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发精神学习(精选6篇)
黄大发精神学习 第1篇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大发精神 扎实基层建设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黄大发精神扎实基层建设
黄大发,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今年82岁。他用了36年的时间只干了一件事:修水渠,最终让全村人喝上了水。
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劳动者。千百年来,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喝不上水,全村人喝水只能靠一口枯井。黄大发不信命运的安排,刚一上任村支书,他就立誓修水渠,想把几公里之外野彪村的水引到村里。由于不懂技术,修修补补了十几年,水就是引不进来,草王坝人喝水的梦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被反复拉扯,最终还是破灭了。
第一次修渠失败后,不甘心的黄大发决定学习水利技术。1989年,枫香区水利站迎来了54岁的黄大发。三年的时间,他从零起步、从头开始,掌握了许多修渠的知识,知晓了什么是分流渠、什么是导洪沟,还学会了开凿技术。1995年端午,草王坝人世世代代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这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水渠终于竣工了。村民们给水渠起了一个亲切的名字,“大发渠”。那一天是草王坝人特别高兴的一天,兴奋的黄大发哭得像个孩子。
黄大发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也是一名农村党员,他用自己的双手带动千百双手,以一颗心换取千百颗心,最终让全村人喝上了水、吃上了白米饭,有了一条光明的路。
苦战36年,这是一位“年份”英雄,而“年份”精神恰恰是劳动者应当具备的精神。在当今有些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有时候连谈论理想都会遭人嘲笑,更别说初心不改地坚持做一件事情。初心不改,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谈何容易?何况是36年的时间。而正是对这四个字的坚持,才让黄大发战胜了困难。
黄大发的背后,是全中国数以亿计的劳动者。他们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岗位,为生活拼搏,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勤于劳动、善于创造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品格,也是当代中国续写发展奇迹的动力源泉。以勤奋为内核的劳动精神,也是每个劳动者的精神原色。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弘扬劳动精神,才能为中国的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民生在勤,勤而不匮”。多少年沧桑巨变,但劳动精神一直熠熠生辉,以黄大发为代表的一批批“年份英雄”,是劳动者的身边榜样,是劳动精神的最好诠释,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实台基。
黄大发精神学习 第2篇
学习人:何XX 2017.5.16 黄大发是我们贵州遵义的一名村支书,他从一位年轻小伙花了整整36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们在大山深处,悬崖峭壁之上,硬是开创了一条全长10公里的水渠,致使那里的村民们终于能种上水稻,能吃上香喷喷的大米饭。
那里的乡民们从年年吃玉米,改为吃大米,而且粮食连年增收。黄大发带领乡民们脱贫致富,让更多的农民朋友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伟广大党员做出了榜样,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在我们的身边居然藏着这么一位新时代的愚公,他那种意志坚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特别是为我们的祖国的花朵做出了榜样。我们一个人一生中一定要树立理想,一定要为了实现自己理想要奋力拼搏。如今有很多人就是因为意志不够坚强,目标不明确,做事半途而废,没有获得成就感。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像黄大发老人那样,用一生的时间只为做一件事情,终于获得了成功。
黄大发精神学习 第3篇
关键词:经济,教育,一体化发展
从习主席讲话中, 我们可以深刻地意识到, 教育事业, 通常是全社会当中, 最关键的资源, 它的出现, 和人类与社会二者的发展历程是牢固不可分割的, 因此, 教育事业和人类的日常经济活动息息相关。伴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向前发展, 当今社会现状, 早就出现了根本性的创新, 教育事业与社会经济活动, 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呈现出日益复杂的趋势。经过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与分析, 可以发现教育事业与经济活动之间呈现出的关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教育事业需要以社会生产力作为前提, 其关键是借助于劳动生产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 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显著跨越;
(2) 经济活动作为国内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经济的发展程度, 对教育以及物质的发展和水平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 因此, 国家便对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做出了更多明确的要求;
(3) 因为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状况失衡, 表现出多角度的问题, 教育事业和经济活动二者之间发生了相应程度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了广泛的全社会争议。步入21世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鼓舞下, 教育事业与经济活动发展二者的关系, 也逐步变为国内新时期教育理论研究中关键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跃进步的时代背景下, 怎样去确定教育事业与经济同步进行发展的模式, 已经是相关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
一、经济活动的发展对教育事业的有效促进作用
(一) 经济的发展将保障教育物质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十八大召开至今, 国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在持续稳步向前的同时, 也在不断创造着丰富的社会物资财富。经济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供的帮助, 不但有丰富的物质方面基础, 此外也创造了极佳的社会条件, 教育事业的进步, 显然也为推动社会的基本经济发展任务指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 在早些年, 因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无法带来理想的教育条件,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现代化的生产力可科学水平, 这个时候多数人都可以品味教育的丰硕成果, 同时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之间, 便会呈现出相互影响的关系:一是着重表现在提供经济利益帮助的方面, 二是提供教育的发展方面上, 务必首先带来资金保障。根据统计数据的研究显示: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 国内的经济飞速发展, 年均GDP增长率保持在6.04的水平, 按照经济学家的分析, 至2020年, 人均生产总值将要实现突破3000美元的大关。国内的经济增长要达到世界第一位的宝座。20年之后, 保守估计也会保持9.01的年均增长率指数, 显然这个速度是非常喜人的。
改革开放时至今日, 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断保持着高速增长,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从温饱逐步奔向小康水平。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教育事业方面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高校的录取率大幅度提高, 文盲的比例同时降低, 多数偏远贫困地区也相继办学, 志愿者踊跃深入偏远贫困地区支教, 农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也有了新的提高, 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不断在缩小;民办教育方面, 也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制的教育, 高中层次的教育事业, 也在飞速发展, 偏远山区的高校录取率有了提升。显然, 经济方面的投资、经济利益与教育领域的存活并向前发展是密切联系的, 经济活动在某些程度上, 带有指导性的作用:一是经济的增长可增大教育领域自身需要的众多技术与文化人才的数目;二是教育事业的向前不断发展, 至始至终代表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 一个国家越是各方面发达, 在经济体方面越有可能带来更丰厚的教育事业成本, 这样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向前深入发展。国家的经济水平, 将直接制约着国家能够用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成本。
(二) 经济对教育有保障作用
西方发达国家在教育方面的经费来源首先是学费, 再则是政府方面提供的财政拨款, 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民间的捐款以及企业与社会的自愿赞助, 上述都是经济发展状况以及一个国家的富足程度的重点体现。显然, 处于高水平经济发展国家和地区, 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成本, 大幅度超过了处于低水平经济发展的国家。不难看出, 发展中国家为了确保教育事业不断前进, 所带来的经济援助是:确保计划的实施;保证资金的到位;资金的使用要进行担保。
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将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 通过沿海地区与西部贫困地区的对比不难看出, 在经济处于发达程度的城市里, 包含丰富的信息资源, 还有教育机构、图书馆以及媒体信息等等, 信息扩散的范围也十分广, 教育资源重点集中在上述发达地区, 但是在西部贫困地区包含的教育资源奇缺, 失衡现象显著, 这已经成为当前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程度落后于发达地区的最主要的原因。教育资源分配失衡将造成教育领域的严重不平等, 进而造成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显著扩大。所以, 鼓励教育的资源实现共享, 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上需要面对的挑战。在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也应该逐一清除教育上存在的不均等问题, 为经济活动和教育发展二者的协调提供保障。
二、教育在经济方面起到的作用
(一)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我们不能只看到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却忽视了教育的发展, 对经济有相似的作用。教育在经济的快速增长方面起到带动作用, 教育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 但是教育同样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做着贡献, 只有掌握了知识与技能的复合人才, 才能更好的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复合型的人才有着先进的理念, 能够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教育也令人们获得丰富的经济学知识, 在实践过程中, 可以创造出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 我国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大量的经济规则需要借助于教育才可以得到推广, 在教育领域的实践过程上, 相关人员仍然要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 持续促进新的经济发展革新, 最后是教育可以在掌握新技术的目标上为人们提供帮助。
(二)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持
知识和人才是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最重要因素。实践过程中, 理论能够随之出现, 经济学相应的理论, 同时对实践具有支持作用。借助于理论的支持, 就能够归纳相应知识与研究能力, 上述理论都确定在教育层次上, 务必有教育做支持。经济的发展应严格遵循科学发展观, 保证经济的不断发展, 此类发展应依靠显性与隐性知识的发挥支持作用, 从中可以发现, 教育在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方面, 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 教育对经济的后续作用
后续作用是指教育在教育形式的作用逐渐出现之后, 进而又体现出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后续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 知识技术的后续作用, 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交际能力, 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结合, 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是带有渐进性与长期性特征的, 可以产生后续的作用;二是紧随其后的经济教育理论分析与研究;第三是教育在经济中的作用方面, 还体现在紧随其后的经济增长上, 经济的增长与衰退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短时间内无法体现;第四, 教育创新也在经济中发挥着作用, 教育的技术发展, 有效帮助人们获取相关的知识, 学习经济常识, 进而掌握并且良好运用经济规律, 在推动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 创造出归属社会的物质资源。第五, 教育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方面也发挥作用, 着重指培养高科技人才知识与技术, 在投资组合方面, 推动着角色的转变。
(四) 教育在经济中的体现出改造作用
教育不但为经济的向前发展提供帮助, 此外也为科技的进行支持。在科学与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教育的帮助重点体现在下述方面:
(1) 知识结构的相应调整。只有知识结构不断去进行调整, 才可以稳固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 同时保证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良好转型, 现有的知识结构与体系已经无法达到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教育因而有义务助其进行经济上的转型。
(2) 教育可以为经济注资提供帮助。在经济发展当中, 同时又为整合与资本的重组方面提供帮助, 在资本能科学运行之后, 重组后的经济便产生丰厚的效益, 在实际工作中, 将会包含新的资本重组与再分散的过程, 加入需持续促进经济的向前发展, 教育就应带来合理的指导与帮助。
(3) 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做出指导。为了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多个地方政府不遗余力吸引投资, 往往造成鱼目混珠, 面对众多企业, 暂且不议可否吃的下, 根本不去做出任何形式的筛选, 往往根据位置、运输是否便利和资源、能源等那些关系不大的因素, 来对其决定淘汰制。大家要注意到, 不管资金的投入有多少, 都应有技术过硬的工作人员, 来对教育的发展进行指引, 在地方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任关键角色。
参考文献
[1]疏靖.高职教育与地方经济的共同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03) .
发短信辱骂前夫被索精神赔偿 第4篇
在调查中,张兰兰承认彭建手机里保存的骂人短信是自己发的。“我是不情愿离婚的,这样对孩子伤害很大,我恨前夫不负责任,也恨他母亲袒护他。他母亲硬要我生二胎,但我不愿意,我们才离婚的。”张兰兰对法官说,離婚后她心里一直很不服气,对前夫也一直怀恨在心。
经过一番教育之后,在法官调解下,当着法官的面,彭建把张兰兰给他发的100多条短信一一删除,张兰兰当场将1000元交给彭建。她也承诺,自己以后不会向对方发辱骂短信了。
[评析]本案中,前妻用手机短信辱骂前夫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法通则》第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前妻手机短信骂人的行为,侵犯了受害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如果辱骂短信发到被辱骂方的手机上,并没有侵犯公民的名誉权,只是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利;如果辱骂短信发到被辱骂方的亲戚朋友同事手机上,就构成了对公民的名誉权的侵犯。
学习黄大发精神心得体会 第5篇
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我在23岁的时候就在大队当大队长,在24岁的时候我就入党。我入了党过后,我心头,本身是共产党员,要下决心把这个水弄到草王坝来,让我们老百姓吃上大米饭。”这个决心一下,就是一辈子的奋斗与坚持。
不等不靠的责任担当。没有任何修渠技术,测量靠竖起几根竹竿用眼睛瞄;没有水泥,沟壁直接糊上黄泥巴;没有起重设备,就在腰间拴根草绳下到擦耳岩用锤子凿。1995年初,距离工程竣工只剩下了最后600米,黄大发遇到了最后一个难题,政府给的工程款全部用完,但工地上买水泥等物资还等着用钱,黄大发作出了一个决定,用自己个人的名义从信用社贷款1万元继续修渠。
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每次拉水泥的车箱里撒落的水泥,黄大发总要仔细清扫入库。妻子说家里灶台需要一碗水泥来补一补,他坚决拒绝!为了修渠,黄大发起早摸黑,四处奔波,排除各种困难,脚磨出了血,曾累晕倒在地,也顾不上家。就在1992年最忙的时候,黄大发全家都上工修渠,他的二女儿和孙子两位亲人生病不幸相继去世,黄大发都没有赶上见最后一面。修渠那几年,买炸药水泥,过他手的钱就是20来万,硬是没出一分差错。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开展“坡改梯”。在黄大发和村两委的努力下,群众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种植结构
坚强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凿施工时,需要先测量好炮眼,然后放炮炸石,这时必须要从300多米的悬崖顶上,把一个拴着缆绳的人一尺一尺地往下放,最后悬在绝壁处施工。当时前来协助修渠的施工队望而却步,说给多少钱也不干。黄大发当时说,我都五十多,六十岁了,我都不怕,我先给你们干一段,然后你们再继续干行不行后来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当时我不害怕。我一人怕,其他人也会怕。共产党员你怕牺牲行吗?那些先烈拿身体去堵枪眼都要干,就是要有胆子。你都怕,谁还敢下去?”黄大发接受采访时说:“我今年80多岁了但年轻人挖锄头都挖不赢我,现在我犁土,牛跑得再快我都追得上。”
黄大发忠实践行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了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克服困难、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坚强意志。4月14日,十二届贵州省委召开第1次常委会议要求,要大力学习弘扬黄大发同志的崇高精神和可贵品质,学习他矢志不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要把向黄大发同志学习与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与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其他先进人物结合起来,广泛凝聚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强大正能量。4月25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黄大发精神学习 第6篇
王学黔同志在学习总结时强调:市总工会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黄大发精神当做“两学一做”鲜活教材,学习黄大发同志一心向党、坚持信念的政治品质;一心干事、愚公移山的奋斗精神;一心为民、心系群众的公仆情怀;一心奉公、艰苦朴素的高尚情操。要坚持学在深处、改在细处、落在实处,把职工群众的事情办实办好。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