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精选7篇)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踝关节脱位及踝关节骨折术后引起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80例患者, 其中包括女22例, 男58例。年龄24~48岁, 平均年龄 (26.84±7.45) 岁。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负重行走后踝关节前侧或是前外侧存在疼痛感、肿胀, 并且背伸时有明显疼痛。治疗前检查发现:关节活动范围显示, 背伸平均为-10.5°, 跖屈平均为35.6°。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 (简称AOFAS) 踝与后足评分的衡量标准, 总分为 (48.46±8.35) 分, 疼痛评分 (7.25±1.33) 分。术前通过X线检查发现, 距骨、胫骨前缘存在骨赘增生, MRI检查发现46例患者距、胫关节软骨面受损。

1.2方法

本组患者行持续性硬膜外麻醉, 选择平卧位, 患侧大腿安置气囊止血带。先采取踝关节穿刺, 再注射20 ml生理盐水予以扩充关节。选择前内、前外侧入路, 置放关节镜显示关节外侧间隙具有较多瘢痕组织, 前外侧内容物显著增厚。先应用关节镜套管进行剥离, 游离得到部分空间, 使刨削头出现在镜头内, 通过刨削刀将瘢痕组织、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切除[2], 然后应用等离子刀予以滑膜清理、止血。通过磨钻、磨削胫骨前缘骨赘, 在踝关节被动跖屈、背伸活动时, 胫骨前缘、距骨没有撞击为度。运用关节间隙观察踝关节软骨是否出现损伤。对23例距、胫关节软骨面出现损伤的软骨下骨显露的患者, 实施软骨创面清理, 将软骨碎屑清除, 同时采取微骨折术加以治疗。关节镜术后按照原切口将内固定取出。术后切口予以加压包扎。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48~72 h以防感染。术后将患肢适当抬高, 术后2 d时换药, 同时除去加压包扎, 3 d后开始进行非负重主动、被动距、胫关节活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切口均属于I期愈合, 早期没有发生并发症。患者术后随访调查10~22个月, 在末次随访中, 54例患者踝关节疼痛彻底消失, 关节活动已经基本如常, 背伸平均达20.5°;跖屈平均达40.8°。20例患者踝关节疼痛彻底消失, 但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背伸平均达7.5°, 跖屈平均为37.8°。6例患者持续行走3~4 h后, 踝关节产生疼痛, 休息后得到缓解, 关节活动受到轻度限制, 背伸平均为2.5°, 跖屈平均为37.4°。AOFAS踝和后足评分值为 (90.02±8.57) 分, 与术前 (48.46±8.35) 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疼痛评分达 (1.41±1.25) 分, 与术前 (7.25±1.33) 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一般是胫骨与距骨骨赘相互撞击, 也可能是瘢痕组织增生造成的软组织撞击。踝关节骨折脱位后, 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 一般认为是因为患者缺乏功能锻炼, 患者术后在内固定物取出以后, 通过正规的功能锻炼就能恢复, 所以如果患者反复进行被动踝关节活动, 将可能增加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踝关节骨折脱位以后, 关节韧带受损严重, 特别是距腓前韧带。当韧带断裂, 甚至撕裂后, 将在受损部位产生大量的瘢痕, 前外侧内容物显著性增多。当踝关节屈伸活动时, 出现软组织撞击, 致使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从而使患者在活动过程中产生踝关节前外侧疼痛。本组80例患者均在内固定物取出时, 在关节镜下对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加以治疗。在治疗过程中, 应该特别注意的内容包括[3]: (1) 保证踝关节良好的密封性, 先采取关节镜手术, 选择前内、前外侧切口。因为关节内存在较多瘢痕, 关节间隙较为狭窄, 并且具有大量的骨赘, 在关节镜插入时需先应用关节镜套管予以剥离, 游离得到部分空间, 将刨削头清晰显示出来, 以利于手术操作。 (2) 采取软组织清理时, 先取前外侧, 将瘢痕切除后, 关节腔内实施操作的空间扩大, 能够观察完整的胫骨、距骨骨赘。 (3) 关节镜下, 将骨赘切除时, 应通过镜头在内外侧切口反复交换, 以利于完全切除。术中可对胫骨前缘进行磨削, 在踝关节被动跖屈、背伸活动时, 距骨、胫骨前缘没有撞击, 同时踝关节活动范围靠近正常水平。 (4) 踝关节骨折脱位后, 关节软骨受损范围比较大, 并且凹凸不平, 在实施磨削清理以后, 需在显露的关节面上采取微骨折术, 有助于纤维软骨可以将软骨损伤创面覆盖。

综上所述, 关节镜下对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引起的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治疗效果尤为显著, 手术操作简单、易行, 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俸志斌, 米琨, 韦仁志, 等.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术后踝关节撞击综合征.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1, 25 (7) :778-779.

[2]李海鹏, 刘玉杰, 王志刚, 等.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0, 15 (10) :731-733.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第2篇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踝关节在参与人体负重关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人体直立、行走及跑跳活动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踝关节韧带扭伤及关节内损伤急诊外科很常见的疾病[1,2]。Freeman[3]发现, 有40%的踝关节急性扭伤会导致情况严重不一的并发症, 其中踝关节撞击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后果。目前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有很多, 如通过切开手术切除增生组织。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以及骨科内镜广泛推广应用, 在关节镜监视下进行踝关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技术也在不断成熟发展。因其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已逐渐替代传统的开放式手术, 并被广大骨科与运动医学医生及患者所接受[4,5,6,7]。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 我们对28例踝关节撞击征的患者, 在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8例, 女10例;年龄18~42岁, 平均28岁。左踝15例, 右踝13例。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负重行走后踝关节前侧和前外侧有疼痛和肿胀, 且背伸时疼痛显着, 休息或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后缓解。入院检查:踝关节前侧和前外侧有局限性压痛, 关节活动范围 (中立位0°法) :关节背伸-20°~-5°, 平均-10.7°;跖屈30°~40°, 平均34.5°。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 (AOFAS) 踝与后足评分标准, 总分为 (47.82±9.24) 分, 疼痛评分为 (7.36±1.02) 分。X线片检查示胫骨前缘和有骨赘增生, MRI显示20例有胫、距关节软骨面损伤。

1.2 手术方法

采取联合阻滞麻醉, 患者平卧位, 给予环志大腿上端上气囊止血带备用, 踝关节前外侧入路穿刺注入生理盐水20mL, 充盈关节腔, 然后以尖刀片浅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 用组织钳钝性分离肌间隙, 进入关节腔, 之后将带有钝芯的套管插入关节腔, 拔出钝芯, 插入30°关节镜。以腰穿针经前内侧入路在关节镜监视下刺入关节腔, 同样以剪刀片及组织钳分离组织, 插入探钩探查关节腔, 即可发现增生骨赘, 被动活动踝关节发现增生骨赘影响关节活动范围, 拔出探钩, 以磨钻在5000转/分的速度下磨去增生骨赘并将其从关节腔吸走。以踝关节被动伸屈屈活动时无撞击为度。关节镜下观察关节面软骨损伤情况, 对有胫骨、巨骨软骨损伤伴或不伴软骨下骨裸露者行创面成型清理术, 充分清洗关节腔, 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 缝合切开, 踝关节略加压包扎 (图1~3) 。

1.3 术后处理

术后患肢抬高, 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第3天查血常规, 均未见白细胞异常, 无踝关节感染。术后第3天时切口换药, 并在非负重下行踝关节主、被动伸屈活动。对于单纯行软组织处理和骨赘磨削者, 术后第2周开始以每周增加体质量25%的的速度负重练习。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5版本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结果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1。

2 结果

所有患者切口愈合良好均达到甲级标准。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24个月, 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 22例踝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 背伸达15°~25°, 平均19.8°;跖屈35°~45°, 平均41.7°。4例轻度受限, 背伸5°~15°, 平均7.3°;跖屈35°~45°, 平均38.5°。2例持续行走3~4h后踝关节出现疼痛, 关节活动轻度受限, 背伸0°~5°, 平均2.6°;跖屈35°~40°, 平均37.5°。AOFAS踝与后足评分总分为 (88.75±9.65) 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962, P=0.000) ;疼痛评分为 (1.42±1.26) 分, 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6.762, P=0.000) 。X线片检查示胫骨前缘骨赘消失 (图3) 。

3 讨论

踝关节的慢性疼痛在临床上比较常见, 多在外伤后出现, 且很少伴有踝关节不稳。1991年Andrews认为其损失机制主要为踝关节扭伤导致踝关节周围韧带断裂, 后期陷入关节间隙内增生、纤维束瘢痕化, 这些组织在关节间隙被装机时产生疼痛, Dijk[8]认为踝关节在反复屈伸运动中刺激软骨反应性增生钙化, 造成踝关节前后的骨性撞击。Molloy等[9]发现采用踝关节撞击试验对踝关节撞击征的诊断敏感性为94.8%, 特异性为88.0%, 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具体操作方法为屈膝足部放松, 一手固定足跟, 同时拇指按压前外或前内侧, 另一手握前足, 将足由跖屈位推向背伸位, 按压处疼痛出现或加重为阳性。O’Kane和Kadel等认为X片对踝关节撞击征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可以排除骨折、剥脱性软骨炎、骨关节炎等。MRI造影检查准确度达97%, 敏感度96%, 特异度100%, 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第3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踝关节骨性撞击综合征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8~45岁。所有患者均有踝关节扭伤史,疼痛持续3~20个月。踝关节部位肿胀,关节活动度降低,踝前方压痛,活动后踝关节疼痛,踝关节撞击试验阳性。通过X线片,发现距骨骨赘和胫骨前缘增生。均行常规X线片,检查踝关节正侧位,必要时查CT,明确踝关节前方骨赘形成并评估踝关节间隙。行MRI,评估关节内撞击的关节面损伤及关节内积液的情况。

纳入标准:出现5种以下裸关节临床症状,即可考虑为裸关节撞击综合征:(1)前方压痛;(2)局部肿胀;(3)关节稳定性下降;(4)被动背屈、外翻疼痛(背伸撞击试验阳性);(5)单腿下蹲出现疼痛;(6)活动后疼痛。

排除标准:踝关节感染、急性踝关节韧带损伤、关节结核、踝关节撞击合并骨性关节炎、新鲜骨折的患者。

本组所有患者均踝关节肿胀、踝前方压痛、关节活动度降低、活动后踝关节疼痛、踝关节撞击试验阳性。X线片检查见胫骨前缘和距骨骨赘增生。所有患者常规查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查CT,明确踝关节前方骨赘形成,及评估踝关节间隙;行MRI检查评估关节内撞击的关节面损伤及关节内积液的情况。

1.2 方法

手术方法:硬膜联合麻醉,患者取仰卧位,术前标记出主要的血管神经,肌腱等结构走行,术中助手牵引,取常规前外及前内入路。

骨性撞击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关节镜下切除和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骨赘切除术。关节镜下骨赘切除术的技术要点为:首先用刨刀清除增生的滑膜,廓清视野,暴露骨赘的具体位置和形态大小。可以先用髓核钳咬除表面较软的组织。应用髓核钳咬除应及时清理磨钻,特别是距骨侧的骨赘。对于重度的骨关节病,可不勉强完全在关节境下操作,必要时可以辅助小切口在直视下用骨刀凿除。在骨赘切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距骨的关节面,滑膜组织不要刨得太多,特别是背侧,避免损伤足背动脉。在用骨刀切除时应切出一块取出一块避免残留。骨软骨骨折在关节镜下取出,骨床可行清理。微骨折、骨软骨移植和软骨细胞移植,如果软组织撞击这个在关节镜下将撞击软组织切除,并探查软骨损伤情况,可以采用清理、微骨折等方法处理。

1.3 疗效评价

采用美国足踝关节协会(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2],对术前、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优:踝关节疼痛情况消除,步态正常,活动自如,踝-后足对线良好;良:踝关节疼痛情况偶尔出现,步态正常,行走活动较多时出现轻微肿胀,运动时有不适感,踝-后足对线有一定程度的对线良好;中:步态异常,日常活动即出现关节肿痛,不能进行运动;差:行走或静息痛,关节活动度受限。采用Meislin标准[3]对疗效进行评估。

2 结果

根据撞击类型给予5例对应的关节镜下处理,术后患者均没有发生影响功能的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没有再次出现撞击症状,期间复查X线片及MRI,无撞击组织再生。术后功能评定,优3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为80%。

3 讨论

Morris[4]于1943年描述足球运动员出现踝关节撞击症状,也称为足球踝。2000年Kim和Ha[5]发现距腓前韧带撕裂,损伤组织嵌于踝关节前外侧沟中,出现半月板样损伤的绞锁症状,病理表现为变性的致密结缔组织,把这种损伤物质切除可以改善关节肿痛。自此将踝关节无骨折脱位的长期前方肿痛、背伸受限等一系列症状称为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本组5例患者均有多次踝关节反复扭伤史,且多为内翻损伤,因此踝关节撞击以前外侧多发,这与以往文献报道[8,9]相符。下胫腓前韧带远侧束的损伤增厚亦被证实是造成撞击的重要因素之一[10,11]。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需结合病史、症状、查体及辅助检查,综合考虑。患者多有踝关节反复扭伤史,查体时可发现踝关节前外侧局部压痛,被动背屈时可诱发疼痛。Molloy等[12]发现临床物理检查中踝关节撞击试验的敏感度为94.8%,特异度88.0%,准确性较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X线片检查可排除骨折、踝关节不稳、骨性关节炎等其他诊断。MRI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观察到增厚的滑膜和瘢痕组织等嵌插在关节间隙内[13]。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2例,8例男性患者,4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大为45岁,最小为28岁,平均年龄为36.58岁;9例左踝受伤,3例右踝受伤,无骨折与脱位病史,均有反复性扭伤病史;12例患者经X线检查,其中踝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其余10例无异常情况;MRI检查出软组织嵌入关节7例,踝关节积液1例,距腓韧带损伤2例,距骨软骨损伤2例。

1.2 筛选标准[2]

(1) 排除具有手术禁忌症状的患者; (2) 排除踝关节不稳,具有严重类风湿关节炎、踝关节骨关节炎与急性韧带损伤等疾病的患者; (3) 排除未经关节镜诊断的患者; (4) 排除精神病患者; (5) 排除未成年患者以及6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 (6) 排除处于哺乳期间及妊娠期间的女性患者; (7) 排除脏器衰竭或伴有心血管重症的患者; (8) 排除资料不全的患者; (9) 排除正在进行其他治疗与关节镜手术相斥的患者。

1.3 方法

首先给予手术患者硬膜外麻醉或是腰麻,然后进行关节镜手术。 (1) 首先通过关节镜对踝关节部位进行全面检查,检查过程中屈伸患者的关节,动态观察关节的退变情况,根据观察结果评估关节的损伤情况。 (2) 确定关节损伤情况,进行关节镜手术,选择关节镜前方的内侧、外侧作为手术入路,置入射频气化头、电动刨削刀以及直径为27mm的30°关节镜。通过关节镜观察踝关节软组织与软骨损伤的具体情况,切除部分有充血肿胀情况或增生情况的撞击组织以及滑膜组织,将翘起的软骨取出,使用电动刨削刀与射频气化头将边缘不整齐的部位进行修正成形,并清除踝关节内部已剥脱的软骨碎片,采取微骨折处理Ⅳ度软骨损伤,以大量氯化钠水溶液冲洗关节内部的致痛物质,将其清除[3]。 (3) 术后12例患者均采用弹力绷带对关节加压包扎1d,并使用冰袋冷敷关节1d。对于手术后关节有明显肿胀的患者给予抽液处理,将导致关节肿胀的液体抽出。手术后2d开始指导患者进程关节练习。 (4) 研究工作的进行严格遵循设计方案,在验收病例是不允许有资料缺漏的情况。若未遵循设计方案执行研究,无法对疗效进行判断则将此案例从研究工作中提出,列为无效,并说明提出理由。 (5) 设定1年观察期,对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关节情况仔细观察,并记录在案。 (6) 以AOFAS评分作为评价手术疗效的依据,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 结果

经关节镜手术检查,12例患者中,包括滑膜组织撞击8例,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瘢痕组织撞击2例,半月板样组织撞击2例;伴有关节软骨损伤的共10例,其中5例Ⅱ度损伤,3例Ⅲ度损伤,2例Ⅳ度损伤;术后AOFAS评分相比术前有明显提高,详情见表1。

3 讨论

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是由Wolin等人于1950年行踝关节造影检查时发现,并由Fakel等人于1990年行关节镜手术检查时,发现踝关节带着软组织可嵌入关节的距骨与腓骨间,因此发表了有关踝关节前方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状的相关概念。

导致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踝关节与关节受到反复扭伤。该病常见于运动行为较多的体育爱好者以及运动员。根据调查,一般群众(运动行为不多的群众)患上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概率不超过30%,而运动员患上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概率将近40%[4]。多数患者由于踝关节受伤后未对伤势及时重视,采取相应的治疗,例如理疗、冷敷、制动等,不仅延误的最佳治疗时间,踝关节的伤势也未痊愈,使之后再伤到同样的位置时,伤势加重。

踝关节内的软组织撞伤综合征多是由于踝关节受伤而损伤了韧带关节囊,受到损伤的软组织嵌入了踝关节的间隙中,引发疼痛感,或是由于踝关节的反复性扭伤刺激了局部的软组织增生,导致滑膜组织呈肥厚形态或是瘢痕状,于是形成了与半月板相似的带状样条组织嵌入了关节间隙中,引发关节特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综上所诉,踝关节内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踝关节疾病之一,在受伤早期应采取相应的保守治疗措施,例如减少活动时间、避免剧烈运动、理疗、制动、康复训练以及局部封闭痛点。若经过3个月的保守治疗仍无明显疗效则使用关节镜手术对关节的伤势情况进行诊断,同时根据关节情况将撞击组织切除。本组12例患者在经过关节镜手术治疗后踝关节伤势有明显好转,对于采用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关节镜手术是一种较为理想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治的12例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据关节镜观察结果显示, 滑膜组织撞击8例, 下胫腓前韧带损伤瘢痕组织撞击2例, 半月板样组织撞击2例;伴有关节软骨损伤的10例;12例患者术后随访最短1年, 最长3年, 术后AOFAS评分相比术前有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关节镜辅助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 疗效明显, 术后AOFAS评分高于术前, 关节镜是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若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 可采取关节镜手术治疗。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刘玉杰, 王志刚, 李众利, 等.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09, 1 (1) :37-39.

[2]周玉成, 陈志伟, 戴祝, 等.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初步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骨伤, 2009, 22 (4) :303-304.

[3]杨长生, 张伟, 杨晨, 等.关节镜对踝关节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33) :4306-4308.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 例, 男11 例, 女6 例;年龄17~55 岁, 平均36 岁。左踝关节9 例, 右踝关节8 例。体育爱好者和反复踝关节扭伤者13 例, 踝部骨折术后4 例。软组织撞击11 例, 骨性撞击6 例。

1.2 根据骨赘大小和踝关节受累的程度, 按Scranton标准将其分为四型[2], Ⅰ型:

滑膜撞击, X线片显示有炎性反应, 骨刺大小为3 mm;Ⅱ型:骨软骨反应骨赘大于3 mm;Ⅲ型:严重的外生骨赘可伴有或不伴有碎裂;Ⅳ型:距骨和胫骨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改变。作者将Scranton分型Ⅰ型作为软组织撞击征, Ⅱ型、Ⅲ型、Ⅳ型作为骨性撞击征。

1.3 手术方法

腰硬联合麻醉, 仰卧位, 术前做好踝关节前外侧, 前内侧两个标准入路点。常规上止血带, 前外侧入路穿刺注入20 mL生理盐水扩张关节囊。用尖刀顺皮纹切小口, 用手锥钝性分离, 置入关节镜检查;从内向外观察三角韧带深部-内侧沟-胫距关节前部-距骨前沟-距腓韧带-胫腓韧带-胫骨, 腓骨的距骨的三叉区-外侧沟。术中镜下见踝关节前部被动活动时增生的滑膜及瘢痕组织形成活瓣及束带状皱壁夹入踝穴内。骨赘多在胫骨前唇及胫骨, 腓骨的距骨的三叉区。取内侧入路, 软组织撞击用刨刀及等离子射频汽化仪切除病变组织, 清理关节, 扩大视野, 韧带局部用等离子射频清理, 韧带皱缩。被动背伸关节正常。骨性撞击清理关节, 显露骨赘大小及部位, 用髓核钳及磨钻磨削, 镜下无撞击, 被动背伸关节正常。术前X线片示胫骨前缘骨赘 (见图1) , 术后X线片示骨赘清理干净 (见图2) 。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用抗生素3 d, 踝关节加压冷疗。3 d后下地。应用等离子射频韧带皱缩, 术后弹力绷带固定2周。足趾功能活动。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 无血管神经损伤。2 例应用等离子射频切口皮肤烫伤, 经换药全愈。

2 结 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为3~28个月, 平均11个月。术后关节肿痛消失, 固定的压痛点消失, 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无关节不稳, 无复发, 效果良好。

3 讨 论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量最大的屈戍关节, 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到踝关节上, 行走时的负荷约为体重的5倍。日常生活中行走、跳跃活动, 主要依靠踝关节的背伸、跖屈运动[3]。急性踝关节扭伤是足踝外科急诊较常见的病症。门诊最多见, 一些基层医生认识不足, 给予敷药理疗等, 患者不愿正规的治疗, 延误治疗, 以后易反复扭伤。Freeman等发现多达40%的踝关节急性扭伤会遗留某些并发症[4]。外侧副韧带是人体最常见的韧带损伤, 易导致外侧韧带及关节囊松弛, 形成瘢痕, 束带皱壁, 夹入踝关节。踝部骨折, 如Tillaux骨折等, 胫骨前缘内固定过低, 手术操作引起软组织及骨性撞击。踝关节慢性疼痛, 活动受限。

关节镜是目前真正的微创技术, 能良好的直视关节内, 准确了解关节内各种结构的病变, 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具有重要的诊断与治疗价值。当传统方法不能得出诊断性结论时, 作为一种诊断工具, 踝关节镜术会更有价值[5]。

关节镜外科是骨科领域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门学科, 一是微创与直视;二是能在动态的自然解剖条件下进行诊断和手术。随着关节镜的不断成熟和发展, 对踝关节慢性疼痛, 临床不够重视及未获诊断的病例, 具有进一步诊断和治疗良好的应用前景。

根据我们的经验, 手术指证:a) 踝关节反复扭伤史, 肿痛, 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b) 踝穴局部有固定的压痛点;c) 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 被动活动疼痛加重者;d) X线片示胫骨前唇骨赘形成;e) MRI显示形成撞击的软组织, 软骨损伤情况;f) 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 关节肿痛, 活动受限。

我们在本组病例中应用等离子射频气化仪。应用等离子射频气化消融瘢痕组织, 防止韧带处刨削时加重损伤, 缩短了手术时间, 并行韧带皱缩, 创伤小, 恢复快。随访踝关节稳定, 无复发, 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刘玉杰.实用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06.

[2]刘玉杰.实用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6:207.

[3]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740.

[4]王正义, 俞光荣.足踝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514.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撞击症患者, 其中男11例, 女2例;年龄28~55岁, 平均38岁;右踝10例, 左踝3例。8例有明确踝关节扭伤史。13例患者均有踝关节肿胀、踝关节疼痛, 活动后加重, 踝关节背伸受限。查体可发现踝关节前方压痛, 与健侧相比踝关节背伸活动受限, 被动加压活动时疼痛明显。术前X线片显示胫骨远端前唇和/或距骨颈有骨赘增生。患者既往均接受正规保守治疗效果欠佳。

1.2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标记内外踝、胫骨前肌腱和血管神经束走行。手术应用美国史塞克公司直径4 mm的30°关节镜系统。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 患侧大腿绑止血带, 仰卧位, 踝关节自然垂于手术台上, 常规消毒铺巾, 驱血, 止血带驱血, 取踝关节前内侧及前外侧入路, 小尖刀切开皮肤, 直钳做皮下及深筋膜钝性分离, 直到关节腔, 见有水流出后, 插入关节镜探查。镜下见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及瘢痕样组织增生充填于踝关节前内外侧间隙中, 依次清理踝关节前方、前内及前外侧增生紊乱的滑膜。病例中7例有骨软骨游离体, 给予取出游离体, 所有病例均有胫骨远端前方骨性骨赘撞击, 其中8例合并有距骨颈的骨赘, 一并用磨钻及骨性刨削给予磨削清除, 8例患者有骨软骨损伤, 给予用电烧头去神经化处理, 并用1.5克氏针做微骨折处理, 处理完毕镜下证实增生滑膜已清除, 踝前骨赘已削平, 前方撞击解除, 踝关节背伸正常, 则挤净关节腔内积液, 缝合伤口。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37.5 mg镇痛,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即刻踝关节冰敷, 并开始指导患者踝屈伸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 3 d后解开弹力绷带, 抽关节腔积液, 开始下床负重活动。典型病例相关图示详见图1。

1.3 中药熏洗

中药方药组成:生川乌、红花、血竭、秦艽、细辛、伸筋草、透骨草各30 g, 加水1500 ml, 浸泡30 min, 武火煎15 min, 趁热熏洗患处, 30 min/次。术后2周切口愈合后开始熏洗, 1次/d, 10次为一疗程, 一般行2~3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术后踝关节功能按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 (AOFAS评分系统) [1]评价疗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病例经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配合中药熏洗后, 症状明显改善, AOFAS评分从术前的 (45.6±4.3) 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 (87.4±5.2) 分, 手术前后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注:图 (1) :术前X片显示胫骨远端前唇及距骨颈骨赘;图 (2) :前内及前外入路;图 (3) :镜下显示胫骨远端前唇骨赘;图 (4) :骨赘削除后撞击解除;图 (5) :术后X片显示骨赘已被清除;图 (6) :手术切口

3 讨论

英文文献[2]中最早描述前踝撞击征的是Morris, 在1943年将其称之为“运动员踝”。O’Donoghue于1957年首先报道了踝关节胫骨前唇与距骨颈骨赘相互撞击, 故此病被命名为踝关节前部撞击综合征[3]。临床上此病多见于运动员或体育爱好者, 尤以足球运动员多见, 故又称足球踝。撞击症发生原理目前大多数认为有两种理论, 即牵拉理论和撞击理论。在踝关节跖屈运动或牵拉扭伤时, 关节囊会受到牵拉紧张, 反复积累性损伤, 就会引起软组织炎性反应及骨赘, 骨赘一旦形成, 就会导致踝前软组织的挤压, 从而进一步导致滑膜增生, 疼痛、肿胀随之出现, 称之为牵拉理论[4]。当踝关节极度背伸或跖屈时, 可导致距骨、腓骨、胫骨之间的撞击, 继发软骨的反复微小创伤, 创伤在反复愈合过程中就会使表层间充质纤维结缔组织、纤维软骨、透明软骨、深层肥厚软骨和软骨下骨产生钙化, 使关节间隙狭窄, 活动时加剧踝周软组织挤压, 引起慢性疼痛、肿胀等, 称之为撞击理论[5]。

本组患者术中探查发现, 撞击组织分为骨性组织和软组织。13例患者均有滑膜增生肥厚, 存在软组织撞击, 部分合并骨赘及游离体, 在镜下模拟撞击时亦有软组织嵌夹, 说明软组织撞击为其产生疼痛等症状的主要原因。对于存在骨赘的撞击征患者, 镜下去除等骨性撞击因素, 可以使背伸活动增加3°~12°, 而且疼痛消失[6]。故术中一定要对嵌压的炎性滑膜进行清理, 同时对增生的骨赘进行磨削, 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术后效果。

综上所述, 运用关节镜微创治疗踝关节撞击症, 术后配合中药熏洗,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特点,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清理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撞击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科室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例踝关节撞击症患者, 其中男11例, 女2例, 年龄2855岁, 平均38岁, 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下清理术, 并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所有患者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632个月, 平均18.5个月。末次随访时比较术前及术后AOFAS评分的差异, 评定疗效。结果:本组病例经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配合中药熏洗后, 症状明显改善, AOFAS评分从术前的 (45.6±4.3) 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 (87.4±5.2) 分, 手术前后的AOF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关节镜清理术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踝关节撞击症可获得良好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关节镜,踝关节撞击症,中药熏洗

参考文献

[1]Kitaoka H B, Alexander I J, Adelaar R S, et al.Clinical rating systems for the ankle hindfoot, midfoot, hallux, and lesser toes[J].Foot Ankle Int, 1994, 15 (7) :349-353.

[2]Morris L H.Report of cases of athlete’s ankle[J].J Bone Joint Surg Br, 1943, 27 (25) :220-224.

[3]刘玉杰, 王岩, 王立德.实用关节镜手术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28-231.

[4]Hassan A H.Treatment of anterolateral impingements of the ankle joint by arthroscopy[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 2007, 15 (9) :1150-1154.

[5]林俊豪, 许家庆, 朱磊, 等.关节镜手术治疗踝关节撞击症的临床效果观察分析[J].医学信息, 2014, 28 (36) :444-445.

股髋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第7篇

1 分类

FAI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凸轮型(Camimpingement),主要原因为股骨头形态不规则,股骨头的非球形部分在股骨头颈连接处呈异常骨赘突出,使之偏心距增加,当髋关节屈曲内旋活动时,突起的股骨头颈部反复撞击髋臼相应区域产生凸轮样撞击[5],引起盂唇损伤。另一类为钳持型(Pincers impingement) ,由于髋臼缘性撞击导致的称钳样撞击征,此型股骨头呈正常球形[5],主要原因为髋臼结构异常,如髋臼后倾、突入及加深,使之对股骨头前上部覆盖增加,当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时,髋臼盂唇反复撞击而损伤。再一类为混合型,前两种类型很少单独发生,多数合并存在,称为混合型[6]。临床上约60%~70%的FAI为两者混合型。

2 临床表现

患者有长时间的疼痛病史,甚至误诊为其他疾病。疼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初时为间歇性疼痛,继而发展为慢性迁延性,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其次为臀部和大转子外侧。疼痛为关节卡住感,在改变体位时出现关节锁住感,有时可感到有弹响。几乎所有FAI患者均有长期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史[7],但是一般无明显外伤史,或仅有轻微外伤史。

3 诊断

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典型的FAl患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体格检查等,不难做出临床诊断。FAI的诊断首先要有临床症状,并应排除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强直性脊柱炎、单纯炎症、结核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其他造成髋关节异常疾病的可能性。患者多因关节疼痛,会出现一些步态或体态,体征通常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受限,特别是屈髋内收内旋受限。撞击试验(McCarthy征)即被动屈曲、内收内旋髋关节可引发疼痛[8] 。评价FAI的影像学方法包括X线、CT和MRI检查[9]。

3.1 X线 DR正位结合蛙氏位双侧对比观察最简便、直观;影像诊断以标准骨盆正位为主,可辅助加拍蛙氏位或水平侧位片,主要观察是否具有股骨头或股骨头颈移行处形态异常及是否具有髋臼形态异常。FAI的早期改变以软骨退变为主,所以X线难以发现,需辅助CT及MRI检查。

3.2 CT 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微细骨质显影清晰,可通过各个平面的扫描以及三维重建更有效地观察、测量上述提到的指征。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可以清晰显示细微骨质结构改变,如髋臼边缘的骨赘、股骨颈疝窝、关节面下囊变等[10]。髋关节造影后行CT放射状扫描诊断盂唇损伤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适用于有MR检查禁忌证的患者[11]。但相关文献报道[12]普通X线摄影骨盆有效剂量为0.7mSv,CT则为8mSv,过度使用CT检查.会患者愈来愈面临高辐射剂量的风险。

3.3 MRI MRI可以多角度、多平面成像,能更好地评价FAI的解剖学改变,是较理想的检查手段。MRI对于软组织显像效果好,可以显示髋臼盂唇及关节软骨等软组织损伤旧[13]对于诊断软骨损伤和盂唇损伤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股骨头或髋臼骨质损伤、关节面软骨损伤及髋臼盂唇损伤部位及程度,为FA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影像学证据。

4 治疗

FAI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其根本目的都是减少髋关节撞击的发生,减少疼痛,改善功能。

4.1 保守治疗

对于初期FAI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目前FAI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手段是改变髋关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屈曲和减少运动量,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和物理治疗等。保守治疗可在短时期内缓解疼痛症状,但可导致髋关节屈肌紧张,加重髋关节碰撞。由于骨性异常结构未解除,当患者恢复活动时症状又会复发[13]。当MRI或MRA检查发现了髋臼唇或髋臼关节面软骨已有损伤,应当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4.2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则主要为髋关节切开手术、关节镜手术及关节镜结合髋关节切开手术,但疗效各有优劣。

4.2.1 关节镜手术关节镜在FAI诊断治疗中的优势是对病变的观察更为直观、微创和诊断治疗可以同时完成等,有大量髋关节镜治疗FAI的研究表明髋关节镜治疗FAI是一种更安全有效,创伤更小,恢复期更短的微创手术方法[14]。髋关节镜治疗时患者采用仰卧或侧卧位,都需要放松牵引后,髋关节在术中屈曲达40°。可以外展髋关节使前关节囊松弛,一般术侧下肢牵引固定,通过牵引松弛肌肉使关节稍分离,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用特殊髋关节镜套管进入髋关节。

摘要:对近年来发表于公开杂志上有关股髋撞击综合征的文章进行整理,归纳总结股髋撞击综合征相关知识点,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做详尽了解。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2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1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1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