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范文第1篇
暑假,我和家人一起回了一趟老家,刚一进村,我就发现了巨大的变化,才几年的时间低矮的泥土房已经被一排排砖瓦房替代,泥泞的土路,已经被宽阔的水泥路替代面对这些变化我欣喜若狂,经过调查走访,变化的不仅是表面的这些,还有很多内在的变化。 1.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随着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新兴家用耐用品如移动电话、电脑、空调、平板电视等,正在取代传统电器的位置成为现阶段“消费”热点。以往农村居民的耐用品消费总是落在城镇居民之后。现在农民家里换上了大彩电高清晰的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家家有洗衣机、电冰箱,农村电话机和移动电话从无到有。
2. “病有所医”的目标正逐步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点到面逐步铺开。每年只交十元钱,就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就医难问题。做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使农民的健康有了保证。
3. 开展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一些孤、寡、病、残人员得到了照顾,生活有了保障。
4.交通有了明显改善。以往我去姥姥家要等几个小时的车,而且车小人多拥挤不堪,安全也没有保障。现在,宽敞明亮的公交车已经开进了村里,我一直能坐到姥姥家门口。很多人家都有农用车,甚至一些人家里还买了小汽车。
5.农民种地有了保障。农业税减免政策结束了几千年种地交税的历史,以往人们种一亩地要向国家交几百元的农业税,现在农民种地不但不交钱,还会得到国家发给的补贴,遇到大灾大难,保险公司还会给予补偿,使农民的损失减到了最低点。
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范文第2篇
甲:(快板) 老汉今年七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
你要问我去干啥,俺找老李去拉呱,
(白)老李哥在家吗?
乙 (白)在家在家
(快板)
哥俩见面先寒暄,你先坐下吸袋烟,
先吸烟后喝茶,咱哥俩一起来啦呱。
甲 (白)老李兄弟你光说拉呱,我怕拉不好,人家笑
话。
乙 (快板)
老王兄弟不要紧,下面都是咱本乡人,
说的不好别为难,咱请各位多包涵,
哥俩今天把话说,拉拉家乡的新变化。
甲(板)
说变化,拉变化,改革开放的意义大。
党中央发号令,全国人民齐响应。
我们紧跟党中央,家家户户奔小康。
乙(板)
说变化,拉变化,俺家买了桑塔纳,
桑塔纳真是好,赶集上店不用跑,
走亲戚窜朋友,老汉我心里真高兴。 甲(板)
改革开放真是好,全国人民齐欢笑,
我老汉心里乐,俺家也有私家车,
外出远门不用愁,俺全国各地去旅游。 乙(板)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人民心里甜,
高楼大厦平地起,家家户户都欢喜,
村里建起小公园,我每天都要转一转。 甲(板)
说改革,拉开放,老汉我心里喜洋洋,电动车俺也有一辆,赶集串亲我都骑上,
骑上它很时兴,上了马路一溜烟。
乙(板)
说改革,拉开放,老汉我心里喜洋洋,液晶彩电俺有两台,全球出名的日本牌,以前做饭烧煤球,如今换成了电磁炉。
甲(板)
俺家的家具样样全,如今的生活比蜜甜。老百姓的生活实在富,吃喝拉撒不出屋。俺家的生活甜如蜜,大人小孩笑嘻嘻。
乙(板)
俺家的生活实在富,家里养了千头猪。家乡好,家乡富,门前的小路变高速。吃得好,穿得好,再活一百我不觉老。 甲乙合
你也夸,我也夸,家乡的变化实在大。我们紧跟共产党,齐心协力奔小康,
我们紧跟共产党,齐心协力奔小康,
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范文第3篇
我的家乡是涪陵,虽然前些年还是一个小小的区县,但是,经过我们上一代人的努力,终于换来硕果累累。大到全国经济,小到衣食住行,都有惊人的改善。
在“衣”的方面,从改革开放前单调乏味的蓝绿制服,还打着大大小小的补丁,粗糙简单。到如今的色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消费水平勾勒出一条上升的曲线。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量大大增加,咱们买衣裳呀,那是成百成百地花。这可是过去的人根本不敢想的,我们的生活水平的到了大大的提高。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买粮食还要粮票,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水果、糕点、菜肴、海鲜丰富极了,而且内地人也能吃上海鲜,海南人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现在很多人为吃得太多而发愁,以前可从来没有这种烦恼,听说以前还有许多人为营养不良着急呢。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砖瓦平房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10年前,七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得很,左邻右里都得羡慕得咂舌。而如今,住房达到二百平方米的居民已不少见。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而且随着旧城区改造力度的加大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会有 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区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区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随着人们的需要,道路宽敞了许多,公路四通八达地铺向我们的城市,走进涪陵,感受到一片现代化的气息。
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范文第4篇
不知不觉中,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30年。在这30年里,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个城市冒了出来。人们的腰包鼓了,生活条件好了,腰板也挺直了,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电视、冰箱、洗衣机在现在也像当年的火柴一样普通。农民不再为能吃饱饭而整年操劳,而是在党的政策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发展致富,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还纷纷盖起了小洋房,购置家用电器,过上了富裕生活。我们的家乡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奋力拼搏,矢志图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成为改革开放浪潮中一朵闪亮的浪花。
在这30年中,我的家乡辽宁省新民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个小小城市,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勤劳善良的家乡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办公楼更是鳞次栉比,一列列火车横贯家乡,家家住进了新楼房,一台台彩电飞进千家万户,现如今家家电脑、电视、电冰箱样样不少,生活水平也是显著提高,家乡让我刮目相看,在不经意间,我们的家乡已随着时代的变革,走入了小康社会,大家不愁吃穿,生活物质水平更是前所未有的增长。
有了党的宏观政策,人们开始为四化建设努力工作、劳动,不管是工人、农民、老师、学生、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城市出力、出汗,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而不懈努力着。党的政策好,方针好,家乡才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家乡的变化:
1、农耕:一年之一在于春,现在正是农村为一年做准备的季节,也是农民大忙的季节。以往用的是牛耕,人力消耗比较大,费时费力、效率很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困难,用牲畜耕地占大部分,那时候生产的粮食也只能够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现在用的都是农业机械了,规模也较大,生产效率提高了,人力大大减少,生产的粮食不仅可供自己食用,有的还可以出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听爷爷说,30年前,当拖拉机第一次驶入农村时,农村所有人还十分好奇。而现如今,传统的耕作方式正逐渐被轰鸣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农机所代替,许多农民已不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农民买拖拉机或汽车,已不再稀奇。而现在在城里,购买轿车已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在宽阔的道路上,“大众”“尼桑”等品牌家用轿车正自由地疾驰,体现出了30年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
2、农业税:取消农业税曾经朱元璋想做,毛主席也想做,但都没实现,现在却实现了。看上去似乎是挺有难度的,但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一朝废除,其实并不是农村改革单方面的成果,农民的生活有了保障,就更有积极性搞生产了。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民对土地的权利有了法律保障。 到了2005年,我省取消了农业税,老张手里的税费通知单也换成了发放种粮补贴的存折。许多农民感慨地道:“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事,国家对咱农民格外照顾,连农业税都不让交,还倒找钱给你,不种好地是不中的。”2008年10月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决议,允许农村土地流转。
3、交通:路宽了,以往都是土路,现在是水泥板路了,不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 30年前,由于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资金主要是优先考虑吃饭,加上国家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生产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极个别家境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车代步。如今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人们平时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种多样,近途有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公交车、私家车,出远门地上有火车、汽车,天上有飞机,水路有轮船,可随意挑选组合,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交通便利了,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了,农民心里乐开了花。
4、教育:在以前会有很多的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但是现在孩子们上学的学杂费免了,有的还会给补助,义务教育彻底落实了。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城乡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法中提及的“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的基本要求。 2005年6月,省里开始对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这意味着中小学生可以不用交学杂费、课本费免费上初中,另外有一定的补助。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们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城市居民更是从以前的平房转变成现在的小高层,复式住宅,人们的居住都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空调、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换上了高档的家庭电器了。试想30年前的夏季,人们只能靠摇着蒲扇来解暑,如今也被空调所替代了。
30年前,人们的娱乐方式非常单一。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提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发展。影视歌舞、读书看报、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上网冲浪、旅游远足、运动健身等这些过去属于富人的娱乐项目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大大丰富了百姓的业余生活。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每个人从我所经历的变化中早已感受到了祖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感受到了现在做为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扬眉吐气,我为自己能生活在这一时代而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而骄傲,我们正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硕果。
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范文第5篇
调查目的:
掌握村民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态度,了解家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对象:
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东柴村的村委及村民。
二、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
三、调查时间:
2010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7日
五、调查地点:
河南省安阳县白壁镇东柴村
六、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在农村实施的各项政策对农民生活的影响,了解人们对这些政策的理解等。
七、调查结果:
首先就是农村农业税减免的问题。2004年春一系列减轻农民税收负担的政策陆续出台。虽然这部分税并不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但对于年收入仅有几千元的农民来说,一年减去几百上千元的税收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免征农业税不仅是减轻农民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所在,还是稳定地方治安、保证社会安定的有效途径。但是免除农业税给镇乡一级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困难。
再次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五年前我们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这个政策为无力承担上学费用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为不能接受教育的孩子提供了受教育的可能。这是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使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但是,关于农业技术教育却遭到忽略。 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容易致富。至少在我们村,我好象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很少看见过村里请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而且我们村的农业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很不合理,农民增收困难。所以很多青少年都跑到外面去打工,村里平时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主。这对农村教育、农业技术更新增加困难,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最后就是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建设。
建国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农村卫生工作,农村逐步建立了三级(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另外,从50年代中期开始,部分农村开展了合作医疗。合作医疗指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共同筹资,为农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疗和预防的一种社区型医疗保障制度。合作医疗和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问题。在2003年,国家又开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并取得很好的成效其组织体系、筹资机制、资金管理和监管手段都已日趋完善.但我们村里在管理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新的问题。
(一)管理落后,监管不力其一,由于培训的不到位和业务知识的匮乏,村中存在着管理人员对当地农户的实际情况缺乏了解,识别假单据能力不高的问题。其二,对乡镇新农合要害部位人员实施监督的主体仅是上级主管部门,缺乏完善的法规和系统的监督体系。其三,参合农民利用政策漏洞套取新农合基金。
(二)药价虚高,损害患者利益乡镇卫生院的药品价格明显高于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去医院开方,到药店买药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民宁可选择个体诊所而不去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看病,新农合报销的费用在一定程度上被高药费抵消,以致造成“医院挣了钱,农民不受益”现象。
(三)违规套现,增加风险由于新农合制度采用第三方(即新农合基金)付费模式。少数定点医疗机构利用专业优势和垄断地位诱导需求,提供过度服务,继而影响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性。
八、调查思考:
第一、我认为要解决乡村政府财政困难问题可多渠道缓解乡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加大市场调控力度,稳定农资价格,为农民增收做出制度性安排。
第二、我认为要想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基金运行机制可以:
1、提高新农合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一方面要足额保证经办机构的公用和专项经费,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对现有人员还应就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方面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对违规行为的鉴别能力。
2、放开乡镇医疗服务市场 一是完全改变乡镇卫生院的营利性质,对乡镇卫生院采取公益性改革,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现实,抑制其营利冲动。二是放开乡镇医疗服务市场,引入市场竞争主体,改变目前乡镇卫生院“一店独大”的局面。有条件地适当降低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进入门槛,让市场规范各经营主体的经营行为。
3、改变新农合基金的运行管理模式一是中央财政资金直拔到县,省略中间环节,以免出现资金滞留和挪用。二是借助外部力量,打破管办一家的运行格局。三是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新农合基金运行模式。
4、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督管理。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国家应尽快出台新农合基金管理专项法律法规。
第三、农村教育这问题解决还要靠政府的改革。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同时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一定要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村中领导人应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1、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村中龙头产业。要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
2、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3、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种植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4、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
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
(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1、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2、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
3、鼓励、支持和组织农民开展劳务输出。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把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务工经商,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
家乡的变化的调查问卷范文第6篇
听爸爸说,我们的家乡以前特别穷,只有几间简陋的小屋,泥泞不堪的几条小路,要到城外才能找到商店,经济萧条。
然而,现在我们的家乡已经发展的非常快,简陋的平房变成了一栋栋高楼大厦;凹凸不平的泥浆路变成了一条条笔直平坦的公路;街上也不再是人烟稀少,在家乡的中心,新建了步行街,那儿繁华热闹,接上的商店让你眼花缭乱;此外,我们家乡也修建了许多旅游区,如梁启超纪念馆,小鸟天堂,圭峰山等等。这一切,使家乡焕然一新,繁华美丽。
随着三十年祖国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家乡在教学事业上也是大有发展的。在这方面,我也是深身体会到的。听学校的老师说,以前的学校设施非常简陋,只是一些小祠堂,那凳子都是自带的,还有许多家庭因为经济问题,导致不能上学(3COME文档频道)。
现在,国家对教学事业重视了,新建学校,而且学校的设置齐全,有宽阔的操场,图书室,多媒体室等。在校外,为了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深入了解,还新建了图书馆,历史博物馆和葵博园等,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几年,国家推行了义务教育,使家庭经济能力有限的学生也能够高高兴兴的上学去,减轻家庭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