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范文第1篇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_____
俗说”走好第一步”非常重要,写作文也是如此。审清文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如果审不清文题,一是无从下手,二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得不到基本分。如果能审清文意,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抓住文题中透露出来的关键信息,了解常规要求,再动笔就能写出符合文意的作文来。
一、审题四瞄四盯看分明
中考作文命题反对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传统上,审题要看作文类型,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审题方法个个不同。其实,万法归宗,不管什么类型的作文,都需要凝练成一句话,找到这句话,就可以转化为命题作文来写作。所以,我们以简驭繁,以命题作文为主,解剖审题。
如何解剖审题?首先看作文题目,总会呈现哪些信息呢?
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等。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是每处都仔细琢磨,得分个详略:有些,只需瞄一眼,知道了,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需要盯几眼,要推敲,思忖,花上一刻钟也不为过。
一瞄:文体
中考作文命题已经好多年”文体不限”了,”文体不限”其实也不是什么文体都可以写,有时题目本身的规定性就把某些文体排除在外了。
如:”十六岁的我”,最适合写什么文体呢?
最方便写洋溢青春激情的抒情文,叙事文,而议论文、说明文就不好写。
有些地区出于突出初中基础文体训练的考虑,不再笼而统之地”文体不限”,而是特别要求”写记叙文或议论文”“写一篇记叙文”
二瞄:字数
字数是作文的一个重要指标,你少了50字,会被扣2分,少100字,基本上就会被划拨到最糟糕的作文里了。一般是”不少于600字”或者”600字左右”,从写的角度,应该比题目规定的字数下限略多写几十字,这样不仅内容更显得富,也可见你行文的优裕。
三瞄:人称
中考作文命题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与心灵世界,所以题目里往往有”我”,如”我眼中的色彩”“我依然”。 再如:“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你误会了我”,这样的命题对叙述的口吻就有特别要求,强调倾诉性。
若题目里不是“我”,而是“我们”,如“我们这帮人”“那一刻,我们”,这类作文你就不能太个人英雄主义,要突出“们”,突出群体。
四瞄:范围
范围就是给题材画个圈,圈内的你可以写,圈外的不能写。最近两年,为了防范套作,命题者越来越倾向于在写作范围上加强限制,这一趋势,我们不能不察。如:
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可以怎么理解?(即”我”的范围) “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中的“我”又该怎么理解?
刚才的题目是2008年江苏常州题”请以初中生活为素材,以《你在我心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道题目,如果没有”以初中生活为素材”的限制,选材可谓海阔天空,题目中的”我”就可以非作者自己。比如可以虚拟”我”为项羽,项羽对虞姬说”你在我心里”;或者杜甫对李白说,树叶对树根说,白云对蓝天说但”以初中生活为素材”,“我”就只能是“我”,非作者本人莫属了。虚拟成别人,就跑到圈外了,会被红牌罚下。
再如”美丽的瞬间”,你写的内容就得是瞬间发生的,不能像“三年前一年现在”这样娓娓道来。再如“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你就只能写一个场景,不能“家里学校街头”写上好几幕,我们写过的“一道风景线”也是如此。
请同学们特别注意题目里的时间词如:“一天”“冬天”;地点词:如“校园”“窗外”;数量词如:“那一刻”“一件事”“第二次”。
一盯、句式
题目如果是简单的词语,如”回家”“永远的歌声”,这项审查可略过。题目里如果出现关联词语,或由两个小分句构成,就需要辨析其中的内部联系了。是因果关系,条件关系,还是并列关系呢?”生活因思考而精彩”“失去后才知道可贵”。例如:”我参与,我快乐”因为”参与”所以”快乐”,我们可以理解为”参与”是”快乐”的原因,”快乐”是”参与”后必然的情绪反映。你行文时,就需要既描述”参与”的过程和细节,也抒发”快乐”的情绪和感悟,两者缺一不可,只写一点,都不完整。
二盯、情感
最近两年,中考命题老师都变成“情种”了,以往那种”马克思主义老太太”的淡漠不多见了。你看这些题目,”你还会吗”“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你得体会这里面的一往情深;再看这些题目,“向前,向前,向前!”“再小的力量也是支持”“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你得领悟其中蕴含的积极、进取、不屈的精神力量。而所有的体会、领悟,最后又得落实在你饱蘸情感的笔触里。
三盯、副词
副词初看不起眼,其实极重要。这两年出现较多的副词有”其实”“然”“真”“也”“最”。 如“门其实开着”“其实很快乐”“其实”,包含着一个误会设计,起初认为是那样,后来因为某一际遇,明白是这样,行文必须把误会交代清楚。
如“我依然”“依然”,包含一种无怨无悔,即使错了,即使亏了,也不改初衷。 再如:“下雨天,真好”
“,真有趣”“有时,我也想”
“,最美的数字”“我最好的朋友”“真”,包含一种发自内心的意思,行文时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表明曾经没有想过,经历过,现在却想怎么样“最”,包含一种对比,比较后确定这才是“最”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些”来突出“这一个”。
四盯、关键词
要善于锁定题目最关键的词语,找找下面题目的关键词。”那一幕,我难以忘怀”“温暖的时刻”“我眼中的色彩”。要死盯着这些关键词,慢慢咂摸他们的”色香味”。
1、“那一幕,我难以忘怀”,”难以忘怀”也就是印象深刻,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给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写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觉得可怜,在课堂上被老师表扬有爱心,就”那一幕,我难以忘怀”了,那就没写出这个题目应有的震撼度。
2、“温暖的时刻”“温暖|”不仅是身体的,也应该是心灵的,而且重点应该放在后者。
3、“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单纯地写成“赤橙黄绿青蓝紫”等颜色,如果简单地写成“我看到了红色、绿色、黑色”,那会让人笑掉大牙。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意涵,比如黑色跟灾难往往联系在一起,绿色往往跟希望里联系在一起,从这个角度,可以写汶川地震,表现我们这个民族在灾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二、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补题。而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首先要审清题意。
半命题作文拟题常出现的问题:
1.审题仅仅为了补题吗?请看: 《 也美丽》
《挫折也美丽》、《失败也美丽》
(拟题雷同) 《生活也美丽》(拟题宽泛)《板书也美丽》(拟题随意)
拟题注意点:确定文章的立意歌颂美丽 ;确定文章题材 真实;确定写作重点美丽的原因;明确文章体裁记叙文。明确其他要求(字数等)
2.思维训练:
判断下列补题及开头、结尾是否准确把握题意了?
开头:学生作文1《冬雪也美丽》
在我的心中,最美的季节是冬天,最美的景物便是唯有在冬天才会有的雪。每当下雪的时候,我都会跑到门外,欣赏那洁白的雪花,心情也会好起来。(写的不是”也”美丽,而是”最”美丽。)
学生作文2《失败也美丽》
失败,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有的人讨厌它,一味躲避,这样只能离它更近;而有的人在失败之后,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慢慢走向了成功。对于这些人,失败是美丽的。(写的不是”也”美丽的,而是”是”美丽的)
学生作文3 《配角也美丽》
有人说,主角永远是舞台上最耀眼、最美丽的那轮明月,而配角只是旁边点缀的小星,黯然无光。可在我看来,其实,配角和主角一样,也很美丽。
如何体现”也美丽”? 比较三个结尾。 《皱纹也美丽》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在那皱纹上,此时我突然感觉到父亲眼角的皱纹是如此美丽,它里面包含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我很庆幸我拥有这样的父亲。(也?)
《旧毛手套也美丽》
这双手套我一直珍藏到现在,它虽然不好看,但在我心中永远是最美的。(也?美丽?) 《失败也美丽》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范文第2篇
29、选出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
A、募.集 漠.然 脉脉.. 厉兵秣.马 B、歼.灭 谦.虚 签.名 阡.陌交通 C、积攒. 精湛. 破绽. 胆颤.心惊 D、造诣. 屹.立 安逸. 抑.扬顿挫 30、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葱笼 秀颀 甘拜下风 B、踌躇 沾污 见义思迁 C、阴晦 瞻仰 敝帚自珍 D、祈祷 迁徒 别出心裁
3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业(háng) 出差(chāi) 会计(kuài) 好高骛远(hào) B.毗邻(pí) 干涸(gù) 裙袂(jué) 讳莫如深(huì) C.栖身(xī) 瓦砾(lì) 闪烁(lè) 不无裨益(bì) D.隽妙(juàn) 分歧(zhī) 褴褛(lǒu) 挑拨离间(jiàn)
32、把四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选出来。( )
A、湍.急(tuān) 归省.(shěng) 随声附和.(hè) 拈.轻怕重(zhān)B、歇憩.(qì) 提.防(tí) 千呵.万护(hē) 揆情度.理(dù) C、畸.形(jì) 龟.裂(jūn) 面面相觑.(qù) 姹.紫嫣红(chà)D、追溯.(sù) 供给.(gěi)
风流倜傥.(tǎng) 屏.气凝神(píng)
33、请选出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 )
A.粗糙.(cāo) 斟酌.(zhuó) 倜傥.(tǎng) 挑拨离间.(jiàn) B.对称.(chèn) 踱.步(dù) 狭隘.(ài) 潜.滋暗长(qián) C.伫.立(chù) 笨拙.(zhuō) 跌宕.(dàng) 锲.而不舍(qì) D.拮据.(jū) 奖券.(juàn) 滑稽.(jī) 惟妙惟肖.(xiāo)
3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诘(j i)问 窥 (kui)见 窘(jiong) 迫 情不自禁 (jin) B、栖 ((qi)息 奢 侈(chi) 惩(cheng) 戒 谆(zhong) 谆教导 C、分 歧(qi) 琐 屑(xie) 粗犷(kuang) 惟妙惟肖 (xiao) D、呜 咽(ye) 晦 (hui)暗 歼(jian ) 灭 面面相觑 (qu)
3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娴熟 清澈 油光可见 异想天开
B、学藉 理睬 迥然不同 销声匿迹 C、附和 侥幸 偷机取巧 兴风作浪 D、矜持 懦弱 不屑置辩 寡不敌众
3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学籍 不耻下问 拈轻怕重 B.安祥 五体投地 天翻地复 C.震作 因地致宜 见异思迁 D.修葺 张冠李带 以身作则
3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渐渐暗哑 杳无消息 抑杨顿挫 B.傲然廷立 无精打彩 无缘无故C.身材魁梧 情不自禁 慷概解囊 D.自强不息 中流砥柱 旁逸斜出
3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组是:( )
A、襁褓(qiǎng) 匿名(nì) 虬枝(qiú) 矍铄(jué) B、骈俪 (pián) 和面(huó) 汲取(xī) 阴晦(huì) C、恣睢(suī) 拮据(jié) 轩敞(chǎng) 惴栗(lì) D、雾霭 (ǎi) 畸形(jī) 婆娑(suō) 石窠(kē)
39、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妙手偶得 坦荡如砥 嘎然而止 义愤填膺 B、不屑置变 夙夜忧叹 攘除奸凶 与日俱增 C、嗟来之食 望文生义 匠心独运 张冠李戴 D、惨绝人寰 相形见拙 尖嘴猴腮 意兴阑珊 40、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侥.幸(jiǎo) 心旷.神怡(guǎng) 粗犷.(kuàng) 窗明几.净(jǐ) B.精湛.(shèn) 无济.于事(jì) 玷.污(zhàn) 不屑.置辩(xiāo) C.鏖.战(áo) 未雨绸缪.(miào) 寂寥.(liáo) 戛.然而止(gá) D.谛.听(dì) 锲.而不舍(qiè) 堆砌.(qì) 真知灼.见(zhuó)
4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证券 诘问 义愤填膺 目不识丁 B.介意 篮球 自强不息 与日俱增 C.葱茏 汲取 无济于事 杳无消息 D.渺小 迁徒 随声附合 偷机取巧
4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臭名昭著 渊搏 迥然不同 矍铄 B、众志城成 涉猎 俏无声息 奢侈 C.麻木不人 憎恶 张冠李戴 狡洁 D.潜滋暗长 坚韧 与日俱增 魁梧
4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狼藉 残酷 五体头地 臭名昭著 B.瞻养 恣情 相濡以沫 坐享其成 C.矜持 纯粹 直截了当 执迷不悟 D.恸哭 贮藏 混然一体 无暇顾及
44、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翩然(piān) 鳞次栉比(jié) 干涸(gù) B.降服(xiáng) 随声附和(hé) 地壳(ké) C.秕谷(bǐ) 坦荡如砥(dǐ) D.绮丽(qǐ) 同仇敌忾(qì)
45、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复盖 穿流不息 痛心疾首 BC.克苦 走投无路 星罗其布 D
筹措(cuò) 棱角(líng) .谛听
.供献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范文第3篇
(一)弯弯的小路
骄阳似火。近中午了,可赶集的人还似一股股流水,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么办?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大家别动!”
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脑海里: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一个小姑娘挑一担苹果在路上走着。拥挤的人流碰翻了筐子,蜂拥而上的人争抢着果子。吃果子的人嬉笑着散开,姑娘掩面哭泣。这姑娘,正是她自己。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
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绽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
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 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 ) 出现( ) 回忆( )
2、 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寒冷( )舒展( )稳稳当当( )
3、 照样子写词语: 四面八方:
摇摇晃晃: 、
4、 用“~~~~~~~”画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5、 用“”画出对姑娘外貌进行描写的句子。
6、 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为短文确定中心思想:( )
A、本文表现了果农丰收的喜悦。B、本文表现了姑娘心情变化。C、本文表现老人、妇女等人助人为乐的精神。
8、画线句子中的“风”表面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最美的名字
在一次作文课中,老师让同学们以“名字的故事”为题做口头作文。结果,一个最拙(chú zhuō)于表达的女生摘走了“最美的名字”的桂冠。
这个女生名叫秦沫沫,她为大家讲述了自己名字的(要领 由来)――
我本来叫秦玲玲,两岁那年发烧住进唐山市儿童医院,不幸遇上了大地震。陪床的妈妈被坍下来的一块楼板夺去了性命。我和两个阿姨被埋在了废墟下面。一开始,我不停地哭闹,喊着要妈妈,但很快就哭不动了――我渴呀!两个阿姨轮流抱着我,她们看我渴得快死了,就试着往我的嘴里滴了些尿液,可我说什么也不肯咽(yàn yè),全都吐了出来。“这孩子的命怕是保不住了。”一个阿姨伤心地说。
“是啊,(即使 但是)有一滴水润润这可怜的小嘴巴也行啊!”另一个阿姨也绝望地说。
突然,这个阿姨被自己的话提醒了,她俯下身子对着我的小嘴喂了一点唾沫,另一个阿姨也在冒烟的口腔中艰难地积存了一点唾沫喂给了我六十多个小时过去了,(1)我们竟然被(解放 解救)出来。为了记住我是怎样活过来的,我这个“吃唾沫”的孩子从此改名叫“秦沫沫”。
没有雕饰,没有渲染,甚至没有必要的描摹,但(2)我们全怔住了。那一刻,我们一遍遍在心底默念着“秦沫沫”这个非同寻常的名字,忘情于一种比甘露更为无私的滋润,感动于一种比乳汁更为伟大的喂哺
1、用“________”画出括号内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和用得恰当的词。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带点词的意思。
绝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同寻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有两个“我们”,其中第(1)处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第(2)处的“我们”指的是___________,我认为这个名字是“最美的名字”是因为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对短文的“阿姨”说几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塞翁失马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塞翁生性直爽,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然,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我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人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1、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2分)
(1)释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忧心忡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边塞(sài sè) 相邻(lín ling)
喜不自禁(jīn jin) 乐此不疲(pí bǐ)
3、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表达塞翁性格的句子。(2分)
4、用“=====”在短文中画出这个寓言说明的道理。(2分)
5、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四)自信
美国著名心理医生基恩博士常跟病人讲起他小时候经历过的一件触动心灵的故事:
一天,几个白人小孩正在公园里玩。这时,一位卖氢气球的老人推着货车进了公园。白人小孩一窝蜂地跑了过去,每人买一个,非常高兴地追逐着放飞在天空中的色彩艳丽的氢气球。
在公园的一个角落里躺着一个皮肤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白人小孩在嬉笑,他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因为自卑。
白人小孩的身影消失后,他才怯生生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您可以卖一个气球给我吗?”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打量了他一下,温和地说:“当然可以。你要一个什么颜色的?”
小孩鼓起勇气回答说:“我要一个黑色的。”脸上写满沧桑的老人惊异地看了看小孩,立即给了他一个氢气球。
小孩开心地拿过气球,小手一松,黑气球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
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拍了拍小孩的后脑勺子,说:“记住,气球能不能上升,不是因为客观存在的颜色、形状,而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的成败不是因为种族、出身,关键是你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当时,孩子对老人的话并不在意,也没有领会,后来渐渐长大了,老人的这席话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深,至今难忘。
那个黑人小孩便是基恩。
1、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温和( )惊异( )别样( )冉冉( )在意( )
2、找出最能体现那个黑人小孩“自卑”的词语。( )
3、“孩子对老人的话并不在意。”老人的话指的是什么?用“ ”划出来。
4、画线部分可以用( )这个成语代替。
5、请写出四个与“打量”意思相同的词语。( )
6、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五)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2)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3)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4)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3.照要求填空。
(1)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范文第4篇
1.镁带燃烧: 2Mg + O2 ==== 2MgO
点燃 △
潮湿空气
点燃
2.铁丝燃烧及生锈:3Fe + 2O2 ==== Fe3O4 ;4Fe + 3O2 ===== 2Fe2O3(缓慢氧化) 3.铜丝加热及生锈: 2Cu + O2 === 2CuO ; 2Cu + O2 + H2O + CO2 == Cu2(OH)2CO3 4.铝丝加热或形成氧化膜:4Al + 3O2 === 2Al2O3 5.氢气燃烧或爆炸: 2H2 + O2 === 2H2O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6.碳的燃烧:2C + O2 ==== 2CO(不完全燃烧);C + O2 === CO2(完全燃烧) 7.硫的燃烧:S + O2 === SO2 8.磷的燃烧:4P + 5O2 === 2P2O5 9.生石灰溶于水:CaO + H2O == Ca(OH)2 10.二氧化碳溶于水:CO2 + H2O == H2CO3 11.二氧化硫溶于水:SO2 + H2O == H2SO3 12.三氧化硫溶于水:SO3 + H2O == H2SO4 二.分解反应
△
△
点燃
1.碳酸氢铵(碳铵)受热分解:NH4HCO
3NH3↑+ CO2↑+ H2O === 2.碱式碳酸铜(铜绿受热分解):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4.二氧化锰催化双氧水制氧气:2H2O2 ===
2H2O + O2↑ 5.电解水:2H2O ===
2H2↑+ O2↑ 6.碳酸分解:H2CO3 == CO2↑+ H2O 7.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CaCO3 ===
CaO + CO2↑ 三.置换反应
高温 高温
高温
通电
△
MnO2
高温 1 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Fe2O3 + 3H2 ===
2Fe + 3H2O;Fe3O4 + 4H2 ===
3Fe + 4H2O;
CuO + H
2 Cu + H2O === 2.铝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2Al + 6HCl == 2AlCl3 + 3H2↑;
2Al + 3H 2SO4 == Al2(SO4)3 + 3H2↑
5.镁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Mg + 2HCl == MgCl2 + H2↑;
Mg + H2SO4 == MgSO4 + H2↑
6.铁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Fe + 2HCl == FeCl2 + H2↑;Fe + H2SO4 == FeSO4 + H2↑ 7.锌与盐酸、硫酸反应制氢气:Zn + 2HCl == ZnCl2 + H2↑;Zn + H2SO4 == ZnSO4 + H2↑ 8.湿法炼铜法,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四.复分解反应:
1.酸碱中和反应:HCl + NaOH == NaCl + H2O;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H2SO4 + Ba(OH)2 == BaSO4↓+ 2H2O;Ca(OH)2 + 2HCl == CaCl2 +2H2O 2.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CuO + H2SO4 == CuSO4 + H2O
MgO + 2HCl == MgCl2 + H2O;
Al2O3 + 3H2SO4 == Al2(SO4)3 + 3H2O 3.碳酸盐与酸溶液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H2O;
Na2CO3 + 2HCl == 2NaCl+ CO2↑+ H2O 4.盐溶液与碱溶液反应:Na2CO3 + Ca(OH)2 == CaCO3↓+ 2NaOH;
CuSO4 + 2NaOH== Cu(OH)2↓+Na2SO4
CuSO4 + Ba(OH)2 == BaSO4↓+ Cu(OH)2↓ 五.其他反应类型:
1.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Fe高温
2O3 + 3CO
===
2Fe + 3CO2;Fe3O4 + 4CO
CuO + CO === 高温
Cu + CO2
2.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CO2 + Ca(OH)2 == CaCO3↓+ H2O;
CO2 +2NaOH == Na2CO3 + H2O
SO2 +2NaOH == Na2SO3 + H2O
=== 高温
3Fe + 4CO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范文第5篇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及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2.学会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化学的方法。
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 认真阅读课本1-4页,画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 2.
实验仪器准备
分别倒入
氢氧化钡溶液稀盐酸酚酞
一导入新课
趣味小实验:水变牛奶、水变汽水、彩色饮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什么是化学
1、 (A类)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的自然科学。所以化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 。化学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2、(B类)什么是组成、结构、性质、变化?
知识点二化学的发展史
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漫长的时期 1、古代化学
①(A类)_____ 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是没有建立这门学科。
②(A类)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化学的发展上有哪些杰出成就?举例2-3个例子。
2、近代化学
①(A类)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_____国___________ 提出了原子论;_____国____________提出了分子学说.;__________ ____________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A类)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_______年_____国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变的有规律可循. 3、现代化学
①(B类)你知道什是绿色化学和纳米化学吗?谈谈你的认识
②(A类)1nm=________m 知识点三 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1、(A类)化学无处不在,有了化学我们的衣食住行得到极大地丰富,举例说明。
2、(A类)化学带给人们发展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吗?举例说明
知识点四如何学好化学
1、(A类)在新的一学期,你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和大家分享呢? 对于化学,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学好它呢?
三课后记: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有哪些新的认识?
你想了解吗?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范文第6篇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指示剂
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课件风趣、直观,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 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
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面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较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所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明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
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
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
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
探究几种常见的酸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
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 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 (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 自我提问
的问题
自主探
究结论
酸有什么共性? 都有酸味、都有酸性
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 我们在前面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
酸有什么作用? 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
(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
①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
②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因为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 ③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
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
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
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
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
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地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认识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
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规范操作稀释浓硫酸的步骤画面。
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毫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毫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
学生探究结果: 探究知识类别
探究结果
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
导致伤人或腐蚀物品。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对于皮肤还要尽快到医院治疗。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的原因
在于它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正确的操作方法
(见“师生互动实验”)
启示
我们不断要学会安全使用酸的方法,更应该具备一个安全的“大脑”,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要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健康,在实验室里千万不能用酸和同学开玩笑。
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确的道理“三维目标”来全面整合所学习的内容,小结的形式采用的是画“导游图”的
形式,它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这一节课主要是同学们根据不同材料和实验自己探究出来的,我们学到了一系列的知识,也学会了很多方法,同时也明白了不少道理。知识、方法、道理就像我们到旅游区去各种景点一样,我们是从哪里走进的,又是从哪里出来的?现在请大家画一张探究旅游的“导游图”,然后来比较看谁的“导游图”更明了、更科学。
学生画探究“导游图”:学生分组“画图”,形成多种小结方式。 布置作业
课本
3、
4、5
板书设计 第一板块:指示剂
第二板块:几种常见的酸 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