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路范文(精选4篇)
不一样的路 第1篇
这要从我接手这个班讲起。
我带的班被定义为励志班, 它是由一群家庭贫困但成绩“优秀”的学生组成。
开学不久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 考试结果却让我傻了眼, 按理说成绩应该不错的励志班, 却在实验班中处于垫底水平。这是什么原因呢?下来了解才知道, 学生们大多数来自农村初中, 有的初中管理和教学水平较差, 导致学生们虽然纸面成绩还看得过去, 但是许多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 加上高中知识难度加大, 所以考得一塌糊涂。在教学中, 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学生大多数都是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表达能力欠缺。我自认为算得上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 也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但是在我们班上课那叫一个痛苦, 说个笑话或者抛出一个问题, 就像石沉大海, 学生没有一点反应, 他们只是用一双安静和充满期待的眼睛望着你, 希望你给他们一个标准答案。这样的学生便是传统教育下的流水线产品, 什么都要依赖老师, 不会自己动脑动手, 只会一味、大量地做题。长此以往, 学生的成绩可能会提高, 但是将来他们在大学或者进入社会是没有优势的。同事看到我为了这群孩子很着急, 安慰我说:这学期结束后, 要文理分科, 科目减少了自然会好起来, 让我不要担心。但我却暗暗下了决心: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 我一定要让孩子们从传统教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
开学一个月后, 平板电脑发放到了学生手里。虽然学生对利用平板电脑看微课的学习方式非常适应, 但他们不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充分地利用视频内容。因此, 必须对他们进行学前培训, 教会他们结合课前学习任务单自主把控微课的学习进度。同时还配以各种“洗脑”言论:只要微课中讲过的知识, 本老师绝对不会在课堂上再讲, 等等。经过几次训练, 学生的课前自学习惯很快就养成了。
但是真正的挑战在课堂上——如何让课前输入的知识在课堂上让学生输出。我根据教学内容尝试着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输出方式中除做习题外, 讨论、展示、实践、辩论等方式都需要学生敢于表达, 但是这群孩子在传统教育的耳濡目染下习惯了老师说, 他们听, 他们写, 现在要让他们开金口简直比登天还难。因此, 课堂上学生们不敢表达, 怕错, 怕表达不清, 怕被嘲笑……无论怎么鼓励都很少有学生勇敢主动地站出来。怎么办?我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想法——采用翻转课堂的“积分奖惩”方式。
首先我按照学生的成绩, 把全班56名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都有一名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 这样课堂和课后都能更好地实现学习上的互帮互助。同时, 我在老旧的积分制度上加以改进, 设定四个积分原则:简单、有趣、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这十二字的原则实际操作起来可一点也不简单, 我也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例如, 加分制度——课堂主动抢答问题, 能提出有质量的问题, 被老师提问并回答正确, 讨论展示表现好的小组, 积极参加活动, 考试进步等。所有的分数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记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 学生的主动性完全被调动起来。现在每当下课的铃声响起, 小组长就争先恐后到课代表处登记挣到的积分, 每周班长再将每组的积分进行排序。
随之又有了新的难题:积分高如何奖励?积分低如何惩罚?过去老师们常用的方法无非是发奖品作为奖励, 扫地作为处罚等。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小奖品已经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 扫地更是老套。但孩子们并非没有“死穴”——玩游戏。因此, 我设计了一个游戏化的激励方式“主人和奴隶”。积分最高的小组是本周“主人”, 并有权力在积分最低的三个小组里选择一个做“奴隶”, 每周我会规定一个时间给“主人”, 让他们通过照片或者视频介绍的形式呈现惩罚方式。只要主人的惩罚不过分, 奴隶就必须接受。当然是否过分由老师进行仲裁。规则实施前老师要做动员工作, 让学生知道做“奴隶”也是一种锻炼, 做“主人”要设计好惩罚活动, 如果能让活动有趣就是个好主人。因此我还设计了最佳主人奖和最乖奴隶奖, 每个月评比一次。
这些规则推而广之后, 孩子们为了不当“奴隶”, 在课堂上也悄无声息地发生着改变:发言情况大大改善, 讨论也越来越认真, 起来发言都是风一般的速度, 就怕被别人抢走了机会。这样的学生, 哪里还是开学之初的那些“小闷蛋”啊!
这些变样的“小闷蛋”还有许多可喜的变化:他们有了团队意识,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了互帮互助;敢于发言, 勇于表现, 开朗自信;也有了更多的创意。潜移默化间学生们更加主动努力地配合老师的教学, 老师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每次月考都能看见成绩的进步, 我也坚信未来孩子们会为自己的人生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当然, 不能回避的是任何制度都有漏洞, 只能不断地完善、改进。例如, 有的学生善于回答问题, 会出现固定几个学生回答的情况, 这时我就会设定答题次数的限制, 并对初次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额外奖励。
翻转课堂并非万能, 我钟意的是其开放的教学理念, 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各自的机会, 让学生走出不一样的成长道路。我们会遇到一些不擅长学习的孩子, 在传统教学中他们只能坐飞机。而在翻转课堂中, 他们能掌控学习, 能学会交流合作, 学会倾听, 学会质疑, 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这才是真正能够让他们受益终身的基本素质。想到这里, 我露出了微笑, 元旦结束后我一定会找到这个给我留言的学生, 并告诉他:“孩子, 你没有给班上拖后腿, 我会因为有你这个学生而骄傲。”
点评
对于翻转课堂, 不同的教师有不一样的体悟和操作。有的看中翻转课堂利用科技充实教学的巧妙, 有的看中其对教学时间重构的灵活, 有的则看中其破除对教与学禁锢而带来的开放……或许还有更多其他的特点。可见, 翻转课堂并非固化的模式, 每位实践的教师可能都在利用自己发现的翻转课堂的优势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正所谓似翻转而非翻转, 这或许就是这场变革精妙所在。
走不一样的路初二作文 第2篇
从她脸上的沟壑之间,浮现出了她的人生之路,交错的皱纹上呈现出缤纷的路,这些条条的路,构成了姥姥的人生之路。是的,各种各样的路。
人生的大道没有无穷无尽的平坦的路。我们在走过的同时,不能只依靠时间的鞭策,还要学会去应对多种多样的路,这件事走路的奥秘所在吧:左拐,右拐;坎坷,平坦……
我的路,我做主!
走,寻找探求永不停息;
郑渊洁:走条不一样的路,已成习惯 第3篇
在成为童话大王前,当过五年空军航空兵的郑渊洁的第一份工作是看水泵。郑渊洁一直在上班时间写作,其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看了五年水泵之后,郑渊洁迎来了一个机会,他成了一家文学杂志的编辑,这种坚持“不务正业”使他终于走上了文学之路。
赌气出来的《童话大王》
从某种意义上说,《童话大王》的诞生属于郑渊洁的赌气之举。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全国的稿费统一都是干字三元,但是渐渐写出名气的郑渊洁并不服从于这种规则。认为自己的童话作品带动杂志发行量的他,主动找到发行方。要求增加稿费,却遭到拒绝:“你怎么证明是因为你的作品让我们的发行量增长的呢?如果单给你长了,其他作者我们没法交代。”
郑渊洁的逆反劲儿在这个时候上来了,他开始找合作方,签了合同,规定好杂志发行量递增可以享受递进的稿费。1985年,《童话大王》创刊,开始刊载他一个人的作品,从此他有了立身之本。
“一个人的刊物”持续20年的承诺早已经完成了。从此,这份刊物每一个纪念日也都是他的纪念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和他的刊物越来越史无前例。郑渊洁塑造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以及大灰狼罗克等经典童话形象,给中国校园里的“差生”带去了重新估量自身价值的自信。
独斗中国教育系统
从时间上看,《童话大王》是陪伴着郑渊洁的儿子郑亚旗一起成长的。而在郑亚旗的成长过程中,郑渊洁同样冒天下之大不韪,挑战了整个中国教育系统。
郑渊洁发现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用考试分数做评价体系,学校没有心灵教育,素质教育流于形式,让孩子没尊严。郑亚旗读完小学六年级后,郑渊洁为他办理了退学,决定在家里给儿子上课。教材是郑渊洁自己编写的,全部是童话模式,总共400万字。
这段历程,郑渊洁收获颇多。那个看着这些教材长大的孩子,现在也已临近而立,郑亚旗开始把这些父亲只写给自己的童话分享给全天下的孩子,除了鼓动郑渊洁出版了《皮皮鲁总动员》,还成立公司开发了网络游戏《皮皮鲁和419宗罪》。
无奈的妥协
郑渊洁的逆反不过是双子座的他对于不合理现象的一种抗争,事实上,他是个听从读者意见的人,他写《舒克舌战贝塔》的辩论赛,每期让读者写信投票决定胜者;就连《童话大王》是否要扩版涨价也征求读者意见。因受盗版所扰,他曾动过放弃写作童话的念头,但读者不答应,他也就作罢。而也因为这种顺从,让他不迎来了人生最大的一次妥协。
上世纪末,郑渊洁的一代读者成长起来,上了大学,写信来要求郑渊洁写一些适合他们看的内容,于是郑渊洁开始关注买房、下岗、反腐等更广泛的社会热点现象,甚至他顺带着为读者进行一下性启蒙和性教育。
麻烦就此而来。2001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对《童话大王》给出了“少儿不宜”的评价。随之而来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让杂志社骤然紧张起来,也让焕发写作第二春的郑渊洁不得不选择妥协,当时正在连载的长篇童话《鬼车》也不得不被“腰斩”。
随后的风波还有两次,一次是记者,一次是学者,恰恰不是家长和儿童反对,这让郑渊洁意识到他不是仅给孩子写童话的人了,他的身份已经被定义了。“反正就这样了吧,就当儿童文学作家吧。”郑渊洁说。“我认了,我给孩子写作获得了认可和收益,那就别什么都占着了。”郑渊洁妥协了,他在2005年12月30日的博客中叹道:“别了,非儿童文学作家身份!从此,我将终生维护自己的儿童文学作家身份。”而对已经写好但从未发表过的13部作品,郑也立下遗嘱:死后100年后再发表。
忍不住的意见领袖
如今,开办了皮皮鲁讲堂的郑渊洁,开始把微博当做《童话大王》的电子版,他不再习惯忍耐,开始用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影响着现实。
“别的我不敢做了,比如给成年人写东西。我再不敢了,但是我觉得能用我的影响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能够让我的读者或者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一点。”郑渊洁说。有一次他在北京CBD国贸附近看到一个公共汽车站前有将近1000名下班的人挤一辆公共汽车,那辆车通向河北,很多在北京的工作者在邻近北京的河北香河居住。我把当时的场景拍了照片放到微博上,“当时的言辞也是比较……我说管这件事情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张照片以后你今晚还能睡着觉?”“这些年轻人被弄得买不起房,都在这一带上班。只能在河北买房子,这样的情况去上下班,你又倡导绿色出行坐公共交通,你又限行,那这个生活质量就很低……”
微博“控诉”的第二天,各大媒体纷纷跟进。而郑渊洁在那段时间里,每天守在楼上拍公交车,数间隔车次,立志到这个问题解决为止
走“E”样的路“K”不一样的店 第4篇
8月13日,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安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国富华庭底商2-116的Ek智能居家中央空调旗舰店隆重开业。这也是继2016年3月26日南宁Ek智能居家中央空调体验中心开业后,全国第40家Ek智能居家旗舰店开业。
在3月4日的Ek空调2016年度经销商渠道峰会上,Ek中央空调亚太区总裁李鹏举宣布Ek将进军家用中央空调领域。紧接着,Ek智能居家中央空调各级专卖店在南宁、阳江、重庆、襄阳、乌鲁木齐、柳州、钦州、韶关、梅州、郴州、湘潭、衡阳、昆山、南通、淮安、嘉兴、铜陵、宁国、青岛等地陆续开业。
纵览Ek家装零售市场的布局,不难发现,在一二线等主力市场,Ek空调并未涉足,反而在众多三四级市场均有Ek空调的渠道布局。究其原因,这正是Ek空调在渠道大布局的周密部署。正如Ek中央空调亚太区总裁李鹏举所言:“在新趋势下,无论经营理念、商业模式还是产品开发都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只有顺势而动、把准市场的脉搏才能抓住新商机,在市场中立足于不败之地。”
从近几年市场不难看出,厂家对于渠道的开发力度愈演愈烈,尤其是在相对发达的一二级市场,品牌的竞争早已是硝烟弥漫。巧妙地避开竞争力较为激烈的一二线市场,在众多品牌开始逐步拓展的三四级市场发力,对于Ek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遇。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于经销商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口碑传播的选择尤为看重,中日韩美系品牌在这些区域表现出了相当强势的地位,对于家装零售市场的新军——Ek拓宽市场而言是困难重重,而三四级市场则是近几年来众多品牌所逐步发力的市场区域,而且各大品牌还未完全从这里站稳脚跟,对于刚进入家装零售领域的Ek而言,更多的是机遇大于挑战。
以三四级市场为出发点,其实更是出于一种对于经销商的保护。从开设Ek各大专卖店的经销商来看,其中不乏Ek空调历年中的千万级经销商代表,他们都与Ek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合作关系,也都是Ek最忠实的合作伙伴。Ek布局家装零售市场,这些经销商也都是走在第一线,响应Ek号召,从传统公建领域转型家装零售市场。区别于传统工装市场,家装零售是一个全新的操作模式,对于初入家装市场的经销商而言前期必然会有一定的挑战。相比较于一二级市场庞大的店面成本投入和人员投入来看,若是一二级市场不能快速带来效益,则对经销商的生存带来巨大挑战,三四级市场的初期投入对于这些经销商而言低了很多,让经销商在市场拓广过程中更有信心来开拓市场。
“无品质、不生活”,这是Ek空调在家装零售市场所坚定的路线,而在发展过程中,“渠道为尊,利益共赢”一直是Ek中国的价值主张,它体现在与股东、员工、经销商等所有相关价值链上。当下Ek这种从三四级市场入手的独特方式,巧妙地规避了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不仅是对自身品牌发展有了知根知底的规划,更是切身实地的考量了经销商的压力,更是一种对于把经销商视为最亲密战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