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精选7篇)

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 第1篇

古荡泉基岩裂隙上升泉基岩裂隙水和地下水(承压水)补给

龙井泉岩溶裂隙下降泉溶岩水(潜水)补给

五洞桥泉接触下降泉除大气降水补给,主要由基岩裂隙水补给

岩浆岩SiO2>65%酸性 52%-65%中性 45%-52%基性<45%超基性

上海地区沉降原因:

紫来洞:溶洞紫云洞:岩洞

区别:来、云:1.构造溶蚀洞构造洞

2.岩性熔结凝灰岩石灰岩

3.地下水有地下水活动无地下水冲刷

4.洞内现象石钟乳、石柱等溶蚀现象、岩石光滑堆积物棱角尖锐

罗盘的功能:测定目的物方位、岩层走向、岩层倾向、岩层倾角

杭州实习 地质 土木 同济 第2篇

1.放缓边坡

2.抗滑挡土墙

3.抗滑桩

4.锚杆(索)

5.格构加固

二、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类型

2.地质构造

3.岩土体结构

4.水的影响

5.风化作用

6.人类活动影响

三、基础:建筑物下部直接与土层岩层接触的部位称为基础。

地基:建筑物的荷载会引起基础以下一定深度内的岩,土层改变它们原始的应力状态,这部分改变了应力状态的土层或岩层称为地基。

四、地基极限承载力:单位面积上地基能承受的最大极限荷载能力称为地基极限承载力。

地基允许承载力:在确定地基安全和地基稳定性的前提下,地基所被允许的最大承载力,一般不超过极限承载力。

五、地基荷载力的确定方法:

1.按原位测试方法确定

2.按地基土的强度理论确定

3.经验方法确定

六、平板载荷试验曲线特征:

一般是经历三个阶段1.压密阶段2.剪切阶段3.破坏阶段

七、地应力:一般是指地壳岩体处在未经人为扰动的天然状态下所具有的地应力,也称为初始地应力或天然地应力。地应力特点:

1.在地壳浅部,地应力的垂直分量δv接近于岩体自重应力,地应力的水平分量δh大于垂直分量δv

2.在地壳深部,两者趋于一致,甚至δv大于δh

3.水平分量存在各向异性

4.最大主应力在平坦地区或深部受构造方向控制,而在山区则和地形有关,在浅层往往平行于山坡方向

5.由于多数岩体都经历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的物理学性质也不相同,因而地应力中的一部分以封闭或冻结状态存在于岩石中

八、滑坡:人工边坡或天然斜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均向下滑动的趋势,一旦下滑力大于抗滑力,岩土体就产生向下的滑移,这种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形态特征:1.滑坡体2.滑坡面和滑动带3.滑坡床4.滑坡周界5.滑坡后壁6.滑坡台阶7.封闭洼地8.滑坡舌9.滑坡裂缝(拉张裂缝、剪切裂缝、鼓张裂缝、扇形张裂缝)10.主滑线(滑坡主轴)

滑坡暗物质组成分类:

1、堆积层滑坡

2、黄土滑坡

3、粘土滑坡

4、岩层滑坡

滑坡防治措施:

1、避开滑坡危害

2、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

3、抗滑支挡(抗滑挡墙、抗滑桩和锚索抗滑桩、预应力锚索、微型钢花管注浆群桩)

4、减重反压

5、其他方法(钻孔爆破、烙烧、化学加固、电渗排水等)

九、泥石流:一种含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它与挟砂洪流的本质区别在于流体中固体物质的含量。

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物质条件

2、水源条件

3、地形条件(形成区、流通区、沉积区)

泥石流类型:

1、按组成分:泥流,泥石流、水石流

2、按地貌特征:山坡型泥石流、沟谷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

防治措施:

1、形成区:以水土保持和排洪为主

2、流通区:以拦碴坝为主

3、沉积区:以排导工程为主

泥石流地区选线:

1、道路位置选择原则:绕避处于发育旺盛期的特大型、大型泥石流或你泥石流

群,以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

2、远离泥石流堵河严重地段

3、线路高程应考虑泥石流发展趋势

4、峡谷河段以高桥大跨通过

5、宽谷河段、线路位置以及高程应根据泥石流沟淤积率、河床摆动趋势确定

6、线路跨越泥石流沟时,应避开河床纵坡由陡变缓和平面上急弯部位,不宜压缩

沟床断面,改沟并沟或沟中设墩

7、严禁在泥石流扇上挖沟设桥

十、地震:在地下深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岩层突然破裂,或滑移,或塌陷,或由于火山喷发等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的现象称为地震

地震类型:火山地震、构造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十一、风化作用类型:按性质和特征分:

1、物理分化作用: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盐类结晶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氧化作用、碳酸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

风华程度分带:

未风化

微风化

中风化

强风化

全风化

特殊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防御措施:

1、黄土区地质病害主要由黄土的湿陷性和黄土洞穴引起,防治措施可采用以下两类,防水措施和地基处理

2、膨胀土可能导致工程建筑物开裂,下沉,失稳,防治措施是地基防治和边坡防治

3、软土会使建筑发生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产生裂缝,甚至坍塌,防治措施是砂井排水、砂垫层、生石灰桩、强夯法、旋喷注浆法、换填土

4、冻土会引起道路边坡及基层稳定问题,防治措施排水、保温、改善土质

十二、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1、沉积岩的接触关系

2、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3、沉积岩与岩浆岩间的接触关系

确定地层新老关系的方法:

1、绝对年代法:通过确定地层形成时的准确时间依次排列出个地层的新老关系

2、相对年代法:通过比较各层间的岩积顺序和古生物特征确定岩层的新老接触关系

断层的判断依据:

1、岩层的构造线标志

2、地层分布标志

3、断层伴生现象

4、地貌标志

断层的主要类型:

1、按断层上下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分类

2、按断层趋向与褶曲轴线关系分类

3、按断层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分类

4、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十三、地下水对土木工程影响的类型:

1、溶出侵蚀:硅酸盐水泥遇水樱花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上述过程中的生成物成分不断溶解带走,结果是混凝土强度不断下降;

2、碳酸性侵蚀: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过多时,固体碳酸钙不断被溶解,使混凝土不断遭受侵蚀

3、硫酸盐侵蚀:当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超过一定数值时,对混凝土造成侵蚀破坏

4、一般酸性侵蚀:地下水ph值偏小,酸性强,这是可以溶解混凝土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 第3篇

时至今日,为期5天的工程地质实习便接近了尾声。匆匆忙忙的四天下来,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综合归纳起来,我发现并感受到了工程地质这门专业基础学科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重大现实意义。从动员大会上对于罗盘仪的使用的讲解,到国家地质博物馆的参观,再到地质灾害PPT的观看,再到军庄——三家店地区的野外探勘,直到最后对京东大溶洞的实际参观。一项项实习任务层层递进,为我们真实生动地剖析了土木工程地质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研究并了解不同的地质特征和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对将来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进行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为土工工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我的思考顺序,来与大家分享本次实习的收获。

1.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工程地质研究对象

发出小标题上如是想法的,是在综合思考国家地质博物馆之行和军山——三家店野外探勘之后得出的。

众所周知,地球一直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内力的作用是地表出现了褶皱和断层,大地因而变得并不平坦,出现了高山河峡谷。多变的外力作用,削高补低,使得大地充满了生机。内力和外力的综合作用,使得地球表面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由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而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对于居住和生产环境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有的人沿河而居,有的人凿石开山,有的人开田铺路,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特点,单一的建筑工程方式并不能使用于所有的环境,为了使人们能更好的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减少因环境引发的各种损害,人们开始系统的研究不同的地理环境,研究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和地质灾害的防护。而地球有着广袤的大地和多变的自然环境,所以地球为工程地质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而人类活动则是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完善的动力。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出于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和设施需要建造,因而越来越多的地质环境将会出现在工程地质研究范围里,所以丰富的研究对象使工程地质学科有了永不停息的生命力。

2.常见的地质灾害和防治

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可以说是本次实习中的一大要点了。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总结,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的地质灾害无外乎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和岩溶。单看名字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自然伟力。每年,这些灾害都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和生命危害。因此了解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破坏性,并事先作好相应的防治工作,对于保证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 治工作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重要任务。

2.1地震

地震可以说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造成大规模损害的地质灾害了。对于我们而言,地震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如汶川地震。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大地震,其中很多地震在给人类造成巨大伤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应对和防治地震这样的地质灾害提供了基础。

在实习第一天我们观看的地质灾害影片《阪神大地震》便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便是阪神大地震造成大规模损毁和伤亡的重要原因,当时的日本学者认为关西地区不会发生大地震,因而当地建造的房子大部分仍是采用就的抗震规范。而且当地的很多建筑都是旧制的木质结构房屋,所以地震发生后,这些房屋首当其冲。这告诉我们,身为建设者,我们必须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建造房屋。其后便是震后救援机制的冗杂,这导致很多受灾群众不能再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很多人因此丧生。因此健全的救援机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影片中表现出日本民众拥有良好的防震抗灾教育和防震减灾心理。灾后井井有条的回复工作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应的,我国汶川地震后,受难群众所表现出来的较差的防震抗灾教育和防震减灾心理,以及差强人意的国民素质还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改正。

2.2崩塌和滑坡

常发生于山区的崩塌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具有强大破坏作用,如冲进乡镇,摧毁房屋,工厂,淹没人畜,毁坏徒弟,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对公路铁路的危害则是埋没车站,铁路和公路,摧毁路基桥梁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造成伤亡事故。而滑坡则会毁坏水区管道,破坏大坝和水电站;破坏铁路和公路线路,砸坏站房;毁坏铁路桥梁及其他设施,错断隧道,造成车翻人亡的行车事故;对河运和海洋工程也会造成损害。

而且滑坡和崩塌常相伴而生,二者还可以互相诱发、互相转化。在地壳现代运动活跃的地区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地区,常易发生滑坡,也是崩塌易发区。而人类的工程活动是崩塌和滑坡的主要诱因。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一定措施来对崩塌和滑坡进行防治。首先我们要合理开发,禁止滥伐乱垦,保护山坡植被,在修建工程建筑时避免破坏山坡表层,合理采石、开矿。和应避免或禁止在斜坡上修建路坝、厂矿、建筑物以及大量爆破;严禁在山坡上不合理的开荒和乱砍滥挖;采取植树造林、封山育草,改良耕作技术和牧业管理方式,加强水土保持。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 长久以来发生的崩塌和滑坡有多少不是因为人类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我们应该规范自己的生产活动,保护周边的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存,并且在无形中减少了这样的自然灾害的发生。

2.3泥石流

泥石流可以说是崩塌和滑坡的升级版,它常发生于山区,并且爆发突然,来势汹涌,浑浊的流体夹杂着山中的砾石,拥有着巨大的破坏力。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由于其中夹杂着大量的泥土砾石,拥有者强大的冲击力,所以会对沿途的道路和房屋造成巨大损坏。

泥石流的发生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谷便于水流汇集;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层破碎的地区,遇到暴雨或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便易形成泥石流。人为因素主要指不合理的开发,如滥伐乱垦,使植被破坏,山坡失去保护;修建铁路、公路、水渠及其他工程建筑时破坏了山坡表层;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大量弃土、弃渣堆积沟中,导致人为泥石流的发生。自然因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偶然性,但是人为因素确实可以通过我们自己改变自己的工程活动习惯而消除的。

常见的泥石流防治办法首先便是育林封山,保持水土,山坡上茂盛的植被可以把土层牢靠的固定在地表,极大的减少了泥石流发生的可能性。其次便是拦截,通过在流通区设置一系列拦截构筑物,以阻挡泥石流中夹带的物质。最后便是排导。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排导措施是泥石流顺利排除。

2.4岩溶

岩溶是地质灾害中常见的一种。岩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喀斯特,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它的一般结果是形成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溶洞。通常,它容易引起地基稳定性及塌陷问题。这类问题,对于小溶洞来讲,我们通常采用灌浆填补的方法,而大溶洞则是避绕。其次溶洞也会引起渗漏和涌水问题。对于此类问题,我们主要采取堵和疏导两种方法。具体实行则看实际情况而定。

其实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是一一相对的,哪里出了问题就从哪里补救,虽然这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另是一番结果。

3.关于工程地质学科在土木工程学习中的重要性的思考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专用纸本次实习就这么接近了尾声。通过把以前的知识与这几天的实习内容结合起来,我了解到土木工程地质在土木工程的学习过程中处于绝对的基础地位。如果把土木工程的其他学科比作上层结构,那么土木工程地质就是基础结构。没有丰富的土木工程地质只是作为支撑,那么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只是空中楼阁。而且土木工程地质也一直在阐述着什么样的环境,拥有着什么样的特点,适和用什么样技术去建造房屋的实事求是精神。这值得我们这些未来的建设者们去贯彻并发扬。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第4篇

我们今年的地质实习与6.19-6.21在杭州进行。

第一次和这么多同学一起集体出去,非常开心。

而且我们大家都非常喜欢户外实践课,因为这样非常生动有趣,可以使我们学以致用,加深我们的印象,增强我们的实践能力。

这次地质实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杭州地区的实地考察和观测,以及老师随地讲解,加深对工程地质学的认识,学会在野外运用地质测量仪器对地质情况进行观测和研究。

这三天的实习地点地理位置图见图1-1。

我们09土木系全体同学19号上午在徐金明、武亚军、刘飞禹、王婷婷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杭州。

1班由刘飞禹老师带领,2、3班由徐金明老师带领,4班由武亚军老师带领。

到了杭州稍作休息之后,我们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浙大玉泉校区的后山上进行点的观测。

武亚军老师先给我们四班同学讲了岩层的一些知识,然后又讲了罗盘仪的用法。

然后我们那班分成几个小组测量岩石的走向和倾角。

然后记下数据,回去后绘制玫瑰图。

6.20号和6.21号是路线观察,即在老师带领下,沿着特定路线观察地形地貌,老师还会在沿途讲实地的地质构造知识,而且还会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我们在听的过程中能够将这些知识和地质地貌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大家还可以相互讨论,印象也更深刻。

6.20我们现在中天竺集中,然后去棋盘山和天马山,在爬山过程中观察断层和岩石等地质现象。

在山顶,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两座山的地质构造知识和断层的知识。

然后下午我穿过龙井村,来到九溪十八涧,在这里老师主要讲解了溶洞的一些知识,以及河漫滩、一级阶地、二级阶地、夷平面和地下水的一些知识。

6.21是实习最后一天,我们先到了白沙泉,在这里老师讲了水体性质、渗透系数以及测量渗透系数的方法实验室法和现场测量法。

然后经过宝石山到紫云洞,讲了西湖的成因、岩层产状、复向斜和紫云洞的成因以及和溶洞的区别。

第2章 地层岩性

2.1 概 述

杭州市地质发展经历了前履冰纪陆壳增生并成熟、古生代(拘谨大约6~2.5亿年)被动大陆边缘、中一新生代大陆边缘活动3个构造演化阶段。

底层序列为:第四系、侏罗系、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志留系、奥陶系。

我们在棋盘山的观测点在棋盘山背斜翼部。

地层为泥盆系上统西湖组石英砂砾岩。

观察由于垂直节理发育发生崩塌后造成的陡崖、石柱及倒石堆。

远眺天马山可见天马山断层牵引褶皱。

在山道上可见天马山断层擦痕及断层镜面,根据观察研究可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

九溪十八涧则主要是由石灰岩构成。

组成宝石山的岩石是熔结凝灰岩,这类岩石是由火山灰、熔岩混合后流动,最后冷凝而形成的。

栖霞岭共有五洞,以紫云洞为最奇,紫云洞主要是火山岩(喷出岩为主)形成,洞体平直简单,岩石棱角锐利,该洞处的岩层受附近构造断裂的影响,发育三组节理 其中南东向节理扩张,节理特别发育。

2.2 地层岩性描述

由老到新描述各地层分布位置、岩性特点(描述)、岩层产状等。

主要地层有D3x、C2h、C3c、J3h、Q。

第四系合并描述。

杭州地区出露岩层最古老的是上奥陶文昌组的砂岩和砂质泥岩,直至第四纪地层都有出露。

现自老而新分述如下:D3x 属于泥盆系(D),为上统西湖组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的强度最高。

我们在浙大玉泉校区山上测量了石英砂岩的11组产状数据,绘制成了玫瑰图,见图2-2.1。

C2h 是中世石炭系黄龙组石灰岩 ,岩性稳定。

C3c 为上世石炭系船山组石灰岩。

J3h 是中生代侏罗纪黄尖组,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喷出岩,杏仁状结构。

Q 即为第四系,分为中更新统之江组、上更新组、全新统。

杭州市山地和丘陵第四系分布广泛,地层齐全。

该地层主要由 岩石碎屑、矿物颗粒等沉积物构成,且沉积物松散、软弱、多孔。

空隙中充满着水和气体。

第3章 地质构造

3.1 概 述

我们这次的实习地点在杭州的西南部,。

杭州西南地区的构造位置处于西湖复向斜西南部位。

西湖复向斜位于杭州西郊,向斜的各个褶皱构造形态,其两翼共同特征是,背斜的西北翼稍微平缓,南东翼较陡,向斜反之。

但他们的轴面倾斜方向均相同,如天马山陡壁所见。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全。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全。

此外,杭州西南地区断裂众多、相互交错。

如:我们这次实习的地方有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宝石山宝石流霞处的断层,阁岭和紫云洞处的断层等。

断层的节理发育,易风化。

水易富集,泉水较多,在山区找水就可以沿着断层找。

水点和断层方向基本一致。

泉水串珠状排列是判断断层的依据。

断层交界处岩石的种类会有变化,如棋盘山和天马山断层处的岩石就有变化,由破碎到不破碎。

断层是由于挤压、褶曲产生塑性变形形成的,长江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断层。

此外我们实习的内容还有岩石裂隙,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采量比较大。

3.2 节理与断层

栖霞岭介于挂牌山和葛岭山之间,这里发育有蝙蝠洞、华严洞、紫云洞、栖霞洞及泉水出露(白沙泉),这些洞泉的发育都在一条直线上,若与其北东的卧云洞相连,则其走向为北东。

沿线不仅发育有洞泉,而且还明显地可见断层擦痕,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因此这洞穴泉水的发育与断层有直接关系。

此断层即为栖霞岭断层。

近栖霞岭最高处,紫云洞牌坊前,此处可找到侏罗系火山岩系第二亚段和第三亚段的分界面,两亚段之间可明显地见到一层紫红色的沉凝灰岩,这是在火山喷发间隙时期形成的。

断层和裂隙(节理)统称为断裂构造,裂隙的地方往往形成泉水,泉水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水出来时冒泡则是上升泉(承压泉),水涧是微上升泉。

裂隙形成的地方泉水的开次量很大。

岩缝的水开采量小。

如白沙泉,水

清、池底浑浊,无味无气泡。

棋盘山和天马山两盘的岩性不同,因为岩石受力后产生节理,接着在作用两盘断裂形成断层。

棋盘山背斜翼部岩层越来越新,依次为D3X、C2H、C3C。

由于岩石在冷凝前曾由南西向北东发生过流动,所以在岩石中我们可见假流纹构造,玻屑,晶屑以及碧玉等都被拉长,长轴呈北东走向。

此外假流纹构造和被拉伸长的碧玉等都向北东倾斜。

碧玉非常致密,硬度很大,故抗风化能力很强,因此在宝石山往往可见碧玉突兀于岩石之外,使游人登山非常便利。

一位游客徒手快速爬到了山顶。

我们在这边测量了三组产状:依次为倾向 151 、212、221;倾角 72、84、72。

接下来是紫云洞形成。

由于凝灰岩中的

3组解理面切割而形成的,与杭州解理面走向基

本一致,倾向不一样,断层不一样。

与溶洞的区别:(1):岩性不容;(2)成因不同:紫云洞是由于节理作用,溶洞是由于化学反应;(3)水本身的问题:溶洞主要是地表、地下水,紫云洞是地下水。

从紫云洞出来,开始下山,依然是断层。

此处的岩性大部分是凝灰岩,又很少的石英、砂岩、灰岩、长石。

还有黄龙洞组主要是石灰岩和砂岩。

一般人们在研究山上的岩石时,都是从山沟里观察山上的岩石,然后我们也在这边的山沟里找了一些岩石进行研究。

凝灰岩覆盖在石灰岩和砂岩上。

3.3 褶曲

在杭州市区,有三个褶皱区:西湖复向斜、石龙山褶皱区和半山皋亭山褶皱区。

杭州市区断裂较多,相互错切。

有北东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以及南北向若干组。

其中北东向和北北东向两组断层大多为冲断层,西湖复向斜单体褶曲之间,通常以这两种冲断层形式交接。

北西向断层常常切割北东向断层,尤其是老东岳留下余杭闲林埠一带最为明显,并被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杭州棋盘格式构造”。

南北向断层为冲断层,主要分布西南部的大清里、梅家坞、天竺山一带。

西湖复向斜总形势:顺西南方向收敛,枢纽仰起;向北东方向展开,枢纽倾伏,最后倾没于西湖和市区的第四纪沉积层之下。

依据钻探资料,复向斜倾没部分为侏罗系上统的火山碎屑岩不整合复盖,又为一隐伏的北北西向大断裂所横切。

西湖复向斜由一系列单体褶皱组成,这些褶皱靠近西湖的一组发育较为完好,从北至南有:老东岳背斜 、飞来峰向斜 、天马山背斜 、南高峰向斜 、青龙山背斜 、玉皇山向斜 、将台山向斜 、凤凰山背斜。

远离西湖的另一组褶皱不完整。

第4章 地质作用

4.1 西湖成因

西湖是中国著名的十大旅游景点之一,杭州之所以能被称为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颗落在大地上的明珠。

6月24日,杭州西湖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

西湖的可能成因有两个: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海湾逐渐演变而生的一个泻湖,即泻湖说。

另一种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形成的。

泻湖说认为西湖原是钱塘江左边的一个小小湾儿,冲刷作用形成的泄洪形成与钱塘江连在一起。

后来由于钱塘江泥沙沉淀下来,慢慢地把湾口塞住,变成一个泻湖。

火山爆发说是认为西湖是由于火山爆发形成的,西湖就是火山口。

认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晚侏罗纪时,以今湖滨公园一带为中心,曾发生过一次强烈的火山爆发,宝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积下大量火山岩块,由此,曾出现火山口陷落,造成马蹄形核心低洼积水,即西湖雏型。

我觉得西湖泻湖说最有可能。

西湖的群山约形成于二亿三千万年前,即所谓的“海西运动”时期。

当时,原来沉积在湖盆似的浅海里的沉积岩层遭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形成波状起伏的褶皱构造,最后抬升露出海面。

群山为冲刷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形成泄洪与钱塘江连在一起。

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很容易导致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然后由浅海湾慢慢演变湖泊,地质学上称之为叫泻湖。

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所以泻湖说是非常有可能的。

4.2 第四纪冰川

从19世纪以来,就不断有德国、美国、法国、瑞典等国的地质学家到中国来勘探矿产,考察地质。

但是,他们都没有在中国发现过冰川现象。

因此,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已经成为一个定论。

后来李四光大胆地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

并且李四光认为杭州存在第四季冰川,因为他在这里发现了羊背石,但发现羊背石是冰川形成最表面、最不重要的根据,最重要

的根据是在冰川里面有一些生物--孢子植物,但直到现在没有找到任何寒冷型的孢子植物。

另一种观点认为杭州海拔较低,第四纪时的气温、雪线及冰川积累区面积比率等指标都不具备发育冰川的条件。

我觉得杭州出现第四季冰川的可能性很大。

U型谷和陡峭的山峰也往往是冰川作用留下的产物,杭州地区既有U型谷,也有陡峭的山峰。

并且山东、福建都发现了冰川遗迹。

杭州纬度比福建低,平均气温也比福建低,所以发生过冰川的可能性很大。

第5章 其 它

5.1 罗盘使用方法

罗盘主要是在具有刻度的底盘上立有一个在水平面内能自由转动的磁针,用以指明方向。

地质罗盘除用以测量方位外,还可以测量仰、俯角以及其它各种用途,是地质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仪器。

实用方法步骤如下:

(1)定向和基准

地面上某一点的经纬度已知,则此点的位置就确定了。

若测定地面上某一点的方向,则必须有一参照点(参照方向)即基准点(基准方向)。

测量方位即是指在水平面内,测出与基准方向间的夹角。

基准方向有二:一是真北方向,即地理北极方向,二是磁北方向,即地球的磁北极方向。

因地理北极与磁北极不相重合,而一般用地质罗盘测量方位且采用真北方向作为基准,故测得角度要进行换算或事先对罗盘进行校正。

(2)测量产状

地质体的任何平面在空间的产状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之。

测量岩层走向时,可选一有代表性的岩层层面,将罗盘长边贴于层面上(一般为上层面),使罗盘水平,此时磁针两端指向刻划数值即为走向方位角。

测量倾向时,可将罗盘盖(带反光镜者)贴于岩层层面上,长照准合页指向倾向方向,使罗盘水平读磁北针指向的数值为倾向方位角。

倾向只有一个方位,切不可错读磁针,否则将使倾向方位角差180°。

测量倾角时,将罗盘长边平行真倾斜线(即倾角最大方向)置于层面上,转动罗盘底盘的外旋柄,使测斜器上水准气泡居中,读倾斜刻度盘上的数值即为倾角度数。

5.2 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关系分析

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当进行工程建设时,首先要去现场勘查、测量一下,看看大概的地质地貌,得到一些地质数据。

然后再查阅相关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

然后利用有利的地形条件,避开不利的地质条件。

如果实在不能避开,就要根据地形条件研究一系列应对的方法措施,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

例如,地质构造是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的基本对

象,包括褶皱、断层、节理构造的分布和特征、地质构造,特别是形成时代新、规模大的优势断裂,对地震等灾害具有控制作用,因而对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沉降变形等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工程地质条件。

例如在山边建楼时,就要考虑是否有断层,建筑是否会诱发断层等问题。

在上海修地铁四号线的时候就要考虑第六层承压水的问题。

工程地质条件是客观存在的地质因素,只有其中的稳定因素或工程建设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对工程建设运行构成或可能构成有害影响时才成为工程地质问题。

5.3 地质作用成因探讨

根据教师所讲内容,总结说明河流地质作用等内外动力地质作用。

流水的侵蚀作用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溶蚀作用和河流的机械侵蚀。

溶蚀作用在可溶性岩石分布的`地区内比较显著,它能溶解岩石中的一些可溶性矿物,其结果使岩石结构逐渐松散,加速了机械侵蚀作用。

河流的机械侵蚀是河谷地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对工程地质来说,由于流水的机械侵蚀作用,可使河床移动和河谷变形,也可使河岸冲刷破坏,这就严重地威胁河谷两岸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安全。

河谷的类型包括构造谷和侵蚀谷。

构造谷受地质构造控制,侵蚀谷是由于河流冲刷而成。

侵蚀谷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1)峡谷型:下切作用(2) 河漫滩型:侵蚀、堆积(3)成型河谷:漫滩变化,形成了阶地。

接地时被抬高了的河漫滩。

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乃造成洪河床浅滩。

以后浅滩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洪水期才能淹没的滩地,是为河漫滩 。

5.4 地质专题学习

老师主要讲了地震学基础。

一、地震成因类型:

按成因分:包括天然地震: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人为地震:水库地震、采矿地震、爆破地震

按震源深度:浅源地震(<60km)、中源地震(60km300km)

按震中距: 地方震 <100km近震 100-1000km 远震 >1000km

二、有关基本概念

地球圈层构造、褶皱、火山、震级、烈度、等震线、地震序列等基本概念。

震级是一次地震爆发出来的能量,烈度是指破坏程度。

相同烈度的连起来可形成等震线。

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

三、地震带分布

地震带分布和火山分布基本一致。

中国有5个震区、23个地震带。

5个震区是:台湾、西南、西北、华北、东南沿海。

四、地震预报预测

预报3要素:地点、时间、强度 种类:长期、中期、短期、临震 预测方法有地质、统计、物理等方法

此外老师还讲了地震效应研究和唐山地震、汶川地震。

分析了汶川地震的成因。

地震主要沿断裂带传递,垂直方向迅速衰减。

所以成都距汶川虽然比青川近,但影响程度却不如青川大,就是因为成都处在垂直断裂带方向。

第6章 结束语

我觉得这次地质实习非常有意义。

因为我们虽然在课堂上学习了一些知识,但是由于没有经过实践,所以很快就忘了,记住的所剩无几。

一方面是因为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大家都基本没认真听。

所以学到的很少。

另一方面是因为学过之后长时间也不用,没和实际联系起来,所以很快就忘记了。

但是实地的实习却不一样,老师带领着我们去考察研究,在沿途给我们教授知识,我们立马就能运用于实践,这样子印象就比较深刻,记得也会比较久。

而且有了实践经验以后,即使忘了,以后再用到的话也会联想到实习的场景比较容易的回忆起来。

课堂教学就不一样了,只是机械的记住一些东西,没有根基的记忆,忘得快,以后也很难想起来。

并且这次实习扩展了很多课堂上没有的实际的方法、知识。

比如在现场水体的测量渗透系数的方法、在山区找水的方法等。

对我们以后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非常有用。

我虽然去过杭州几次,但是都是去玩,没有研究过什么。

而这次是专门去实习的,能学到好多东西,所以觉得挺有意义的。

有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去杭州,对于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都很期待,所以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

不会像课堂那样混。

在实地考察中,大家都认真的记笔记,还会动手敲敲石头研究一下。

还进行了实地测量。

实则也提高了大家的动手能力。

而且实习三天都要爬山,也磨砺了大家的意志。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习到了牢固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欣赏了美丽的风景、锻炼了意志。

一举多得。

实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所以这次实习虽然没有课堂老师讲的内容多,但是我们得到的知识、认识绝对比课堂上多得多。

这次实习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但是结束之后感觉有点意犹未尽。

我觉得实习时间有点短,内容不是很多。

我觉得学校可以延长些时间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东西。

我听说其他学校的都是2周的,而我们只有3天。

延长时间可以让我们多看一些地质地貌,多设计一些路线、地点让我们去观察。

还有就是每一天的实习时间很短,只有几个小,建议充分利用每一天的时间多去一些地点。

杭州地质实习报告 第5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践,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

1实习区概况

2实习主要内容

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

一、实习区概况

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

(一)地层

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

1、元古界

(1)龙山组

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

不整合于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绥中黄岗岩之上。

主要是紫红色、黄绿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杂色页岩,底部为砂岩。

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沉积接触关系。

厚91米。

(2)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区内的东部地区,出露最好剖面在李庄北沟,在黄土营村东也有出露。

岩性由粗至细,由碎屑岩粘土岩碳酸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

与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或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其底部的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大型海成风暴波痕。

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厚38m。

2、古生界

《1》寒武系

下统

(1)府君山组:

在东部发育良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

是寒武系最下不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豹皮状含沥青质白云质灰岩,含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

本组属浅海沉积相,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

底部尾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

厚146m。

(2)馒头组:

该组由于岩体的侵入破坏和构造破坏,出露零星,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为标准剖面。

本组上下界限明显,与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顶部的鲜红色泥岩作为标志层的。

岩性特征是鲜红色泥岩、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

没有发现可靠的化石依据。

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

厚71m。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其颜色比馒头组页岩的颜色暗一些,俗称猪肝红。

以褶颊虫类三叶虫化石为主。

厚约112m。

中统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浅海相的黄绿色含云母质粉砂岩,夹暗紫色粉砂岩、细砂岩和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或扁豆体。

含有三叶虫化石。

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粉砂岩与暗紫色粉砂岩互层为标志。

厚101m。

(5)张夏组:

受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在揣庄北288高地以东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区内较好的标准剖面。

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以鲕状灰岩为主,夹藻灰岩、泥质条带灰岩。

三叶虫化石最丰富。

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厚130m。

上统

(6)崮山组

本组与张夏组在区内的分布相仿,比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为标准剖面。

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砾屑灰岩及紫色粉砂岩为主;中部则是灰色的灰岩与张夏组界限明显,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

化石十分丰富,几乎每层都可以采到。

主要三叶虫化石有:蝙蝠虫未定种、帕氏蝴蝶虫。

厚102m。

(7)长山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在揣庄北288高地,为标准剖面。

岩性为紫色砾屑灰岩、粉砂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及生物碎灰岩。

三叶虫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虫未定种、长山虫未定种、状氏虫未定种。

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

本组在区内出露厚度较小,只有18m左右。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相同,出露较好的揣庄北288高地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为黄灰色泥灰岩夹砾屑泥灰岩。

黄绿色钙质页岩及薄层状泥质条带状灰岩。

泥质成分增多,容易被风化,风化往往形成黄色土状物。

化石丰富三叶虫化石垂直分带明显。

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

厚92m。

《2》奥陶系

(1)冶里组

分布于区内东、西部,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至揣庄一带。

下部为灰色微晶质纯灰岩夹少量砾屑灰岩及虫孔状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

所产化石有三叶虫、笔石、腕足类等。

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0.5m,其上是纯灰岩。

厚125m。

(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

属浅海沉积。

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

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等化石。

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呈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

层厚118m。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及北部茶庄北山发育较好。

属浅海相沉积,较深水环境。

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具微层理、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

化石有:头足类和腹足类。

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

白云岩具“刀坎痕”。

层厚101m。

《3》石炭系

(1)本溪组

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发育和出露最好的是半壁店191高地、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有23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

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

陆相粉砂岩中含植物化石:鳞木、科达、芦木等。

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35层泥灰岩透镜体。

石门寨西门瓦家山剖面地层厚度为70.7m。

(2)太原组

在半壁店、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

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以灰黑色砂岩含铁质结核为主要特征,夹少量煤线及灰岩透镜体,由两个韵律组成,是海陆交互相沉积。

含植物化石:脉羊齿、鳞木,动物化石:网格长身贝、古尼罗蛤。

与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分界明显,本组底部青灰色铁质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具小型球状风化。

瓦家山剖面厚48m。

《4》二叠系

下统

(1)山西组

主要分布于东部黑山窑至曹山一带,西部也有出露。

有两个韵律,第一个韵律含煤层,第二个韵律的顶部含铝土矿。

本组是区内重要的含煤地层,属近海沼泽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灰黑色中细粒长石岩屑杂砂岩,粉砂岩炭质页岩及粘土岩。

含植物化石:芦木未定种、带科达、纤细轮叶。

与下伏太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厚度变化较大,约在35m至60m。

(2)下石盒子组

分布于黑山窑至石岭一带,西部有零星分布。

由三个韵律组成。

属湖泊相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粗粒长石岩屑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多脉带羊齿、山西带羊齿、带科达。

层厚115m。

上统

(3)上石盒子组

主要在黑山窑、欢喜岭至大石河西侧有出露。

发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可作为标准剖面。

岩性特征以河流相的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粗粒长石净砂岩为主,夹极度少量紫色细粒砂岩及粉砂岩。

本组未获得化石资料。

与下伏下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层厚72m。

4)石千峰组

最初的命名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西25km的石千峰。

本组是二叠系最上一个组。

出露较好的剖面是欢喜岭至瓦家山一带,可作为标准剖面。

主要岩性是一套河流相的紫色岩层,包括粉砂岩、泥岩、夹少量砾岩、粗至中细粒净砂岩和杂砂岩。

含植物化石:太原带羊齿、尖头轮叶、朝鲜羽羊齿。

与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两者可以从颜色上区分。

厚150m以上。

-----4中生界,新生界,第四系--------------

(二)岩浆岩

柳江想写内部与边缘存在规模不等时代不同的火成岩岩体。

盆地西侧有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形成高耸陡峭的地势;侵入向斜西翼的岩脉岩墙一般偏酸性,向斜动东翼为规模不大的中性岩脉,岩墙等,中生代的火山喷出岩(鞍山岩)分布于向斜盆地的核部,形成盆地内的高山。

1.侵入岩:花岗岩、花岗斑岩、灰绿岩、闪长玢岩

(1)花岗岩所见出露于东部张崖子村附近,岩石为肉红或灰白色,岩体分布很不均匀,结构构造变化大。

其中有很多混合岩化迹象和老变质岩的残留体或捕虏体。

西部花厂峪一带的花岗岩,属于中生代晚期侵入的花岗岩。

岩体大,呈肉红色,由正长石、斜长石、石英和少量黑云母组成,具中细粒显基斑状结构。

2.花岗斑岩

潮水峪村和沙锅店等地出露花岗斑岩岩墙。

3.灰绿岩

比较集中于亮甲山采石场,岩石呈暗绿色,部分辉石已绿泥石化和硅酸盐化。

4.闪长玢岩

分布于潮水峪村西北,砂锅店东等地,呈岩墙状产出

喷出岩:安山岩

安山岩

分布于柳江向斜核部的中侏罗统地层中,类型丰富,颜色以灰绿色为主,少数为暗紫红色,呈块状构造,少数有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三)构造

本区位于燕山沉降带东段,山海关隆起的东南边缘,又因现代燕山隆起与渤海拗陷的过渡带以及燕山山脉由东西转转向北东向的肘状部位,应力比较集中,故新、老构造均比较发育。

据地矿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资料,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其中以nne向断裂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断裂、ne--nee向断裂和ew向断裂,此外,在山海关之北尚发育有环状断裂。

柳江盆地地处秦皇岛市北,其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

(1)褶皱:

柳江向斜位于华北地台。

(2)断层

(3)地质构造发展简史分析

(四)地貌

(五)矿产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6篇

1、实习时间、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

土木建筑学院20xx级工程地质实习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级土木工程专业的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实习老师。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们班共36人,共分为六组,有组长一名,组员五名。

2、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1)、能够理解基本的地质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通过简短的野外地质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学》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将理论和实际结合。

2)、通过实习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对地质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3)、能够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的土木工程专业之间的联系。

3、实习地区地质地理概况

实习地区主要位于XX市境内,恰好在我国南北地理,地质分界线上。其地质特征虽属华北类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淮南虫”的发现而蜚声海内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实习地区处于北纬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属于大陆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淮河以南为丘陵山区,八公、舜耕、上窑“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峰为XX区的白鹗山,海拔242米。淮河以北为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20-40米。

二、实习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识别沉积岩和变质岩,识别简单的构造现象,能对一般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对实习中所见到的各种现象要现场做好原始记录。

3)、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总结,做好实习日记。

4)、实习结束后,按要求认真编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基本内容

1、岩石矿物的野外识别

1)、岩石类型的鉴别:首先根据野外岩石的产状判断岩石属于的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然后再从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含量等具体确定岩石的具体名称,注意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助鉴别岩石,如放大镜、小刀、稀盐酸等。观察时,首先要用地质锤敲开岩石的新鲜面再进行其它工作,否则其风化表面会使观察产生错误的认识。一般放大镜可将岩石中的细小矿物颗粒放大10倍,能够观察其成分、结构等,用稀盐酸可以区别方解石与其它矿物。

实地观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岩石的颜色,对岩石颜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说,岩浆岩和变质岩的颜色往往与其暗色矿物(如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它们都是含有的硅酸盐矿物)含量有关。含量愈高,颜色愈深。因此在观察岩浆岩,变质岩的过程中,对颜色的正确描述有助于岩石类型的识别。而沉积岩中,深色岩层系因其富含有机质所致,如淮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岩层多为灰、深灰色。而常见于岩浆岩、变质岩中的暗色矿物极易风化分解,难以出现在沉积岩中。红色沉积岩层多含有,是氧化、干燥条件下的产物,接下来利用手中的工具观察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现象。另外在沉积岩中,还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观察。

2)、岩石的结构类型识别:注意观察岩体中结构面(裂隙面、断层面、岩层层面等)发育的情况,包括发育方位、密度、延伸情况、充填。由此确定岩体是属于以下哪一类型: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2、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首先观察堆积物所处的位置特征,然后结合堆积物的组成,颗粒大小、颗粒表面特征和下伏基岩的关系等判断是属于哪种堆积物(残积物、洪积物、冲积物、坡积物等)。

3、常见地质构造类型(断层、裂隙)

1)、会利用罗盘,测量岩层的特性,如岩层倾向、倾角和走向。

2)、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断层两侧地层产状的变化、地层移动方向、断层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断断层的性质。

3)、结合地形地质图,观察地层弯曲变化情况、核部地层、两翼地层、枢纽产状、轴面产状。并由此判断褶皱的类型:水平褶皱、倾伏褶皱、直立褶皱、倒转褶皱。

4、常见地貌类型及场地工程地质特征

根据实习老师的指导,观察地貌类型(河流地貌、山岭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据场地平整情况、岩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质、土的类型以及分布情况、场地周围地形复杂程度等初步判断场地的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5、各种地质作用

1)、河流的侧蚀作用--注意观察侧蚀方向和建筑物位置的关系。

2)、滑坡--注意观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

3)、岩溶--注意观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态特征、岩溶发育和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的关系。

四、实习的内容与安排

1)、周一上午8点在北2101教室举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安排了为期一周的实习内容。

首先,周二早上8点在罗山油库站集合,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观察各类岩石,了解岩性、地层接触关系、岩体结构类型、风化作用。

然后,周三早上8点淮南矿业集团门口集合,到洞山实习。了解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差异风化、地层倒转。

再次,周四在校园观察地板砖,墙上装饰材料,选出三大岩性的代表性岩石,拍好照片、注明地点、编写实习报告。

最后,周五计划早上7:30在北校区大门口准时出发去八公山、茅仙洞,考察边坡稳定性、河流冲蚀作用。但由于天气原因,计划取消。

周六,周日编写实习报告。

2)、实习第一站----罗山

7月2日早上8点我们到达工程地质实习的第一站罗山。首先我们在罗山山脚看到的是一块紫红色的岩石,在听了实习老师介绍后,才明白这块岩石居然是三叠纪的紫红色中粒砂岩,命名为“刘家沟组岩”,如下图所示。仔细观察刘家沟组岩,发现其表面有黑色的泥皮构造,代表着河流沉积,岩石厚度为1m到2m;刘家沟组岩石具有槽状交错层理,由流水造成的切割面可判断岩石新老关系,从而可以判断岩石是正常地层还是倒转地层。而我们观察到的下图所示的岩石便是倒转岩石。

通过实习老师讲解使我们认识到到舜耕山是一座无根山,由于地球板块运动平推而来,因此存在地质断层。

为了测量此块岩层产状,我们学会了使用罗盘。

a)、磁偏角的校正

b)、定向与定位

最后测得该岩层的倾向330°,倾角63°,走向244°。

告别第一块岩石,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不知不觉走到了罗山油库围墙外,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白云岩,岩体的表面有许多刀砍状的条纹,实习老师告诉我们这些条纹是岩体的风化表面,风化表面越细密,说明岩体中的钙离子被镁离子取代的越多。

而白云岩是含有杂质的,岩石的强度就与其所含的杂质成分有关,若杂质为泥质,泥质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低;若杂质为碳酸盐,则碳酸盐的含量越高,岩体的强度越高,如图所示。

稍作休息我们便继续向山上走,终于爬上了山顶,有一种开阔的感觉,在山顶实习老师给我们讲解的罗盘的使用技巧,然后便开始下山。下山的路很陡,老师让我们拿出罗盘测一下倾角是多少,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是,目测有60到70度很陡的坡实际上只有17度的倾角。这让我不禁想到其实很多事情,我们的经验和眼睛看到的现象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必须拿出科学的依据来才行。

3)、实习第二站----洞山

第一站观测的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组岩,经实习老师介绍,我们观察到岩石厚度大于2米,如图所示。

该岩石是奥陶系马家沟灰岩,是整体状、层状岩体,细细观测,发现奥陶系马家沟组岩是倒转岩体。接下来,我们拿出罗盘,各小组散开测岩石的倾向和倾角,我们这组测得的岩石倾向是350°,倾角是40°。在测倾向和倾角时要注意观测的地方一定要是岩体的层面,岩石的层面是在沉积过程中由于环境变换造成的岩石变质。而我们观测的岩石可以看到明显滑动的方解石擦痕。

继续向上走,我们遇到了二叠纪石盒子组岩,肖县组岩,贾汪古组岩,土坝子组岩,崮山组岩。经老师的讲解和我们自己的观测,我们了解到肖县组岩是中厚层状岩石,由白云岩和灰岩交替组成;贾汪古组岩以泥岩和页岩为主,而泥岩是隔水层。

接下来遇到的岩石便是崮山组岩了,崮山组岩是由泥质白云岩和鲕状灰岩组成,鲕状灰岩位于崮山组岩的底部。向上走一段路便是葛万藻化石与徐庄组岩,徐庄组岩是由纯净的灰岩位于顶部,而砂岩是位于中部组成。

经我们细细观测,眼前的肖县组岩石中有细小的晶莹颗粒,老师说这个岩石是蜂窝状白云岩,而它的本质便是不规则石英条带,而肉眼看不到的石英结晶称为碎石。

今天的最后一站是采集三叶虫化石,由于风化作用以及人类活动,页岩特别易碎,用手就可以掰开,这为我们找化石提供了便利,几乎每块页岩里都有距今5.7亿年前的三叶虫。很兴奋,感觉好像亲自经历了5.7亿年前的一些事,虽然身上全是泥巴,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我们依旧很开心。

4)、实习第三站----校本部

首先,我们来到了校本部的第一个观测点---新教大厅。在大厅柱子上,看到了石灰岩,浅黄色可能是轻微大理石褪色所致。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由于此类化石是划分石炭、二叠纪的重要化石,因此这种石材的科学价值远高于它的应用价值。大厅

地板为闪长花岗岩,其含有角闪石、黑云母、长石等。还有一种俗称“中国红”的碱性长石花岗岩,其强度高,抗压强度在160mpa~180mpa。

第二个观测点为新教广场上六根汉白玉石柱,因为其美观、大方且不易打磨,实习老师说其价格非常昂贵。接着看到了灰岩块,在其上可以看到许多树枝、树叶的化石,如图所示。

此块岩石由溶洞中长成,故又被称为石钟。如下图所示。

校本部南门是有白云岩砌成的,我们主要是根据它的颜色、硬度以及与盐酸的反应来判断的。用一个小刀轻轻的刮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到有白色出现,其实这是由于岩石的硬度小,被刮成粉末而呈现的颜色。如果在岩石上滴加几滴盐酸就会发现会有气泡冒出,此外,我们还认识了灰岩等。

五、实习体会

通过工程地质学的实习,使我们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层理、结构构造,学会测量岩石的产状。实习期间,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

地质实习还对我们的意志有所磨练,虽然烈日当头,但是我们还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胜利地完成了实习的各项工作。这期间我们曾经挥汗如雨,但是坚持就是胜利,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一个人退缩。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7篇

这天我们带好安全帽早早出发,一路上大家心情都蛮好的,不仅因为我们能够欣赏沿途的风景,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在参观厂房场地,民房建筑中获取书本以外的东西。当我们到达集合地点时同学们头上都戴着工程帽,同时工地的生活区与施工区的门上也写着:不戴安全帽者不得进如施工现场;当然在楼结构主体外面的防护网上也写着标语: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由此可见在建筑施工当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过去由于生产企业不重视民工安全造成了很多工伤和死亡事故,这些事故给工人和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害!同时,为了确保施工能顺利进行和施工的安全,工地是要用砖墙围护起来的,只有建筑施工的各种车辆和内部人员才可以出入,我们实习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呢。 进到施工区,我们一眼就看到了楼的结构主体,主体前面有个很大的场地,这个场地是堆放建筑材料用的,可以看到所堆放的建材主要是钢筋,没有水泥、砂、石之类的建材,这是因为现在已经都采用了成品混凝土来浇筑结构了。这样可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减少施工浪费和降低生产成本。在钢筋堆放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型号的钢筋是分开放的,而且还在其前面标明钢筋的型号和进场时间等信息。 我们参观了正在施工的楼房。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构造柱,它们是用来加大墙的强度的,以避免因墙身过长导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们看到上面几层楼板的支架还没有拆,这些支架是用钢管和模板组成的,钢管很密,可见要承受完全没有强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撑力。除此之外,老师介绍了桩的类型、墙外的保温层、以及混凝土内各种管道的作用和每层的大体结构等。 刚进入我们要实习的场地场地,大家都被厂房的机械深深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上前观察,好奇地去探讨他么的构造及作用。同学们疑问的地方都积极的询问老师,我们的知识丰富了许多。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沥青生产机器的参观。各种大型机械,没见过的见过的一应齐全,我还登上了机械的控制室,观摩操作人员是如何进行工作的。进入国际机场,我们被庞大的钢筋结构的构成深深地吸引住了。九根大型钢柱支持着这般庞大的钢体结构建筑,同时我们饶有兴趣地讨论着钢体的受力情况,当然有很多东西还有待我们去学习。本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同时我了解到:土木工程的学习,不仅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更应该注意能力的培养,为此,学校为了让大家对本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在我们学期的期末,组织了外出实习,好让大家可以建立一个专业基础,对将来的学习将会有很大帮助,因为等将来更多专业课我们都能联想起来这几次实习所见到的东西,所以我们都很高兴能有这些宝贵的实习机会。进入土木专业已经快一学期了,可对这个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现在终于有机会可以对这个专业有个较全面的认识,我们感到十分的开心。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教学计划中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所以对学生建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树立正确的专业知识学习态度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参观了桂林的两座大桥:南州大桥和石家渡大桥,和大江水库。

登上雄伟的大桥我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力量,我为大桥的结构和庞大的身躯所震撼,更为建筑方面的人才的智慧所折服。同时也感到自己专业方面带来的乐趣和责任。它是桂林市北的环城二路上新建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名叫“南州大桥”,据说是近期桂林所建的最大、最现代、目前漓江上最大的桥。它标志着桂林桥梁建设的新高度,改善了桂林交通的大压力。我查了关于它的资料了解到:

钢梁重量

钢箱梁约2100吨、钢套箱约250吨。

涂装面积

19583㎡

制造工期

20xx.9-20xx.3

简介

南洲大桥位于叠彩区大河乡境内,虞山桥上游2.9公里处,东岸介于大河乡与下梁江之间,西岸位于蔡家渡口处,全长1120米,其中主桥长320米,宽45米;两端引道长800米;匝道2*350米选定的桥型为曲线独塔双索面对称斜拉桥。

配套

VICHRICHZINC20xx无机硅酸富锌底漆(箱梁外表面)

80μm

VICHZEP20xx环氧富锌底漆(箱梁内表面)

60μm

VICHFEMEP20xx环氧云铁防锈漆

100μm

VICHPU3132可复涂聚氨脂防腐面漆

2*40μm

通过此次参观桂林南州大桥,是我进一步了解了桂林的桥梁结构和对专业方面桥梁的深入认识。被誉为我国国内单跨公路大桥桥面宽度之最的桂林漓江石家渡大桥,为桂林市区通往漓江磨盘山码头的桂磨公路按期开通创造了条件。漓江石家渡大桥全长365.36米,主跨径170米,主桥总宽度44.5米,双向6车道,中间设10米宽的绿化带,是桂磨(桂林--磨盘山)公路建设的“卡脖子”工程,据说当时施工条件十分困难。承担施工任务的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二处的建设者,克服了漓江气候变化大、水下地质情况复杂给桥墩施工带来的重重困难等不利因素,夜以继日施工,终于取得成功。石家渡大桥于20xx年4月动工兴建,整座大桥造型美观、轻巧大方,单跨跨越漓江,桥宽为目前国内同类桥梁之最。这一天的行程我们更充分的了解到修造这样浩瀚桥梁工程需要丰富的专业方面知识和需要精确地科学计算和规划,保证它在交通方面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参观了建筑工地。

早早载着我们专业学生的大客车就直奔正在施工工地,首先我们来到建造民用楼房的工地,这里很多工人正在忙碌着建造地基,加强已建造楼房的内部工作,我在施工人员的允许下登上了已完成基本结构的楼房,进入内部去感受设计人员是如何设计其内部的布局的。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平、剖、立面设计的继续和深入。建筑设计不仅必须考虑建筑物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内部空间的合理安排以及外部和内部的艺术效果,同时必须提供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切实可行的构造措施。建筑构造就是专门研究建筑物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构造方法和组合原理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通过构造技术手段,提供合理的构造方案和措施。因此,它与与、剖、立面设计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考虑和研究的侧重面不同而已。这算是我的一些额外知识的收获吧。

学习建筑构造,要求掌握构造原理,充分考虑影响建筑构造的各种因素,正确选择材料和运用材料,以提出合理的构造方案和构造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建筑使用功能,提高建筑物抵御自然界各种不利影响的能力,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建筑构造具有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它涉及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设备和建筑施工等有关知识。只有全面地、综合地运用好这些知识,才能在设计中提出合理的构造方案和措施,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要求。

之后我们参观了另一个施工工地,这里工人正在打地基,他们利用大型机械钻地,浇筑混凝土。我把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向老师和在场的工作询问,解决了我很多不曾知晓的问题和疑惑。在这次实习参观中,我了解到,此次实习的更深层的目的。主要有两方面:参观建筑物,工地和各种路桥讲解。通过一星期的认识实习,让我们了解土木工程这一专业的所学内容.首先,我们应该对土木工程这一名词有所了解,土木工程即包括房屋建筑在内的所有的建造各类工程设施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工作,工程实体和学科体系.其一般包括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土木工程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和技术上经济上和建筑艺术的统一性等基本属性。通过本次实习参观中,我们主要了解了如下内容:1:实际观察各种道路桥梁,初步认识并了解路桥的结构,2:通过自己实地的观察并记录,了解公路的基本常识,3:了解框架楼的各种特点及填充墙的来历特点。4:了解钢构的优点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从就业方面来说,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好多种:其中一种是工程技术方向

代表职位:施工员、建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技术经理、项目经理等。

代表行业: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路桥施工企业等。

就业前景:就像我们看到身边的高楼大厦正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断延伸一样,土木建筑行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20xx年进入各个人才市场招聘工程技术人员的企业共涉及到100多个行业,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场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的人才需求量已经跃居第一位。随着经济发展和路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土建工程技术人员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需求量还将不断上升。再加上路桥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只要人才市场上没有出现过度饱合的状况,可以说土木工程技术人员一直有着不错的就业前景。

实习于我的意义

实习使我的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实习是一个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