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精选6篇)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第1篇
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机制
《规划环评条例》第14条:对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条例》第23条:已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包含具体建设项目的,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应当作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说明】
1、将规划环评结论作为规划所包含建设项目环评的重要依据,建立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
2、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3、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者修订的,应当重新或者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开展环评的,不予受理其规划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4、已经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其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适当简化,简化的具体内容以及需要进一步深入评价的内容都应在审查意见中明确。
【注意】上述的“不予受理”仅是在相关建设项目环评时才会出现。
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评。
切实加强区域、流域、海域规划环评,把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长期性环境影响作为评价的关键点。努力提高城市规划环评质量,把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建设规划编制,实现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作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评的实效性,把保障资源开发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为落脚点。认真做好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环评,把协调好规划布局与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关系作为着力点。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把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将区域产业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第2篇
本文从环境影响的识别、工程分析、污染防治对策等角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经验,提出一些思考后的建议。
关键词:化工项目 工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污染防治对策
一、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在众多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最为复杂的,其产品、原辅材料千差万别,且大多是有毒、有害、易燃和易爆等危险性物质,有的化工产品还是跨行业的综合产品,工艺不尽相同,排污环节多,污染物质复杂多变,对环境影响大。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并互相依托的,准确的工程分析、合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客观科学的清洁生产评述和可信的风险分析是一个化工项目环评的核心,同时也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难点和重点。
现代社会,无论是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还是文化艺术、娱乐等精神生活,都需要化工产品为之服务。
环境影响评价的英文是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它是指依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拟建工程项目在建设中投产后排出的废弃、废水、灰渣、噪声及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进行预测和评估,并提出书面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的总体意义是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评估、预测,提出预防或者是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环境影响的识别
由于化工产品大都有毒有害且易燃易爆,其生产所需原、辅材料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和副产物一般也属于有毒有害的危险品。
因此,环评中应将化工项目的原、辅材料、中间产品或副产物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毒性作用及类型,火灾爆炸危险性,环保参考标准等详细列出。
另外,工程分析中应将主、副反应方程式一一列出,才能全面细致她进行环境影响的识别,尤其要特别关注特征污染物和副产物。
化工废水中一般含有大量盐分及少量有毒物质,其对生化处理过程中选用的微生物是有毒有害或有明显抑制作用的。
有些污染物在国家已颁布的废水排放标准中没有列入,所以,单纯有COD、BOD表示其污染状况不能反映出其危险性(致突变、致畸型、致癌、水生生物毒性),评价中应提出特殊因子的污染控制标准,以防其流失到水域中影响水生生物及人体健康。
水环境影响预测应包含化工废水排放对水生生态、饮用水及人体健康的危害影响分析.而不单纯是污染影响。
化工项目风险评价也不应仅限于对生产过程中物料泄漏造成的污染进行影响分析,还应对有毒有害物料或产品的贮运过程中进行事故风险分析、评价。
另外,对事故排放废水污染河流水域也应充分考虑,提出应急防范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第3篇
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项目环评”) 制度经过30多年的实施, 在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上都已基本建立并完善, 成为环境管理必不可缺的手段, 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以下简称“规划环评”) 在2003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以下简称《环评法》) 就将其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 但只作了原则性规定, 在实践过程中, 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法律规定不明确等, 导致规划环评工作开展举步维艰。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就是在《环评法》的框架下, 从规范管理角度出发, 对法律不明确之处予以明确, 为规划环评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也在法律法规层面上, 将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紧密联系起来。
在实际工作中,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有部分共同的评价思路、内容和方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规划环评是一种结构性评价, 偏重于整体结构的思考, 从宏观上考虑规划实施对环境的影响, 不仅关注直接影响, 更关注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重点在于通过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优化产业布局, 优化经济结构, 为项目环评提供背景、框架和依据;项目环评是一种功能性评价, 偏重于局部环境问题的思考, 一般考虑的是单一项目, 主要通过对建设项目的深入评价, 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可见, 规划环评是高于项目环评层次的评价, 对项目环评具有指导作用, 项目环评不应违背规划环评。因为规划与建设项目都是有紧密联系的, 所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两者也是不可分离、不能相互取代, 且互为补充, 对环保保护参与综合决策、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 做好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联动非常重要。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上的时序不衔接
规划环评应先于项目环评进行, 以便在规划决策中考虑其可能带来的显著环境影响, 而项目环评要以相应的规划环评为前提进行, 是规划环评在项目层次的具体化。但现阶段更多情况是先做项目环评, 然后才进行规划, 或者虽然有规划, 却并未进行规划环评。即规划或规划环评反而滞后于项目环评, 规划环评就不能为建设项目提供决策依据。两者前后顺序颠倒了,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不能实现顺序衔接, 两者是联动不起来的。
2.2 规划存在不确定性, 规划环评无法发挥指导作用
由于规划的不确定性, 部分规划在实施时进行重大或突出、明显的调整或修订后, 规划实施单位未适时重新或补充开展规划环评, 而彼时规划环评反映或要求的内容与调整或修订后的规划不匹配, 规划中的建设项目也可能发生变化, 原规划环评就无法为后续引进的建设项目起到指导作用, 两者就不能联动起来。
2.3 环评上审查过程出现“宏微倒挂”现象
由于规划有不同层级的规划, 其审批也有不同的行政层级。存在着专项规划由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 由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规划环评进行审查, 而规划中的项目环评则可能是国家、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审批。不同级别的审查、审批要求不一样。那么, 两者联动就很困难。
2.4 规划环评无法简化项目环评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规定, 项目环评的内容可根据规划环评的分析论证情况予以简化。但实际上, 目前由于简化项目环评内容不好掌握, 项目环评编制单位出于各方面考虑, 在编制项目环评时并未简化, 也不敢简化, 反而越写越多, 甚至重复很多规划环评的内容, 两者没有起到联动作用。
2.5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深度不协调
由于当前我国规划环评的技术导则和规范体系不完善, 导致同一类型规划, 不同规划环评编制单位编制的规划环评文件内容深度不一, 有的规划环评达到了项目环评的深度, 有的则泛泛而谈, 不利于两者的联动。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联动的建议
针对上述的问题, 从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实施的角度, 提出如下建议:
3.1 通过严格管理, 使规划环评真正成为指导型评价
各级环保部门要明确自身在规划环评中的统一管理作用, 在项目环评审批时, 明确未通过规划环评, 不予受理其项目环评文件。各级环保部门通过坚持“先规划环评后项目环评”的原则, 可确保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时间顺序符合实际决策要求。
3.2 强化跟踪评价, 使规划环评具有指导意义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是提高环评的有效性、实现项目环评对规划环评反馈的重要手段。以法律法规的形式, 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的规划跟踪评价的年限进行明确, 如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每两年进行一次跟踪评价。同时, 应尽快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试行) 》进行修订或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技术导则, 规范跟踪评价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科学指导跟踪评价的开展, 扭转因规划不确定性导致规划环评无法发挥指导作用的困难局面。
3.3 完善规划环评审查制度, 使“宏微倒挂”问题得以解决
对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的专项规划, 应对审查小组在审查规划环评提出明确的审查要求, 避免审查小组遗漏应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审批的专项规划, 有关部门制定规划环评的审查办法, 对规划环评审查过程应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明确规定;确保规划包含的项目环评顺利通过环保审批。
3.4 强化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内容的联动, 使项目环评内容真正简化
在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中分别设置对应的章节, 作为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的直接纽带。在规划环评中设置“下一阶段建设项目环评建议”章节, 明确提出项目环评简化及重点分析的内容, 甚至可结合实际情况, 提出降低项目环评级别的建议。反之, 在项目环评中设置“规划环评相符性分析”章节, 主要论证建设项目选址、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是否满足规划环评的要求。如果建设项目满足规划环评相关要求, 同时规划环评进行充分评价并予以解决, 其规划所含的建设项目的环评文件中“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等章节则可以简化。
3.5 完善规划环评技术方法和增强规划环评编制队伍建设, 使规划环评水平提高
规划环评的技术导则和规范是指导规划环评的技术文件, 通过修订现行的规划环评技术导则和发布各类型规划环评技术的导则, 明确各类型规划环评应解决的环境问题, 对规划环评编制单位进行科学的指导。同时, 增强规划环评队伍能力建设, 加强环评工作者的培训和交流, 提高环评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推荐一批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环评工作者的编制单位作为规划环评编制单位, 对规划环评的质量进行严格管理, 促进规划环评整体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随着环保事业的不断的发展, 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是环评工作发展的趋势, 但规划环评在我国推行的时间较短, 属于新生事物, 与项目环评之间存在的问题还需要一个不断改进的复杂过程。只有当规划环评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时, 才能与项目环评更有效、更紧密的联动。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两者之间联动的必要性, 分析两者之间联动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规划环评,项目环评,联动
参考文献
[1]欧阳晓光, 王健, 郭芬.健全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的对策建议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四卷) [C].2013.
[2]廖嘉玲, 彭勇, 刘政, 王红磊, 谭驰, 彭艳.基于多层面联动理念的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第四卷) [C].2013.
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 第4篇
【关键词】交通运输项目;環境影响因素;评价分析
1.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1.1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模式不健全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项目建设程序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管理模式不够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导致有些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未能进入评价决策过程,滞后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同时由于这些交通运输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些程序没有满足项目的需求,没有形成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缺乏对交通运输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估滞后,甚至有些项目的环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任意性的环境影响评价。交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按照规定的程序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同时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程序已被用来作为交通运输项目评估的重要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经成为交通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执行的工作标准。另外,从当前我国现有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资金分配情况来看,交通运输环境影响评估没有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甚至环境影响评估费用不落实,使很多建设单位由于资金不到位,对环境影响评价没有进行正常执行。
1.2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程序不完善
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不够完善,当前对于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管理不够,对于影响周围环境和人类生存条件的因素重视不到位,在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过程甚至带有损害个人和单位利益的现象存在。对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进行评价,需要公路工程选线选址,建设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公众参与是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不可或缺的环节,公众参与是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在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前,如果没有形成新的选址、定位和路径选择,实际上就是剥夺了公众对于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管理的参与权。交通运输项目如果达不到环保要求,就会在很大程度上牺牲公共健康利益,甚至会导致进一步的治理重复投资。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评价的缺乏和环保设施缺乏使用是交通运输项目评价程序不够完善的结果,如果缺少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这一环节,就会忽视环境影响效益,无法实现对项目的开发建设。因此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是必要的。交通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扩大可以进一步促进交通工程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发展,有利于推进交通项目的建设质量。
1.3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存在局限性
随着交通行业和建设技术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项目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已经逐渐降低,但是在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甚至会加大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难以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前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忽视环境累积效应。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物进行合理的控制,加强对地区环境承载能力的重视和控制,减少交通运输项目开发行为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后果,解决环境累积的影响问题。
2.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措施建议
2.1强化交通运输项目环境保护法制建设
在我国交通运输项目环境评价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管理,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控制产生新的污染源,可以有效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管理,但从总体上看,由于近几年交通运输项目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张,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损坏,比如噪音污染和水土流失等负面影响仍呈加剧趋势,必须加强交通项目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建立完善的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不断完善交通运输项目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完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注意描述环境指标的状态,对项目环境现状进行合理评价,应当对建设项目环境污染因子进行筛选预测,形成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制度体系以促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2创新交通运输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方式
结合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经验,环境管理评价是确保运输项目的业务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加强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特别重要的。对交通运输项目管理工作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交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并在这一前提下,寻求更加简单、快速、高效的管理程序,以缩短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良性发展的需要。创新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管理方式需要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评价,从单一的评价模式到对整个项目过程的发展评价,加强对项目环境可行性评价不仅取决于项目的建设,更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加强对整体资源配置考虑,才能更好的确保交通运输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进而防止每个环节都会产生额外的投资,因此,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注意到由于资源的额外投资分配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3加强环境影响评价队伍的能力建设
为了符合交通项目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新形势下对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新要求,需要不断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评价队伍人员素质是关键工作之一。当前交通运输项目管理评价团队从事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过程中,对于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从产业体系结构等方面进行,虽然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知识结构,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应加强对环境影响评价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却把技术人员培训措施实施,提高评价队伍环境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他们的政策法律意识和技能水平,有效改善他们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管理的环境资源价值的评估和补偿,合理加强对建设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资源的使用,特别是不可再生的环境资源的消耗,如果处理不当,这些都会对环境保护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加强对评价队伍管理可以通过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的使用,并保持其可持续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交通运输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交通运输项目的运行,所以应该根据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情况和和建筑工程的特点,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的评价分析。对交通运输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公路施工期和运营期对于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减轻由工程建设引发的不利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同时加强对交通运输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需要结合具体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合理采用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扩展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采用先进技术和经验,提高对交通运输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对交通运输项目管理评价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科学准确的职业判断,以减少评价的主观性,对于交通运输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行动指南。 [科]
【参考文献】
[1]阎冰.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
[2]杨日辉.基于交通环境承载力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D].长沙理工大学,2006.
[3]王玉兴,王有清.交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现状与展望[J].交通环保,2001(01).
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第5篇
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本文结合当前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现状,提出输变电项目建设时应按环评要求和设计规范进行线路设计以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环评工作中庄子重点关注的问题,内容涉及输变电环评评价依据、环境影响因子分析,污染防范措施等.
作 者:王忠亮 王燕杰 作者单位:河北省任丘市环境保护局刊 名:中国科技信息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7)分类号:X8关键词:输变电 环境影响评价 防范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 第6篇
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要点
化工项目因存在环境风险大,评价要求高等特点,成为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难度较大的一类.与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工程分析、污染治理措施、风险评价三个专题尤显重要.通过逐步分析工艺流程、细致计算物料平衡实现有序而深入的工程分析;通过合理分类、技术经济论证来确定合理有效的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分析项目特征风险因素制定高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可高效、准确地做好化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作 者:王磊 姚建 Wang Lei Yao Jian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刊 名:环境科学与管理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年,卷(期):33(3)分类号:X820.9关键词:化工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 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