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环境质量现状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环境质量现状范文(精选12篇)

环境质量现状 第1篇

1 水环境质量监测与分析评价

1.1 采样点与监测项目

为了使样品具有时间和空间的代表性,根据相关规范,对濠河水系设置了包括灰堆坝、文峰饭店、三元桥、长桥、中医院、北濠桥、和平桥、西公园、跃南桥在内的9个采样点,如图1,并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进行样品的采集。

1.2 监测分析与评价方法

水样采集后,立即带回实验室检测分析(溶解氧现场固定),其中溶解氧采用碘量法,氨氮采用絮凝-纳氏试剂光度法,总磷采用过硫酸钾消解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化学需氧量采用重铬酸钾法[1]。

依据水体功能和评价要达到的严格程度,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的类别标准,进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根据丰水期与枯水期的监测结果,选取DO、COD、氨氮、TP为主要水质监测指标,其结果与分析如下:

2.1 濠河水中溶解氧含量分布

清洁地表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于趋于零,此时的厌氧菌会大幅繁殖,使水质恶化,导致鱼类死亡。因此,溶解氧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图2显示,除和平桥、北濠桥、中医院外,其余各点溶解氧值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标准值(5mg/L),其中灰堆坝溶解氧值低于4mg/L,已经影响到水生生物的生存。经周边情况调查和实验研究,水体中溶解氧受到藻类的大量繁殖及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污染的影响,需引起重视。

2.2 濠河水中COD含量分布情况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水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因此化学需氧量也可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

图3显示,文峰饭店、灰堆坝、中远桥三个采样的COD值较高,其中文峰饭店采样点COD值大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标准值(20mg/L)。经周边情况调查,三点居民聚集地、饭店较多,交通繁忙,因此有机污水排放量也相对增多。其余各点监测状况良好。

2.3 濠河水中总磷含量分布情况

水体中磷含量过高(如超过0.2mg/L),可造成藻类的过度繁殖,直至数量上达到有害的程度(称为富营养化),造成湖泊、河流透明度降低,水质变坏。因此,磷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

图4显示,九个采样点的总磷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标准值(0.2mg/L),其中灰堆坝、北濠桥、文峰饭店点最为严重。地表水中的磷主要来源于部分行业的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中常含有较大量磷。经各点的周边情况调查,生活污水排放较为严重,是造成磷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

3.4濠河水中氨氮含量分布情况

测定水中各种形态的氮化合物,有助于评价水体被污染和“自净”状况。鱼类对水中氨氮比较敏感,当氨氮含量高时会导致鱼类死亡。

图5显示,九个采样点氨氮含量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标准值(1.Omg/L),灰堆坝点含量超标最为严重。灰堆坝为居民区,生活污水排放量高。其余各点的氨氮污染物大部分也来自生活污水的排放。

3评价与总结

科学客观地评价各河流的水质污染状况,则是在进行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前必须进行的基本工作。综合污染指数法就是把具有不同量纲的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换算成某一统一量纲的指数,使其具有可比性,然后进行数学上的归纳和统计,得出一个较简单的数值,用它代表水体污染程度。该法具有简单明了、评价准确的优点,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3,4]。计算式为:

式中:p——综合污染指数

Ci——污染物实测浓度

Coi——污染物评价标准

wi——权重系数

n——污染物个数

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濠河水中污染物进行评价,根据综合指标分级得出评价结果。

综合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濠河水系为中度污染,其中灰堆坝采样点接近严重污染,这也表明相当部分项目监测项目检出值超过标准,甚至超过标准1倍到数倍。综合污染指数法避免了单因子指数评价的片面性,操作简单方便。但不能确定主要污染因子,有可能掩盖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等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威胁较大的污染物的影响,且权重的确定主观性和经验性较强,容易导致结果的不稳定性。

通过调查研究与监测分析不难发现,随着各类用水量的不断增加,导致进入濠河水体中的各种成分的物质包括新的人工合成物的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如果不加大防治的力度,水污染问题将会变得愈加严重。而濠河的综合治理、保护、建设是一项复杂持久的综合系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与社会群众共同努力来做好这项工作。

摘要:通过对濠河9个采样点水质样品的分析,结果发现除灰堆坝外,其余采样点的溶解氧均值均在4mg/L以上,而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监测结果表明灰堆坝也显示较高含量水平。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濠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各采样点均处于中度污染状况,其中灰堆坝接近严重污染程度。

关键词:濠河,水环境,综合污染指数,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水与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12.

[2]李丹,郝振纯,薛联青.水污染评价方法研究进展及比较分析.网络版[DB/CD].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10).

[3]曾永,樊引琴,王丽伟,等.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比较.[J].人民黄河,2007,29(2):45,65.

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对策 第2篇

一、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区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与相比,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基本保持稳定。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有升有降,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加以考核全部达标。

1.质量状况

气质量监测指标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以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66)中年日平均值二级标准评定本区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水平,达到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2.污染因子比较

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浓度略低于郊县年平均值,而pm10接近城区年平均值。我区空气质量一级天数为40天、二级天数为325天;空气质量一级为55天、二级天数为310天;总优良率均为100%。二级天数大于市区,但一级天数少于市区。

二、原因分析及对策

1.选址不合理

监测点位按规定应设在区政府所在地,但目前仍在朱泾镇。由于监测点位设在320国道和水泥厂附近,且近年来附近区域建筑和市政施工大为增加,客观上造成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高。

2.监测仪器设备陈旧、分析方法落后

总悬浮颗粒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测试仍采用手工采样、实验室分析手段,重量法分析方法的准确度主要取决采样仪器设备和监测环境条件。而市中心和一些区站已建立大气质量自动在线监测站,采用较为先进的采样仪器设备,提高了分析质量。若我区也采用自动在线监测,则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区大气环境质量水平。

3.企事业单位燃煤锅炉烟尘污染、企业排放的废气和餐饮业排放的油烟气

目前我区尚有部分地区和企业使用燃煤锅炉,城镇餐饮业油烟气大量增多,有关设施尚未完善,必须配套治理装置,或使用清洁能源。

4.机动车数量逐年递增,尾气排放污染严重

有关部门应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管理,按欧盟二号废气排放标准执行。

5.道路、市政、建筑工地的扬尘增多

由于近几年我区道路和基建项目大量上马,导致扬尘增多,应当采取防治扬尘污染的措施。

6.裸露土壤的扬尘

城区绿化对于防治大气污染,特别是吸附细粒子污染,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在道路两侧、工业区周围、居民居住区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减少裸露土壤。

漠阳江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第3篇

关键词:漠阳江水;环境质量;分析

中图分类号:X8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67-03

1前言

漠阳江是阳江市最大的河流,其流域基本在阳江市境内。根据阳江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保护母亲河、保护饮用水源”,加强漠阳江保护和整治,对漠阳江水质基本情况展开调查,全面、客观反映漠阳江水质现状,为漠阳江的保护和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2漠阳江概况

漠阳江发源于广东省阳春市云廉洒面西南,自北向南流经阳春市、阳东县、阳江市江城区,经北津港流归大海,干流全长199 km,流域面积6 091 km2,其中阳江市境内流域面积为5 604.4 km2,占总流域面积的93.1 %;境内流域面积占阳江市总面积的71.7 %。

漠阳江流域地下水资源较丰富,高山与丘陵区地下水主要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三角洲平原区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全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资源为22.3亿m3。

漠阳江水系除漠阳江干流外,集水面积超过100 km2的一级支流有11条,包括云霖河、那乌河、平中河、西山河、蟠龙河、罂煲河、潭水河、轮水河、那龙河、大八河,车田河,其中以潭水河、西山河和那龙河集水面积较大;二级支流6条;三级支流1条。

3研究项目及评价标准

漠阳江的监测断面布设见图1(#1~7#),从近几年漠阳江的监测数据初步分析,影响漠阳江水质污染指标主要是有机类(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而重金属(铜、镍、镉、铅、锌)、硒、汞、氰化物、挥发酚、硫化物、六价铬和石油类全年基本未检出或接近检出限,所以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有机类指标的变化规律。

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污染指数计算公式:

Pj= ,Pi=Ci/Cio

式中,Pj:断面水质污染指数;

Ci:污染物实测值;

Cio:污染物评价标准(Ⅲ类);

n:污染物项数;

Pi:污染物分指数。

4漠阳江水环境质量现状

4.1漠阳江支流水环境质量现状

西山河(陂面断面):流域范围主要受村镇的生活污水影响,监测结果显示,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有机类污染指数为1.96。

潭水河(河口镇断面):流域范围主要受村镇的生活污水影响,监测结果显示,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有机类污染指数为1.96。

那龙河(尖山断面):那龙河下游流经阳东工业区和阳东县城,受生活和工业污染影响较大。从监测结果来看,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有机类污染指数为2.38。

表1漠阳江支流有机类指标污染指数

项目污染指数

西山河潭水河那龙河

高锰酸盐指数0.240.260.43

化学需氧量0.400.420.72

生化需氧量0.690.620.54

氨氮0.090.060.06

总磷0.390.350.51

LAS0.150.250.12

合计1.961.962.38

从表1和上述水质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漠阳江的主要支流水质状况为优,西山河和潭水河主要是受河流两岸乡镇、村庄生活污染源以及农业面源的影响,但影响程度较轻;那龙河主要是受东城镇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的影响,影响程度较大。

4.2漠阳江水环境质量现状

春湾断面(背景断面):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符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要求,有机类污染综合指数为1.60。

鱼皇石断面(对照断面):该断面设置在漠阳江入阳春市区前,断面上游主要流经过一些村镇,沿河两岸有一些居民,但数量不多。从监测结果来看,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水质状况为优,符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要求,有机类污染综合指数为2.23。这说明该段漠阳江已受到人为影响,但影响程度较轻。

中朗断面(控制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漠阳江流过阳春市区后,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良,符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要求,有机类污染综合指数为3.60。这说明漠阳江流经阳春市区的过程中,受到生活污水的严重影响,这也说明阳春市污水处理厂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漠江水厂断面(对照断面):漠江水厂断面处于阳春市的下游,有一级支流潭水河、轮水河和大八河汇入。从监测结果看,漠阳江流到此处,水质为Ⅱ类,水质状况为优,有机类污染综合指数为2.04。表明其水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改善。

江城断面(控制断面):监测结果显示,漠阳江流过阳江市区后,23个基本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水质状况为良,符合《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要求。有机类污染综合指数为3.23。这说明漠阳江流经阳江市区的过程中,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严重影响,也这说明阳江市污水处理厂未起到应有的作用。

表2漠阳江有机类指标污染指数

项目污染指数

春湾鱼皇石中朗漠江水厂江城

高锰酸盐指数0.180.300.480.380.42

化学需氧量0.350.490.850.580.73

生化需氧量0.620.720.840.450.71

氨氮0.050.110.470.260.47

总磷0.250.460.790.210.68

LAS0.150.150.170.160.22

合计1.602.233.602.043.23

从表2和上述水质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漠阳江从春城段开始,随着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流入,漠阳江水质恶化的趋势明显,但从潭水河、轮水河和大八河等支流的汇入后,以及河流本身自净作用,水质有较大改善。当漠阳江流经阳江市区时,随着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流入,水质恶化的趋势明显。比较控制断面和对照断面的监测结果,漠阳江水质有机类污染状况较为严重,这说明漠阳江目前最主要的污染源为生活污水。

5结论及建议

5.1结论

(1)漠阳江主要支流那龙河、潭水河和西山河的水质为Ⅱ类,水环境质量状况为优,能够满足水环境功能要求。

(2)漠阳江春湾断面、鱼皇石和漠江水厂监测断面的水质较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标准;随着漠阳江流经阳春市区和阳江市后,水质有所恶化,中朗、江城和那格监测断面的水质为Ⅲ类,表明该江段已受到人为影响,但影响程度较轻,仍能满足《广东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类》要求。

(3)漠阳江目前最主要的污染源为生活污水,流经城市的河段水质有恶化趋势。

(4)比较污水处理厂上游及下游两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污水处理厂未起到应有的作用,阳春市区和阳江市区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污水收集率低,城市污水管网不配套。

5.2建议

(1)严格执行《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对漠阳江流域范围内的生活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的监管,减轻漠阳江的污染负荷,全面推进漠阳江的水污染综合防治工作。

(2)尽快对阳春市区和阳江市区现有污水管网进行统改、扩建,使雨水、污水分流,建立真正的清、污分流排放系统,同时完善城市管网配套工程,努力解决污水收集率低、管网系统不配套等问题,使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并搞好中水回用工作。

参考文献

1 阳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年度,2007年度,2008年度,阳江市环境监测站

2 漠阳江水质保护规划报告.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所,2001

Analysis the Moyangjia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Ruan Shigong, Zhu Bin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Moyangjia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protection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carries on the investigation to the Moyangjiang River water quality basic situation, finds out Moyangjiang River and the main branch pendular water ring boundary quality present situation. The investigation discovered that the Moyangjiang River source water quality is good, but along with Moyangjiang River after the spring city and Yangjiang city, the water quality has the worsening. Analysis reason, Moyangjiang River at present most main source of pollution for sanitary sewage.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is article proposed Moyangjiang River renovates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第4篇

大气、水是环境的重要组成要素,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大气污染、水污染已成为我国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因此围绕环境污染所开展的环境质量评价较多[1]。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软件开发较少,主要有以微软VFP6.0为开发平台的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的数据库设计[2,3]。

以大庆市为例,利用Windows服务器系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了一套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软件,并且用该软件对大庆市2001年~2005年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提供便利的工具,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指导,并且对大庆市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数据库设计

1.1 原理

数据库是系统存储所有环境数据的仓库,保存有大庆市2001~2005年的空气与地表水监测数据,数据库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设计与性能。

数据库设计过程是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密切结合。结构设计是设计数据库结构,行为设计是设计应用程序、事务处理等。传统的软件工程忽视对应用中数据语义的分析和抽象,只要有可能就尽量推迟数据结构设计的决策;而早期数据库设计致力于数据模型和建模方法研究,忽视了对行为的设计。它们都是结构和行为相分离的设计。

设计概念结构的方法有以下几类。

(1)自顶向下。先定义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再逐步细化。

(2)自底向上。先定义各局部应用的概念结构,再将它们集成起来,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3)逐步扩张。先定义最重要的核心概念结构,再向外扩充,以滚雪球的方式逐步生成其他概念结构,直至总体概念结构。

(4)混合策略。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用自顶向下策略设计一个全局概念结构的框架,以它为骨架集成由自底向上策略中设计的各局部概念结构。

(5)常用策略。自顶向下地进行需求分析、自底向上地设计概念结构。自底向上设计概念结构的步骤是先抽象数据并设计局部视图,再集成局部视图,得到全局概念结构。

1.2 数据库关系

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数据库中主要存储的是2001年~2005年大庆市的空气与地表水测量数据。空气数据每天测量6个区域(萨尔图区、龙凤区、让胡路区、红岗区和大同区),每次测量测试3项数据,分别是SO2、NO2和PM10。地表水测量时间是饮用水源地每月1次,渔业用水区每年6次,工业与农业用水区每年6次,引嫩来水与古恰闸口每年4~6次,测量断面共25个,测量结果主要有pH值、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六价铬、挥发酚、石油类、悬浮物等项目,数据比较多,但是关系不很复杂。数据库中主要关系有采样点与测量项目、测量结果以及测量时间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E R方法。

1.3 数据库描述

针对数据库关系,具体描述数据库细节,针对每个表,分别描述其对象种类、数据类型等信息。

AIR CDCODE,用于存储空气数据采样点与采样点代码之间的关系。

AirTable,用于存储采样点在具体时间的采样数据。

AreaCode,用于保存采样点与采样点代码之间的关系。

Dust,用于存储降尘数据。

HISTORY,用于存储所有的测量数据。

ItemName,用于存储测量项目。

Water CDCODE,用于存储地表水数据采样点与采样点代码之间的关系。

WaterTable11,用于存储湖库在具体时间的采样数据。

WaterTable12,用于存储干渠在具体时间的采样数据。

WaterTable2,用于存储闸口在具体时间的采样数据。

2 系统结构

2.1 网络结构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各模块间没有隶属关系,独立设计,独立工作。工作方式为B/S模式,所有数据存放服务器,所有运算均使用服务器资源,评价结果采用Web方式进行查询与浏览。数据库与客户端组成局域网Ethernet,网络中服务器负责完成网络内部的数据处理,客户端读取数据结果。B/S模式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可维护性好,管理方便,客户端兼容性好,伸缩性好,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网络。

2.2 访问网站建立

数据库安装,在服务器安装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在数据库管理项目中加入系统数据库,设置访问权限和用户。新建用户,用于系统数据库访问,本账户是软件运行时使用的账号,不是网站访问账号。

软件系统设计完成后,经过编译生成Framework运行代码,在IIS中建立虚拟目录,虚拟目录名称必须设置为zlpj,这是因为系统软件名称为zlpj。然后设置起始页为index.aspx,通过服务器ip即可访问网站。

2.3 软件结构

软件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设计,软件结构见图1。

空气质量评价模块完成对大庆市各采样区域的空气数据的读取与分析,构建用于评价的数据,API评价模块和综合评价模块分别采取空气污染指数API法[4]和综合污染指数法[5]对空气质量评价模块提供的数据进行评价。地表水评价模块负责从数据库中检索三类地表水数据,分别是湖库、干渠与闸口,每类数据的数据需求基本一致,只是评价标准有差异。对于每类水体分别进行单因子评价[6]和综合评价[7]。所有的综合评价结果均可以采用图表的方式表示,图表显示由图表显示模块完成,目前系统提供列表显示数据和直方图、饼图显示数据。

2.4 系统实现

开发工具使用了MicrosoftVisualStudio2003,工作环境为WindowsXp+SqlServer2000+IIS6+Framework2.0。系统使用C#语言作为编程工具,完成了数据库访问、数据操作、数据处理与数据显示功能,构成了整个系统。

2.4.1 系统入口

系统入口是系统的首页,主要完成引导用户进入系统,采用纯Html代码实现,首页中嵌入Flash动画,形象、生动的表现系统意图(图2)。

2.4.2 空气质量评价流程

空气质量评价共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API评价和综合评价,其中综合评价需要加入降尘数据。

2.4.3 地表水质量评价流程

地表水分为三种,每种水体进行两种评价,共6个评价,每种评价的流程基本一致。

2.4.4 用户自定义控件

对于所有页面使用的公共部分,采用自定义用户控件方式实现,用户控件使程序员能够很容易地跨ASP.NETWEB应用程序划分和重复使用公共UI功能[8,9]。与WEB窗体页一样,用户控件可以在第一次请求时被编译并存储在服务器内存中,从而缩短以后请求的响应时间。但与WEB窗体页不同的是,不能独立地请求用户控件,用户控件必须包括在WEB窗体页内才能使用。系统的页面头部、尾部以及侧边栏均使用用户控件实现。用户控件的使用保证了系统风格的一致和节省了开发时间,减少了程序代码。

2.4.5 表格显示与DataGrid控件

系统所有的数据显示均采用表格与图形的方式。表格显示使用了DataGrid控件,DataGrid控件可用于显示只读数据表。该控件设计用于对丰富而完全可定制的数据表格布局的输出进行简化,还提供多个机制,用于通过超级链接及其对选择、排序、分页、原地编辑和其它特性的支持,为输出添加交互性。使得该控件在若干常见Web应用方案中很有用,如列表、购物车和查询结果[10]。

2.4.6 数据库访问及数据处理

数据库访问涉及到系统的多个数据访问对象,包括SqlConnection、SqlDataAdapter、SqlDataReader、Dataset,DataRow等数据库访问对象。

2.4.7 根据选择水体类型自动生成日期技术

根据数据库中测量时间自动计算可以选择的时间范围,使用时根据需要在此范围之内生成相应的根据年、季、月及水期进行查询的时间范围。

3 应用

3.1 空气质量评价

3.1.1 API评价

由表1看出,2001年~2005年大庆市空气质量级别都是Ⅱ级,空气质量评价为“良好”,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

3.1.2 综合评价

由表2看出,2001年~2005年大庆市空气质量都达到了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2002年与2003年空气质量持平,与2001年相比空气质量有所改善,2004年又有所下降,2005年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由表3看出,2001年、2002年、2005年影响大庆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2003年、2004年影响全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

北方冬季取暖,使污染物排放增加,且冬季多逆温天气,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废气在低空长时间滞留,导致污染加重;另外4、5月份大庆地区多大风天气,且地面无植被覆盖,易出现沙尘天气颗粒物和降尘明显增多。因此可以看出,影响大庆市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

3.2 地表水质量评价

3.2.1 湖库评价

3.2.1. 1 单因子评价

2001年~2005年饮用水源地中,大庆水库、红旗水库、东湖水库均为Ⅲ类水体,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2001年大龙虎泡为Ⅴ类水体,2002年~2005年均为Ⅳ类水体,都是总磷超标;2001年~2005年作为饮用水源补给的红引(入红旗水库的引嫩来水)均为Ⅲ类水体,达到了地表水Ⅲ类标准;2001年~2005年渔业用水中,连环湖西葫芦泡均为Ⅴ类水体,都是总磷超标,2001年~2005年南引水库均为劣Ⅴ类水体,主要是总磷超标。

3.2.1. 2 综合评价

2001年~2005年红引、大庆水库、红旗水库、东湖水库均为水质尚清洁,污染负荷比较大的是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大龙虎泡2001年~2003年为水质轻污染,主要是因为总磷超标,污染负荷比达42.7%~49.3%,2004年~2005年为水质尚清洁,污染负荷比较大的是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2001年~2005年连环湖西葫芦泡均为水质轻污染,主要是总磷超标,污染负荷比达42.6%~46.9%,2001年~2005年南引水库均为水质严重污染,主要是总磷超标严重,污染负荷比高达87.7%~92.7%。大龙虎泡、连环湖西葫芦泡、南引水库水质污染呈逐年下降趋势。

3.2.2 干渠评价

3.2.2. 1 单因子评价

2001年~2005年干渠各监测断面均为劣Ⅴ类水质,未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超标因子主要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有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悬浮物等。

3.2.2. 2 综合评价

2001年~2005年八百垧泡出口、北二十里泡出口、青肯泡闸口、入北二十里泡前、入大庆前、西干后、中东汇合、中内泡出口、与安肇新河汇合前、与西排干汇合前的水质污染均有所好转。例如,2002年八百垧泡出口水质较2001年污染加重,但从2003年开始水质好转,是由于该泡经过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二公司改造,切断西排干污水的进入。2001年~2005年东排干、中排干和库里泡等断面水质污染有加重趋势。

2001年~2005年大庆市排水干渠多数断面都是总磷、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占较大污染负荷比,总的来看,总磷和化学需氧量是排水干渠水质污染的主要贡献者。

3.2.3 闸口评价

3.2.3. 1 单因子评价

2001年~2005年古恰闸口均为劣Ⅴ类水质,未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超标因子主要有总磷、悬浮物、六价铬、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3.2.3. 2 综合评价

2001~2003年古恰闸口水质有所好转(重污染中污染轻污染);2005年污染有所加重(中污染)(图3)。

4 结论

(1)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软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兼容性好、远程数据查询(通过互连网)等特点;评价出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级别准确、合理、客观,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便利的工具,具有推广价值。

(2)通过与污染物监测数据库结合,实现实时更新数据及评价结果,从而满足环保局对大气、地表水环境的评价需要,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快速准确的决策指导,对大庆市环境评价、保护、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采用层次化、模块化设计,B/S模式工作方式,以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3为开发工具,Windows Xp+SqlServer2000+IIS6+Framework2.0为工作环境,利用Windows服务器系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C#作为编程工具,使用SQL数据库和Asp.net等关键技术自行开发了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应用该系统对大庆市2001年~2005年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软件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交互性强、兼容性好、远程数据查询等特点。评价出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级别准确、合理、客观,与实际情况相符合,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便利的工具,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系统,大庆市,空气,地表水

参考文献

[1]丁桑岚.环境评价概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严修儒.环境质量评价的研究与发展.贵州环保科技,2004;10(2):24—26

[3]张志泉,潘武.综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黑龙江环境通报,2004;28(3):50—53

[4]张文艺,蔡建安,朱静,等.API法在马鞍山市空气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12(1):62—63

[5]刘明华,廖帧,范奇元.遵义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27(4):385—387

[6]伊利军,隗玉霞.淄博市地表水水质现状评价.山东建材学院学报,2001;15(2):186—188

[7]彭卉,韩晓君,张焕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与分析系统设计.黑龙江水专学报,2001;28(3):97—97

[8]陈惠贞.asp.net程序设计.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9](美)Homer A.ASP.NET1.1高级编程.李敏波,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淄博市环境质量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 第5篇

淄博市环境质量现状与改善对策研究

摘要:通过对淄博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分析,指出结构性污染和区域性污染是淄博市环境污染存在的最突出问题,既影响了环境质量状况的持续改善,也制约了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提出应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结构性污染治理,并对加快淄博市工业结构调整提出几点建议.作 者:叶萍 Ye Ping 作者单位:淄博市环境监测站,山东,淄博,255040期 刊: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年,卷(期):,20(3)分类号:X32关键词:环境质量 结构型污染 区域性污染

环境质量现状 第6篇

【摘 要】在环境保护技术中,环境的监测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为环境的质量状况和评价质量环境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同时也为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法令、法规的执行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监测数据是否准确对环境保护决策有着决定性作用,所以环境监测部门一定要加强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本文对环境监测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探讨了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措施;质量管理

0.引言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对质量问题进行保证和对其的控制等技术手段和相应的措施对环境的检测工作进行全程序管理,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它其中重要的作用,它能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公正等,为环境的管理、执法以及科研活动等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基本前提。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正在不断的发展,环境监测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也随之发展,监测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环境的监测工作因此能够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的质量问题及其污染的变化趋势。但是,环境的质量管理工作和监测的技术发展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存在着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在制动监测的领域,存在着滞后的现象,还没有达到科学、准确的检测水平。不断完善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发展其可持续发展,是环境监测走向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必然选择。

1.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现状

中国环境的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和环境的检测工作是同时起步并且共同发展的。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推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知识普及工作,从而逐渐建立了技术规范以及监测方法体系、研发环境标准样品和质控样品等,使环境监测的管理模式逐渐的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1.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

1991年,我国环保局颁布了《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以及其他三种质量管理制度,在全国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工作中,对管理程序、工作职责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规定,让质量管理工作向制度化发展。同时各级监测站还出台了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指标、大气监测质量规定以及持证上岗的考核细则等制度。极大程度上推动了质量管理制度化的进程。

我国的监测技术在不断的快速发展,其监测领域也在不断古战,但是其管理制度的发展却不够完善。在上述的三项制度中,经过十几年的变化,其本质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环境监测的管理形式也有许多改变,许多优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优秀实验室的评比活动也停止了很多年,全程序的质量监控思想没有得到及时的完善;随着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还缺少一定的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给予支持,持证上岗的考核工作需要考核程序和项目分类作为基础,但是这两项工作却不够规范,考核的题库更新不够及时,完善度不够,制度化的管理不够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工作。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全国范围内的检测技术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人员力量不够强大,加上环境监测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环保局进行优质实验室的评比活动,一共批准了56个国家级的优秀实验室,这一举措极大地推动了环境监测的制度化建设,从而促进了人员、监测能力、机构和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工作,为全程序的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计量认证以及实验室的认可促进其得到健康的发展。使单一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转变为全面、系统的体系建设,将传统的单一的质量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建设一个以组织机构、工作程序、人员、信息、职责等为一体的完善管理体系,并且具有自我监督和完善的功能,大大提高了我国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水平。

质量的管理体系是一种很好的管理模式,但是它的运用和完善需要进行长期的学习和磨合。就目前来说,该体系的建立体系和执行体系依然是“两张皮”的情况,质量的管理体系没有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同时浪费了人、财、物,还失去了自我监督和自我提高的机会,弄虚作假的意识也不断的在增加。

1.3环境监测工作的保障措施

就技术层面的保障而言,环境保护标准、监测标准以及技术规范是保障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在质量控制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环境监测的发展初期,我国颁布了许多标准和相关的技术规范,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以及质量管理的控制和发展。到现如今,我国颁布的环境标准、技术规范以及监测方法已经有数百个,编制了《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环境空气监测质量保证手册》,近几年来,我国又不断的制定和完善了《地表水和废水监测技术规范》等等30几项技术规定及规范,给环境的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环境监测的标准、规范和技术与环境管理的要求还有监测技术的发展对比来说,发展的还不够完善,所以对质量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制约,主要有几下几种表现:(1)在现有的环境监测方法标准当中,很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颁布的,其内容还没有得到及时的论证和完善,(2)监测的方法相对落后,许多监测措施较为落后。(3)在新领域中的质量控制技术还属于空白的状况,例如生态、土壤监测等。(4)我国的质量管理模式还比较单一,没有系统的评价模式。

2.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发展对策

环境监测需要准确的表明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的趋势,并准确的后驱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及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所以,要不断的提高监测信息的质量、加强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这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任务。

2.1强化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意识

全面提升人员的环境质量管理意识,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通过培训和日常的工作等方法来推进管理的工作的开展。

首先,要提高环境质量管理中管理层的管理意识,理清监测工作和质量管理二者的关系,关键是做好环境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时要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各个资源的合理配备。

其次,要强化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质量的管理工作和各个监测环节都需要全体的监测人员共同的努力,才能做好监测、设计、布点、采样及审核等工作。

第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不断加强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经验,增加各个领域的交流机会,为监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完善环境监测的相关管理制度

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对环境的质量来说是保证的基础。

首先,应该尽快完善《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等相关制度,明确其管理机制和主要的工作内容、要求等。是管理工作有可行的制度可以依靠,同时还要进一步的规范管理模式,保证全国是“一盘棋”。

其次,要完善各个监测领域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其的监督检查工作,改变制度不均衡的局面,弥补新领域的空白现象。

第三,加快我国环境监测质量工作的考核以及制度、体系的研究。尽快形成一个规范化的评价模式,尤其要注重强化全程序的质量管理理念,将质量的控制扩大到整个监测站当中。 [科]

【参考文献】

[1]黄仁杰,张荣锁,沈钢,倪士英.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辐射防护,2009(05).

[2]柏仇勇,胡冠九,袁力.创新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初探[J].中国环境监测,2008(04).

[3]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05).

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 第7篇

1 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

当前我国各城市大气都存在着局部污染的问题, 而且各城市的局部污染还会相互影响, 从而形成区域性污染, 特别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气环境污染更为严重。

1.1 工业发展

经济的发展, 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工业的发展去产生带动作用, 而对于我国工业发展现况来说, 是渐渐由城市先成长起来, 从而在壮大的过程中向城市边缘过渡。最开始的工矿企业, 一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而且在当时我国城市发展落后的前提下, 很多都建在了城市的中心位置。这些早期的工矿企业直接给城市污染产生了影响, 是我国城市早期发展造成的大气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污染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工业开始从城市边缘和农村地区迁移, , 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污染, 却造成了更大范围内的环境的压力。

1.2 二氧化硫的排放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 人们对煤炭需求量不断增加, 特别是工业锅炉和电厂生产中, 所消耗的煤炭数量较多, 煤碳消耗量的增加也导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不断增加。近年来, 在相关环境保护措施及新能源开发的新形势下,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有了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在我国北方冬季取暖过程中, 煤炭消耗量较大,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 在冬季北方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较高, 大气污染严重。

1.3 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自从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我国受到经济的影响, 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小康社会, 人们为了出行便利, 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交通工具来出行。我国是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 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也随之增加。城市人口比较密集, 交通运输量比较大, 汽车尾气不断污染大气, 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1.4 焚烧秸秆、鞭炮燃放及其他

当前我国各城市连续雾霾天气的出现, 与周边农民焚烧秸秆具有非常大的关系。在大气中的细颗粒物中, 其中较多一部分来自于秸秆焚烧。在农民进行秸秆焚烧过程中, 颗粒物会随着将污染不断进行扩散, 而在城市由于高楼林立, 这导致污染很难扩散, 从而导致雾霾天气产生。另外, 如供暖、基建工地等所排放的废气也会对大气带来严重的污染, 而且在不利气象影响下, 导致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 从而对大气环境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

2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的治理措施

2.1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 减少二氧化硫污染

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对防范大气污染非常重要。首先政府要关闭市区周边的一些小水泥厂、小化工厂等工业;对二氧化硫排放量大的大型工业进行监督管理, 密切关注大型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 并倡导企业使用环保能源、清洁能源, 推广工业使用天然气, 确保工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到国家标准。

2.2 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当前城市私家车数据激增, 为了有效的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量, 需要严格汽车上户标准, 需要严格执行出租车、机动车、公交车的上户标准, 在上户标准中对汽车尾气排放量有明确的规定, 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力度鼓励人们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要定期对柴油、汽油及天然气的质量进行检查推广清洁燃实的使用, 有效的对汽车尾气排放量进行控制。另外, 还可以通过区域限行、单双号限行等制度, 构建机动车排气监管和检测体系, 对机动车排气污染进行检测, 有效的实现对汽车尾气排放量的控制。

2.3 防治施工扬尘

近几年, 城市建筑迅猛发展, 道路施工和建筑施工给环境带来污染, 增加大气环境中的颗粒物浓度。因此, 建筑工程要注意文明施工, 采用施工现场地面硬化、建设围挡、洒水压尘等措施, 防止施工扬尘。不少施工单位都没有进行文明施工, 汽车洒水时经常带泥, 施工道路没有防尘措施, 因此要大量加强执法力度和文明施工宣传力度, 解决大气扬尘等问题。

2.4 加强大气污染的治理力度

在提高大气环境质量工作中, 对于一些重点污染区域需要加大治理的力度。对于一些污染大户, 可以在相关部门领导下进行分片控制,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大户的污染进行控制, 通过强化监督力度和加大检测的次数, 建立长效的大气污染治理机制, 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力度, 从而实现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有效控制。对于部分区域内的重点污染企业, 可以通过对技术进行改造, 优化生产工艺及提高煤炭生产质量等方法有效的实现对污染的治理。企业需要严格做好堆料及煤渣等的监督和管理, 有效的防范扬尘现象的发生。

2.5 绿化造林, 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在对城市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工作中, 可以有效的提高城市的绿化水平, 充分的利用植物的杀菌、滞尘、光合作用等来减少城市大气污染, 提高城市的大气质量, 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结束语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 人口及工业的发展对煤炭、石油等的需求量增加, 这就导致大量的有害气体被排入到空气中, 对大气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不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 而且还危及人体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 针对当前大气污染的现状来有效的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改善, 有效的保护大气环境, 为城市的健康、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摘要: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 由于工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 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许多城市都很难见到蓝天。近年来针对于大气污染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 而且越来越重视环保工作,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大气环境质量日益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解决和控制。分析了大气环境质量的现实, 并进一步对大气环境质量的治理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大气污染,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刘红梅, 郭宏.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策略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10 (5) .

[2]李文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保护方法[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3, 12 (6) .

环境质量现状 第8篇

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加强和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出现了新的特点和要求,不仅要及时说清楚环境质量现状、规律和变化趋势,还要说清楚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1]。因此,做好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对于树立环境监测形象、提升服务环境管理水平、促进环境科学决策、提高环境综合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引领整个环境监测工作,环境监测工作服务于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是环境监测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检验环境监测工作水平的工具,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最基础、最重要的途径,也是当前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环境科研的基础。

一份好的综合分析报告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环境质量是好是坏,是变好还是变坏,哪里好哪里坏,为什么好为什么坏,该怎么办,是环境监测履行政府职能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2 当前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通过对县(市)三级站进行问卷调查和业务交流,以及对市二级站综合分析能力的全面梳理,目前,苏州5个县(市)三级站均已设置了专门的综合分析岗位,从事综合分析的人数市中心站最多有6人,其次是昆山站有4人,其余站均只有2人。通过调研发现目前综合分析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对综合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在环境监测的传统概念中一般认为:“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检测的过程一般为接受任务,现场调查和收集资料,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等。”然而多年来,各级环境监测站把主要精力还是放在获取代表性数据的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上,表现出重数据获取、轻数据分析运用,重监测数据保管、轻监测信息挖掘,经费和人员投入重现场、分析等一线科室,轻综合分析等管理类科室[2]。

2.2 综合业务室职能多、任务多,综合分析人员匮乏

目前苏州市县级监测站一般都设有专门的综合业务室,市站成立了综合业务(信息)室。由于人手少,从事综合分析工作的人员都还要承担业务管理、监测业务受理、数据传输、信息化管理等工作,牵扯了大量精力。

近年按照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要对环境质量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要编制环境质量的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和快报。面对逐年增加的监测上报任务,综合分析人员的数量并没有明显地增加。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县(市)三级站对这些数据只能作些简单的评价,而对精通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准确解释污染产生原因、对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做出正确预测的综合分析人员则相当匮乏。市站虽然近几年在综合分析方面的人员有所增加,但是,因为工作量大,很多的综合分析报告也只能疲于应付,很难写出高质量的、有创新的综合分析报告。

2.3 综合分析工作风险大、枯燥乏味,人员流失呈上升趋势

以前,总是认为监测站的一线科室会面临很大的风险,那是因为他们是直接面向企业和客户的,容易在廉政方面产生风险。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保密工作的进一步重视,业务室所面对的大量的监测数据假如在无意中泄露出去,就有可能触犯国家保密的规定。此外,国家要求政务信息公开,公开的报告内容如果与公众的要求不符,很容易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这就要求综合报告的编制人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公众服务意识,不然就会面临很大的风险。

综合分析人员整天面对着电脑和大量的数字,工作很枯燥乏味,而且常年坐在电脑面前,颈椎病、肩周炎、鼠标手等职业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此相对应的是近年来从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人员流失呈现上升趋势,比如,市中心站、吴江站、常熟站等均有综合分析人员跳槽。

2.4 综合分析工作的基础比较薄弱,综合分析报告缺乏创新

2.4.1 人员素质薄弱

从事综合分析的人员要求具有一专多能的业务能力,信息获取的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目前苏州市从事综合分析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虽然学历已经基本满足了岗位的需求,但是经验缺乏,写出来的报告存在着理论高度不够、结论不是很明确、原因分析不透彻、变化趋势不清晰、特殊问题不敏感、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2.4.2 评价技术薄弱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选择是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关键。但县(市)三级站对空气习惯使用单一的空气污染指数法,对水质习惯用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长期以来已形成了定向思维,一份报告今年和去年的区别可能就只是里面的数据变了,其他的都没有变。市中心站近年来也在评价技术上进行了一些尝试,针对空间和时间序列上采用了一些趋势变化的判断,并结合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等对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测,但是这还只是停留在初始阶段,在对主要污染因子的筛选、污染程度的判别、污染原因分析等方面仍然有很多不足。

2.4.3 表征手段薄弱

随着信息化水平和3S技术的发展,环境质量空间表征手段已经得到了大步的提升。而目前县(市)三级站的报告中图的表征手段还是停留在Excel中的柱状图、曲线图等形式,基本未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来表征。市中心站在GIS技术方面已经有所探索,在一些报告中也有所体现,但表征的方法和形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3 对策与措施

3.1 加强对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

首先监测站的各个层面要把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作为一项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来抓。要充分认识开展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各监测站要制定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环境质量会商。设置专门的综合分析岗位,将综合分析与其他工作相分离。注意培养和引进综合分析技术人才,在全站选拔具有综合分析潜质的一线科室成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参加例行报告和专题报告的编制,创造条件保证环境质量综合分析队伍的稳定。

同时,加强监测工作的宏观控制,在制订工作计划、安排监测任务时要有针对性,能获取足够的信息,要满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需求,即环境质量综合分析要渗透到环境监测各个环节。

3.2 提高环境质量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平时就要注意收集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法规和管理措施、领导讲话和新闻发布材料、气象、水文水情、环境统计、污染源排放、环境突发事件等信息,建立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数据库,不能临时抱佛脚[4]。

要把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推出去,而不是整天在办公室里对着数据单一地去分析环境质量,要让综合分析人员多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专题会议,了解环境管理方面的热点、难点和领导所关心的问题;要让综合分析人员深入现场科室,多到现场去看一看,多了解一些污染源的情况;要让综合分析人员踏进实验室,了解环境质量数据的产生过程。通过这些来提高综合分析报告的理论深度,让一份报告有血有肉[5]。

3.3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

要鼓励综合分析人员多参加国家总站、省站组织的专项业务培训,通过上级站对下级站的指导,同级站交流,热点问题和新技术研讨,综合分析专业培训等方法,着力提高现有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

除了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项业务培训外,还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对综合分析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某些专题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进行讲座,邀请office办公软件方面的专家就Excel数据处理和制图技巧、PowerPoint制作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授课,将综合分析人员送到高校、科研院所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

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技术交流会,与环境主管部门及其他兄弟单位互通信息,与科研院所等部门合作,提高我们的综合分析水平,多参加领域内的学术会议,开阔眼界,提高业务素质。

3.4 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的创新

3.4.1 内容上创新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要从全市的角度、环境管理者的角度、公众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的对象去寻找合适的切入点。综合分析报告的内容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传统的月报、季报、年报等不能始终沿习以前的思维方式,简单地改改数据。要对特异的情况多描述,要对存在的环境问题多反应,要对环境质量加重恶化多警告,好的方面和平均的状态要简略,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份报告真正的价值,而不能只报喜不报忧。要多针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编写专题报告,更好地为环境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6]。

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要用发展的思维来看问题,任何一个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有它一个必然的过程。综合分析报告在分析某一个环境问题时,不能仅仅分析某一个时间点和空间点的环境质量,而要从它的历史情况和未来发展的趋势上去深入分析,要从一个点位衍生到一个面,从一个断面衍生到整条河流的上下游,这样的分析报告才具有科学性,也才能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支撑。对环境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从新的角度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对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习惯做法要敢于大胆突破。

3.4.2 数据分析与表征形式上创新

信息化建设是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表征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报告及时性和可读性的核心[7]。传统的数据统计是靠计算器、Excel的统计功能来完成,数据处理时间长,而且很难发现数据内在的规律。通过建立数据库系统和现代化的综合分析平台,采用便捷的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发现内在规律。

要加强与水文、气象等部门的合作,及时掌握与环境质量分析相关的信息,综合分析报告不能单一地分析环境质量,要将环境质量与其他因素结合,才能科学反映环境变化的内在动力。

充分运用3S技术等空间表征手段,将环境质量状况直观地表征到地图上,图表结合,图文并茂,让读者一目了然。

4 结语

“说清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状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是环境监测工作的中心任务,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必将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俗话说“有作为才有地位”,从事环境质量分析工作的同志,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要有高度的敏锐感,要不断开阔眼界,要做一个有心人,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水平,为提升环境管理服务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魏山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提高环境质量综合分析工作水平[J].中国环境监测,2007,23(4):3~5.

[2]秦俊芳.基层环境监测站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0,23(2):79~81.

[3]洪浩林,昌春玲,刘新华.加强环境质量综合分析,提升环境监测服务水平[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4,16(6):6~7.

[4]郁晶,喻义勇.提升综合分析服务环境管理水平的要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1,3(4):54~56.

[5]叶萍.浅论环境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99~101.

[6]张宁红.环境质量综合分析与创新思维[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5,17(4):1~3.

阜新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第9篇

阜新市位于辽宁省西北部, 处于东北亚和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 总面积10355平方公里, 人口193万, 城市人口78万。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起来的能源基地之一, 曾经是闻名全国的“煤电之城”, 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 阜新生态环保事业蓬勃发展, 通过建设生态经济、资源支撑、环境安全、自然生态、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六大体系, 实现生态产业、生态建设、综合整治、环境建设、绿色创建五大工程。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是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试行) 》HJ/T192-2006。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来评价阜新市生态环境质量;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幅度ΔEI来分析阜新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其计算公式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0.25生物丰度指数+0.2植被覆盖指数+0.2水网密度指数+0.2 (100-土地退化指数) +0.15环境质量指数。

1. 生物丰度指数

生物丰度指数指通过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 间接地反映被评价区域内生物丰度的丰贫程度。其计算公式为:生物丰度指数=Abio (0.35林地面积+0.21草地面积+0.28水域湿地+0.11耕地面积+0.04建设用地+0.01未利用地) /区域面积 (Abio, 生物丰度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市级Abio=676.083196, 县级Abio=511.264213) 。

2. 植被覆盖指数

植被覆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农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五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 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植被覆盖的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植被覆盖指数=Aveg (0.38林地面积+0.34草地面积+0.19耕地面积+0.07建设用地+0.02未利用地) /区域面积 (Aveg, 植被覆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市级Aveg=588.26076, 县级Aveg=458.534081) 。

3. 水网密度指数

水网密度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 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水的丰富程度。其计算公式为:水网密度指数= (Ariv河流长度/区域面积+Alak湖库面积/区域面积+Ares水资源量/区域面积) /3 (Ariv, 河流长度的归一化系数, Alak, 湖库面积的归一化系数, Ares, 水资源量的归一化系数。市级Ariv=71.768110, 县级Ariv=84.370408, 市级Alak=743.317195, 县级Alak=591.790864, 市级Ares=97.639516, 县级Ares=86.386955) 。

4. 土地退化指数

土地退化指数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 用于反映被评价区域内土地退化程度。其计算公式为:土地退化指数=100-Aero (0.05轻度侵蚀面积+0.25中度侵蚀面积+0.70重度侵蚀面积) /区域面积 (Aero, 土地退化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市级Aero=273.051554, 县级Aero=146.334327) 。

二、生态环境质量分析

2012年阜新市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结果具体见表2-3。

由表2-3可见:阜新市、阜蒙县和彰武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值都在35-55之间, 生态环境质量一般。

三、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变化分析

2012年与2011年相比, 阜新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各指数变化值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ΔEI|监测结果见表2-4。

1. 生态环境状况变化及分析

表2-4数据表明:阜新市、阜蒙县和彰武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值ΔEI均小于2, 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

究其原因, 主要是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和经济发展, 市区内城镇用地和工业企业等建设用地增加, 林地、草地和耕地等植被覆盖减少, 由此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呈负增长。但一年来全市实现对SO2和COD减排, 所以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变化不大, 生态环境质量无明显变化。

2. 生物丰度指数变化分析

表2-4数据表明:2012年阜新市各县区生物丰度指数与上年相比均有略微变化。

阜新市区由于城区扩大, 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不断增加, 导致原城区周围林地、耕地等不断减少 (高新区和玉龙新城区尤为明显) , 所以生物丰度指数随之略微降低。

3. 植被覆盖指数变化分析

表2-4数据表明:2012年阜新市各县区植被覆盖指数与上年相比, 变化状况和原因与生物丰度指数变化状况基本相同。

4. 水网密度指数变化分析

表2-4数据表明:2012年阜新市区水网密度指数与上年相比呈正增长趋势变化。阜新市区增长明显, 水网密度指数ΔEI为5.29。彰武县区和阜蒙县区水网密度指数比上年相比略有下降。

(1) 降水量

大气降水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降水量的多少基本反映了水资源的丰枯状况。2012年我市降水量比多年均值偏高, 平均降水量为667.8mm, 折合水量691509万m3, 比多年平均值多38.8%, 比上年多69.6%。

从行政分区看, 阜蒙县的年平均降水量645.1mm, 较多年平均值多31.0%, 彰武县的年平均降水量701.4mm, 较多年平均值多54.6%, 清河门区年平均降水量706.5mm, 较多年平均值多32.3%, 市区年平均降水量710.7mm, 较多年平均值多34.1%。

(2) 地表水资源量

地表水资源量指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即天然河川径流量。2012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53160万m3, 较多年平均值多8.3%, 折合径流深51.3mm。

从行政分区看, 阜蒙县的地表水资源量32229万m3, 较多年平均值多3.3%, 彰武县的地表水资源总量18034万m3, 较多年平均值多19.1%, 清河门区的地表水资源总量669万m3, 较多年平均值多12.6%, 市区地表水资源总量2229万m3, 较多年平均值多2.7%。

(3)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指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即降水和地表水入渗对地下水的补给量。2012年阜新地区地下水资源量73281万m3。

从行政分区看, 阜蒙县的地下水资源量16109万m3, 占全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的21.0%, 彰武县的地下水资源量55930万m3, 占全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的77.2%, 清河门区地下水资源量263.8万m3, 占全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的0.4%, 市区的地下水资源量978万m3, 占全市地下水综合补给量的1.4%。

四、现状分析

2012年, 阜新市、阜蒙县和彰武县生态环境质量为一般。

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重开发轻保护, 重建设轻维护, 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方式, 是造成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主要原因。阜新各区县由于林草地、耕地面积小, 植被覆盖度低, 生物多样性不丰富, 水资源状况较差, 人口集中, 交通拥挤, 企业众多且有大型发电、皮革园区、和氟化工园区等企业, 及SO2、COD排放量大, 使生态环境质量得不到有效改善。

五、改善措施

1.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的组织领导

2. 建立健全政策法规, 加大环境执法力度

3. 加强环境绩效考核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现状与对策研究 第10篇

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在监测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主要从纠正措施、质控措施、试剂材料、检测方法和质控制度执行力方面对环境监测站质量控制现状进行了阐述。

1.1 纠正措施欠缺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难免会因为纠正措施欠缺导致误差或者错误的发生, 比如异常数据出现时如何对其进行取舍, 样品数据超出误差范围时是否进行上报等情况, 这些纠正措施的欠缺都会影响到数据的最终结果。

1.2 质控措施不够全面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对其质量的控制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其中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仪器管理、样品采集的方法不当都会引起较大的误差。在现实中, 一些质量控制监测站所做的试验项目较少, 如果对于一些长期没有使用的仪器的管理措施不当, 就极易引起误差。样品的采集, 直接关系到试验数据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有些采样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采样技术标准进行采样, 自然会使监测的结果出现很大的误差, 影响数据的准确性。

1.3 分析检测方法更新不够及时

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检测设备不断更新, 对于各种监测方法的要求也不一样。但是由于一些地方监测站对于这方面不是很重视, 监测人员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在实际中还是沿用一些旧的规范和标准, 是导致误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1.4 试剂材料达不到质控要求

对于试验用的各种试剂应该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配置, 但是部分指标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品, 导致检测数据的误差较大。特别是对于气体检测, 对试验所用的试剂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 制度执行力低下

大部分基层监测站都通过计量认证甚至国家实验室认可, 都有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程序文件》、《质量手册》等文件, 也有内审、管理评审、三级审核等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由于种种原因经常落实不到位。制度缺乏执行力, 人员缺乏常抓不懈的专注力, 势必影响质量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的对策

2.1 充分发挥纠正措施的作用

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 出现误差和错误并不可怕, 关键的是要有纠错的态度。对于出现的问题, 要采取积极探索和解决的心态, 不能只为了省事而忽视出现的误差。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纠错措施, 杜绝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再次发生。在基层监测站通常都有相应的纠正程序, 要积极主动地向上级汇报。对于常见的有共通性的问题, 应该在纠正后进行问题整理, 事后对监测站的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和讲解, 做到举一反三, 避免问题再次发生。

2.2 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省级和区域的环保部门, 在国家环境质量监督部门的指导下, 对本地开展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 同时, 协助国家环境质量监督部门做好各项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 各地环保部门要根据地方环境特点, 出现的具体环境问题, 对现有的监测体系进行改革, 以确保能适应本地区环境的不断变化的需求。而在环境监测质量方面, 投入使用的环境监测站需全方位地对本地区的环境进行监测, 尤其是对污染源要着重进行监测。通过各个实验、考察、搜集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分析, 并对数据资料进行汇总, 以便后期需要。同时, 对内部的体制方面, 也要进行适当改革, 提高聘请人员的知识能力, 实行奖罚制度, 查找薄弱点, 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

2.3 注重样品的采集

监测点的设置不仅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 更要依据监测方案来确定。监测点的设置位置一般有以下几处:地区上的排污企业的排污口或污染物处理口, 在车间处理或处理设施处理废水的出口, 废气处理设施的进、出口等。监测点设置后, 需绘制出监测点位图, 以便清楚采样过程。监测的频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 从要监测的环境中选取收集样本, 要避免客观因素产生的误差。对同一地区同一个时间点的环境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以便把握环境变化, 提高对环境变化进行判断的准确性。同时, 要进行多次取样实验, 降低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

2.4 注重监测人员培训

在环境监测中, 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 定期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责任意识、安全意识、环境监测质量体系的内容等多方面。可以采用讲座、授课或者平常交流的形式来进行, 也可以采用文件下发的形式。只有监测人员树立起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 才会更主动地将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待事物的分析能力才会加强, 才会开动脑筋做好质控工作, 否则, 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毫无意义。

3 结语

总之, 环境监测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动、积极、超前、优质、高效”的服务。监测站的改革要有新举措, 发展要有新思路, 开拓要有新局面, 也要实现监测工作规范化、监测手段现代化、监测方法标准化、监测管理科学化、日常工作制度化。

参考文献

[1]于晓燕.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之我见[J].经营管理者, 2010 (17) .

环境质量现状 第11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攀枝花市

Abstract:The use of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of 2011-2014,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air quality in Panzhihua city is calc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improved year by year trend of air quality in Panzhihua City,the number of days to or better than two standard statistical indicators increased year by year,respir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sulfur dioxide(SO2),nitrogen dioxide(NO2)showed a downward trend,especiallysulfur dioxide(SO2)decreased significantly.The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is not uniform,PM10 and SO2 in low concentration,higher in winter and spring,showed obvious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Ambient air quality;sulfur dioxide;nitrogen dioxide;PM10;Panzhihua City

引言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损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继续加大[1]。攀枝花市位于我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北纬26°05′~27°21′,东经101°18′~102°15′,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随着2012年攀枝花提出创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改善当地环境空气质量,提高城市形象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以攀枝花市近四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近年来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际变化趋势,季节性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城市发展过程中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概况

1.1监测概况

攀枝花市市区共有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均为国控环境空气质量城市评价点,由攀枝花市环境监测站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5个测点分别位于炳草岗、弄弄坪、仁和、河门口和金江。监测项目有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使用美国热电公司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1~2014年度)[2]。

1.2评价标准

根据攀枝花市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城区为二类区,故评价标准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年平均值:二氧化硫为0.06mg/Nm3、二氧化氮为0.08mg/Nm3、可吸入颗粒物为0.10mg/Nm3。

2.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2.1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根据2011~2014年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等级天数(表1)可知,从2011年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的天数由2011年的16d递减至2012年的7d,2014年又上升至50d;空气质量“良”的天数由2011年的317d递增至2012年的336d,又递减至2014年的288d;“轻微污染以上”的天数总体呈现出下降态势,由占全年总天数8.8%下降至7.4%。因此,2011~2014年攀枝花环境空气质量的优良率(优良为“优”和“良”的天数占全年比例总和)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二、三季度的空气质量好于一、四季度,与攀枝花市的气象特征相吻合,夏季降雨较多,能够有效地吸收、淋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使空气变干净,冬季是雾霾天气的高峰期,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从而加剧了空气污染。

2.2污染物浓度时间变化

2.2.1污染物浓度月份变化

由图1可知,2011~2014年二氧化硫的月均值在0.031~0.128mg/Nm3之间波动,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的12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的10月份,其变化规律为1、2月份二氧化硫质量浓度较高,然后下降,4、5月份到达第一个谷底,接着出现缓慢上升,9、10月份到达第二个谷底,随着冬季的到来,其质量浓度又缓慢上升,在12月达到一个峰值,呈现为不规则的“w”字形的分布特征。

由图2可知,2011~2014年二氧化氮的月均值在0.023~0.053mg/Nm3之间波动,最大值出现在2013年的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的5月份,其变化规律为1、2月份二氧化氮质量浓度较高,然后逐月下降,6、7、8月份到达谷底,之后又缓慢上升,在12月达到一个峰值,呈现为较明显的“U”字形的分布特征。

由图3可知,2011~2014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月均值在0.049~0.149mg/Nm3之间波动,最大值出现在2014年的1月份,最小值出现在2014年的9月份,其变化规律为1、2月份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然后逐月下降,9月份到达谷底,之后又迅速上升,在12月达到一个峰值,呈现为不规则的“V”字形的分布特征。

2.2.2污染物浓度年度变化

据统计,2011~2014年二氧化氮、可吸人颗粒物各年份年均值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2011、2012、2013年年均值均超过国家标准,2014年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由图4可知,2011~2014年各项污染物测值均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分别比2011年下降了0.034、0.008及0.010mg/Nm3,这主要与全市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改善能源结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并且全面完成各年度污染减排目标有关。

2.3污染物浓度空间变化

如图5所示,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共设置5个点位,其中,弄弄坪测点位于攀钢厂区,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偏高;河门口测点位于发电厂及煤矿、焦炭集中区,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偏高;炳草岗测点位于市中区,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值最高,受汽车尾气及建筑施工扬尘扬尘影响明显;仁和测点位于城乡结合部,属于规划居住区,三项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值最低;金江测点位于高新产业园区,二氧化硫测值最高,二氧化氮测值偏高。

3.攀枝花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及趋势讨论

“十二五”以来,攀枝花市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步伐,截至2013年底,全市淘汰各种落后产能企业59家,大大降低了工业排污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全市在积极推进污染源限期治理的同时,大力开展区域污染综合整治,通过全市配合,每年完成多家限期治理,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益。强化环境监管,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企业采取日常监管与突击检查、白天巡查和夜间突查、现场执法与自动监控相结合的方式,严格环保执法,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有力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全力保障了环保设施运行率和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市政府印发了《攀枝花市扬尘治理工作方案》、《攀枝花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标准》,大力开展全市扬尘治理工作,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加强对道路、建筑施工、土地整理、货场、原料堆场、晒矿场、配料场等的监督监管和综合整治,有效控制了各类面源及二次扬尘污染。实施汽车尾气排放总量控制、限制市区机动车辆总数、在某些易拥堵路段设置单行道、淘汰黄标车、推广绿色环保汽车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全市机动车尾气污染。上述多项措施的实行,使得近年来攀枝花市SO2、NO2、PM10浓度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全市空气质量逐渐变好。

攀枝花气候具有典型的南亚热带干热河谷特征(夏季时间长、四季不分明、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干燥炎热、雨量分配不均、干、雨季明显),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受气象因素影响较为明显,呈现典型的季节性特征,SO2、NO2、PM10均是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冬季干燥,大气层结相对稳定,易在低空形成逆温层,使得局地污染物出现堆积;夏季炎热多雨,降水频率高,对流天气相对活跃,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与洗消,使得夏季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其他季节;春季干燥多风,地表土层裸露,沙尘天气多发于该季节,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明显。

在空间分布方面,SO2浓度空间分布是工业区、高新产业园区高于其它区域;NO2浓度空间分布是工业区和机动车流量较大的市中区高于其它区域,PM10浓度空间分布是城乡结合部最低,各项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差异性显著。

4.结论

近年来,攀枝花市社会和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势头,随着工业发展与机动车数量的增长,给城市大气污染防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总体上,在不断推进各项节能减排措施落实的基础上,全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SO2、PM10、NO2浓度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SO2下降幅度明显,并在2014年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攀枝花市大气污染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受气候影响,SO2和PM10夏季浓度较低,冬春季较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Z].2013.

海门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及防治措施 第12篇

1 噪声监测方法与评价标准

1.1 监测范围

对海门城区建成区33.6 km2范围进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

1.2 监测因子

每个监测点位测量10 min的等效连续A声级值 (Leq) 。

1.3 监测方法

1.3.1 监测仪器。

测量仪器选择AWA5680型精密声级计。仪器根据标准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校正前后差值应小于0.5d B, 否则须重新测量。

1.3.2 布点。

按照声环境功能区普查监测方法, 将海门市城区建成区划分成多个面积相同的正方形网格, 网格总数为106个 (500 m×500 m) , 有效网格105个, 测量点设在每个网格中心。

1.3.3 采样方法与时间。

测量应在天气状况良好, 风速5 m/s以下时进行, 声级计应采取措施避免噪声干扰, 声级计固定在三脚架上。白天测量时间为8:30—11:00和14:00—17:00, 监测时间应避开节假日和非正常工作日。每个测点测量10 min的等效声级Leq、L10、L50、L90、SD, 并且记录噪声主要来源。

1.4 评价方法及标准

1.4.1 评价方法。

采用网格测量法对区域环境噪声进行普查时, 主要评价指标为等效声级均值。

式中:—昼间 (或夜间) 等效声级均值;Leqi—第i个网格中心点测得的昼间 (或夜间) 等效声级;n—有效网格总数。

1.4.2评价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类别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 其标准值见表1;定性评价根据《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中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的规定, 其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

(d B)

(d B)

2 监测结果

2014年海门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3.7 d B, 网格数为105个, 覆盖面积为33.31 km2, 超标点位数为5个, 占比为4.76%, 由此可见, 海门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达到1类区标准, 质量等级为较好。从各类噪声源的平均值来看, 噪声较高的是施工噪声, 其次是工业噪声, 生活噪声最低 (表3) 。

3 噪声污染因素分析

3.1 施工噪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建筑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施工噪声的扰民现象在噪声信访中占很大比例。特别是夜间施工, 建设方往往在未向环保部门申报的情况下, 擅自开工, 巨大的施工噪声对周围生活工作的居民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身心健康受到危害。

3.2 工业噪声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协调性不够, 使得海门市城区整体布局不尽合理, 很多工业企业混杂在居民区内, 企业与居民区仅一路之隔甚至是一墙之隔, 使得企业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区的声环境质量。

3.3 交通噪声

随着城区绕城公路、外环路工程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海门城区的交通压力得到较大改善。另外, 通过加强交通管理, 对城区拥堵路段进行限时、限向通行, 重型、大型车辆昼间禁止驶入城区, 交通拥堵问题得到很大改善, 使得交通噪声处于较好水平。

3.4 社会生活噪声

社会生活噪声包括商场、娱乐场所等环境噪声, 一些商场为招揽顾客等使用高声喇叭进行商品宣传促销, 造成噪声污染。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在夜间22:00之后娱乐高峰所产生的噪声也是扰民的一个重要因素[2]。

4 防治措施

通过对海门市的声环境质量调查可知, 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由于近年来政府及环保部门加大了对噪声污染的防治, 使得海门市的声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较好水平,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要加强声环境控制。

4.1 建筑施工噪声

对于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 一是加强环境保护部门监管、监督作用, 政府管理部门要抓好建筑施工工程登记和申报审批工作。二是对环境噪声污染严重的落后施工机械和施工方式进行淘汰, 施工中应采用低噪声的设备和新技术, 使噪声污染在施工过程中得到控制。三是采取降噪技术来降低施工噪声, 对高噪声设备, 应运用吸声、消声、隔声、隔振等降噪技术, 降低施工机械噪声。四是加强现场管理, 合理安排设备布局与施工工序, 使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区, 减轻对居民的影响。将高噪声施工放在对周围居民影响最小的时段, 严格控制夜间施工。五是加强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 促使施工单位自觉遵守有关环保法规, 尽力将可能产生的噪声降到最低[3]。

4.2 交通噪声

在交通噪声的控制上, 一是通过加强噪声管理, 如控制居民区汽车鸣笛, 达到降低交通噪声的目的。二是采取在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来控制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三是在道路建设和车辆结构上应用吸声材料, 以有效控制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4.3 社会生活噪声

严格控制各娱乐场所和商业经营活动的噪声分贝值和营业时间, 加大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力度, 并对居民住宅区的家庭音响同样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以减轻对附近居民生活的影响。

4.4 工业噪声

严格控制工业噪声。按照《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严格控制企业的厂界噪声, 对不达标的现有企业进行限期整改, 对新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对噪声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使厂界噪声达标。对在居民区内有扰民现象的企业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逐步进行调整、搬迁来减轻对居民的影响[4]。

因此, 针对城市环境噪声危害日益严重的当下, 首先应统筹规划城市建设, 合理安排城市布局。其次应开展环保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噪声污染防治意识。提高城市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治理噪声的责任感, 使企业自觉安装污染防治设施, 彻底杜绝对周围环境的污染[5]。

参考文献

[1]庞建国, 蔡志丰.辽源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C]//中国环境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2007:743-745.

[2]周浩.浅谈城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J].中国环境管理, 2005 (3) :38-40.

[3]尹建芳, 刘云涛, 倪国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06, 32 (10) :345-346.

[4]边归国, 庄一廷, 黄田平, 等.福州市城市环境噪声污染来源及防治对策的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 2004 (5) :26-32.

相关文章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计量期末复习笔记(精选6篇)计量期末复习笔记 第1篇计量经济学复习笔记CH1导论1、计量经济学:以经济理论和经济数据的事实为依据,运用数...

3
2025-09-18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

激流三部曲范文(精选7篇)激流三部曲 第1篇一、封建社会下男性的悲哀小说主人公觉新贯穿于《激流三部曲》的始终, 是作者花费笔墨最多的...

1
2025-09-18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加强党建带好队伍(精选8篇)加强党建带好队伍 第1篇如何围绕生产抓党建,带职工队伍一.坚持以开磷核心价值观引领职工思想开磷核心价值观...

1
2025-09-18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精选9篇)家长会开场语和结束语 第1篇微微艺术学校画展串词及发言稿王枭丽老师: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1
2025-09-18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

近期工作计划101(精选14篇)近期工作计划101 第1篇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0”和“1”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在数学语言中,十进...

1
2025-09-18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警察体育》教学大纲(精选8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 第1篇《警察体育》教学大纲一、警察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警察体育是人民警察学校教...

1
2025-09-18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精选8篇)集成电路设计及集成系统 实习报告 第1篇实习报告学生姓名:赵承鹏学生学号:20072130专业班...

1
2025-09-18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精选8篇)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第1篇关于察哈尔汽贸城建设用地指标的申请报告前旗政府:察哈尔汽贸城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

1
2025-09-18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