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5
2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精选11篇)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第1篇

1 病虫害防治技术

a.大豆根部病虫害 大豆根部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胞囊线虫、潜根蝇, 其次是蓟马、跳甲。对种衣剂的要求能保主根, 保幼苗, 推迟病原菌侵染, 减轻危害, 杀菌范围要广, 持效期较长, 最好有2个月的持效期。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对镰刀菌、立枯丝核菌有效, 持效期2个月以上;金阿普隆悬浮种衣剂对终极腐霉菌、褐秆病有效, 持效期25~30d;菌克毒克水剂对镰刀菌、终极腐霉菌有效, 持效期25~30d;益微对大豆根腐病菌有良好的预防和抑制作用, 持效期45d以上;35%多克福 (福美双+多菌灵+克百威) 种衣剂对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终极腐霉菌有效, 持效期25d左右。在重茬地、低洼地大豆根腐病危undefined

害严重, 种衣剂应与生物制剂混用或配合使用, 才能获得好的防治效果, 每100kg大豆种子用2.5%适乐时150mL+35%金阿普隆20mL, 也可用2%菌克毒克1000~1500mL或35%多克福1500mL+益微100~150mL混合拌种;35%多克福对大豆潜根蝇、跳甲、蓟马有效, 对大豆胞囊线虫仅有10~15d驱避作用, 在大豆胞囊线虫发生中等偏轻以下的地块使用, 中等以上发生地块应采取轮作防治措施。

b.大豆菌核病 在大豆2~3片复叶期 (6月中旬至7月下旬) , 每公顷用25%施保克 (咪鲜胺) 1500mL或40%菌核净1050g或50%农利灵1500g。

c.大豆灰斑病 于大豆初荚期 (7月下旬至8月初) , 每公顷用80%多菌灵750g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0g或70%甲基托布津1500g+磷酸二氢钾2500~3000g+米醋1.5L+益微150~250mL混合喷雾。

d.草地螟 每公顷用2.5%功夫或2.5%敌杀死225~300mL。

e.大豆蚜虫 7月上旬至8月末, 每公顷用50%辟蚜雾150~225g或2.5%功夫 (氯氟氰菊酯) 150~225mL或70%艾美乐 (吡虫啉) 15~20g+米醋1.5L+益微300g混合喷雾。

f.大豆食心虫 每公顷用2.5%敌杀死375~450mL或2.5%功夫300mL或10%安绿宝375~450mL或乐斯本1200~1500mL+米醋1.5L+益微200~300g+磷酸二氢钾2.5~3kg混合喷雾。

g.大豆蓟马 每公顷用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150~240g或2.5%菜喜悬浮剂100~150mL。

2 杂草防治技术

除草剂苗前可选用:金都尔、都尔 (异丙甲草胺) 、异丙草胺 (乐丰宝、普乐宝、旱乐宝) 、禾耐斯 (90%乙草胺) 、异恶草松 (广灭灵、广灭净、田得济、豆草灵) 、阔草清 (嘧唑磺草胺) 、噻吩磺隆 (宝收) , 混剂有大豆欢。苗后可选用:精稳杀得 (精吡氟禾草灵) 、盖草能 (高效氟吡甲禾灵) 、精喹禾灵 (精禾草克) 、稀禾定 (拿捕净) 、喷特 (喹禾糠酯) 、威霸 (精恶唑禾草灵) 、氟磺胺草醚 (虎威) 、排草丹 (灭草松) 、三氟羧草醚 (杂草焚) ;混剂有耕田易、豆悦、三兄弟、虎拿草等。大豆田突出的问题是难治杂草的防治问题, 如鸭跖草、苍耳、刺儿菜、苣荬菜、芦苇、野黍等杂草, 防治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机械除草与化学除草相结合。深耕地、深翻地把多年生杂草地下根茎切断, 再用除草剂容易防治。多年生杂草为害严重的地块, 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很难有好的除草效果。

b.选好除草剂。鸭跖草、刺儿菜、苣荬菜多的地块可选:每公顷用48%异恶草松1000~1200mL+96%金都尔1200~1950mL+80%阔草清30~45g, 或48%异恶草松800~1000mL+25%虎威1000~1200mL+精稳杀得1200mL, 或70%大豆欢2700~4500mL, 或18%耕田易3600~3900mL。野黍多的地块可选:每公顷用24%烯草酮600~800mL或10.8%盖草能525~600mL或15%精稳杀得1500mL。苍耳多的地块可选: 每公顷用48%异恶草松2000~2500mL+80%阔草清75g, 或25%氟磺胺草醚1500mL, 或48%灭草松1500~2000mL。芦苇多的地块可选:每公顷用15%精稳杀得2000mL或10.8%盖草能900mL。人工喷雾喷液量苗前225~300L/hm2, 苗后100~150L/hm2;喷杆喷雾机喷液量苗前180~200L/hm2, 苗后100~150L/hm2, 药液中需加1%的植物油型喷雾助剂, 如药笑宝、信得宝、丝润等。

c.选好喷雾器、喷头。人工喷雾推荐选用山东卫土牌SW-16型背负式喷雾器, 苗前选用Teejet11003型扇形喷嘴, 配50筛目过滤器;苗后选用Teejet11001型扇形喷嘴, 配100筛目过滤器。喷杆喷雾机苗前推荐选用Teejet11003、11004型扇形喷嘴, 配50筛目过滤器;苗后选用Teejet80015型扇形喷嘴, 配100筛目过滤器。

d.选择喷雾压力、车速。人工喷雾苗前喷雾压力196kPa, 苗后喷雾压力196~294kPa。喷杆喷雾机苗前喷雾压力196~294kPa, 苗后喷雾压力294~490kPa。拖拉机车速6~8km/h。

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 第2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除草;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08.039

1 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目标

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病虫害,一旦发生,会导致植株患病或是为害虫所侵袭,而使得水稻植株无法正常生长,失去结穗能力,导致减产甚至绝收,即便不绝收,也将会导致水稻的品质下降。常见的病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穗期综合症等。虫害主要有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这些都是重点防治对象。草害主要是一些稻田杂草,比如稗草、三棱草、眼子菜、水莎草等,这些杂草生长较快,生命力也很强,在水稻苗很小时,杂草会在短期内长到很大,与水稻苗进行阳光、水分、养分的抢夺,从而影响水稻植株的生长发育,所以要加以防治,避免杂草生长过旺,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2 病虫草害的防治策略

病虫草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然后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同样也是一个强势关系的转化问题,如果植株本身的抗性较强,则受为害的程度就会轻,如果植株生长较弱,则在生存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所以在病虫草害的防治上,一方面要加强水稻本身的生长优势,抓好各个环节的管理,保证水肥供应,从而使水稻自身生长强壮,自然就提高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控制病虫草产生的条件,使其没有发生的基础,从而达到病虫草害无法大规模爆发的可能。大力推广可持续控害技术,充分保护病虫害的天敌,创造良好的稻田生态系统,尽可能使用生物防治技术、频振灯诱杀技术,辅助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

3 关键技术与措施

3.1 农业防治

3.1.1品种选择 选择抗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在选种上切忌只看一些数据指标,而最重要的是遵循适种原则,在适种的基础上,再加上熟期好、品质优、抗性强这些优点才是选种的重要之处。在水稻的品种选择上,要选择经过种子部门审定和米质监测单位测定的符合国家或地方优质米标准的品种。

3.1.2 整地翻耕 在收获以后,把稻田附近的沟、池中的杂草除净焚烧,消灭越冬虫,减少虫源基数。对于冬闲田,可在入冬前适时进行稻田翻耕,并且灌深水,这样可以消灭一些虫蛹,降低来年害虫的基数。

3.1.3 适期播种 虫害发生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要求具备一定的气温条件,所以要根据水稻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调整水稻的生长发育阶段,采用适期播种的方式,这样能避开害虫的产卵为害以及穗期的虫害。

3.1.4 田间管理 主要是加强水肥的科学管理,改变稻田的土壤湿度,这样使稻田形成一个良好的田间生态,使其环境不利于害虫生存,从而减少虫害的发生。施肥也能影响作物的生长,如氮肥施用过量,则水稻会发生徒长现象,使植株的抗性下降,一些病虫害就会加重发生,所以要科学施肥,合理控氮。另外在栽种上要实行标准化,这样会增加大田的通风透光性能,减少荫蔽区,湿度也会随之下降,促进水稻植株健壮生长,促进组织变硬,从而大大提高水稻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3.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利用一些虫害的趋光性,采用灯光进行诱杀,一般可在稻田设计一些黑光灯、频振灯、高压汞灯等来诱杀成虫,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田间的落卵量,从而达到减轻虫害的目的。

3.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生态灭虫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虫的天敌进行自然控害,生物防治可以大大减少农药的用量,对于绿色农业、环境保护都十分有益。有寄生性天敌如黑肩绿肥盲蝽、螯蜂、线虫等,也有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隐翅甲、蝽类、青蛙等,在防治时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

3.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要重点控制好苗期和孕穗破口期这两个时间段,而在分蘖期则可以轻施或不施,在这两个时期,要密切观察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施。苗期要集中用药,确保秧田健康,苗期重点防治的是二化螟兼治稻蓟马。而在中期看病情和虫情适当用药。在孕穗破口期,也要加强防治,这时期是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害虫以及纹枯病、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穗期综合症的多发时期,要重点防治。在种子处理阶段,可用25%可湿性多菌灵粉剂500倍液浸种,浸种时间为24~36小时,以防水稻苗稻瘟、恶苗病的发生。而在田间管理阶段,要进行查田,主要看病虫发生情况及害虫的发育进度,然后据此定出防治方法和时间,及时喷药防治。做到准确诊断、准确用药、准确配药、准确按喷洒面积定药量、准确喷药时间,这样才能确保达到防治的预期效果。在进行药剂防治时,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的用药标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既要考虑主要防治对象,又要考虑兼治其他。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及具有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的农药。

油菜主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对策 第3篇

1 防治关键技术

1.1 主要病害防治关键技术

大竹县油菜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白锈病、软腐病以及苗床期的猝倒病。以菌核病的危害最大, 严重影响产量, 一般年份减产10%左右, 严重年份减产可达50%。

1) 选用抗病品种, 如南油12、龙庭1 号、高地油668、绿星油99 等品种。

2) 播种时预防菌核病。播种前精选种子, 用5%的食盐水浸种, 捞出水面的空秕粒、病虫粒以及菌核。

3) 苗期防治菌核病、霜霉病。捡出田间的黄脚叶、病虫叶, 除去田间杂草, 垒蔸, 理沟排湿, 做到沟深厢高。

4) 花期防治菌核病、霜霉病。始花时每公顷用40%多菌灵1 500 g+甲氰菊酯1 125 ml+硼肥1 500 g兑水600 L喷雾。盛花期每公顷用40%多菌灵和硼肥各1 500 g兑水600 L喷雾。

1.2 主要杂草防除关键技术

大竹县油菜田的主要杂草有看麦娘、牛毛草、棒头草、猪殃殃等单双子叶杂草, 常年发生的危害损失在10%~30%。目前, 生产上主要采取选择分枝性强的品种, 以苗控草、草控草、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杂草。

1) 在上茬作物水稻散籽后, 开缺放水, 水稻收获后立即按2.4 m宽开沟。

2) 水稻收割时, 齐泥割稻, 并将稻草放置田间。

3) 在油菜移栽前5~7 d, 每公顷用草甘膦3 750~4 500 g兑水750 L喷雾。

4) 在油菜移栽成活、 3 叶1 心前, 每公顷用12%西草酮600 g和50%草除灵450 g兑水750 L喷雾。

5) 将田间放置的稻草平铺在空行上, 抑制杂草的生长。

6) 在油菜封行前除草、垒蔸, 防止油菜后期的倒伏, 同时理好四沟。

7) 以苗控草。培育壮苗、适时移栽、合理施肥, 使油菜苗移栽后快速生长, 达到以苗控草的目的。

1.3 其他技术措施

1) 适时播种, 培育壮苗。平坝浅丘选在9 月10 日~15 日播种, 苗床地选择在向阳、地下水位低、土质肥沃的沙壤地。按1∶ (5~6) 的比例备足苗床。

2) 壮苗早栽。 移载苗龄为30~35 d, 合理密植, 实行宽窄行栽培, 其规格为 (40 cm+66.6 cm) ×26.6 cm, 穴植双株, 即每公顷植12.8 万~13.5 万株, 分植, 分级移栽, 不栽隔夜苗。

3) 配方施肥, 增施硼肥。每公顷施用纯氮总量180~225 kg, N∶P∶K的比例按1∶0.5∶0.8。油菜苗移栽成活后, 立即每公顷施45%的复合肥750 kg+有机肥750 kg+硼肥 (15~22.5) kg。

4) 在油菜开盘末期, 根据苗情, 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1 500 g+硼肥1 500 g+多效唑1 350 g兑水750 L喷雾, 促进油菜苗矮化和增加分枝, 提高抗倒力。

5) 综防病虫。油菜初花期和盛花期每公顷用多菌灵1 500 g+硼肥1 500 g兑水750 L喷雾, 防止油菜花而不实, 提高结实率, 增加千粒重。

2 政府管理措施

1) 对油菜新技术的研究示范, 县、镇政府要加大项目资金的投入,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重点对种子、肥料、农药和集中育苗等项目进行补贴。

2) 为了争取农户的积极配合, 广泛利用会议、电视、广告牌等形式宣传油菜种植新技术及优惠政策, 特别要利用好田间课堂培训, 使农户树立感性认知, 激发农户的种植热情。

3 存在问题

1) 管理粗放。很多农户不按照管理流程操作, 田间四沟不配套。

2) 苗床育苗不规范。油菜育苗密度大, 高脚苗、弱苗较多。

3) 移栽不分级。移栽时大小苗不分开, 高脚苗、病弱苗混栽现象突出。

4) 劳动力缺乏。大量劳动力外出, 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难以实现。4 对策建议

1) 加大集中育苗的力度, 培育壮苗。集中育苗有利于培育大壮苗和统防病虫, 有利于幼苗移栽后的缓青成活。

2)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 提高油菜籽收购价格, 提高农户种植油菜的积极性。

3) 引进新的农业机械, 加大机播机收面积, 降低劳动强度。

4) 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栽培模式、新物质的试验示范。提高油菜抗病虫草害能力。

5) 实行订单种植, 走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 降低农户的种植风险。

6)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当油菜苗龄达到30~35 d时, 开始移栽, 栽足基本苗, 不栽隔夜苗。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研究的论文 第4篇

关键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实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生产无公害农产品是人们对环境及健康要求的必然。现介绍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防技术如下。

1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种类

我市水稻主要的病害种类有稻瘟病、恶苗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稻曲病等;主要虫害种类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蝗等。

2农业防治

在水稻无公害栽培中,农业防治是根据有害生物的生理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危害与有关农业因素的关系,在保证无毒、丰产、优质栽培的前提下,结合各项农业措施的改进与提高,对水稻农田生态系统调控达到控制某些有害生物危害的作用。

2.1选用抗病虫优质丰产良种

经试验和调查表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稻瘟病发病率平均减少70%以上,减少农药施用量超过50%。

2.2科学进行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使作物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能力;实行宽窄行栽培,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创造良好的稻田小气侯;合理轮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有害生物栖息生活条件,减轻病虫害危害;发扬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优点,开展人工中耕除草,尽量少用或不用除草剂,创造有利于有益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条件。

3生物防治

3.1推广生物防治技术与农业立体种植、养殖有机结合,形成生物最佳的空间结合模式

3.1.1稻鱼、稻蟹共养防治虫害、草害,大幅度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我市窑湾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建立稻鱼、稻蟹共生示范基地,在稻田内放养鱼或蟹,至2006年已发展稻田养殖2133.3hm2以上。在水稻田中利用放养的鱼类、蟹类来消灭害虫和杂草,减轻虫草危害。据示范基地调查20块放养鱼、蟹的稻田与未放养鱼、蟹的稻田比较,枯心苗减少62%~80%,白穗率减少58%~84%,稻飞虱减少40%,杂草减少41%,水稻后期无效分蘖减少20%,农药平均少施3次以上。有的养殖稻田还在田内的四周安置电灯,夜间用来诱杀害虫以供稻田内鱼儿取食。这些田块在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用化学杀虫剂。同时由于鱼、蟹等排泄物具有肥田的作用,还能促进水稻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性。

稻鱼、稻蟹共养不仅能消灭大量有害生物,而且大幅度提高了稻田整体效益。据调查,稻鱼共养与单作水稻田相比,收入增加10倍以上。

3.1.2稻鸭共育防治有害生物,实现增产增收。稻鸭共育是在稻田内放养鸭,鸭捕食稻田内的各种害虫,吃、踩杂草等有害生物,耕耘和刺激水稻生长,鸭粪还可肥田。由于减少农药施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生产出的稻米和鸭肉品质优良无害,因此具有巨大的推广前景。

3.2充分发挥天敌对有害生物的防治作用

依据预测预报放宽对害虫的防治指标,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减轻对天敌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3.3利用生物农药防治水稻害虫

使用生物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如利用Bt乳剂防治水稻上的鳞翅目害虫,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减轻病虫对农药的抗药性,同时又能大大降低对稻田环境的污染,提高水稻的卫生品质。

4化学防治

4.1安全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是无公害水稻生长的重要辅助措施,仅在十分必要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但必须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准确掌握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以达到既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危害,又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在病虫害发生初盛期或一般发生时,使用无污染的农药品种,病虫害大发生时,则选用化学农药混配剂使用。2种以上病虫发生时,选择具有兼治作用的农药复配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限制使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推广使用无公害的植物源农药品种。最后1次用药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使用农药争取实现农药新品种与剂型的多样化,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经济、安全的农药新品种、新剂型,同时严格掌握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采用病虫害达标防治,没有达标稻田,不得使用农药,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剂量,以最佳剂量范围的下限为宜,实行挑治,减少普治,减轻农药对有益生物的杀伤和对环境的污染。

4.2坚持农药的合理轮换

长期在水稻上使用单一品种农药不仅残留量增加,而且使病虫产生抗性。因此,在水稻病虫害无公害防治中必须对所选用农药进行合理轮换,如用吡虫啉拌种,有效防治秧苗期稻蓟马、稻飞虱的危害,代替以往使用呋喃丹、甲拌磷撒秧板习惯,秧苗移栽前用1次锐劲特,控制大田移栽的返青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以代替秧苗期和大田期大量施用甲胺磷的习惯。通过这些低毒、高效农药替代使用后,稻谷中的有机磷含量会大大降低,大米品质才能达到无公害大米的要求。

4.3选用合理的用药方法

玉米苗期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第5篇

关键词:玉米苗期;病虫害草;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3;S45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23.067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苗期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当前,玉米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红蜘蛛、蚜虫、地下害虫、蓟马、粘虫、玉米螟、黑粉病、茎腐病、粗缩病、锈病、纹枯病、褐斑病、弯孢霉叶斑病、大小斑病。其中杂草主要包括苘麻、香附子、狗尾草、牛筋草、如马唐、阔叶杂草等。因此,玉米在苗期中,农户一定要做好相关的病虫害草防治工作,进而减少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实现玉米高产以及农户创收。

1玉米在苗期的除草措施

玉米在苗期出现的杂草类型繁多,当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手段进行除草。用户要根据玉米地实际情况,科学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并且在最佳时期,按照说明控制药量、合理配比,科学施药,避免对玉米产生药害。

1.1出苗前

玉米在出苗之前,农户可以选用乙阿合剂对水,对玉米进行喷洒,或者选用乙草胺配比阿特拉沫采用封闭式喷雾的形式,对玉米进行喷洒,其可以在玉米田地上形成有效的药膜,进而杜绝杂草再次生长。同时,农户要根据田间实际情况以及使用说明科学配比化学药剂。

1.2 3~4叶

可以选用都阿合剂对水进行喷施,通常两者配比比例为:都阿合剂50%对750公斤水。

1.3 3~5叶

可以选用玉农乐悬浮剂对水进行喷施,通常两者配比比例为:玉农乐悬浮剂 4%对750克水。

1.4进行定向喷药

要根据田间的具体情况合理进行定向喷药,通常田地杂草过多,可以选择克芜踪对水进行定向喷洒,在喷洒过程中,农户要注意避免将药剂喷到玉米的茎部以及叶部,防止玉米出现药害。

2玉米在苗期的虫害防治措施

2.1毒饵诱杀

可以选择晶体敌百虫,先用温水将其溶解,然后适当的加入冷水,加入炒香的豆饼以及麦麸等饲料,对害虫进行诱杀。

2.2处理土壤

可以选用辛硫磷乳油搅拌细土或者细沙,在玉米根系附近开挖撒药沟,在药剂撒入土中后,立即覆盖。

2.3药剂喷雾

可以选用敌杀死乳油或者氧化乐果乳油,并且将其均匀的喷洒到田间杂草以及玉米苗上。

2.4防治蓟马

其是玉米在苗期的重要害虫之一,幼虫或者成虫侵害玉米幼嫩部位,其中玉米心叶最为严重。蓟马为害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月,幼虫和成虫在田间混合重叠,主要集中于玉米3~5叶期。当玉米遭受为害后,如果为害较轻,叶片会出现破碎和扭曲。如果为害较重,苗心会被严重破坏,形成分叉,导致玉米无法结穗。因此,农户一定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当玉米受害株达到4%时,就要采取药剂防治的手段,使用吡虫啉或者高效氯氰菊酯,以喷雾的形式进行防治。

2.5防治黏虫

黏虫是可以远距离迁飞的害虫,主要以幼虫为害的方式对玉米造成虫害,如果受害程度较轻,叶片会被啃食;如果受害较重,整株都会被啃食,进而导致断垄缺苗。因此,农户要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在每年的6月,通过化学防治的措施进行防治,使用功夫菊酯或者高效氯氰菊酯进行喷洒。

2.6防治瑞典蝇

瑞典蝇又成为黑麦杆蝇,幼虫透明,但是成虫呈现黑色并且有光泽,近些年瑞典蝇已经成为危害玉米高产的重要害虫。瑞典蝇主要靠近心叶生长,呈现卷曲状,经常与蓟马造成混合为害,导致叶卷而无法展开,影响植株的生长速度。因此,农户要选择合理的防治措施,具体如下:在每年6月,当受害植株达到4%的时候,通过化学药剂防治措施,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进行防治。

2.7防治耕葵粉蚧

耕葵粉蚧为害主要集中于7月以成虫或者幼虫的形式,啃食玉米下部叶鞘、茎基部或者植株根部,受害植株叶片干枯、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发黄,如果受害程度严重,甚至会造成植株死亡。如果将植株拔起,会发现植株根部出现很多黑点。如果受害严重,根部会呈现黑色或者褐色。因此,农户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进行治理,具体如下:选用毒死蜱或者辛硫磷对水,在喷洒过程中,要卸掉喷头,对玉米茎部进行点喷,保证药液充分渗透到根茎部位。

3玉米在苗期的病害防治措施

玉米病害通常体现出粗缩、矮化以及花叶等症状,灰飞虱和蚜虫是传播病害的主要媒介。病害防治主要集中在玉米1叶期,农户可以通过化学药剂的方式进行防治,选用可湿性粉剂,每间隔7~8天喷洒1次或者连续喷洒3次;农户还可以选用植病灵II号进行喷洒,其可以有效防止植株感染病毒。同时,农户还可以采用适期晚播,通过拔除病株以及水肥管理等相关措施加强病毒防治,进而实现玉米高产,农户增收。

4结语

由于病虫草害在玉米苗期对植株的为害极大,如果农户不能有效治理,会造成断垄以及苗断的情况,进而导致玉米减产。因此,农户要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对病虫草害进行综合治理,保证玉米高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小麦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第6篇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要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协调运用其他各项措施, 把病虫草害降到最低。

1 播种期病虫防治

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种类有6病3虫, 即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杆黑粉病、散黑粉病、蛴螬、蝼蛄、金针虫。

1.1 病害防治

1.1.1 选用抗、耐病虫品种

合理轮作, 清洁田园, 沟渠配套, 平整土地, 深耕土壤, 施腐熟粪肥, 精量播种, 配方施肥等栽培措施, 优化农田环境, 培育健壮麦苗, 抑制病虫发生危害。

1.1.2 适期播种

播种越晚, 病菌侵染时间越长, 发生越重。

1.1.3 药剂拌种

用2.5%适乐时10~20g或敌萎丹20~50m L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g或生物药剂消蚀灵200g兑水0.5kg拌种10kg。

1.1.4 土壤处理

对小麦全蚀病发生重的地块, 可用50%多菌灵和15%粉锈宁各1kg拌细土25kg于耕地前均匀撒施。

1.2 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

每667m2用50%辛硫磷20m L或40%甲基异柳林乳油20m L兑水0.5kg拌种10kg。

2 秋苗期病虫草害防治

秋苗期主要虫害有灰飞虱、叶蝉、土蝗、蟋蟀, 主要草害有硬草、看买娘、野燕麦、节节麦、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猪泱泱、麦家公等。

2.1 及时防治灰飞虱、叶蝉, 预防小麦丛矮病, 兼治土蝗、蟋蟀

小麦出苗后及时调查, 每平方有灰飞虱、叶蝉2头以上, 每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4.5%高效菊酯1000倍液或3%啶虫脒1000~2000倍液进行喷雾。

2.2 杂草防治

小麦田杂草主要有2大类:禾本科杂草硬草、看买娘、野燕麦、节节麦等;阔叶杂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猪泱泱、麦家公等, 他们均与小麦争水、夺肥, 严重影响小麦正常生长。麦草秋治, 杂草小、用药少、成本低、效果好且一般不影响其他作物, 是用药的最佳时期, 因此提倡杂草秋治。

2.2.1 防治时间

掌握在冬小麦3~6叶, 杂草2~3叶, 气温12℃以上, 时间大约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2.2.2 防治方法

每667m2用3%世玛25~30m L加10%苯磺隆10g兑水30kg均匀喷雾可有效防治禾本科和阔叶杂草。

3 返青期至拔节期病虫草防治

返青期至拔节期主要病虫草有小麦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灰飞虱、红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

3.1 根腐病、纹枯病、茎基腐病

病茎率达15%以上或上年全蚀病发生严重地块, 每667m2用15%粉锈宁150~200g或多菌灵200g或12.5%禾果利50g兑水50kg顺垄喷灌于小麦茎基部, 重病田间隔7~10d再防1次。

3.2 灰飞虱

小麦返青期是灰飞虱传播毒害的第2个高峰期, 此时应及时查治, 以减轻丛矮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是每667m2用10%吡虫啉10g加4.5%高效菊酯20m L兑水30kg喷雾。

3.3 红蜘蛛

小麦单行33cm红蜘蛛200头以上时, 用1.8%阿维菌素2000倍液或20%哒螨灵1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倍均匀喷雾。

3.4 麦叶峰

每平方米麦叶峰30头以上时, 用4.5%氯氰菊酯1000倍液喷雾, 可防治麦蚜时兼治。

3.5 地下害虫

小麦被害率达3%以上时,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0倍液顺垄灌根防治。

3.6 春季杂草

小麦拔节期, 白天气温15℃以上, 麦田阔叶杂草15/m2株、禾本科杂草20/m2株以上地块进行化除。方法是: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用世玛;以阔叶杂草播娘蒿为主的麦田每667m2用72%2.4D丁脂40~50m L兑水30kg叶面喷雾;荠菜每667m2用10%阔立克10g兑水30kg喷雾;猪泱泱每667m2用5.8%麦喜5g兑水30kg喷雾防治。

4 孕穗期病虫防治

此时主要是小麦吸浆虫, 它是一种毁灭性虫害。防治策略是“以幼虫、蛹期防治为主、成虫防治为辅”。幼虫、蛹期防治时期为4月上中旬, 防止指标为长宽深10cm×10cm×20cm小样方有吸浆虫2头以上, 防治方法:用48%乐斯本乳油每667m2用250m L或5%乐斯本颗粒剂2kg或50%辛硫磷250m L兑水1kg拌细土20~25kg, 于无露水时均匀撒于麦田, 随后浇水以提高防治效果。

5 抽穗扬花期病虫草防治

此时病虫草有:吸浆虫成虫、麦蚜、赤霉病、白粉病、锈病。

5.1 吸浆虫成虫

于小麦抽穗扬花期扒查麦隆, 一样可见吸浆虫成虫2~3头或10网复次有成虫15头以上的地块应及时防治, 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0倍液。

5.2 麦蚜

它具有繁殖快, 危害重之特点, 1a发生10~20代, 气候条件适宜4~5d繁殖1代。据调查当百株蚜量达到800~1000头时,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20g或50%抗蚜威20g兑水30kg喷雾或40%氧化乐果600~800倍液或3%啶虫脒1500倍液喷雾, 为提高防治效果, 可将上属任意2种药剂进行混用, 但用量要减半。

5.3 赤霉病

以预防为主, 在小麦抽穗扬花期若天气预报有3d以上连阴雨应及时防治, 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

5.4 白粉病、锈病

据调查当白粉病叶率达15%时, 条锈病叶率达1%~2%, 叶锈病叶率达5%~10%时, 立即进行防治。可用25%粉锈宁800~1000倍液喷雾。

6 灌浆期病虫防治

小麦病虫草害及综合防治技术 第7篇

近几年, 夏县麦田主要病虫害是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散黑穗病、病毒病, 小麦蚜虫、小麦吸浆虫、麦叶蜂、麦红蜘蛛、地下害虫, 麦田杂草等。依据“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结合“小麦科技入户工程”、“小麦高产创建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双创增粮”等项目的实施, 夏县农业部门深入调查, 认真抓了小麦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并根据小麦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找出规律, 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有效地控制了病虫草害, 总结出小麦生育时期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1 小麦播种期间主要病虫草害的防治

1.1 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 (金针虫、蛴螬、蝼蛄) 、小麦全蚀病、丛矮病、小麦散黑穗病, 以及根腐病、病毒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的预防。

1.2 防治技术

1.2.1 选用良种

选用分蘖力强, 成穗率高, 株型紧凑, 抗逆性强和丰产性较好的优质、高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水地选用良星99、舜麦1718、晋麦22、晋麦84等;旱地选用运旱22-33、运旱20410等。

1.2.2 大力推广药剂拌种

推广使用包衣种子。药剂拌种即采用杀虫剂和杀菌剂混合拌种, 是防治地下害虫和一些根部病害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拌种时应先拌杀虫剂, 后拌杀菌剂。

常用的杀虫剂有:质量分数为50%的辛硫磷或辛拌磷, 按种子质量的0.2%拌种, 可以有效防治地下害虫和苗蚜。

常用的杀菌剂有:施乐时或质量分数20%的三唑醇乳油, 或用20%粉锈宁, 或25%戊唑醇50 g, 拌种50 kg后, 加水喷湿, 堆闷6 h后即可播种。此方法可有效预防小麦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锈病等。上一年有全蚀病发生的地块, 用质量分数6%立克秀或12.5%全蚀净拌种。

2 冬前麦苗病虫害的防治

2.1 防治对象

地下害虫、蚜虫、灰飞虱、麦田杂草。

2.2 综合防治技术

2.2.1 地下害虫的防治

用“质量分数50%辛硫磷100~200 mL+水+细砂50 kg+2.5 kg炒香的麦麸”, 傍晚顺垄撒入麦苗的基部。

2.2.2 小麦丛矮病的防治

防治传毒媒介蚜虫和灰飞虱, 用吡虫啉、啶虫咪、扑虱灵、抗蚜威等喷雾, 最好沿地边再喷7~10 m, 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

2.2.3 大力推广麦田杂草秋冬治

小麦播后、苗前是防治草害的有利时期, 10月下旬—11月中下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近几年, 夏县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雀麦、节节麦、野燕麦、日本看麦娘等, 阔叶杂草有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猪殃殃、麦家公、王不留等。秋冬季除治草害的效果好, 其优点是: (1) 幼草组织幼嫩, 抗药性弱, 麦苗覆盖度小, 裸露度高, 杂草易被杀死; (2) 生长势弱, 容易根除, 用药量小、成本低, 还可防治漂移造成的药害。其技术要点为:防除禾本科杂草最好在2~4叶期, 此期对药剂的敏感度高。防除雀麦:用“3%世玛油悬剂25 mL+专用助剂75 mL+30 kg水”喷雾。防除节节麦:每0.067 hm2用“3%世玛油悬剂30 m L+专用助剂100 mL+30 kg水”喷雾。防除野燕麦:用“6.9%骠马乳油40~50 mL+30 kg水”喷雾。阔叶杂草的麦地可用“10%苯黄隆10 g+30~40 kg水”或“75%苯黄隆+30~50 kg水”喷雾。

注意事项: (1) 正确选择药剂, 根据杂草的类型选择适宜的除草剂。 (2) 在配药时要用二次稀释法, 即先用少量水把药剂兑成母液, 再按稀释倍数加水, 充分搅匀后喷雾。 (3) 掌握最佳施药时期。麦田化学除草时期有秋苗期和返青期, 秋苗期在土壤上冻前, 禾本科杂草2~4叶期, 阔叶杂草3~5叶期。 (4) 严格掌握用药量和施药方法。除草剂因剂型不同, 用药量也不同, 要严格按照标签说明安全用药, 做到不加量、不减量、不重喷、不漏喷。 (5) 注意施药的环境条件。一般选择晴天, 白天气温稳定10℃以上, 且4 d内无大雨和霜冻时用药;湿度大或雨后有利于杂草对除草剂的吸收, 药效快, 效果好;最低气温低于4℃时不能用药, 在用药前后2 d内, 不可大水漫灌麦田。

3 小麦返青、起身至拔节期病虫草害的防治

3.1 主要防治对象

纹枯病、根腐病、锈病、麦蜘蛛、全蚀病、白粉病、麦田杂草。

3.2 综合防治技术

春季以除治麦田杂草为主, 兼治其他病虫, 多采用除草剂与杀菌剂混合喷雾防治。春季麦田杂草主要有荠菜、王不留、麦家公、雀麦、播娘蒿、节节麦、野燕麦等。麦间杂草可人工拔除;受倒春寒冻害的麦田, 加动力2003或天然芸苔素等缓解冻害;种植密度大的麦田, 加多效挫或矮壮素等, 防止后期倒伏。药剂配方是除草剂加杀菌剂。除草剂可用苯黄隆、2, 4—D丁酯、世玛、杜帮巨星、骠马等, 杀菌剂有质量分数12.5%的烯唑醇、三唑酮、多菌灵、粉锈宁等。喷药时间选在小麦返青至拔节前, 拔节后禁止喷施。日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喷药效果好。应严格控制用药量, 做到喷洒均匀, 不重喷。如麦蜘蛛发生严重, 要用质量分数1.8%阿维菌素乳油 (虫螨兼治) 或20%哒螨灵20~40 mL, 加水40~50 kg, 或甲维盐等喷雾防治。

4 小麦孕穗期至抽穗期病虫的防治

4.1 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吸浆虫 (蛹、成虫) 、白粉病、锈病、穗蚜、小麦赤霉病。

4.2 综合防治技术

小麦蚜虫、小麦红蜘蛛为常发性虫害, 发生普遍。对于田间虫害, 要及时观测田间虫口发生动态, 了解虫口发生密度。小麦蚜虫发生高峰为4月中下旬, 当田间虫口密度达到500头/百株时, 应进行喷药防治, 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药剂;小麦红蜘蛛发生高峰为4月下旬—5月上旬, 当田间虫口密度达200头/33 cm行长时, 进行药剂防治, 可选用哒螨灵、啶虫脒等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 要注意用淘土和田间观测相结合。

中蛹期防治:小麦吸浆虫的发育进度是与小麦生育期相吻合的。小麦返青时温度升高, 浇水后吸浆虫从20 cm深的土层中开始上升, 待小麦拔节时, 上升到10 cm土层, 随着第2次浇水, 温度、湿度增加, 吸浆虫不断上升, 到小麦孕穗期上升到土表并开始化蛹, 此时是防治吸浆虫的最佳时期, 时间为4月20—28日, 最佳时期是23日—25日。如果气温偏高, 则要提前3~5 d进行防治。防治药剂为:质量分数3%辛硫磷颗粒2.5 kg, 拌细土25 kg, 于下午顺垄撒于麦田, 撒后浇水效果好 (浇水可促使幼虫出土化蛹, 使毒土充分侵入土层) 。

成虫期防治:推广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 以防治吸浆虫成虫为主, 兼治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 同时还可增加粒质量, 提高产量。用药时间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前。因为小麦吸浆虫只在未扬过花的麦穗上产卵, 所以掌握好用药时间非常重要, 时间约在5月1日—10日。杀虫剂用辛硫磷或吡虫啉或毒死蜱等;杀菌剂用多菌灵、三唑酮、粉锈宁等;叶面肥可用质量分数0.3%磷酸二氢钾, 或0.2%尿素, 或氨基酸等。达到“一喷多防”治虫治病增产的效果。

5 小麦灌浆期至成熟期病虫的防治

5.1 主要防治对象

小麦蚜虫、麦叶蜂、小麦锈病、干热风等。

5.2 综合防治技术

由于小麦蚜虫、麦叶蜂、小麦锈病、干热风等是影响小麦后期生长, 妨碍小麦增产稳产的主要因素, 所以此期采取“一喷三防”技术是关键, 将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微肥、抗旱剂) 混配, 一次喷药可以起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防倒伏、防早衰的效果。最佳防治时间为5月15日—20日。使用药剂:“质量分数20%粉锈宁 (或三唑酮或12.5%的烯唑醇) +菊酯类农药 (或毒死蜱) +磷酸二氢钾”, 按照标签说明兑水, 于上午9时前或下午5时后对准麦穗上下10 cm处喷药, 每隔3~5 d喷1次, 共喷二三次, 可以提高小麦千粒质量, 确保小麦稳产丰收。

摘要:针对夏县小麦生产中病虫草害发生的具体情况, 详细介绍了小麦生产各个阶段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水稻病虫草害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8篇

1 慈云镇水稻主要病虫草害

慈云镇位于重庆市江津主城区西部,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常年种植水稻1 133.3 hm2,平均单产8 250 kg/hm2,是江津现代农业园区核心区。目前该镇水稻生产上,主要病害有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等;主要虫害有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等[3];稻田杂草一般有稗草、异性莎草、鸭舌草、牛毛毡、矮慈菇等。为了生产无公害稻米,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应以预测病虫草害为基础,优化生态环境为目的,减少农药残留及控制病虫草害为目标,治理过程中应秉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4]。

2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

2.1 纹枯病

一是选用抗病丰产品种。二是清除菌源,移栽前打捞稻田的飘浮物,减少菌源。三是加强栽培管理,并高效利用肥效,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采用配方施肥,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合理灌溉,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适时晒田,增强植株抗性。四是适时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在水稻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用5%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1 500~2 250 g/hm2,对水750 L/hm2喷雾或6 000 L/hm2泼浇,或用25%粉锈宁1 500 g/hm2对水1 125 L/hm2在孕穗始期和末期各防1次,效果显著。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可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垂直扩展,保护稻株顶部功能叶不受侵染。

2.2 稻瘟病

稻瘟病主要有苗瘟、叶瘟、叶节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防治措施是早抓叶瘟,狠治穗瘟。一是选择对病菌有较强抗性的品种,能明显降低发病率。二是处理病稻草和种子处理,消灭菌源。三是科学肥水管理,按水稻的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配合施用;前期保水后以浅水灌溉,后期做到干湿交替;促进稻叶老熟,增强抗病力。四是抓住关键,适时用药,前期发生叶瘟应及时防治,若是发病初期,可以采用20%三环唑(克瘟唑)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水稻叶面进行喷洒,间隔7~10 d喷1次,喷洒2~3次;或是采用40%克瘟散乳剂1 000倍液、5%菌毒清水剂500倍液在孕穗期(破肚期)和齐穗期进行重点防治。

3 水稻主要虫害防治

3.1 二化螟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以幼虫钻蛀稻株,取食叶鞘、穗苞、茎秆,叶鞘受害形成枯鞘,幼苗和分蘖期受害形成枯心,在孕穗期受害造成死孕穗,抽穗期受害造成白穗。黄熟期受害形成虫伤株,以枯心和白穗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防治措施:一是农业防治,即清除稻田中杂草,稻秆焚烧或是堆沤制作肥料,在秋季将稻桩翻犁埋入泥土内,消灭越冬螟虫,减少越冬虫源;未翻耕的稻田,在春季越冬代螟虫盛蛹期,可以在稻田中灌深水淹没稻桩,保持稻田深水2~3 d,此方法可以有效淹死大部分蛹。二是药剂防治,在分蘖期枯鞘率达8%,或有枯鞘团600个/hm2以上,就达到防治指标;在孕穗、抽穗期,螟卵孵化高峰5~7 d,枯鞘率达5%~8%就开始药剂防治;防治二化螟最佳时期是幼虫期,选用低毒、低害、低残留的无公害农药,尽量减少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药剂防治主要是使用90%杀虫单1 200 g/hm2,或20%绿虫苯甲酰胺150 g/hm2或是使用苏特灵可湿性粉剂750~900 g/hm2。

3.2 稻飞虱

通过调查发现,稻飞虱主要有灰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种。防治此类虫害,都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准则,采用农业、化学和生物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农业防治需从根源抓起,即选用抗虫高产的稻种。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加强稻田间的肥水管理,采用水稻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配合施用,防止水稻前期猛发,封行过早,后期贪青晚熟;注重烤田和浅水勤灌。任何虫害都有天敌的存在,在治理过程中也需加强对虫害天敌的保护,尽量使用对天敌危害小的农药,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次数及药量。在防治过程中应当避开天敌繁盛期,以达到有效保护天敌的作用。稻飞虱虫害的发生特性,一般都具有隐蔽性及暴发性,因此在有大量繁殖的危害代,需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采用“压前控后”和狠治主害代的策略。防治最佳时期一般在7月上中旬或是8月上中旬,用药时期选在抽穗期虫害达1 500头/百丛、齐穗期虫害在2 000头/百丛时,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雾,均有较好的效果。

3.3 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一般以幼虫纵卷稻叶结苞,啃食叶肉。在水稻分蘖期危害,使水稻生长发育受阻,减少分蘖;若是危害发生在抽穗期,则会导致千粒重和结实率下降。此类虫害防治途径:①农业防治。通过消灭过冬虫源,在冬季和春季合理使用除草剂消灭小麦田或是油菜田内的杂草以及禾蔸;使用新型抗虫农药组合,防止有虫害对药剂产生抗性;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因为水肥问题造成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前期稻叶过于嫩绿和后期水稻贪青晚熟。②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天敌有青虫菌、赤眼蜂、杀螟杆菌等,可喷洒具有青虫菌、杀螟杆菌等细菌的农药或释放赤眼蜂天敌来达到防治的效果,在此类生物防治天敌寄生高频的地区可以放宽防治指标。③化学防治。在分蘖期每百丛水稻有幼虫20条或有新虫苞4.5万个/hm2,孕穗期前后百丛水稻幼虫达到15条时即可开展防治工作,可使用5%锐劲特悬浮剂600 m L/hm2,或40%毒死蜱乳油1 500 m L/hm2,对水750 kg/hm2均匀喷雾。

3.4 稻蓟马

一般种子出苗后开始危害,在秧苗长出4~5片叶时卵量最多,刚孵化的幼虫多潜在未展开的叶心、叶鞘内为害稻苗,严重时稻苗叶尖会出现卷叶枯黄。防治方法:首先在冬春季节铲除稻田内或是稻田边杂草,以使虫源基数降低;其次在虫害发生期,若秧苗期达到200~300头/百株或卷叶稻株率达到10%~20%,在本田期达到300~500头/百株或卷叶稻株率达到20%~30%时需要进行药剂防治。一般采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450~600 m 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或用10%蚜虱净粉剂300 g/hm2对水600 kg/hm2均匀喷雾。

4 水稻主要杂草防治

4.1 农业防治

对稻种进行草种排查,清除杂草种子,对有机肥进行沤制,消除其中可能混有的杂草种子,对于稻田中的杂草,应在其成熟前拔除;轮作种植的方式也能达到减少杂草的效果,合理的稻田耕作,注重稻田管理,在水稻生长期间应合理施肥、合理灌溉、合理除草,促进秧苗早发,用秧苗成长压制杂草生长。

4.2 生物防治

水稻种植前期,稻田内水源多,可在稻田水面上植入绿萍,不仅可起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而且也可给水稻增加肥料,适时适度放些鸭鱼,都可以达到减少杂草的效果。

4.3 化学防治

稻田内的杂草多以稗草为主,另有阔叶草及其他恶性杂草。防治方法:在稻苗插秧后的5~7 d可以施入尿素或是用乙·卞可湿性粉剂拌入稻田土壤中,此种毒肥毒土的施药方式需保证施药后稻田内水深保持在3~5 cm,也可用53%苯噻酰毒土1 200~1 500 g/hm2,在杂草长出1~2个叶片之前施用效果最佳。对于其他恶性杂草可以采用二次施药,第1次可以施用53%苯噻酰毒土1 200~1 500 g/hm2,第2次单用苄嘧磺隆或是吡嘧磺隆225 g/hm2,第2次施药要在第1次施药之后的15~20 d,并保证5~7 d内水量在3~5 cm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马行军,周前峰,王广龙,等.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2):78-79.

[2]颜明利.水稻病虫草害的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21):58-59.

[3]陆瑞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8(11):171-173.

方正县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9篇

1.1 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在我县稻区均有发生。由于多年使用咪酰胺浸种而造成部分水稻品种有抗药性,加之部分农户采取的在浸种和播种过程中存在技术操作不当,使恶苗病的病情有所加重。

1)咪酰胺长期应用有抗药性。

2)水稻种子过于饱满,浸种过程中造成颖壳破败。

3)浸种与育苗期温度过高造成恶苗病交叉侵染。

4)催芽时水稻芽种过长,或催芽后不晾芽,稻芽易折断,造成恶苗病交叉浸染。

5)苗床随意使用生长激素类药剂,造成苗床假性恶苗病的发生及徒长苗。

6)播种期存在交叉传染的问题,播完一床稻种要清洗水稻播种器。

推荐代替咪酰胺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新型浸种剂。

氰烯菌酯: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有内吸输导性,对水稻恶苗病病菌菌丝生长有较高的抑菌性,通过用该药浸种可以全程控制水稻恶苗病危害。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用劲护牌25%氰烯菌酯悬浮剂3 000倍液浸种,稻种与药液比为1∶1.2,温度控制在10~12℃,一般浸8~10天,浸种后直接催芽播种。用该药浸种对水稻整个生长期生长发育均没有不良影响,安全、无药害,对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苗期防效达100%。

1.2 水稻青、立枯病

及早进行通风炼苗,控水控温,促进根系生长,控制秧苗高度是防治水稻青立枯病的重中之重。在插前7~10天,秧苗高度应控制在10cm以内。目前防治水稻立枯、青枯病农户只重视发病后的防治,忽略发病前的预防,一旦发病造成较严重的损失。播种时床土消毒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不应忽视这项重要措施,往往发病后的防治,不如发病前的预防更经济有效。因此应做好播种时床土消毒。秧苗3叶期后青枯病严重的苗床应立即灌水上床,水层高度为苗床的2/3,进行串灌,如有条件应及早异地寄秧或及时插秧。注意如发生立枯病时禁止苗床灌水。推荐以下药剂瑞苗清水剂和移栽灵乳油,禁止在喷淋苗床使用,以免因清洗稻苗不当,造成烧苗。生根粉在未得青枯病时,只能在插前24h内使用,如得青枯病可在下午3时喷施生根粉,第二日日出前喷施土壤消毒剂瑞苗青或移栽灵。防治技术意见如下:

1)苗床土壤湿度过大,低洼的苗床,建议进行排水散墒。

2)没有进行青、立枯病预防的苗床,立即进行药剂预防预防。推荐的药剂为恶霉灵类杀菌剂,例如:瑞苗清等。

3)立即进行通风炼苗,以免晴天后突然高温造成青枯病大发生。

4)禁止在苗床上喷施生根粉及其他有生长调节作用的叶面肥。

5)苗床早上有露珠,中午不打绺,床土不发白,就不建议浇水。

1.3 水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发生一种比较普遍的病害,减产幅度在5%~20%以上。可造成水稻茎秆软化倒伏,间接生产损失巨大。防治可在水稻裂口期防治稻瘟病颈瘟时选用间接防治纹枯病药剂。但本病从茎部发病,打药时应压低喷雾器,使药液尽可能接触下部叶鞘,推荐使用弥雾机。可选用20%爱可(烯肟菌胺·戊唑醇和75%拿敌稳。

1.4 水稻稻瘟病

稻瘟病是具有重大危害的一种病害,严重发生时会造成严重减产以致绝产。根据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建议叶瘟以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穗颈瘟必须进行常规预防。

1)叶瘟治疗药剂:使百克、爱可、拿敌稳。预防药剂推荐三环唑枯草芽孢杆菌。

2)穗颈瘟药剂预防,颈瘟在水稻主穗水稻剑叶抽出时(7月15~25日)必须进行全面积预防,枝梗瘟在水稻齐穗期推荐联防联治和航化作业。推荐药剂:爱可,拿敌稳,枯草芽孢杆菌。

打药时注意事项:必须达到15kg/667m2药液;必须在上午8时前或下午4时以后低温时施药。

2 水稻虫害防治

2.1 水稻潜叶蝇

水稻潜叶蝇又名稻小潜叶蝇,潜叶蝇以幼虫为害。幼虫钻入叶片,在上、下表皮中间取食叶肉,残留叶表皮,形成细长、弯曲的潜道,叶片呈现不规则的白色条斑,在其中间可见乳白色的幼虫。危害重时可造成稻叶枯死、腐烂、整株死亡。

2.2 药剂防治

育秧田在插秧前1~2天,喷洒四氯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类药剂,每100m2苗床13.5ml,使秧苗带药下田,对潜叶蝇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苗床未带药或预防效果差的田块,要在插秧返青前或落卵高峰期,及时进行本田药剂防治,可选用18%杀虫双撒滴剂200~250ml/667m2直接撒施;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g/667m2,或3%啶虫脒乳油30ml/667m2,对水15kg田间喷雾防治。阿维毒死蜱不能作为撒施药剂使用,因为该药剂的2种成分不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对潜叶蝇无效。如对潜叶蝇有效一定是含有其他禁止使用的剧毒成分,对水稻品质造成巨大影响。

3 目前方正县农民除草剂用药情况

封闭除草:以噁草酮和丙草胺为主,莎稗磷用量正在逐渐减少,吡嘧磺隆和苄嘧磺隆仍在使用。

茎叶处理:以稻杰、灭草松、二甲四氯为主,二氯喹啉酸用量正在减少。针对田间莎草科和阔叶杂草较多的田块推荐应用丙嗪嘧磺隆在稗草2~3叶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在10cm以内使用,本田保水进行撒施;对于杂草量较少的田块推荐五氟磺草胺在稗草2~3叶期,阔叶杂草和莎草科杂草在10cm以内,本田茎叶喷雾。以上两种药剂不进行任何土壤封闭,如前期进行土壤封闭,使用上述药剂效果会较差。

摘要: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其中的一种。但是,在水稻的种植生长期间,经常出现水稻病虫草害,使得产量和质量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水稻病虫草害的防治技术,对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水稻病虫草害的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水稻的种植生长的过程中。主要介绍了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关键词:水稻,病害,防治技术

参考文献

[1]孔国顺.有机水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初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4,20(1):39-41.

锥栗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10篇

1 综合防治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1确定主要病虫种类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和病虫害的防治历史及防治水平不同,病虫害的主要种类会有差异,所以采用的防治措施也就不同。因此,必须首先调查每个锥栗园病虫害种类,确定哪些是常发性害虫,哪些是偶发性害虫。庆元县锥栗主要病虫害是栗瘿蜂、桃蛀螟、栗实象、栗疫病。

1.2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

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是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在主要病虫种类确定之后,就要对其进行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找出在本地的具体发生时期和防治的关键环节,以确定防治方法。

1.3确定防治指标

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涉及的因素包括水果产量、病虫发生密度、防治成本等。通常采用生产经验指标,由于不同管理水平和不同品种对病虫害抵抗能力不同,防治措施也有差异,各地应根据本地果园的管理情况和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灵活掌握。

1.4明确锥栗园天敌的种类和效能

制定综合防治方案时,必须考虑到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首先是调查锥栗园的天敌种类、种群数量、发生规律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然后制定保护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1.5选择化学农药的使用原则

当病虫害数量达到或超过经济允许水平,不防治就会造成经济损失时才使用:用药时期应避开天敌及其活动盛期,或选择对天敌伤害较小的时期用药,以减少对天敌的影响。

2综合防治的内容及实施

2.1农业防治

包括所有促进锥栗高产优质的农业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有的可以直接减少病虫危害,有的可以间接减少病虫危害,(1)冬季深挖,可疏松土壤,有促进栗树根系生长的作用。可杀死栗实象甲、金龟子等幼虫。(2)合理施肥、浇水,及时中耕除草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如栗疫病。(3)合理修剪,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恶化病虫滋生环境:如栗瘿蜂。(4)及时清扫烧毁枯枝落叶、栗蓬,可防治桃蛀螟、栗实象甲、毒蛾类、栗皮夜蛾等越冬幼虫。

2.2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指的是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和规律所采取的直接杀死害虫或消除病菌或破坏病虫栖息场所的人为措施,(1)刮病斑。这是防治栗疫病的很好措施,病斑刮除后,用涂白剂涂白(涂白剂配方:硫磺1:盐1:生石灰8:水20)。(2)刮树皮。结合栗树修剪和刮病斑,刮除老皮,以消灭在此越冬的桃蛀螟等幼虫,(3)刷枝干。栗大蚜群集产卵后,用毛刷或1日布擦树干,以消灭卵块。(4)人工捕(挖)虫。利用金龟子、栗实象、栗剪枝象甲假死性震落捕杀,发生天牛危害可在成虫发生期的晴天中午人工捕杀,发现蛀孔用钢丝钩杀幼虫。

2.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根据害虫的习性所采取的机械方法灭虫。(1)黑光灯诱杀成虫,常用20瓦或40瓦的黑光灯管做光源,在灯管下面接一个水盆,水盆中放些毒药,以杀死掉进的害虫。此法可诱杀许多害虫,如桃蛀螟、毒蛾类等。(2)许多成虫对糖醋液有趋向性,因此可利用该习性进行诱杀,如桃蛀螟、卷叶蛾等。(3)树干缠草绳。在8~9月份幼虫越冬前,把稻草(干草)束缚在果树主干上,诱集幼虫潜藏越冬,翌春幼虫出蛰前,及时解草处理,消灭毒蛾类越冬幼虫。在栗园零星种植向日葵、玉米等作物,诱集桃蛀螟成虫产卵,然后清理出栗同。

2.4生物防治

栗园开展生物防治主要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危害。(1)利用黑缘红瓢虫和异色瓢虫防治介壳虫、蚜虫、蛾类幼虫。瓢虫的成虫和幼虫对触杀性药剂均比较敏感,早春用药宜采用涂干的方法。7~8月份成虫群集于大树叶背越夏时减少用药,如必须用药,则重点喷粟蒲。(2)利用长尾小蜂防治栗瘿蜂。利用5月份剪除虫瘿和冬季修剪下来的枯瘿,带回室内置于笼中,待明春挂入林内,使天敌羽化产卵寄生栗瘿蜂。寄生蜂成虫对触杀性药剂喷雾比较敏感,应尽可能避免喷雾。最好用药剂涂干。在林中发现害虫卵粒变黑,幼虫体色不正常并行动迟钝,蛹僵直不动或变色,多为寄生蜂寄生的表现,不要捏杀,要保护起来。

2.5化学防治

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强化重大病虫草害防控工作, 切实减少小麦生物灾害损失。

二、目标任务

及时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 准确预报发生趋势。根据病虫草害发生形势, 提前制定重大病虫草害防控预案, 科学制定综合防治方案。通过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技术措施, 开展统防统治, 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的措施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播种期防治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 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此期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吸浆虫、纹枯病、全蚀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 或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蛴螬重发区, 亩用2-3千克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拌砂或煤渣25千克制成毒土, 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千克, 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 应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病虫种类, 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 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毫升与100千克种子进行包衣, 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

全蚀病轻发生地块, 每亩可用6%立克秀4克, 或2.5%适乐时20毫升, 或3%敌萎丹20毫升拌种或包衣。全蚀病发生较重的田块, 每亩可用12.5%全蚀净25毫升拌种或包衣。严重发生地块应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杀虫剂可与杀菌剂混用, 则可病虫兼治。

2. 冬春化学除草

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 杂草出苗率达80%~95%, 杂草组织幼嫩, 蜡质层薄, 抗药性差, 田间郁闭度小, 药液与杂草接触面积大, 效果好。要选择在气温较高 (一般10℃左右) 时用药。晚播麦田宜在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以播娘蒿、荠菜、猪秧秧、泽漆婆婆纳等为主的麦田每亩用75%苯磺隆2克+苄密磺隆20克或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60毫升对水30千克喷雾。以硬草、碱茅等草为主的麦田, 每亩用70%异丙苯90克或6.9%精恶唑禾草灵40~60毫升对水40千克均匀喷雾。

3. 返青至拔节期防治

返青至拔节期, 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期。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 是综合防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加强健身栽培, 适期划锄铲除杂草, 年前未化学除草的田块抓住2月下旬至3月中旬开展化学除草。防治纹枯病第一次用药时间掌握在2月下旬, 每亩用15%三唑酮60~80克, 或12.5%烯唑醇20~30克对水30~50千克, 对准小麦茎基部喷雾, 15天一次, 连用两次。

4. 孕穗至抽穗扬花期防治

孕穗至扬花期的防治重点是麦蜘蛛, 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当田间麦蜘蛛达到单行市尺200头时进行防治, 亩用1.8%阿维菌素乳油6~8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效果显著或每亩用40%氧乐果70~100毫升对水50千克喷雾兼治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等属流行性病害, 必须注意定期调查, 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进行防治, 以防止其大面积流行, 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克, 或20%三唑酮乳油50毫升, 或20%丙环唑20毫升对水50千克均匀喷雾, 防治效果很好。小麦齐穗至始花期, 若天气预报有3天以上连阴雨天气, 应立即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 对水50千克喷雾, 可有效预防赤霉病发生。

5. 灌浆期防治

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为害高峰期, 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防治重点是麦穗蚜、白粉病、锈病等。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30~50毫升或50%抗蚜威20克对水50千克进行喷雾, 可有效防治麦穗蚜。防治白粉病、锈病的方法同上, 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以上杀虫杀菌剂可一次性混合施用再加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起到防病治虫增产的目的。若田间天敌与蚜虫的比例大于1:120时就不必再用防治蚜虫的杀虫剂。

6. 小麦黑胚病的防治

小麦黑胚病严重影响小麦品质, 发展优质小麦必须注意防治小麦黑胚病。除选用抗黑胚病品种外, 还要特别注意搞好小麦扬花灌浆期的防治。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40克, 对水50千克防治效果最好, 使用多菌灵、代森锰锌也有一定防治效果, 应在灌浆初期和中后期各防治1次。

相关文章
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精选14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 第1篇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式小...

1
2025-09-16
超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超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超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精选8篇)超市员工绩效考核方案 第1篇第一条 目的1、为公平、公正、科学地评价员工工作绩效,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

1
2025-09-16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精选6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第1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探究英语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层次...

1
2025-09-16
传菜部工作职责

传菜部工作职责

传菜部工作职责(精选8篇)传菜部工作职责 第1篇传菜部工作一: 什么是传菜部?就是负责把出品部的成品输送到餐厅,负责餐前餐后的准备工...

1
2025-09-16
从美国梦看中国梦

从美国梦看中国梦

从美国梦看中国梦(精选6篇)从美国梦看中国梦 第1篇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我想说:不劳动,日子就会变得很无趣。小...

1
2025-09-16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精选6篇)城乡一体化的科学内涵 第1篇一、观念形态上的城乡一体化观念形态上的城乡一体化, 是指在思想观念中对于...

1
2025-09-16
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材料

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材料

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材料(精选9篇)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材料 第1篇教 师 岗 位 练 兵 培 训 讲 稿创新教学设计能力培训培训时...

1
2025-09-16
财务公司业务结算

财务公司业务结算

财务公司业务结算(精选6篇)财务公司业务结算 第1篇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内部结算中心、厂内银行都是企业内部组织,业务范围仅限于企业...

1
2025-09-16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