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笔试题心算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漫步者
2025-09-15
1

笔试题心算范文(精选9篇)

笔试题心算 第1篇

笔试题(心算)

1、请你思考找出规律,快速心算

1+2+3+……+198+199+200=?

2、今有一艘平底木船,最大载重量为5.0吨,现有一重5.1吨的大石板,想用此船从一条又宽又深的河流的`这边运到对岸,你认为可以吗?如果可以,用什么方法?

3、两个聪明人闲来无事,邀他们的秘书玩这样一个游戏:秘书在2和100之间选两个数,把和给一个人,乘积给另一个,让他们算出这两个数。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 光凭这个乘积,我算不出来。

- 我已经知道你算不出来。

- 那... 我算出来了。

- 那... 我也算出来了,

聪明的你,是否也算出来了?

4、邮电局更换电话号码。不过,这个新的电话号码很不错。有三个特点使新的电话号码很好记:首先,原来的号码和新换的号码都是四个数字;其次,新号码正好是原来号码的4倍;再次,原来的号码从后面倒着写正好是新的号码。

新号码究竟是多少?

5、有10箱罐头,每箱20瓶,每瓶1000克。由于工作失误,有一箱每瓶都少装50克,要求只称一次,并且只允许打开九箱,将超重的那箱找出来,用什么办法?

6. 请找出下列字母的规律性:BOCEHEK

7. 请你找出一个字,它们分别与下列五个字组成词组:路理德喜具

8. 今有四个小杠杠,你可用它们做任意摆放,但无论怎样摆放,使其所表示的算式值等于1。

笔试题心算 第2篇

姓名:

1、100以内直加直减。(18分)

5+2-3+5-6=50+40-30-20=42+51-72+23= 8-4+2-5+7=90-60+50-30=

7-5+6-3+4=77-33+55-66=2、100以内进位加法。(80分)

54+9=64+19=27+6=

75+9=36+59=35+6=

27+9=45+29=48+6=

86+8=23+18=56+5=

75+8=46+28=29+5=

34+8=77+18=47+5=

56+7=43+37=69+4=

49+7=65+27=87+4=

87+7=38+57=38+4=

37+3=58+32=48+23=

注:时间和卷面整洁算2分

笔试题心算 第3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是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 并接受实验的检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与实验能力, 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 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 很多地区都在探索将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列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查范围, 并将考查结果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 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依据之一。然而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存在费时费力、测试成本高、信度与效度证据不足、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 因此对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仍以“纸笔测验”为主。如此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一些学校较少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常以“黑板实验”“投影实验”或“视频实验”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学生则依靠背诵实验来应付 “纸笔测试”型实验考查。化学实验的考查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如何使“纸笔测验”能真实、有效地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并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实验,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是摆在化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考查目标

化学实验考查目标具有层次性, 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在化学实验过程中, 学生既有内隐的心理活动又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内隐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目标的制定以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基点。“纸笔测试”型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目标一般可分为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达、设计与评价四个层次,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一) 观察与识记目标

观察是化学实验的前提, 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纸笔测验”不能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 因此不易直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化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过程密切相关, 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 才能形成准确而牢固的记忆。因此, 可以通过对记忆的测试, 间接考查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这也是目前“纸笔测验”对实验观察能力考查的一个主要特点。此外, 由于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 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 所以各类实验考查题目中观察能力的考查总是与对知识及其他能力的考查相结合的。

【例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二) 操作与运用目标

主要是指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 正确选择、使用化学仪器、药品、技术条件, 正确运用实验操作完成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正确选择、使用仪器、药品、技术条件, 识别、绘制装置图;②辨识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③掌握常用仪器装置、药品、实验技术的主要用途,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

(三) 分析与表述目标

主要是指综合运用化学知识与基本操作, 通过分析、推理、判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 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解释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用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发现规律并得出正确结论;②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及误差;③正确分析、表述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例3】 有同学利用如右图装置, 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 反应结束后, 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 (水的体积测量正确) ,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

(四) 设计与评价目标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 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与技巧, 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与评价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设计仪器连接方案;②拟定实验操作方案 (安排操作顺序、自行设计方案) ;③评价实验方案。形式上有仪器装置连接方案设计, 操作顺序设计以及新情境下操作方案的设计;内容上包括确定某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设计, 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 测定某物质纯度的实验设计, 还有验证某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设计等, 有定性设计也有定量设计。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考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 其中大多要求考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及绿色化方面作出评价。

【例4】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 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 (不考虑指示剂)

[猜想]小明:无色液体是水;小红:无色液体是Ba (OH) 2溶液;小丽:无色液体可能是___溶液。

[实验探究] (1) 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 你认为小明猜想的理由是___。

(2) 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理由是___。

(3) 填写小丽的猜想, 并针对她的猜想, 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 均要求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因此, 它们在化学实验考查目标中属最高层次, 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

三、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试题类型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考查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纸笔测验”试题的设计要有助于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具有真实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纸笔测验”题, 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 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评价, 是编制基于真实生产、生活和社会背景, 具有一定综合 (学科内和学科间) 性和开放性的试题的基本思想。

(一) 考核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类试题

使学生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 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纸笔测验”中, 设计综合探究试题, 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 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5】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 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并填写下列空白。

(1) 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 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 实验验证:

(4) 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 讨论:经过讨论, 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 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___。

实验步骤:① 准确称量少量Al2O3的质量;② 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 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 洗涤, ___ , 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6) 但小华同学认为, 要证明猜想, 上述三个实验还不够, 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 探究___。

探究设计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探究的能力。通常此类题型注重过程而不过分对结果进行探讨, 有的涉及探究课题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探究的各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 如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 是设计此类题型的关键。

(二) 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类试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它源于生活、生产, 更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因此, 要重视试题的实践性。一是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来自于实践之中, 具有实践意义;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 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例6】 A、B、C、D四种化合物,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A、B通常情况下为液体, C、D为固体。A是生命之源, 人们每天都必须饮用它;B是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常用作干果的干燥剂;把D加入经发酵后的面团中, 可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回答下列问题:

(1) 这种调味品是___, C的俗称是___。

(2) 把适量的A滴在一小块C上, 产生大量的A蒸气, 其原因是___。

(3) 写出A与C反应的产物的溶液跟D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 该反应类型是___。

“从生活走向化学, 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在目前的实验“纸笔测验”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此类试题常以简答题、信息题等题型出现, 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事件 (事实) 为背景提出问题, 这些背景来源于生活, 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但在课本中未涉及 (或涉及不多) , 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 与其他学科整合类试题

跨学科试题, 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 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题。

【例7】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 漂浮着一塑料小方块, 往烧杯中加入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 小方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 (V物) 变大 (假设在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 。

A.Fe B.Cu C.Ba (OH) 2 D.Ba (NO3) 2

这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 物理中“浮力”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同时也涉及物质间的化学变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开放思维, 打破学科之间的思维障碍, 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1) 加入Fe, Fe+H2SO4=FeSO4+H2↑, 溶液质量增加, 因溶液体积不变, 故溶液密度变大。由G物=F浮=ρ液gV物可知V物变小。

(2) 加入Cu, Cu+H2SO4不反应, 溶液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 则V物不变。

(3) 加入Ba (OH) 2, Ba (OH) 2+H2SO4=BaSO4↓+2H2O, 溶液质量减小, 因溶液体积不变, 故溶液密度减小。由G物=F浮=ρ液gV物可知V物变大。

(4) 加入Ba (NO3) 2, Ba (NO3) 2+H2SO4=BaSO4↓+2HNO3, 溶液质量增加, 因溶液体积不变, 故溶液密度增大, 由G物=F浮=ρ液gV物可知V物减小。答案是C。

这类试题从本学科知识及其系统出发, 或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知识出发, 在它们的交叉处,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 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 体现开放性思维类试题

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 解题思维的发散性, 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良好的开放性试题, 应以学生为中心, 问题的提出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利于全面评价和选拔学生, 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 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 以铜锌合金 (金黄色;俗称黄铜) 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现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某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 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所以要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要学会综合运用知识, 善于灵活应变, 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 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 善于围绕题设条件进行思维发散。本题所提供的研究课题是验证某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 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和课本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求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 如:用测密度、试硬度等物理方法, 也可以在火焰上灼烧, 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来检验等化学方法, 解题时要按照实验→现象→结论的程序完成。

开放性试题在设计时应注意:①命题的内容与研究对象必须是学生较熟悉的, 所涉及的知识不能过深, 最好是所学知识能解决的;②开放要有度, 既不能让学生漫无目标, 也不能随便回答都可以;既要有利于学生回答,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又要有利于教师赋分与评判。

参考文献

[1]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蔡铁权.科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沈理明.化学实验教学与研究[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4.

[4]吴星.化学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吴思杰.论笔试型化学实验试题的评价和教学导向功能[J].化学教育, 2009 (7) :32-35.

笔试题心算 第4篇

[关键词]纸笔测验 化学实验 考查目标 试题类型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72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是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并接受实验的检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与实验能力,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很多地区都在探索将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列人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查范围,并将考查结果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依据之一。然而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存在费时费力、测试成本高、信度与效度证据不足、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因此对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仍以“纸笔测验”为主。如此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一些学校较少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常以“黑板实验”“投影实验”或“视频实验”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则依靠背诵实验来应付“纸笔测试”型实验考查。化学实验的考查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如何使“纸笔测验”能真实、有效地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發展,是摆在化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考查目标

化学实验考查目标具有层次性,体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既有内隐的心理活动又有外显的行为表现,内隐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目标的制定以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基点。“纸笔测试”型中考化学实验考查目标一般可分为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达、设计与评价四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一)观察与识记目标

观察是化学实验的前提,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纸笔测验”不能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因此不易直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化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过程密切相关,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形成准确而牢固的记忆。因此,可以通过对记忆的测试,间接考查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这也是目前“纸笔测验”对实验观察能力考查的一个主要特点。此外,由于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所以各类实验考查题目中观察能力的考查总是与对知识及其他能力的考查相结合的。

[例1]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二)操作与运用目标

主要是指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正确选择、使用化学仪器、药品、技术条件,正确运用实验操作完成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正确选择、使用仪器、药品、技术条件,识别、绘制装置图;②辨识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③掌握常用仪器装置、药品、实验技术的主要用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测溶液pH C.氧气验满 D.熄灭酒精灯

(三)分析与表述目标

主要是指综合运用化学知识与基本操作,通过分析、推理、判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解释和说明。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用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发现规律并得出正确结论;②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及误差;③正确分析、表述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例3]有同学利用如右图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正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

(四)设计与评价目标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与技巧,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设计与评价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设计仪器连接方案;②拟定实验操作方案(安排操作顺序、自行设计方案);③评价实验方案。形式上有仪器装置连接方案设计,操作顺序设计以及新情境下操作方案的设计;内容上包括确定某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设计,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测定某物质纯度的实验设计,还有验证某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设计等,有定性设计也有定量设计。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考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其中大多要求考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及绿色化方面作出评价。

[例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不考虑指示剂)

[猜想]小明:无色液体是水;小红:无色液体是Ba(OH)2溶液;小丽: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溶液。

[实验探究](1)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你认为小明猜想的理由是____。

(2)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

(3)填写小丽的猜想,并针对她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均要求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因此,它们在化学实验考查目标中属最高层次,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

三、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试题类型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考查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纸笔测验”试题的设计要有助于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具有真实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纸笔测验”题,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评价,是编制基于真实生产、生活和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综合(学科内和学科间)性和开放性的试题的基本思想。

(一)考核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类试题

使学生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纸笔测验”中,设计综合探究试题,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5]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少量Al2O3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__,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6)但小华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

探究设计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探究的能力。通常此类题型注重过程而不过分对结果进行探讨,有的涉及探究课题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探究的各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如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等。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是设计此类题型的关键。

(二)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类试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源于生活、生产,更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因此,要重视试题的实践性。一是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来自于实践之中,具有实践意义;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例6]A、B、C、D四种化合物,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A、B通常情况下为液体,C、D为固体。A是生命之源,人们每天都必须饮用它;B是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常用作干果的干燥剂;把D加入经发酵后的面团中,可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调味品是____,C的俗称是____。

(2)把适量的A滴在一小块C上,产生大量的A蒸气,其原因是____。

(3)写出A与C反应的产物的溶液跟D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目前的实验“纸笔测验”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此类试题常以简答题、信息题等题型出现,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事件(事实)为背景提出问题,这些背景来源于生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在课本中未涉及(或涉及不多),对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类试题

跨学科试题,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题。

[例7]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塑料小方块,往烧杯中加人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小方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V)变大(假设在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

A.Fe B.Cu C.Ba(OH)2 D.Ba(NO32

这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物理中“浮力”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涉及物质间的化学变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开放思维,打破学科之间的思维障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1)加入Fe,Fe+H2SO4=Fe2O4+H2↑,溶液质量增加,因溶液体积不变,故溶液密度变大。由G=FgV物可知V变小。

(2)加入Cu,Cu+H2SO4不反应,溶液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则V不变。

(3)加人Ba(OH)2,Ba(OH)2+H2SO4=BaSO4↓+2H2O,溶液质量减小,因溶液体积不变,故溶液密度减小。由G=FgV可知V变大。

(4)加入Ba(NO32,Ba(NO32+H2SO4=BaSO4↓+2HN03,溶液质量增加,因溶液体积不变,故溶液密度增大,由G=FgV可知V减小。答案是C。

这类试题从本学科知识及其系统出发,或从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知识出发,在它们的交叉处,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体现开放性思维类试题

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解题思维的发散性,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良好的开放性试题,应以学生为中心,问题的提出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全面评价和选拔学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8]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现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某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开放性试题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所以要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综合运用知识,善于灵活应变,探寻一因多果或一果多因,一題多解或多题一解,一装置多用或多装置一用。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善于围绕题设条件进行思维发散。本题所提供的研究课题是验证某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和课本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求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如:用测密度、试硬度等物理方法,也可以在火焰上灼烧,用稀硫酸、硫酸铜溶液来检验等化学方法,解题时要按照实验一现象一结论的程序完成。

开放性试题在设计时应注意:①命题的内容与研究对象必须是学生较熟悉的,所涉及的知识不能过深,最好是所学知识能解决的;②开放要有度,既不能让学生漫无目标,也不能随便回答都可以;既要有利于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要有利于教师赋分与评判。

中科软笔试题和面试题 第5篇

2、你的长期的人生规划

3、你对加班的看法?你曾经长期加班?

4、你心目中理想的公司怎么样?理想的工作环境?理想的同事关系?

5、你认为激励你努力工作的因素都有那些?

6、假设你发现别人不诚实(与工作有关),你会怎么办?

7、你的最大的缺点是什么?有什么专业特长?喜欢体育运动吗?

8、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你认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点是什么?

9、什么是数据库?什么是关系型数据库?描述什么是主

10、假如你是质检员,怎么对自行车进行检查?若要保证质量必须要检查的三个部件,你认为是什么?

11、给出一段文字描述,画出ER图

12、根据程序流程图,使用最少的路径,覆盖最多的语句

数据库题(给出了两个表成绩表和课程表)

1、说明主键、外键的作用,索引的好处与不足?

2、创建表

3、查询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4、查询成绩小于60分的学生姓名和课程名

5、查询平均成绩并排序

面试题:

1、自我介绍并描述你认为做得成功的两三个项目

2、你三年的职业规划

3、描述TD、QTP、工具的测试流程

4、描述登陆脚本的录制过程

5、LR脚本的组成

6、缺陷报告的组成要素?

7、对缺陷怎么进行分析解决?

8、测试从哪个阶段开始介入?

9、项目测试的基本流程?

上海绿地笔试题 第6篇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上海绿地笔试2:钢筋混凝土梁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后,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得到梁截面上内力重分布的规律?

A.在受拉区的钢筋上布置测点

B.在受压区混凝土上增加测点

C.在受拉区混凝土上增加测点

D.在受压区钢筋上布置测点

上海绿地笔试3:在预算定额中,一般来说,钢筋混凝土屋顶水箱的计量单位为( )。

A.立方米

B.吨

C.公斤

D.座

上海绿地笔试4:机建筑材料包括

A.沥青、竹、混凝土

B.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植物材料

C.胶凝材料、沥青、木材

D.合成橡胶、竹、木

上海绿地笔试5:假石的罩面层应采用

A.混凝土

B.细石混凝土

C.水泥石子浆

D.水泥砂浆

上海绿地笔试6:宜用蒸汽养护的水泥是( )。

A.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

B.硅酸盐水泥

C.快硬水泥

D.高铝水泥

上海绿地笔试7:粘土砖的质量等级是根据______来确定的。

A.外观质量

B.抗压强度平均值和标准值

C.强度等级和耐久性

D.尺寸偏差和外观质量

上海绿地笔试8:当名义利率一定,按月计息时,实际利率( ),

A.大于名义利率

B.等于名义利率

C.小于名义利率

D.不确定

上海绿地笔试9:浇筑砼时,砼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

A.1m

B.2m

C.3m

D.4m

上海绿地笔试10:施工图中尺寸数字应标注在

A.尺寸界线上方

B.尺寸界线下方

C.尺寸线上方

D.尺寸线下方

上海绿地笔试11:混凝土坍落度>30mm,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机出料量>500L,则所需最短搅拌时间是

A.60秒

B.90秒

C.120秒

D.150秒

上海绿地笔试12:建设项目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 )。

A.经济效益

B.建设工期

C.经济秩序

D.进度预测

上海绿地笔试13:一项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是它所有紧前工作最早完成的( )。

A.最小值

B.最大值

C.中间值

D.平均值

上海绿地笔试14:建设项目管理是站在( )的立场对项目建设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工作。

A.施工单位

B.设计单位

C.建设单位

D.监理单位

IQ 笔试题 第7篇

4.一升水重1KG,问现有1KG的立方体边长为3M,则装纯水总共多重?

1*3*3*3*1000+1=27001

5.一本书等于587页加自身总页的一半,则这本书多少页?

笔试题心算 第8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并接受实验的检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与实验能力,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很多地区都在探索将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列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查范围,并将考查结果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参加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依据之一。[1]然而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存在着费时费力、测试成本高、 信度与效度证据不足、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 因此对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仍以“纸笔测验”为主。这样就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一些学校较少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 常以“黑板实验”“投影实验”或“视频实验”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则依靠“背诵实验”来应付“纸笔测试”型实验考查……化学实验的考查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2]如何使“纸笔测验”能真实、有效地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是摆在化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考查目标

化学实验考查目标具有层次性,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目标的制定以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基点。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既有内隐的心理活动又有外显的行为表现,内隐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纸笔测试”型化学实验考查目标一般可分为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述、设计与评价四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一)观察与识记目标

观察是化学实验的前提,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纸笔测验”不能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因此不易直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过程密切相关,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形成准确而牢固的记忆。 因此,可以通过对记忆的测试,间接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这也是目前“纸笔测验”对实验观察能力考查的一个主要特点。此外,由于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所以, 各类实验考查题目中对观察能力的考查总是与对知识及其他能力的考查相结合。

例: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二)操作与运用目标

操作与运用主要是指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正确选择、使用化学仪器、药品、技术条件,正确运用实验操作完成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正确选择、使用仪器、药品、技术条件,识别、 绘制装置图;2辨识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3掌握常用仪器的装置、药品、实验技术的主要用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三)分析与表述目标

分析与表述主要是指综合运用化学知识与基本操作,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解释说明。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运用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发现规律并得出正确结论;2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及误差;3正确分析、表述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例:有同学利用如左图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正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四)设计与评价目标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与技巧,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1设计仪器连接方案;2拟定实验操作方案(安排操作顺序、自行设计方案);3评价实验方案。形式上有仪器装置连接方案设计、操作顺序设计以及新情境下操作方案的设计;内容上包括确定某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设计、 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测定某物质纯度的实验设计,还有验证某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设计等,既有定性设计也有定量设计。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考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其中大多要求考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及绿色做出评价。

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不考虑指示剂)

[猜想]小明:无色液体是水;小红:无色液体是Ba(OH)2溶液;小丽认为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_溶液。

[实验探究](1)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你认为小明猜想的理由是。

(2)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

(3)填写小丽的猜想,并针对她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均要求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因此,它们在化学实验评价目标中属最高层次,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重要方面。

三、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试题类型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考查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纸笔测验”试题的设计要有助于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具有真实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纸笔测验”题,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的关键,是编制基于真实生产、生活和社会背景, 具有一定综合性(学科内和学科间)和开放性的试题的基本思想。[3]

(一)考核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类试题

使学生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纸笔测验” 中,设计综合探究试题,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1准确称量少量Al2O3的质量;2完成实验二;3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 __,称量;4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6)但小华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探究的能力。通常此类题型注重过程而不过分对结果进行探讨,有的涉及探究课题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各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 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 是设计此类题型的关键。

(二)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类试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因此,要重视试题的实践性。一是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来自于实践之中,具有实践意义;二是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例:A、B、C、D四种化合物,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A、B通常情况下为液体,C、 D为固体。A是生命之源,人们每天都必须饮用它; B是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常用作干果的干燥剂;把D加入经发酵后的面团中,可以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调味品是_________,C的俗称是_________。

(2)把适量的A滴在一小块C上,产生大量的A蒸气,其原因是_________。

(3)写出A与C反应的产物的溶液跟D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目前的实验“纸笔测验”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此类试题常以简答题、信息题等题型出现,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事件(事实)为背景提出问题,这些背景来源于生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在课本中未涉及(或涉及不多),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类试题

跨学科试题,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 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个塑料小方块,往烧杯中加入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小方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V物)变大(假设在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

A.FeB.CuC.Ba(OH)2D.Ba(NO3)2

这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物理中“浮力”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涉及物质间的化学变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开放思维,打破学科之间的思维障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四)体现开放性思维类试题

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解题思维的发散性,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良好的开放性试题, 应以学生为中心,问题的提出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全面评价和选拔学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现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善于围绕题设条件进行发散思维。本题所提供的研究课题是验证铜锌混合物不是金,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和课本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求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如测密度、试硬度等物理方法,也可以在火焰上灼烧、用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来检验等化学方法,解题时要按照实验→现象→结论的顺序完成。

笔试题心算 第9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规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都是以严格的化学实验为基础,并接受实验的检验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与实验能力,促进学校实验室建设,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很多地区都在探索将化学实验技能的考查列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查范围,并将考查结果列入综合素质评价范畴,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参加高中阶段学校录取的依据之一。[1]然而化学实验技能考查存在着费时费力、测试成本高、信度与效度证据不足、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问题,因此对学生在化学实验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方面的考查仍以 “纸笔测验”为主。这样就又带来了另一方面的问题:一些学校较少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常以“黑板实验”“投影实验”或“视频实验”来替代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学生则依靠“背诵实验”来应付“纸笔测试”型实验考查……化学实验的考查陷入了一种较为尴尬的境地。[2]如何使“纸笔测验”能真实、有效地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并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学生实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是摆在化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考查目标

化学实验考查目标具有层次性,体现出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初中化学实验考查目标的制定以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基点。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既有内隐的心理活动又有外显的行为表现,内隐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纸笔测试”型化学实验考查目标一般可分为观察与识记、操作与运用、分析与表述、设计与评价四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

(一)观察与识记目标

观察是化学实验的前提,观察能力是实验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纸笔测验”不能让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因此不易直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知识的获得和积累过程密切相关,只有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形成准确而牢固的记忆。因此,可以通过对记忆的测试,间接地考查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这也是目前“纸笔测验”对实验观察能力考查的一个主要特点。此外,由于观察是获取知识的最基本手段,是思维过程的基础之一,所以,各类实验考查题目中对观察能力的考查总是与对知识及其他能力的考查相结合。

例:下列实验方法无法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与二氧化碳

C.用熟石灰中和废液中的盐酸

D.用紫色石蕊试液鉴别稀硫酸和蒸馏水

(二)操作与运用目标

操作与运用主要是指掌握化学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正确选择、使用化学仪器、药品、技术条件,正确运用实验操作完成实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正确选择、使用仪器、药品、技术条件,识别、绘制装置图;②辨识实验操作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③掌握常用仪器的装置、药品、实验技术的主要用途,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三)分析与表述目标

分析与表述主要是指综合运用化学知识与基本操作,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以及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解释说明。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用实验原理、物质性质对实验现象及结果进行分析、判断,发现规律并得出正确结论;②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及误差;③正确分析、表述实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

例:有同学利用如左图装置,通过排水量来测定生成氧气的体积。反应结束后,发现量筒内收集到的水的体积总是比理论值偏大(水的体积测量正确),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四)设计与评价目标

化学实验设计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所提出的实验目的,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与技巧,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①设计仪器连接方案;②拟定实验操作方案(安排操作顺序、自行设计方案);③评价实验方案。形式上有仪器装置连接方案设计、操作顺序设计以及新情境下操作方案的设计;内容上包括确定某混合气体组分的实验设计、验证某个化学原理的实验设计、测定某物质纯度的实验设计,还有验证某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设计等,既有定性设计也有定量设计。对评价的考查则突出考生对实验方案的全面理解和判断,其中大多要求考生对方案的简便性、可行性、安全性及绿色做出评价。

例: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不考虑指示剂)

[猜想]小明:无色液体是水;小红:无色液体是Ba(OH)2溶液;小丽认为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__溶液。

[实验探究](1)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你认为小明猜想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2)小红的猜想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

(3)填写小丽的猜想,并针对她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不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对实验方案的评价,均要求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因此,它们在化学实验评价目标中属最高层次,是化学实验能力中应着重培养的重要方面。

三、化学实验“纸笔测验”的试题类型

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考查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纸笔测验”试题的设计要有助于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具有真实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纸笔测验”题,既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体现了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的关键,是编制基于真实生产、生活和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综合性(学科内和学科间)和开放性的试题的基本思想。[3]

(一)考核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类试题

使学生掌握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探究能力,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纸笔测验”中,设计综合探究试题,加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发挥科学探究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例: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知道二氧化锰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想再探究其他一些物质如氧化铝是否也可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并填写下列空白。

(1)问题:Al2O3能不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猜想: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3)实验验证:

(4)结论:Al2O3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5)讨论:经过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只有上述两个证据,不能证明Al2O3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还要补充一个探究实验。

实验三

实验目的: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准确称量少量Al2O3的质量;②完成实验二;③待反应结束后,将实验二试管里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__ __,称量;④对比反应前后Al2O3的质量。

讨论:如果Al2O3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说明Al2O3可以作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6)但小华同学认为,要证明猜想,上述三个实验还不够,还需要再增加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设计题型编制的目的是考查学生进行实际探究的能力。通常此类题型注重过程而不过分对结果进行探讨,有的涉及探究课题所运用的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各个要素及其操作方法。选择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设置情境、考查学生提出猜想的能力、体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是设计此类题型的关键。

(二)与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类试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源于生活、生产,更要服务于生活、生产和社会。因此,要重视试题的实践性。一是让学生解决的问题来自于实践之中,具有实践意义;二是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即“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例:A、B、C、D四种化合物,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都得到广泛应用。其中A、B通常情况下为液体,C、D为固体。A是生命之源,人们每天都必须饮用它;B是一种调味品的主要成分,用该调味品可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常用作干果的干燥剂;把D加入经发酵后的面团中,可以使蒸出的馒头松软可口。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调味品是_________,C的俗称是_________。

(2)把适量的A滴在一小块C上,产生大量的A蒸气,其原因是_________。

(3)写出A与C反应的产物的溶液跟D的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该反应类型是_________。

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在目前的实验“纸笔测验”题中得到较好的体现。此类试题常以简答题、信息题等题型出现,以现实生活中的化学事件(事实)为背景提出问题,这些背景来源于生活,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但在课本中未涉及(或涉及不多),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三)与其他学科整合类试题

跨学科试题,是命题者以一定的线索把一些相关的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它是以学科交叉与渗透为主的学科间综合。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个塑料小方块,往烧杯中加入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小方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V物)变大(假设在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加入的固体可能是( )

A.Fe B.Cu C.Ba(OH)2 D.Ba(NO3)2

这是一道跨学科综合题。物理中“浮力”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涉及物质间的化学变化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开放思维,打破学科之间的思维障碍,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四)体现开放性思维类试题

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和策略的不确定性、解题思维的发散性,使得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从各自角度提出合理的解题方案。良好的开放性试题,应以学生为中心,问题的提出应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全面评价和选拔学生,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目前社会上有一些不法分子,以铜锌合金(金黄色,俗称黄铜)假冒黄金进行诈骗活动。现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黄色金属块是真金还是黄铜,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解答此类开放性试题时要明确实验目的,善于围绕题设条件进行发散思维。本题所提供的研究课题是验证铜锌混合物不是金,要求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知识和课本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来求证。可以设计多种方案,如测密度、试硬度等物理方法,也可以在火焰上灼烧、用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来检验等化学方法,解题时要按照实验→现象→结论的顺序完成。

开放性试题在设计时应注意:①命题的内容与研究对象必须是学生较熟悉的,所涉及的知识不能过深,最好是所学知识能解决的;②开放要有度,既不能让学生漫无目标,也不能随便回答就可以;既要有利于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要有利于教师赋分与评判。

参考文献:

[1] 吴思杰.论笔试型化学实验试题的评价和教学导向功能[J].化学教育,2009(7):32-35.

[2] 吴良根.有效运用纸笔测试题评价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J].贵州教育,2013(11):31-35.

相关文章
如何轻松学好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如何轻松学好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如何轻松学好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精选5篇)如何轻松学好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第1篇如何轻松学好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是...

1
2025-09-19
如何提高销售业绩

如何提高销售业绩

如何提高销售业绩(精选6篇)如何提高销售业绩 第1篇新上任不久带领团队销售业绩达到500W先给大家爆个料,我是一家化妆品企业的销售部门的...

1
2025-09-19
让我轻轻地靠近你大班教育随笔

让我轻轻地靠近你大班教育随笔

让我轻轻地靠近你大班教育随笔(精选6篇)让我轻轻地靠近你大班教育随笔 第1篇让我轻轻地靠近你大班教育随笔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张白纸,必要...

1
2025-09-19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教案(精选8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一教案 第1篇二年级教案《识字7》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认识“护...

1
2025-09-19
让你的投资理财变得更快乐

让你的投资理财变得更快乐

让你的投资理财变得更快乐(精选12篇)让你的投资理财变得更快乐 第1篇让你的投资理财变得更快乐现在,基金已经成为城市居民最重要的理财...

1
2025-09-19
人性化护理措施

人性化护理措施

人性化护理措施(精选12篇)人性化护理措施 第1篇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疝气,护理效果疝气是指人体的某个组织或者器官偏离正常的解...

1
2025-09-19
热播原因范文

热播原因范文

热播原因范文(精选11篇)热播原因 第1篇《职来职往》的目标收视人群定位为, 在校大学生、应届毕业生以及职场中的青年群体, 这是一个庞...

1
2025-09-19
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

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

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精选10篇)人工智能计算机发展 第1篇1956年的Dartmouth学会上, 人工智能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自此, 随着众多研究者...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