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茶艺解说词范文(精选10篇)
红茶茶艺解说词范文 第1篇
红茶茶艺解说词 第一道:孔雀开屏
孔雀开屏以展示自己的美丽,借这道程序为大家介绍今天所用茶具。
茶,能使红茶的色香味充分发挥出来。
公道杯:公道杯用来均匀茶汤。色釉沉,可用来观赏汤色。
第第十道:品味鲜爽
三口为品,徐徐下咽,祁门工夫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滋味醇厚,细细品味,令人齿颊留香,回味绵长。
再次嗅闻杯底的余香,请大家嘻嘻品味,去感受这徐徐两腋清风生的神奇意境。
红
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紫砂壶:造型古朴典雅的紫砂壶用来冲泡红第十一道:重赏余韵
品茗杯:此外还有与之匹配的品茗杯,内有白第十二道:收杯谢客
茶道组合:为泡茶的辅助用具。
随手泡,茶床,茶巾、茶荷,用来鉴赏干茶。第二道:“宝光”初现
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 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下面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工夫红茶。第三道:清泉初沸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今天为大家选用的是优质纯净水。
第四道: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一来可以提升壶与杯的温度,使茶叶能更好的散发出她的清香,二来再将茶具清洗一遍,使本以干净的茶具更加洁净。第五道:“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工夫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因此称为王子入 第六道: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红茶的关键。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第七道: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再将公道杯中的茶均的分入茗杯中。第八道: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第九道: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而我们今天的茶汤红艳明亮,透过品茗杯内的白色釉沉观赏她的红艳汤色,美不胜收。
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能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我们今天的表演就到此结束了,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红茶茶艺解说词范文 第2篇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为您献上红茶表演。第一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各位嘉宾介绍今天所使用的精美茶具:
1、茶床,上为船,用来盛放各类茶器,底为仓,用来盛放废水及茶渣;
2、紫砂壶,用来冲泡红茶;公道杯:中和茶汤以免茶汤浓淡不均;品茗杯,用来观赏汤色;茶荷,用来鉴赏干茶
3、茶壶,即随手泡。茶洗
4、茶道组合——茶则,用来成茶叶;茶匙,协助茶则将茶叶拨至壶中;茶夹,用来夹品茗杯;茶漏,放置壶口,防止茶叶外溢
第二道:温壶烫盏:温壶,先温壶是因为稍后放入茶叶冲泡热水时,不至冷热悬殊,要水温和气温双高,才能让茶叶的色香味完全发挥。用初沸之水,注入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第三道:用茶匙把茶叶拨入茶盒中,赏茶。
第四道:“王子”入宫:用茶则将茶荷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第五道:悬壶高冲:这是冲泡祁门红茶的关键。冲泡祁门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祁门红茶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第六道:荷塘飘香:将头遍茶汤注入茶床/茶船中。
第七道:再注甘露:重新注入甘泉,浇淋壶的外部,内外加温使红茶更显兰香神韵。
第八道:茶熟香温:将温润泡的茶汤注入公道杯中,散发的暖暖的茶香。
第九道:分杯敬客:将茶汤依次斟入品茗杯中,好似行云流水一般,茶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是情谊。第十道:奉茶
红茶茶艺解说词范文 第3篇
1 翻译的文化介入分析
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 它包括观念、制度以及器物三大方面, 而细致划分则包括语言、文字、习俗、国力等众多内容, 也可以说文化就是国家社会价值的综合反映。而翻译领域的文化介入, 也必然会受到来自政治、意识形态以及伦理等方面的影响, 而不是单纯地进行文字的转化。文化视角下的翻译, 更加侧重文化内涵, 对于翻译内容更加关注信息与形变的问题, 文化视角下的翻译工作, 打破了传统文化的格局, 为我国翻译领域带了新的发展契机。在翻译领域, 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放在文化介入这个视角, 如何将中国的文化, 恰如其分地翻译给阅读者和欣赏者, 成为了现阶段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研究文化介入下的茶艺表演翻译也是同样的道理, 目的就是将茶艺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 更好的展现给世界人民, 推动我国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2 当前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存在的问题
茶艺表演在我国当代茶文化中地位非常重要, 它是人们了解茶文化, 体会茶文化的媒介。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工作压力的加大, 很难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去思考和品茗, 而茶艺表演为热爱茶文化的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放松身心的场所, 同时也实现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 文化多元化也成为了不可回避的现实, 各个国家的文化不断融入中国, 而反过来这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契机。以茶文化为平台, 通过解说词的翻译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熟知中国茶文化, 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这是文化领域、翻译研究领域应该研究的课题, 但是目前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比如信息失落或者变形等等, 它们严重阻碍了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脚步。
2.1 文化图式的缺省
所谓图式, 就是人脑对于新事物的认知结构和组织, 凭借自身过去的经验组织和反映。而文化图式就是人脑对已学知识、获得经验的有序排练和框架组织, 不同类别的知识会建立不同的框架。而在差异表演的解说词的翻译中, 为了能够更好的让人们体会到茶文化的内涵, 维护语言的文化特色, 需要最大限度的将源语文化图式体现出来, 但是目前大部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并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比如:在茶艺表演中“关公巡城, 韩信点兵”是常用术语, 以其为例进行分析。关公巡城的表演如下:首先将功夫茶冲泡好, 接着将茶汤分至杯中, 选用小茶杯, 并保证每个茶杯中的茶汤浓度均匀, 同时杯中茶汤的色泽、香气以及滋味都要适中而接近, 这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平等待客、一视同仁的茶艺精神。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 小茶杯要排成“一”或者“品”字形, 通过提壶撒茶的方式进行分茶。表演者手提红色紫砂壶, 来回斟茶, 热气缭绕于城池 (小茶杯被比喻为城池) , 这便是“关公巡城”了。而在这个表演的最后部分, 也是点睛之笔, 表演者分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将茶壶最后几滴浓茶, 分配到各个茶杯中, 因为是最浓厚的部分, 所以必须要一杯一滴, 分别滴入每个茶杯中, 这就是“韩信点兵”, 这样的茶艺表演非常形象而生动, 表演者的动作连贯, 一气呵成, 品茗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茶艺表演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
其解说词翻译为:“pour the tea into everycup in order, we should bear these four words in mind, low, fast, even and end.”, “when the tea is nearly ran out, pour therest of tea into every cup.Every drop of water should be dis-tributedvenly.”。
茶艺表演十分讲究, 表演者的举手投足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和文化背景, 但是从解说词的翻译中丝毫看不到这样的历史沉淀, 简单、直白的翻译, 让人感觉表演十分无力和苍白。另外, “关公巡城”表演中贯穿了“低、快、匀、尽”四项表演手法, 所谓“低”, 就是斟茶高度适中, 不可过高;所谓“快”, 就是速度拿捏准确, 确保茶的香气和热度;所谓“匀”, 就是每个小茶杯中的茶汤浓度保持一致;所谓“尽”, 就是要将茶壶中的茶水倒尽, 残留的茶水会加重茶汤的涩味。这四项手法以及目的在翻译中知识简单的解释为“low, fast, even and end”, 平铺直叙的表述, 不仅缺乏美感, 同时也完全没有解释目的。
2.2 对翻译美学要求的忽略
从上个世纪起, 翻译领域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它要求翻译者不能单纯地进行字面意思的翻译, 而是要借助自身的文化素养与阅历, 赋予翻译文字更多的美感与内涵, 这便是所谓的翻译美学。翻译美学的融入, 对翻译领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影响, 与此同时也涌现了很多与翻译美学相关的专著, 比如《翻译美学》以及《文学翻译比较美学》等等。这些专著的出现, 为翻译美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也更加有力的推动了翻译美学的发展。在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中, 翻译美学思想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翻译者要基于文化的角度对翻译文进行艺术加工, 从而提升茶艺翻译的文化价值, 促进茶艺文化的传播。茶艺表演解说词, 不仅要将表演的顺序、环节、目的表述清楚, 同时还要将表演的内涵展现出来, 且不失韵味。但是如今的茶艺表演解说词在艺术美感和译文的可理解性方面存在研究缺失。
比如:“若琛出浴”的译文, 大部分翻译者都是“use the tea to warm up the cup, in thisprocess, we should turn the cup around”。这个环节的做法是, 将泡茶的茶杯用水烫好, 这是个“温杯”的过程, 这个动作快速而优美, 好像樱花飞舞, 茶艺中所使用的小茶杯是以“若琛”为名, “若琛”是人名, 因为此人发明了小杯饮茶, 所以以其命名。而“出浴”形象的展现了洗茶的动态感, 将茶艺清丽脱俗的韵味有效展现了出来, 但是在译文中并没有将这些内容展现出来, 观众无法体会到这道茶艺的文化内涵与关键。
2.3 将拼音误用为翻译
在茶艺演说词翻译中, 词语运用必须要得当, 尤其是茶艺术语的翻译, 必须要准确、无误, 同时又要兼顾词语的美感与艺术性, 因此如果直接选用拼音代替英文是非常措施的方式。
比如:“三龙护鼎”这个专用词语的翻译, 如果直接使用“three Long Huding”来翻译, 那么结果非常匪夷所思, 并且无法将术语背后的含义展示出来, 忽视了茶艺本身的内涵。
3 文化介入的翻译策略
文化介入下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 要关注到以上的问题所在, 在此基础上必须要科学的选择翻译策略, 具体如下:
3.1 厚积而薄发
在进行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之前, 首先必须要全面分析和掌握茶艺表演的过程和环节, 这是翻译的基础。同时茶艺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 可以促进翻译的文化底蕴的提升, 茶文化研究中, 译者拥有了一定的茶艺文化记录, 也可以将自己的见解融入翻译中, 这不仅丰富了翻译的内容, 拓宽茶艺解说词的思维领域, 对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非常有利。
3.2 破解文化图式的缺失
茶艺表演解说词中要充分展现源语文化, 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翻译的语言特色与民族特色, 在文化介入的理念下, 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而文化图式的缺失成为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 翻译人员在这个领域应该积极研究。
3.3 不同翻译技巧的协调运用
翻译的方式包括两个方面, 分别为直译和意译。而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成为了翻译人员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将两种翻译方法综合使用, 可以有效提升译文的质量与艺术性。单一的翻译方法会让人感到枯燥、无趣, 在翻译过程中, 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会更加科学, 避免翻译歧义的产生。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茶文化解说词翻译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借助于文化介入的视角, 对目前存在于解说词翻译中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 通过目前我国茶艺表演演说词翻译中问题的掌握, 翻译者可以更加准确的把握翻译的尺度, 茶文化的传承过程中, 茶艺表演是非常重要的媒介, 同时文化介入下的翻译, 应该更加关注翻译美感与文化内涵, 提升翻译的水平, 世界各国人民才能够更好的理解茶艺表演, 并深刻感受到茶艺表演中所展现的中国文化。
摘要:茶艺表演作为茶文化中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 茶艺表演对于世界文化的融合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 我国茶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接触碰撞更加频繁, 茶艺表演的解说词翻译也成为了茶文化发展中的新课题。本文从文化介入的角度, 对茶艺表演解说词的翻译进行几点研究分析。
关键词:文化介入,茶艺表演,解说词翻译
参考文献
[1]杜海怀.语言与文化特质之间的翻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 (09) :2.15
红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第4篇
备注:类似,但不一定是祁门红茶这个品种。
祁门红茶产于中国安徽省祁门县,清光绪年间开始仿照闽红试制生产。最终因其内质优异,与闽红、宁红齐名,国外也有将祁门红茶与印度大吉岭茶、斯里兰卡乌伐的季节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高香茶。
(一)“宝光”初现;祁门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红茶。
(二)温热壶盏;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用茶匙将茶荷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这是冲泡祁门红茶的关键。冲泡祁门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而高冲可以让祁门红茶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祁门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十一)三品得趣;祁门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柠檬红茶茶艺解说词 第5篇
园艺园林学院08级茶学C班 王会竹 200841636222
器具:茶道组合,公道杯,随手泡,玻璃杯,紫砂壶 材料:祁门红茶
柠檬片 音乐:香飘云间
服装: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或颜色淡雅的旗袍
解说词:
我国中医认为,柠檬性温、味苦、无毒,具有止渴生津、祛暑安胎、疏滞、健胃、止痛等功能利尿,调剂血管通透性,适合浮肿虚胖的mm。吸烟者要多吃柠檬,因为他们需要的维生素C是不吸烟者的2倍。柠檬热量低,且具有很强的收缩性,因此有利于减少脂肪,是减肥良药。柠檬能防止心血管动脉硬化并减少血液粘稠度。热柠檬汁加蜂蜜对治疗支气管炎和鼻咽炎十分有效。甘地润肺、酸地消渴、开胃解酒毒、美白、润肤、降低胆固醇
红茶,全发酵茶,含少量的多酚类和咖啡碱,性温和,适和清饮与调饮
红茶不喜计较,肚大能容,酸如柠檬,辛如桂圆,甜如蜜糖,润如牛奶,调配红茶,皆为佳品。今天为大家表演的是柠檬红茶,其味酸中带甜,非常可口。有因柠檬的特殊功效,使得这款茶具有减肥瘦身的功效,非常适合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饮用。
第一道:展示茶具
冲泡祁门红茶选用保温性良好的紫砂壶,用冰清玉洁的玻璃杯盛放柠檬和茶汤,便于欣赏。
第二道:回旋烫杯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是要求所用器皿也必须是至清至洁的。这道程序就在当着在场所用嘉宾的面,再一次清洗已经干净的杯子,既是提高杯的温度,也表示对来宾的尊敬。
第三道:佳人亮相
为大家冲泡的是祁门红茶,祁门红茶条索细秀略弯曲,有峰苗。色泽乌润略带灰光,带带有类似于蜜糖香或苹果香的香气,持久不散。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带甜,叶底红亮。
柠檬片,薄圆片,金黄色。
第四道:乌龙入宫
茶水比对于冲泡一壶好茶至关重要,茶多水少则茶汤苦涩,颜色偏暗。茶少水多则滋
味淡薄。一般在冲泡红茶时茶水比为1:50最好,只是最能发挥茶性。同时将3—4片柠檬放入玻璃杯中。
第五道:悬壶高冲
以“蟹眼已过鱼眼生”的沸水高冲入壶中,高冲以涤荡,冲之与壶口平,水流不能太急,三起三落,即凤凰三点头。不急不慢,合乎中庸之道。
第六道:春风拂面
提起杯盖,轻轻绕壶口一圈把浮在上面的泡沫刮干净,然手右手提壶把杯盖洗净,也增加了壶温,有利于茶性的挥发。
第七道:蛟龙出海
将泡好的红茶倒入公道杯中。
第八道:水乳交融
将红艳明亮的茶汤倒入玻璃杯中,七分满为宜,留下三分是情谊。此时,红色茶汤中,金黄的柠檬片浮于其中,煞是好看。
第九道:品味鲜爽
红茶的甜香与柠檬的酸苦搭配在一起,酸中带甜,消暑解渴,别是一番滋味。特别适合这个炎热的季节饮用。
第十道:再赏余味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次,第三次。
“茶味人生细品悟”。人们认为一杯茶,就能品出百味人生。无论茶是苦涩、甘鲜还是平和、醇厚,一杯茶,总能给人们无数思考与品味。所以品茶重在回味。唐代诗人卢仝的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觉。他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咕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希望通过今天的茶艺表演在给各位来宾美的享受的同时,也能给爱美的女士们提供一种轻松的瘦身方法,快乐的度过这个夏天。
红茶茶艺解说词范文 第6篇
创意主题:
我从小是在一个不幸福的家庭里长大,由于爸爸的重男轻女和嗜酒如命,妈妈和我们姐妹一直忍受着他的打骂。后来,一个大字不识的妈妈,却勇敢的离开了爸爸,带着我们姐妹俩个远走他乡。妈妈辛苦的培育着我们,供我们上大学。如今工作的我,知道更加孝敬年老的妈妈。但是,除了物质的给予报答,我更想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妈妈的深爱。(主题):外山小种,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水后汤色红艳,或橙红明亮,从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或糯米香,香气芬芳浓烈。
茶如其色,红艳的汤色,褐红的叶片,醉人的桂圆及糖香味,经历了完全的发酵,就像一个人,平和,醇厚,包容,朴实,简单,默默的释放着美味的茶汤,它就像妈妈。母爱如茶,无私,奉献,不图回报,宽容孩子的任何过错。
一杯温暖的孝心茶,是孩儿对妈妈爱的报答,敬上这份孝心,也给天下的母亲,愿每一位善良醇厚的母亲都能够安享晚年,幸福安康。
二、表演者:贯立娟
三、培训机构:昆明茗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能培训站 专业指导:茗博编创团队
四、表演准备: 茶品:外山小种 茶具:瓷质盖碗
音乐:《祈福母亲》、《思念妈妈》、《想起老妈妈》 解说员:陈冠萍
五、表演形象设计:
底布:整个场景模拟家的感觉,因此,我用平常家里餐桌布为衬布。我在家里的餐桌上为妈妈泡爱心茶,妈妈在客厅里默默的注视着我。器具:青花瓷盖碗系列 服装:现代茶服
六、冲泡程序:(详见表演过程)
七、解说词:
时间,过得真快啊,想想,我离开家已有好多年。白天,忙于工作,忙于拼搏奋斗;夜晚,遥望城市的夜空~就会想起~我那远方孤独的妈妈。
已经工作的我,无论走到哪里,心里始终挂念着您。天冷了,不知您是否已经穿上了新买的那件羽绒服?为了女儿,请您保护好自己,好吗?
温杯洁具,洗的是杯!除的是尘!我更想洗掉妈妈的一切烦恼与忧愁。回想起我那苦命的妈妈,我好想抚平您脸上的那沟~沟皱纹。看着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您的精神不再焕发,您的眼睛失去了光华。我多想时间就这样的停下,我是那样的不想,不想您变得越来越老。
“牵挂”是一条长长的线,我们各自牵着一边。
看着茶叶无声地落入碗中,就像妈妈对我无私的付出,不图回报。从我降生,您就把我当作生命。在您的怀里,我曾得到无限温情。
“水为茶之母”,因为,有了水,茶才会有“活”的生命。因为有了妈妈的养育,才有了今天健康的我。
您一生的辛劳都是为了我们,省吃俭用,缝缝补补,白天黑夜的打工,就是为了我们的“学费”。我好想大声的说:“妈,您,辛苦了”。
一阵浓浓的茶香飘散而来,犹如妈妈在慢慢的向我走来,默默的,轻缓的为我盖上夜晚的被子。多少心血,多少爱,把我们养育成人。谁的爱~对我最深,还是那句“世上只有妈妈好”!暖暖的茶汤,有如带着母爱的味道,缓缓的注入杯中,透过玲珑赏杯,望着橙红明亮的汤色,似乎看到妈妈那慈祥的脸庞,带着慈爱的笑容,用着慈和的声音不断地叮嘱着我:“女儿啊,在外地,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为了减肥不吃饭,饿坏了身体啊。”
乌龙茶,龙井茶,红茶茶艺解说词 第7篇
各位下午好!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今天孔子学堂茶艺表演队为大家献上三道茶艺,分别是乌龙茶茶艺,龙井茶茶艺和红茶茶艺。
第一道乌龙茶主泡XXX,副泡是XXX,解说是XXX 首先介绍冲泡乌龙茶的茶具:
紫砂壶:古人称之为孟臣罐,用来泡茶。公道杯:均匀茶水。茶
虑:过滤茶渣。
闻香杯:用来闻茶水香味。品茗杯:用来品茶。
杯
托:放置品茗杯和闻香杯。茶道组:
杯夹:防止烫手,讲究卫生。茶签:疏通壶嘴。茶匙:引茶叶入宫。
茶漏:置茶时防止茶叶外漏。茶则:鉴赏佳茗。
乌龙茶茶艺
1、焚香静气:焚品檀香,造就幽静、平和气氛;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这沁人心脾的幽香,使人心旷神怡。
2、备器侯用
3、叶嘉酬宾(孔雀开屏):出示所泡茶叶让客人观赏;
4、孟臣淋漓:即汤洗茶壶,惠孟臣是明代紫砂壶制作家,后人把名茶壶喻为孟臣;
5、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放入紫砂壶内;
6、悬壶高冲:又称高山流水,把盛开水的壶提高冲水,充分激荡茶叶,使茶叶翻动,清洁茶叶;
7、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表面白色泡沫,使茶叶更清洁(不喝);
8、六龙戏水:把茶汤迅速倒入六个闻香杯和六个品茗杯中。
9、若琛出韵:即汤洗茶杯,(若琛清初),以擅长制茶杯而出名,后人把茶杯喻为若琛瓯;
10、重洗仙颜:冲洗仙颜是武夷山的一处摩岩石刻,这里指第二次冲水,用开水淋洗茶壶外部,即洗净茶壶外表又提高壶温;
11、游山玩水:茶壶沿着茶海边沿来回滑动。
12、祥龙行雨:祥龙行雨取其甘露普降之意,将茶汤依次来回往各闻香杯低斟。
13、凤凰点头:壶中茶水少许时,则住各杯点斟茶水(又称蜻蜓点水或观音滴水),意为凤凰再三地向各位嘉宾点头致意。
14、龙凤呈祥:闻香杯斟好后,将品茗杯扣于闻香杯之上。
15、鲤鱼翻身:将紧扣的两个杯子翻转过来。中国古神话传说中,鲤鱼翻身越过龙门,便可化龙升天而去。
16、喜闻幽香:(请各位嘉宾)以轻转的方式,轻轻提起闻香杯,双手拢杯闻香,即闻乌龙茶的香味。
17、三龙护鼎:用母指、食指夹杯,中指托杯,(女士轻翘兰花指,男士则将后两指收拢。)此法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比喻三龙。中国的“品”字由三个“口字”组成,所以品这杯茶要三口。
18、初品奇茗:我们将茶汤含在口中,轻轻吸气,徐徐咽下。(这样能使茶汤在口中翻滚流动,与舌尖、舌根、舌侧的味蕾充分接触,我们才能真正品出茶味来。)
红茶茶艺
1.喜观幽兰—赏茶 2.泉润空谷—洗盏 3.笑迎佳人—置茶 4.点水沐兰—润茶 5.高山流水—冲茶 6.兰香四溢—闻香 7.幽兰出谷—奉茶
西湖龙井茶艺
(1)点香——焚香静心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首先要平生静气。“焚香静心”即通过点燃这枝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心静气和的目的。
(2)赏茶——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纯、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赏茶——开启茶样罐,端于客人前,双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观赏闻香)
(3)赏泉——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举世闻名的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最好用虎跑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下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4)洗杯——洗涤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洗涤凡尘”,即用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冲泡高档龙井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5)投茶——清宫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茶滋于水,水籍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并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从茶罐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在杯外。敬茶惜查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投茶——将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转,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摆开。然后,将茶罐打开,用茶匙将所需茶叶拨入茶荷,并将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
(6)润茶——润莲心
好的龙井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润心莲即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浸润泡——向杯中倾入适当温度的开水,用水量为杯容量的1/4至1/5。放下水壶,提杯向逆时方向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茶浸润,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时间掌握在1分钟以内。)
(7)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龙井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嘉宾们三点头致意。
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冲泡——提壶冲水入杯,通常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泡,杯至茶杯总容量的七成满为止,这种冲泡方法叫中投法。但对一些外形紧结重实的细嫩名优绿茶,诸如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等可采用上投法冲泡。即杯中先冲上七分满的水,再取茶投入,茶叶就会徐徐下沉,逐渐舒展。)
(8)奉茶
(9)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龙井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二叶的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称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为“眉”。在品龙井茶之前,先观察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10)闻茶——辩香识茶韵
品龙井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龙井茶与花茶和乌龙茶不同,它的香气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得到龙井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冽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11)品茶——淡中品至味
龙井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龙井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红茶茶艺解说词范文 第8篇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来到正山堂。2005年正山堂首创金骏眉红茶,它的问世,结束了四百年来没有高端红茶的历史。其名寓意:金贵之茶犹如骏马奔腾。正山堂金骏眉茶艺共有十八道,博采众家茶道之长,完美演绎出红茶茶艺的表演文化。现在就由我为大家解说(展示)金骏眉茶艺十八道。
第一道:恭请嘉宾,焚香静气
“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中华民族自古“客来敬茶”,延袭至今,成了优良的传统。焚香静气,希望在座的茶友在这芬芳的馨香里,回归自然,唤醒心中最真实的感受。
第二道:妙曲轻歌,活煮甘泉
品茶是精神享受,一曲轻歌能使品茗者进入高雅的精神境界。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三道:初探白瓯,若琛出浴
初探白瓯即烫洗白瓷盖碗,使之盖碗温度提高。若琛出浴即烫洗茶杯,若琛为清初景德镇制瓷名匠,以善制茶杯而名,后人就把名杯喻为若琛。山泉之灵性第一次与白瓯之皎洁相邂逅,让茶多了一份初见的美好。
第四道:目睹雄姿,迎骏入宫
正山堂金骏眉因条索紧秀,微带弯曲,有骏马奔腾之势。目睹雄姿是让大家欣赏正山堂金骏眉干茶的条形,感受其品质特征。迎骏入宫,将正山堂金骏眉送入盖碗内。骏,马也,在这里喻指金骏眉。
第五道:徐徐注水,骏眉初展
徐徐注水,即沿盖碗注入进行醒茶。正山堂金骏眉做工精细,注水后茶叶舒展开来,称为骏眉初展。
第六道:玉液回壶,水绕茶香
将把泡出的茶水倒入公道杯,我们称之为“玉液回壶”,目的是使茶水里的所有成分可以在公道杯中交融静置,让茶的香味与气韵转化到最和谐的状态。
第七道:一江春水,点石成金
一江春水是指将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茶杯。斟茶到最后改为点斟,将均匀地依次倒入品茗杯中。我们形象地称之为“点石成金”,象征着向嘉宾行礼 致敬。
第八道: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捧杯敬茶先是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并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让这一杯茶融入大家的心田,使气氛更为温馨、融洽。
第九道:三龙护鼎,鉴赏金圈
三龙护鼎即用拇指、食指扶杯,中指托住杯底。三根手指喻为三龙,茶杯如鼎,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端起茶杯后,认真鉴赏正山堂金骏眉的茶汤颜色,其汤色金黄,清澈有金圈。
第十道:喜闻花香,一试佳茗
“欲访踏歌云外客,注烹仙掌露花香。”观色闻香之后,开始品茶之味。正山堂金骏眉是当代中国顶级红茶品质的象征,是公认的“佳茗”。
第十一道:再注甘露,封瓯流香
在盖碗中注入沸水,让正山堂金骏眉的香气在盖碗中流连穿梭。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花香
即斟第二道茶。流霞即仙酒。唐李商隐有“只得流霞泛一杯”的诗句,喻茶胜若仙酒。正山堂金骏眉经过第二次的冲泡,水、香、味似果、蜜、花之综合香型,更添韵味。
第十三道:啜玉含珠,喉底留甘
“啜玉含珠”是范仲淹《斗茶歌》中的诗句,在这里是指品饮正山堂金骏眉宜小口品啜,徐徐咽下顿觉满嘴生津,齿颊留香。
第十四道:寻香探味,沁人心脾
轻闻杯底,正山堂金骏眉杯香持久、沁人心脾,仿佛使人置身于森林幽谷之中。
第十五道:君子之交,水清意远
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饮茶之后,喝一口白开水。缓缓咽下,回味红茶的甘甜饱满,领悟平淡是真的意境。
第十六道:骏马驰骋,生活本色
骏马驰骋即观赏叶底,有骏马驰骋之势。让客人观看正山堂金骏眉芽头的原形,回到茶的自然本质。第十七道:再赏余韵,俭清和静
正山堂金骏眉可以连泡12次,口感饱满甘甜,芽尖鲜活,秀挺亮丽。必须静心地去感悟,进入“神游三山去,何似在人间”的妙境。在宁静中放下尘世放下自我,去尝试和自己的内心对话,去感受俭清和静。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正山小种红茶早在清代就誉满欧美,尤为英国皇室所珍爱,英吉利人云:“凡以武夷茶待客者,客必起立致敬”。尽杯谢茶就是茶客起身喝尽杯中之茶,以谢茶人栽制佳茗的恩惠。
擂茶茶艺解说词 第9篇
中国是茶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品饮文化光辉绚丽。在博大精湛的茶艺中,湖南擂茶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自身独特的风格,倾倒了中外茶道行家。在第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称赞擂茶“是世界茶道中的上乘之作”。擂茶,又称为“三生汤”。是一种用大米、生姜、茶叶三种为主要原料制成的饮品。不仅味美可口,还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制作过程也充满情趣,每当有贵客来临时,擂茶便是迎接贵客的隆重礼节。
湖南山杰地灵,景美物丰,生长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更是勤劳聪慧,热情好客,今天喜闻有贵客远道而来,迎着晨雾,多情的湘女便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林间张望,眼前是一望无际的青青茶园,细嫩的茶尖,葱茏翠绿,挂着露珠,晶莹剔透,枝头鸟儿欢快地歌唱。姐妹们,快来准备,捧出擂钵,拿出擂棒,用最好的擂茶来款待我们的贵客。看,茶园里绿枝摇曳,那是我们欢快的舞姿,听,那婉转的的鸟啼声,是我们清脆的歌声。
“莫道醉人惟美酒,擂茶一碗更深情。美酒只能喝醉人,擂茶却能醉透心”。擂茶在古朴醇厚中见真情,尊贵的客人请上座,来尝一尝我们精心制作的擂茶。
第一道“备具迎宾”
每当贵宾临门,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洗“擂茶用具”,准备擂茶迎宾。这是擂钵,是用硬陶烧制的,内有齿纹,能使钵内的各种原料更容易被碾成糊。这是擂棒,擂棒必须用山茶树或山苍子树的木棒来做,用这样的木质擂出的茶才有一种独特的清香。
第二道“八宝现身”
即请大家欣赏今天所用的原料,它们由炒米、茶叶、生姜、黄豆、花生、芝麻、陈皮、调味的糖与盐等八种配料组成。每种配料都已经过不同的方法精心加工。
第三道“磨碎配料”
将配料一一投入擂钵中,用擂捧细细磨碎。“擂茶”本身就是很有表现力的艺术,擂茶时无论是动作,还是擂钵发出的声音都极有韵律。这是炒米,它是选用优质的糯米,然后用文火细心炒制而成,色泽微黄,香气诱人。
这是茶叶与陈皮,茶叶,它能提神悦志、去滞消食、清火明日;陈皮,能理气调中,止咳化痰,益脾开胃。
这是花生,又称长生果,含有丰富的植物固醇,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的功效。
这是黄豆:它含有丰富的卵磷脂、皂角苷等,具有延缓衰老,增强记忆力,降低胆固醇,健身补血等功效。
这是芝麻:有白芝麻与黑芝麻两种,芝麻含有大量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具有补五脏,益气力,长肌肉,美白护发,之功效,久服轻身不老。
再加入适量生姜,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在天气稍寒时食用生姜能增强人体抵抗能力,帮助消化。
最后加入适量的糖与盐调味。
现在我们已将所有配料磨碎拌匀,这样冲泡饮用,人体比较容易吸收。
第四道程序“冲调擂茶”
现在我们将开水注入擂钵中,并不断用擂棒搅拌,擂钵中各种配料混合,散发着扑鼻的香气,一锅“水乳交融”、香喷喷的擂茶终于制作好了。
第五道程序“香茶敬客”
用木勺将擂茶分斟到茶碗里,并按照长幼顺序依次敬奉给客人。“擂茶”营养丰富,味美香浓,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我们将其视为琼浆玉液,奉献给各位,以表达我们的深情厚意。
第六道程序“品味香浓”
喝一口擂茶,花生芝麻的浓香,茶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咸中带甜的滋味叫人口舌生津,余味无穷。擂茶更有健身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故人们常说“日饮两碗擂茶,胜吃两剂补药”。祝各位幸福如意,长寿安康!
红茶茶艺表演演说词 第10篇
表演用具:
盖碗 1件 公道杯 1件 品茗杯 4件 杯托 4件 茶滤 1套 水盂 1件 茶巾 1条
茶席 1条 随手泡 1件 茶荷 1件 茶匙 1支 花器 1份 红茶 4克
配音选用:
心似莲花开配演说词
演说词文本:
位于甘溪滩美丽山谷的桐溪山庄,千亩茶园绿海浪涛,山高林茂,茶中有林,林中有茶,起源于7000年前的桐山野茶,饮用传承3000余年。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出不同风格的茶艺文化。现在我们为大家带来桐山红茶茶艺表演,请大家静心欣赏,让我们共享茶艺的温馨与愉悦。
第一道:静手静心
端坐席前,双手静置桌面,凝神静气,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安静下来.第二道:温杯洁具
水与器的相遇本为缘,将沸水注入盖碗中,倾尽一泉温热,用最无声的呼唤,还其一份洁净,一份暖意,只为茶即将而来的苏醒。
茶,可饮,可读,可观,亦可语。
有时,一个瞬间即可铭记永远,香透一生。
第三道:赏茶投茶
我们为大家奉上桐山万物山珍——“碧桥春”系列有机茶之一的抗战红茶。
采用单芽或一芽一叶为原料,用独特的工艺精细加工而成,条索紧结匀整,芽叶饱满,色泽红润,似少女般婀娜多姿。
第四道:摇香闻香
双手捧起盖碗,开盖轻嗅,红茶随着碗中的热气飘扬,散发出迷人的甜香。
第五道:醒茶润茶
“水利万物而不争”将90度的热水注入到盖碗中,唤醒沉睡的茶叶。
首轮洗茶的水我们一般不喝,直接倒入水盂中。
第六道:泡茶
再次提壶注水,当涓涓细流的“水君子”温柔的拍打着甜蜜动人的“红美人”时,思想的共鸣使它们一见如故,坦诚相待,恍若知音。
第七道:分茶
茶斟七分满,留下三分情。将泡好的茶汤分到各个品茗杯中,红橙透亮,闪闪动人的佳茗如虹桥般悬挂在公道杯与品茗茶之间。
第八道:敬茶
一杯香茗,聊表情谊。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现在我们将这一杯杯芬芳馥郁的香茗献给嘉宾,祝大家万事如意,前程似锦。
第九道:请茶
桐山红茶滋味醇厚,回味绵长,茶香悠然催人醉,敬奉香茗请君评。
第十道:品茶
品茶分三口,一品其香,二品其味,三品其回甘。愿您细细品,慢慢酌,在享受桐山红茶的细腻柔滑时,亦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百般柔情。
(起身)品桐山红茶,观青山绿水,忆峥嵘岁月。我们的表演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