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相关知识(精选8篇)
患者安全相关知识 第1篇
1.概念: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经过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生产、进口的,可分发给使用者使用的药物。
2.概念2:指能治愈疾病的物质,如药物。
3.药物:指为了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者为了调节人体活动功能而用的物质。
4.药品: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缓解疾病或者为了上述目的配制饮用剂量的物质。
5.药品分类:非处方药、处方药、非药品。
6.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7.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使用的药品。
8.特殊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9.药品剂型:片剂、胶囊、散剂、冲剂、气体剂、口服液、口腔崩解片、口腔喷雾、滴眼剂、阴道栓、痔疮膏、颗粒剂、丸剂、软胶囊、滴丸、膜剂、冻干粉、冻干颗粒、贴、涂剂、口腔贴膜、滴鼻、滴耳、吸入粉、吸入气体、水剂、水针、冻干粉针、片剂、胶囊、软胶囊、口服溶液、咀嚼片、口服膜剂、舌下片、口腔贴片、滴丸、喷雾、肛门、滴耳、耳鼻喉、牙痛、舌下片、植入剂、长效、控释、微丸、软胶囊、口服乳剂、口服泡腾片、口服水分散体、口服无菌粉末、直肠、吸入、阴道、贴敷、植入、滴眼、滴鼻、耳、口腔、口服膜剂、舌下片、口服软胶囊、咀嚼片、口服液体、口腔分散片、口服泡腾片、栓、滴丸、口服气雾剂、喷雾、涂剂、口腔贴膜、滴鼻、滴耳、吸入粉、吸入气体、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器、膏剂、膏贴、涂膜、贴膏、植入剂、长效、控释、口服混悬剂、口服悬浮液、口服溶液、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泡腾片、口服水分散体、口服无菌粉末、直肠、吸入、阴道、贴敷、植入、滴眼、滴鼻、耳、口腔、口服膜剂、舌下片、口服软胶囊、咀嚼片、口服液体、口腔分散片、口服泡腾片、栓、滴丸、口服气雾剂、喷雾、涂剂、口腔贴膜、滴鼻、滴耳、吸入粉、吸入气体、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器、膏剂、膏贴、贴膏、植入剂、长效、控释、口服混悬剂、口服悬浮液、口服溶液、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泡腾片、口服水分散体、口服无菌粉末、直肠、吸入、阴道、贴敷、植入、滴眼、滴鼻、耳、口腔、口服膜剂、舌下片、口服软胶囊、咀嚼片、口服液体、口腔分散片、口服泡腾片、栓、滴丸、口服气雾剂、喷雾、涂剂、口腔贴膜、滴鼻、滴耳、吸入粉、吸入气体、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器、膏剂、膏贴、贴膏、植入剂、长效、控释、口服混悬剂、口服悬浮液、口服溶液、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泡腾片、口服水分散体、口服无菌粉末、直肠、吸入、阴道、贴敷、植入、滴眼、滴鼻、耳、口腔、口服膜剂、舌下片、口服软胶囊、咀嚼片、口服液体、口腔分散片、口服泡腾片、栓、滴丸、口服气雾剂、喷雾、涂剂、口腔贴膜、滴鼻、滴耳、吸入粉、吸入气体、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器、膏剂、膏贴、贴膏、植入剂、长效、控释、口服混悬剂、口服悬浮液、口服溶液、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口服泡腾片、口服水分散体、口服无菌粉末、直肠、吸入、阴道、贴敷、植入、滴眼、滴鼻、耳、口腔、口服膜剂、舌下片、口服软胶囊、咀嚼片、口服液体、口腔分散片、口服泡腾片、栓、滴丸、口服气雾剂、喷雾、涂剂、口腔贴膜、滴鼻、滴耳、吸入粉、吸入气体、注射用无菌粉末、注射器、膏剂、膏
患者安全相关知识 第2篇
1.药品分类:药品可以根据其剂型和用途进行分类,如片剂、胶囊、口服液、外用药物等。常见的药品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抗肿瘤药物、镇静剂、止痛药、抗过敏药物等。
2.药品安全使用:药品安全使用包括合理用药、按需用药、避免超量使用、避免长期使用等。使用药品前,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药品。同时,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应该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建议使用。
3.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品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过敏反应等。药品生产企业应该对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事件。
4.药品监管:药品监管是指政府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监管。政府对药品监管的目的是保证药品质量和安全,保护公众健康。
5.药品安全宣传:药品安全宣传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宣传药品安全知识,提高公众对药品安全的认识和了解。宣传的方式包括媒体宣传、公益宣传、健康讲座等。
患者安全相关知识 第3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江北区孔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有慢病管理档案的高血压或 (和) 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
1.2 方法
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在江北区孔浦街道8个社区中随机抽取4个社区, 每个社区以简单随机抽样方法, 选取建有慢病管理档案的高血压或 (和) 糖尿病患者100名, 统一制定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饮食、运动、服药和自我监测等行为。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4个社区共调查397人。
1.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3.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共397人, 其中男性183 (46.10%) , 女性214 (53.90%) ;年龄分布:49岁及以下18人 (4.55%) , 50~59岁100人 (25.19%) , 60~69岁153人 (38.54%) , 70岁及以上126人 (31.74%) ;婚姻状况以在婚/同居为主, 占335人 (84.38%, ) , 丧偶/独居62人 (15.62%) 。文盲51人 (12.85%) , 小学149人 (37.53%) , 初中128人 (32.24%) , 高中及以上69人 (17.38%) 。职业以离退休人员为主, 占304人 (76.57%) , 企事业单位在职48人 (12.09%) , 失业/家务人员45人 (10.1%) ;去年全家的平均月收入以2000~4 999元 (61.36%) 、1 000~1 999元 (24.75%) 为主。
2.2 慢性病及医保情况
调查对象中仅患高血压247人, 仅患糖尿病37人, 有96人既有高血压又有糖尿病;明确诊断有并发症脑中风的36人 (9.07%) , 冠心病69人 (17.38%) , 肾脏损害28人 (7.05%) , 眼底视网膜病变56人 (14.11%) , 神经系统病变32人 (8.06%) , 足部或皮肤病变37人 (9.32%) , 并发症发生率34.01%;患者医疗费用支付以医保为主, 占94.21%。
2.3 慢性病相关知识情况
调查显示, 慢性病患者对体质指数 (BMI) 知晓率较低, 仅6.31%的患者知道正常范围;WHO推荐的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知晓率高于食用油知晓率, 分别为43.94%和18.18%;22.98%的患者知道正常血压值;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知晓率较低, 分别为30.05%、13.38%;21.46%的患者知道反映糖尿病3个月时间内病情稳定的指标;对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主要并发症知晓率仅占28.54%、9.60%, 见表1。
2.4 自我管理行为的信念
85.32%的调查对象相信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加以预防控制;对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坚持饮食控制、加强体育锻炼、按医嘱坚持服药和定期自己检测血压、血糖等4个行为分别给予无信心、有点信心、更多信心和非常有信心4个选项, 调查对象对4个行为表示非常有信心的分别为61.96%、59.95%、78.84%和67.00%。见表2。
2.5 自我管理行为情况
控制饮食、有效运动行为形成率分别为38.29%、52.72%;慢性病患者中规律服药行为形成率最高, 达92.19%, 其中按医嘱规律适量服药占34.43%;调查显示, 慢性病患者中有64.55%和30.30%的人定期检测血压和血糖, 但自我检测行为形成率较低, 分别为21.46%和7.58%。见表3。
3 讨论
3.1 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调查结果显示, 高血压或 (和) 糖尿病患者对正常体质指数范围、血压值和糖尿病3个月时间内病情稳定反应指标等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对WHO推荐食盐、油摄入量知晓人数均未过半, 高血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知晓率仅为30.05%、13.38%;主要并发症知晓率仅占28.54%、9.60%, 以往的研究表明, 慢性患者的相关健康知识与病人的卫生服务利用能力、对病情的了解、对医嘱的依从性等方面有直接关系[2]。行为学理论认为, 知识是行为的基础, 只有当人们了解了有关的健康知识, 建立起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 才有可能主动地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3]。因此以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相关知识的认识至关重要。建议以组建慢性病俱乐部形式,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发放慢性病防治宣传手册等途径, 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防治知识, 为建立健康相关行为打下基础。
3.2 自我管理行为信念
调查发现, 有85.32%的调查对象相信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而加以预防控制, 60%以上的患者对坚持饮食控制、加强体育锻炼、按医嘱坚持服药和定期自己检测血压、血糖等4个行为表示出较高自信心, 即自我效能相对较高。上海开展的以干预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因素为策略的研究结果表明, 个人自我效能越高所表现出的自我管理行为也越好[4]。而本次调查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除规律服药行为较高外, 其它3项行为形成率均较低, 提示我们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行为形成之间的影响因素。
3.3 自我管理行为形成率
本次调查显示, 仍有半数以上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未形成, 做不到饮食控制、有效运动、规律服药和定期自我检测。4个自我管理行为中, 自我检测行为形成率最低, 尤其是血糖检测 (7.58%) , 可能是因为血糖自我检测行为的形成, 需要患者掌握检测方法和技能, 还需要试剂和血糖监测仪。2011年始, 宁波市已将糖尿病患者在家自我检测血糖所需的试剂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但通过对慢性病患者访谈的定性调查, 多数患者尚不知此项医保政策。因此, 加大医保政策宣传力度、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血压、血糖检测服务的质量和数量、社区医务人员对慢性病患者自我检测技能的培训等都是今后提高自我检测行为的努力方向。调查显示, 患者规律服药行为形成率最高, 自信心也最强, 因为这可能与人们传统的观念“生病吃药是天经地义的事”有关, 而对以自已为主导的通过改变行为和生活方式来控制疾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缺乏认知。仲学锋等的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干预糖尿病患者的态度和信念, 能改善其饮食和运动行为[5]。因此, 建议通过社区医生随访管理向患者提供健康知识和饮食、运动测量工具, 并指导合理饮食、运动, 使患者获得支持、坚定信念, 从而增进健康行为。
本次调查还发现, 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4.01%, 这可能与调查对象未能很好做到自我管理有关, 高血压、糖尿病是终生疾病, 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压、血糖,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而控制血压、血糖的主要措施是遵医服药、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定期检测。因此对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已刻不容缓, 且重点应在饮食、运动行为和血压、血糖检测行为的干预上。
摘要:目的:了解江北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慢性病相关知识及自我管理行为的现况, 为制订社区慢性病管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4个社区各100名建有慢病管理档案的高血压或 (和) 糖尿病患者, 用统一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形成率为44.43%, 其中规律服药行为形成率最高 (92.19%) , 最低的是血糖监测行为 (7.58%) 。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 将患者的自我管理作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重点。
关键词:慢性病患者,知识,自我管理行为
参考文献
[1]王镭.生活方式疾病防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55-59.
[2]毛向群, 朱丽萍, 黄丽红, 等.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在城乡社区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 20 (12) :31-33.
[3]张晓燕.健康教育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111-113.
[4]傅东波, 沈怡愕, 丁永明, 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 (10) :740-742.
患者安全相关知识 第4篇
【关键词】 口腔患者;口腔保健;分析与建议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7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99-02
口腔内科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龋齿、牙周病等都是人们十分常见的口腔内科疾病,其中,龋齿更是口腔疾病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近些年,口腔疾病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为了对人们的口腔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并调查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医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给出了合理的建议。
1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医院在2012年2月到3月这一个月的时间内,对前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患者进行了调查,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尊重口腔患者的隐私。
1.2 调查方法 本次口腔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医院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口腔患者的个人信息、就诊原因、个人口腔护理状况以及口腔健康检查等,并设置了一些跟口腔内科相关的知识问答以及口腔保健之类的题目。本次问卷调查由口腔内科的护士进行发放,一共发放了720份,并全部回收,其中有效调查问卷有698份,调查有效率在95%以上。
1.3 数据统计 口腔内科对口腔患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之后,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用百分比的形式显示。
2 调查结果统计
2.1 患者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 本次有效的调查案例为698例,男性有282例,女性416例,调查对象中最年轻的2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大专及以上学历有254例,高中或者中专271例,初中及小学有173例。
2.2 患者就诊原因调查结果 分析患者就诊原因,有25.50%的患者是因为牙齿疼痛,25.50%是因为牙齿松动,18.05%的患者是因为龋齿,8.45%的患者是到医院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
2.3 患者口腔护理状况调查结果 统计患者口腔护理情况可以看出每天刷牙在两次及两次以上的患者占88.11%,每次刷牙实践在三分钟以上的患者占29.80%,有81.95%的患者刷牙时各面都会刷到,而其他患者则刷唇颊面。
2.4 患者对口腔健康检查的认知情况 在本次调查中,71.20%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十分必要,需要定时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其中有7.45%的患者认为两次口腔健康检查应该相距3个月,20.20%的患者时间间隔应为半年,有43.55%的患者认为口腔健康检查应该一年进行一次,还有28.80%的患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定期的口腔健康检查,他们认为等到病情显现之后再进行口腔健康检查也来得及。
3 對口腔内科患者提供的一些建议
医院分析本次口腔调查结果后发现,口腔内科患者对口腔疾病及相关知识缺乏认识,并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基本知识,很多患者没有进行定期口腔内科健康检查的意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每次刷牙时间过短,刷牙时往往只清洁牙齿和唇颊面,有遗漏部位,因而不能有效清除口腔内细菌,从而导致口腔疾病的产生。接受调查的患者中有九成以上是出现了明显的口腔病症才来医院就诊,而能够定期进行常规口腔健康检查的患者仅占8.45%。为了让患者早日摆脱口腔疾病的困扰,减少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医院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策略,并给患者提供了合理的建议。
3.1 对口腔内科患者加强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 医院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对前来就诊的患者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以及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免费为口腔患者发放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手册、就医指南等,方便患者翻阅;大夫及护士还要耐心接受患者的口腔问题咨询,在口腔内科患者候诊区内循环播放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片,引起患者的注意。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患者在得到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腔健康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降低患口腔疾病的概率,并能通过人们的口耳相传,提高公众的口腔健康防护意识,并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口腔卫生常识,增强健康意识,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养成健康的刷牙习惯等。
3.2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正确的刷牙方式以及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等对于保护口腔卫生,远离口腔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口腔内科的大夫及护士要指导口腔患者正确选择牙刷与牙膏,选择牙刷时一般要选择刷头适中,刷毛柔软、清洁度好而且能够清洁各个牙面的保健型牙刷。
3.3 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意识 口腔疾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多发病症,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更是被视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因此口腔内科大夫及护士要培养患者定期进行口腔卫生检查的意识,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疾病的危害性。口腔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变过程较长,初期没有十分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如果忽视口腔健康,不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等到口腔疾病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时就会忍受巨大的痛苦,并且要付出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因此,医生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若有医嘱应按时复查。
4 结 语
口腔疾病是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一大杀手,近些年,口腔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本院对前来就诊的口腔患者进行调查之后发现,患者对口腔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口腔保健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医院需要加强相关的口腔卫生知识普及与宣传工作,培养患者的口腔保健意识,使患者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降低口腔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更好地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姜保俊,魏万宏,邓玉玲.健康教育提高老年患者对牙周病认知与行为的影响[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0,8(3):140-142.
消防安全相关知识 第5篇
灭火器的使用年限
手提式化学泡沫灭火器——5年;
手提式酸碱灭火器——5年;
手提式清水灭火器——6年;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贮气瓶式)——8年;
手提贮压式干粉灭火器——10年;
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12年。家庭常见火灾知识
炉灶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加热设备。炉灶的形式很多,按使用燃料的不同,可分为煤、柴炉灶,液化气炉灶,煤气炉灶,天然气炉灶,沼气炉灶,煤油炉等。煤、柴炉灶还设有烟囱。
由于家庭炉灶的使用和炊事用火涉及千家万户,而发生在这些方面的火灾事故占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必须重视家庭炉灶及炊事的防火。
一、煤、柴炉灶防火措施
(1)炉灶和烟囱与可燃构件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般情况下,金属炉体、炉筒与周围可燃物构件的距离应为70一100厘米;砖砌炉灶的门与可燃构件的距离应为37厘米;火墙为30一37厘米。如达不到要求,可用石棉瓦、砖墙。金属板等不燃材料隔开,在木质地板上设置火炉时,必须用砖坯铺成厚度不小于14厘米的隔热炉垫,并在炉门前用70厘米 x 50厘米的不燃材料覆盖地板。
(2)砌筑炉灶、烟囱等,要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一般在粘土内掺入适量的砂子,可防止因高温引起开裂。
(3)烟囱在闷顶内穿过保温层时,在其周围50厘米内应用难燃或不燃材料做隔热层,并高出保温层60厘米以上。保温层上部应盖上炉灰,严禁在闷顶内开设烟囱清扫孔,烟囱表面应刷成白色,高出屋脊。
(4)修建烟道时,分烟道与主烟道交接不要直接串通,人口之间差距不小于75厘米。
(5)炉灶周围不要堆放可燃物,不得在炉筒上烘烤衣物。使用炉灶时,严禁用汽油、煤油等易燃可燃液体点火。扒出的炉灰,要用水将余火浇灭或降温后才可倒至安全地带。
(6)发现炉灶、烟囱损坏、裂缝等,要及时修理。
(7)在柴草较多、居住密集的城镇和村寨,以及靠近林区的地方,应在烟囱上或炉膛眼上加防火帽或挡板,以防炉灶、烟囱逸出火星,产生飞火。
(8)金属炉筒与墙内烟囱连接时,插入的深度不应小于10厘米。两节炉筒套接时,接驳的长度不应小于其半径,接痕应抹泥封闭。
(9)使用炉灶时,要始终有人看管,并做到人离火灭。
二、液化气炉灶防火措施
(1)装有液化气的钢瓶,不得存放在居室、公共场所,并严防高温及日光照射,其环境温度不得大于35°C。钢瓶与灶具之间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室内不得同时布置其他炉灶(火源),通风条件应保持良好。
(2)钢瓶与炉具都不得有漏气现象,可用涂肥皂水的方法试漏,但严禁使用明火试漏。
(3)液化气炉灶点火时,有自动点火装置的可先开气阀,然后采用炉具上的点火开关;对无自动点火装置的,应先开气阀,然后划火柴从侧面接近炉盘火孔,再开启炉具开关。如一次未点着,可先关闭炉具开关,过一会再按顺序重新点火。使用完毕,应先关气阀,再关炉具开关。
(4)使用炉灶时应有人照看,锅。壶等不宜盛水过满,以免溢出熄灭火焰。
(5)钢瓶要防止碰撞。敲打。倾倒或倒置,不得接近火源、热源。钢瓶不得与化学危险物品混放,严禁私自灌气。
(6)液化气用完后,瓶内残液应由充装单位统一回收,用户不得擅自处理,更不得用残液生火或擦洗机械配件等。炉灶各部位要经常检查,发现异常问题,应及时处理。
三、煤气炉灶防火措施
(1)室内煤气管道要使用镀锌钢管,必要时应加保护套,一般应采用明设,如果必须设在地下室、楼梯间或有腐蚀介质的室内,要保证便于检修和采取防腐措施。但煤气炉灶用具不得设在地下室或卧室内。煤气计量表具宜安装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安装在卧室、浴室和有化学危险物品与可燃物的地方。
(2)灶具与管道的连接胶管最长不得超过2米,两端必须扎牢,用后要将阀门关紧。
(3)煤气管线、阀门、计量表具等,严禁私自拆卸,需更换维修或迁移时,应由供气单位进行,之后还要通过试压、试漏等检查。
(4)各种灶具的制造,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经煤气主管部门认可。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操作程序进行。如一次未点着时,需立即关闭用具开关,稍停片刻再按要求重新点火。大型煤气炉灶,应设固定点火装置。
(5)发现漏气,应立即关闭开关,采取通风措施,熄灭火源,禁止开、关电气设备,并通知供气部门检修。任何情况下,都不准使用明火试漏。
四、天然气炉灶防火措施
(1)管道最好采用架空或在地面上敷设。管道的专用针型阀门必须完整良好,各部位不得泄漏。
(2)用耐油、耐压的夹线胶管与管道相连接时,接口处必须牢固紧密。
(3)应设置相应的油水分离器,并定期排放被分离出来的轻质油和水。
(4)要经常检查管道,发现漏气时,严禁动用明火或开、关电气开关,并打开门窗通风,另外还应立即通知供气部门。
(5)使用时突然熄灭,应关闭阀门,稍等片刻再重新按要求点火。金属烟筒口距可燃物构件应不小于1米,并应装拐脖,防止倒风吹熄炉火。
(6)供气管道需进行维修时,必须先全面停气,停气、送气时应事先通告用户。新安装的管道应经试压、试漏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沼气炉灶防火措施
(1)点火试验要在输气管安装的沼气炉上进行,点火时应小心,严防产生负压。
(2)在沼气池作业,使用各种器具时,操作宜柔缓,不可过于猛烈,并要打开导气管,排气泄压。在大型沼气池盖上和储气缸上,应当装有安全阀或防爆安全薄膜,在池的周围则要修筑排水沟。
(3)进行池内检修时,应先用鼓风机通风换气,并将小动物送到池内进行实验,确认安全后,人员方可进入,但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照明。
(4)火源与沼气池进料口、出料口及池盖位置,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并不得向池内投入任何无关的杂物。
(5)输气管道各连接部位应严密紧固,对于变质的塑料(胶)管应及时更换。管道系统,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装设必要的总开关、分开关和水封式回火防止器。
(6)应用肥皂水或碱式醋酸铅试纸做试漏试验,发现问题要及时排除。
(7)使用炉灶时,应先点火后拧开关。炉灶与可燃物及可燃构件之间应保持:米以上。
六、煤油炉防火措施
(1)煤油炉应放置在不易受到碰撞的地方,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
(2)加注煤油必须在炉火熄灭时进行,洒在炉体上或溢流到外面的油,要及时擦试干净。汽油不得掺人煤油内混烧,也不准用汽油或其他闪点在28℃以下的易燃液体做煤油炉的燃料。
(3)捻芯炉在更换捻芯时,要使用与原带粗细相同的棉纱。
(4)气化炉的储油灌装油不得超过四分之三,打气不宜过多。当油气化后,先点火,而后打开阀门放气。要经常检查油管,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5)使用煤油炉时,要有专人照看,不准小孩、弱智者玩耍或摆弄。(6)煤油炉使用完毕必须经充分冷却,才能装人箱、盒内存放。
七、厨房炊事防火措施
(1)偎、炖、煮各种食品、汤类时,应有人看管,汤不宜过满,在沸腾时应降低炉温或打开锅盖,以防外溢。
(2)火锅在使用时,应远离可燃物,井使用不燃材料制作的桌板。若使用可燃材料桌板时,应在锅底铺设不燃材料制作的垫板。
(3)油炸食品时,油不能放得过满,油锅搁置要平稳,应控制油的温度。起油锅时,人不能离开,油温达到适当高度,应即放入菜肴、食品。遇油锅起火时,特别注意不可向锅内浇水灭火。
(4)炉灶排风罩上的油垢要定时清除。
(3)火中逃生的注意事项
1、房间内的床下、桌下、洗漱间和无任何消防设施保护的走廊、楼梯间、电梯间等部位,均不能作为避难场所。即使暂时看不到火焰、烟气的熏、蒸也可使人昏迷致死。
2、不要乘坐电梯。电梯井直通大楼各层,烟、热、火很容易涌入。在热的作用下会造成电梯失控或变形;烟与火的毒性或熏烤可危及人的生命,所以火灾时千万不要乘坐电梯。
3、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都极有利于逃生疏散,应注意利用。
4、不到万不得以,不要跳楼。在火灾中由于心慌而跳楼的例子很多,但多数非死即伤。因为据统计,在3层以上往下跳死亡概率极大,所以非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跳楼。但是,火灾时若被火势威逼,万般无奈跳楼之时,要采取相应措施,尽量设法减少伤亡。
(1)要多抱一些棉被,沙发垫等松软的物品,这样可以减缓着地时的冲击力。
(2)尽量选择往楼下的电话线、石棉瓦车棚、草地、水池或树上跳,这样可以相对减轻伤亡的程度。
(3)徒手跳时要抱紧头部,身体弯曲,抱成一团,避免头部着地。
(4)烧伤病人的现场急救措施
在所有灾难事故中,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如森林大火,工厂、民房失火,锅炉爆炸等所产生火焰、热、蒸气、化学物质、毒剂、有毒烟雾等使事故现场人员皮肤烧伤,火焰、毒剂、蒸气从呼吸道吸入,损伤鼻腔及咽、喉部,也可造成气道甚至肺的损伤(吸入性损伤)。地区性的灾害防治机构应将烧伤列为重要预防,训练课题之一,并成立军民协作烧伤救治网。烧伤救治网应在平时制订好抢救预案,组织专业培训,模拟灾难性烧伤事故演习。其他如通讯联络机构、交通运输机构、消防队伍、中心急救站、医院烧伤专科医护人员在上级指挥下,一旦发生烧伤事故,立即奔赴事故现场将伤员救出,并施以医疗急救,并根据伤情分类后送到有关医院。在火灾事故中,消防队员与抢救人员应互相配合,在灭火与抢救伤员时防止伤员再度负伤和抢救人员被烧伤。伤员脱离火源后,应检查着火的或被酸碱液浸的衣服,并脱去衣服,火焰烧伤者创面用清洁的被单或衣服简单包扎保护创面,防止再次污染和再次损伤。
一、热液烫伤 要迅速将衣服脱下。必要时用冷水或自来人浸沐伤处。肢体部位烫伤用此法效果比较好,可减轻疼痛,减轻损害。浸沐时间一般为半到一小时,或到不痛为止。
二、凝固汽油烧伤 应以湿布覆盖。
三、强碱类烧伤 如苛性碱(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石灰碱等烧伤的伤员,应:
(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在水冲前避免使用中和剂,以免产生中和热,而加重烧伤。一般在大量水冲洗后不需要用中和剂。如果用中和剂(如用弱酸1%枸椽酸),仍用大量清水冲洗。
(二)若为干石灰所引起的烧伤,应先将石灰粉拭干净后,再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可将伤部泡在水中,以免石灰遇水生热加重烧伤。
(三)在急救时要特别注意眼部的彻底冲洗,然后再涂抗菌油膏。
四、强酸类烧伤 如硝酸、硫酸、盐酸、石炭酸等烧伤的伤员,应:
(一)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创面,然后再用5%碳酸氢钠溶液中和(石炭酸用酒清中和,因石炭酸不溶于水),中和后再用大量水彻底冲洗,(二)特别注意眼部的冲洗,然后涂抗菌膏每日4次,视需要用阿托品扩大瞳孔。
五、吸入性烧伤 有呼吸道梗阻时,及时行气管切开,保持吸吸道畅通。心脏停跳时,及时做心脏挤压,恢复心跳。病人有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止痛剂。
六、休克伤员 就地给予抗休克、补充平衡盐溶液后再送,这类伤员应由专人专车护送。
(5)烧炸伤的家庭救护
烧炸伤的家庭救护热闹更需祥和。为营造节日氛围,大放烟花、大点鞭炮而造成伤害,是 春节期间最应注意的。然而不该发生的一旦发生,尤其在家庭社区,最要紧的是对付烧炸伤的应急措施。
一旦有人焰火烧伤,除应立即脱离现场外,尚要迅速脱掉着火的衣服,用自来水冲。农村无自来水处应跳入附近浅塘、河湾,或者用不易着火的覆盖物如大衣、毛毯、雨布、棉被等覆盖灭火。如果穿的衣很紧,就穿着衣服作冷水浴,难脱的衣服勉强脱会增加损伤的程度。如果是头部烧伤,可取冰箱中冷冻室内的冰块,用打湿的干净毛巾包住作冷敷。绝不要怕用冷水冲烧伤处,尽快冲冷水可以防止烧伤面积扩大。如果没有消毒纱布,马上用熨斗熨过几次或用电吹风吹过的干净毛帕代替,轻轻盖在伤口上。千万不要去涂什么狗油、酱油、烟丝或油膏之类。这是帮倒忙,这样做最易引起细菌感染,到医院后医生还要花大力气为你清洗,既浪费时间、药物,又增加痛苦。
当发生烧炸伤后除作上述处理外,尚应检查一下鼻毛有无烧焦,如被烧焦,有可能会烧伤呼吸道,如果不及时告知医生,可能会发生肺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另要注意有无睫毛烧糊变卷,如有则可能烧伤眼球,这均要及时在就诊时告诉医生。如果炸伤眼睛,千万不要去揉擦和乱冲洗,最多滴入适量的消炎眼药水,并平躺,拨打120或急送有条件的医院。
如手部或足部被鞭炮等炸伤流血,则应迅速用双手为其卡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有云南白药粉或三七粉可以洒上止血。如果出血不止又量大,则应用橡皮带或粗布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抬高患肢,急送医院清创处理。但捆扎带每15分钟要松解一次,以免患部缺血坏死。
(6)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
我们平时看到的消防车大多是红色。消防车为什么要漆红色呢?这里面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它们的波长和偏转角各不相同。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各种物体对各种波长不同的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便形成了各种颜色。简而言之,某种物体如果能反射阳光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光,而吸收其余的光,那么该物体就呈现被反射的单色或复色光的颜色。在可见光中,红色光的光波最长,而偏转角最小,容易穿过水层、雨点、灰尘和迷雾。橙色和黄色光也不怕阻碍,能穿透上述物体。所以消防车漆成红色是为了在大雾弥漫的天气里、尘土飞扬的环境中或是狂风暴雨时,叫人们老远就能看见它,为它让路,以便它尽快完成灭火抢险任务。
(7)如何报火警 “报警早,损失少”,一旦发现火情,既要积极扑救又要及时向消防部门报警。1.拨打“119”火警电话,要沉着镇静,听见拨号音后,再拨119号码。
2.电话接通后,应清楚地讲清着火的地址(包括路名、门牌号)。
网络安全相关知识 第6篇
网络钓鱼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大量发送声称来自于银行或其他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或短信、即时通讯信息等,引诱收信人给出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口令、帐号ID或信用卡详细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假冒受害者进行欺诈性金融交易,从而获得经济利益。
什么是木马病毒?
特洛伊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它通常会伪装成程序包、压缩文件、图片、视频等形式,通过网页、邮件等渠道引诱用户下载安装,如果用户打开了此类木马程序,用户的电脑或手机等电子设备便会被编写木马程序的不法分子所控制,从而造成信息文件被修改或窃取、电子账户资金被盗用等危害。
什么是社交陷阱?
社交陷阱是指有些不法分子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获取持卡人个人信息,并通过一些重要信息盗用持卡人账户资金的网络诈骗方式。例如不要轻信假冒信用卡中心打来的“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为由的诈骗电话。
什么是伪基站?
伪基站一般是由主机和笔记本电脑组成,不法分子通过伪基站能搜取设备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手机卡信息,并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冒充任意的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
如何应对智能手机APP使用风险
从正规渠道谨慎下载App
请尽量选择从手机软件的官方网站、信誉良好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等正规渠道下载应用程序。例如iPhone手机建议到苹果官方的AppStore下载,而Android手机可以选择安卓市场、华为市场、中国移动的应用市场等,否则容易下载“山寨应用软件”导致个人信息被盗用,甚至引起财产损失。
关注App权限获取问题
用户在安装App时,就能够清晰地看到App声明的全部行为和权限,用户也有权利允许或者拒绝App所有要求的权限。所以,用户自身在应用程序安装时应该认真查看应用程序类型及其申请的权限,判断是否有申请不必要的权限,如果有则要谨慎选择是否安装,如果发现可疑,应果断中止安装。
不轻易点击App弹出的广告
在使用移动App时,不要轻易点击由App弹出的广告链接,链接可能隐含不安全因素,带来消耗手机流量、泄露个人信息、导致手机中毒、甚至造成财产损失等风险。同时也不要轻易点击任何陌生链接或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
定期检查智能手机
除下载安装App时的小心谨慎外,可安装可靠的移动安全防护软件,并时常为手机“体检”,正规安全防护软件会及时更新病毒库,提升智能手机安全性。
使用手机银行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务必从正规渠道下载手机银行、支付软件,定期更新该类App的应用。请小心识别虚假网站,不要以非正规链接的形式登录手机银行,若有任何怀疑,请立即致电所使用的银行客户服务热线。
确保移动设备安全,建议使用手势密码或口令保护移动设备,并将设备设置为一段时间后自动锁定。切勿尝试破解或修改设备,因为这可能会使设备受到恶意软件的攻击。
如果使用Wi-Fi联网,请在确保无线网络安全的情况下,再连接至您的手机银行站点或应用程序,切勿通过不安全的.无线网络发送敏感信息,例如酒店或咖啡厅里的无线网络;如果您要在公共场合下查看银行帐户(如图书馆或咖啡厅),请注意安全并建议在结束查看后在安全网络环境下更改密码。
如果App具备保存密码的选项,建议不要勾选,每次登录时均重新输入登录密码,同时建议设置较为复杂的登录密码、支付密码等。不要使用生日、电话号码、车牌等容易猜测的密码,同时注意密码的保密,不要将交易过程中的各类密码信息告知他人。
如果更改了手机号码,请及时通知银行做信息变更。如遇到手机被盗,请及时致电银行挂失银行卡。
在使用交易类、银行类App进行支付或者转账的过程中,要确保手机在自己身边,不要在操作过程中远离手机,若确有紧急事项,请先结束当前交易并退出App系统。同时在全部使用完毕后立马结束App进程,不要继续在后台运行系统。
发现被骗怎么办
网络安全重在防范,一旦发现被骗,要第一时间联系银行、支付机构,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同时向当地警方报警。
已经在钓鱼网站输入了密码怎么办?
如果您还能登录您的账户,请立刻修改您的支付密码和登录密码。同时,进入交易明细查询查看是否有可疑交易。
如果您还输入了银行卡信息的话,请立刻致电银行申请临时冻结账户或电话挂失(此时您的银行账户只能入账不能出账)。
如果您已经不能登录,请立刻致电银行或者支付机构的客服电话,申请对您的账户进行暂时监管。
使用最新版的杀毒软件对电脑进行全面扫描,确保钓鱼网站没有挂木马。如果发现有,请在确认电脑安全后再次修改登录密码和支付密码。
发现账户资金被盗怎么办?
要在第一时间修改账户密码,同时转出剩余资金。
进入交易管理,查找可疑交易,保留对非授权的资金交易明细。
电梯安全技术相关知识 第7篇
1、全数字识别乘客技术所有乘客进入电梯前进行识别,其中包括眼球识别、指纹识别
2、数字智能型安全控制技术通过乘客识别系统或者IC卡以及数码监控设备,拒绝外来人员进入
3、第四代无机房电梯技术主机必须与导轨和轿厢分离,完全没有共振共鸣,速度可以达到2.0M/S以上,最高可以使用在30层以上。
4、双向安全保护技术双向安全钳、双向限速器,在欧洲必须使用,中国正在被普遍使用
5、快速安装技术改变过去的电梯安装方法,能够快速组装
6、节能技术采用节能技术,使电梯更节约能源
7、数字监控技术完全采用计算机进行电梯监控与控制
8、无线远程控制及报警装置当电梯产生故障时,电梯可以通过无线装置给手机发送故障信息,并通过手机发送信号对电梯进行简单控制。
电梯的相关功能
现代电梯主要由曳引机绞车、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如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平衡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电梯要求安全可靠、输送效率高、平层准确和乘坐舒适等。电梯的基本参数主要有额定载重量、可乘人数、额定速度、轿厢外廓尺寸和井道型式等。
简单使用方法紧急情况下面有解决方法:
载人电梯都是微机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驾驶,普通乘客只要按下列程序乘坐和操作电梯即可。
1、在乘梯楼层电梯处,根据自己上行或下行的需要,按上方向或下方向箭头按钮,只要按钮上的灯亮,就说明你的呼叫已被记录,只要等待电梯到来即可。
2、电梯到达开门后,先让轿厢内人员走出电梯,然后呼梯者再进入电梯轿厢。进入轿厢后,根据你需要到达的楼层,按下轿厢内操纵盘上相应的数字按钮。同样,只要该按钮灯亮,则说明你的选层已被记录;此时不用进行其他任何操作,只要等电梯到达你的目的层停靠即可。
3、电梯行驶到你的目的层后会自动开门,此时按顺序走出电梯即结束了一个乘梯过程。
电梯的操作系统
曳引系统: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组成。
导向系统: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使轿厢和对重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导靴和导轨架组成。
轿厢:轿厢是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电梯组件,是电梯的工作部分。轿厢由轿厢架和轿厢体组成。
门系统: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封住层站和轿厢。门系统由轿厢门,层门,开门机,门锁装置组成。
重量平衡系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相对平衡轿厢重量,在电梯工作中能使轿厢与对重间的重量差保持在限额之内,保证电梯的曳引传动正常。系统主要由对重和重量补偿装置组成。
电力拖动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
电气控制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等组成。
安全保护系统: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由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缓冲器、安全触板、层门门锁、电梯安全窗、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组成。
★ 电梯的安全知识科普
★ 电梯安全规章制度优秀范本
★ 安全知识
★ 职场中和领导乘电梯的礼仪
★ 郑州市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办法全文
★ 用电梯安全的作文
★ 《昆明市电梯安全管理办法》亮点
★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
★ 合肥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患者安全相关知识 第8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9年3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某卫生服务站登记在册的糖尿病患者155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4]。纳入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和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 (FBG) ≥7.0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中餐后2 h血糖 (PBG) ≥11.1mmol/L;入组前未服用过任何精神药物及中药制剂;无精神疾病既往史及家族史;自愿参加本研究, 并表示能够如实表达心理状态。排除标准: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伴严重的心、肺、肾等脏器功能不全以及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和神经内分泌疾病者;伴严重感染者。155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76例) 和对照组 (79例) 。干预组中, 男49例, 女27例, 平均年龄 (57.05±14.81) 岁;对照组中, 男54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 (56.06±13.12) 岁, 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职业、病程和并发症情况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调查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家访、电话预约以及举办知识讲座等方式邀请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站, 对其给予健康教育和咨询, 并向患者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 以取得他们的支持与合作;由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 测量患者身高、体重和血压, 随后给予免费快速血糖检查。
1.3 调查内容
(1) 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身高、体重、血压、是否吸烟和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等。 (2) 糖尿病有关内容:发病年龄、病程、治疗类型和快速血糖测量。 (3) 糖尿病相关知识: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居民糖尿病知识调查表》收集资料, 问卷由调查者根据文献资料及调查目的自行设计, 问题分为知识性问题和行为性问题, 具体内容: (1) 疾病基础知识:包括诊断标准、病因、高危因素、典型表现、并发症知识和治疗知识。 (2) 自身危险因素的认识、态度及相关生活方式。 (3) 糖尿病相关知识获得途径。满分为100分, <60分为不合格, 60~69分为合格, ≥70分为良好。
1.4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慢性病护理干预, 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干预, 包括: (1) 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糖尿病是一种累及全身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 了解该病的病因、影响因素和疾病控制的方法。 (2) 心理教育: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 (3) 饮食教育:指导患者掌握饮食治疗的原则。 (4) 运动教育:正确掌握运动疗法及其前后的护理, 运动量要循序渐进, 避免剧烈运动。 (5) 药物与自我监测教育:包括药物指导、纠正胰岛素治疗的误区、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和低血糖的健康教育。 (6) 健康行为教育:通过改变致病行为, 从而改变致病的生活方式。
1.5 观察指标
干预后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分为不合格、合格和良好, 总合格率=[合格例数+良好例数]/病例数100%。FBG和体重指数 (BMI) :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采集患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样, 在抗凝剂中静置分层后, 取血浆做FBG, FB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参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后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总合格率为90.8%, 显著高于对照组 (29.1%) , 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果见表1。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与BMI的比较
干预组在干预后空腹血糖、BMI分别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 , 对照组干预前后FBG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2。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代谢性疾病, 其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 纠正代谢紊乱, 消除症状, 防止和延缓并发症, 从而延长寿命。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人体的健康[5]。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 指出:糖尿病治疗的五项基本措施是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和自我监测血糖[6]。由此可见, 健康教育已成为综合治疗糖尿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综合治疗成功的保障。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发现, 许多人对糖尿病的认识有误区。例如:大部分人群认为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引起, 只要少吃糖就可以控制;还有的人认为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含糖高的水果, 少吃米饭、不吃饱, 要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更有许多人不知道运动在糖尿病治疗中的意义。另外, 大部分人群不知道如何按标准热量摄入食物, 更不会使用食物交换表。我们针对不同人群的文化程度、工作特点、生活习惯和理解接受程度, 有针对性地给予个案干预, 教会其计算食物量的换算、制定每餐的食谱及计算具体量, 并有专家指导如何配餐、营养搭配[7]。有运动专家讲解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消耗的热量及运动程度的评估, 不同人群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专家帮助进行个性化辅导, 同时建立监督随访制度, 核对其饮食热量是否标准, 运动程度是否达标[8]。同时, 根据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 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讲解, 并开通了电话、网络等咨询方式。通过干预, 干预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总合格率得到提高, 大部分患者能够掌握食物交换表的使用, 有效控制每日摄入食物总量, 学会计算体重指数, 了解运动对控制血糖和体重指数的重要性, 并能计算每日有效运动时间, 根据自己的特点适当调节饮食和运动内容, 达到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指数的目的[9]。同时, 干预组人群还了解血糖检测的重要性, 了解饮食和运动控制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的饮食、运动和心理干预, 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总合格率为90.8%, 显著高于对照组 (29.1%) , 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FBG、BMI分别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 , 对照组干预前后FBG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干预组经过糖尿病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 从而合理调节饮食结构, 改善生活习惯, 加强运动, 建立了战胜疾病和困难的信心, 糖尿病患者的FBG和体重指数得到了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研究[J].2004, 2 (1) :492-494.
[2]高彩红.糖尿病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10 (7) :2359-2361.
[3]林媚, 洗志莲.糖尿病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6, 25 (8) :628-629.
[4]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72.
[5]金启明.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的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8 (6) :103-104.
[6]Marta S, Armando D, Frances P, et al.Building Community Capacity for Health Promotion in a Hispanic Community[J].Prev Chronic Disease, 2007, 4 (1) :16-20.
[7]罗霜, 李莹.Ⅱ型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健康教育[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7, 19 (3) :54-56.
[8]李娜, 张美云, 李志新, 等.糖尿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8, 7 (3) :260-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