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1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圆心角的概念: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中有一个量的两个相等就可以推出其它两个量的相对应的两个值就相等,及其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2、通过复习旋转的知识,产生圆心角的概念,然后用圆心角和旋转的知识探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最后应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题.

已知△OAB,如图所示,作出绕O点旋转30°、45°、60°的图形.

ABO

二、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88---P89思考下列问题: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圆心角?

2、教材P88探究中,通过旋转∠AOB,试写出你发现的哪些等量关系?为什么?

3、 在圆心角的性质中定理中,为什么要说“同圆或等圆”?能不能去掉?

4、由探究得到的定理及结论是什么?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

,所对的弦

。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相等,•所对的

也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

相等,•所对的

也相等.

三、典型例题:

1 例2.如图,在⊙O中,AB、CD是两条弦,OE⊥AB,OF⊥CD,垂足分别为EF.

(1)如果∠AOB=∠COD,那么OE与OF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的大小有什么关系?AB与CD的大小有什么关系?(2)如果OE=OF,那么AB与CD•为什么?∠AOB与∠COD呢?

AEOB

CFD

四、巩固练习:

1、教材P89练习1.(直接填写在教材上)

2、教材P90练习2.

3、教材P94习题24.1第4题

4、教材P94习题24.1第

5、6题(口答)

五、教学反思:

【拓展创新】如图1和图2,MN是⊙O的直径,弦AB、CD•相交于MN•上的一点P,•∠APM=∠CPM.

(1)由以上条件,你认为AB和CD大小关系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2)若交点P在⊙O的外部,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AFODNBMPECAEBMPD

NF

C

(图1) (图2)

【布置作业】教材P94习题24.1第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2篇

http:// 3.2 制取氧气(两课时)第一课时 催化剂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催化剂的概念;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催化剂的定义(了解),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理解)。

2.初步学习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重要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探究活动中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解释和结论,培养学生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难点:对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催化作用和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关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节教材从内容结构看,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突出的是反应原理,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突出的是实验方法。因此,第一课时的教学应是突出原理教学,再此基础上,简要学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实验方法(简单讨论装置),而在第二课时,则是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结合与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的对比,突出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从而形成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完整认识。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原理 概括催化剂概念 简要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

新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首先复习氧气的性质,主要是化学性质。在复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上次课我们用到的氧气,都是纯净的氧气,我们可以看到,物质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要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得多,实际上,除了普通的燃烧、动植物的呼吸等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就可以了,而在生产和科研等许多领域里,更多的是需要纯净的氧气,如何得到纯净的氧气?

给出课题和实验室制氧气的标题。

建议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由学生进行。

教师: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高能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这节课先学习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

探究活动:教师提出相关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3-4】,并将实验现象和推断填入教材66页表中。

建议补充用试管加热二氧化锰,并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此实验放在原实验(2)和(3)中间,现象和推断按顺序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束后,要提问学生,反馈实验结果,师生共同进行评价,统一认识。 讨论与交流:教师要求学生在对表格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并展开讨论:

①过氧化氢在什么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

②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后,由学生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适度进行点拨,最后得到:①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分解放出氧气;若不加热,在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也能分解放出氧气。②二氧化锰使过氧化氢在较低温度下很快分解放出氧气。

为了概括出催化剂的概念,教师可进行如下铺垫:若将过氧化氢分解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我们会发现,不仅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且质量也没发生任何变化,二氧化锰只是起了改变了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的作用。化学上把具有这类特点的物质称为催化剂。由学生给出催化剂的定义,教师进行规范,并板书定义。

教师简要说明催化剂作用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意义,介绍几种常见的催化作用现象,并阅读“知识视窗”,让学生感受催化剂作用的重要。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也可由学生板演)。 教师简单强调催化剂作为反应条件在反应文字表达式中的标注方法。

接下来,对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进行暂短的讨论和介绍。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教师提出问题:上面的实验中,我们要想得到试管中产生的氧气,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情况进行点拨,从“怎么能把气体导出来”进行引导。最后形成“在试管口加带导管塞”的一致意见。接着,教师把这种装置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气体发生装置(包括有带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的,可展示实物、挂图或投影),简单说明一下各自的装置原理、优缺点。(如何收集氧气本节课不做讨论)

小结、练习、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工业制氧气

一、主要内容

①用高锰酸钾的方法和原理、实验装置;②实验室收集氧气的方法;③分解反应概念;④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了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初步学习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理解)。

2.认识什么是分解反应,能识别具体反应是否分解反应(理解)。 3.知道工业用空气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 4.初步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分解反应概念及工业制氧气等的教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清楚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活动,发展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分解反应 难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原理 关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探究实验

本课时教学的基本思路: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方法 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对照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方法 介绍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反应原理 总结实验室制氧气的三个反应式,概括分解反应概念 阅读教材,总结概括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本课时突出实验室制氧气实验方法的教学。

上课后,首先复习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原理、方法。结合书写反应文字表达式把催化剂概念带入复习。复习后,教师最好把上次课介绍的制氧装置的投影或挂图再给学生展示一下,更有利于学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方法。

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用另一种物质制取氧气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为了便于探究实验方法,先学习反应原理。

教师展示高锰酸钾样品,告诉学生,加热使高锰酸钾分解,除了生成氧气,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物质生成。学生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板演反应文字表达式,教师规范。

学生思考并讨论: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有什么不同?②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能否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什么?③你认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使用什么样的装置?

前两个问题学生容易回答,后一个问题可能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得出正确答案试管加带导管单孔塞的加热固体制气的一般装置。

确定了用什么样的装置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进行70~71页的探究活动(按.....教材的程序进行)。

教师的指导包括实验的程序、方法、规则、注意事项及药品取用、装置装配操作等。 在组织指导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例如:①为什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原理是什么?③试管口若向上倾斜会出现什么后果?④试管内不放棉花会出现什么现象?⑤加热前为什么要预热?⑥为什么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应什么时候收集氧气?为什么?⑦收集完氧气后,是先停止加热?还是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后再停止加热?为什么?⑧怎样证明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亿库教育网

http://

亿库教育网

http:// ⑨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如何放置?等等。

实验结束后,提问学生总结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基本过程,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室还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学生说出为什么?

教师向学生介绍,在实验室,还可用加热氯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板书反应文字表达式。

分解反应的教学,可先提问学生回答什么是化合反应?问学生黑板上的三个化学反应是否属于化合反应?这三个反应与以前学习的那些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这三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概括出分解反应的定义,教师规范并板书。

工业制氧气的教学,由学生阅读教材后,提问学生说出方法和原理,教师做简要板书。

小结

课时内容小结后,对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原理、装置、收集要做简明、系统的总结。

练习、布置作业。

亿库教育网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内容

1、跳跃:单、双脚连续跳

2、游戏:快快集合 教学目标

1.熟悉单双脚连续跳的方法。

2.对单、双脚连续跳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做好各项练习。 教学过程

一跳跃:单、双脚连续跳

1在教师的提示下做模仿动作:小兔跳 2想一想小兔是怎么做到轻快地跳的; 3教师示范单、双脚跳的动作要领;

4学生试做单、双脚连续跳的动作;(分散进行) 5分组练习单、双脚连续跳动作;(10米)

二、游戏:快快集合

1教师讲游戏内容提本课要求; 2进行整队练习; 3复习口令与信号 4进行快快集合的游戏

三、放松整理活动;(放松舞蹈)

四、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

六、宣布下课

跳绳 二

教学内容

1、跳绳:跳短绳

2、游戏:看谁投的远 教学目标

1.能复述原地并脚跳短绳的动作要领;

2.练习中能表现出勇于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跳绳:跳短绳

1、组织学生进行趣味跳绳;

2、复习徒手和手握绳的并脚跳短绳动作,

重点掌握连续跳短绳的动作节奏;

3、听教师打拍子进行连续跳短绳练习;

4、比一比,看谁跳的好、跳的多。

二、游戏:看谁投的远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

2、复习肩上投掷动作;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4、分组练习;

5、进行选拔赛;

6、大组比赛。

三、放松整理活动;

四、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

六、宣布下课

跳绳 三

教学内容

1、跳绳:跳短绳

2、游戏:捕鼠器 教学目标

1.善于学习,勇于自我表现;

2.练习中能表现出勇于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教学过程

一、跳绳:跳短绳

1、复习跳短绳动作要领;

2、讲解变速跳的动作要领,(双手摇绳与脚跳的速度要配合一致);

3、学生分散进行练习;

4、汇报表演。

二、游戏:捕鼠器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

2、学唱捕鼠歌;

3、在教师组织下进行试玩;

4、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开始游戏。

三、放松整理活动;

四、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

六、宣布下课

跳绳 四

教学内容

1、跳绳:跳短绳

2、游戏:跳绳接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并脚变速跳短绳的动作要领; 2.能前后左右移动并脚跳短绳; 教学过程

一、跳绳:跳短绳

1、组织学生单手握绳进行移动跳短绳的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前、后、左、右移动并脚跳短绳的动作要领;

3、学生分散进行前、后、左、右移动并脚跳短绳练习;

4、汇报表演。

二、选修内容:游戏:跳绳接力

1、教师讲解游戏的名称、方法和规则;

2、教师进行示范;

3、分组,学生练习;

4、开始进行比赛。

三、放松整理活动;

四、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

六、宣布下课

跳绳 五

教学内容

1、跳绳

2、游戏:跳房子 教学目标

1、掌握双脚跳绳的方法,发展弹跳、协调能力 2.通过游戏培养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分组慢跑

二、跳绳:

1、模仿各种动物跳

2、教师讲解示范

3、体验练习,每人50个

4、交流展示

三、游戏:跳房子

1、分组摆房子

2、分组跳房子

四、结束

1、游戏:“抓尾巴”

2、师生小结

跳绳 六

教学内容

跳跃:各种方式的双脚跳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灵敏、速度、力量和协调素质,发展思维的敏捷性和有序性,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各种方式双脚跳

1.角色扮演,引出本课内容。

2.引导学生模仿青蛙、兔子、袋鼠跳练习。 3.学生自由练习动物跳。 4.小动物找朋友。

5.通过学生的练习,随机讲解双脚跳的动作方法。

二、立定跳远

1.教师由跳单圈到立定跳远引导学生,并结合挂图帮助学生完成立定跳远练习。 2.组织学生自由练习,并提出要求。

三、放松整理活动;

四、小结

五、布置课后练习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4篇

轻灵飘洒的春雨,素来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载体。春雨之夜,杜甫写下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喜悦;李清照发出了“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而今,在台湾诗人郑愁予的笔下,春雨淅淅沥沥地走来了,它在向我们轻声地诉说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聆听雨的絮语。

1.了解有关的文学常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诗歌拟人的表现手法,理解“雨”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3.感受春雨的美好,领悟诗人对儿童的关爱之情,激发对人生的思考。

绵绵细雨带来春的洗礼,田野里的泥土润如油膏,禁锢一冬的种子偷偷地从泥土的襁褓里钻出来,露出笑脸。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雨说》中的各种生机。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留滞(zhì)

喑哑(yīn)

丝缕(lǚ) ...喧嚷(xuān) 帘子(lián) 斗笠(lì) ...润如油膏(gāo) 洗衣谣(yáo) 耸立(sǒng) ...襁褓(qiǎngbǎo)

..2.学生结合语境解释词义。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温声细语: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洗礼: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主持者把水滴在受洗人的额上,或让受洗人身体浸在水里,表示洗净过去的罪恶。

润如油膏:细腻光滑得像涂了脂肪一样。本诗中特指被春雨滋润的土地很肥沃。 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安息:安静地休息,多指入睡。也是对死者表示悼念的用语。 祝福:原指祈求上帝赐福,后来指祝人平安和幸福。 3.作者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父辗转大江南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此后一直保持沉默,很少发表作品。1973年左右再度出山,“宝刀未老”,勤耕不辍,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大多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现旅居美国,为“现代诗社”成员,任耶鲁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4.背景透视

本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不久的新的历史时期。经历十年浩劫后的中国,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这首诗极写雨后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力赞颂“及时雨”(1978年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是中国人民渴望已久的政治“及时雨”)。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一)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诗的音乐美。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自由朗读的方式。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请一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学生边听边就语调、语速、语气、重音、停顿等作标记,感受全诗洋溢着的音乐美。

①语调:如第一节应读得急切,表达出对春雨的企盼之情;第二节应读得轻柔、温和,以示“雨”之关爱;第五节可读得欢快一些,传达喜悦之情;第八节应读出高昂之气,把全诗感情推向高潮;第九节应读出欣慰之情,显示全诗的主旨。

②停顿:如“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③重音:如“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加点字词要重读。 .....2.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老师适时入组点拨。) “雨说”在诗中出现了几次?尝试划分诗作的结构层次,并为诗作的每个部分命名。 【交流点拨】“雨说”一共出现了五次。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雨的祝福

(二)深层探究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老师巡视各组,参与学生讨论。) 1.齐读全诗。雨“说”了什么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这首诗通篇都是“雨”说的话。雨首先说她到来之前,“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雨说要“探访四月的大地”;雨说她是到大地上来亲近孩子们的;雨说自己“来的地方很遥远”,她要教孩子们勇敢地笑;雨说“来了就不再回去”。这些话主要表达了一个主要意思: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雨”这位爱的使者要给大地带来春天,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让孩子们勇敢地欢笑,有美好幸福的生活。

2.雨让大地生机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来描述。

【交流点拨】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视觉上,“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表现雨的细密;听觉上,“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表现雨的淅沥;触觉上,“亲一亲”,表现雨的轻柔

3.分析诗中雨的形象。

(1)诗歌中塑造的“雨”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交流点拨】诗中的“雨”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而淅淅沥沥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

(2)理解诗歌开头括号中的话的含义。(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 【交流点拨】“四月”点明时间是春天,“等待久了”表明了对春雨的渴盼。 4.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雨说》中诗人从中获得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借春雨的述说抒发了诗人由衷的期望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们无忧无虑、幸福成长。由此赞美中国传统的“一切为了下一代”的人文精神。

一、(13):雨的到来

二、(45):雨的邀请雨说错误!

三、(68):雨的来意

四、(9):雨的祝福

自由吟咏,请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画面,给“雨”前边加上恰当的修辞成分,并思考诗人寄予“雨”怎样的内涵。

【交流点拨】大地企盼的春雨;亲切温柔充满爱心的春雨;与孩子一起嬉戏的春雨;勇敢地笑着的春雨

雨,滋润大地,播种希望,她给自然界带来生机和活力,她是生命的源泉。全诗抓住“雨”这些特点,赞颂人间永恒的爱,于是“雨”成了春的脚步,爱的使者,她给孩子们带来笑声,给世界带来希望。

上节课,我们一起倾听了雨的诉说,梳理了诗歌的结构,理解了雨的形象,领悟了作者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将对这首诗作进一步的理解。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在读中再次感悟雨的温柔可爱的形象。

2.结合诗歌,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同桌间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教导并做适当的点拨。) (1)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交流点拨】副标题点明这首诗特别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概括了诗的内容,表明诗人对中国儿童的期待和祝愿,有利于理解诗的主旨,同时也符合孩子的心理和理解程度。此外,也蕴涵着另外一层深意,即这首诗写于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而开始新历史时期,诗人关注着中国大陆,看到她的变化所展现的希望,而儿童是中国的未来,因此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2)说说雨为什么是爱的使者?

【交流点拨】①雨是温柔亲切的,充满爱心的。(

2、

3、4节) ②雨让每个孩子学会勇敢地笑。(

7、8节) ③雨祝福孩子们有美好幸福的生活。(9节)

对孩子们的祝福也是对祖国的祝福,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3)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赏析,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评析诗歌关键语句和优美语句。 【交流点拨】生甲:如:“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一节的关键词语“勇敢地笑”与前一节中的“勇敢地笑”形成了反复的关系,这样这个意思就得到了强调;再次强调“雨”的祝福内容,也是诗歌内容上的深化。同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勇敢地笑”所带来的影响,富有感染力。

生乙:如“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只有孩子们欢笑起来,才真正意味着春天的来临,才能真正看到大地的希望,看到中国的希望。给孩子们带来欢笑,让他们快乐地成长,这是雨的使命,而“笑”恰是他们成长的标志。

(4)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这样写好在哪里?

【交流点拨】这首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雨”在诗人的笔下,被赋予生命的灵性,成为一种十分美好神奇有情有意的存在。不仅如此,诗中采用拟人手法生动描写的其他事物俯拾皆是。这首诗是献给儿童的,全诗出色的拟人化表现手法,使这首诗具有亲切感人、活泼欢快、充满情趣的风格,它切合儿童的心理,能打动孩子们稚嫩的童心。

(5)拟人手法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除此以外,这首诗的语言还有什么特色? (学生可继续互相交流,小组内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之间谈体验。) 【交流点拨】①郑愁予的诗往往透出中国古典诗的修养和一种动人的江南文化气息,这首诗也是这样,它的一些用语和诗句体现了这种特色,例如“蓑衣”“斗笠”“小燕子笑斜了翅膀”;②诗人还善于针对诗的接受对象运用一些适合少年儿童读者的口语,令人感到无比亲切;③诗人还善于在事物之间进行一种奇特的诗意的转化。

雨说

传递自由、幸福信念错误! 的使者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5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硫粉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情感价值:

通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硫、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概念。

三、教学仪器与药品

装满氧气的集气瓶、燃烧匙、酒精灯、玻璃片、硫磺、木炭、铁丝、火柴。

四、教学过程与内容

新课引入: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可以共给我们呼吸,我们离开氧气的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就会因为缺氧而死亡。(学生做憋气活动1分钟)对我们如此重要的气体,同学们到底对氧气了解多少呢?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课本33页的第一段,总结氧气的物理性质

(PPT展示)

(1)

色、态、味:无色、无味、气态

(2)

溶解性:不易溶于水

(3)

密度:比空气略大

(4)

三态变化:气态(无色)液态(淡蓝)固态(淡蓝雪花)

二、氧气的检验(PPT展示)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教师演示)

三、氧气能跟很多的物质发生反应。

【演示1】硫的燃烧

引导学生观察硫磺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时现象的不同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①硫在空气中能燃烧,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

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氧气

二氧化硫

【演示2】木炭的燃烧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更旺,发白光。

注:木炭应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支持木炭燃烧。

+

氧气

二氧化碳

【演示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学生讨论】:为什么铁,硫,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一样?为什么硫和铁在集气瓶中燃烧的时候都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的水,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与老师总结】

实验1中:吸收SO2防止空气污染;(还可以放碱性物质效果更好)

实验2中:防止燃烧的木炭火星掉落损坏集气瓶;

实验3中:防止铁燃烧时的高温熔化物掉落损坏集气瓶底。(也可以铺一层沙子)

三、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PPT展示)

【提问】从反应前后各有多少种物质来分析,碳、硫、铁等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反应都是有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结论。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讲解】讲解氧化反应的定义以及氧化反应的类型。(举例说明)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由缓慢氧化引起的现象(从而引如《食品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

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等食品的或任意添加对人体有伤害的防腐剂。由有关主管部门,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氧化反应是不是化合发应,化合反应是不是氧化反应?

五、板书

1、氧气的物理性质:

(1)一般情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比空气大。

(3)不易溶于水

(4)氧气三态:气态(无色)液态(淡蓝色)固态(淡蓝色)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2)氧化性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氧气

二氧化硫

铁+

氧气

四氧化三铁

3、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特点:多合一

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六、作业布置

课堂练习:课本36页

九年级传统文化教案范文第6篇

爱护水资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引入]:同学们,请你们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学生深呼吸)

[师]:我们的生活除了离不开空气之外,还有一种同样被我们称为生命的源泉的物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水!

[师]:很好!你们知道为什么水被称为“生命的源泉”呢?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

展示太空上看到的地球的图片,并播放一段关于水的录象导入。

师:可以说没有水就不能有生机勃勃的地球,即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板书]课题4 爱护水资源

二、引导探究世界水资源状况

[提问]我们要爱护水资源,就要了解我们所拥有的水资源。我们人类拥有多少水资源呢?

[板书]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生:人类拥有的水总储量约为1.39 1018 m3。 [板书]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提问]世界上储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湖泊还是河流? 生:海洋。

师:对,海洋是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占全球储水量的96.5%。 学生看书上的资料“我国渤、黄、东南海海水所含主要化学元素”

师:由资料可知,海洋真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如此丰富的化学资源。 [提问]这些海水能被我们直接利用吗?

生:不能。因为海水的含盐量很高,我们直接利用的应该是淡水。 [追问]淡水资源情况如何呢? 组织学生4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

[学生自学后回答]淡水只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

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即1.071016m3。

[师]:你的看法老师也非常赞同!虽然地球表面75%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绝大部分是我们不能利用的海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我们把地球所拥有的水资源比喻成一个立方体,我们把这个立方体看成是教室,那么也许淡水资源只相当于其中的一块小小的黑板擦!

[板书]

2、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介绍]目前,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多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三、引导探究我国的水资源状况

[提问]我们国家的水资源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看书。 生: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少,只有2300m3。 师:我们湖南的人均水量为多少?水资源的紧缺性是怎样的呢? 生:人均水量为2500立方米左右,属于轻度缺水。

四、引起学生的共鸣,要爱护水资源。

师:我们有幸生在湖南这样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我们有全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还有湘、资、沅、澧四条河流。但是我们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象北京、上海等地的水资源就是极度缺水的。从我国甚至是全世界来说,水资源都是极度缺乏的,在这样的现状下我们就一定要 生:爱护水资源! [板书]

二、爱护水资源

[提问]爱护水资源,我们要怎样做呢?

生: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板书]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同学们说的很对!现在我们一起来测试一下,你是否是节约用水的惜水人士。请两位同学现场完成,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学生活动:测试用水习惯)

让我们来测试一下你的用水习惯!你是否是一位节约用水的惜水人士? 说明:在你认为适当的答案上画圈,将你所得的分数相加就可以知道你是否是热爱环保的惜水人士!注意一定要诚实,请勿作弊!

1.你刷牙的时候是否关闭水龙头?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2. 你是否以短时间的冲澡代替长时间的淋浴?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3.你是否注意到漏水的水龙头?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4.你家里是否有节水装置?

(

)

A. 有3个以上

B.有1或2个

c.没有 5你知道世界节水日吗?

(

)

A.知道

B.好象知道

C.不知道 6.你知道宜昌市的水价吗?

(

)

A.知道

B.好象知道

C.不知道 7.你常双面打印纸张吗?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8.你是否和其他人探讨过水资源的问题?

(

)

A.总是

B.有时候

C.从不

分数:

A---5分

B---2分

C---0分 结论:

0-9分:令人震惊的习惯!不要再认为你仍旧生活在水资源取之不竭的世界里了!不要再这样自私下去了!多为那些没有你幸运的人想想吧!想想你的下一代!

10-20分:嗯,你正在努力为节约水资源做些什么,但是做得还不够好。在日常行为中注意采纳解决水的建议,过一段时间后请再做一下这个测试。 20-30分:不错!你是一个惜水的人!但是似乎还可以做得更好!试试作更多的尝试节约我们的水资源,过一段时间后请再做一遍这个测试。

30-40 分:恭喜你!你是一个节约用水的模范!继续保持!并将每一个节约用水的窍门告诉给更多的人!

[师]:看来我们这两位同学还不错!其他的同学呢?希望你们做完测试题后,对自己的用水习惯能有所改正。

师:现在根据你和你的家人的用水习惯,来完成书本64页的“家庭用水情况调查项目表”,并根据这个调查表来制订一个家庭节水计划或措施。 生:完成表格,相互讨论后回答。

[师]: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活动:幸运课堂是真是假? 大屏幕上出示的6个事例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假的。究竟真假如何,还要借助各位同学的火眼金睛分辨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

1、用茶勺喂庄稼?

2、水贵如油是真的吗?

3、节约用水?

4、新加坡征收节水税?

5、大水漫灌浇土地好?

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17次? [生]:我认为“用茶勺喂庄稼”是假的。茶勺只有那么一点点水,庄稼不够用的。

[师]:是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如果屏幕上出现的是个“√”说明这个事例是真的。请看!其实“用茶勺喂庄稼”是真的,这个事例发生在以色列。当地的科学家通过精确的计算,算出每株庄稼所需要的用水量,农民可直接利用茶勺喂庄稼。在开展这项措施后,以色列终于用同样的耗水量使农业产值增长了12倍。

[生]:第2个事例“水贵如油”是真的。

[师]:的确。“水贵如油”这四个字是个比喻,但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却成了无可辩驳的现实。在以色列,买一瓶矿泉水要花1.25美元,而这么多钱却可以买到4瓶牛奶。而那里盛产石油,价格低廉,真的到了水贵如油的世界。

[生1]:我觉得提高水价不能节约用水。因为水价提高了,很多下岗的工人用不起水,而有钱的人因为钱多,就可以用很多水。

[生2]: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提高水价可以节约用水。因为水价提高了,人民节约用水的意识就可以提高。更多的人就会因为价格的原因而自动地去节约用水。

[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请看大屏幕,其实提高水价可以节约用水是真的。水价格政策是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一种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用户的用水量,特别是对于工业用水。事实证明,水价低廉,是造成浪费用水的原因之一。专家指出,水价提高10%,将使家庭用水降低3%-7%。我国的水价(每立方米原水),城市生活用水原水约为0.1元,工业用水原水约为0.16元,农业用水约为0.03元。无论与其他生活消费品价格比,还是同国外水价比,都有明显地偏低。欧美工业水价一般相当于8元人民币,农业水价相当于0.8元人民币。世界各地水价粗略比较如下(换算成人民币计):挪威、加拿大2.1元,法国6元,香港地区20元,东京22.8元。中国水价真的是低得没法再低了!

[生]:哦,原来如此。 [生]:第四个事例是真的。

[师]:的确如此。东南亚的新加坡,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缺水国之一。所以十分抓紧节水工作,制定有严格的法规政策。在新加坡,不仅工业的水价高于家庭用水价,而且工厂用水超过计划定额时,要征收15%的节水税。

[师]:在回答第5个事例之前,有没有哪位同学给我们解释什么是漫灌? [生]:漫灌就是把田地用水全部浇满。我认为这个是错的。

[师]:不错。水送到田间以后,如何浇灌是大有学问的。不少地方的农民仍然固守着旧的观念,认为浇地就是浇灌“地”,要浇足浇够水,于是沿袭几千年来的传统办法,采取大水漫灌,浇地时,把整个田块都放满水。如果田间土地不平整,高高低低,要使地块都漫上水,所用水量就要更大。其实浇地的目的是让庄稼根部获得和保持必需的水量,其余地方完全没有必要,浇很深的水更是巨大的浪费。现在新型的浇灌方法有根灌和喷灌(请看投影)

根灌

喷灌

[生]:重复利用17次,不太可能吧!我认为是假的。

[师]:其实恰恰相反,这个是真的。美国制造工业的水重复利用次数,1954年为1.8次,1985年为8.63次,到2000年,将到达17.08次。到那时,制造工业的需水量将比1978年减少45%。对比其他国家的用水现状,可见节水的潜力有多大。 投影

“国家节水标志”

师:你知道节水标志的意义吗?

生:用手接水谐音“节水”、绿色的圆球代表和谐的地球。 师:现在请你们设计一条节水的标语或图片来。 学生设计

师:刚才我们讲的都是关于节约用水。现在请同学们想一下:把一滴红墨水滴到一烧杯水中烧杯中的水会怎样? 生:整个烧杯中的水都会变红。

师:如果我们把被污染的水排放直接排放会怎样呢? 生:全部都受到污染,都不能用了。 师:所以我们要爱护水资源就还要 生:防止水体污染。

[提问]什么是水体污染?水体污染的来源? 投影

展示水体受到污染的图片

师:指导学生看“水体污染来源示意图”。 [提问]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吗?

生:讨论后回答。

[师]:各位小市长对节约用水发表了自己的高见。那么我们如何防止水体污染呢?

[生]:我们可以把那些污染严重的工厂关闭。 [生]:可以使用新型材料,把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师]:我们还可以少使用化学肥料,多使用农家肥料。

(学生观看大屏幕上的图片)

[师]:如何减少水土流失呢?

[生]:我们可以多植树造林,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生]:还可以退耕还林、退湖还田。 [师]:各位小市长们说得太棒了!

投影

“绿色警语”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拓展]:现在不仅在我们中国,实际上,全球各个国家都普遍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联合国确立了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我们国家制订了水法;全球普遍提高水价节约用水。有的国家还利用新技术,开发出水的二次能源。

例如:加拿大的科学家发明了集雾取水法,可向雾滴要水;海湾六个石油国家计划从北冰洋用船拖冰山到海湾,再融化成淡水,可向冰山要水;希腊东边的爱琴海中,也有一处涌泉,一天出淡水100万立方米,可向海底要水;还可以人工降雨,总有一天人类能呼风唤雨。(同时展示各种图片)

世界水日

向冰山要水

海底有淡水

呼风唤雨

[小结]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已是刻不容缓,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师]: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希望我们的将来不会是这样的:(出示图片)

我们的将来,,,,,???

[师]: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同学们为这幅广告画设计标语(出示广告画)

[生]:请珍惜我们的淡水就象珍惜我们的眼睛一样! [生]:我们的水和我们的眼泪一样重要! [生];爱护水资源吧,别再让它流泪了! [师]:我为同学们的设计:请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请让我们共同爱护我们的水资源!

[作业]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调查洞庭湖水体的污染情况,根据你所调查到的情况写出你的想法、对策,完成一篇小论文。

板书设计: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

2、淡水极度缺乏。

二、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2、防止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