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树龄范文(精选5篇)
不同树龄 第1篇
关键词:桃树,树龄,整形,修剪,丰产
桃树枝叶生长量大, 生长迅速, 桃树芽有早熟性, 一年多次分枝, 可迅速扩大树冠, 易成花, 结果早, 易丰产。但树体顶端生长优势强, 易造成树体上强下弱和冠内郁闭的现象, 且桃树喜光性强, 郁闭时枝条生长细弱, 易枯死而形成下部的秃裸, 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因此, 在桃树栽培管理时, 必须及时做好拉枝开角和夏季修剪管理, 及时疏除过密徒长新梢, 通过扭梢、摘心等夏剪管理措施, 控制背上新梢和枝头旺长, 保持树体良好通风透光条件和生长的平衡, 只有这样, 才能更好地完成冬季修剪, 保持良好的树体结构, 达到早结、丰产、稳产、优质的目的。
1 幼桃树的整形修剪技术
根据果园的设计密度, 按设计的树形和树体结构进行整修工作, 基本完成结果枝组的培养。通常使用树形有三主枝开心形、二主枝开心形或纺锤形, 成苗定干高度为40~60cm, 主干上下枝间距20cm左右, 主枝开张角度30~50°, 每个主枝上培养2~3个侧枝, 侧枝角度60~80°, 在主侧枝上均匀分布中、小型结果枝组。
1.1 第1年
要选出3个错落的主枝, 任何一个主枝均不要朝向正南。主枝一般根据生长势及芽饱满程度, 剪去枝条全长的1/3~1/2, 留饱满芽, 二次枝一般全部疏除。生长势缓和的品种, 剪口芽应留外芽, 第2、3芽留2个侧芽;直立性强的品种, 为了树冠角度开张, 第1芽留内侧芽, 第2芽留外侧芽, 利用“内芽外蹬”开张角度。
1.2 第2年
在每个主枝上选出第1侧枝, 当主枝延长枝长至50cm左右时摘心, 以促生分枝, 增加分枝数量。按树形要求选各主枝的第1侧枝进行摘心处理, 其余枝条通过拿枝、扭梢或重摘心等培养成中小结果枝组。对直立性强的品种, 采取留内芽的, 应在延长枝长至30~40cm、第2芽长至20cm以上时, 疏去内芽生长枝 (里芽外蹬) 。4~5月份对主枝进行拉枝, 调整角度。
1.3 第3年
选第2侧枝, 每年对主枝延长枝剪留长度60~70cm, 北部略高。为增加分枝级次, 当新梢长至30~40cm时进行摘心, 摘心后萌发的二次枝长到30~40cm时继续摘心。生长期用拉枝等方法, 开张角度, 控制旺长, 促进早结果。3年生树在主、侧枝上要培养一些结果枝组和结果枝。为了快长树和早结果, 幼树的夏剪以培养树形和结果枝组, 加强肥水管理, 注意轻剪多留枝。冬季修剪时, 主侧枝延长枝可适当留结果枝, 减缓树体外延势头, 防止后部枝组衰弱。留果多少应视空间大小、生长势强弱而定。
2 初果期桃树的修剪技术
初果期一般是栽后3~5年, 此期树体大小已达到设计要求, 整形工作已经完成, 树体长势趋于缓和, 产量逐年上升。主要任务是继续培养骨干枝, 同时要注重培养结果枝组。
2.1 结果枝组的培养与修剪
结果枝组多选用生长旺盛的枝条, 经过短截、疏枝, 3~4年即可形成。用一般健壮的枝条通过短截, 分生2~4个结果枝即形成小型结果枝组。大、中和小型结果枝组都应具有枝组延长枝, 并通过改变生长方向, 使枝组弯曲向上生长, 防止下弱上强, 防止上部过旺, 下部瘦弱。
2.2 结果枝的修剪
结果枝的修剪一般按照长果枝留6~10节花芽, 中果枝留6~8节花芽, 短果枝留3~4节短截的方法进行, 花束状果枝只疏不截。
2.3 主枝延长枝的修剪
选择主枝延长枝, 对主枝延长枝进行短截, 在延长枝的40~60cm处, 如有较好的外梢时, 可将外副梢以上的部分剪除, 以副梢做延长枝, 再将副梢剪留一半或过半。在缺枝部位可将其剪留20~30cm, 充分利用空间培养成较好的结果枝组, 其余的枝条从基部疏除。
2.4 侧枝的修剪
侧枝的修剪应将选出的侧枝将其延长枝剪留1/2, 疏去竞争枝, 控制其长势, 上部侧枝延长枝的枝头不能高于或长于主枝延长枝的枝头, 始终保持主次关系。
3 盛果期桃树的修剪技术
盛果期一般是栽后第6年开始, 此期树体长势旺盛, 产量逐年上升, 主要任务是注重结果枝组的培养。
3.1 结果枝组的修剪
结果枝组的修剪调整枝组之间的密度, 可以通过疏枝、回缩, 使之由密变稀, 由弱变强, 更新轮换,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总的要求是错落生长, 均匀布局, 角度合理, 分清主次。
3.2 结果枝的修剪
结果枝的修剪要依据栽植密度及品种的结果习性进行, 以短截修剪为主。密度较高的, 以中、短果枝结果为好, 结果枝可留得密一些: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的品种, 结果枝可适当稀留。延伸方向和长短要互相错开, 最好呈三角形排列。长果枝剪留5~10节, 中果枝剪留4~5节, 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只疏不截, 按距离保持一定数量。因此, 在冬季修剪时以轻剪为主, 先疏去背上的直立枝以及过密枝, 待坐果后根据坐果情况和枝条稀密再行复剪。对于有空间长放的枝条, 还可促发一些中、短果枝, 这正是下年的主要结果枝。在夏季修剪中, 通过剪梢、疏枝技术, 多次摘心, 促发短枝或去除一些自立小旺枝条。当树势开始转弱时, 及时进行回缩, 促发壮枝, 恢复树势。对于中、长果枝坐果率高的品种, 可根据结果枝的长短、粗细进行短截。花芽起始节位低的留短些, 反之留长些。
3.3 长梢的修剪
长梢修剪, 主要是推广长果枝结果为主的品种。其主要是简化修剪技术, 节省修剪用工, 树体早果、丰产和稳定, 容易保持树体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平衡。长梢修剪时, 枝条保留密度一般为骨干枝及大型结果枝组上每15~20cm保留1个长结果枝, 同侧枝条之间的距离一般在40cm以上, 全树保留枝量为传统短截修剪方法的50%~60%。保留的结果枝长度以40~70cm较为合适。短于40cm的中、长枝及长于70cm的徒长性结果枝, 在树体枝条数量够用的情况下, 原则上一律疏除, 但可适当保留一些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3.4 主枝的修剪
盛果初期延长枝应以壮枝带头, 剪留长度为30cm左右。并利用副梢开张角度, 减缓树势。盛果后期, 不用内枝或直立枝, 选用角度小、生长势强的外枝条以抬高角度, 或直接回缩枝头。
3.5 侧枝的修剪
侧枝的修剪通过疏除下部衰弱枝或回缩成大型枝组。对有空间生长的外侧枝, 用壮枝带头。此期仍需调节主、侧枝的主从关系。夏季修剪注意控制旺枝, 疏去密生枝,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调整好生长与结果的关系, 应通过单枝更新和双枝更新留足预备枝。单枝更新和双枝更新应在同一株上应用。一般而言, 在幼树宜多采用单枝更新, 在树势较弱的树上宜采用双枝更新。
3.5.1 单枝更新。
长果枝适当轻剪长放, 待先端结果后, 枝条下垂, 基部芽位抬高并抽生新枝。第2年修剪时缩至新枝处。这种方法适于花芽着生节位高或后部没有预备枝时采用。
3.5.2 双枝更新。
在2年生小枝组上, 选定上下2个枝, 上部的长果枝留7~8个花芽, 用于结果;下部的枝仅留基部3~4个芽短截, 以便抽生健壮的结果枝。第2年修剪时, 将上部已结果的枝条剪除, 下部的留2个壮枝, 再依上述方法修剪。
3.6 徒长枝修剪
当徒长枝长至20cm左右长时, 留5~6片叶摘心, 促发分枝。对二次枝连续摘心, 可形成良好结果枝。未及时摘心的, 5~6月份夏季时, 可通过剪留2~3个优良分枝培养成结果枝组;未采取任何夏剪措施的徒长枝, 冬剪时疏除先端旺枝、无花枝, 留2~3个优质果枝。
4 衰老期桃树的修剪技术
桃树一般在15年开始进入衰老期, 对衰老期树的修剪主要以更新、回缩、疏除为主, 利用徒长枝培养新的结果枝组维持产量。
4.1 骨干枝的处理
可根据长势进行不同程度的回缩, 一般回缩到3~5年生有强壮分枝的部位, 在回缩的同时要注意骨干枝的主从关系。
4.2 结果枝组和枝条的处理
对骨干枝上过密的小枝要疏除, 枝间距离10~15cm, 对保留的枝条, 要短截留5~6节花芽。对部分枝条, 从基部剪留2~3节作预备枝, 以抽生新的结果枝, 对骨干枝上过密的果枝组, 也应适当疏除。
4.3 徒长枝的处理
充分利用更新后骨干枝上抽生的徒长枝, 当徒长枝长达40cm左右时进行摘心, 促使抽生副梢。在副梢中选方向角度适宜的作骨干枝的延长枝, 对其它过旺、过密的副梢应疏除, 保留有空间的副梢进行摘心控制, 以利于延长枝的加粗生长。冬剪时, 对留作延长枝的副梢剪留2/3, 留饱满芽、外芽, 疏去靠近枝头的竞争枝, 一年就可培养成新的骨干枝恢复树冠。
4.4 结果枝组的培养
主要是利用徒长枝, 当新梢长达30cm左右时, 摘心促发副梢, 冬剪时选方向角度合适的副梢作枝组带头枝, 剪留2/3, 其余副梢轻剪, 第2年同样按此修剪法, 一年就可培养成较好结果枝组。
参考文献
[1]何旺盛, 李晓红.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梨树整形修剪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2)
[2]王继夫.水晶梨水平棚架栽培整形修剪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03)
不同树龄 第2篇
关键词 橡胶RRIM600 ;不同器官 ;养分含量
分类号 S794.1
Comparison of Mineral Element Contents in Different Aging Rubber
Trees RRIM600
CHEN Yongxian1,2) CAO Jianhua1) CHEN Junming1) XIE Guishui1)
(1 Rubber Research Institute, CATAS, Danzhou, Hainan 571737
2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This experiment studied the content of five mineral elements (N, P, K , Ca and Mg) in organs (leaf, branch, root, bark, trunk and latex ) of rubber trees RRIM60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in organs: N>K>Ca>Mg>P in leaf, K>Ca>N>P>Mg in branch, K>N>Mg>Ca>P in root, Ca> K> N > Mg > P in bark, N > K> Ca> Mg> P in trunk, N > K> P> Mg> Ca in latex.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from rubber trees was: N>Ca>K>Mg>P. 2)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leaf> root> branch> latex> bark> trunk in N, leaf> branch> root> latex> trunk> bark in P, leaf> branch> root> bark> latex> trunk in K, bark> root> branch> leaf> trunk> latex in Ca, leaf>root>bark>branch>trunk>latex in Mg. The total mineral elements in different organs was: leaf>bark>root>branch>latex>trunk. 3) the linear regression established between different organs mineral contents, month age and tree age had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Leaf, branch, bark, trunk and latex of the rubber trees RRIM600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month age, but root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ree age. The content of N, P, K, Ca, Mg were mainly affected by the month age.
Keywords rubber tree RRIM600 ; different organs ; nutrient content
橡胶树是热带地区重要的人工经济林之一,在我国种植已有百多年的历史[1-2]。当前,橡胶无性系RRIM600仍为海南主栽品种之一。橡胶养分循环研究是橡胶生产诊断施肥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橡胶养分的研究主要有养分元素的迁移、树体养分[3-5]、叶片诊断[6-8]、养分循环及其动态模拟的应用研究[9-12]等方面。早在1941年Chapman就进行了橡胶的叶片诊断。赵春梅在借鉴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模型建立了橡胶生态系统养分循环模型[9]。栾乔林、陈赞章等基于GIS软件建立土壤养分和叶片养分精准施肥的数据库,对橡胶树的养分信息进行管理并对橡胶的施肥作业进行决策支持和指导[10-11]。这些研究结果为橡胶养分循环的研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参考。本实验主要是对不同树龄橡胶RRIM600各器官在一年中养分含量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橡胶树施肥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海南龙江农场和珠碧江农场种植的橡胶RRIM600,选取树龄为13、16、18、22、24、26、28、31、34、37 a橡胶树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1.2.2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处理用Excel 2007,SAS9.0软件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叶养分含量
从不同树龄胶树树叶养分含量年平均值来看(表1),树叶N含量在3.145%~4.018%,P含量在0.216%~0.269%,K含量在0.948%~1.827%,Ca含量在0.725%~1.398%,Mg含量在0.297%~0.464%。树叶N、K和Ca含量随树龄波动较大,P和Mg(除13 a)含量随树龄呈M形变化。
从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胶树树叶养分含量均值来看(表2),树叶N含量在3.304%~4.140%,P含量在0.214%~0.274%,K含量在1.244%~2.166%,Ca含量在0.639%~1.237%,Mg含量在0.336%~0.407%。树叶N、P、K和Mg(除12月)含量随月份呈M形变化,Ca含量随月份呈W形变化。
对树叶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叶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变化不同,N和K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下降,P和Mg含量随月份下降而随树龄上升,Ca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上升;树叶养分含量均受月份影响较大(表3)。综合可知树叶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为:N>K>Ca>Mg>P。
2.2 树枝养分含量
从不同树龄胶树树枝养分含量年平均值来看(表4),树枝N含量在0.817%~1.012%,P含量在0.138%~0.194%,K含量在0.882%~1.524%,Ca含量在0.716%~1.563%,Mg含量在0.071%~0.234%。树枝N含量随树龄波动较大,P含量随树龄呈倒V形变化,K含量随树龄一直下降,Ca和Mg含量变化趋势较为一致,除13 a随树龄呈M形变化。
从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胶树树枝养分含量均值来看(表5),树枝N含量在0.710%~1.120%,P含量在0.143%~0.202%,K含量在1.053%~2.042%,Ca含量在0.706%~1.605%,Mg含量在0.118%~0.178%。树枝N和K含量随月份波动较大,P和Ca含量随月份呈W形变化,Mg含量随月份呈N形变化。
对树枝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枝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变化不同,N含量随月份上升而随树龄下降,P、Ca和Mg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上升,K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下降;树枝N、P、K和Ca含量受月份影响较大,Mg含量受树龄影响较大(表6)。综合可知树枝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为:K>Ca>N>P>Mg。
2.3 树根养分含量
从不同树龄胶树树根养分含量年平均值来看(表7),树根N含量在1.031%~1.245%,P含量在0.116%~0.151%,K含量在0.552%~1.189%,Ca含量在1.014%~1.425%,Mg含量在0.150%~0.404%。树根N和P含量随树龄呈倒V形变化,K和Ca含量随树龄波动较大,Mg(除13 a)含量随树龄呈M形变化。
从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胶树树根养分含量均值来看(表8),树根N含量在0.990%~1.350%,P含量在0.116%~0.144%,K含量在0.853%~1.225%,Ca含量在0.991%~1.452%,Mg含量在0.247%~0.291%。树根N和Ca含量(除9月)及P和Mg含量(除12月)变化趋势较为一致,N含量随月份呈M形变化,P和Mg含量(除5月)随月份呈W形变化,K含量随月份呈N形变化,Ca含量随月份波动较大。
对树根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根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变化不同,N含量随月份下降而随树龄上升,P、Ca和Mg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上升,K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下降;树根K和Ca含量受月份影响较大,N、P和Mg含量受树龄影响较大(表9)。综合可知树根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为:Ca>N>K>Mg>P。
2.4 树皮养分含量
从不同树龄胶树树皮养分含量年平均值来看(表10),树皮N含量在0.396%~0.588%,P含量在0.037%~0.049%,K含量在0.371%~0.789%,Ca含量在2.452%~3.288%,Mg含量在0.095%~0.239%之间。树皮N、P(除12月)和K(除12月)含量随树龄呈M形变化,Ca和Mg含量随树龄波动较大。
从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胶树树皮养分含量均值来看(表11),树皮N含量在0.445%~0.650%,P含量在0.033%~0.050%,K含量在0.241%~0.994%,Ca含量在2.451%~3.278%,Mg含量在0.153%~0.226%。树皮N、P和K含量随月份呈N形变化,Ca和Mg含量随月份一直上升。
对树皮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皮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变化不同,N和P含量随月份上升而随树龄下降,K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下降,Ca和Mg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上升;树皮各养分含量均受月份影响较大(表12)。综合可知树皮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为:Ca>K>N>Mg>P。
2.5 树干养分含量
从不同树龄胶树树干养分含量年平均值来看(表13),树干N含量在0.248%~0.479%,P含量在0.044%~0.074%,K含量在0.281%~0.430%,Ca含量在0.128%~0.192%,Mg含量在0.050%~0.134%。树干各养分含量均随树龄波动较大。
从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胶树树干养分含量均值来看(表14),树干N含量在0.271%~0.429%,P含量在0.048%~0.059%,K含量在0.163%~0.478%,Ca含量在0.112%~0.260%,Mg含量在0.067%~0.089%。树干N含量随月份一直上升,P和Mg含量随月份呈N形变化,K含量随月份呈倒N形变化,Ca含量随月份呈V形变化。
对树干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树干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变化不同,N含量随月份上升而随树龄下降,P和Mg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上升,K和Ca含量随月份下降而随树龄上升;树干各养分含量均受月份影响较大(表15)。综合可知树干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为:N>K>Ca>Mg>P。
2.6 胶乳养分含量
从不同树龄胶树胶乳养分含量年平均值来看(表16),胶乳N含量在0.517%~0.686%,P含量在0.093%~0.112%,K含量在0.278%~0.376%,Ca含量在0.002%~0.003%,Mg含量在0.297%~0.464%。胶乳N、P和K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N(除37 a)、P和Mg(除37 a)含量随树龄呈W形变化,K含量随树龄呈倒N形变化,Ca含量较低,随树龄波动较小。
从一年中的不同月份胶树胶乳养分含量均值来看(表17),胶乳N含量在0.542%~0.696%,P含量在0.092%~0.114%,K含量在0.277%~0.416%,Ca含量在0.002%~0.005%,Mg含量在0.035%~0.051%。胶乳N(除5月)含量随月份呈W形变化,K含量随月份呈N形变化,Ca含量随月份呈M形变化,P和Mg含量随月份波动较大。
对胶乳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胶乳各养分含量随月份和树龄的变化不同,N和K含量随月份上升而随树龄下降,P、Ca和Mg含量随月份和树龄下降;胶乳N、K、Ca和Mg含量受月份影响较大,P含量受树龄影响较大(表18)。综合可知胶乳各养分含量高低顺序为:N>K>P>Mg>Ca。
3 讨论与结论
3.1 橡胶养分含量与元素类别及器官有关
本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器官中不同养分元素的含量不同,树叶各养分元素高低顺序为:N>K>Ca>Mg>P;树枝为:K>Ca>N>P>Mg;树根为:Ca>N>K>Mg>P;树皮为:Ca>K>N>Mg>P;树干为:N>K>Ca>Mg>P;胶乳为:N>K>P>Mg>Ca。橡胶树各养分的高低顺序为:N>Ca>K>Mg>P。同一养分元素在各器官中的含量也不相同,各器官N含量高低顺序为:树叶>树根>树枝>胶乳>树皮>树干;P含量为:树叶>树枝>树根>胶乳>树干>树皮;K含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胶乳>树干;Ca含量为:树皮>树根>树枝>树叶>树干>胶乳;Mg含量为:树叶>树根>树皮>树枝>树干>胶乳。各器官养分总含量高低顺序为:树叶>树皮>树根>树枝>胶乳>树干。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片光合作用与养分含量密切相关[16],特别与N元素相关,所以叶片中养分含量一般是最高,而橡胶树树叶的养分也是最高的;K主要在植株生长旺盛器官积累,树叶是植物最活跃的器官,所以K在树叶中的含量高于他其他器官,橡胶树叶K含量比其他各器官都高;植物根系可以吸收矿质养分,而Ca很难在韧皮中移动,所以根系中Ca含量比较高[15],橡胶树根Ca含量是最高的,而胶乳中钙含量极低;P、Mg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在0.2%左右,比N、K、Ca含量均低[16],橡胶树的树叶、树枝、树根、树皮和树干中P、Mg含量均比其他养分元素低,胶乳中P、Mg含量也较低。
3.2 橡胶养分含量与月份及树龄也有关
随着橡胶树的生长,养分被吸入植物体内并经过循环进入各个器官,参与各种代谢过程,也有一部分被贮存在生物体内,所以各器官养分含量会受月份也会受树龄的影响。根据各器官养分含量与月份和树龄之间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可知,橡胶RRIM600除树枝的Mg含量、树根的N、P、Mg含量和胶乳的P含量受树龄影响较大外,其他均受月份影响较大。即树叶、树枝、树皮、树干和胶乳养分含量主要受月份影响,树根主要受树龄影响;N、P、K、Ca、Mg含量均主要受月份影响。曹建华[17]对橡胶PR107研究得出橡胶树的树叶、树枝、树根、树皮和树干均受月份影响大于树龄,N、P、K、Ca、Mg也是均受月份影响较大的结论。本试验结果与之大致相同,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可能是由品种不同造成的。
参考文献
[1] 李国华,田耀华,倪书邦,等. 橡胶树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2009(03):1146-1154.
[2] 周咏彬. 中国最早的橡胶树[J]. 云南档案,2009(12):19.
[3] Meng Qingyan, Wang Hongyan, Wang ZhaoQian. K cycle of rubber tea chicken agroforestry model in tropical areas of China [J].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2002,18 (1): 115-117.
[4] Krishnakumar A K, Chandra G, Sinha R R,et al. Ecological impact of rubber (Hevea brasiliensis) plantations in North East India :2.Soil properties and biomass recycling[J]. Indian Journal of Rubber Research, 1991, 4 (2):134-141.
[5] 校现周,罗世巧,许闻献,等. 微割对橡胶无性系PR107产量及生理状况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1999,20(1):9-13.
[6] 廖金凤. 海南橡胶树枝和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8 (suppl.):121-125.
[7] 管东生,罗 琳. 海南热带植物叶片化学元素含量特征[J]. 林业科学,2003,39(2):28-32.
[8] Lau C H, Wong C B. Correction of leaf nutrient values for assessment of nutrition [J]. Plant Nutrition from Genetic Engineering to Field Practice: Proceedings of the Twelfth International Plant Nutrition Colloquium, Perth, Australia, 1993: 281-283.
[9] 赵春梅,蒋菊生,曹建华. 橡胶人工林生态系统氮素循环模型[J]. 林业资源管理,2009(03):66-70.
[10] 栾乔林,李 胜,罗 微,等. 基于GIS的橡胶树养分信息管理系统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6(11):2 586-2 588.
[11] 陈赞章,罗 微,林清华,等. 基于WebGIS的橡胶精准施肥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北京邮电大学,2008,24(7):473-477.
[12] 赵春梅,李晓波,曹建华,等. 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动态模拟研究进展[J]. 广东农业科学,2012(20):166-169.
[13]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63-271.
[14] 管东生. 香港草地、芒萁、灌木群落植物养分浓度和养分利用效率[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S2):171-175.
[15] 路永宪,王国英,姜 帆,等. 研究植物体内矿质养分循环的方法[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3(04):359-362.
[16] 王 忠. 植物生理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82.
不同树龄园林树木的整形修剪 第3篇
苗木及幼树的整形修剪与其树种特性和栽培目的有关。大致分为有主干型和无主干型两大类。乔木都属于有主干型的, 灌木和多数藤木植物属于无主干型。有主干型整形修剪首先要培养主干和中干, 各类树型都要配置主枝、侧枝。苗木及幼树整形修剪的工作主要包括培育主干、中干、主枝、侧枝。
1.1 主干。指苗木由地面到第一主枝着生处中间的分离, 其高度叫干高。新栽植的苗木, 根据栽植用途决定干高。
1.2中干。干性强的树一般培养小干, 需要形成直立高大树形的也需要培养中干。中干指主干延长部分, 由主干上第一分枝基部开始, 沿主干向上延伸的直立到最上一个枝基部为止。在中干上培养主枝、辅养枝、枝组, 构成树冠。
有些树种干性不强, 不培养中干, 而是由主干上直接培养主枝, 形成没有中干的开心形树。灌木、藤本不需要培养中干, 由近地面或主干直接培养主枝。
1.3 主枝。作为园林绿化用的树, 应在苗圃中进行大苗留圃培养时就开始培育 1—2 级主枝, 特别是常绿树种多数在苗圃中培养主枝。
主枝是骨干枝, 指着生在主干上、不断延长和扩大树冠的永久性骨干枝。主枝延伸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增强树势。一般树形大的主枝多, 树形小的主枝少。发枝力弱的主枝要多, 发枝力强的主枝要少。幼树期间主枝要多一些, 以后根据密度可间伐部分。
主干上生长的骨干技距离不能太近, 以免形成轮生枝, 造成结合部不牢, 削弱叶生长。
主枝的中心干与主干之间应有一定角度, 角度过小容易引起树冠郁闭、光照不良、生长势弱, 容易造成树体上强下弱、头重脚轻, 特别是在主干较高的情况下, 容易发生这种现象。主枝与主干之间一般用基角、腰角、梢角三个角度来形容, 基角是指主枝基部与主干中心线的夹角。基角越小, 主柱直立性越强;基角越大, 主枝负重力越差。腰角指主枝中部与平行于主干中线的夹角。腰角越大, 树冠越开张, 生长势较弱、越容易形成花芽.但树体易早衰。梢角指主枝先端与平行于主干中线的夹角 - 梢角越大, 树冠越开张。作为首养生长的树木, 除基角大—些外, 腰角、梢角都不能过大;作为开花结果的树木, 基角、腰角要大, 梢角就小。
1.4侧枝。指由主枝上抽生的骨干枝。侧枝一般在定植时培养, 但作为培养大苗, 可在苗圃中培养。侧枝由主枝上培养, 每年培养的长度、粗度都不能超过主枝, 延伸的角度要大于主枝。
1.5 枝组。枝组的培养, 除留圃用于大树移栽的, 一般都在定植后进行。
1.6辅养枝。幼树上除了作为骨干枝培养的枝条外, 其余留下的临时性枝条, 称为辅养枝。苗木及幼树期间要多留辅养枝, 以缓和树势, 促进树体发育, 提早开花结果。随着植株长大, 光照条件变差, 此时辅养枝已影响骨干枝生长, 应及时去除。
2 成年树木整形修剪
成年树修剪要因树而异, 采用不同的手法, 掌握不同的修剪程度。根据树木的栽培目的、生长时期的长短而抑强扶弱、平衡树势, 保持主从分明的树体结构和立体生长的树形。主要修剪工作包括:
2.1培养骨干枝。2.1.1中干:中干是树木向上生长形成的树形的重要器官。为了使中干生长旺盛, 应该使中干保持垂直的生长姿势。生长过程中, 中干始终处于高于周边枝条的位置, 利用顶端优势, 使中干旺盛生长。在冬季修剪时, 在着生部位最高的一年生枝上保留饱满芽后进行短截, 使发出的枝强旺, 这样有利于培养出良好的中干。2.1.2主枝:从定干开始在幼年期、成年期要不断培养主枝, 直到没有生长空间为止。主枝采用短截的方法培养, 剪口芽选留顺主枝延伸方向的饱满芽。主枝可以直线延伸, 也可以弯曲延伸, 延长枝一般是剪口下的第一枝或第二枝。主枝延伸是为了扩大树冠, 同时培养枝组。2.1.3侧枝:侧枝继续向前延伸, 直到无生长空间为止, 在侧枝上还可以留副侧枝, 增加骨干枝的分枝。在侧枝上培养枝组, 扩大营养、开花结果面积。
2.2培养枝组。在主枝、侧枝、副侧枝、中干上培养枝组, 扩大营养生长面, 增加枝条数量, 培养结果枝。枝组生长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 空间不足就要减少枝组量、缩小枝组。枝组可以培养成大、中、小不同类型。一般在骨干枝前部培养中型、小型的枝组, 后部培养中型、大型枝组, 大型枝组也可以由哺养枝改造而成。
树木的开花结果主要由枝组来完成。在枝组上培养结果枝, 可以采用先轻后重的修剪方法, 先长放形成花芽后再回缩。也可以采用先重后轻的方法, 先重短截, 发出新枝后再长放培养结果枝。
2.3其他枝条处理。2.3.1哺养枝:在树体幼年期用来提供营养, 成年树则利用哺养枝来辅助骨干枝增粗, 不是用来扩大树冠的枝条, 因此成年树的哺养枝要逐步控制生长或去除。凡要去除的哺养枝称为临时性哺养枝, 留下来的一般改成成大型结果枝组。辅养枝不能大于骨干枝。2.3.2徒长枝:一般由潜伏芽发育而来, 在树木回缩更新较重的情况下, 常易抽出徒长枝。徒长枝生长旺盛, 节间长, 芽比较瘦小, 组织松软, 叶片大而薄, 不仅养分消耗多, 而且影响其他枝条生长。徒长枝出现后要及时疏除, 不然容易长成强旺的直立枝条。如有空间, 可摘心、短截到若芽处或回缩到分枝处, 逐步代替后部衰弱的枝组。2.3.3细弱枝:多生长在树冠内光照不足的地方或弱枝上, 枝条细弱, 叶片小而薄。过细的称为纤细枝, 一般不利用, 应及时去除。如有生长空间, 可短截到相对饱满芽处, 并增肥促其恢复长势。2.3.4叶从枝:一般只有顶芽没有腋芽的短枝, 节间极短, 在营养条件好的情况下, 叶从枝可以转化成花芽, 恢复生长势, 除过密处疏除外, 一般不进行修剪。2.3.5结果枝:不观花果的树, 结果枝一般去除或改造成发育枝。观花果的树, 要根据树种、品种特性分别选留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和花束枝, 并调整短果枝组, 以利开花结果。2.3.6竞争枝:剪口下第二芽抽生旺时常和第一芽形成的枝相互竞争, 在骨干延长生长过程中影响较大, 修剪时可在长放的基础上改变枝条生长方向, 缓和与第一枝的竞争。也可以采用拿枝、别枝、扭枝、极重短截手法, 改造成果枝, 或直接从基部疏去。2.3.7轮生枝:在母枝上靠的很近的部位, 呈轮状排列3个以上枝条。为保证母枝生长, 一般只留1- 2个, 其余从基部疏除。2.3.8并生枝、叠生枝、平行枝:在同一部位同时长出两根并生枝时, 去除一根。上、下叠生枝, 左、右平行枝都要去掉一根或剪短一根, 保持另一根能良好生长。对于其他生长不正常的斜生枝、下垂枝、水平枝则根据树形及早进行疏除或短截。
2.4层间控制。分层的树木要控制层间的距离, 适时解决通风透光问题。两层之间过近时, 可以去掉一层;两层过远, 可以利用上层培养背下枝组, 下层培养背上枝组, 解决两层间的空隙, 使树形保持丰满。
2.5及时去除枯枝、病虫枝。疏除枝条枯死部位, 剪除病虫害枝, 可以防止枝条逐渐向内枯死而影响骨干枝生长, 也防止病虫害蔓延。因自然灾害而受损的枝条, 要及时回缩, 剪去折伤枝条和受冻枝条, 同时注意保护伤口。
摘要:整形、修剪是两个紧密联系的操作技术, 常常结合在一起进行。一般来说, 整形着重于幼树及新植树木, 修剪则贯穿于树木一生中。针对不同树龄园林树木的整形和修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不同树龄,园林树木,整修,修剪
参考文献
[1]王志明.不同类型园林树木的修剪整形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1 (9) .
不同树龄 第4篇
关键词:油松,化学性质,酶活性
1引言
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 属松科, 原产中国, 在我国分布较广, 也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油松耐寒耐旱耐瘠薄, 适应性强, 根系发达, 树姿雄伟, 枝叶繁茂, 有良好的保持水土和改善环境等功能。 研究表明:不同的种植年限的林地的土壤质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不同树龄的油松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 探讨其林下土壤质量的变化, 为林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提供理论参考。
2材料与方法
2.1试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点选在辽宁阜新一林场林地, 在该地区选择25年、30年和35年树龄的油松。
2.2试验设计
在一个地区内, 选择3块树龄不同的油松林, 在每个林区内随机选出3块50m×50m区域采样, 在地区内随机选出3块没有种植油松的土壤为对照。在每个区内采用“S”采样, 随机采取5个点。在每个点用土钻取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 每个土层取出大约500g土壤, 带回实验室, 阴凉处自然风干, 四分法取土, 研磨成粉, 过100目筛备用。每个处理重复3次。
2.3项目测定
土壤酶测定:脲酶采用靛酚蓝比色法;过氧化氢酶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土壤化学性质测定:有机质测定采用重络酸钾法;pH值测定采用pH仪。
2.4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和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
3结论与分析
3.1不同树龄的油松对土壤脲酶的影响
土壤脲酶对尿素转化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酶促反应转化氮元素为植物生长提供氮源, 其活性大小与土壤自身的供氮能力呈正相关。图1可知, 两层土壤中的脲酶活性都随着油松树龄的增长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都以30年树龄的油松脲酶活性最高, 在0~20cm和20~40 cm两层土壤活性最高分别达到了4.37NH3-N mg/ 100g和3.92NH3-N mg/100g。0~20cm酶活性高于20~40cm, 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 。
土壤过氧化氢酶通过酶促反应使过氧化氢分解来抵抗外界对生物体的损害。图2可知, 两层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着油松树龄的增长而上升, 都以35年的油松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 在0~20cm和20~40cm两层土壤活性最高分别达到了0.43 mol/L KMnO4/ mL/g和0.36mol/L KMnO4/mL/g。0~20cm酶活性高于20~40cm, 各处理间差异显著 (P<0.05) 。
3.1不同树龄的油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pH值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化学性质之一, 它决定了土壤化学性质特点, 对土壤肥力高低、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及营养物质的合成与分解都有着重要影响。由图3可知, 油松磷土壤的pH值都较对照土壤pH值有升高。在0~20cm土层中, 3个树龄的油松分别较对照上升了3.92%、2.74%和11.13%, 在20~40 cm土层, 3个树龄的油松分别较对照上升2.62%、 2.04%和9.79%, 两层土壤都以35年油松林土壤pH值最高, 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 。
有机质是土壤中最重要的养分, 它来源于土壤微生物和植物分泌物以及动植物残体分解, 其含量可以衡量土壤肥力水平高低。由图4可知, 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油松树龄的增长而升高。在0~20cm土层中, 3个树龄的油松分别较对照含量高出2.86%、10.37% 和23.59%, 在20~40cm土层中, 3个树龄的油松分别较对照含量高出4.82%、19.25%和33.67%, 两层土壤有机质都以35年含量最大, 0~20cm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20~40cm (P<0.05) 。
4结语
脲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可能是由于油松的根系活力减弱, 使酶促反应速率降低, 导致下降。而过氧化氢酶呈逐渐上升趋势, 由于随着树龄的增长, 油松根系活力减弱, 外界损害增加, 通过分解过氧化氢来抵消外界的损伤。由于土壤缓冲能力减弱, 导致了土壤pH值的升高。有机质的来源依旧是土壤中动植物的分泌与分解, 根系活力减弱, 导致有机质的积累增加。
此地区的油松林在30年时林木出现退化现象, 可以通过相应的措施增强根系活力, 维持林木的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吕贻中, 李保国.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关松荫, 张德生, 张志明.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86.
[3]姜小凤, 王淑英, 丁宁平, 等.施肥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 2010, 24 (1) :136~141.
[4]崔鸿侠, 唐万鹏, 胡兴宜, 等.杨树人工林连栽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影响[J].湖北林业科技, 2009 (5) :7~10.
不同树龄 第5篇
1.1 材料
试验于2014年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黄果柑栽培示范园进行。选取以枳壳[Poncirus trifoliate(L.)Raf]和红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为砧木的五年生(A)、二十年生(B)与三十五年生(C)黄果柑树(属芸香科柑橘属,为橘和橙的天然杂交种[1])为试材,以黄果柑的根系、叶片及果实作为对象。
1.1.1 根系样品采集。
细根(d<2 mm)于2014年3月果实成熟期进行采样,以黄果柑树主茎为中心,半径20~30 cm范围内取土壤0~25 cm深范围,采集5个点,每个点6次重复,3株树的样品(约2 g)混匀后装入无菌牛皮纸袋中,放入冰盒内带回实验室待测根系活力。
1.1.2 果实样品采集。
试验于1月25日—4月15日,在黄果柑果每株树冠外围(高约1.8 m)东、南、西、北4个方位各采5个果实,每种砧木的一个树龄组共计60个果实,用于品质测定。
1.1.3 叶片样品采集。
于2014年3月进行采样,于8:00采集黄果柑树中上部当年生枝条发育良好的三四片功能叶用于叶绿素含量测定。
1.2 指标测定
根系活力测定采用高俊凤[2]方法,用TTC还原强度表示;用乙醇浸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果实总糖量用菲林试剂法测定;果实纵、横经及果皮厚度用游标卡尺测定;果质量及果皮质量用电子天平测定。
1.3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DPS7.05和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树龄对黄果柑根系活力的影响
枳砧根系活力随树龄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红橘砧根系活力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枳砧根系活力以二十年生的最高,为1.36 mg(/g·h),三十五年生的最低,为0.61 mg(/g·h);红橘砧根系活力以三十五年生的最高,为1.44 mg(/g·h)。
2.2 不同树龄对黄果柑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枳砧嫁接的五年生、二十年生、三十五年生黄果柑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有较大差异,而红橘砧差异较小。随树龄增加,枳砧总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枳壳C>枳壳A>枳壳B,而红橘砧总叶绿素含量表现为红橘B>红橘C>红橘A,树龄和砧木影响叶片叶绿素的整体水平。
2.3 不同树龄对黄果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2.3.1 不同树龄对黄果柑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观测期内不同树龄枳砧和红橘砧单果质量均先增加后降低,观测前期增加较慢,2—3月增加最快,3月底出现负增长。相同树龄的同种砧木的单果质量3月前后差异显著;随树龄增加,枳砧单果质量增加,红橘砧单果质量先降低后增加。
2.3.2 不同树龄对黄果柑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枳砧果实TSS含量表现为枳壳A>枳壳C>枳壳B,红橘砧果实TSS含量表现为红橘A>红橘B>红橘C,且相同树龄的两种砧木TSS含量均表现为枳砧>红橘砧。说明随树龄的增加,红橘砧砧果实的TSS含量略有下降。枳砧果实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枳壳A>枳壳B>枳壳C,红橘砧果实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红橘B>红橘A>红橘C,相同树龄的两种砧木维生素C含量表现为枳砧>红橘砧。说明随树龄增加,黄果柑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略有下降。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随树龄的增加,黄果柑果实品质略有降低,枳砧比红橘砧果实品质高。如果能改善枳砧适应环境的能力,枳砧较红橘砧更适宜作黄果柑的砧木,而黄果柑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受树龄和砧木影响的具体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摘要:研究以枳壳和红橘为砧木的五年生、二十年生、三十五年生黄果柑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枳壳更适宜作黄果柑的砧木。
关键词:黄果柑,树龄,砧木,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果实品质
参考文献
[1]张泽芩,王大华.用同工酶分析黄果柑亲缘关系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4(1):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