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回族三大节日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回族三大节日范文(精选7篇)

回族三大节日 第1篇

开斋节

回民亦称为“大尔德”开斋节,一般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内院外、巷道厕所,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成年回族个个都要洗大净、沐浴净身。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小孩子也都个个把脸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光光亮亮的。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前该维修的维修,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有的地方还专门布置一番,悬挂“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

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洗小净,然后换上清洁的衣服,戴上白帽,上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在寺上和在家的,都开始吃“开斋饭”了。

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

以上这些,只是回民狭义的斋戒。广义的斋戒是,不仅不吃不喝,更重要的是要做到清心寡欲,表里一致,对耳、目、身、心都要有所节制。要做到耳不听邪,目不视邪,口不道邪,脑不思邪,身不妄邪。如果只禁饮食,挨饥饿,而两面三刀,恶语中伤,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是不符合斋戒真谛的,也是不全面、不完美的。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又称宰牲节,与开斋节并称为伊斯兰教的两大节日。是阿拉伯语“尔一德·艾多哈”的意译,亦称古尔邦节。“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

“古尔邦”,意为“牺牲”、“献身”,故亦称“宰牲节”、“献牲节”、“忠孝节”。是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一般在开斋节过后七十天举行。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仪式范围。伊斯兰教规定,教历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麦加朝圣,朝觐的最后一天,开始举行庆祝活动。

回族为什么要宰牲过古尔邦节呢?相传,伊斯兰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间梦见安拉命他宰杀爱子伊斯玛仪献祭,考验他对安拉的虔诚。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闪闪发光,非常锋利。当伊斯玛仪侧卧后,他把刀架在儿子的喉头上。这时他伤心痛哭,泪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儿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个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点皮。

伊斯玛仪说:“我的父啊,你把我翻个身,让我匍匐而卧,这样你就下决心吧,顺从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听了儿子的劝言,把他翻了个身,然后解下刀子使劲宰时,真主受感动,派天仙吉卜热依勒背来一只黑头羝羊作为祭献,代替了伊斯玛仪。这时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头一宰,羊便倒了。从那以后,穆罕默德就把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规定为宰牲节,这就是传说的“古尔邦”的来历。

古尔邦节是宗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圣纪节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冒路德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一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圣人穆罕默德复兴的伊斯兰教,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演烃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节日活动多由清真寺主持。届时,穆斯林要穿戴整齐,到清真寺沐浴。更衣、礼拜,听阿匐们念经,讲述穆罕默德的历史和复兴伊斯兰教的功绩。然后息、游玩一天。

回族三大节日 第2篇

节期是按伊斯兰太阴历计算出来的,节日在一年的哪一天,按日历计算,年年都有变化。

圣纪节,亦称圣忌节,阿拉伯语称“冒路德”节,相传,穆罕默德(约570一632年)的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穆斯林为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遂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宗教集会,后逐渐演变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之一。节日活动通常由当地清真寺伊玛目主持。届时,穆斯林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到清真寺礼拜,听阿訇念诵《古兰》启示,讲述伊斯兰历史和穆罕默德复兴伊斯兰教的丰功伟绩。

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的汉意是“节”的意思。尔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在新疆地方,称肉孜节或芦仔节是波斯语的音译,即斋戒封斋的意思。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饮水进食。一月过后,伊斯兰十月初见新月而开斋不再封斋。

独具特色的回族节日文化 第3篇

关键词 回族 节日文化 社会功能

一、前言

在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庆祝节日成为人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而形成了不同国家、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具有鲜明特色的节日文化,西方人庆祝情人节、感恩节、万圣节,中国人庆祝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回族人们则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多种独特的民族节日。

回族的传统节日贯穿于民众日常生活,庆祝节日带给人们更多的感官享受和心理慰藉,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也吸收了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风俗习惯,如今的节日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很单纯很简单的文化现象或者民俗现象,它还与现代生活中的政治、经济、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紧密联系,共同形成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综合体。因此,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这不仅体现在其时间安排等直接效应方面,而且体现在错综复杂的相关效应方面。

节日文化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各个民族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自觉”的选择,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文化载体。总之,节日文化在回族的历史与现代化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笔者从回族节日现象入手着重分析以下两方面内容:即阐述回族节日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并分析节日这一文化载体在发展传统文化过程中所呈现的社会功能及其重要性。

二、回族节日文化

回族节日中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是最著名的 “三大节日”,即伊斯兰教的三大传统节日,此外还有很多宗教节日等,他们分别具有独特的内在含义和庆祝方式。

开斋节,阿拉伯语叫做“尔德·菲土尔”。顾名思义,开斋节是人们封斋刚刚完毕后过的节日。伊斯兰教历九月便是穆斯林的斋月,在这个月中,穆斯林从每天太阳升起至太阳落山这段时间里不可以饮食、饮水等,所以只能在早晚勉强各吃一餐。这一举动促使人们更加意志坚强和廉洁清真。斋月的第二十七天晚上就是“盖德尔夜”也叫“坐夜”。斋月结束时,群众履行交纳天课的义务来庆祝“开斋”。这天,男人们穿着整洁,沐浴净身,在清真寺举行会礼,会礼结束后,阿訇带领大家前往公墓追悼亡人。妇女们炸油香、馓子、果果等,做烩菜和凉粉,以美食馈赠街坊邻居,年轻人便提着礼物串亲访友。

古尔邦节须宰牲来庆祝,这是起源于关于伊斯兰教的美好传说。易卜拉欣对安拉十分虔诚,并且表示即使牺牲爱子伊斯玛仪也在所不惜。安拉为了考验他,在梦境中指示让他履行诺言。于是他告诉了儿子事情的原委,没想到的是,伊斯玛仪愿意顺从主命任由其父宰杀。易卜拉欣砍儿子这一刻,安拉终于被感动了,将羝羊代替其子牺牲。正是为纪念此事,才有了所谓的“宰牲节”。这天妇女们也打扫卫生,炸油香,男人们去清真寺参加会礼,阿訇为大家宣讲“瓦尔兹”即教义,之后大家互道祝安词“色俩目”。有一位回族老人告诉笔者,宰牲讲究为谁而宰,宰一只羊可以顶一位老人,这只羊的寓意便是背逝世的老人过桥;“一牛七牲”,意思是一头牛可以顶七个人。人们将所宰的肉分为三份:送给周围的亲友邻居、施舍给附近的穷人、自己食用,吃过肉剩下的骨头则必须埋起来。

圣纪节,不仅在于纪念穆圣的诞生,这一天也是他归真的日子。过节前,穆斯林们拿出“乜贴”,捐赠油、粮食等。节日这天,人们都聚集在清真寺礼拜,妇女们现在也可以去。阿訇为大家讲关于穆圣道德品行的故事。接着穆斯林开始做讨白即忏悔。最后一起聚餐,这种大家一起庆祝的节日对于回族的团结一致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法图麦节又叫“女圣纪”,是为纪念穆圣女儿法图麦的节日。

三、回族节日文化的内在意义

第一,回族节日文化具有历史延续性。回族的传统节日不仅仅是一种种简单的象征符号,而且是人类千千万万文化现象之一。事实上,节日能够构建起一个民族群体所特有的历史记忆,从而使人们的共同心理素质得到增强。因此,通过研究民族节日这一文化载体,能够实现回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回族节日文化具有道德伦理性。节日文化凝聚着回族人们“清真”的精神追求,是回族这一民族共同体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精神丰碑,也是发展和弘扬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回族节日文化客观上具有经济适应性。现代化趋势下民族节日文化出现了衰退迹象,而新型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等现象,也反映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巨大历史契机和发展潜力。

四、回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

徐万邦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中将其传统文化分为六个方面,其中,节日文化被单独列为其中一个方面,这充分说明了节日文化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的特殊作用。然而,节日文化既具有显性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隐性文化的特征,因此应在充分了解其内在特点的基础上,才能更加全面完整的阐述节日文化的直接效应和关联效应,从而分析其社会功能。

(一)回族节日文化的特殊点探析

第一,与宗教关联性强。历史上,伊斯兰教对于回回民族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回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均呈现出强烈宗教关联性。因此,节日文化在回族这个散居于全国的少数民族中得以维系,其决定性原因则在于回族民众对伊斯兰教的宗教虔诚。回族穆斯林们就是在严格遵守教规教法的基础上共同庆祝节日,这就使得回族节日对于节日的内容方面如拜年、访亲会友、做饭、吃饭有诸多禁忌。同时,回族庆祝“三大节日”时穆斯林均在清真寺举行会礼,而清真寺正是伊斯兰教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重要承载。

第二,与地域关联性强。回族大大小小的社区满布中国的各个省份,使得节日文化也在这种差异基础上表现出各地不尽相同的地域性特征。风俗习惯本就各地不同,并且回族穆斯林多以散杂居形态与汉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居住在一起,使其必然吸收所处地理环境下的风俗习惯,以致各地区庆祝节日的形式有所不同。

第三,与经济关联性强。回族传统节日也带了很多关联效应,具有善于经商之历史传统的回族穆斯林们,在节日期间,买卖牛羊、馓子、油香、水果等,还有买卖汤瓶、盖头、毯子的人们,商品交换、流通成为过节的重要内容。另外,人们互相走亲戚赠送的礼物则凝结着重要的经济价值,使得经济性充满整个节日进程。

(二) 回族节日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一,放松娱乐。回族穆斯林“过节但不过年”,因此,在其他民族庆祝节日之时,回族则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如春节时人们在回族人店铺购买花生、瓜子、糖果、肉类等,回族节日来临时,穆斯林则将疲惫的身心放松,并改善饮食,享受自己和家人辛勤劳作的成果。

第二,维系民族情感。回族节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人们普遍走亲访友,交流联络感情。同时,富裕的人们完纳天课、散发“乜贴”来施舍济贫,这使人们普遍得到精神、心理的慰藉,从而形成了民族成员间亲切、友好的情感基础,“天下穆斯林皆兄弟”正是回族人们深厚的民族情感的真实写照。

第三,提高民族自我认同。由于回族穆斯林具有共同的信仰,在节日之际,共同庆祝、共同祝福、共同聚会使人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族成员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一过程中,每一个个体的民族认同感得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得以提升。

第四,教育回族历史知识和文化习俗。回族的教育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传统,曾出现家传口授、经堂教育等多种形式,但是没有哪一种形式的教育能与庆祝节日时的教育相提并论,因为,节日文化所惠及的教育人群几乎是整个民族的任何一员。因此,阿訇对经典的解读、对圣人事迹的讲解无一不是对回族历史文化的教育。

第五,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作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综合体,民族节日文化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人们在庆祝节日的过程中能够使人们铭记民族共同价值观,这对继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

第六,发展民族经济。回族从一开始便被认为是一个善于经商的少数民族,对于汉族、其他民族之间的经济交往,回族穆斯林发挥了重要的纽带作用。现今,文化以及作为一种产业逐步发展和繁荣,节日文化在发展民族经济过程中,发挥了更加突出的作用。

此外,节日之际,回族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观察并学习长辈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这种耳濡目染的行为方式有助于穆斯林伦理观的构建。

五、结 语

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变革使文化界乃至每一个中国人感到震惊,每一个人的生活与其父辈相比,其共同之处越来越少,却遇到越来越多的用传统价值观判断不了的新问题,传统文化面临挑战,发展方向难以明晰。然而,“每一个民族传统都有走上现代的自我能力”,一方面,回族节日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普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决定了回族节日文化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自我适应;另一方面,节日文化因其综合性特征,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进而成为文化继承与边迁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万邦.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6.

[2]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4]杨文炯.传统与现代性的殊相:人类学视阀下的西北少数民族历史与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5]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南宁: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8]克利福德·吉尔兹.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孙振玉.回族社会经济文化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

[10]王正伟.回族民俗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11]马东平.传统与嬗变——河州八坊回族人的生活世界[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10.

[12]丁朝君.回族民俗学概论[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4

[13]杨志娟.回族传统节日文化意义探析[J].回族研究,1991.

[14]马桂花.回族节日文化解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1.

[15]罗荣轩,何克俭.清真寺与回族节日文化[J].共产党人,2001.

[16]李峰.节日的功能及其社会学[J].河南社会科学,2007.

回族节日 第4篇

回族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这些节日和纪念日都是以伊斯兰教历计算的。伊斯兰教历,以月亮盈亏为准,全年为12个月,平年354天,闰年355天,30年中共有1个闰年,不置闰月,与公历每年相差11天,平均每32.6年比公历多出1年。故回族上述三大节日一般每三年提前一个月。

开斋节礼拜在我国陕西、甘肃、青海、云南等地的回民将开斋节亦称为“大尔德”,流行在全国十个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中,但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民族在过节时又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习俗。回族的斋月,是伊斯兰教历九月(莱麦丹月)。回族为什么要封斋呢?据《古兰经》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40岁那年(伊斯兰教历九月),安拉开始把《古兰经》的启示给他。因此,回族视斋月为最尊贵、最吉庆、最快乐的月份。为了表示纪念,就在每年伊斯兰教九月封斋一个月。斋月的起止日期主要看新月出现的日期而定。斋月里,回族的生活安排得比平时要丰盛得多。一般都备有牛羊肉、白米、白面、油茶、白糖、茶叶、水果等有营养的食品。封斋的人,在东方发白前要吃饱饭。东方发晓后,至太阳落山前,要禁止行房事,断绝一切饮食。封斋的目的就是让人们体验饥饿和干渴的痛苦,让有钱的人真心救济穷人。通过封斋,回族逐步养成坚忍、刚强、廉洁的美德。当人们封了一天斋,快到开斋时,斋戒的男子大多数都要到清真寺等候。听见清真寺里开斋的梆子声后,就在寺里吃“开斋饭”了。开斋时,若是夏天,有条件的先吃水果,没有条件的喝一碗清水或盖碗茶,而后再吃饭。这主要是斋戒的回民在夏天首先感到的是干渴,而不是饥饿。若在冬天,有的人讲究吃几个枣子后再吃饭。相传穆罕默德开斋时爱吃红枣,所以回民现在也有这种习惯。斋戒期满,就是回族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之———开斋节。开斋节要过三天,第一天从拂晓开始就热闹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早早起来,打扫院子巷道,给人以清洁、舒适、愉快的感觉。男女老少都换上自己喜爱的新衣服。回族群众聚会和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节日里也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悬挂起“庆祝开斋节”的巨幅标语和彩灯。节日中,家家户户炸馓子、油香等富有民族风味的传统食品。同时,还宰鸡、羊,做凉粉、烩菜等,互送亲友邻居,互相拜节问候。新疆地区的回族,在节前要扫尘,粉刷房屋。男人要理发,男女都要沐浴、换新衣。全家吃“粉汤”。这种习俗,在全国各地都大体相同。有许多回族青年在开斋节举行婚礼,使节日更加热闹,展示出绚丽迷人的色彩。节日:藏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藏历新年、六月欢乐节,有的地区也过端午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为了欢度佳节,人们从旧历年十月初就开始作各种准备工作,如磨炒面、打酥油等。农业区藏胞还要打扫房屋,张贴年画等。欢乐节,一般都在农历六月中旬欢度。禁忌:藏族人民由于长期受宗教的影响,生活中禁忌比较多。藏族忌食圆蹄牲畜和有爪子的动物,如骡、马、驴、狗、猫、鹰等。也不得借用他们的工具和炊具宰杀、煮食这些动物。到藏族人家作客,进帐篷时,一般男性应从帐篷中间绳索的左边进入,女性从右边进入,并以男左女右的顺序就坐。进入帐篷后,不能用脚踩锅灶,不能向供佛的方向和老年人伸腿,也不能跨越主人放置的衣帽等。帐内佛像前陈设的清水铜碗不能取用。佛像前不能脱鞋袜,灶火门前不能烤脚和鞋袜等物。在藏族人家洗手、洗衣物时,要用他们的勺子在缸中取水,不能用自己的器具取水。不能故意打藏族人家的狗,更不能用枪射击秃鹫和老鹰,不能在拴牛套马的地方或羊圈里大小便。到寺院时,不准用手抚摸佛经、佛像、法器等,更不能跨越。在有经轮的地方转经轮时,应自左向右,不可逆转。藏胞的头和帽子一般不能乱摸。、印有藏文的纸和刻有藏文的石头,不能当手纸或碰击。

回族的传统节日 第5篇

开斋节,阿拉伯语是尔代·费土尔,尔代的汉意是“节”的意思。尔代·费土尔就是开斋节。在新疆地方,称肉孜节或芦仔节是波斯语的音译,即斋戒封斋的意思。在伊斯兰历九月(来麦丹)封斋一个月,白天不吃不喝,夜晚才可饮水进食。一月过后,伊斯兰十月初见新月而开斋不再封斋

按规定,傍晚日落而食,东方鱼肚白停止餐饮,是谓封斋(守斋、把斋)。庆祝开斋节则含有纪念艰苦、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意味。回回封斋控制饮食,律己怜贫,磨砺意志、耐力耐心。回族历经坎坷,备受艰辛,依然能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靠的就是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耐力。在开斋节那天,穆斯林要穿着节日盛装,点燃芭兰香,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庆祝节日。这天广大回族群众举行庆祝会,宁夏、甘肃,陕西、新疆穆斯林过节的气氛极为热烈。北京的回民中学和回民小学更是一片节日景象。回族青少年载歌载舞,欢乐开怀,庆祝自己的节日。各地的回族家庭都要香锅,用香油(芝麻油)炸油香,炸馓子,炸萨目撒,熬杏仁羊肉粥,炸油香还要馈赠至亲好友、乡亲邻居,共话节日。

中国三大节日 第6篇

篇一: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我国四大传统节日

A、春节:于阴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主要节日活动有:操办年货、伏、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互相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吃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玩花灯等;

B、清明节:于阴历三月间,即阳历四月五日前后;主要节日活动有:主要有扫墓、插柳、踏青、射柳、放风筝、荡秋千等;

C、端午节:于阴历五月初五;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挂钟馗像、挂香袋、饮雄黄酒、插菖蒲、采药等活动;

D、中秋节:于阴历八月十五;主要有祭月、赏月、吃月饼、吃团圆饭及舞龙灯等活动

中国有多少传统节日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习称七夕、七月

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

十、大年三十

| 评论

彝族火把节介绍 火把节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开始,举行3天的点燃火把仪式。

第一天“都载”意思是“迎火” 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打牛宰羊杀猪,以酒肉敬神祭祖,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大富人家杀牛过节,中富人家宰羊过节,贫穷人家杀鸡过节,孤汉煮鸡蛋过节,寡妇也要做荞粑海椒汤过节”,不分贫富贵贱,各尽所能。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点燃圣火,由毕摩(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老人手里接过用蒿杆扎成的火把,游走于房前屋后、田边地角,以示驱除病魔灾难。

第二天“都格”意思是“赞火” 这一天,是火把节里最热闹的一天。彝家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各村寨聚集到山野场坝,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活动。

小伙们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唱起动人的情歌,跳起“朵洛荷”。

火把节是眼睛的节日,在这样的日子里,当然得盛装出席。彝族服饰种类繁多,不仅有地区、年龄、盛装、常装之分,而且品种丰富。彝族女子与男子的服饰色调基本相同,喜用红、黄、黑三色。这些辉映着彝族文化的绚丽服饰,在火把节里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穿行在你的周围。

火把节期间最为刺激的莫过于彝族民间竞技活动。竞技,是力量与技巧的角逐。在这种角逐中,彝族民间形成了赛马、斗牛、摔跤等风格独特的各种竞技项目。

第三天“都撒”意思是送火 送火仪式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高潮。当天色开始黯淡的时候,人们点燃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手持火把,高声放歌,在田野山岗、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围着数米高火焰的柴堆,跳起欢乐的“达体舞”,释放着一年的欢情与热烈,场面极其壮观。篇二: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串词

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甲: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有着美好的记忆,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乙: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甲乙合: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甲:一年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乙: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就描写了一幅春节期间充满生气和希望的画面。甲: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看花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乙:请欣赏唐代诗人苏道味写的《正月十五夜》

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甲:让我们和诗人杜牧走进他的甲乙:《清明》---甲:清明时节,我们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乙: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的鹊桥相见 甲: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佳节人团圆,乙:古人总爱对月抒怀,玉兔,嫦娥,感慨万千,合:请听《中秋月》

甲:中秋过去是重阳,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九九重阳节,乙:重阳节人们爱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表达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甲:一个个传统佳节,一首首经典诗词

乙:诗词中的节日,节日中的诗词,齐合:祈福迎年是春节,花灯猜谜闹元宵,祭祖踏青在清明,粽子飘香话端午,七夕节上鹊桥会,明月把酒中秋到,九九重阳来登高,来登高。

篇三:中国穆斯林的三大节日

中国穆斯林的三大节日

新闻来源:云南政协报 新闻作者: 添加日期:2006-2-16 9:55:07 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穆斯林每年都隆重地庆祝传统的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发展,穆斯林经济条件大有改善,其规模和热烈程度远非昔日可比。尤其是受国家的重视,国务院特别规定,每年三大节日,各族穆斯林职工休假一天,届时有关党政部门领导亲赴穆斯林社区表示祝贺。计划供应时期,特给穆斯林供应肉类、食油和面粉,体现党和人民政府对信教群众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开斋节

“鸡鸣而食,星灿始开”,经过一个月的斋戒,月终望见了新月,意味斋戒解除,恢复日常生活,作为穆斯林完成了一项功修,自然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开斋佳节的到来。

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俗称,即阿拉伯语“尔德·菲特勒”意译,各地穆斯林对这个节日的热烈程度,较之“古尔邦”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即使远在千里外的旅人也争取回乡与亲友共同欢度开斋佳节,整个穆斯林社区呈现一派欢腾景象。

伊斯兰教律规定,是日每个穆斯林成员(黎明前出生的婴儿也在内)必须捐献“三斤小麦”等价金钱,施舍给贫困穆斯林。

是日清晨,清真寺举行“会礼”,参加者沐浴盛装,沿途高诵“大赞词”,礼拜殿爆满,庭院里也挤满群众。有的地区选择一块广场举行万人会礼,一眼望去,白帽白头巾如白浪翻腾,景象非常壮观感人。

会礼结束,照例举行“仪式”,互相握手祝贺“斋戒全美”,有助于增进彼此团结,消除往日芥蒂。

游坟是会礼后的一项重要活动,群往墓园悼念亲人,虔诚向真主为亡者祈恕,尽生者告慰之意。

近年开斋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有的欢宴宾客,有的组织游园,有的举行武术表演和文娱活动。上世纪80年代,沙甸穆斯林特从内蒙古自治区买回骆驼,组织慰问驻守祖国南疆的人民子弟兵,军民大联欢。

古尔邦节

古尔邦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接近,靠近”真主。古尔邦是中外穆斯林最隆重最热烈的传统佳节,一年一度,也是朝觐礼仪中的一项主要功修——宰牲,向真主表示虔诚信仰。

古尔邦宰牲,起源于古代先知易布拉欣的传说。这位先知晚年无子,夫人已逾育龄,族人对先知大量施舍牛羊大惑不解,易布拉欣郑重表示,倘蒙真主赐我一子,即使以爱子作“牺牲”奉献,我决不会吝惜。不久,一位妻子生下易司玛仪,另一位妻子也怀孕生下易司哈格。弟兄俩幸福地成长起来。

真主考验易布拉欣,几次在梦境中启示他履行当年诺言,易布拉欣恍然大悟。次日毅然携爱子易司玛仪去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以爱子为“牺牲”奉献。途径中,魔鬼易卜劣厮频频出现,教唆易司玛仪逃走,易司玛仪愤怒地抓起石块投击魔鬼,积极配合父亲的善行。正当生死关头,天使奉主命送来一支羝羊代替“牺牲”,证实易布拉欣的忠诚无私。中国穆斯林故称古尔邦节为“忠孝节”。

古代阿拉伯人敬重易布拉欣父子的高尚情操,无私奉献,群起仿效,宰牲献礼。伊斯兰教“道宗一脉,众圣相传”,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项礼仪,列为朝觐功修之一,每年在麦加或外地如期举行。

古尔邦宰牲规定每年希吉拉历(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朝觐最后一天开始,共三日,逾期无效,所宰骆驼、牛或羊,必须体态健美。宰牲前,面向西(麦加天房)肃立,高声赞辞申告,表示庄重。规定羊一人一只,骆驼和牛可以合宰,不能超过七人。所宰牲的肉、油脂原则分三份:自食、馈赠亲友和济贫,牲皮捐赠清真寺。

圣纪节

先知穆罕默德的生辰与忌日都在不同年份的同一天——希吉拉历三月十二日。穆斯林是日既缅怀先知降临人间,又纪念先知与世长辞。中国穆斯林统称“圣纪”,列为每年“三大节日”之一。

纪念先知穆罕默德在于赞美先知开创伊斯兰历史新纪元,传播《古兰经》,将穆斯林引向敬主爱人的和平之路。

穆斯林过圣纪节,还在于遵奉“圣训”、“圣行”——先知穆罕默德树立的千秋典范,学习先知宽容无私奉献的崇高美德,爱国爱教,遵纪守法,讲求文明,团结互助,与时俱进,共建和谐社会。

“圣纪”举行日期并不统一,安排在不同的日子,便于借佳节走村串寨,探亲访友。圣纪主要活动是赞主,赞圣,宣讲先知穆罕默德光辉生平,清真寺里装饰一新,人如潮涌,气氛热烈。最后会餐,济济一堂,增进彼此情谊,争作奉献。昆明城区五大清真寺每年同日举行“圣纪”活动,盛况空前。

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文化探析 第7篇

摘 要: 回族因信仰伊斯兰教所形成的节日习俗具有显著的特点和重要功能,以回族穆斯林两大“尔德”节日为例,它们均展现了富有特色的文化习俗来源和内容以及节日特点和功能。

关键词: 回族穆斯林; 尔德节; 伊斯兰文化; 功能; 特点

中图分类号: K89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21X(2014)01-0106-05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节日丰富多彩,作为民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文化现象,它反映并影响着民族精神和生活风貌。节日活动,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生活直接和综合的表现形式。它可以全面或者局部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物质生活、宗教、习俗、道德、审美观、禁忌等各种文化现象。

节日类型之多很难统计,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往往同一民族因地域不同,节日也不完全一样。同样,不同的民族也有相同节日。节日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更是同中见异,异中见同,精彩纷呈。鉴于节日繁复,划分标准难于统一,在此主要依据节日来源、性质,兼及考虑到语系和地域等因素,划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宗教节日。例如开斋节和古尔邦节、藏族雪顿节等。该类型节日和节庆活动比较普遍。(2)时令节日。该种类最为普遍。如汉、满、土家族的春节,彝族年等,该类节日通常具有固定的日期,并且亲友相聚共同庆贺,伴有娱乐歌舞、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3)庆丰收节日。该类节日起源很早,与农业密切相关,是在各民族中流行普遍的节庆活动。如藏族望果节、满族添仓节、白族栽秧会等。该种节日与农事紧密联系,欢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伴有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4)传说型节日。如藏族的俄喜节和达玛节,哈尼族的祭龙节,布依族的六月六,彝、白、纳西、哈尼等族的火把节。该类民族节日来源都与传说故事相关。(5)纪念型节日。这是指为了纪念某个重要日子而一年一度举行的节庆活动,多产生于现代。一般分国际的和国内的两种。如“五一”劳动节,“三八”妇女节,国庆节和建军节等。

伊斯兰教的传入中国与回族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回族的传统节日明显受到伊斯兰教影响,多为宗教节日。伊斯兰教的总纲要求是内心诚信、口舌招认、身体力行。简言之,必须履行根本要求,坚持认主独一和六大信仰:信真主、信天仙、信经典、信圣人、信复生、信前定。在生活的实际言语行动中,践行“五功”,即念、礼、斋、课、朝。本文以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为例,以最核心的认主独一和“斋、朝”功课为主要探究对象,介绍回族传统节日习俗的来源和内容,对节日特点和功能做一探讨。

一、回族穆斯林尔德节日习俗来源和内容 

(一)开斋节 

国内有回、东乡、保安、撒拉、维吾尔、哈萨克、塔塔尔、塔吉克、柯爾克孜、乌孜别克等10个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另有“白回”“傣回”“藏回”“蒙回”以及汉族穆斯林一同欢度此节。就国际而言,这是全世界穆斯林欢乐吉庆的节日。开斋节系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突厥语系称之谓“肉孜节”。时间以伊斯兰教历(即希吉历、回历)计算,在十月一日。九月是斋戒月(赖买丹的月份,阿拉伯语),该月正是《古兰经》下降之月,“赖买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故在此月中,你们应当斋戒”(《古兰经》2:185),①①《古兰经》,马坚译,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1987(回历1407)。括号中数字表示(章:节),下文同,文中所引均据此版本,将不另注。 即规定所有健康的成年穆斯林男女都要履行斋戒功课,称作封斋或把斋,从黎明到黄昏戒除饮食男女,谨言慎行,自我反省,克制私欲。此为“五功”之一,定为主命。斋功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要求,主要指饮食男女;第二层是指肢体斋,即言行之端庄和修善;第三层境界是心灵斋。“人性是贪吝所支配的”(4:128)“达五德啊……不要顺从私欲,以免私欲使你叛离真主的大道;叛离真主的大道者,将因忘却清算之日而受严厉的刑罚。”(38:26)真主警戒作为大地的代治者达五德圣人以及人类应当时刻警醒并戒除私欲,清洁心灵,升华品性。

斋月被看作忏悔之月、行善和宽恕之月。“你们绝不能获得全善,直到分舍自己所爱的事物,你们所施舍的,无论是什么,确是真主所知道的”。(3:92)真主说:“如果你们行善,那么,你们是对自己而行善;如果你们作恶,那么,你们是对自己而作恶。”(17:7)又说:“谁以善债借给真主,他将以许多倍偿还他。”(2:245)穆斯林普遍热衷在斋月中践行善举,获得真主喜悦,因为“行一个小蚂蚁重的善事者,将见其善报;作一个小蚂蚁重的恶事者,将见其恶报”。(99:8)穆斯林的根本信仰在于认主独一,崇拜真主的根基和体现在于完美“五功”。斋功是被穆斯林普遍重视的。尤其重视斋月中的盖德尔之夜(Laylah al-Qadr),穆斯林普遍遵守“守夜”或“坐夜”的宗教习俗。此夜是伊斯兰教对《古兰经》始降之夜的敬重称谓。“盖德尔”系阿拉伯语音译,为“前定”“定命”“高贵”的意思。该词始见于《古兰经》第97章,译作“高贵的夜晚”或“珍贵之夜”,即“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我在那高贵的夜晚确已降示它,你怎能知道那高贵的夜间是什么?那高贵的夜间,胜过一千个月,众天神和精神,奉他们的主的命令,为一切事物而在那夜间降临,那夜间全是平安的,直到黎明显著的时候”。(97:1-5)根据经注学家的解释,该夜为真主开始向先知穆罕默德颁降《古兰经》经文之夜,即把“记录在一块受保护的天牌上”的全部《古兰经》经文按其原行踪降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以引导世人从迷惘中走向真主的正道,故称“高贵之夜”;该夜还是真主预定世间万事万物的命运之夜,并于该夜派遣众天使降临世间料理事务,显示了真主作为最高唯一主宰的绝对权威,故又称“前定之夜”或“权力之夜”。通常用来专指伊斯兰教历9月(莱麦丹月)第27夜。由于《古兰经》明示盖德尔之夜“胜过一千个月”,天使降临,彻夜平安,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说过:“谁使该夜充满生气,谁就有资格进入乐园。”所以穆斯林十分重视这一珍贵之夜。逢时,男子聚集在清真寺内,进行换水、听“卧尔兹”、礼拜、跟随阿訇赞主赞圣、为亡人祈祷等活动。妇女在家制作油香和馓子送到清真寺里,供礼拜者享用。有的妇女还会打开箱柜,以示迎接真主恩降给养和吉祥。这一夜,家家灯火通明(旧时点油灯、蜡烛),以示庆祝,感谢真主。这种为求得真主的回赐而彻夜不眠的活动,即为“坐夜”或“守夜”。

当穆斯林圆满完成斋月功课后,就是完成了真主给人类的一项定制、一件重大的善功。开斋的吉祥、喜庆不言而喻。全体的穆斯林男女老少,起个大早,重新做了“务斯里”(大净、沐浴),穿上最好的新衣,擦上香水,里外打扫干净,收拾整齐,每人施舍钱物,履行开斋捐的义务。共同庆贺,朗诵赞词,到郊外或聚集清真寺,参加会礼,聆听伊玛目的卧尔兹(演讲)。然后,大家走亲访友,互致“赛俩目”祝福品尝早已准备好的美味佳肴。有时,穿插一些游戏与娱乐活动,持续3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喜庆祥和安乐却不放纵狂欢。

nlc202309042012

关于斋功要义,学者们多有论述。刘智的《天方典礼》中说:“斋非仅止食止色也,务斋诸耳目身心,故斋之日,不起妄念,不动尘思,举止唯敬,语默为恭。”“真回老人”王岱舆概括斋戒的意义:“省过,节欲,清心”[1]188。“真主谕云‘斋属予’盖主清净,无情欲饮食诸缘,人能斩绝诸缘,习主清净,自然相近于主矣。此斋之极义也”[1]189。真主在经文中阐明,斋戒的目的在于“以便你们敬畏”。先知穆圣(愿主福安之)說:“斋戒是一面盾牌。凡是斋戒者,均不得讲丑活,做蠢事。即使有人向他挑衅或辱骂他,他都应当说:‘我是斋戒者,我是斋戒者。’”[2]177同时,他会记起自己是有“人性”而不是“兽性”的人。斋戒最重要的在于锻炼斋戒者内心修为的境界——只有真主才是监察者——遵循真主的命令。穆圣说:“谁不能放弃说谎与作伪证,那么,真主就不需要他放弃饮食。”[2]178伊斯兰斋戒的精神在于敬畏真主,求主喜悦。正如《古兰经》中说:“我创造精灵和人类,只为要他们崇拜我。我不望他们的供给,我也不望他们的奉养。”(51:56-57)

斋戒具有多方面的义理和益处。例如,斋戒能令人敬畏真主,虔诚拜主;有利于提高道德修养,加强自律精神;能够使富人体恤穷人,培养恻隐之心,扶困济贫;能有利于产生贫富之间的社会平等意识,有利于协调人际与民族关系,有利于构建和美社区与和谐社会;更能磨练人的意志与耐性;等等。这不论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个人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影响。

在此有必要指出两点:其一,斋戒对于人类而言并非如同常人(非亲历体验者)所想像的,认为这是一种“残酷”的事。真主给人类的定制中蕴藏着益处和妙处,在灵活性之中又彰显着人性之大美。真主说:“你们中有害病或旅行的人,当依所缺的日数补斋。难以斋戒者,当纳罚赎,即以一餐饭,施给一个贫民。自愿行善者,必获更多的善报。斋戒对于你们是更好的,如果你们知道。”(2:184)经文中的“难以斋戒者”,就是指年迈的老人、体弱的病人、孕妇、乳母、痊愈无望的病人;这些人不必封斋,也无需补斋,只需依所缺的日数每天供给一个贫民一日的饭食——其限量为一个中等饭量的男人能够吃饱[2]180。“真主要你们便利,不要你们困难,以便你们补足所缺的日数,以便你们赞颂真主引导你们的恩德,以便你们感谢他”。(2:185)“真主只依各人的能力而加以责成”。(2:286)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切身体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斋戒精神。斋戒的确是一项利人利己有益于社会又充满人性的美好功课。其二,斋戒不仅仅是穆斯林必须遵循的律令。作为“全世界的主”(1:2)真主说:“信道的人们啊!斋戒已成为你们的定制,犹如它曾为前人的定制一样,以便你们敬畏。”(2:183)这说明在天启的教律中,例如犹太教和基督教律,也都有斋戒的律令,它曾是以往那些古老民族的律例。

(二)宰牲节 

这是“尔德•阿杜哈”的意译,阿拉伯语音译作“古尔邦”,意为“牺牲”“献牲”,本意为接近,引申为通过牺牲,行善干好,来接近真主。时间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教律规定,十二月上旬为“朝觐”的日期,来自全球的穆斯林不分民族、种族、肤色、国籍、职位等齐聚圣地麦加,履行宗教功课,最后一天即十二月十日以宰杀牛羊驼共餐庆贺。“天房大会,俗称小节,继往圣之遗迹,遵历来之古礼,大众宰牲,最为切要,实为近主之因由,可渡业缘之火海”[1]119。“真主悯世人离散,忘自己之从来,乃命阿丹阐扬大众,平生一次,朝觐天房,参悟正道”[1]189。“是时省悟,随即斩断万缘,超越生死,思还大命之乡,完结先天之约,复命归真,一心向主,此清真朝觐之义也”[1]189。

宰牲节的来历是:真主慈悯先知伊卜拉欣,使其晚年得子易斯玛仪。先知伊卜拉欣夜梦真主令他宰子献祭,以考验其对于真主的忠诚。当父子两人唯命俯首时,真主派特使送来一只黑头绵羊代替。“夫以无过之牲灵,罚赎有过之君子,名虽施济贫难,理括财色身体。俗子无知,反古道而不遵;清真至理,非智人而不悟”[1]120。从此,牺牲节的宰牲之礼相沿至今。牺牲节的奥义在于,表现了伊卜拉欣父子对真主的忠诚,以及易斯玛仪对父亲的孝敬。故又称“忠孝节”。该节日表达了人们对主道的奉献牺牲精神。庆贺仪式类似开斋节。不同的是:宰牲。各人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或一人一羊,或七人一牛或骆驼。挑选膘肥体壮,外形美观的,不许以有伤牲畜充代。表示牺牲自己的心爱之物来接近造物主。“内处兼特,不偏不倚,始为正道也,因正人之与真主,其中有三大障碍:乃财物也、恩爱也、自己也”[1]120。“三障未超,怎得清真世界;四牲未降,终堕昏迷苦海”[1]120。肉三等份,分别用于馈赠亲友,施舍济贫和自家享用。广义的牺牲之物则可泛指人的体力、智力、精力、财力乃至生命。当主道需要时,毫不犹豫地奉献,以实现人生之最大价值。在新疆牧区的哈萨克、柯尔克孜和塔吉克等族,还举行刁羊、赛马、摔跤等文体活动,热烈庆祝。

二、尔德节日文化特点和功能 

通过对回族穆斯林尔德节的介绍,我们发现回族传统节日中展现出来如下信仰习俗特点。

(一)民族性和群体性 

世界上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民族节日,各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并非雷同。节日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回族亦如此。人们是需要一种民族归属感的。节日恰好是一种大众共同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回族节日活动中处处彰显出基本上是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性显著特征。在当下开放、自由、多元的时代浪潮里,虽有淡化或弱化信仰意识的趋势,但坚守者占据主流。(二)周期性和朴素性 

节庆时间周而复始且举行欢庆的时间又相对固定,有着全体穆斯林高度集中一致的表现。同时体现了人们在非常时间段里宗教生活的朴素性。斋月为伊斯兰教历九月,开斋节在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朝觐时间为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上旬,这些都具有全球一致性。这种周期性的节日庆典也是信仰习俗中展现得最充分和最凸显的部分。相比较而言,在更多普通的日常生活中,回族的信仰习俗例如清真饮食等也是随时处处可见的,展现出更多的朴素性特点。

(三)稳定性和区域差异性 

回族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生活习俗,日积月累就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同时,由于回族穆斯林居住区域、自然历史、地理环境及受汉文化影响程度之不同,造成在节庆活动甚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极大的区域差异性和地方性特点。例如,同样是走坟,宁夏回族是在“尔德”会礼后,请阿訇甚或由自己念诵《古兰经》,以纪念亡人;山东乡村的回族选择在春节前请了阿訇去“走林”(即走坟),在时间上同于汉族,而在具体行为上又有所区别,不同于汉族的烧纸上香、以点心水果等食品去祭奠亡人。

(四)多样性与复合型

认主独一的信仰是根本的、核心的、不变的,但习俗在节日与日常中的表现包含着丰富的要素与内涵,回族因受伊斯兰和中华文明的双重哺育而彰显出一种包容多元的复合型文化特点。信仰习俗在节日庆典中呈现出神圣性与世俗娱乐性的多样性统一。

(五)跨区域性 

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谈到斯拉麦坦(Slametan)的集体宴会这种仪式时,强调它能有效地达到两个效果:“谐调最终的价值观,有效整合以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也能满足农民大众特有的协调理智、稳定情感的心理需要。”[3] 回族穆斯林基于共同信仰使他们超越了地域性差异。正所谓“天下回回是一家”。 

nlc202309042012

信仰在一个民族的生活中占有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回族传统节日在民俗生活中发挥着多种功能。

(一)凝聚整合功能 

此处的“凝聚”指在节庆活动过程中,从整体上所展现的一个民族特有的民族凝聚力及其精神风貌,也指表现在地理、乡土方面的特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集团(或集体)型特征。共同的伊斯蘭信仰所形成的相同习俗特性在节庆活动中协调着民族内部关系,确立民族认同,起到联系纽带作用。还使紧张情绪得以释放、缓解,情感得以进一步加强,于团结中获得精神支持与生活服务,从而实现全民族的文化整合与社会控制。该功能在宗教节日和庆丰收节日类型中体现的尤为显著。笔者认为越是与一个民族、地域、集团的整体荣誉和核心利益关系密切,就越容易形成这种功能,发挥作用也越强大。这也彰显了一个民族或地域集团群体的强劲生命力、创造力及其发展潜力。

(二)社交功能 

节日不仅为民族内部的交流提供了具体而生动的时空场景,而且也为民族内部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社交提供了良好契机,这都有利于增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并有助于建立睦邻友好的族际关系,对民族自身发展和民族互动的意义自不待言,并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进步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因信仰习俗的一致性,在节日聚会中也为青年男女交友提供了便利时机与条件,如果由此进一步发展而缔结婚姻,就衍生成一种特别重要的功能——联姻功能。反之,联姻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又强化了人们间的社会交往与互动关系。

(三)传承和变异功能 

传承即历史继承性,习俗也是历史遗传或沿袭的结果,具有一种代代承传的特点。尤其是信仰习俗对于保存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习俗也带有一定的变异性特点。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关于产生变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时代变迁、地域差异、生产经济的发展、政治文化因素,等等。作为一种民族习俗文化,它在承传和变异的历史长河中,也呈现出延承、革新、发展和创造的动态特点。

(四)对经济文化交流具有促进作用 

节日活动为人们提供了重要契机。经济活动既指向民族、区域、集团内部又指向其外部,特别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这一点就表现的愈加显著,现实意义更加重要。这是由人类族群和信仰团体的内部需求和外部需要决定的。通常来说,这对于参与双方或多方而言,都是一种必要的互惠性活动。宗教节日如朝觐活动,在圣地聚集了全球穆斯林,他们完成主命功课的同时,也为彼此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商贸可能性。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人彼此尊重,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加强团结,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互动中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繁荣。

(五)起到重要协调功能 

真正的信仰是真善美的,也是至仁宽容的。对于信仰习俗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调节民族间(也包括民族内部之间)的和美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促进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回汉民族关系,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第六,放松功能。回族传统节日活动中,也常常安排有教门拳之类的武术表演、踩高跷、游艺、体育、中阿文书法、绘画、教门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这对于在快节奏繁忙的现代社会里生活的人们,起到调整节奏、缓解和释放身心压力的重要功能。

最后有必要指出的是,任何一种习俗都是人类文明多元互动与多元互融发展的结果,并且伴随着时光之流,又体现为一种动态发展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岱舆.余振贵点校.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7.

[2]阿费夫•塔巴尔.伊斯兰的精神[M].欧麦尔•王秋平,译.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5.

[3]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180.

[责任编辑:刘兴禄]

A Cultural Analysis of Erde Festivals of Hui Muslims

LI Hua

(Institute of Cultur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250100; 

Institute of Hui Islam, Ningxi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Yinchuan, Ningxia,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Hui believe in Islam and their festival customs have strong religious features and important roles. The two Erde festivals, for example,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ive cultural sources, rich contents and important functions.

Key words:

Hui Muslims; Erde festivals; Islamic culture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