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来源:莲生三十二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精选7篇)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第1篇

关键词:疗效,经皮内镜下胃造口,优质护理,胃造瘘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是在内镜下进行的无需外科手术和全身麻醉的经皮放置的胃造瘘管术, 属于临床上的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安全、简单的优点, 能改善各种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营养状况。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通过鼻胃管或胃肠手术常常会存在很多并发症, 创口大, 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为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护理疗效, 本院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进行护理后, 取得显著成效, 以下就是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和结果[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8例, 女22例;年龄20~78岁, 平均 (65.78±1.23) 岁;其中, 食管癌患者29例, 鼻咽癌患者21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7例, 女23例;年龄22~76岁, 平均 (67.07±0.75) 岁;其中, 食管癌患者27例, 鼻咽癌患者2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蘑菇头型的胃造瘘管, 较粗, 材质较硬, 可注流质、半流质食物[2]。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同时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 材质较软, 具体内容为: (1) 对于神志转轻的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经鼻呼吸锻炼、经口吐痰锻炼、做深呼吸锻炼、有效咳嗽锻炼及吞咽功能锻炼[3]。 (2) 对于患者出现的腹泻、呕吐、置管口感染、肉芽组织增生、堵管等症状进行对症处理[4]。 (3) 肠内营养护理。术后24 h, 患者若无不适方可注入50 ml的生理盐水, 之后若无不适可于置管后第二天开始肠内营养输注, 温度应控制在30℃~40℃, 若患者可以耐受, 每隔12 h增加至25 ml/h, 直至达到100 ml/h左右的正常速度[5]。 (4) 腹泻的护理。腹泻是常见的并发症, 调整营养的配置, 并积极对症治疗, 注意调节主食的速度和食物的温度, 发生腹泻时及时寻找原因, 并及时处理。 (5)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保护管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指导家属和清醒的患者掌握保护管的使用和护理方法。 (6) 管道护理。便于管道处于最佳位置, 初期应轻拉外固定垫片, 确保造口管有至少5 mm的移动空间范围, 避免张力过大;术后第一天上午更换敷料, 并紧密固定造口管, 以免压迫胃壁, 产生胃液渗漏引起炎性反应;于患者术后7~10 d窦道未形成前, 给患者垫内垫, 并紧贴胃壁, 待窦道形成后, 用胶布、纱布或线将导管固定;每天将患者的外垫松开, 并用含碘棉签将管口周围搽干净, 再360°转动导管, 将导管推进1~2 cm后再拖回原位置, 减少患者由于长时间固定导管产生的局部牵拉、压迫感;造口管一旦出现感染, 立即换药, 并遵医嘱对症抗炎治疗, 如发生的置管相关性感染不可控制, 需要医护人员拔管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采用不同胃造瘘管护理后的舒适度和伤口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 其中舒适度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 (GCQ) 进行评价, 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表2。

3 讨论

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患者通常采用胃管或鼻腔肠管鼻饲维持营养, 但长期放置鼻胃管, 可能导致患者的咽、鼻、食道黏膜糜烂, 出血或者误吸等现象, 引起肺炎等并发症[6,7]。通常患者会出现局部压痛、皮肤红肿、伴有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不良反应, 压迫过紧导致局部缺氧缺血或压迫过松导致消化液渗出, 可使皮肤受到腐蚀。

对造口管给予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采用蘑菇头型的胃造瘘管注入营养, 因胃造瘘管的管口较粗, 便于患者引流胃肠液, 可以有效地控制恶心、呕吐症状, 但是并发症较多, 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 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 护理方法仍有所欠缺, 不能达到临床满意的效果[8]。

对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 具有以下优点: (1) 不仅可以提高胃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 同时还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9]。 (2) 采用较细的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 并发症较少, 每周换一次无菌注射用水, 可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有所提高, 使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热量以及各种营养素, 保证了患者的营养需求[10]。 (3) 对经皮胃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肠胃护理和腹泻护理, 可以避免引流液倒流引起的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患者使用优质护理, 可以更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和保证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

本研究发现, 采用较细的带水襄型胃造瘘管护理后的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的舒适度、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均有所改善。

综上所述, 对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后患者采用带水囊型的胃造瘘管, 能改善其舒适度、疼痛程度、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呼吸指标, 因此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 对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秀荣, 龙国利, 彭宗银,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与鼻饲法在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49 (18) :2195-2198.

[2]藏爱华.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后灌注喂养的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 34 (5) :165-167.

[3]徐建仙, 诸纪华, 章毅, 等.2例小儿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喂养管置入术的护理配合[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 (35) :41-43.

[4]丁岚, 戴辉凤, 彭南海, 等.8例经皮内镜引导下盲/结肠造口置管术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 22 (4) :251-253.

[5]吕成倩, 吕志武, 王新红,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良性食管瘘患者中的应用[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 (1) :50-51.

[6]冯金周, 曾俊, 孙明伟, 等.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行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1, 18 (6) :331-334.

[7]石华伟, 汤汉林, 姜海平,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置管术后固定器置入综合征1例报道[J].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4, 21 (6) :382, 384.

[8]彭宗银.早期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2, 19 (11) :64-66.

[9]陈晓飞, 陈朔晖, 徐建仙,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患儿家庭肠内营养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3) :381-383.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第2篇

关键词:胃造口术,空肠置管术,胰腺癌,十二指肠梗阻

胰头癌晚期常有十二指肠梗阻致患者营养不良, 合理的营养治疗成为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予空肠营养可使不能经口进食患者吸收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1],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空肠置管术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 PEJ) 在欧美国家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它是一种微创胃肠造瘘新技术, 同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传统的开腹胃肠吻合术相比, 手术风险较小, 操作简单、创伤小且恢复肠内营养更快[2]。为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治疗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结治疗方案, 该研究对该院20092013年收治的94例胰头癌致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和PEG-PEJ治疗术解除梗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患者入院时间和治疗方案将20092013年入该院治疗的94例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分为两组, 即传统治疗组47例, 空肠置管术组47例。其中传统治疗组患者男性27例, 女性20例, 年龄为34~73岁, 平均年龄 (52.4±0.2) 岁;空肠置管术组患者男性37例, 女性10例, 年龄为39~80岁, 平均年龄 (59.2±0.9) 岁。两组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胰头癌, 且无法切除, 患者均恶心、呕吐、进食困难2周以上, 经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并排除食管胃原因。

1.2 方法

1.2.1 传统治疗组

传统治疗组患者采用开腹行胃肠道吻合术治疗, 根据个体病情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 例如患者身体较差用局麻, 精神紧张或胃潴留严重者可用全麻, 腹肌紧张可用硬膜外麻醉。

1.2.2 空肠置管术组

应用Gauderer创建的“拉出”法[4]。做法如下: (1) 使患者位于左侧卧位, 用胃镜观察试管与胃有无病变, 胃镜下适当胃腔充气, 使胃腔前壁顶向腹壁; (2) 使患者位于仰卧位, 胃镜下胃体部无血管区经局部麻醉, 皮肤刺入导线粗针。经粗针插入外拉导线, 与PEG管固定。在胃镜的辅助下由腹部刺入处拉出PEG管, 拉紧使PEG管内固定片将胃与腹壁紧贴, 皮肤固定盘固定PEG管。 (3) 使患者位于左侧卧位, 在胃镜的引导下经PEG管放入PEJ管入第一段空肠, PEG管接胃肠减压, PEJ管接空肠营养袋。

1.3 疗效评价方法

术后恢复状况评价:显著:临床症状和体征 (如上腹疼痛、不适, 黄疸, 腹泻或便秘等) 明显好转, 功能恢复正常;良好: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 体征好转, 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体征略有好转, 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 功能有障碍;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空肠营养阶段, 每4 h观察患者以刺激,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胀、腹泻、呕吐和肠鸣音亢进等并发症;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 主要包括血清总蛋白 (TP) 和转铁蛋白浓度 (TRF) 。总有效包括术后恢复评价为显著、良好和有效所有患者。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为每组患者例数以百分比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包括TP和TRF指标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用t检验。

2 结果

空肠置管术组患者经PEG-PEJ术后恢复效果总有效率为95.7%, 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的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 P<0.05) , 见表1。

同时, 空肠置管术组患者术后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和肠鸣音亢进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此外, 空肠置管术组患者经PEG-PEJ治疗后住院时间较传统治疗组明显缩短, 且术后生化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患者常有恶心、呕吐和进食困难等症状而需胃肠外营养, 但长期胃肠外营养易出现糖代谢异常、细菌移位、肠源性感染等, 因此, 临床上一直在研究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案来有效地对患者实施合理营养, 提高生活质量。通常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选择开腹胃肠吻合术、行空肠造瘘或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等。目前, 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 临床医疗工作者对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解决晚期消化道肿瘤致梗阻的营养问题研究较多, 且常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容易被患者接受。该研究结果显示, 空肠置管术组患者经过PEG-PEJ术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治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研究也证实, PEG-PEJ是胰头癌至十二指肠梗阻长期非经口肠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PEG-PEJ空肠营养效果确切, 这与营养管位置便于调整易更换、无需开腹手术和创伤小有密切联系。

肠内营养合乎生理, PEG-PEJ不但有供给营养的作用, 而且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减少肠源性感染, 通过肠内营养可以维持肠粘膜屏蔽及肠道功能的完整性, 减少细菌移位; (2) 可以减少吸入性肺炎; (3) 可以刺激肠道分泌消化液、激素, 逐步恢复人体生理代谢, 有利于术后恢复; (4) PEG-PEJ起到胃肠减压作用, 减少患者呕吐、腹胀及腹泻等症状的发生, 避免了电解质失衡及胃液滞溜的发生; (5) 无需特殊麻醉, 不需特殊场所, 既可在胃镜室进行, 也可以在病房进行; (6) 术后易于护理, 可长期留置, 可回家行肠内营养支持, 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目前研究显示, 经皮胃肠造瘘肠内营养无论是在儿童还是成人患者中使用均具有优越性[6]。该研究结果证实, 经过PEG-PEJ治疗患者术后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明显少于传统治疗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腹胀、腹泻、呕吐和肠鸣音亢进发病情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相关报道称, PEG-PEJ患者有出血、腹膜炎、胃瘘、腹腔内脏损伤、换重叠掩埋症、腹壁感染坏死和纵膈感染等并发症, 但我们认为只要选择合适患者, 术中采用正确的造瘘方法, 术后1~2周进行正确的瘘管护理及肠内营养给予, 以及预防性用药可明显减少造瘘管周围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该研究47例PEG-PEJ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血清总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是营养状况评价的常用指标, 均与人体机体营养状况具有一定的相关性[7]。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术后TP和TRF均得到改善, 普遍达到正常水平, 其中空肠置管术组患者术后TP (t=38.8, P<0.01) 和TRF (t=2.5, P<0.05) 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说明经过PEG-PEJ术后患者营养能较快恢复正常, 较传统的胃肠外营养不易导致血糖增高,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依从性。同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相同, 行PEG-PEJ术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等均优于传统治疗组患者, 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经PEG-PEJ术进行空肠营养安全有效, 与传统治疗组比较, 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减少住院费用, 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Davies AR, Morrison SS, Bailey MJ, et al.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early nasojejunal with nasogastric nutrition in critical illness[J].Crit Care Med, 2012, 40 (8) :2342-2348.

[2]马龙滨, 杜建华, 范锦辉,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胰头癌致胃十二指肠梗阻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5 (7) :497.

[3]余志阳, 郑大东, 徐苗苗, 等.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东南国防医药, 2013, 5 (15) :443-445.

[4]赵志强, 马龙滨, 韩益平, 等.胰头癌致十二指肠梗阻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并发症处理[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0, 4 (31) :394-396.

[5]邵洁, 陈邦元, 李雯, 等.早起肠内营养对休克后患者炎性反应的疗效研究[J].东南国防医药, 2011 (3) :226-227.

[6]江志伟.晚期癌症患者肠梗阻的临床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3, 7 (3) :314-316

15例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的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5例行PEG病人中, 男10例, 女5例;年龄27岁~81岁, 平均60岁;原发疾病食管癌5例, 脑梗死或脑出血致吞咽功能障碍6例, 胃癌2例, 鼻咽癌放疗术后2例。15例病人均一次置管成功,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随访6个月至1年, 均无堵管、出血、意外拔管、腹膜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

1.2 操作方法

病人取左侧卧位, 插入胃镜后转平卧位, 头侧向左侧, 操作者以胃镜向胃腔注气至胃皱襞变平, 使胃前壁与腹壁紧密接触, 同时在体表左上腹壁亮光处确定穿刺点。另一操作者常规腹部消毒铺巾, 局部麻醉后在皮肤作一0.5 cm~1.0 cm切口, 由此套管穿刺针垂直刺入充气的胃腔, 固定穿刺针外套管, 拔出金属针芯, 沿外套管迅速插入导丝至胃内, 胃镜操作者在胃镜下用圈套器抓住导丝, 胃镜连同导丝一并退到口腔外, 将导丝与造瘘管连接, 术者于腹壁外穿刺处牵拉导丝, 并将造瘘管经口缓慢拉入胃腔。再次插入胃镜, 观察造瘘管的胃内端位置良好后, 穿刺处无出血, 即在腹壁外固定造瘘管, 造瘘管留出适当长度 (20 cm~30 cm) 后剪断, 接上“Y”型接头, 将造瘘管固定于前腹壁, 再次进入胃镜, 观察造瘘管在胃内位置是否恰当。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病人术前因吞咽功能障碍无法正常进食, 对生活缺乏信心, 病人家属也因病人的身体状况而感到焦虑, 因此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心理指导, 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意义, 同时介绍PEG的优点, 说明PEG是一项操作简便、时间短、痛苦小、安全性高的内镜治疗技术, 并将带管出院者介绍给病人及家属认识, 以减轻病人恐惧的心理, 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积极配合。

2.1.2 术前准备

病人术前12 h禁食, 4 h禁饮水。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时间、肝功能等。行心电图及胸部X线片检查以了解心肺功能。建立静脉通道, 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地西泮10 mg、阿托品0.5 mg, 以起到镇静、松弛平滑肌及减少腺体分泌的作用。

2.2 术中护理

术中护士积极配合医生操作, 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并观察病人术中有无不适症状, 随时了解和安慰病人, 若病人口咽部分泌物较多时, 应及时给予吸引器吸引, 以防止发生误吸或窒息。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

病人术后取半坐卧位休息, 以免胃液倒流刺激伤口或从伤口溢出导致腹膜炎,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剧烈胸痛、腹痛、呕血、黑便, 伤口有无渗血情况, 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2 饮食护理

经胃造瘘开始喂养应在置管后6 h~8 h, 最好是在24 h后, 先从造瘘口注入50 mL生理盐水, 4 h后再注入50 mL, 如无不适, 可供营养液。注食方法有滴入法和推入法两种。条件许可, 使用营养均衡的瑞素等肠内营养滴入, 滴入速度不可过快, 一般500 mL溶液4 h~6 h滴完, 温度控制在30 ℃~40 ℃, 冬天可用加温器, 溶液温度适宜, 温度过低引起腹痛、腹泻, 温度过高易损伤胃黏膜。经济条件差者, 可使用米汤、菜汤、牛奶、鱼汤等, 以后过渡到磨碎的蔬菜、肉类等半流质高营养饮食, 每日4次~6次, 每次200 mL~ 250 mL,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 由慢到快, 温度38 ℃~40 ℃, 注食前后均应注入30 mL~50 mL温清水冲洗造瘘管, 以保持造瘘管通畅, 注食时或注食后30 min应保持半坐位以防误吸, 卧床者应抬高床头30°, 口服药物研碎后溶于30 mL~ 50 mL清水中注入造瘘管, 如长时间停止喂养时, 至少每8 h冲洗造瘘导管1次以防堵塞。

2.3.3 造瘘管护理

观察造瘘管固定等情况, 松紧要适宜, 过紧会导致胃壁和腹壁的缺血坏死和造瘘管脱出, 过松会引起置管外渗致伤口感染, 记录造瘘管置管长度及局部渗液情况, 每日用2%碘伏液消毒造瘘口及周围皮肤2次, 无菌纱布遮盖, 胶布固定, 同时观察造瘘口周围的情况, 注意有无红、肿、热、痛及胃内容物渗漏, 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防止感染, 妥善固定好造瘘管, 严防导管脱落。

2.3.4 出院指导和随访

造瘘管可长期留置, 根据病情需要病人可带管出院, 自行肠内营养, 因此在住院期间对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住院期间教会病人正确科学的造瘘管护理知识和管饲方法:选择新鲜高营养、温度适宜的流食或半流食。灌注用物保持清洁、干净。教会病人及家属熟练掌握管道护理, 如冲洗、封管、输注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休息、活动、洗澡时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 避免晃动、牵拉引起不适或疼痛。交代病人如出现腹泻、造瘘管周围皮肤有红肿、疼痛与感染、有肉芽组织形成、有造瘘管阻塞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出现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出院时给予病人家庭护理资料, 告知病人联系电话, 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或进行上门家庭访视, 指导病人及家属解决问题,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减少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对吞咽功能丧失或者吞咽困难而消化功能尚可的病人, PEG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胃肠营养方法, 目前我国PEG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EG是一项很有实用价值的内镜治疗技术, 既减少了胃肠减压和鼻饲管带来的呼吸道感染和食物反流等并发症, 又避免了外科手术胃造瘘的较大创伤;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操作时间短 (大约半小时) 、安全度高、术后并发症少、易护理、造瘘管留置时间长 (最长可留置5年) 等优点[2], 而且比鼻饲方便, 平时不用时造瘘管可以固定在前腹壁, 衣服避挡, 不显露在外, 病人可以参加某些集体活动。

PEG的并发症[3]包括造瘘口周围炎与脓肿的形成、造瘘管漏、吸入性肺炎、造瘘管滑脱、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过长、出血、气腹及造瘘管蘑菇头移位等。对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及加强对病人与家属的健康教育是保证PEG成功、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 的护理。[方法]对15例行PEG病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病情;术后给予饮食、造瘘管护理及出院指导、随访。[结果]15例病人均一次置管成功, 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随访6个月至1年, 均无堵管、出血、意外拔管、腹膜炎、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术中、术后细致的护理及对病人、家属有效的健康教育是保证PEG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饮食,造瘘管,护理

参考文献

[1]曹丽娟, 林华.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吉林医学, 2007, 78 (12) :1389.

[2]叶晓芬, 喻剑峰, 靖陕零.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2, 19 (2) :106-107.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2例中, 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5~81岁, 平均48.8岁。其中食管癌4例、脑梗死或脑出血或重型颅脑外伤致吞咽功能障碍25例、帕金森病3例。其中行静脉高营养2~3周, 其余均经鼻胃管鼻饲2周~2个月。

1.2 方法

术前禁食8h, 均予吸氧、心电监护。常规胃镜检查确定无PEG禁忌证, 充分注气扩张胃腔, 使胃壁与腹壁紧贴, 胃镜置于胃角前壁, 根据内镜在前腹壁的透亮点选择穿刺部位并作局部麻醉至腹膜。皮肤作0.5~0.8cm的小切口, 并钝性分离至肌膜下。将胃造瘘穿刺针垂直刺入胃腔内, 自外套管伸入导丝, 用活检钳夹牢导丝后随胃镜一并退出口腔。将导丝与造瘘管套牢, 然后将腹壁外的导丝连同穿刺针外套管一同向外缓慢拉出, 造瘘管即经口入胃, 直至其尖端拉出腹壁外并感觉明显阻力。再次进镜确定造瘘管的内固定弹片与胃前壁紧贴, 消毒伤口, 用塑料压片固定造瘘管, 使压片与腹壁保持轻度紧张状态, 术毕[1]。

2 结果

32例PEG全部成功。术后24h开始少量、多次进食, 并逐渐加量。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每日换药1次, 1周后每周换药3次, 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制酸治疗。随访0.5~2年, 所有患者未发生堵管、出血、误吸、腹膜炎等并发症。

3 护理体会

3.1 术前护理

术前进行心理疏导 ,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注意患者情绪状态, 术前禁食8h, 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

3.2 术后护理

3.2.1 PEG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 全面了解患者术中情况。安置患者舒适卧位, 静脉麻醉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予吸氧、心电监护, 每30min监测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 并记录造瘘管置管长度及局部渗液情况, 每班检查和记录造瘘管, 教会患者及家属防止造瘘管意外脱出的具体方法。

3.2.2 造瘘管喂饲护理。

(1) 灌注方式:注射器间断性喂饲:用50ml注射器抽吸营养液缓慢注入, 每次喂200~300ml, 30min内喂完, 每天5~6次。也可以用营养泵控制持续喂饲。 (2) 喂饲时体位:管饲取坐位或半卧位, 昏迷患者抬高床头>30°, 注食完后夹闭瘘管, 喂饲后保持该体位30~60min, 防止胃食管反流, 导致吸入性肺炎。 (3) 喂饲量及营养液配制:术后24h内听诊有肠鸣音存在可先注入50ml温开水或5%葡萄糖盐水, 如无异常再给营养液。注入量根据患者消化功能情况而定, 全量1 500~2 000ml/d。对肠道功能较好者, 可选用整蛋白类制剂;对肠道功能较差者可选用短肽制剂。2~3周后可适当增加自制匀浆膳, 原则要求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新鲜配制。肠内营养液的热量密度在使用时应从低到高、一种到多种逐渐过渡, 浓度与容量不宜同时增加, 但可交错进行[3]。饮食温度在37~40℃之间, 以接近体温为宜。 (4) 喂饲注意点:每次喂饲前检查胃内残留量, 胃内残留量>100~150ml, 应减慢或停止输注[4];喂饲过程患者出现恶心, 应停止或推迟喂饲;采取持续性喂饲患者, 应密切观察喂饲速度, 防堵管发生, 每4h检查胃内容物的情况。本组4例喂饲时出现恶心, 为喂饲速度过快所致, 减慢喂饲速度或暂停喂饲后恶心消失。

3.2.3 造瘘导管及造瘘周围皮肤护理。

患者术后回到病房, 及时检查并记录造瘘管置管长度及局部渗液情况。每天用碘伏消毒造瘘管周围皮肤, 更换敷料每日1次, 1周后每周换药3次, 直至造瘘口形成。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防止感染。做好造瘘管每天的检查和记录, 固定松紧要适宜。指导患者勿牵拉、折叠造瘘管。昏迷和老年痴呆患者适当约束四肢, 以免拔出导管;保持导管通畅, 如需喂饲药物, 必须充分捣碎溶解后方可注入, 并用温开水冲洗导管。

3.2.4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腹膜炎:因胃前壁与造瘘管内固定器未紧密接触而分离, 使胃液或营养液外渗至腹腔引起腹膜炎。 (2) 胃肠道并发症:如腹胀、腹泻、倾倒综合征、便秘等。腹泻发生率为2.3%~30.6%[5]。营养液的配制及存放不当等可引发, 乳酸和脂肪过多, 渗透压高的营养匀浆亦可引起腹泻;灌注方法不当, 温度过低或输注速度过快也可引起腹泻[6]。因此要合理搭配, 防止污染并注意注食的速度和温度。 (3) 误吸:常因体位不当、吸痰刺激、胃潴留造成食物反流引起。为防止误吸发生, 管饲过程和管饲后30~60min 给患者采取半坐卧位, 可有效防止胃内容物反流[7], 对胃排空不良者可延长至2h, 并可加用促胃动力药物;合理安排吸痰时间, 管饲前进行较彻底的吸痰, 管饲1h内尽量不吸痰。 (4) 导管周围皮肤感染: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约5%~30%。主要与造瘘管向外移动导致管内物漏出, 术前准备不完善或术中污染、术后局部护理不到位相关。表现为伤口疼痛, 持续发热, 部分患者术后3~14d出现高热, 腹壁蜂窝组织炎, 甚至产生皮下气肿。注意造瘘管周有无红、肿、热、痛及胃内容物渗漏, 保持局部皮肤干洁, 防止感染;做好造瘘管的记录, 防止造瘘管过松或过紧;每天用碘伏消毒造瘘管周围皮肤, 更换敷料每日1次, 1周后每周换药3次, 直至造瘘口形成。本组3例置管后3~7d出现局部皮肤发红、轻微疼痛感, 予生理盐水清洁局部皮肤、碘伏消毒造瘘口周围皮肤、更换敷料, 静脉输注抗生素, 4d后炎症消退。

3.3 出院指导

PEG置管可长期留置, 根据病情需要患者可带管出院自行肠内营养。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要教会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管道的护理, 如冲洗、封管、输注方法及注意事项, 如温度、速度等。告知昏迷及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加强对造瘘管的保护、固定, 适当约束患者双手;根据病情允许, 可加自制匀浆膳, 原则要求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新鲜配制, 定期营养科随访。长期喂饲营养者根据造瘘管的情况 , 每6~12月到医院更换新的导管。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而胃肠功能正常者但需长期供给营养的患者[1]。PEG与外科手术造瘘相比, 无需全麻的外科剖腹手术, 并发症少, 病死率低, 患者痛苦少, 造瘘管固定于腹部不外露, 可以保持患者的尊严, 护理也方便, 患者可在家自行注食, 简单方便,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鼻饲相比, 其更适合较长时间的肠内营养, 减少了放置鼻导管时间过长造成的鼻腔、咽喉糜烂、出血或因误吸而引发肺部感染等诸多缺点;与静脉营养相比, 可长期营养支持, 符合生理要求。PEG是目前危重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首选方法, 加强造瘘喂饲护理及造瘘导管、造瘘周围皮肤的观察与护理, 预防相关并发症, 做好出院指导, 可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国铭, 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 (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64-570.

[2]刘运祥, 黄留业.实用消化内镜治疗学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8-119.

[3]李兆申, 许国铭.现代胰腺病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678-685.

[4]王艳书, 雷玉, 孟红丽.肠内营养在外科中的应用及最新护理进展 (J) .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 :97-99.

[5]徐乐天, 主编.现代胸外科学 (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685.

[6]张月华, 卢少萍.胃造瘘管饲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J) .现代护理, 2003, 9 (3) :192.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12月我科行PEG病人30例, 男25例, 女5例;年龄32岁~74岁, 平均46岁;脑瘤术后13例, 鼻咽癌放疗术后9例, 脑梗死8例;认知和意识障碍2例;排除PEG的禁忌证, 包括腹腔积液、腹壁广泛损伤、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不稳定。

1.2 PEG操作方法[2]

病人平卧, 左上腹备皮, 烦躁者给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 心电监护、吸氧。常规行胃镜检查, 以排除PEG的禁忌证。根据胃镜在胃腔内的腹壁透光点, 嘱助手用手指按压局部腹壁, 在体表做好穿刺点的标志, 并以腹壁穿刺点为中心常规消毒铺巾, 对造瘘点逐层麻醉, 切开腹壁皮肤约0.5 cm, 套管穿刺针于切口处垂直刺入胃腔, 拔出针芯, 置导丝, 在胃镜直视下用异物钳将导丝连同胃镜一同退出口腔, 连接PEG管尖端的引线通过“8”字环扣法拴紧, 牵引腹壁导丝, 将造瘘管经腹壁拉出, 调整、固定。

1.3 结果

术后病人诉咽喉部疼痛29例, 胃胀痛1例, 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2例, 经处理均好转或症状消失。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伤口的存在和进食通道的改变, 使病人及家属担心置管手术的安全性, 病人担心从此会永久性依靠造瘘管注食, 增加生活的不便和家人的负担。因此护士应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解释手术的目的及意义, 同时介绍PEG的优点, 说明PEG是一项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安全性高的内镜治疗技术, 减轻病人和家属的担心及心理恐惧, 对于能恢复进食功能的病人给予适当的保证, 以取得配合。

2.1.2 病人准备

①术前12 h嘱咐病人应尽量进食清淡流质饮食, 禁食8 h以上。②教会受检者胃镜检查时的呼吸方法, 用鼻腔吸气、口腔呼气, 避免口腔分泌物吸入气管[3]。③由于个别病人意识或认知功能障碍不配合, 护士需用棉签沿嘴角置入, 刺激峡部诱导病人张口;对于鼻咽癌化疗术后张口困难的病人, 在其上下臼齿之间置入不锈钢压舌板, 同时用柔力按摩病人面颊部使病人逐级张大口, 并顺势垫上胃镜咬口固定, 为术前局部喷麻药作准备。

2.2 术后护理

2.2.1 饮食护理

术后24 h禁食、禁水。从第25 h起, 经PEG管注入100 mL温开水, 确定病人无不适后, 开始给予营养液或清淡流质注食, 注食方法与鼻胃管大致相同。注入食物先从菜汤、米汤开始, 逐渐过渡到牛奶、豆浆、肉汤、要素膳以及磨碎的饭、蔬菜流质等, 注意各种营养要分量适当, 相互搭配。

2.2.2 穿刺口的护理

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造瘘口有无渗血、渗液。术后7 d内, 造瘘口每日换药1次, 保持穿刺口敷料干净。同时注意观察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局部温度是否异常等情况, 如有异常, 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2.3 造瘘管的护理

保持造瘘管的清洁、通畅、固定牢靠。指导病人休息和活动时用胶布将造瘘管固定在胸腹壁上, 避免晃动、牵拉引起病人不适、疼痛和脱管。每次注食前后均用温开水30 mL~50 mL冲洗造瘘管, 注入食物的温度保持在38 ℃~40 ℃, 忌注入食物温度过高, 引起病人烫伤和造瘘管老化、变硬而断裂;忌注入食物温度过低引起胃痉挛、呕吐误吸。

2.2.4 控制注入食物的量和速度

做好病人及家属的注食健康宣教, 每次注食总量不超过350 mL, 2 h~3 h注食1次, 每天6次~8次, 注入速度要缓慢, 每餐15 min~20 min, 防止由于注食速度过快导致胃内压骤增, 食物反流至食管引起误吸;意识障碍病人由于缺乏自主活动能力, 为避免胃残留量过多诱发误吸, 每次鼻饲量应减至200 mL~300 mL, 注入时间应延长为每餐30 min。本组1例病人由于不听劝告, 注食总量达到每餐500 mL, 导致食物反流误吸, 并出现胸骨后烧灼样疼痛, 须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5 减少胃残留量

胃残留量过多可增加反流误吸的危险, 通过餐前回抽胃液可以确定胃内残留量, 若胃内残留量≥100 mL时, 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证明胃肠功能障碍, 应减量注食或暂停注食1次, 并遵医嘱注入胃肠动力药 (如西沙比利多潘立酮) , 促进胃肠蠕动。另外, 餐后1 h指导病人顺时针按摩腹部, 每天2次或3次, 每次10 min~20 min, 以促进胃排空。

2.2.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造瘘口周围皮肤感染:主要原因与术前、术后局部消毒不充分有关。Sharma等[4]研究表明, PEG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 可使感染的发生率减少73%。本组2例病人术后出现造瘘口有脓性分泌物, 给予安尔碘消毒造瘘口皮肤, 并涂抗生素软膏, 消毒敷料覆盖后自愈。②造瘘口漏:主要原因由于造瘘口切口过大, 大于造瘘管, 使注入食物沿管周漏出。本组病人无渗漏现象发生。③胃胀痛:主要原因与置管时为了避免损伤腹部内脏器, 过度注气导致胃胀痛。本组1例病人诉胃胀痛, 给予热敷腹部和腹部顺时针按摩, 以促进胃肠内气体排出。④咽喉部疼痛或异物感:主要原因与胃镜检查, 管腔压迫或损伤咽喉部组织有关。本组29例病人术后诉咽喉部疼痛, 嘱咐病人多饮水和口含薄荷片, 2 d后症状消失。

2.3 出院指导

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的造瘘管护理知识和管饲方法。长期置管出现老化或渗漏者, 一般半年至2年需要回院更换。指导注食的速度、量、温度, 注食前后用温开水冲洗造瘘管, 以免造瘘管阻塞。每次注食要取坐位或半坐卧位, 注食后仍需保持该体位45 min以上, 防止食物反流误吸。沐浴时用肠造口袋粘贴保护在造瘘口周围, 淋浴后用消毒棉签擦干造瘘管周围皮肤, 必要时涂上抗生素类软膏, 减少造瘘口感染。如体温超过38 ℃、伤口红、肿、疼痛或发生造瘘管阻塞时, 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小结

吞咽功能障碍, 不能经口进食的病人, 经PEG置管, 可提供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经济简便、安全性高的肠内营养的有效方法。徐海松等[5]研究表明, PEG能减少因长期置鼻胃管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因此, PEG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有针对性的观察护理和出院前的健康指导, 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国铭, 李兆申.上消化道内镜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64-570.

[2]巫织娥, 梁艳娉, 郑丰平.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的整体护理[J].当代护士, 2010 (11) :107-108.

[3]林嘉旋, 张慧玲, 刘波, 等.老年人胃镜检查安全舒适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19 (11) :1011-1012.

[4]Sharma VK, Howden CW.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 of antibiotic prophylaxis before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moy[J].Am J Gastroenterol, 2000, 95 (11) :3133-3136.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第6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例病人, 年龄83岁~95岁 (86.6岁±3.6岁) ;10例为脑血管后遗症病人 (此10例病人中9例意识清楚, 进食时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长期卧床, 需长期营养支持) ;3例为高龄痴呆, 意识模糊, 长期卧床, 需长期营养支持。2例为意识清楚高龄病人, 2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1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溃疡病人 (此病人意识清楚, 病情较稳定) 。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安排病人入我科温馨舒适的单人间或双人间病室, PEG术前, 需再次评估病人对周围环境如室温、光线、病房设施、所取卧位等是否感到适应或满意。 (2) 与病人会谈, 亲切询问病人近期病情及PEG术前有何特殊需求, 术前若有家属陪伴最佳, 病人可得到来自家庭成员的关爱与更好地照料, 同时可告知病人一些必要的PEG知识, 如PEG能减少进食导致的呛咳反流等不适, 可以更好地解决饮食与营养问题、管道的材质、手术过程及预后过程等, 同时可让病人或家属与同病区成功病例互相交流经验, 以减轻病人的焦虑与恐惧。 (3) 左上腹部清洁备皮, 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术前禁食12h, 查血常规、凝血系列及肝功能, 评估病人心肺功能及有无禁忌证。 (4) 充分保证病人术前的休息与睡眠, 睡眠情况若有欠佳者, 可酌情予以地西泮片2.5mg口服或静脉注射。

2.2 术中护理

术时有活动性义齿需取下, 取仰卧位, 待病人感觉卧位合适, 身体协调后再行内镜下胃造瘘术。让病人尽量全身放松, 告知病人穿刺过程中的相互配合非常重要, 局麻药的运用可以减轻穿刺带来的痛苦, 指导病人穿刺时可用鼻腔吸气, 调整好呼吸, 尽量避免屏气-咳嗽等动作。可适当播放病人喜爱的较舒缓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 全程给予病人必要的安慰和鼓励, 严密观察病人意识、心率、血压, 保持呼吸道通畅, 穿刺成功后, 妥善固定胃造瘘管。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 根据个人生活习惯或自身病情采取舒适卧位, 保持病室安静, 光线适宜, 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 重视病人主诉, 有无腹痛、呕血、黑便等情况。

2.3.2 切口护理

每日专人换药, 置管后1周内每日用2%碘伏消毒造瘘管周围皮肤, 更换敷料1次或2次, 直至造瘘口形成, 每日观察造瘘口情况, 注意造瘘口周围皮肤有无红、热、痛及胃内容物渗漏, 局部有渗液者应及时换药[3], 若是炎症渗出液较多时可予以生理盐水清洗后藻酸盐覆盖保护, 或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若是有小息肉, 采用10%浓钠局部湿敷20 min, 采用上述换药方式, 病人反应好, 感觉舒适, 无脓液渗出;若是造口周围表皮脱落, 局部可使用抗酸药[4]。

2.3.3 管道护理

确保PEG管妥善固定, 以开口纱、胶布固定及保护管道, 若管道外周有皮肤瘙痒发红皮疹, 可考虑更换适宜病人皮肤的胶布。另外, 需根据每位病人的不同情况掌握好适宜的管道外露长度, 并做好记录, 管道松紧需适度, 过紧则导致胃壁和腹壁缺血坏死或造瘘管脱出, 过松则引起管旁外渗致伤口感染, 管道外露部分可装入缝制的棉质固定袋内, 以保持管道清洁、固定、美观。指导病人穿衣勿过紧, 翻身或穿衣时须谨慎, 防止压迫或牵拉导致导管脱出或移位, 逐步适应胃造瘘管, 有效保证病人生理上的舒适度。对于部分躁动、不清醒病人, 在与家属充分沟通获得同意后适当约束双手, 约束方法常采用手套式, 这样可以使病人双手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另外也有效地防止了拔管。

2.3.4 管饲护理

一般术后24h可经胃造瘘管注入食物。每次管饲前, 常规回抽胃残余量, 若超过100mL暂时停止注入食物, 注食过程中病人若有咳嗽、喷嚏, 需暂停注入, 注入食物后将床头抬高30°~40°或直接取坐位一直保持此姿势30min~60min, 防止误吸的发生[5]。一般每天500mL逐步过渡至2 000mL, 分4次~6次平均注入, 每次间隔2h~3h, 每次注入时间控制在15 min~20 min, 进食前后用温开水30mL~50 mL冲洗管道, 保证导管畅通, 进食30 min后, 除病情危重、肢体活动功能欠佳病人外, 适当离床活动, 促进食物消化吸收。

2.3.5 口腔护理

因病人不能经口进食, 口腔分泌减少, 极易发生感染, 可每日早晚行口腔护理。用生理盐水仔细清洗口腔, 使口腔清洁, 防止病菌生长。生活可以自理、意识清醒的病人建议每天刷牙2次, 以增进病人口腔舒适度。

2.3.6 心理护理

评估病人心理状况, 与病人亲属共同做好病人的思想安抚工作。鼓励病人经常与其他PEG病人交换心得或体验, 告知病人行吞咽训练后可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 不必过于焦虑甚至悲观。

2.4 健康教育

合理的营养是维护身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必要的蛋白质、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食物纤维和水是促进机体的全面营养及新陈代谢的保证, 食物的温度、调配、烹制均可导致营养成分发生改变, 进而影响人体的摄入与吸收。可在营养师指导下合理搭配食物, 多样化搭配, 可将瘦肉、蔬菜、鱼虾类、蛋类或营养素搅拌成稀糊状, 每日分4次~6次经造瘘管注入, 出院后病人可自行清理伤口, 注意保持食物及管饲物品的消毒、清洁, 定期进行管道冲洗, 一旦发生管道脱出可及时回纳, 若管道堵塞持续温水冲洗仍不通畅或管道破裂脱出的病人需立即门诊处理。

3 小结

舒适护理的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6], 1995年Kolcaba提出了舒适护理的理论[7], 强调除常规护理外, 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环境的舒适状态。从病人入院到出院, 治疗到护理, 舒适的最佳状态是:病人身心健康, 与周围环境协调、满足, 没有疼痛焦虑, 感到安全。高龄PEG病人的特点是生理机能衰退, 自我照护能力差, 健康知识缺乏或基础病多等, 护理人员将舒适护理理论运用于高龄PEG病人, 以病人心理承受能力、家庭及社会相关支持系统为基点, 运用自身丰富的专业知识及细心体贴周到的人文关怀, 协助病人, 使病人感觉温暖、安全和舒适, 收效良好。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对护理满意度明显得到提升, 多数病人逐步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极大地提高了晚年生存质量, 对现状满意。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运用舒适护理来提高高龄病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中的舒适度。[方法]通过对16例高龄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病人术前术中术后所处的治疗环境、卧位、心理状态等作出评估, 采用不同做法使病人感觉舒适、安全。[结果]所有病人心理状态比较稳定, 喂养正常, 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舒适护理后, 有效提高了高龄PEG病人晚年生存质量, 有效提高了病人舒适度, 家属的满意度。

关键词:高龄病人,胃造瘘,舒适护理

参考文献

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 第7篇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例, 年龄33~75岁, 男性6例, 女性3例, 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5例, 鼻咽癌2例, 食管癌术后复发2例。留管时间均在4个月以上。

1.2 仪器设备

Olympus-260主机整套, Olympus-Q240/Q260胃镜及图文工作站1台, 胃造瘘装置1套。

1.3 检查方法

先将胃镜常规插入胃内, 并向胃内注气使胃腔充盈, 将室内灯光变暗, 根据胃镜在腹壁的透光点, 另一操作者用手指轻压局部腹壁, 胃镜下可看到胃前壁压迹, 即确定该处为造瘘部位, 选择血管较少的区域为穿刺点, 一般在左上腹约左肋缘下4~8cm处。触诊腹壁, 确认结肠没有阻挡胃的穿刺通道。皮肤消毒整个腹部, 在穿刺点周围放置消毒巾, 在腹壁各层注入局麻药物。于穿刺部位做小切口, 将PEG套管穿刺针垂直刺入胃腔, 退出针芯, 顺着套管将导丝插入胃内, 用异物钳或圈套器将导丝连同内镜一起经口退出。护士将导丝与造瘘管的导丝套牢, 在胃镜的直视下将造瘘管经口送入胃腔并经腹壁开口处拉出, 将造瘘管妥善固定于腹壁。

2结果

本组9例患者在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下均顺利完成了PEG术, 无出血、脱管、堵管、水电解质紊乱、气腹、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留管时间均在4个月以上。

3护理干预

3.1 术前护理干预

3.1.1 心理护理:

PEG的患者因长期不能正常进食, 全身营养状况较差, 往往情绪较差, 高度焦虑及对生活缺乏信心,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关知识的讲解, 告知术中可能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不适, 可以通过深呼吸缓解;介绍成功的病案, 取得患者的配合, 增加战胜病魔的信心。

3.1.2 病人准备:

禁食12h, 禁饮4h, 取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签署手术同意书。

3.1.3 物品的准备:

内镜设备、造瘘装置、异物钳或圈套器, 按医嘱建立静脉通道、备齐急救药品。

3.2 术中护理干预

3.2.1 做好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安慰、鼓励患者使其配合, 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3.2.2 严格无菌操作:

熟练准确地协助医生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完成各项操作。

3.3 术后护理干预

3.3.1 生命体征观察:

患者取半卧位, 告知患者置管已成功, 消除顾虑。监测生命体征, 观察有无胸痛、腹痛、腹胀、黑便、呕血、伤口出血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

3.3.2 肠内营养:

最好在PEG术24h后开始喂饲。喂饲前先从造瘘口注入50ml生理盐水, 4h后再注入50ml, 如无不适, 可给营养液。温度为38~40℃, 每次喂饲量为100~300ml, 由低浓度到高浓度, 由慢到快, 每4~6h 1次。喂饲时清醒患者取半卧位, 昏迷患者抬高床头30°, 防止食物反流和吸入性肺炎。每次注入食物或药物后应用50ml水冲管, 防止堵塞。每次喂饲前用50ml注射器抽吸, 检查食物储潴情况, 若食物储潴超过50ml, 就不应再注入食物, 并向医生报告。

3.3.3 造瘘管护理:

妥善固定PEG管并做好标识, 过紧会造成皮肤坏死, 过松管道会滑脱;保持管道通畅, 每次喂饲后需用温开水冲洗管道, 如长时间不喂养, 至少每8h应冲洗管道1次。

3.3.4 造瘘管周围皮肤的护理: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注意有无红、肿、热、痛以及胃内容物渗漏;保持床单元及造瘘口周围皮肤干洁, 防止感染, 如有渗血应及时更换, 每日用碘伏消毒造瘘口2次。

3.3.5 出院指导:

向患者和家属交代要保持管道通畅及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预防感染;指导家属和神志清楚的患者掌握造瘘管的使用及护理方法, 科学合理地喂饲,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休息、活动、沐浴时, 应将造瘘管固定在腹壁上, 避免晃动、牵拉引起患者不适或疼痛, 凡在沐浴后, 应使用消毒棉签擦干造瘘管四周皮肤, 并涂上抗生素类软膏, 若有感染或管道脱落迹象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个体情况可在置管后6~12个月到医院更换新的造瘘管。

4讨论

PEG术是一种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法,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吞咽困难或进食困难而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与肠外营养相比更安全、舒适、符合生理;与传统胃造瘘术相比具有安全、简便、经济、创伤小等优点;与鼻饲相比具有痛苦小及减少了鼻饲管对鼻咽部的长期刺激而引起的黏膜损伤和呼吸系统感染。PEG术在给患者提供营养的同时有效维持胃肠道功能及预防肠原性感染, 是胃造瘘的首选方法。

而作为护士, 在PEG术前对患者及时全面综合地做好护理干预, 可使患者对PEG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减轻患者的恐惧及焦虑, 增强生活的信心, 有效地配合医生的治疗。术中熟练准确的护理配合技巧及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大大减少患者痛苦, 缩短手术时间, 增加手术成功率。术后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 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营养的供给, 减轻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保持患者的体表尊严。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

婚礼安排表范文(精选7篇)婚礼安排表 第1篇婚礼准备及婚礼日程安排表■婚礼筹备计划1.决定婚礼日期、地点、仪式及婚宴方式2.确定婚礼预算...

1
2025-09-22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

昙花静静开随笔(精选3篇)昙花静静开随笔 第1篇小学生作文:昙花开了正文:国庆节的晚上,我照例去看昙花是否开了.这次惊奇地发现昙花开...

1
2025-09-22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精选10篇)沪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周周练7周 第1篇第7周周练1、圈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横线上:迫不...

1
2025-09-22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精选14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 第1篇患者写给医院的一封感谢信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我是一名来重庆...

1
2025-09-22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精选12篇)欢度新年晚会活动策划方案 第1篇晚会主题:待定( 备选:old if not wild we are young fear...

1
2025-09-22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精选14篇)河北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第1篇河北立法: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经河北省十...

1
2025-09-22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精选14篇)合并同类项参考例题 第1篇合并同类项例1 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1)3x23x2x2...

1
2025-09-22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话题作文指导专题(精选8篇)话题作文指导专题 第1篇无愧我心 人可以欺骗一切,但唯独无法欺骗自己的心灵,心灵是比雪山天池还要澄明清澈...

1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