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比较文学的整体教学观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莲生三十二
2025-09-15
2

比较文学的整体教学观(精选4篇)

比较文学的整体教学观 第1篇

雷纳·韦勒克是2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杰出的文学批评大师, 在比较文学方面多有建树。他在早年《文学理论史》、论文《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今日之比较文学》中都阐述过独到的对比较文学的见解。《比较文学的危机》, 更是被看做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篇, 成为美国学派登上国际比较文学历史舞台的旗号。在1958年9月在美国教堂山举行的第二届学术探讨会上, 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 他从研究内容和范围、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和文化民族主义三个方面展开了对“法国学派”的批判, 同时提出了把世界文学当做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在研究中提倡注重文学性。这些新的研究视角, 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拓展到超越国别没有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中, 同时也注意到文本研究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如此, 比较文学的学科构架脱离了旧的枷锁焕然新生, 到达了学科存在的根本意义———“比较文学研究像艺术本身一样, 成为一种想象的活动, 从而成为人类最高价值的保存者和创造者”[1]。

一、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性的强调

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中韦勒克对文学性是文章的核心观点, 他在文中这样写道:“文学研究如果不决心把文学作为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和产物的一个学科来研究, 从方法学的角度说来就不会取得任何进步。因此, 我们必须面对‘文学性’这个问题, 即文学艺术的本质这个美学中心问题。” (1) 文学性是韦勒克对比较文学提出的首要要求, 他从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研究内容 (主题) 、研究方法和文学批评这三个方面强调比较文学的文学性。这种对文学性的强调, 正是解决“第二次比较文学危机”的关键。

首先, 韦勒克文学性的观点是建立在批判“法国学派”人为地将“比较”文学和“总体”文学区分开来的论点上的。法国学派代表梵·第根将“比较”文学限定为研究文学运动和文学史与作家的联系。虽然这个限定使比较文学有了明确的学科界限, 但是这种界定人为限制了比较文学的题材和范围, 忽视了作者与文学运动有时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分割的关系。如果比较文学在研究内容上只注重不同国家的作品的相互影响, 就会导致在研究内容上出现碎片化和无意义的现象。仅仅考察作品的外部影响, 是局限的, 作品文本的研究不可忽视, 更该注重对作品美学的分析。如果省略在研究内容的文学性, 就出现材料的堆砌, 即书中所写的:“把比较文学限制于两种文学的外贸, 就是限定它只注意作品本身以外的东西, 注意翻译、游记、媒介;简而言之, 使比较文学变成一个分支, 仅仅研究国外来源和作者声誉的材料。”[1]

在研究方法上, 韦勒克对文学性的要求更强烈。他主要批判了忽视文学的美学价值的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中韦勒克说:“真正的文学学术研究关注的不是死板的事实, 而是价值和质量。”他认为这种实证主义方法只能考察文学产生的原因和背景, 无法完成分析和评价文学作品的根本任务。他在与沃伦合作的《文学理论》中谈道:“研究的起因显然绝不可能解决文学艺术作品这一对现象描述、分析和评价等问题, 起因与结果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那些外在原因所产生的具体结果———即文学艺术作品———往往是无法预料的。”[2]也就是说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成文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探索不同文学的体现的审美特质。

在对文学批评的强调上, 韦勒克说:“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之间并没有区别可言。即使最简单的文学史问题也需要做出判断……否认批评的重要性的文史学家们, 自己就是不自觉的批评家。不借助批评就无法分析、总结和评价一件艺术品。”由此可见, 在对文学批评的理解上, 他否认了将文学史与文学批评严格地分裂开来, 强调了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以带有文学性的批评眼光做研究的重要性。在比较文学的具体研究中, 注重文学批评在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运用, 这便是文学性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作用。

韦勒克这种对文学性的强调除了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中有外, 在他与沃伦合作的《文学理论》中也有所体现。在这部书中, 他将文学研究划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两个部分。“内部研究”是包括声音层、意义单元层、世界层到“形而上学”层所有内在因素的文学作品研究。这是以文学为中心的研究, 它要求把作品看成“一个为特别的为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符号结构”[2]。我们要着重考察文学作品的谐音、节奏、格律、文体、意象、隐喻、象征、神话和叙述手法等。这样文学作品研究不仅仅是材料的比对, 而是以审美的方式对诸种本质之间的关系、构成方式和现象意义的分析解释。

二、文学性与整体性的融合

法国学派的研究范围只是局限在欧洲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可以看出这是将法国文学默认为整欧洲文化与文学的辐射中心的研究倾向。歌德在对世界文学下定义时, 说道:“我愈来愈深信, 诗是人类的共同财产。我们德国人如果不跳开周围环境的小圈子朝外面看一看, 我们就会陷入学究气的昏头昏脑。”[3]此时比较文学的危机就是材料对比的“学究气”, 此时比较文学更需要有“世界文学”整体性意识的批评观。韦勒克提出的整体性恰好打破了狭隘的研究倾向, 把文学现象置于世界背景下, 这种对东西方文化和文学都给予关注的整体意识, 更加拓宽了比较文学研究的视野。

(一) 在研究具体文学作品中, 他虽然强调对作品的内部研究, 甚至有些研究方法同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和结构主义的某些研究形式上 (诸如:谐音、节奏、格律、文体、意象、隐喻、叙事和类型等文本建构因素的研究) 存在共同之处, 但他区别于以上派别的便在于对他在研究时整体性和文学性并重。他在《比较文学的危机》中提到:“艺术品中通常被称为‘内容’和‘思想’的东西, 作为作品的形象化意义的世界的一部分, 是融合在艺术品结构之中的。”由此可以看出, 他提倡的文学性和世界性的融合需要运用在具体研究文学作品中。

(二) 在比较文学研究的本质规定中, 文学性和世界性的融合存在于对民主主义和忽略美学意义的材料举证的批判上。他对当时文学研究变为记文化帐的现象提出批评“简言之, 他们的兴奋点在一般文化史。他们从根本上扩大了文学研究的范围, 使其与整个人类史无异”。由此可见, 这种“文化民族主义”的研究路径会导致比较文学的文学特质的丧失, 相应地失去学科的地位功用和价值。在《文学理论》中, 他提出了“文学一元”的理论, 将文学研究看成一个整体, 不考虑民族、语言上的差别, 将比较文学拓展到超越国别的范围中, 这样, 比较文学便成了为共同探索人类文学发展的真理而努力的最好工具。这种在研究中注重整体性与文学性的视角从本质上符合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规律, 并使其重获生机。

文学性与整体性融合的研究方式对现在的比较文学的研究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较文学的危机》中提出:“事实是, (比较文学) 尚未确立与众不同的、明晰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这正是我们的研究处于不稳定状态最严重的征兆。”[1]从现在的比较文学发展中来看, 这个观点提出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文论发展历程中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种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理论及传媒研究、影视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种族、性别、民族志等各种形式的文化研究的冲击下, 现在比较文学文学性的丧失直接导致比较文学边界的模糊这一严峻现实。这样的情况同样也存在于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中, 刘象愚指出:“中国比较文学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 像西方一样, 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学科身份与意识迷失的危机。”[4]面对这种问题, 我们应该立足于研究的文学性和整体性的角度相结合的方法, 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理解作品。这样, 对于比较文学的研究, 为现在的研究提供了更好的视角, 避免了研究过程中的文化泛化现象和材料的堆砌, 同时对中国和外国的文学研究评介活动都具有启示作用。

在注重挖掘《比较文学的危机》中启发性的观点的同时, 我们也要看到文中过于偏激的另一面。文中激烈的指责法国学派的民族主义倾向,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他的批评的言辞中透露出带有美国民族主义的情绪。虽然强调文学的一元性, 但它的范围仅在西方国家, 并不是世界上所有民族, 这样极具特色的东方文学被排斥在外, 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在研究的角度上, 他强烈呼吁文学性却忽略了在研究中的历史性。缺乏历史眼光的研究, 忽视了实证的重要性, 致使在以后的比较文学的研究出现了过于强调形式主义的研究倾向。

总之, 《比较文学的危机》虽然发表已久, 但历史遮掩不了理论的光华。韦勒克的文学性和整体性的比较文学观挽救了法国学派理论缺陷造成的“危机”, 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指明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从历史角度看, 虽然有些观点过于偏激, 但从文章的总体意义上看, 其中的很多观点仍然对现存的比较文学研究提出了警示, 对当代比较文学学科发展有重要意义。

摘要:《比较文学的危机》是美国学派登上国际比较文学历史舞台的旗号, 在比较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这篇文章发表距今已有较长时间, 但其中包含的韦勒克强调文学性与整体性交融的比较文学观, 依然对现在的比较文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尤其是对现在比较文学的边缘模糊, 文化研究加入到比较文学后产生的泛化的研究范围有着重要的警醒作用。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 解析韦勒克高屋建瓴的文学眼光和整体意识, 以及这种比较文学观点的当下意义。

关键词:比较文学研究,文学性,整体性,韦勒克

参考文献

[1]雷纳·韦勒克.沈于, 译.张隆溪, 选编.比较文学的危机[G].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2.

[2]韦勒克, 沃伦.刘象愚, 等译.文学理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4.

[3]爱克曼.朱光潜译.歌德谈话录[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4]刘象愚.比较文学“危机说”辨[G].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5, 第45卷 (3) .

[5]曹顺庆, 主编.比较文学学科史[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 2010.

[6]支宇.文学批评的批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7]胡燕春.比较文学视域中的雷纳·韦勒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8]梵·第根.戴望舒, 译.比较文学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37.

比较文学的整体教学观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交际能力;对话;对话教学模式

一、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的特点和必要性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指的是通过英语课堂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会话技巧。现在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主题材料和有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情景,这就为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现在由于部分英语教师素质偏低,导致教师往往不能考虑学生的感受,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以前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

学,这使英语课堂变得枯燥无味、没有创新。还有教师对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挖掘得不够深入,没有做到教材与课堂完美地结合。

导致学生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无法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所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创造一些适合对话教学的有利条件,引入英语对话的主题,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对话教学顺利进行。通过丰富多彩的情景设计,运用简单的句型以及和日常生活相近的主题和内容,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来,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

二、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的有效策略

1.小学英语课本每一课都配有鲜艳、漂亮的挂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用英语描述挂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注意的应该是学生运用语言的流畅性,把准确性放在第二位。这样,使学生逐渐克服不敢说、不会说英语的困难,让他们敢放开说、善于说,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同时增强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2.每个人都知道,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只有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才能有意义。情景是语言发挥作用的场合,合适的情景可以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教师采用的是单词—句型—对话的教学模式,这样表面上看起来是教师给学生解决了难点,减少了学习句型和课文的难度。但是,结果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样。对话教学模式的关键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学会运用语言,这样才能达到英语教学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选择整体教学模式,把词汇和句型放在特定的情景中学习和练习。在课堂上,把对话教学模式放在第一位,还可以通过真人、实物、图画等教学用具和教学设备来创设情景,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学习“Travel”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

T:Let’s start our journey in China,OK?

S:OK!

然后教师开始播放有关北京主题的音乐和照片,伴随着背景音乐的是天安门、长城、故宫、鸟巢等图片,然后教师开始提问。

T:Which city?

S:Beijing.

T:Well,who will go to Beijing with me?

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北京之旅,学习关于“Travel”的对话。

3.我们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和

他人进行语言交流。因此,听、说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途径,它是学好英语的基础。通过听、说,使学生在词汇量、理解语言结构、培养英语预感方面有很大的提高。这是英语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具体到教学中,在听完一遍对话后先说一下听到对话的大概信

息,然后再听一遍具体的细节。这样的方式来回几遍甚至更多,直到学生能够说出来。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发现,学生的语感明显增强了,口语也比以前流利了。

4.小学生都有着较强的好奇心理,新鲜好玩的事物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些有趣好玩的语言材料,比如,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游戏、朗诵比较简单的英语歌谣、听动听的英文歌,这些都是学习英语的有效工具。小学生思想比较单纯,考虑得不会太多,在说英语时不会像高年级学生那样感到害羞,也不怕说错,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这样,教师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说英语、讲英语、学英语的平台。

三、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模式的意义

1.对话教学模式是训练口语交际的主要途径,它能够使学生在对语言的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英语和他人开展实际性的对话。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没必要,并且英语很枯燥,通过对话教学模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敢说、喜欢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对话教学模式具有综合性、灵活性等优点,它能够大大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从以前英语课堂上被动者转变为英语课堂的主动者,在运用实践英语时更有组织性、目的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的综合水平。

3.对话教学模式具有倾诉性和倾听性的特点,所以它要求学生在英语对话过程中,善于倾听他人、欣赏他人,要自信地表达自己,养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并且学会懂得理解个人与集体智慧的价值。

4.对话教学模式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没有这些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英语教学。在英语课堂上,常常采用个体活动、双人活动、小组活动等组织形式有效地组织一些活动,可以增强英语教学课堂的活力,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真正的英语课堂中来,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对话教学模式的作用是相互性的,它不仅对学生的交际能力有很大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使我校对话教学模式形成特色。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传授英语表面上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这一学科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他人用英语正确、顺利地交流是我们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所以,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对话教学模式的目的就是訓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它对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本身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即在实施对话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以前教学积累下来的经验,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状况,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案,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锻炼英语口语能力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不再感觉枯燥吃力,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使学生的口语能力不断增强。对话教学模式可以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学生更容易掌握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并且熟练运用。所以,一节成功的英语课,是在较多的情景条件下,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对话教学为主,用英语说出来,甚至喊出来。这样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达到对话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中小学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马晓玲.小学英语兴趣教学之创意与实践.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

[3]秦益锋.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实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比较文学的整体教学观 第3篇

一、《外贸单证》整体知识观的教学设计

在开设《外贸单证》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中, 采用整体知识观创新教学模式, 目的是达成《外贸单证》课程与其他课程有机整合, 《外贸单证》理论课程与校内实训及校外实践有机整合。

1. 课程整合

确定需归入《外贸单证》的其他课程元素。外贸单证工作贯穿于进出口合同履行的全过程, 对于进出口业务的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外贸单证》课程需整合《国际

2. 理论课程与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实践整合

根据单证岗位要求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深入进出口企业, 调查行业对单证操作的要求, 据此来设定实践教学大纲, 列入教学计划, 确定单证人才的培养模式。

理论课程要求学生看懂一般的英文合同、信用证等制单材料, 并能对不同类型的合同、信用证都有所了解, 为单证缮制打下基础。单证缮制根据实际业务中单证的特点, 按合同的履行程序分成托运单证、报检单证、报关单证、投保单证、结汇单证等模块, 根据模块设置进行课内阶段性教学。组织学生参加校内模拟实训, 校内利用真实的业务资料 (信用证、合同等) , 单证软件和电脑, 模拟工作环境, 让学生缮制和操作各种外贸单证, 以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并在期末的综合实践环节,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分别为出口公司、进口公司、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 , 模拟演练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单证操作程序, 以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校内实训之后学生可进入校外实习基地, 在外贸岗位上进行实际操练, 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一方面可以检验出前几个阶段理论教学和校内模拟实训教学的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为踏上工作岗位做准备。

二、《外贸单证》整体知识观的教学实施

《外贸单证》是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教师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调动手意识及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因此, 整体知识观的教学实施运用“行动导向项目教学法”。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凯兹提出的, 指教师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 设置学习情境, 组织教学。教学内容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注重学科间的横向联系, 一般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实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贸单证》课程要让学生看懂合同、信用证等资料, 了解合同、信用证的不同形式, 以及信用证、合同各项条款及项目的含义。

首先, 必须重视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在国际贸易中, 交易磋商是签订合同的必经之路, 直接决定合同各项条款及项目内容, 所以必须先讲解《外贸函电》课程中交易磋商的询盘、发盘、还盘、接受四个环节, 即合同签订前的一般流程。另一方面, 不同的贸易术语, 不同的支付方式, 合同成立下的商品价格是不一样的, 买卖双方所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一样, 所需的单据也不一样, 所以需要简单讲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主要贸易术语 (FOB、CFR、CIF) 及《国际结算》课程中支付方式 (汇付、托收、信用证) 的含义, 以及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信用证的学习重点是SWIFT信用证, 此信用证是所有信用证中最规范、最复杂的信用证, 涉及合同各项内容, 讲解信用证各条款含义时将交易磋商、合同等知识整合, 以确保“证同一致”, “证单一致”。

然后, 教师准备好真实的案例, 案例要适合于多种单证的缮制, 要体现外贸完整流程所要求掌握的各横向学科的基本要素, 使案例融会各章, 贯穿于课程始末, 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将打印好的合同、信用证等资料发给每个小组, 规定时间, 让小组进行阅读合同、翻译信用证、审核信用证。教师事先不给出答案, 学生提问时才予以解答或要求其他学生解答。遇到一些共性问题时, 教师也可以把其作为论题, 在全班进行探讨。

在读懂合同、信用证的基础上, 就可以进入单据的制作阶段了。教师把空白单据发到每个小组, 然后提供合同、信用证等资料,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合同、信用证等资料分阶段、分项目缮制托运单证、报检单证、报关单证、投保单证、结汇单证。每个小组独立工作, 通过组内讨论或向教师提问等方式, 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最终缮制完成单据。教师对各小组进行观察, 并对学生的每一个答案进行指导和评价。小组工作完成后, 教师任选一组作工作成果汇报。一名组员作为代表, 通过在黑板上演示或用投影仪展示的方法展示单据, 说明工作思路和制单过程。其他小组可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小组成果加以点评。点评标准要严格遵循四个一致, 即“证同一致”、“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单货一致”, 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制单态度。《外贸单证》整体知识观的教学实施, 必须注重综合制单能力的训练。此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完成各种单证缮制项目后, 针对某一项具体的进出口贸易, 进行实战训练。

校内模拟实训以软件模拟教学形式开展。当学生掌握全部业务流程中各种单据的基本知识及缮制规则, 对外贸单证综合缮制进行了训练后, 可进入校内实验室模拟实验阶段。首先让学生按项目缮制和操作各种外贸单证, 在实训的后期阶段将学生分组, 分别扮演出口公司、进口公司、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 分别完成买卖双方各自的单证任务。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 更深入地了解整个业务环节, 切合实际体会单证工作, 掌握单证的制作技巧,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制单的水平, 同时也弥补课内分段练习的不足。在对《外贸单证》进行系统学习和校内训练后, 学生应走出校园, 到校外进行实践, 真正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自我锻炼。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与外贸公司签订实习协议, 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完成相应单证岗位工作, 既可以增强专业技能, 真切体会从事外贸单证的工作流程及单证缮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又可以更多地了解工作岗位中的相关事宜, 为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外贸单证》整体知识观的考核评价

需对学生进行理论试卷考试,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基础理论部分, 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二是操作部分, 考核学生的业务综合能力。实验室实训根据平时成绩和缮制全套外贸单据决定, 企业实践根据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情况和实习报告决定。

参考文献

[1]胡跃.高职院校《外贸单证》教改的思考[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2) :66-68.

[2]张亚萍.试论模拟角色法在《外贸单证》课程中的运用[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6) :84-86.

浅谈语文教学整体性和文学性 第4篇

一、肢解课文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更有甚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其中的语段练习,练习题目却跳不出结构、词汇、语法,这些理论化的框架。教完一篇课文,老师只是给学生注入了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说不上培养能力,更谈不上阅读欣赏。长此下去,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了。

二、忽视阅读

且不说汉语有很强的音乐美,但就理解文意来说,语文教学中阅读就非常必要。有的教师总以为读书耽误时间,或者怕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不如讲解来的快,所以对课文思路的整理总是以教师讲解为主。阅读教学也列成题目形式,只有“分析”,没有“阅读”。致使学生在考场上遇到“阅读材料”,便觉得无从下笔了。究其原因,还是阅读太少了。

三、题海战术

不可否认,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抹去应试教育的影子。比如许多应试有方的教师,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教学内容题目化,答案要点规范化。化为经验之谈。这种“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整体艺术美。从长远角度来看,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以上几种教法,使语文教学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模糊不清,更无兴趣可谈,纵然再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又有什么帮助呢?徒增负担而已。

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三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百遍”固然是笨法,但说明读书对理解的重要作用,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师要充分运用阅读教学,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为了防止学生重复阅读的厌烦性和盲目性,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可以采用富有魅力的范读、朗读的技巧的指导,阅读与分析有机地结合等多种方式方法。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课文所描描绘的春景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除可指导学生在朗读之中如何停顿之外,还可以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如“春风图”的描写,“母亲的手”和“抚摩”两处重音要处理的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煦而舒坦。“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学生自己在掌握朗读技巧以后,有表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男女轮读等,既能避免学生产生厌读情绪,更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2、理清思路的条理性

每一篇课文,作者都有一个清晰地思路,抓住了这条思路,学生就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认识。拿《藤野先生》来说吧,题目写“藤野先生”,课文为什么开头要写在东京的所见所闻呢?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明白写对东京的失望情绪,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是作者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其中蕴含的救国救民于水火的感情也与全文爱国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弄清了作者的思路之后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作者构思的巧妙,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做到高屋建瓴,这为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文意,也打下了基础。

3、欣赏作品的文学性

语文课本中有古今中外的精妙佳作。那动人的画面、精彩的修辞、鲜明的感情、个性化的人物等,使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深厚的艺术价值。当然,初中阶段的“欣赏”和高中、大学阶段的欣赏要求是不同的。初中的《大纲》明确规定“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这关系到教师的文学素质和个人气质。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能用生动活泼的教法和深厚的感染力来教读文学作品。如一位教师在教《春》一文时,用配乐范读、生动讲解,用板书画了一幅“孔雀开屏图”式的课文结构层次。如此教学不仅给学生以视听的美感,还激发了学生欣赏课文的激情。

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精选6篇)八年级语文单元复习学案 第1篇(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第四单元学案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初中...

2
2025-09-15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

贝壳的阅读答案(精选5篇)贝壳的阅读答案 第1篇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

1
2025-09-15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精选5篇)班级年度综治总结班会 第1篇班级综治总结班会时光荏苒,眨眼间又一年生活。为了能更好的发现班级工作中的...

1
2025-09-15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

比喻力量的成语(精选9篇)比喻力量的成语 第1篇一、含有比喻的成语洞若观火 柔情似水 恩重如山 健壮如牛 胆小如鼠 大巧若拙 大智若...

1
2025-09-15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精选13篇)保证担保借款合同(样式) 第1篇()农银借合同字第号经中国农业银行___(下称贷款方)与___(下...

2
2025-09-15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精选3篇)《别云间》 的阅读答案分析 第1篇夏完淳《别云间》阅读答案《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

1
2025-09-15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精选2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 第1篇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建设情况简介滨海县港城初级中学新校...

1
2025-09-15
办公环境管理规定

办公环境管理规定

办公环境管理规定(精选11篇)办公环境管理规定 第1篇办公环境管理规定为了提升公司形象,使公司每位员工有一个优美舒适、整洁有序的办公...

1
2025-09-15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