET Framework为运行环境, 实现云计算上的服务与企业内应用程序的连携。此外, 除SharePoint Server 2010之外, 今后还可能提供与Force.com/NETSUITE的On Premise连携。
CloudManager的商业用例
计算机租借服务项目方案书 第4篇
问题分析
高职学生的特点来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通常自信心不足, 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和记忆力都不强, 学习的意志、兴趣、动机和目标都欠缺, 学习缺乏主动性。但他们通常喜欢动手实践, 对于理论性要求不高、通过设计和制作能展现成果的实验特别感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对历届学生的研究, 发现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前后课程内容脱节的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授课时先讲理论知识, 然后做实验, 没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许多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以指导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 学生在毕业前难以完成一项综合的网络集成项目。 (2) 各门专业课程之间内容相互割裂, 衔接性差, 多门专业课程的教材中有内容重复的现象。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个技术涵盖面非常广阔的专业, 要掌握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技能, 涉及的专业课程很多。目前已有的教材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与技能融合起来, 需要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整理并整合, 以便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网络工程技术。
学院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差距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社会对技术的需求变化很快, 而高职院校的教材总是滞后于社会实际, 难以跟上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另外, 大多数高职院校资金缺乏, 不能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更新实验器材供学生动手实践。因此, 很多高职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 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采取措施
综合上述原因, 我院召开了有14名业界专家参与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作分析会, 确定该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和行业技术发展需要。会后, 校企双方通过多次交流与研究, 共同制定了如下具体措施。
确定《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教学不能将知识与技能割裂开来, 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教师与业界专家共同确定了《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 并研发了适合企业实际需要的校本教材。该项目课程对应于网络管理员、网络安全技术员岗位, 整合了原来独立开设的6门专业课程, 重点学习目前在网络组建与管理中应用较多的技术, 确定了项目载体及教学过程最终获得的产品和服务。项目课程以一个产品“企业网络系统集成方案”为逻辑主线, 对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教学。
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计思路《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整合并序化教学内容, 遵循“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设计思路。由于IT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学生必须具有宽厚的基础知识。因此, 应根据IT企业的发展及其需要, 灵活更新课程模块, 并选择不同的企业项目进行实训锻炼。经过这样的基础训练和项目训练培养出来的学生, 才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才能及时跟进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要将项目划分成若干模块, 对每一个模块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教学计划, 并列出具体的教学内容。
确定教学模式校企双方通力合作, 借鉴香港职训局TLP (Teaching and Learning Package) 训练教材的设计思想, 同时结合我院教学特点, 运用普适性的“六步骤”工作过程开发项目课程, 完成了《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确定了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讨论,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探讨适合项目式教学的教师团队合作模式由于项目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 包括承接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的全过程, 从项目的招投标开始, 经历项目的启动、规划设计、实施 (系统的搭建及全面配置) 、总体测试、验收并撰写相关工程文档。因此, 要探讨适合项目式教学的教师团队合作模式, 教师团队的组建要充分考虑教师的学科特长, 注重优势互补, 一般由2~3人组成, 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具体实施以小组的形式组织教学, 将学生按基础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强弱均匀地分配到每个学习小组中, 保证各小组的综合实力均衡。我们把《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分成6个基础技能模块和1个综合项目模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应用、网络工程设计与安装、交换机与路由器技术、系统管理与网络服务器管理 (Windows 2003和Linux) 、网络安全技术和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项目设计与实施。其中, 前6个技能模块是《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课程的基础, 主要侧重于对这6个技能模块进行教学,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学到网络组建与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后, 进入综合项目模块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项目设计与实施, 学生要从教师提供的多个工程项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项目, 利用在前6个技能模块中学到的知识, 按要求构建项目产品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方案。这些项目都来自实际的工程需要, 并由教师进行收集和整理。各小组成员 (一般每个小组5~6人) 在接到项目任务后, 按照项目需要进行角色分配并分工。在项目招投标阶段, 角色主要分为甲方代表、乙方代表、招标公司代表等, 按角色分工完成招标书、投标书的撰写。在此阶段, 学生可以学习到招投标相关法律法规、招投标书的内容和格式, 具备需求分析、设备选型、工程预算等能力。在项目设计与实施阶段, 角色主要分为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技术员、监理师、文员等。按角色分工完成项目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网络搭建、服务器架设与配置、网络测试、施工日志及进度控制、文档整理等工作。项目实施采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方式完成。在项目验收阶段, 由甲方代表对网络系统进行总体性能测试, 如果不能达到项目要求或国家标准, 则再次进入前6个基础技能模块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在教师和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 将问题一个个解决, 直至网络系统性能达标为止。验收通过后, 撰写并提交工程项目设计与实施方案。通过如此方式开展项目课程教学,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一个网络系统集成项目的工作流程。在这种反复的“学习测试再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可以学会较好地进行团队合作、沟通与交流。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Virtual World) 的计算机系统技术。用户可借助视觉、听觉及触觉等多种感官通道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交互。由于受到实验条件的限制, 一些实验难以在真实环境下开展,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扩大网络实验开设能力。例如, 在上述项目课程中的项目实施阶段, 不可能采用大量设备搭建一个个真实的网络系统。而通过虚拟机软件VMware, 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虚拟搭建一个由3~5台计算机构成的网络, 并实施服务器架设、系统管理和网络测试;通过思科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 可以模拟搭建一个大中型企业网络系统, 整个网络搭建和配置过程与真实环境下的操作类似。我院的项目课程产品“企业网络系统集成项目方案”就是在这种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构建并通过测试的, 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考核方法要强化教学过程的考核, 采取多种形式的过程性评价。课程整体考核成绩由以下四个方面构成:网络系统集成项目 (占50%) +笔记 (占10%) +课堂表现 (占15%) +各模块实训 (占25%) 。
实施效果
经历了我院2006~2008级三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 (306人) 的教学实践, 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2004~2005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共232人) 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调研等形式, 得到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从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通过项目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企业网络组建与维护》项目课程采取“宽基础、活模块”设计思路, “宽基础”为毕业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模块式的课程结构强化了专项技能, 项目课程可使学生在与工作任务的联系中学习知识, 掌握完整的工作过程。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对《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4) :7-9.
[2]秦伶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培养“职业人”[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11 (10) :142-144.
[3]张西方.教学创新的内容体系与创新性教学模式[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 (6) :157-159.
[4]杨旭峰.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08, (7) :104-105.
音像租借管理系统 第5篇
关键词:关系数据库,软件工程,音像租借,可行性分析
1 课题背景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而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图书、音像行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消费持续增长。就音像系统而言, 它具有种类繁多, 难于管理等特点, 而且, 音像管理人员在租借音像制品时, 要经历登记、查找、统计等枯燥的手工工作, 这种操作即烦琐又不精确, 许多记录不便长期保留, 这就迫切需要标准的, 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引导音像租借行业的发展。因此,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为了适应音像行业的迅猛发展, 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管理者统一管理, 我们要开发一套音像租借系统来满足音像租借者和学生的需要。
本系统利用微软件公司研发的Visual Basic 6.0进行开发的。它是为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开发而设计的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的环境, 利用它可以完成整个音像租借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
2 音像租借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可行性分析
针对目前音像管理人员在租借音像制品时, 要经历登记、查找、统计等枯燥的手工操作, 操作既烦琐又不精确, 许多记录不便长期保留的现状, 迫切的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统一的管理。音像租借管理系统可通过Visual Basic软件作为开发工具来制作完成。有了该系统可以使目前音像租借管理工作大为改观, 利用计算机中最为友好、最为方便的Windows界面进入本系统, 并可以让管理人员轻松自如的通过鼠标与键盘的简单操作, 来完成浏览、查询、租借/归还、登记、信息的增、删、改以及数据统计等工作, 真正实现音像租借管理自由化,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2 需求分析
2.2.1 信息录入功能
音像制品内容的录入。
客户信息内容的录入。
2.2.2 信息存储功能
能够存储音像信息、客户信息、租借与归还信息等重要内容。
2.2.3 浏览功能
能够浏览音像、客户的详细信息
2.2.4 查询功能
能够按客户的编号、姓名等条件查询客户有关信息
能够按音像制品的名称、编号等条件查询音像有关信息
2.2.5 报表功能
能够利用报表制作租借证并通过打印机输出
能够利用报表将数据统计的结果打印输出
2.2.6 数据维护功能
对已录入的各项数据可以删除和修改
对用户的密码、权限进行修改
2.2.7 特殊要求
进入系统时要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不同操作者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在音像租借过程中, 确保在有库存的条件下, 方可出租
2.3 设计思想
2.3.1 安全化
因为系统的使用环境并不是一般的办公室环境, 而是带有一定复杂性的商业环境, 为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对进入本系统的人员设置了二级管理权限, 权限2为初级, 对会员交费功能模块及管理维护功能模块的操作进行了屏蔽;权限1为高级, 除了初级用户可操作的范围, 还可以对每个操作人员权限进行更改和设定以及会员交费手续的办理。
2.3.2 模块化
依据系统结构化设计方法, 把整个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功能模块, 某模块可划分为多个子模块, 某子模块可划分为多个二级子模块, 经层层分解后, 最小的子模块的功能便十分明确和简单了。这样做, 不仅展现了一个应用软件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 而且可以使用户方便使用这一数据库应用系统。
2.3.3 智能化
为了不给数据录入人员添加记忆上的麻烦, 在添加新客户和添加新音像时, 本系统设对客户编号、音像编号采取了自动加1的功能, 这样, 既避免了空号, 也防止了重号。
3 音像租借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3.1 新建项目及数据库结构
3.1.1 新建项目
项目管理器是Visual Basic中处理数据和对象的主要组织工具。项目是文件、数据、文档和Visual Basic对象的集合, 可以有效的帮助组织数据, 并为数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分层结构视图。
3.1.2 数据库结构
按系统要求建立数据库, 名为:音像租借管理系统.res, 在库中主要有以下5个表:客户.res:存放客户有关信息;音像.res:存放音像有关信息;租借.res:存放租借与归还等相关信息;密码.res:存放密码及对应密码的权限等信息;会员交费表.res:存放会员交费信息。
3.1.3 表间的关系
表间关系如图3-1
3.2 系统各模块的具体功能
3.2.1 登录窗口
系统在运行封面后, 首先进入“输入密码”窗口, 由操作人员输入密码后, 系统自动判定其进入系统的合法身份, 并给予对应的权限, 方可进入该系统。操作人员根据自己获得的权限, 在其使用范围内对系统进行操作。如果密码有误, 系统将提示“密码错误”, 等操作员重新输入密码, 直至输入正确为止, 否则可通过“返回”按钮退出本系统。运行界面如图3-2-1:
通过此表单系统自动判定其进入系统的合法身份, 并给予对应的权限, 主可进入该系统并在权限范围内进行操作。
3.2.2 主窗口
根据总框架图, 系统的五大模块 (即:客户信息、音像信息、租借/归还、数据统计、管理维护) 是通过总表单表现出来的, 每个模块又是由表单中的页框来体现的。操作人员通过选择不同的页框进入不同的模块, 这些模块都是由不同的表单体现出来。
它们的运行界面图部分如下:
3.2.3 选择音像窗口
此功能是在主窗口的“音像信息”页框中“选片”模块中实现的, 进入此模块首先要求客户输入自己已登记的编号, 然后才能进入到选片窗口。
此设计思想是:当有了客户编号后, 将此客户所选中的片名, 存放在与其编号相对应的一个临时表 (“选片”表) 中, 并且每个选中的音像都带有对应此片的小号, 如果此片已全部借完 (即小号无) , 系统将做出提示“全部借出, 已无库存”, 客户将无法选中此片。当客户又想取消一些已选中的片名时, 可通过“移去”按钮, 将临时表中所选的音像退回 (即删除临时表中的“选中”记录, 并同时还回片子的小号) 。最后单击“确定选片”按钮时, 将此临时表的内容送到“租借”表。
在选片窗口界面中, 用户可通过“可选片名”表中选择要租借的音像, 通过“移入”按钮将其所选音像名称放进“选定片名”表中;也可以通过“移去”按钮取消移入的音像名称。用户确定了所需租借的所有音像后, 单击“确定借片”进入下一级界面, 这样, 整个选片的操作才完成。
3.2.4 租借音像窗口
为了方便起见, 也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选片后未借走, 借片同时又还片, 可以一起算帐等) , 本设计将音像的租借和音像的归还集成在同一个窗口界面。这个界面主要的功能是借片与还片, 因此在这里设置了借片复选框和还片复选框, 当“预借片”按钮按下时, 只有“借片”复选框可以写入, 并按“借片确认”按钮才有效。当“预还片”按钮按下时, 只有“还片”复选框可以写入, 并按“确认还片”按钮有效。同时, 为了使用户能够方便了解本店的租借情况, 又设置了“全部记录”、“客户记录”、“过期音像”三个按钮。
窗口运行界面如图3-2-3:
3.2.5 管理维护模块
在管理维护功能中主要设置了“修改个人密码”和“修改密码权限”。其中“修改密码权限”要求只有1级权限的操作人员才能够进入。修改权限表单是以表格的形式出现的, 维护人员可以在表格中直接对权限进行更改。
4 结论
本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 能够逐步明确所要实现的目标, 从而正确的进行设计, 并实现了所要达到的功能, 即用户管理、借还管理、音像管理、查询和统计等功能, 能够实现音像租借工作的有序化和标准化。但同时, 该系统也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 我个人认为还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有待日后改进。
参考文献
[1]伍俊良, 主编.《Visual Basic7.0应用与开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1]伍俊良, 主编.《Visual Basic7.0应用与开发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春葆, 主编.《Visual Basic7.0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2]李春葆, 主编.《Visual Basic7.0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许振宁, 主编.《中文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指南》.海洋出版社, 2011.[3]许振宁, 主编.《中文Visual Basic6.0程序设计指南》.海洋出版社, 2011.
[4]萨师煊, 主编.《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4]萨师煊, 主编.《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计算机租借服务项目方案书 第6篇
云计算分布式计算框架对计算具有一定的要求[2]:可用于分布式处理的计算必须满足计算与计算之间的无相关性。人脸识别采用的许多机器学习的方法,往往比较复杂,常常会涉及到递进式的计算、或计算与计算之间的层层迭代。因此,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云计算的分布式计算框架,关键在于如何提取出人脸识别技术中的非相关的计算部分,用于云计算化的分布式处理。下文将进行人脸识别的主要流程介绍,并对相关技术进行分布式计算可行性分析,并最终提出一个基于Hadoop的人脸识别服务的云计算技术方案。
1 人脸识别流程及相关技术
人脸识别流程一般包括分类器等模型的训练过程和识别过程。在训练和识别过程,均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对数据样本的预处理包括图像大小、图像灰度化与图像的灰度均衡化等处理。对数据样本的预处理过程都是数据样本之间不相关的,可以直接交给云计算分布式平台处理。
在训练阶段,主要工作是基于已提取的特征进行分析和挖掘,以构造分类器或其它的数学模型。在识别阶段,基于分类器的人脸识别,只需提取待识别的样本特征,再通过分类器进行识别即可。基于其它数学模型,其识别过程与模型的形式相关,常通过计算矢量距离等距离度量方法来进行识别。基于矢量距离计算方法的识别过程,须计算待识别图像的特征向量与样本库的特征向量之间的欧式距离,从中选择最小距离作为匹配对象。
特征提取、分类器等模型训练及识别是人脸识别技术的最重要环节,涉及到多种不同方法,其适用于分布式计算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下文将从这三个环节进一步探讨其云计算化的可行性。
2 特征提取的云计算化
特征提取是人脸识别的重要环节。如何提取稳定、可靠的特征,使得其尽可能少受到光照、角度、遮挡物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分类及识别的质量。目前,人脸识别的特征提取算法可以分为基于全局特征和基于局部特征的两大类[2]:
基于全局特征的常用特征提取算法包括:PCA(主成分分析),LDA(线性判别鉴定)。
基于局部特征的常用特征提取算法包括:LBP(局部二值模式)、Gabor小波、HOG(梯度直方图)等。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或者主元分析。主成份分析是在基于统计学上对事物特征的统计,通过降维的方式,把多指标转换成少数综合指标。为了尽可能地保持数据的原始属性,因此PCA降维时须使得降低维度的数据间的方差最小。PCA的计算过程包括求样本均值,求解协方差矩阵,求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值,降维。其中,求样本均值、求解协方差矩阵都是数据块之间的无相关的计算,可以容易地移植到分布式框架map reduce中实现。在最近推出的云计算框架SPARK[5]中,已明确指出在其MLlib API中已经提供PCA方法。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线性判别分析),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高位的模式样本投影到最佳鉴别矢量空间,以达到抽取分类信息和压缩特征空间维数的效果,它所要确保的是投影后的模式样本在新的子空间上有最大的类间距离和最小的类内距离,从而在可分类性上达到最佳的效果。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为保证最大类间距离和最小类内距离,同样需要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值向量的计算。对称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的计算,虽然也存在并发的解决方案(例如基于MPI计算模型的方法),但是由于该算法中用到的矩阵是涉及所有训练样本得到的大矩阵,基于分布式架构处理可能带来数据吞吐量方面的限制,因此需要进一步权衡。
基于全局特征的算法,在特征提取过程中是整个训练集的一起进行的,因此只能通过对其计算内部的一些环节,例如求样本均值、求解协方差矩阵等进行分布式处理。
基于局部特征的算法,样本与样本之间的特征提取是不相关的,因此基于局部特征的算法, 包括LBP特征、Gabor小波、HOG(梯度直方图),都是可以直接基于样本维度在云计算分布式架构中进行并发处理。
3 分类器训练的云计算化
在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对数据进一步分析挖掘,通过多次训练构造分类器等数学模型。在分类器等模型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常用的方法:Adaboost、HMM(隐马科夫模型)、神经网络、SVM等[2,3]。
Adaboost是一种迭代分类器,通过多个弱分类器级联成一个强分类器。每一次迭代获得一个弱分类器后,会根据当前的分类结果调整样本的权值,使得下一个分类器更加重视那些分类错误的样本,同时更加轻视那些分类正确的样本。多次迭代,直到分类效果满足要求为止。显然,这样的迭代过程具有计算相关性,无法直接进行分布式计算方式改造。但是,在每次迭代的内部,弱分类器的获取是建立在对特征的选择上,而每个特征评价方法是特征之间不相关的,因此特征评价的计算部分也可适用于云计算化。
HMM是马尔科夫链的一种,是状态不可直接观察的双重随机过程。该模型的训练过程是一种迭代训练的过程,以满足某个条件作为训练的结束条件。其训练过程一般迭代次数较少,单次迭代的计算量较大,所以对单次迭代的训练可以考虑使其并行化。但是由于在HNM方法中,状态也是一种递推的过程,算法比较复杂,其并行化的难度较大。
神经网络的特点是构造权值矩阵来模仿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强弱的变化,制定多种传递的规则。在训练过程大多都采用一种反向传递的机制,通过对比理想结果与实际计算结果的差距,对权值矩阵进行修改,以此改变传递过程的信号强弱变化,进而改善分类器的分类效果。大多数反馈机制都是以迭代来修正权值矩阵,而不是一次性解决;因此也是一个串行训练的过程。因此,其并行化处理,只能是对其中单次迭代内部涉及大量的矩阵运算的优化。
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即是支持向量机,在解决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模式识别具有许多特有优势。其原始形式是用来解决二分类问题,基于多个二分类器,可以构建N分类器。N类中任意两个类都对应一个二类分类器,每个二类分类器都为一个特征向量的分类结果在两个类上进行打分,最后得分最多的类作为最后结果。每个二类分类器的构造过程可以采用分布式处理。
由于训练过程往往涉及到多次迭代,每次迭代都会根据上次迭代结果,进行调整参数再计算。迭代之间具有相关性,无法直接进行用于分布式框架处理的。因此,对训练过程进行云计算化,只能是在每次迭代的内部进行,从中分析其可分布式处理的环节。
4 识别过程的云计算化
基于分类器的人脸识别过程,是基于多级2 分类器或N分类器的迭代检查过程,计算量相对较小。但是为达到最佳效率,在分类器分类过程中,也存在分布式处理以缩短计算时间的可能。以Adaboost为例,级联的弱分类器的个数众多,可以通过分布式的处理,将各个弱分类器平均分配到各个服务器上,每个服务器负载一部分弱分类器的分类,最后汇总得到最后结果。
基于欧式距离等向量距离计算方式的人脸识别过程,在提取特征之后,需要进行特征之间的距离计算及排序,计算量较大。由于需要将带检测对象的特征与原有的特征库进行逐一的距离计算,特征库的特征之间在计算时是不相关的,因此可以进行分布式处理,将计算分配到云计算平台中,最后再把计算后的各个结果,进行排序汇总。
5 基于Hadoop的人脸识别云计算技术方案
Hadoop[4]是一个业界广泛认可的云计算的分布式系统架构,其核心设计是HDFS和Map Reduce。基于Hadoop构建人脸识别云服务,可采用HDFS存储海量的人脸识别样本数据,并采用Map Rduce处理人脸识别中的可分布式处理环节,包括图像预处理、局部特征值提取、分类器训练与识别过程中的可分布式处理环节。
下面以LBP特征提取环节为例,介绍Map Reduce的处理流程。 通过定义LBP特征提取环节的Map和Reduce函数,实现分布式处理。
LBP特征提取过程的函数Map():
输入:<Key,value>,key是人物编号,value是该人物已经过预处理后的某张标准灰度图。
输出:<key’,value’> key’是人物编号,value’是该人物某张图的LBP特征信息。
功能: i. 从标准灰度图value提取LBP特征信息value’
ii.输出<key’,value’>,其中key’=key。
LBP特征提取过程的函数Reduce():
输入:<key,value> key是人物编号,value是该人的某张图的LBP特征信息
输出:<key’,value’> key’是NULL,value’是所有LBP特征值组成的矩阵。
功能:汇总所有LBP特征,形成LBP特征矩阵输出。
在Hadoop平台上,Map/Reduce的处理流程如图1。在Hadoop平台上,基于key值在Reduce环节进行分组处理,最终输出特征值矩阵。
6 展望
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传统的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新的发展推动力。从HADOOP和MAP REDUCE到SPARK,云计算分布式框架的性能一直在持续不断得到提升,并且SSPPAARRKK框架已开始直接提供一些机器学习API。今年5 月,百度在github上开源了其深度机器学习平台,也大幅降低开发和部署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及相关应用的门槛。而早在2011 年开展基于云计算的模式识别研究的腾讯研究院,也于今年8 月推出基于人类识别的身份验证服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结合,将人脸识别服务云计算化,势必推动人脸识别服务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仕钊.基于云计算的人脸识别系统研究与实现.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
[2]苏煜,山世光,陈熙霖,高文.基于全局和局部特征集成的人脸识别.软件学报,2010:8
[3]祝秀萍吴学毅刘文峰.人脸识别综述与展望.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8:4
[4]Hadoop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9083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