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江西人才信息采集系统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8
1

江西人才信息采集系统范文第1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一、题目

二、主要任务与要求

三、起止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签字(盖章) 系 主 任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1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万 方 科 技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语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题目

评阅人 签字(盖章) 职 称

工作单位

年 月 日

2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万 方 科 技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评定书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题目

指导教师 签字(盖章)

职称 年 月 日

3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万 方 科 技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许可证

经审查, 专业 班 同学所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符合学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规定,达到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有关规定,同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指导教师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根据审查,准予参加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 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4

河 南 理 工 大 学 万 方 科 技 学 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决议

院(系) 专业 班 同学的毕业设计(论文)于 年 月 日进行了答辩。 题目 答辩委员会成员 主 席(组长) 委 员(成员) 委 员(成员) 委 员(成员) 委 员(成员) 委 员(成员) 委 员(成员)

答辩前向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小组)提交了如下资料:

1、设计(论文)说明 共 页

2、图纸 共 张

3、评阅人意见 共 页

4、指导教师意见 共 页

5

根据学生所提供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评阅人和指导教师意见以及在答辩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小组)做出如下决议。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语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

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主席(组长) 签名

委员(组员)签名

年 月

6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由主站系统、通信网络和子站系统3 部分组成。该系统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主站系统的功能设计上。在综合分析国内各种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上, 着重论述了主站系统的硬件、软件平台构架及功能模块的设计。硬件平台构架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系统的独立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软件平台的设计对两种可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 分析其合理性; 功能模块的设计基于故障信息的合理分类从故障分析的各个角度对功能模块进行合理划分。最后简要地展望了主站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继电保护; 故障录波; 故障信息处理; 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

- 7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1.绪论 ......................................................... 10 1.1 继电保护研究现状 ........................................... 11 1.2 系统保护 .................................................. 11 1.3 继电保护发展趋势 .......................................... 12 1.4 常用保护 .................................................. 15 1.5 基本任务及要求 ............................................ 15 1.6基本原理.................................................... 18 1.7继电保护组成................................................ 19 1.8 系统概述 .................................................. 19 2. 硬件平台设计 ................................................ 21 2.1 主站系统的独立性 ........................................... 21 2.2 主站系统的可靠性 .......................................... 21 2.3 主站系统的安全性 .......................................... 21 2.4 主站系统的硬件平台 ........................................ 22 3.软件平台设计 ................................................ 22 4.应用功能设计 ................................................ 25 4.1 主站系统的信息划分 ......................................... 25 4.2 主站系统的应用功能划分 ..................................... 25 5.结语 ......................................................... 30

- 9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1 继电保护研究现状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和全国联网的发展,电力系统中投入电网的各种保护、自动装置、故障录波器等设备越来越多。在出现故障时,这些设备记录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如何综合利用这些信息来判断故障的元件和性质、故障重演、保护动作分析和录波分析,已成为分析电力系统事故和辅助调度员进行故障处理的重要课题。目前,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变电站已经具备了以数据方式向电网调度中心传输各种信息的能力,如何有效地综合运用这些信息从而提高整体调度智能信息化水平成为推动电网故障信息系统研制开发的主要动力。

1.2 系统保护

实现继电保护功能的设备称为继电保护装置。虽然继电保护有多种类型,其装置也各不相同,但都包含着下列主要的环节:①信号的采集,即测量环节;②信号的分析和处理环节;③判断环节;④作用信号的输出环节。以上所述仅限于组成电力系统的各元件(发电机、变压器、母线、输电线等)的继电保护问题,而各国电力系统的运行实践已经证明,仅仅配置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继电保护装置,还远不能防止发生全电力系统长期大面积停电的严重事故。为此必须从电力系统的全局和整体出发,研究故障元件被相应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而切除后,系统将呈现何种工况,系统失去稳定时将出现何种特征,如何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些正是系统保护所需研究的内容。系统保护的任务就是当大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被破坏时,尽可能将其影响范围限制到最小,负荷停电时间减小到最短。

大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首先必须建立在电力系统的合理结构

- 11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迅猛发展,微机保护硬件也在不断发展。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与其它保护、控制装置和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这就要求微机保护装置具有相当于一台pc机的功能。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但对如何更好地满足电力系统要求,如何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如何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尚需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2网络化

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和数据通信工具已成为信息时代的技术支柱,它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到目前为止,除了差动保护和纵联保护外,所有继电保护装置都只能反应保护安装处的电气量。继电保护的作用主要是切除故障元件,缩小事故影响范围。因继电保护的作用不只限于切除故障元件和限制事故影响范围,还要保证全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这就要求每个保护单元都能共享全系统的运行和故障信息的数据,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显然,实现这种系统保护的基本条件是将全系统各主要设备的保护装置用计算机网络联接起来,亦即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

- 13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4 常用保护

传统保护

1、电流保护。多用于配电网中,分为:电流速断保护、限时电流速断保护和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2、距离保护。

3、差动保护。新兴保护

基于暂态的保护,如行波保护等。

1.5 基本任务及要求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是:

(1) 自动、迅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 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的条件(如有无经常值班人员)而动作于信号,以便值班员及时处理,或由装置自动进行调整,或将那些继续运行就会引起损坏或发展成为事故的电气设备予以切除。此时一般不要求保护迅速动作,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延时,以免暂短地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而引起的误动。

(3) 继电保护装置还可以与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自动化装置配合,在条件允许时,采取预定措施,缩短事故停电时间,尽快恢复供电,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

继电保护装置为了完成它的任务,必须在技术上满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四个基本要求。对于作用于继电器跳闸的继电保护,

- 15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能满足灵敏性要求的继电保护,在规定的范围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和短路的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都能正确反应动作,即要求不但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三相短路时能可靠动作,而且在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经过较大的过渡电阻两相或单相短路故障时也能可靠动作。

系统最大运行方式:被保护线路末端短路时,系统等效阻抗最小,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大运行方式;

系统最小运行方式:在同样短路故障情况下,系统等效阻抗为最大,通过保护装置的短路电流为最小的运行方式。

保护装置的灵敏性是用灵敏系数来衡量。 4)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最根本的要求。 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

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

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危害。 即使对于相同的电力元件,随着电网的发展,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对系统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

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设计、配置和维护继电保护的依据,又是分析评价继电保护的基础。这四个基本要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往往又存在着矛盾。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电网的结构和用户的性质,辩证地进行统一。

- 17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1.7 继电保护组成

一般情况而言,整套继电保护装置由测量元件、逻辑环节和执行输出三部分组成 。

测量比较部分

测量比较部分是测量通过被保护的电气元件的物理参量,并与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性质的一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

逻辑部分

逻辑部分使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或是否动作及是否延时等,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

执行输出部分根据逻辑传过来的指令,最后完成保护装置所承担的任务。如在故障时动作于跳闸,不正常运行时发出信号,而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等。

1.8 系统概述

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处理系统是由子站系统、主站系统和连接二者的通信网络构成。系统的总体结构如图1 所示。子站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采集变电站内的微机保护装置、故障录波器及各种电子智能设备的信息, 并负责把这些信息规范化后上传至主站系统。子站系统安装于厂站现场, 采用分布式结构, 一般包含多个子站, 每个子站一般由一台保护管理机或集控中心来完成站内装置信息的采集和通信。

- 19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2. 硬件平台设计

2.1 主站系统的独立性

主站系统侧重于在电网发生故障后实时地进行故障处理和故障分析,E M S 等侧重于电网正常运行时的实时监视和控制。因此, 主站系统与E MS 等现有系统应该是相互独立的, 所以宜采用相对独立的硬件平台, 以避免不同系统之间的干扰。

2.2 主站系统的可靠性

电网故障的突发性决定了主站系统必须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以保证故障时故障信息的可靠上传。为此, 采用冗余设计, 设置两台服务器作为主/ 备用通信服务器, 且每台通信服务器均可通过拨号网络或电力专线数据网络与子站系统通信。同时, 通信服务器最好采用U N IX 操作系统和基于U N IX 的底层通信服务, 因为U N IX 具有W in do w s 无可比拟的安全可靠性和灵活开放性。

2.3 主站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我国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的总体要求,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处理主站系统的大多应用属于二级安全区的非控制生产区, 而W e b 信息发布的应用应属于三级安全区的生产管理区。根据安全等级和防护水平的要求, 主站系统的二级安全区与三级安全区之间应该设置安全隔离的硬件防火墙,并采取签名认证和数据过滤等措施。此外, 为了防止主站系统的数据遭到网络黑客或病毒的侵扰, 主站系统与外部系

- 21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有如下两种设计方案:方案1 : 采用通信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2 层软件体系结构, 直接操作数据库。如图3 所示, 该方案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方案2 : 采用3 层软件体系结构, 即在方案1 的基础上, 把通信服务层和应用服务层中的数据访问逻辑独立出来构成数据访问服务层。如图4 所示。

- 23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数据的一致性。

4.应用功能设计

4.1 主站系统的信息划分

主站系统所处理的信息都来源于各个子站, 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电网正常时的信息和电网故障时的信息。此外, 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划分。

a . 按照信息的来源不同, 分为: 来自录波器的录波文件列表和录波文件, 来自微机保护装置的开关变位信息、保护动作信息、故障简报等, 来自其他采集装置的状态信息等。

b. 按照信息的类型不同, 分为开关量信息( 开关信息、保护动作信息等) 和模拟量信息(电压、电流等)。

c . 按照信息的意义不同, 分为动作类、状态类、自检类等。d. 按照故障时信息到达主站时间的优先不同,依次分为: 故障简报, 保护动作信息、开关变位信息、保护的录波数据等, 故障录波器的录波信息等。

e. 按照获得信息的方式不同, 分为主站召唤的信息和子站上传的信息。另外, 主站系统还可以允许用户对到达主站的信息自定义分类, 例如分为重点信息、一般信息和次要信息等, 以方便用户识别重要信息。主站系统的应用都是基于以上信息进行信息管理和故障分析的, 不同的信息分类方式直接关系到应用功能模块的设计。

4.2 主站系统的应用功能划分

主站系统的作用主要定位于电网发生故障后实时/ 准实时的故障

- 25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息过滤配置、信息规范化、对信息加以分类从而识别和剔除误传信息等, 以方便后续的故障诊断和故障分析基于有效信息进行。

c .故障发生后, 主站系统必须提供各种完整分析模块, 最大化地利用所有的信息帮助用户全面分析故障。波形分析模块能分析录波文件, 显示各个通道数据的波形, 并可进行谐波、相量图、序分量、功率以及高频信号、开关信号等的分析。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模块帮助用户定位故障元件, 并分析哪些保护误动、拒动或是正确动作。故障测距模块提供多种单端和双端测距算法, 精确定位线路故障地点, 针对线路两端录波数据不完全同步的情况, 系统提供了基于电压模值稳定和基于不同步角计算的非同步双端测距算法进行测距, 还可以辅助以过零点、突变量、人工调节等多种原理性和可视化的同步手段, 使同步误差限制在一个采样点以内, 进而利用同步测距算法, 提高双端测距的准确性。动作行为分析模块通过分析保护的动作原理并用实际测量值验算动作方程来分析保护动作的行为, 可以帮助用户找到保护误动/ 拒动是否是整定值不适合所引起, 或者是保护本身原理的缺陷所引起。

d. 故障开始后, 子站系统按照信息的优先权来分批传送各类故障信息。主站系统对故障的处理过程是按照信息到达主站的时间先后进行逐级分析,并最终形成完整的故障分析报告。整个过程是分时间、分层次的, 这样处理将方便调度分析人员逐步认清故障的性质和原因, 分析故障过程兼顾了快速判断和全面分析的效果。其关系如图5 所示。

- 27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 29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c . 主站系统应进一步提高故障智能诊断水平,增加故障辅助决策等功能, 例如可以提供网络等值计算、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故障状况评估和故障恢复辅助系统等模块, 使该系统真正发展成为一个全方位的故障处理系统。

- 31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o t e e tiv e R e la y irlg a n dF a u lt R e e o r d e r ). 电力系统自动化(卢L u to m a t io n o f E le e t r ie Po w e rS ys t e m s ), 2 0 0 3 , 2 7 (1 ) : 7 2 一7 5 5.张超, 房若季(Z h a n g C ha o , F a n g R u o ji). 改进的1 2 5 5 压缩算法在故障信息文件远传中的应用(A pp lie a tio n o f R e m o v o d L Z SSA lg o r it h m in R e m o te T r a n s m zs s 一o n o f F a u lt In fo r m a t io n File s ).电网技术(Po w e r S y s t e m f e e hn o lo g y ) , 2 0 0 3 , 27 (6 ) : 4 2 一4 4

江西人才信息采集系统范文第2篇

正式员工版

填表须知:

1、此次员工基本数据收集是为ERPHR模块提供最基础的人事数据,是为以后薪资计算,员工发展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因而请务必认真填写本表单。

2、员工在填写本表之前,请先认真阅读《填表说明》,相关文员/行政助理/人事专员做好指导工作。

3、一律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表格栏目不够可另附纸。

4、采集表中,凡是后面给出“代码”框的内容项,表示需要输入标准代码,具体请参阅附件《代码手册》;对丁已列出内容的可在对应项“□”上划√”,所有选择项均为单选项;其他项应填入文字。

5、要求填写内容必须真实、具体,特别是涉及到日期的要填写年、月、日,如:19801001;涉及剑学历、学位、职称的要如实填写,还必须提供相应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职称证书复印件。员工须在填写表单中签名确认,对填写内容的真实性负完全责任。如有不实,经查证,将以《员工奖惩条例》第三章第十五条为依据作出严肃处理。

6、教育等信息类型,同一员工可能会有多条记录,请注意如实完整填写,不够可另附页。

7、表中:1组织信息、2日期说明、3人事活动信息由相关负责人事工作的人员填写(详见《员工登记表汇总》中入职率件的填表说明),员工本人确认。

8、表单内容为人事管理的所有基础资料。填写过程中必须保证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遗漏和失实现象,总部、工厂和大区指定负责人和部门经理对上报所有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做到逐级审核,并需签字确认。

9、总部人员将通过各种途径对数据进行核对,如发现重人遗漏或失实现象将以《员工奖惩条例》第二章第十而条为依据对责任人作出严肃处理,总部、工厂和大区直接负责数据收集和汇总工作的人员负直接责任,部门经理负连带责任。

员工签名:日期:

汇总人签名:日期:

江西人才信息采集系统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改革的推行,传统的抄表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能适应电力企业改革的需要,因此加快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已经变得十分的迫切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推广应用,给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模式带来了新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本文就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用电信息采集 营销管理 生产运行管理 节能减排

为了满足扩大内需的要求,要把加快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作为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一五”营销发展规划中全面提出了营销标准化建设、营销信息化建设和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目标。自2004 年以来电力公司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从试点到推广应用,用电采集系统覆盖率逐年提高,应用层面和应用效果逐步扩大,推进了营销计量、抄表、收费模式标准化建设和公司信息化建设,促进了营销管理方式的转变和公司“专业化、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笔者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简要探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情况。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认识及其现存问题

1、基本认识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身功能包括了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处理、采集以及监控,是一种多功能系统,采集内容包括了交流模拟量、电能量数据、电能质量越限统计数据、事件记录数据、控费信息以及工况数据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对现场设备的用电监控,满足各种管理业务的需求。在功能上,包括了实时监控、数据信息采集和处理、综合应用、系统接口以及运行维护等。其工作原理如下:计量设备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以及通信层将数据信息上报给系统主站,系统主站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对计量设备的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除了信息处理、采集、监测以及运行维护等基本功能外,还能够通过功能扩展实现电能质量监测、相关信息发布、分布式能源监控、智能用电设备信息交互以及用电分析和管理等。

2、现存问题

传统的用电营销管理模式是通过手工抄表的作业方式,在供电的分区域或是分所进行工作,然后,再汇集抄表信息,通知用户用电及缴费情况。但是,这种传统的用电营销管理模式会导致企业在公变、负荷建设、低压集抄上,各自为政,既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收集用电信息和维护管理,又难以保证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用户的用电情况,没有形成对用电大户的电费管理和回收的有效机制。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人工抄表一般会因为不确定因素导致抄表信息不准确,同时会发生疏忽漏抄和人为估抄的现象,并且抄表的效率很低。第二,传统的抄表方式对于用户电表的一些异常情况很难发现和检查的到,这就导致对用户窃电行为不能及时的掌握和控制。第三,传统的抄表方式对用户的用电信息变更如报装用电负荷大小变化不能很好的掌握。

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

1、抄表、结算电量实现了自动化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供电、用电、售电环节的电能信息的各时段采集,能够做到准确、及时、同时抄表,节省了企业资源,使企业在营销管理过程中,从抄表、核算费用到电费下发通知,做到了全封闭式管理,提高了营销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计量、抄表、结算电量的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制度,实现电费管理的账实相符,建立账务管理中心,使电费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2、有力保障了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使供电企业的电费回收工作由原先的月底抄表收费工作方式,变成了电力用户提前交费,系统根据用户账户电费余额进行供电的方式,电费回收工作也由原先的先用电后缴费,变成了先缴费后用电模式。先用电后缴费的情况下时常会出现电费拖欠、恶意不缴费等象,导致电费回收不及时、不到位,因此系统的应用有力地保障了供电企业电费回收工作的有序开展,对电费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3、对用电计量装置的使用状况实现了全方位的监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可以改变以往采用人工方式对计量装置进行检查的用电检查方式,同时对于以前人工检查中不能发现和查出的问题,如电能表底码被修改、表计计量基本参数更改等情况均可以及时发现。该系统可以二十四小时实施全方位的检查监测,随时可以对那些人工不能检查和发现的进行跟踪检查,同时随时为用户提供远程服务。这就可以避免以前人工检查中检查人员徇私舞弊的现象发生。

4、预付费控制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也让电费实现了一月分期缴费的目标。一月分期缴费的主要应用对象是部分不按时交费的用户,通过缩短这些用户的抄表周期,增加电费发行次数,从而实现对按时缴费的督促,同时也让电力企业的资金流转速度以及主营业务现金流得到增加。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本身还能够对预付费用进行控制,从而帮助企业避开经营风险。主信息控制系统在功能上实现了与电力营销应用系统用户的信息共享,付费方式实现多样化,包括了电话充值、网上充值、银行转账等方法,并构建了缴费查询平台。同时也结合了用户的缴费情况,对用户进行了远程电能控制,有效提高了电力企业对用户的管理水平。

5、现代化线损管理

在传统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缺点和弊端,包括分析不同步、周期长以及计算误差等,这些让线损分析缺乏确切性以及可靠性,从而导致实际线损情况得不到真正的反映。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为现代化线损管理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线损数据的合理计算。另外,自动化抄表工作也让数据实现同步冻结和采集,有利于线损计算数据的同步性体现。同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使得线损分析时间大大缩短,传统分析时间一般需要一个月,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引进,使分析时间缩短为一天内,实现了线损数据的时效性。经过对线损的分析以及理论结合,能够尽早对线损原因进行分析和排除,从而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降低线损的发生率提高管理水平。

6、指导供电企业合理供电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自身采集用户用电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帮助供电企业分析电力用户的线损、负荷、用电量、功率因数等一系列供电指标情况,不仅可以指导供电企业发现供电问题,进一步提升供电服务质量,更能达到指导供电企业合理供电的目的。

结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电力、计量、通信、计算机的综合技术的运用,节省企业的人工成本支出,提高电费的回收率,因此在实际中,要努力改变现状,加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同时要结合新技术、新管理模式,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为国家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盛,吕敏.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及其应用[J]. 供用电,2011,04:45-49.

[2]王海燕,李晓辉,汤佩林.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J]. 电力信息化,2012,09:69-73.

[3]桂志强.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供电企业的应用分析[J]. 科技创业家,2012,19:227.

[4]张新瑞,杨红欣.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J]. 工业计量,2010,S2:81-85.

[5]杨勇.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J]. 电子世界,2013,20:75-76.

[6]刁培忠.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0,09:254-256.

江西人才信息采集系统范文第4篇

摘 要:介绍了铁路GIS(地理信息系统)、传统GIS不足、5D地理数据等,详细阐述了可视化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研制背景及主要功能。

关键词:GIS 5D 可视化 采集系统

Abstract:Introduced the railway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raditional GIS insufficiency, the 5 D geographic data, etc, and expounds the railway mobile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system visual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main function

Key words:GIS 5D Visualization

collection system

一、铁路GIS(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铁路建设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的革新,铁路信息化已经渗透到铁路的运输生产、客户营销、经营管理的等各个领域,成为铁路运输和铁路发展的重要保障,其重要地位越来越突出。

由于铁路资产分布在狭长的地表,不论是线路、桥梁、道口、隧道本身,还是信号、电力、控制设备等各种设施以及周边环境都对铁路的安全运营显得至关重要。所以铁路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对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越来越受到铁路部门的重视,已深刻认识到铁路现代化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把铁路系统各种数据和信息组织起来,建设一个能满足铁路抢险救灾、规划设计、设备维护、运营管理、实时监控、决策分析应用的综合型地理信息系统,这也是铁路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二、传统GIS数据在铁路信息化管理中的不足

目前很多铁路部门都在积极的建设自己的铁路地理信息系统。从数据管理的角度来讲,所管理的数据分为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其中属性数据多以关系数据库二维表的形式存在,空间信息数据则以传统的4D形式表现,即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地图(DLG)和数字栅格地图(DRG),这些数据大多是由作业员根据规范的要求采集、加工制作的。它们是有限的基础信息,针对铁路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以下不足:

1.信息表现形式单一,缺乏可视化和临场感。

传统的GIS数据多以点、线、面等线画符号来描述地形、地貌及物体的信息,是符号化的,也可以说是抽象的,地图判读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符号化的信息语义晦涩,可视化程度不高,对使用者来讲也缺乏临场感。

2.信息描述过于简单,无法满足应急处理、综合查询等应用。

传统的GIS数据提供物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但对目标地物的描述非常简单和有限,也很难表现人文、环境、资源等信息。

3.信息离散,可挖掘程度不高。

传统“4D”数据在采集的时候是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的,针对铁路来讲,由于信息源点分布在狭长的地带,是高度分散的,信息采集很容易发生遗漏的现象。而且采集的信息点是离散的,数据的可挖掘程度不高,一旦采集工作完成,如果需要补测或需要了解其他的信息,就需要重新投入人力实施一次采集工程。

4.数据更新速度慢,现时性差

由于成图周期长,4D产品的更新难以跟上铁路建设发展的速度。

三、5D地理数据构建“数字铁路”

传统的“4D”地理信息数据已经难以满足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如果在“4D”产品的基础上再融合高分辨率可测量的连续近景立体影像数据,则正好弥补在了“4D”产品的不足。这种“可视、可量、可挖掘”的近景影像数据可称为第5D-DMI(Digital Measurable Image)。 由于可测量近景立体影像数据的融合,可将整条铁路完整的装到电脑里,打破传统地图局限,直接在电脑桌面上浏览整条铁路的真实图景,直观地获得一切需要的信息,而不用判读晦涩的地图语义。其不但真实地反映了铁路线路及周边环境现状 ,还可方便地直接在近景影像上完成地物的位置坐标和几何尺寸计算以及标注、链接等功能。富信息的数据源能有效支持GIS的数据挖掘工作。这种与地球真实物理环境完全匹配的实景影像地图我们称之为“TrueMap真图”

“5D”数据的完美结合,可搭建满足铁路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全要素、富信息、可视化的“数字铁路”地理信息平台,从而实现了铁路实景化管理。

四、可视化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 1.研制背景

2006年武汉铁路局电务处和武汉大学、武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制开发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2006年7月利用原襄樊铁路分局电务试验车97035在试验车上简易运行武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道路移动检测系统,通过运行能够满足我局限界检测测量、分析、报警和线路站场实时景观录像的要求。

2007年2月1日-2月10日,正式在局电务试验车(999255)对系统的进行安装调试,2月19日随局武麻、京九线动态检查进行了上线试验调试,实现了静态同步摄录、动态三维时帧(2帧/秒)拍摄,基本满足可行性研究要求并得到充分肯定。

2007年5月15至5月17日,武汉铁路局组织安排系统尾挂试验,对京广线武昌至郑州段进行了往返数据采集。运行总长度1000多公里,机车运行速度160公里每小时。用1周的时间进行了内业数据处理,编辑成图,建立全线里程库、影像库、视频库,测量成果库。测量精度满足1:2000地形图要求以及铁路限界测量要求。经过一年正式运行,2008年4月30日通过了武汉铁路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

2.系统结构

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是当今最为尖端的铁路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技术之一,代表着未来铁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发展主流。系统通过在武汉局电务试验车上装配GPS(全球定位系统)、CCD数字相机、摄像机、航位推算系统等先进的传感器和设备,在列车的运行过程中,快速采集铁路及铁路两旁设备的空间位置数据、近景摄影测量立体影像及视频录像等数据,同步存储在车载计算机之中,经专门软件处理,形成铁路信息化建设中所需的各种地理信息数据,包括电子地图、设备资产表、设备限界详图、设备对比检出报表等。详细见图1: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系统结构图及图2: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电务试验车车外设备。

图1: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系统结构图

图2: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电务试验车车外设备

3.系统功能

1)线路及站场环境综合展现

有效融合可测量近景影像、遥感影像、视频、行政区划图、铁道路网图、设备综合信息等进行线路及站场环境的综合展现。实现从宏观到微观的铁路可视化管理。

2)铁路建筑设备限界动态检测 根据基于可测量数字影像,直接在电脑里完成设备限界、设备安全距离、信号设备高度、信号机柱的倾斜、警冲标距的纵向距离进行检测测量。

3)设备对比检出

通过实景影像及台帐信息,对历史和当前采集的设备限界、信号设备、标志布局情况以及信号机柱的状况等进行浏览对比,对变化情况生成限界变化报表和设备检出报表。

4)铁路虚拟运行通道计算拟运行通道计算

基于可测量实景影像数据可以实现铁路可视化数字模型建立,包括铁路及附属设施的三维模型、铁路附近的地形地貌以及铁路附近的人工建筑物和各种物体。通过虚拟运行,进行碰撞检测处理,记录碰撞事件,碰撞性质,基于此提供虚拟运行报告。报告提供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如:是否能够安全通过、存在碰撞的地点、碰撞严重性、碰撞次数、造成碰撞的原因、最大可以通行的货物尺寸等。

5)应急抢险

铁路应急系统必须基于完全可视化的影像来设计, 基于真图数据提供的详尽路网设施信息、地形信息和周遍环境信息,可快速方便地生成应急预案。

灾害发生时,指挥人员在调度中心,迅速调用历史影像,了解灾害发生前的环境状况,对比灾害现场,进行抢险指挥。

6)可视化资产管理

在铁路建成后,辅助竣工验收、资产(设备)实行可视化管理,以及营运管理,实现台帐信息、地图信息和图片/影像信息的有机结合,为工务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提供了一个便捷、直观的维护平台,帮助分析事故隐患及其根源 。 7)安全规划

系统将整条铁路装到电脑里,真实的再现,对沿线的安全环境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辅助进行铁路安全规划。

8)既有线改造勘测,辅助设计

可测量实景影像数据连续记录了整条铁路的地理信息,是可挖掘的,可随时计算影像上所见的任意点相对铁轨面中心点的坐标,实现隧道、跨线桥梁、沿线电力线路、信号机、平交路口、建筑物的厘米级精度勘测测量,生成断面图、建筑物设备与铁道空间位置关系图等。

五、运用效果

2008年通过鉴定至今,武汉铁路局可视化铁路移动信息采集系统为安全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具体体现如下:

1.定期采集施工和运营线路数据,通过影像数据,及时发现保护区范围内施工及运营线路及站场的危险源和隐患,并督促解决。

江西人才信息采集系统范文第5篇

近年来, 科技带来了进步, 各行各业都在科技的引领下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新型科技理念和系统投入到了使用当中。其中, 电力企业作为能源性企业之一, 自然也不例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电力企业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对用户用电情况的监测和用电数据的采集都离不开该系统。所以不断优化和发展该系统, 使其能发挥最大的市场价值是当前电力企业继续思考的一大问题。

2 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认识

为了更好地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进行应用分析, 首先要对该系统进行一个全面的认识, 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该系统本身的功能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 主要是对用户的用电信息数据进行采集整理以及实时的监控, 采集的内容也有很多, 比如:交流模拟量、电能量数据、电能质量越限统计数据、事件记录数据等, 总的来说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力系统。除了这些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它还有一些额外拓展的功能, 比如实时监控、综合应用、系统接口和运行维护等。[1]该系统用以实现用电管理的方式是通信层以及应用层实现设备与对象层的通信。具体的工作原理, 可以概括为计量设备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以及通信层将数据信息上报给系统主站, 主站在对数据进行一个采集。采集的模式也可以细分为三种, 分别是主动上报模式、自动采集模式以及随机召测模式。[2]

3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状

明白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工作原理之后, 要对其当前使用的状况进行一个掌握。由于在发展阶段对能源的不节制利用和浪费, 导致能源问题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也正是在这一社会背景下, 人们开始着眼于对智能电网的研究, 希望通过对电网的不断创新和深化来扭转当前用电的局面。就目前来看, 电力资源市场面临的严重不足的情况, 其自动化以及信息化得不到具体的表达。为了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 改变传统的用电方式, 开发智能型用电模式, 国家电网公司调整了发展战略目标, 以“全采集, 全覆盖, 全预付费”为主要目标, 开始建立标准化的抄表模式、收费模式以及营销计量模式, 并要求电网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3]

当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我国也花下了大力气, 从2009年开始, 就投入了大量资金在电网建设方面, 并计划在3至5年的时间内完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当然, 在不懈的努力之下, 该系统已初见模型, 并且其整体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对该系统的建设过程其实可以分为几个单独的建设项目, 但是这样做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即由于缺少整体之间的沟通, 会使得主站软件在多种信道的应用中出现难以衔接的情况。正是由于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性, 导致该方法的利用效率不能够提高, 也使得系统的真正价值无法得到发挥, 所以对其进行应用优化与改良是势在必行的。

4 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

4.1 自动化抄表以及电量结算

传统的抄表方式是人工抄表, 即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到每幢楼的电表处人工抄表, 这样的做法不仅效率不高, 而且可能会出现抄错的情况, 后续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而利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可以对用户的电能信息在供电、用电以及售电的的整个过程中都能进行实时的采集, 这样的做法不仅大大的提高了抄表的准确性, 还节约了电力资源,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这种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 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 更加优化管理的模式, 保证了电费管理的公正性和有效性。[4]

4.2 预付费控制

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实现了一月分期缴费的理念。一月分期缴费主要针对的用户是那些不能够按时缴费的人, 通过缩短电费缴纳的周期, 来增加单位时间内进行电费发行的次数, 可以反复的提醒拖欠电费的用户及时交钱。同时,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电力企业的资金流转速度以及主营业务现金得到增加。不仅如此, 该系统还自带预付费用控制功能,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 获得更高效益。而且它也转变了传统的现金交费方式, 让缴费的途径增加了很多, 包括电话充值、网上充值以及应行转账等, 并且实现了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互。[5]

4.3 全方位用电计量装置的使用情况监测

新系统的采用改变了传统的人工计量方式, 实现了全天24小时实时的检测。这样的做法能够有效的防止电能表被某些不良用户进行私下改造和参数篡改, 实现了不费人力的远程监控, 且监控效果更好, 能够满足信息采集的全面性和公平性, 使用户和公司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6]

4.4 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不仅如此, 由于技术方面的进步, 同时也促进了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能够让一些曾经只是理念上的东西转变成了现实。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对信息的采集和处理, 保证了用户的用电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并且一旦用户在用电方面有任何问题, 都能够做到及时的回应, 大大减轻了维修工作的负担。

结束语

综上可知,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一种新型开发和研制的系统, 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电力公司的广泛应用, 且其市场经济价值也得到了体现。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的用户用电和企业管理上的问题, 不仅实现了自动化抄表以及电量结算、预付费控制和全方位用电计量装置的使用情况监测, 还提高了电力公司的服务管理水平, 让整个电力行业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电力事业作为提供基础能源的一种, 也得到了推动。为了更好的优化各类电力项目, 电力企业采用了很多新型的高科技系统, 其中就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该系统在信息采集、用电监测、电能质量监测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力企业,应用分析

参考文献

[1] 于广润.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企业的应用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 2016 (8) :98-100.

[2] 宇文肖娣.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 2017:36-39.

[3] 徐春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5:126-128.

[4] 徐春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5:79-80.

[5] 赵如玲, 任素婷, 张文强, 等.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电力营销中的应用[J].工业b, 2015 (5) :00013-00013.

相关文章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

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第1篇公关部活动策划书范文第2篇一、情况仰恩大学于1987年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创建,经国家...

1
2025-09-23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广告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一、办公室日常事务性工作1、认真完成办公常规工作,做好公司、上级部门、各服务中心的文件、报告的接收、呈送、...

1
2025-09-23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

高级财务会计答案范文第1篇1.高级财务会计研究的对象是(B.企业特殊的交易和事项)。2.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为进行企业合并发生的...

1
2025-09-23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

各地风味小吃做法范文第1篇北京西城区广外街道把党支部建在民生项目上2012年腊月廿三,北京又是一个寒冷的日子。在市场上置办年货的广外街...

4
2025-09-22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

广东工商职业学院范文第1篇一、学院概况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原名番禺理工学院)1993年筹建,1997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备案,是全国首批、广州市...

1
2025-09-22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

规范公文格式通知范文第1篇目录公文写作基础知识.............................................................................. 2 公...

1
2025-09-22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

感恩生命高中作文范文第1篇感恩教师作文800字高中一:你是一名老师,但在学的心目中,你是我们最铁的朋友。初次见面,你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

1
2025-09-22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

公共服务平台方案范文第1篇【关键词】物流;虚拟物流;电子商务平台【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大学创新基金科研项目(编号:SHUCX092098) 《基于...

2
2025-09-22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