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环乳晕切口范文
来源:漫步者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环乳晕切口范文(精选7篇)

环乳晕切口 第1篇

资料与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乳腺纤维瘤患者86例,均经病理活检确诊。随机分为环乳晕切口组与腋窝隐匿切口组,每组43例。环乳晕切口组年龄19~33岁,平均(27.09±5.4)岁;多发19例,单发24例;纤维瘤直径1.2~3.3 cm,平均(2.10±0.64)cm。腋窝隐匿切口组年龄18~32岁,平均(26.94±6.0)岁;多发21例,单发22例;纤维瘤直径1.1~3.0cm,平均(2.07±0.52)cm。两组年龄、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研究。

手术方法:两组均于术前采用超声进行定位并标记位置,采用局部麻醉或是静脉麻醉后行手术治疗。环乳晕切口组以纤维瘤最近处乳晕边缘做环乳晕弧形切口(长度约为肿块最小直径),按顺序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呈放射状、沿肿块方向分离皮瓣至肿块边缘,然后牵拉(包含肿块乳腺小叶)至切口处,将肿块完全切除,将切除组织送病理。腋窝隐匿切口组根据肿块最小直径,做纵向切口(于腋毛区沿腋窝皮纹),沿皮下脂肪层向胸大肌外侧缘游离达胸大肌表面,然后进入乳腺间隙,游离直达肿块后方,将肿块推移并固定至切口处。切开腺体(从肿块后方)并将肿块完全切除,常规加压包扎。将切除组织送病理。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美观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非常满意+满意。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用表示,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美观满意情况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环乳晕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29.7±11.9)min、(27.6±5.0)mL、(6.3±1.1)d,腋窝隐匿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38.9±12.3)min、(32.5±5.0)mL、(6.4±1.2)d,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环乳晕切口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乳晕血肿1例,乳晕感觉异常1例,并发症发生率6.98%;腋窝隐匿切口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乳晕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美观满意情况比较:环乳晕切口组非常满意22例,满意21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100.0%;腋窝隐匿切口组非常满意14例,满意20例,不满意例,满意度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乳腺纤维腺瘤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引起本病[2]。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为多见[3]。本病产生的原因是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雌激素是本病发生的刺激因子,所以纤维腺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4]。

传统手术方法会可导致乳房左右不对称,乳房皮肤表面会形成瘢痕,不美观,打击患者的自尊心,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环乳晕切口手术切口小,提高了手术的美容效果,患者的满意度高。以乳晕边缘色差处为切口,隐藏切口。皮肤弹性好有利于牵拉肿块,在直视下手术,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快。腋窝隐匿性切口隐藏于腋窝腋毛区,可由腋毛遮掩瘢痕,无切口或瘢痕影响美观的可能。

本研究对比环乳晕切口与腋窝隐匿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结果:环乳晕切口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乳晕切口组满意度高于腋窝隐匿切口组。因此,与腋窝隐匿切口比较,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张世春.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7):56-57.

[2]田丹,孙权.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7):41-42.

[3]王晓华,陈建安,华伟.经乳晕切口行乳腺良性肿块切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2009,3(2):528.

环乳晕切口 第2篇

【关键词】 环乳晕切口;皮内缝合;乳腺纤维腺瘤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9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49-01

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传统手术常采用在乳腺肿块表面行放射状切口,便于手术中快速找到肿块,术中间断缝合皮肤,但术后由于有明显的手术疤痕,影响了女性乳房美观,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不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我科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采用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对256例乳腺纤维瘤行手术治疗,切除乳腺肿块的同时兼顾了乳房美容效果,手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本组256例均为女性。年龄16-39岁,平均29岁。经查体、彩超、钼靶检查,临床诊断为乳腺纤维腺瘤,排除乳腺囊腫及乳腺癌可能。肿块直径为0.7至4cm,距乳晕边缘<6cm。术后标本病理证实均为乳腺纤维腺瘤。

1.2 方法 术前评估肿块大小,对查体可扪及的肿块行皮肤标记,对查体不可扪及的肿块在彩超下定位肿块位置,并做皮肤标记,方便术中快速找到肿块。术中,利多卡因联合罗哌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行肿块对应的环乳晕切口,切开皮肤,向肿块方向游离脂肪与腺体之间形成足够的间隙,拉钩拉开皮肤及脂肪层,暴露肿块位置,浅表肿块沿包膜完整切除,深部不可触及之肿块,放射状切开肿块表面乳腺组织,术前定位好的肿块位置及深度,完整切除肿块。术中标本均送冰冻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逐层缝合切口,3-0滑县真皮层连续皮内缝合,有孔敷料显露乳头,术区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7-8天拆线。

2 结 果

肿块均完整切除。手术均良好暴露肿块,手术时间相对传统切口无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病理诊断单发纤维瘤192例,多发纤维瘤64例,乳晕切口255例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皮肤、乳头、乳晕坏死等并发症,其中1例多发纤维腺瘤出现血肿,再次手术清除血肿、止血,术后仍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门诊随访,复查无复发,乳晕切口疤痕隐蔽不明显,乳房形态及外观正常,患者均满意。

3 讨 论

乳腺纤维腺瘤是女性常见的乳腺肿瘤,手术切除是纤维腺瘤的唯一有效方法[1]。至于手术切口的选择,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乳房肿块表面做一与乳头呈放射状,较肿块直径稍长的切口[2],该切口显露好,操作容易,止血彻底,不易留死腔。但主要的副作用就是疤痕形成对乳房美观的影响。特别是患有乳房多发性良性占位病变者,如多发性乳腺纤维瘤,手术后遗留较多的疤痕,严重地影响乳房的外观及形态[3]。我科经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切除纤维腺瘤效果确切。因乳晕区皮肤颜色深,皮肤本身有皱褶,加之皮肤连续真皮层皮内缝合,相对于传统的间断缝合皮肤的方法,避免了蜈蚣样疤痕,故术后疤痕不明显。另外,对于多发肿瘤,经乳晕弧形单一切口,乳晕皮肤伸展性大,便于游离暴露,避免了多切口损伤及术后多个疤痕,达到美容效果。环乳晕切口联合皮内缝合切除纤维腺瘤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能取得治疗及美容双重效果,满足了相当部分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对美的追求,值得临床医生推广应用。另外值得注意的问题:手术中需避免电刀对切口的灼伤;术后避免加压包扎乳头;在多发纤维腺瘤切除手术中必须彻底止血,防止术后血肿的发生;另对于距离乳头过远的肿块,暴露肿块困难时,应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

[1] 陈孝平主,编.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4.

[2] 黄自强,黎嗷,张肇祥,主编.外科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9.

环乳晕切口 第3篇

关键词:男性乳腺发育症,环乳晕微切口,开放式手术,恢复效果,舒适度

男性乳腺发育症 (gynecomastia, GYN) 是男性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该病又被称为男性乳房发育症或男性乳腺增生症, 是指男性出现单侧或双侧可触摸到的乳腺组织, 有时也伴有乳晕的增大和颜色加深, 一部分患者伴有触痛或压痛, 少数患者挤压乳腺后会出现白色分泌物[1,2,3]。王丽[4]在男性乳房发育症的临床研究中有报道, 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占青春期或成年男性的30%~40%, 而国外的发病率占男性群体的32%~65%。邓萌[5]在男性乳房发育症外科治疗进展中报道男性乳腺发育症在我国男性乳腺疾病中占60%~80%。从数据看, 男性乳腺发育症在男性乳腺疾病中较为常见, 且较为普遍, 而该病可以发生在任何时期, 这些病变尤其是外形上的改变对患者的心理和情绪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苏立平等[6]对60例男性乳腺增生患者进行了自我形象紊乱调查, 结果53.33%的患者有自我形象紊乱发生;裴静等[7]对52例行局部麻醉手术的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术前焦虑抑郁情绪调查中发现, 52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苏立平等[8]在不同年龄段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心理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发现, 青少年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尤为突出。目前, 男性乳腺发育症可以通过药物加以控制和手术治疗, 但由于该病的不可逆性, 多数患者寻求手术彻底根治的愿望非常强烈[9,10]。手术根除不但可以纠正基本本身导致的形体缺陷, 还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心, 得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手术切除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最初的开放式腺体切除术切口创伤大, 术后不美观;环乳晕小切口术风险较开放式手术风向相当, 但美容效果好, 创面小且术后恢复也较快。对患者而言, 两者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到底哪个更为优异, 还需要具体的临床资料对比。为了探究一个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及舒适度的手术方法, 我院在不耽误患者病情并且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了环乳晕微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发育症的恢复效果及患者舒适度的研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3年5月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男性乳腺发育症, 肥大的乳房Simon分类法均为ⅡA级 (Ⅰ级, 轻度乳腺组织增生, 周围无多余皮肤组织;ⅡA级, 中度乳腺组织增生, 周围无多余皮肤组织;ⅡB级, 中度乳腺组织增生伴周围少量皮肤;Ⅲ级, 重度乳腺组织增生伴周围皮肤组织) 。所有患者均为双侧乳腺发育, 且患者均无乳腺肿瘤病史;患者一般状况良好, 可以耐受一般手术;所有患者均知晓病情和治疗方案,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者一般状况差, 无法耐受手术;患者近期内有胸部器官及皮肤的感染;患者有恶性肿瘤合并恶病质;患者意识不清或障碍, 无法配合手术。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男性患者中, 年龄22~37岁, 平均 (29.7±7.4) 岁;平均男性乳腺发育症病程 (1.9±1.2) 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45例。治疗组年龄22~35岁, 平均 (28.4±6.3) 岁, 平均病程 (1.8±1.1) 年;对照组年龄23~37岁, 平均 (29.9±6.8) 岁, 平均病程 (2.1±1.0) 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亚甲蓝标记增生乳腺范围, 环乳晕设计切口, 切口的选择偏向乳腺增生处。切口长度约2 cm。进行局部肿胀麻醉后, 严格按解剖层次切开至脂肪组织的深层, 在其与乳腺组织的间隙进行潜行分离, 注意乳头、乳晕下视个体情况保留足够的脂肪及乳腺组织。分离胸大肌筋膜与乳腺组织, 将增生乳腺组织完整剥除。电凝止血及负压引流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口。

对照组: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术, 切开暴露下完整分离皮下组织与腺体, 同时注意乳晕乳头下保留一部分脂肪及腺体组织, 沿乳晕向腺体边缘作放射状切口直至胸大肌表面, 将乳腺组织剥离干净, 止血引流后逐层缝合并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手术瘢痕、住院时间、术后疼痛例数以及切口处水肿例数。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后舒适度评分调查及测定术后3个月患者瘢痕长度。患者对舒适度评分采用打分制, 80~100分为非常舒适, 60~<80分比较舒适, 40~<60分一般舒适, <40分为不舒适。瘢痕长度由两名医生进行测量, 取其平均值作为患者最后的瘢痕长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手术瘢痕及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进行时间、愈合时间、手术瘢痕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90例手术均治愈, 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 所有伤口均甲级愈合。其中除29例患者术后感稍许疼痛及13例患者伤口部分出现轻微水肿以外, 其余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治疗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水肿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治疗组患者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见表2。

2.3 随访

所有患者均进行6~12个月的随访, 治疗组患者均切口瘢痕不明显, 两侧胸部对称平整, 感觉正常。

3 讨论

男性乳腺发育症是指在男性的乳腺组织中出现腺上皮及间叶组织的增生, 导致男性胸部在外观上看来出现了原本女性才有的乳房, 这已经成为最常见的男性乳腺疾病, 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等各种因素的不断变化, 该病在临床上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该病一般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的男性乳腺增生可出现在不同年龄段, 男性乳腺发育临床各年龄段患者均有, 多出现在青少年发育阶段以及老年男性中。该病的病因较为复杂, 目前较为公认的有: (1) 体内细胞异常增殖学说。医学界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朱陵东等[11]对68例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和24例正常男性患者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PTEN) 和6-氧-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MGMT) 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PTEN在正常男性乳腺组织的导管上皮细胞呈棕色表达, 而在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的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及核膜上呈棕黄色;MGMT在正常男性乳腺组织中呈深褐色表达, 位与细胞核, 在乳腺发育症男性患者中则呈淡黄色。在乳腺发育症男性患者中两种物质表达低于正常男性乳腺组织, 提示PTEN和MGMT可能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和发展。秦军等[12]对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热休克蛋白7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均高于乳腺癌患者, 而Pensler等[13]研究发现伴有乳腺发育症的克林埃菲尔综合征的患者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水平要低于单纯克林埃菲尔综合征的患者。 (2) 人体血液循环中性激素水平紊乱。考虑主要原因是青少年时睾丸合成大量雄激素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雌激素, 而雌激素对是对乳腺增生影响最大的一种内分泌激素[14,15,16];而老年时则雄激素水平下降, 雄激素与雌激素比值下降导致乳腺增生[17]。 (3)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改变。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改变导致机体激素水平的失衡可能是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症的原因[18]。 (4) 局部组织对激素的反应的改变:徐佩珩等研究发现男性乳腺发育症患者血中雌二醇、T水平和健康男性差异不大, 但是雄激素受体结合容量较对照组低, 雌激素受体结合量与对照组无差异, 因此认为雄激素受体降低使T不能发挥作用, 从而使雌二醇分泌增多[19]。 (5) 药物作用:而病理性的乳腺增生多是继发性 (如睾丸功能不全或减退、Kallman综合征等) 和药源性乳腺增生症 (如奥美拉唑、异烟肼、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等) [21], 该病属于良性疾病, 部分患者有胸部触痛和泌乳等不适症状。

目前对于男性乳腺增生症患者常用的术式大多还是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术, 该术式是在乳腺增生侧的乳房外上或外下象限开一个较大的切口, 游离乳腺组织后将其彻底切除[22]。虽然该术式可以非常彻底地切除病灶, 并且也很注意地留置适量脂肪组织来保护乳晕及乳头, 但该术式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并发症多、手术瘢痕大并且很不美观[23], 这极大地降低了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和舒适度。环乳晕微切口手术是近年来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的新术式, 是手术治疗该病的新趋势, 它要求术者充分掌握男性胸壁局部解剖关系, 通过更小的切口达到相同甚至更好地治愈患者的效果, 使术后患处更加美观[24,25]。

本次研究表明, 环乳晕微切口治疗男性乳腺增生症能通过环乳晕的微小切口作为入路, 在充分掌握此处局部解剖的基础上将增生乳腺剥离, 结果显示, 较于传统的开放式切除术, 该术式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手术瘢痕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减少, 这说明环乳晕微切口手术具有操作简化、恢复效果好及恢复速度快的特点。同时, 通过对患者术后的观察询问, 环乳晕微切口相较于传统术式, 其术后并发症如疼痛、水肿均明显减少, 而患者的舒适度评分却大幅增加。这说明环乳晕微切口手术术后患者更加舒适, 对手术的效果如美观程度更加满意。

环乳晕切口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送至我院诊断为乳腺纤维瘤的患者60例, 年龄在17岁~36岁。瘤体直径0.8~4.2cm, 诊断标准根据乳腺钼靶片、乳腺超声及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所得, 且肿瘤的边缘距乳晕的距离<5cm。在得到家属及患者本人的同意下随机分为2组, 各30例, 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试验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该两组的一般的情况比较是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故有可比性。

1.2 方法

(1) 术前常规超声检测下进行乳腺肿瘤的体表定位后, 患者采取仰卧位, 局部麻醉。 (2) 对照组在上述的基础上, 运用传统以乳头为中心行放射状的切口切除乳腺肿瘤, 并将其与周围的组织分离后, 切口彻底止血并加压包扎, 术后标本送病理。 (3) 试验组则在 (1) 步骤的基础上, 结合肿瘤的位置沿着乳晕的边缘做弧形切口, 依次切开皮肤、脂肪、皮下组织后, 沿着乳管的走向依次剥离腺体和乳房组织, 并把瘤体推至全切口的下方逐步切除, 术口创面彻底止血, 利用3-0可吸收线将腺体和皮下组织缝合起来, 乳房表面皮肤则用5-0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 术口加压包扎, 肿瘤常规送病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的软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 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与观察组均手术成功, 试验组双侧乳房对称、术后美容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行随访1年, 对照组2例复发, 观察组1例复发;二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口愈合情况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的 (P>0.05) 。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在青年女性中好发, 是与青年女性血中的较高的雌激素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行手术切除是目前唯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3]。鉴于青年女性特别重视乳房的美观度, 所以我们手术治疗时不仅要把肿瘤完整地切除, 还要重视保留乳房的美观。然而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的手术方式在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方面虽简单, 手术的视野清晰, 能够彻底清除瘤体, 乳房皮肤易留下明显的手术瘢痕, 尤其是切除多发性肿瘤后更容易遗留手术瘢痕及双侧不对称的乳房, 严重影响乳房的外观, 给女性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4]。

目前, 临床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乳房手术中保留乳房的美观的重要性, 因此患乳晕切口逐步应用于乳腺纤维瘤的治疗。它的特点是在乳晕边缘的具有皮肤色差交界的弧线上做一切口, 由于乳晕区的皮肤的特征是色素沉着和小丘状的皮脂腺结节, 因此让手术的切口更隐蔽、并且遗留的瘢痕不明显, 故具有美容优势[5]。有研究[6]表示, 采取环乳晕切口术后, 切口愈合后乳晕区的瘢痕平整而柔软, 且对患者的形体影响比较少, 不会导致明显的两乳房的不对称, 患者在心理上较能接受;除此外, 即使是同一象限的瘤体较大或者相邻两个象限的多发肿瘤也仅需一个切口就能切除所有肿瘤, 于是避免了多个切口的创伤手术, 减少了手术创伤[7,8]。

在本研究中, 试验组双侧乳房对称、术后美容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两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口愈合情况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的 (P>0.05) 。这表明了用环乳晕切口方法治疗乳腺纤维瘤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女性患者双侧的乳房的对称性、术口具有隐密性, 故在美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术后并发率和复发率低。

在此手术中, 笔者的心得有如下所示: (1) 环乳晕切口在年龄较大且没有乳房美观需求的患者可以不选择; (2) 乳腺肿瘤在超过5cm的时候, 因其暴露困难, 尤其是位置较深的肿瘤, 很难被推至切口的下方切除, 致使手术的创面大肿瘤切除不完整不彻底, 遗留较大较明显的瘢痕组织, 影响乳房的美观, 同时在切口局部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故环乳晕的手术切除的肿瘤选取的时候宜在距离乳晕<5cm; (3) 在确保乳晕具有良好的血流供应和感觉的同时, 手术的切口应该尽可能地设计在乳晕的边缘的稍偏外侧以及切口的长度应该<1/2乳晕的圆周, 而不是在乳晕的组织内, 因为此处易造成乳晕出现白色瘢痕, 从而严重影响乳房的美观度。 (4) 手术应该沿着乳管的走向依次剥离瘤体和乳房组织, 并把瘤体推至全切口的下方逐步切除, 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对乳导管的损伤且造成的出血量较少, 术口创面彻底止血, 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血肿、切口感染等; (5) 在手术中尽可能地避免切断Cooper韧带, 否则, 易出现双侧乳房的不对称, 乳房的形状无法保持, 严重影响乳房的美观; (6) 手术过程中, 要防止肿瘤的残留;并且不宜用锐器夹持肿瘤, 防止破裂入血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经血液循环扩散到全身, 引起肿瘤复发; (7) 手术后缝合应在彻底止血后, 并且避免因视野不清缝合了过多的乳腺;术后采取加压包扎以避免血肿的形成从而导致乳房美观受影响。

综上所述, 我们再运用环乳晕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时候尽量地保存女性的双侧乳房的对称的特点、术口具有隐密性, 故在美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术后并发率和复发率低。但是在手术中要严格地掌握手术的适应证, 而在术前应该关注术前的定位、切口的设计、术后的止血、加压包扎等操作过程及操作步骤, 同时减少发生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别运用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两种方法治疗乳腺纤维瘤并对比两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送至我院诊断为乳腺纤维瘤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2组, 各30例, 对照组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试验组行环乳晕切口治疗, 并对双侧乳房基本的对称情况、术口甲级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及术后美容满意度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试验组与观察组均手术成功, 试验组双侧乳房对称、术后美容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 ;在术后并发症方面, 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术后行随访1年, 对照组2例复发, 观察组1例复发;两者术后复发率及术口愈合情况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差异的 (P>0.05) 。结论 运用环乳晕切口方法治疗乳腺纤维瘤最大限度地保存了女性患者双侧的乳房的对称性、术口具有隐密性, 故在美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术后并发率和复发率低。

关键词:环乳晕切口,传统放射状切口,乳腺纤维瘤,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传芳, 吴翠环, 张帆.乳腺肿块中不同乳腺疾病的发病率探讨[J].中华综合临床医学杂志, 2004, 6 (1) :18-20.

[2]元发芝, 顾英.乳房手术切口的美学选择[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 8 (1) :35-36.

[3]屈新才, 张勇, 张波, 等.乳腺良性肿块的手术治疗及整形处理[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07, 22 (6) :473-474.

[4]朱大江, 王剑峰, 李焕, 等.乳腺不同方向切口的美容效果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 2005, 7 (S1) :167-168.

[5]郑敏, 周斌, 汤君东, 等.经乳晕缘切口切除多发乳房肿瘤[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7, 13 (3) :151.

[6]黄进军, 地力木拉提艾斯木, 马少林, 等.乳腺良性疾病采用乳晕外周切口美容效果的初步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 2008, 17 (1) :15-18.

[7]禚守荣, 孙秋茹, 战志勇, 等.乳晕旁单切口行乳腺多发良性肿块切除术238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6, 6 (12) :971-972.

环乳晕切口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均为女性,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凝血机制障碍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妊娠及哺乳期患者。观察组年龄23~35 (29.5±5.8) 岁;已婚19例, 未婚11例;肿瘤个数1~5 (3.1±1.5) 个;肿瘤直径1~3 (1.9±0.8) cm。对照组年龄22~36 (29.6±6.1) 岁;已婚17例, 未婚13例;肿瘤个数2~6 (3.5±1.7) 个;肿瘤直径1~3 (2.0±1.0) cm。2组患者年龄、婚配情况、肿瘤数量及肿瘤直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采用多普勒超声定位并标记肿瘤物方位, 常规检查血常规、免疫功能等指标。观察组仰卧于手术台, 行局部麻醉, 采用环乳晕切口, 于肿瘤物标记点作3~4cm弧形切口, 切开皮下组织, 采用甲状腺拉钩适当分离切口, 暴露术野, 切除瘤体, 止血消毒后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性切口进行手术, 局部麻醉, 术中操作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以及随访后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无并发症, 术后随访无复发;有效:术后症状完全消失, 术后出现并发症, 未见复发;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变或恶化、术后出现并发症、随访有复发。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05,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中情况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术后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率为76.7%, 高于对照组的3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多发于青年女性群体, 为临床常见疾病, 肿瘤物形状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一般≤3cm, 多为单侧乳房发病, 少数会有双侧发病, 发病部位多位于乳腺上方, 瘤体增长较为缓慢[3]。目前常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治疗[4,5], 传统放射性切口临床运用较为广泛, 切口与乳腺腺管方向平行, 对乳腺腺管无损伤, 手术视野较广, 操作难度低, 但其术后瘢痕十分明显, 摘除肿瘤物后两侧乳房不对称, 影响美观, 患者大多不能接受。

有研究者[6]提出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 乳晕和乳头除血管较为丰富, 乳腺导管及皮下血管网等都是由人体深处大动脉供血, 术中对乳晕皮下组织分离时不会出现大出血, 对血供无太大影响。由于手术切口位于乳晕边缘, 该部位皮肤较薄, 具有良好的弹性, 切口愈合后较平滑, 瘢痕较浅。且该部位色素沉着, 颜色较深, 对术后瘢痕有掩盖作用, 不易发现。同时乳晕与乳房分割线与切口相近, 切口轮廓自然。特殊情况下只需一个切口就能切除全部肿瘤物, 保证手术质量的情况下, 对女性审美也有极大的好处, 得到一致好评[7]。本研究中采用环乳晕切口比常规放射状切口有效率高达96.7%, 其疗效肯定。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常规放射状切口, 创伤小, 术后易恢复。环乳晕切口方案无需增加手术器材以及手术药物。随访后患者满意度较高, 与张浩等[8]研究者研究一致。

选用手术切口不能盲目, 需切合患者实际情况。研究表明[9,10]:乳腺肿瘤距乳晕距离≥5cm时, 不宜使用环乳晕切口, 且切口深度不易过大, 否则难以保证肿瘤完整切除, 术后易复发, 应以乳腺表层为分界线, 沿乳腺表层向肿瘤方向剥离, 减少出血量, 牵引缝合时一般选择肿瘤附近相对较坚韧的乳腺组织, 防止增加创伤, 且术中应减少缝合次数, 切口缝合较多会导致乳房轻微变形, 当肿瘤物与乳晕距离较远时, 应作新月形切口, 适当扩大切口, 保证手术质量, 减小术后复发几率。本文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疗效满意, 术后恢复较好, 瘢痕不明显,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乳腺纤维瘤患者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环乳晕切口进行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放射状切口进行手术, 比较2组疗效, 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观察组满意率为76.7%, 高于对照组的3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乳腺纤维瘤手术采用环乳晕切口效果优于传统放射状切口, 安全可靠, 患者术后满意度高, 值得应用。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疗效

参考文献

[1]邢丽, 邢卫红.超声诊断对乳腺纤维瘤及与乳腺小叶增生关系的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 2013, 35 (18) :2821-2822.

[2]何兆群.乳晕边缘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 (电子版) , 2011, 5 (6) :687-692.

[3]张黎峰, 茅群霞, 王献蜜, 等.我国6省市育龄妇女乳腺疾病流行状况调查[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4, 22 (10) :658-660, 665.

[4]孙芸, 沈加君.环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J].浙江临床医学, 2011, 13 (7) :789.

[5]何兆群.远离乳晕的乳腺纤维瘤手术切口的改进[J].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 21 (1) :12-13.

[6]魏笛, 孔凡立, 张震, 等.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可行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 (20) :3345-3347.

[7]新军.不同手术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9) :2939-2940.

[8]张浩, 周文斌, 周茜, 等.环乳晕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30 (2) :383-385.

[9]徐广华.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6) :2465-2467.

环乳晕切口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1年12月~2015年1月在甘肃省镇原县第二人民医院被诊断为乳腺纤维瘤并接受治疗的患者88例作为本次实验对象,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 (29.44±3.12) 岁, 肿瘤直径最小0.8 cm, 最大4.1 cm。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组, 每组44例, 对照组年龄20-37岁, 平均年龄 (28.76±4.11) 岁, 肿瘤直径最小0.9 cm, 最大4.1 cm;实验组年龄21~38岁, 平均年龄 (29.88±3.04) 岁, 肿瘤直径最小0.8 cm, 最大4.0 cm。纳入标准: (1) 乳腺超声、临床诊断、肿瘤穿刺细胞学检查均确定为乳腺纤维瘤者; (2) 近期未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者; (3) 造血功能正常者。排除标准: (1) 神经系统受损者; (2) 血液抗凝异常者; (3) 曾有过大型胸部手术者。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病情严重程度、肿瘤大小、教育程度等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临床上认为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先进行常规B超检查, 确定乳腺纤维瘤的准确位置, 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进行常规放射状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 (1) 患者取仰卧位, 利用常规消毒铺巾, 进行局部麻醉处理; (2) 麻醉生效后, 根据B超显示肿瘤位置, 以乳头为中心, 行放射状切口切除肿瘤; (3) 将肿瘤与组织分离后, 进行止血处理, 加压包扎伤口即可。

实验组前处理与局部麻醉同对照组一样, 具体手术方法为: (1) 根据检查所显示的肿瘤位置, 在乳晕边缘处5~7 mm划出一个弧形切口; (2) 沿着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等; (3) 一次沿着乳管将腺体与乳房组织分离出来, 将肿瘤慢慢向切口处推, 在切口下方全部进行切除; (4) 将切口止血处理, 利用可吸收线将腺体、乳房组织、表面皮肤缝合起来, 其中表面皮肤进行内缝合, 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手术后美容的满意度评分、乳房对称率、术后并发症、感染率及伤口愈合状况。其中伤口愈合在术后6个月进行调查, 分为: (1) 全部愈合:基本上看不出切口; (2) 基本愈合:切口颜色较浅, 看不太明显; (3) 愈合差:切口颜色较深, 明显能够看出来。愈合率= (全部愈合+基本愈合) /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实验所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 (%) 表示, 计量资料用平均值±标准差来表示, 所有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手术后美容的满意度评分、乳房对称率、术后并发症、感染率对比

实验组对术后美容的满意度评分、乳房对称率都较对照组高 (P<0.05) , 且术后并发症、感染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所示。

[n (%) ]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 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状况对比

实验组总愈合率 (95.45%) 高于对照组总愈合率 (81.8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所示。

[n (%) ]

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主要发病于年轻女性乳腺部位的线上皮组织及小叶内纤维组织间, 是一种混合瘤[4]。对于其发病机制及原因尚不清楚,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与女性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关[5]。虽然乳腺纤维瘤是一种良性肿瘤, 但是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切除, 否则将影响正常生活, 甚至会发生恶化。传统手术切除方法都是采用放射状切口, 主要优点在于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将肿瘤完全暴露出来等, 而且可以将肿瘤彻底清除[6]。唯一美中不足就是影响乳房对称情况及术后疤痕明显影响美观, 治疗后往往给给患者心理造成阴影, 失去自信。

随着女性对乳房美容要求的提高, 环乳晕切口治疗应运而生。其主要作用在于利用乳晕区色素颜色较深、皮肤较薄、小丘状皮脂腺结节的分布等特点, 能够达到术后切口愈合完好、疤痕不明显、乳房对称性好等目的[7]。而且乳腺组织弹性相对较大, 在一个乳晕区切口就能够切除很多相同方向的肿块, 避免了常规放射状治疗的多切口创伤。有学者认为, 利用环乳晕切口治疗女性乳腺纤维瘤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切口隐蔽, 保持乳房对称美感, 美容效果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好[8]。

本研究最终数据显示, 利用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效果要好于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通过调查, 患者对其术后美容度评分、乳房对称率、切口愈合率较高, 且术后并发症少、感染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汤枫, 雍铁山, 谭洪育, 等.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应用察[J].现代医药卫生, 2015, 31 (10) :1511-1512.

[2]张军.乳晕切口及放射性切口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的疗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 6 (14) :67-68.

[3]蒋孜明, 肖年英, 庞义坚, 等.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 (09) :120-122.

[4]朱世录.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08) :60-61.

[5]黄臻.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33例临床效果观察[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29 (03) :215-216.

[6]张柏.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12) :132-136.

[7]全岳伟.环乳晕切口与常规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 11 (03) :290-291.

环乳晕切口 第7篇

关键词:乳腺纤维瘤,应用优势,环乳晕切口,放射状切口,治疗

乳腺纤维瘤属于临床上十分普遍的一类良性肿瘤, 以往临床上主要采取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 但是术后乳房的美容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往往术后患者乳房皮肤上会存在明显的手术瘢痕, 使得乳房的对称性受到影响, 导致广大女性产生沉重的精神压力,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近些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方案逐渐获得广大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 该治疗方案改善了传统手术的弊端, 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 广大患者易于接受。为此, 本次研究分别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与环乳晕切口治疗方案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分析其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至笔者所在医院进行疾病诊疗的乳腺纤维瘤患者66例纳入本次试验研究,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影像学检查、乳腺肿物穿刺细胞学检查等方案后确诊;医护人员同两组乳腺纤维瘤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了该类疾病的健康知识, 手术治疗流程等, 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所有患者实施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 分为常规组33例患者与试验组33例患者。常规组:年龄最大38岁, 最小20岁, 平均 (28.6±5.3) 岁;20例单侧乳房病变, 13例双侧乳房病变, 肿物直径1.0~4.1 cm, 平均 (1.8±0.5) cm;试验组:年龄最大40岁, 最小22岁, 平均 (29.2±4.8) 岁;21例单侧乳房病变, 12例双侧乳房病变, 肿物直径0.9~3.9 cm, 平均 (1.9±0.7) cm。两组患者年龄、病变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前均给予影像学检查后对乳腺肿物进行标记。试验组:医护人员帮助患者采取仰卧位置, 给予局部浸润麻醉方式, 并依据患者实际病变情况 (肿物大小、位置等) 择取乳晕边缘部位作一弧形手术切口, 要求切口长度应小于乳晕周长的50%, 以防对乳头血运情况造成影响;将患者的皮肤、皮下组织等部位逐层切开后对乳腺腺体与脂肪组织层进行潜行分离;后对乳腺肿物进行钳夹或者缝合牵引后将其推送至患者切口下端, 使得手术视野充分暴露, 将乳腺肿物与肿物腺体进行游离后切除乳腺肿物与少量的正常腺体, 并做好创面止血工作, 采用可吸收线对腺体皮下组织与创缘进行间断性缝合处理;手术完成后采用绷带对伤口进行加压包扎, 对手术标本进行病理检查等;严密观察患者乳腺肿物情况, 若肿物过大应放置好引流条并在手术完成后的24~48 h将其拔除。

常规组: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方案, 给予术前麻醉后与试验组的治疗步骤相同。

1.3 疗效判定标准

将本次研究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项, 若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瘢痕直径在0.2 cm以下, 进行术后3个月的随访后病情无复发情况则表示治疗显效;若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且瘢痕直径在0.2 cm以下, 术后进行3个月的随访后病情少有复发情况时显示治疗有效;若患者上述症状无改善, 瘢痕组织在0.2 cm以上, 术后进行3个月的病情随访后显示疾病恶化则表示治疗无效[2,3]。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乳腺纤维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乳腺纤维瘤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乳房对称情况、乳头乳晕感觉、疾病复发情况、美容效果等。

1.5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收治的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相关数据均纳入SPSS21.0的软件中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试验组与常规组乳腺纤维瘤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97%与81.8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术后情况

试验组患者乳头乳晕感觉异常、乳房对称情况、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两组切口愈合、复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例 (%)

3 讨论

乳腺纤维瘤属于临床上一类混合型肿瘤, 以腺上皮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较为常见[4], 主要见于青年女性, 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 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压力, 为此, 需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

目前临床上统一采取手术进行疾病治疗, 但是行手术治疗后均会留下手术瘢痕, 给患者乳房的美观造成影响, 导致患者心理压力过重, 分析术后出现遗留瘢痕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体质、手术操作情况等因素。以往临床上采取传统放射状手术切口治疗, 该手术切口要求与患者乳腺腺管方向处于平行状态, 使得乳腺腺管受损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且由于乳腺肿瘤位于患者切口正下方部位, 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 使得手术难度有效下降[5];另外, 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放射状切口治疗后切口愈合瘢痕比较明显, 导致乳房对称性不佳, 乳房美容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现代女性对美观的要求不断提升, 因此, 需及时引进新型的手术治疗方案改善术后乳房美观程度等。

近些年来, 环乳晕切口治疗方案得到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 该治疗方案采用环乳晕切口, 该部位的皮肤本身本有色素沉着与小丘状皮脂腺结节情况, 因此行手术治疗后无明显的手术瘢痕;再者, 乳晕区域的皮肤弹性较佳、皮肤较薄, 手术切口愈合后切口瘢痕较为平整, 不会对患者乳房对称情况造成影响, 患者易于接受。有关研究显示, 对于任何形式的乳腺纤维瘤均可采用环乳晕切口治疗方案[6], 术中仅仅需要单一的环乳晕切口即可将乳腺肿物完整切除, 由此可有效降低瘢痕与手术切口的数目, 缓解患者手术创伤, 乳房美容效果更加显著。

本次研究对常规组与试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传统放射状切口与环乳晕切口治疗方案, 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1.82% (P<0.05) ;另外, 试验组患者在乳头乳晕感觉异常、乳房对称情况、术后美容效果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

综上所述, 对乳腺纤维瘤患者而言, 采取环乳晕切口手术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显著, 具有治疗总有效率高、术后美容效果佳等优势, 手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参考文献

[1]应荣培.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疗效比较[J].浙江创伤外科, 2012, 17 (2) :209-210.

[2]蓝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3) :406-407.

[3]江玉娟.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61例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 2012, 31 (25) :56-57.

[4]屈军.环乳晕与传统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 :60-61.

[5]韩根林.环乳晕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 (33) :193-194.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