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县中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制度(精选6篇)
建昌县中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制度 第1篇
康复治疗室工作制度
1、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和康复治疗师填写治疗申请单。
2、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3、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4、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5、治疗室工作人员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
7、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建昌县中医院
建昌县中医院康复治疗室工作制度 第2篇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安排,为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优势,满足基层百姓“简、便、廉、验”的就医需求,我院从2013年设立“基层指导科”,开展乡村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业务指导工作,实施细则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和特色,“围绕一条主线,抓住两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一条主线”就是以推广农村中医适宜技术为主线;“两个重点”一是人才培养,二是区域推广;“一个目标”就是实现社区、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全覆盖。
二、工作职责
1.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人员定期对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免费开展中医药业务指导工作,开展学术讲座。
2.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人员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3.分层分类对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对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进行指导。
4.定期到各乡镇卫生院开展义诊咨询活动。
5.安排专人负责指导各乡镇卫生院中、西药房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规范中、西药房建设及规范标准处方书写。
三、工作安排:
1、高度重视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培训工作,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2、帮助乡镇卫生院以及村卫生所开展中医药服务工作,包括管理、技术、设备援助。
3、在基层指导组的领导下,组成医疗小分队,做到“送医下乡,为民看病”;对乡村中医药业务技术进行指导;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四、鼓励政策:
1、作为评定优秀工作者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大会上作为示范典型,给予表扬。
2、优先给予外出参加进修、学术交流、学术培训等。
颈椎病的中医康复治疗 第3篇
选取2009年颈椎病患者60例, 男24例, 女36例, 年龄38~72岁, 平均52岁, 病程6~8个月。主要症状以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颈肩部疼痛为主;有的是以上肢无力, 手指麻木为主;还有的或是头痛、头晕、恶心或是下肢无力, 行走不稳;有的甚至瘫痪, 大小便失禁, 临床上基本根据患者的表现有不同的分型[1]。经X线摄片、CT检查证实为中重度颈椎增生。
2 康复治疗
抑制骨质的增生或使增生的骨质逆转, 但对周围组织的反廊性变化, 则可以应用各种医疗措施进行干预, 使其临床症状减轻或明显好转, 有的甚至可以治愈。
2.1 按摩
按摩可采用推摩、揉捏、滚法等手法按摩颈背肩臂等部位, 并配合穴位按摩以舒筋活络以减轻疼痛。按摩疗法治疗颈椎病, 采用操作轻柔的手法按摩, 有利于缓解肌肉痉挛, 改善局部血供, 减轻疼痛。在颈背部反复做掌揉、滚法和一指禅推法, 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和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做点、压或拿法, 再在斜方肌或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若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应包括头、面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接着是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 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患者的下颌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 但此时必须注意旋转角度达约45°时即止, 不可过大, 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 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用该手法。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做结束。
2.2 牵引
颈椎牵引常作为首选疗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颈椎病, 但对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明显者和有明显颈椎节段性不稳者不宜采用。一般用枕颌带做颈椎牵引。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解除血管神经受压, 改善神经根袖内血液循环, 消除瘀血、水肿;使椎动脉伸展、变通畅;放松痉挛肌肉, 减小颈椎应力;改善颈椎曲度, 解除后关节处可能存在的滑漠嵌顿。牵引时头部稍前曲约20°, 使牵引力作用于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2]。牵引重量差异大, 一般为患者体质量的1/15~1/5, 通常从3~5 kg开始, 逐渐增至3~10 kg, 多数用6~7 kg, 这样利于患者逐渐适应。每次牵引结束时患者应有明显的颈部受牵伸感觉, 但无特殊不适, 如有不适应调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 忌前屈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前倾角宜较小。坐位牵引时, 多取稳当的靠坐位, 选取高低合适、坐垫松软并带有靠背的椅子, 一定要保持腰背部舒适。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年老、反应迟钝、呼吸功能不全及全身状态虚弱者不宜在睡眠时牵引, 以免引起呼吸道梗阻或颈动脉窦反射性心跳停搏。在饱腹下牵引, 不但不利于消化, 而且还影响呼吸及心血管功能
3 讨论
颈椎病是颈椎综合征的简称, 是指增生性颈椎炎、颈椎间盘脱出, 以及颈椎间关节、韧带等组织的退行性病变刺激和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和颈部交感神经等而出现的一组症候群。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以颈项、肩臂、肩胛上部、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痛麻为主要特征。多由劳损、外伤、年老体弱等因素, 导致正气虚弱, 筋脉失养;或外邪入侵肌体, 络脉痹阻, 迁延日久, 损伤肝肾, 骨痿筋伤而成。本病以颈项、肩臂、肩胛上部、上胸壁及上肢疼痛或痛麻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头晕, 头痛, 恶心, 颈肩疼痛, 上肢麻木无力;重者头摇身颤, 步履蹒跚。
对于颈椎病保守治疗实际上即是康复治疗。而手术之后功能的恢复过程中康复更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活动期患者颈椎病的症状较重, 可以适当制动, 比如佩戴颈托、卧床休息, 以减少颈部的负荷。同时应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需要使用牵引, 配合理疗, 使用适当药物帮助尽快缓解症状。在接受以上治疗的同时, 为维持颈部周围肌肉力量, 应进行颈部抗阻等长肌力练习。最好对照镜子练习, 确保练习时颈部肌肉用力, 但头部不偏向任何方向, 保持在中立位。此练习主要加强颈部周围肌肉肌力, 提高颈部控制能力及颈椎稳定性, 同时非常安全。推拿适用于除严重颈脊髓受压以外的所有各型颈椎病, 通过推压椎体的横突、棘突, 配合旋板、牵拉等手法, 以扩大椎间隙和椎间孔, 提高椎间关节活动能力, 减轻增生骨赘或突出的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推拿按摩疗法应注意手法, 切忌粗暴, 推拿施力的大小和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而定。体质量大、体质强的患者施力应较大、较深沉, 持续时间则稍短;年老体弱或轻瘦的患者, 则施力应较轻、较柔和, 持续时间则应稍长, 推拿每天或隔天1次, 10次为1个疗程。
摘要:目的 探讨颈椎病的中医康复的治疗。方法 选取2009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 康复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 采用按摩、颈椎牵引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颈椎病均得到较好的康复。结论 中医康复治疗颈椎病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方法,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减少复发率。
关键词:颈椎病,康复治疗,牵引
参考文献
[1]罗才贵.推拿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001:65.
中医传统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4篇
关键词:腰椎键盘突出症中医康复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170-01
中医传统康复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以其简便验廉,副作用较小的特点,在诸多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特别是针对于各种骨关节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典型的腰部骨关节疾病,也是引发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该病发病率占人类关节疾病的5.2%以上,约占腰腿病发病率的5.6%左右。现在单一的疗法很多,但疗效均不理想,综合疗效相对很少,因而造成了治疗效果不佳和远期疗效不能巩固等弊端。
我国的中医传统康复疗法主要可分为推拿、针灸、康复训练,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这种疾病的治疗,使用传统中医推拿、针灸、康复训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疼痛,缓解病情的发展。
1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因是劳累、损伤所引起,部分患者属于中医范畴中的肝肾不足。腰椎间盘位于相邻的两个椎体之间,是腰椎关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脊椎中起着支撑、连接以及缓冲腰椎椎体的作用。在腰椎骨质疾病中,由于外伤、骨质退行性改变等原因造成了纤维环后凸或者断裂、髓核脱出的时侯,就称为腰间盘突出[1]。在发生了褪变后,椎间盘就失去了原有的弹性,不能够担负起原来所承担的一些压力。在体位骤变、过度的劳损以及猛力的动作或者暴力的撞击下,纤维环就会向外膨出,以致于髓核就会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而向外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腰腿痛等一系列神经症状,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2]。
2使用针灸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灸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取患者的肾俞、气海、环跳、承山、承扶、委中、足三里、三陰交、飞扬等穴,再配以阿是穴治疗。在中医针灸的治疗中,肾俞能温补肾气,除湿利水;气海穴能升发阳气,补气养血;环跳穴能够祛风、活血、通经络;承山可以舒筋活络止痛;承扶可缓解腰骶臀部疼痛;委中治疗下肢痿痹;足三里则是强壮身心的大穴,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飞扬能治腰背痛及腿软无力;三阴交穴在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是气血物质交会的所在,可补益肝肾养气血;阿是穴散结消肿,可直达病所。在治疗的过程中,再配合艾条灸之,可温通经脉、祛风除湿止痛[3],疗效甚佳。
3推拿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调整脊柱结构力学平衡为基点,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的纤维环回缩及粘连为目的。其原理是运用各类手法促使椎体达到水平牵引,让椎间隙加大,对突出物形成回吸力,同时后纵韧带张力增大,对突出物产生推挤力,使间盘向前推移。在不同时期采取的常用手法如:急性期多采用擦法、揉法、推法、按法等;缓解期多采用拿法、摇法、腰部斜扳法或旋转复位法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数患者都有慢性腰肌劳损,或都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物压迫坐骨神经,使随神经走向所分布的肌肉产生痉挛造成腰腿痛。推拿的治疗,就是用指力把竖脊肌以及其周围的神经全部用相反的方向进行推拿分离,这就不会形成与脊柱相粘连;变形了的骨节可用指力、掌力或者臂力(但力度不可过大)往正常人体脊柱的方向推拿。此外,要使疼痛部位周围分布的股神经、腰丛、髂腹下神经不与脊柱和其他的神经相粘连,与其分离,让这些神经都回到之前的位置上,从而在根本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不可以只把突出的骨节归位矫正,同时也要记得神经不要粘连这个重要的问题[4]。
4腰椎间盘突出的康复训练[5]
康复训练可以分三个阶段分别进行:
4.1较小的运动量阶段。
4.1.1顶天立地。自然站立、平坐或者是仰卧均可,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两臂要自然下垂或者是双手同时扶着固定的物体,双目要微闭。然后逐步的进行使身体要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要如树生根,整个身体会越站越有劲,脚掌踏地也要逐渐收紧,同时要用身心去体会头顶青天、脚踏大地的感受(平坐着练习的时侯,努力的使身体要越坐越直,头向上顶;在仰卧的练习时,努力的使身体要越躺越直,头和脚同时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以及双腿全部要绷直成为一条直线)。
4.1.2张紧脚趾。平坐或者是仰卧的时候,双手要随意而轻松地放在扶手或者是身体的两侧,之后要对脚趾进行训练,在双脚充分的放松之后,努力的使脚趾全部逐渐的张开、张紧(无论是否张开、张紧都要努力的这么做),同时,还要努力的使双脚都要伸直,逐渐的使脚趾要越张越紧、双脚也会越伸越直,每一次张紧就为一个节拍,持续张紧1~2个8拍之后要开始逐渐的放松,持续放松半分钟左右为宜。
4.1.3勾脚尖。接前式,在双脚充分的放松之后,努力的使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是否勾紧都要努力的这么做),同时,还要努力的使双脚都伸直,逐渐的使脚尖向内越勾越紧、双脚也会越伸越直,每一次勾紧就为一个节拍,持续勾紧1~2个8拍之后要开始逐渐放松,持续放松半分钟左右为宜。
4.2一般的训练阶段。在进行完上述较小的运动量阶段的训练之后会感觉到训练之后的身体比较轻松,就可以开始进行本阶段训练:每天坚持训练2~3次,每次做易筋经五印健身操一遍
4.3在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易筋经五印健身操训练以后,就可以学习锻炼易筋经健身操,将易筋经健身操和易筋经五印健身操交替进行锻炼,以增强康复训练的效果。
5结论与建议
中医传统康复的对本疾病的治疗可在根本上缓解病情,其最主要的还须卧床休息,通过卧床休息加以治疗才能更好的控制病情的发展,以达到治疗的效果。病程结束后,嘱咐患者继续坚持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腰肌耐力,增加腰部的灵活性、平衡性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减少引起腰腿痛发病因素,如潮湿、寒冷的侵袭,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不合理的超量负担,减少腰部外伤和其它诱发间盘突出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石跃娟,等.中医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症[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2)
[2]张山.定点旋转复位结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J].临床医学,2010,1:100-101
[3]杨学双,等.针灸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2011,09(12)
[4]赵世阳.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黑龙江中医药,2010(04)
建昌县中医院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第5篇
2011年,我院应急工作将按照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我院实际,认真总结应急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医疗卫生保障和应急准备,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一、加强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完善卫生应急领导组织和工作机制,按照市卫生局应急办公室的部署,组织召开应急工作会议,明确工作责任,畅通信息互通渠道,建立更加紧密的部门协作机制。明确卫生应急职责,健全卫生应急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总结我院卫生应急管理、特别是医疗卫生救援和医疗卫生保障等工作经验,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二、强化卫生应急常态管理
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我院卫生应急预案和重大活动保障方案,开展人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主动搜索,定定期汇总相关信息,逐步建立和健全区域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工作模式。组织开展区域内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三、积极组织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
开展卫生应急工作进基层,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与卫生局、健康办、红十字会等部门共同协商,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建立卫生应急志愿者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培训,开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事件的多部门协同演练。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开展卫生应急健康教育及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学生群体的卫生应急知识水平和防护能力。组织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风险沟通指南》,增强风险沟通意识。
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
调整充实卫生应急队伍,明确卫生应急人员的岗位职责,建立通讯网络,做好应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完成卫生应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控等专业知识培训,组织1-2次综合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模拟演练和应急拉动演练,提高队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
五、加强卫生应急装备管理
参照卫生部办公厅《卫生应急队伍准备参考目录(试行)》,有计划、有重点地配备或补充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包括极端灾害情况下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的装备配置,建立药品、器械储备目录,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积极准备做好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
建昌县中医医院2013工作计划 第6篇
2013,我院将继续坚持县级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对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深刻分析我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全方位的整改。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医护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充分发挥我院中医药特色优势。降低医疗成本,以良好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让领导放心,让社会满意。努力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1、深刻领会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意义,抓住“药品实行
零差率,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基金可承受,职工收
入能提高”的改革主题和“医院发展靠财政,医院运
转靠自身”的总体要求。通过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努
力,达到“医务人员受鼓舞,卫生事业达发展”的总
体目标。结合我院目前的现状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
析,制定一整套符合我院实际的管理制度,把我院医
改及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有序地推进。
2、加强重点专科、学科建设。我院省级重点专科为糖尿
病科。今年将继续加强两个重点专科建设,充分发挥
重点专科的龙头带动作用,计划投资30万元建设重
点科室的中医综合治疗室,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加强
各科室人才梯队培养。计划今年招录中医类人员
人,充实各科室的技术力量。今年将重点科室和学科的技术、医德优秀的人才送到省级或国家级中医医院进修,时间为一年,作为科室学术带头人培养。其他各临床科室选派一名优秀人才到省级中医医院进修,以保证我院各科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今年将选派多名护士长或优秀护士送到省级中医医院进修,提高护理管理和辩证施护的能力。
3、努力解决影响我院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
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根据对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的调研分析,采取一系列针对措施。今年将调整扩建中药房、煎药室,以满足临床的需求;各临床科室要定期优化诊疗方案和中医临床路径,制定一系列的协作中药饮片处方,提高中药饮片处方占处方的比例;加快各科室中医综合治疗室的建设,添置一批必配设备,增加中医非药物治疗技术的门诊比例。为保证我院办院和发展的正确方向,对中医药特色指标(如中医类执业医师、中药人员比例;中药处方、中药饮片比例)实行定期考核、分析,并纳入各科室综合目标之中,纳入科室的绩效工资考核目标之中。确保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4、继续积极开展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确定分管负
责人、责任人,责任人要具体协调、沟通对口支援工作的一系列细节问题,推广适宜中医技术,培训乡镇卫生院的中医药技术力量。
5、加强“治未病”工作。制定和完善“治未病”各项规
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强化“治未病”工作岗位职责,建立健全“治未病”体系,加快“治未病”的硬件建设。借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契机,把“治未病”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6、制定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
保患者安全,努力降低医护缺陷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坚持以制度来管理人和事。坚持岗位领导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坚持“三中一大”项目的集体领导决策,工会(职代会)讨论通过机制。
7、通过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加强后勤管理、财务管
理、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剂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开源节流。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今年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增长20%,医院总收入达到3000万左右。降低治疗、后勤成本、降低西药的药占比,增加中药处方比例、增加中医技术项目治疗的份额,保证总收入的含金量。
8、为改变我院的患者就诊、住院环境、增强科室功能,全面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标准,在上级政府和主
管部门支持下,尽快争取门诊住院综合楼立项,使工程早日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
9、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端正院风行风。树立典型的人和
事教育他人,使全院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坚决刹住不良费用的增长率。
10、继续开展中医药“三基”培训。开展“辩证施护”培
训,坚持新招录人员轮岗培训制度。打好基础,注重培训实效。继续鼓励医护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争取全员医护人员继续教育率达100%。
11、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使我院有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
围,坚持医护人员挂牌上岗制度,大力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健康干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