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
来源: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精选6篇)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文章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概念界定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就业结构演变研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节 就业结构与城镇化关系研究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第三章 就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的关联机制分析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城镇化演化规律

一、就业结构演变规律

二、城镇化演变规律

第二节 就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产业结构通过就业结构影响城镇化发展

二、技术进步通过就业结构影响城镇化

第三节 城镇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分析

一、通过城镇完善的社保制度优化就业

二、通过城镇居民人口素质的提高影响就业

三、通过产业结构促进就业结构调整

第四章 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和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化

第一节长三角地区就业结构演化

一、就业结构时间变化

二、就业结构的空间演变

第二节 长三角地区人口城镇化时空演变

一、人口城镇化时间变化

二、人口城镇化空间分异

第三节 就业结构偏差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一、就业结构偏差

二、就业结构偏差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分析

第五章 长三角就业结构调整与人口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就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数据说明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论

第二节 就业结构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中介作用分析

一、中介作用及其检验方法

二、就业结构的中介作用分析

第六章 就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 就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面板回归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模型、选用指标和数据说明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就业结构调整对人口城镇化影响的空间回归分析

一、理论基础及模型选择

二、实证分析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启示

第一节主要结论

第二节 启示

本文结论

通过就业结构与城镇化的关联机制分析,发现就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对长三角地区第五次人口普查以来就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发展的时间变动趋势进行描述,发现:⑴产业就业结构时间变化较大,一产就业比大幅下降,二三产业就业比普遍上升;⑵产业就业结构空间分异特征明显,存在多极分化现象,长三角地区存在西北部高一产就业比低二三产业就业比和东南部一产低就业比、二产高就业比的集聚特征。

⑶人口城镇化空间分异特征较显着,两极分化较明显,长三角地区西北部低人口城镇化和东部高人口城镇化的集聚特征较显着,且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一产业就业呈负相关关系。

利用长三角地区各地市的具体数据,研究就业结构和人口城镇化的关系。

偏差分析把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42个地市的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关系分为四个等级,强调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就业结构调整。

因果检验显示非农产业就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中介作用分析证实就业结构是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一个中介变量。

面板估计结果显示,第一产业就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呈负相关关系,第一产业就业不利于人口城镇化的发展;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呈正相关关系,二三产业是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证实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就业对人口城镇化发展也具有一个正向的促进作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就业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生活性服务业,但生活性服务业的作用力度不是很强。

当城市规模为中等城市时,第二产业就业对人口城镇化具有显着正影响,城市规模为大城市、特大城市时,第二产业就业对人口城镇化的IH向影响作用不明显。

SLM模型估计结果进一步证实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化显着影响人口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率与二三产业就业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对人口城镇化发展起促进带动作用。

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对人口城镇化发展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生产性服务业就业每增加1%,人口城镇化水平提高约0.38个百分点。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2篇

工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1

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1、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在1881年,人们就开始研究电动汽车。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发明人为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这是一辆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到了1839年,苏格兰的罗伯特安德森给四轮马车装上了电池和电动机,将其成功改造为世界上第一辆靠电力驱动的车辆[1]但是随后内燃机的出现以及内燃机汽车技术的成熟,使得内燃机汽车取代了电动汽车。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电动汽车重新成为世界性的研发热点,世界上各大汽车公司都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电动汽车,各国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或制定计划,以促进本国电动汽车的发展。

(1)美国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美国是汽车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每年的石油消耗量和汽车污染物排放量也都居世界首位。为增强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政府提出了著名的PNGV计划和FreedomCAR计划。其主要是为了开发出无污染、燃料能量转换效率高、成本具有竞争力的电动汽车。

(2)日本的电动汽车开发计划日本也是汽车生产大国,汽车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二,而且日本的石油匮乏,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因此,日本政府及日本各大汽车公司对电动汽车的开发也十分重视。日本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处于世界地位。日本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主要有:低公害汽车开发普及行动计划、JHFC示范工程、专项研究计划等。

(3)我国电动车研发计划我国也早已将电动汽车的研发以及电动汽车产业化列为重点项目,并制定了电动汽车发展规划。比如说863计划的EV、FCEV和HEV研发纲领和973计划的电动汽车专项计划。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选择新一代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我国汽车工业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组织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部门、汽车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四位一体的方式进行联合攻关。

然而,目前世界上关于纯电动汽车的研究还不是很成熟,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电动汽车主要还是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电动汽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充电时间过长、行驶里程过短等。因此产生了一种电动汽车的初级或过渡产品,就是电动观光车。目前国内外对电动观光车的研究已经相当成熟,20xx年至今,蓄电池观光车(轻型电动车)在中国获得了较快发展,从无到有,到07、产销量达到25000辆左右。企业的数量也从开始的一两家,发展到多家。20xx年国家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以来,已领取制造许可证的企业超过60家[3]且大部分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在国内比较优秀的电动观光车生产厂家有玛西尔电动车、沃森电动车、朗逸电动车等

2、生产需求状况

当今世界,石油、煤炭、天然气三种传统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总量的90%以上,其中石油又占一半以上。然而,最新资料显示,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仅够人类再使用41年;天然气总储最为176万亿立方米,仅够人类再使用63年;煤炭蕴藏总量1.0316万亿吨仅可使用230年。即使改用核能也是困难重重。已探明核原料铀矿的储量436万吨,也仅可供开采72年。海水中的铀、锂等储量丰富,可供人类使用上万年,可是人类近期还没有能力从海水中提炼出核原料来。由此可见,目前全世界最为依赖的能源石油和天然气,在2l世纪的上半叶即将趋于枯竭。据资料,到20xx年全球能源消费量将增加60%,其中,亚洲及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每年增长4%,翻一番;发达国家每年增长1.3%。按能源种类分析,石油预计增长率为每年2.2%,20年增长59%,到那时石油仍然维持第一能源的地位,在全球能源总消费量中占40%以上的比例;天然气将增长一倍,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由目前的23%上升到28%;由于空气污染和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煤炭消耗的比例从目前的22%降到20%;由于技术问题、经济成本问题,水能、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的使用占耗能总量的比例将会略有下降,核能将略有增长。换言之,在近二三十年里,核能和可再牛的风能、水能、太阳能远远无法替代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因此,人类对石油、天然气的依赖将越来越严重,而它们的储量是有限的,这种供需矛盾导致了全球范围迫在眉睫的能源危机。科学家预测,20xx年全球石油消费将达到峰,从20xx年石油开始枯竭。这种供需矛盾的大势导致石油价格不断上涨。此外,各国为预防恐怖攻击,正加强对能源生产、运输的保护设施和防范力量,这些增加的投入最终必然反映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上。更何况拥有全球2/3石油储量的中东地区,一直处于政治的动荡或战争之中,在这些剀素的推波助澜下,石油、天然气价格一路飚升势小可挡。在世界能源危机中,众多石油、天然气进口国的国民经济受到了沉重地打击,保证能源供应的安全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的头等大事之一[4]。

同时,目前世界上很多发展中国家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的问题。我国近几年来这一问题尤为严重,雾霾现象日益严重,其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区域性雾霾频繁发生,区域整体环境质量不断恶化。雾霾污染已经给气候、环境、经济发展、公众健康和生活方式等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它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公共问题。雾霾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它主要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气候变化绿皮书(20xx)指出,雾霾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断积累[5],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汽车废气中的污染物有100多种,其中对人体危害的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和碳微粒等。因此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燃料的内燃机汽车对空气污染非常大。

因此,电动观光车作为电动汽车初级形式应运而生。电动观光车具有很多优点:

(1)电动观光车可以较好的解决汽车队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电动汽车的电源本身不排放有害气体。给蓄电池充电所用的电力可以来自对大气造成污染的能源,如水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即使使用煤发电,除二氧化硫及微粒外,其他排放物均比内燃机汽车少,而且电厂大多建在远离人口密集的城市,对居民损害较少。此外,电厂煤燃烧是固定集中排放,燃烧过程较易控制,有害物质较易清楚。正因为如此,电动汽车也被称为绿色汽车。

(2)电动观光车可以解决汽车对石油资源的依赖电动汽车用车载电源有蓄电池、燃料电池、飞轮电池、太阳电池和车载发电机组等。蓄电池充电所需的电能可充分利用水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太阳能等丰富的能源转化而来。也就是说,电动汽车可以不依赖于石油资源,所节省的大量石油可缓解依赖石油的化工原料日益匮乏的压力。

(3)电动观光车可以节约大量能源电动汽车用蓄电池可利用晚间富余的电力进行充电,从而避免大量富余电力的浪费,提高电网电能的利用率。电动汽车还可以在减速、制动、下坡时,将电机转换为发电机,实现能量回馈,进一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6]。

基于上述优点,电动观光车产业迅速发展,20xx年至今,电动观光车在中国获得了较快发展,从无到有,到07、08年产销量达到25000辆左右。企业的数量也从开始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领取制造许可证的企业超过60家,近一两年来,国家制定了许多鼓励企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这其中就包括电动观光车研制,但从目前已出台的政策看,如20xx年11月,国务院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今年2月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强调了对新能源汽车及车用电池组等关键技术的.支持。

3、选题目的和意义

此次选题主要是对电动观光车的行驶系统和制动系统进行分析设计。电动观光车的悬架系统与传统燃油汽车悬架系统各部件大致相同,但国内电动观光车的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大都是采用内燃机汽车的车身和悬架系统。因此电动观光车与传统汽车各系统有很大的质量、几何外形、安装空间位置的差异,所以必须研制出一种适合电动汽车的悬架系统以及制动系统,来改善电动汽车的舒适程度和抗外界干扰的稳定性能和制动性能[7]。行驶系统包括车桥、车轮、悬架,其中车桥包括转向驱动桥和从动支持桥。要进行分析设计的参数有很多,比如转向驱动桥和从动支持桥的结构参数、轮胎的选型与转向轮定位参数、悬架弹性元件、减震器、导向机构的参数尺寸与使用性能。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装置和制动控制装置。制动器结构参数、制动器制动效能、制动器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制动控制装置的结构参数和可靠性、安全性等。

参考文献

[1]麻友良等。电动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12

[2]张正杰。蓄电池观光车走向纯电动汽车的障碍[J]。第六届全国轻型电动车技术研讨会,20xx;

[3]陈宝强。旅游观光车现状分析[J]。第六届全国轻型电动车技术会,20xx;

[4]懂守聪。从国际能源危机看建筑节能[J]。建筑设计管理,20xx;

[5]姜丙毅等。雾霾治理的政府间合作机制[J]。学术探索,20xx;

[6]麻友良等。电动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6;

[7]乔长胜等。基于ADAMS/View微型旅游观光电动汽车悬架仿真分析[J]。机械工程师,20xx;

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

1、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蓄电池观光车与传统汽车的区别在于动力输出部分,用动力型电池、驱动电机代替了汽车的油箱、发动机。蓄电池观光车一般有3大部分组成,包括电气系统、底盘和车身。此处主要研究其中底盘部分的行驶系和制动系,其中行驶系起纽带和承载的作用。主要包括车桥、车轮和悬架。制动系用于控制车速和停车。包括制动器和制动控制装置。主要研究内容有如下几点:

⑴分析设计并校核车桥结构,包括转向驱动桥和从动支持桥

⑵选用并校核合适的车轮型号

⑶分析设计并校核合适的悬架结构

⑷分析设计并校核合适的制动器类型与具体参数,包括行车制动装置与驻车制动装置

⑸分析设计并校核合适的制动控制装置

2、研究思路

1、仔细阅读任务书,了解毕业设计的整体规划和要求。

2、根据任务书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并整理,熟悉课题内容,完成开题告。

3、结构设计。即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和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各部件的结构类型。

4、确定各结构类型的具体形式和参数。

5、进行计算分析与校核。

6、根据上面设计的具体参数,画出部分零部件的图纸。

7、进行修改完善,准备并参加答辩

3、工作流程

1、根据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构造研究电动观光车的行驶系和制动系工作原理。

2、计算行驶系和制动系的相关数据。

3、进行运动和强度校核。

4、根据相关数绘制CAD二维图和三维图。

5、若校核不合格,则修改数据,再回到第二步,若校核合格,则完成设计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第13周:实习,调研,收集资料,熟悉课题内容,完成开题报告。

第45周:完成制动系和行驶系的总体方案设计及性能参数计算。

第69周:完成固定钳盘式制动器的结构设计和三维建模与装配及中期答辩。

第1011周:完成装配总图及主要零部件图。

第1213周:整理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底前完成毕业设计主要工作。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3篇

一、学生方面

1. 自身的因素。

由于我们学校是工科学校, 所以存在一部分学生语言基本功差, 语句不通, 不能很好地总结自己所做的毕业设计, 答辩的时候也不能充分的把自己所做的毕业设计 (论文) 给大家很好地进行阐述。我工作的这些年每次毕业设计都能碰上若干个这样的学生, 平时做毕业设计 (论文) 也挺认真, 过程还不错。但是, 写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的时候, 就不知道怎么写论文, 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转化成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这些学生普遍较内向, 在众人面前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但相对另一部分学生, 上面谈到的学生起码还勤奋努力。而现在大学里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 上大学没有明确的目标, 对自己没有很好的规划, 得过且过。因而, 这部分学生在做毕业设计 (论文) 的时候, 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课题, 而是选择老师, 选择自认为要求不太严格的老师所出的题目, 以求毕业设计 (论文) 顺利通过。毕业设计 (论文) 中大量抄袭现象, 也主要是在这些学生身上出现的。此外, 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就业去向与所学专业相差较远, 因而对所做的毕业设计 (论文) 缺乏兴趣和积极性, 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所写出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2. 时间的安排。

一般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都是安排在第八学期, 而这段时间又是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期。由于近年来学生的就业压力一直很大, 就业率又是目前各高校重点抓的工作之一, 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的时间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有很多企业公司还要求学生去企业当地去面试, 这样一个来回, 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左右。如果学生到两三个企业去面试, 那这段时间学生必然没有精力去考虑毕业设计, 等到工作找好了, 他又要重新开始熟悉毕业设计 (论文) 的内容。而对于达到研究生复试线的学生, 要忙复试、调档、调剂、找导师等, 现在的研究生复试都是有好几部分, 且要求学生去学校现场复试。所以, 这批学生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心思做毕业设计 (论文) , 都是在抓紧时间准备复试, 而到真正要复试的时候, 往往都要四月中下旬了, 这就占去了实际毕业设计 (论文) 时间的一半了。所以以上两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肯定是很难保证的。

3. 校外毕业设计 (论文) 。

当前, 有一些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和用人单位签约, 这其中大多数用人单位都要求学生提前到单位工作。但是, 由于学生在校外, 没有老师指导, 管理不易,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进度状况和完成情况难以控制。再加上实际上用人单位更多的是让学生直接进入岗位培训, 从事具体的工作, 和正式员工一样上下班, 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 用人单位也没有相应的条件让学生去做毕业设计 (论文) 。这直接导致了大多数学生都是在企业内部拷贝一些资料, 到五月中下旬回到学校才开始做他的毕业设计 (论文) 。所以, 这些年去企业的学生整体做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都不高。

二、教师方面

1. 选题因素。

目前, 各高校在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方面都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但是到具体实际操作时, 指导教师布置的题目仍然有一些多届相同的题目, 比较陈旧, 缺乏创新, 在某些环节上机械地重复劳动, 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些毕业设计 (论文) 选题不是太大就是偏小, 各题目之间难易程度相差较大, 起不到综合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作用。指导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部分教师闭门造车, 脱离实际, 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不能联系工程、生产及学科发展的实际需要。

2. 扩招的影响。

在高校还没有扩招之时, 一名教师一般指导三名左右的学生, 科研和教学方面的要求也没有现在这样大的压力, 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过程中去。而这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大范围扩招, 学生数增长迅速, 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而老师数目的增长相对要慢得多, 而且增加的几乎都是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的年青教师, 从而使得一名教师一般都要指导六名左右的学生, 甚至更多。指导的学生人数翻了一番以上, 但是指导教师没有过多的新课题, 从而使得毕业设计 (论文) 最开始就没有办法很好地把专业和实际联系起来。再加上目前各高校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压力已经非常大了, 而且毕业设计过于集中。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指导教师即使投入和以前相同的精力和时间, 分配到每一名学生的工作也最少缩水了一半, 这些自然会反映到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上。

3. 自身因素。

由于缺乏对指导教师进行相关业务培训, 部分指导教师指导水平低, 科研能力差, 知识结构老化, 对毕业设计 (论文) 内容理解不够透彻, 不能准确把握所选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的广度和深度。可以想象, 他带的学生如何能够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 而他也只能靠自己不断摸索进步。还有部分指导教师是“老好人”, 像前面1.2提到的两种学生的情况, 一般指导教师往往都会为学生着想, 采取默许的态度。这种还可以理解, 因为就业和考研毕竟是大事。而有的教师的“好人作风”, 是平时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管理松散, 要求低, 查好资料让学生看, 写论文时让把以前学生做的论文和相关图纸好好参考, 而在最后毕业答辩的时候, 又总是维护自己所指导的学生, 希望他们都能顺利通过。此外, 由于指导教师基本上都有大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有的还要从事行政工作, 这使得他们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 的工作量多少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其他方面

1. 中国的教育制度。

其实, 各高校目前关于毕业设计 (论文) 方面的制度已经比较健全了, 但是为什么大多数老师都认真地按照制度执行了, 仍然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比较差。笔者认为目前这种整体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下滑, 核心还是在当前的中国教育。无论是小学、中学或大学, 全都是固定模式的教育, 而且都是形式重于内容, 教育出来的学生都是应试教育和规范教育的产物。学校对于毕业设计 (论文) 的格式要求非常严格, 并且规定格式不符合规范的不予答辩。但是正是这些规矩导致了学生思维的固定模式, 没有动力, 没有创造性, 过分地强调细枝末节, 反而忽略了本原。我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论文) 的过程中感触很深, 学生基本完全失去了自己寻找答案的动力。当面临问题的时候从没有想过自己解决问题, 完全依赖指导教师的指导, 甚至于有的学生希望毕业设计 (论文) 说明书都由老师做好就最好了。像这种推一步, 走一步的学生, 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不高也就不足为怪了。

2. 经费问题。

从客观条件来说, 虽然近几年教学经费是有一些增长, 但远没有达到要求,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软硬件设施还相差不少。缺乏经费的支持出现了实验条件不足, 设计内容陈旧, 调研实习环节也是走马观花, 不能落到实处。由于经费的缺乏, 许多毕业设计 (论文) 题目的条件都不允许, 自然也没法做到真题真做。

3. 毕业率的考虑。

各高校虽然现在都有二次答辩这一过程, 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毕业率, 一般都不会在答辩环节卡住学生, 整个放松了对毕业答辩的质量控制。像前面提到的考研的学生, 如果其考上了研究生, 但是因为时间和精力投入得不够, 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较差时, 指导老师们一般也会让他过。还有毕业设计 (论文) 较差的学生, 因为用人单位要求他有学位证和毕业证才能报到, 指导老师们为了他们能有工作, 也只好放过去。其实, 低年级的学生们看到毕业班的学生就是这样进行毕业设计 (论文) 的, 所以到他自己做毕业设计 (论文) 时, 给笔者的感觉都有点有恃无恐了, 这也就给毕业设计 (论文) 整体质量下滑打下伏笔。

四、结语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环节。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学生走出校门后的能力, 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按照毕业设计 (论文) 方面的制度来执行, 努力确保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

摘要:针对目前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整体质量下滑, 从学生相关的方面、指导教师相关的方面及其他制度和管理方面详细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

关键词: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原因

参考文献

[1]孙正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05, 6 (2) :200-203.

工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工科毕业设计 写作能力 理论与实践 改革措施

我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的独立学院,自2010届以来 ,已经陆续有好几届本科毕业生迈出校门,走向社会。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必须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工科一般称为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才能完成全部学业,取得毕业资格。实际上很多学校在第七学期下半叶就已经启动毕业设计,而第八学期除了要进行毕业实习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毕业设计了。毕业设计一般有以下几个流程:指导教师拟题,经系部审批后公布,学生对照选题(一人一题,也可另外自行选题)。确定选题后,教师向学生下达任务书并提出相关要求,学生撰写开题报告,经教师审阅同意后,学生开始撰写毕业设计(正文),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一般要求学生在外实习期间内得回校数次,接受教师的当面检查与指导。我们在对几届学生的指导中发现,在论文写作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就几个问题作些漫谈,错谬之处,期待专家指正。

一、工科生的写作能力低下,可能源自高中阶段的分科教学模式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学教育在高二一开始就让学生分成文、理两科,理科生重点学习数理化生,语文与写作知识的学习则退居次要地位。许多工科生虽然经过四年的大学学习,由于大学阶段一般不再进行语文(特别是应用文)教学,因此他们的写作水平基本停留在高中阶段。这一缺陷在毕业设计的写作中暴露得淋漓尽致。如有些学生错别字连篇,句逗不分;有的词不达意,废话连篇;有的对写作排版的基本格式也不清楚,连另起一行时首字前应该空两字的常规也不知道。这充分暴露出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不足,特别是应用文教学的缺失。这一问题导致指导教师将大量时间花费在对论文格式的指导上,影响了对论文正题的指导,从而产生喧宾夺主的负面作用。

对应的对策是,适当增加指导时间,强调对论文格式规范的要求,并给出格式模板,必要时进行集体专项指导。最可靠的办法还是一对一的多轮指导,一般需要修改3~4遍甚至更多,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加强责任心,并对学生严格要求。

二、独立学院工科毕业设计应该理论与实践并重,并向实践考核倾斜

基于工科特点,毕业生要完成的任务就是毕业“设计”,通常是对某一工业产品(或某一工艺过程)进行设计,一般是要求给出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案、产品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调试过程,特别重视数据的积累与分析。这就意味着毕业生不但要写作论文(设计),而且要动手做出样品。对独立学院工科学生尤其要如此要求,因为培养目标就是“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与重点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理论基础的学习相对薄弱,但他们往往喜欢动手,因而实践操作能力较强。再加上四年学习过程中不乏各种实验、课程设计、小制作、学科竞赛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因此在毕业设计时拿出一两件小型电子作品不是什么难事,能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制作出机器人、赛车模型等竞赛级别的作品。这一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工科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抢手程度不亚于一些重点院校毕业生,因为这样的学生稍加培训即可上岗,大大降低了企业对新人培训的成本。

三、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形势,独立学院工科毕业设计应该未雨绸缪

李克强总理最近指出,要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保持充分就业提供支撑。闻风而动。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新增的数百所地方高校中将有半数要向技术类型高校转型,这是又一次新的教育改革战略走向。独立学院大多由职业院校升格而来,本身就带有浓厚的职教氛围,特别是其中的工科专业。这次的改革动向无疑是为独立学院的“回归”提供了最好的契机。毕业设计作为对工科学生学业的最后鉴别手段,因应当前形势变化,应该作出怎样的调整以及改革 ,无疑必须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笔者认为,这种“回归”决不能是单纯意义上的“退归”,退到原来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的层次上,而必须是“取其精华”,即在保持独立学院(本科)毕业水准的基础上,对原职业院校工科毕业设计相对重视实践能力这一点给以发扬光大,在整个毕业设计进程中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比重,以适应“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市场需求。部分具体做法可以考虑如下:

1、毕业设计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毕业设计选题直接来自实习项目

几年来对毕业设计指导的实践证明,完全由教师拟题存在着一定缺陷。因理论课教师的拟题资源一般来自于书本或网络,所拟题目学生不熟悉或根本不了解,会感觉写作难度大,甚或无所适从,又必须完成任务,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完全依赖教师的“指导”,或者是从网络上下载(有的虽然作了修改,但下载的痕迹仍比比皆是),这种做法也留下了“学术腐败”(抄袭)的隐患。

如果由学生自主选题,并要求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这对学生来说,选题来自实实在在的生产实际,是他们十分熟悉的东西,他们既有足够的自信,也会有创新的冲动,同时还能受到实习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就地指导,就可能写出好的有一定价值的毕业设计作品。当然,为了保证选题的合理性(既不过深过高也不过于简单),事先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与审查,是必须的步骤。

其次,直接由实习项目中选题,对学生就业十分有利。因毕业设计做得好,甚至出现创新点,对企业的生产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这样的毕业生会立即被实习单位留用。

2、毕业设计(论文)理论方面的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侧重设计过程与数据分析

目前工科毕业设计(论文)通行的做法是要求全文不少于几万字符,否则似乎便不足以显示“论文”的档次。为了满足这一要求,许多学生便从网上、书上将相关的原理、发展前景、应用介绍等等抄录下来,填塞到论文中凑够字数,而实际的制作过程、数据分析则相对薄弱甚至一笔带过。笔者以为,为加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应明确规定,实际的制作过程、数据分析等内容比例应该不少于全文的百分之六十,而论文的字数也不宜要求过多,以一万字左右为宜(能多写则提倡,但比例应同前文要求)。这样既可减轻写作负担,又能保证写作重点向实践倾斜。

3、工科毕业设计的另一主要内容,是作品的实物制作或仿真

理工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第5篇

① 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s)是当今平板显示器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与液晶显示器(LCD)相比,OLEDs具有低能耗、生产成本低(比液晶低20%~30%) 、自发光、宽视角、工艺简单、成本低、温度适应性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目前,在手机、PDA、数码相机等小屏显示应用领域OLEDs已经开始取代传统的LCD 显示屏 。

OLED显示器驱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无源矩阵OLED(Passive Matrix OLED,简称PMOLED)和有源矩阵OLED(Active Matrix OLED,简称AMOLED)。PMOLED采用行列扫描的方式驱动相应的像素发光,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但器件能耗高,分辨率有限,器件寿命和显示品质也无法同TFT-LCD 相抗衡。在AMOLED 中,每个发光像素都有独立的TFT电路驱动,不存在交叉串扰问题,亮度、寿命以及分辨率等都较PMOLED 有大幅提高 。由于显示器未来发展趋势是向着高精细画质应用,PMOLED驱动方式已无法满足要求。因此,发展AMOLED驱动技术,解决有机发光显示器的“瓶颈”问题显得日益迫切。

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是AMOLED显示器的核心技术内容,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项目致力于基于薄膜晶体管(TFT)的AMOLED显示器像素驱动电路的研究与实现。

② 工作任务分析

目前,应用于AMOLED的薄膜晶体管主要有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 TFT)和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 TFT),二者实现量产的优势最大 。a-Si TFT与LTPS TFT相比具有工艺简单、价格低、制备成品率高、关态漏电流小等优点。但a-Si TFT载流子迁移率低,器件的尺寸要比LTPS TFT大得多,而且驱动电压和信号电压都比较大,这些不利因素会造成显示屏像素开口率下降、OLED的寿命缩短 ,同时a-Si TFT技术存在着过高的光敏感性问题 。LTPS TFT具有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相比于非晶硅工艺,其特征尺寸可以做到更小,增加OLED像素的开口率,还可以实现将显示器的外围驱动电路集成于显示器的周边。

OLED有源矩阵驱动方式可分为电流编程模式和电压编程模式。电流编程是在数据线上提供一恒定电流通过电流镜的作用控制OLED上流过的电流,即根据通入电流的大小控制像素的明暗程度(灰阶)。文献[4]和[9]是采用电流编程模式。采用电流编程技术的AMOLED画面具有自动补偿LTPS TFT器件差异的功能,由此能提供高均匀度及高精细的画质表现,但在低色阶区电流写入不足 。在电流编程之前还需要以电压驱动一小段时间使OLED本身的寄生电容预充电(precharge)使OLED的两端电压达到导通电压,导致建立时间长,扫描频率不能太高,限制了电流编程模式只适用于中小尺寸显示 。另外,电流镜设计中一般要求至少两个LTPS TFT的物理特性是一致的(阈值电压、迁移率等相同),对于目前的多晶硅工艺这是很难实现的。 电压编程模式是在数据线上使用电压信号控制流经OLED的电流而决定像素的明暗程度。电压编程模式结构简单,开口率高,像素充电迅速,功耗小,控制方便,外围驱动芯片设计容易、成本低。通过像素驱动电路的设计可补偿LTPS TFT阈值电压的差异及OLED导通电压随时间退化,还可以补偿大面积显示中电源线寄生电阻引起的电压降,但无法补偿TFT中载流子迁移率的差异。尽管如此,可以通过优化LTPS TFT制备工艺提高迁移率的均匀性。

最简单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如右图所示,包含两个薄膜晶体管(TFT)和一个存储电容(简称2T1C电路),其中一个开关 (switching) TFT,一个驱动(driving)TFT。当扫描线(scan line)开启时,外部电路送入电压数据信号经由开关TFT存储在存储电容(Cs)中,此电压信号控制驱动TFT导通电流大小,也就决定了OLED的灰阶;当扫描线关闭时,存储于Cs中的电压仍能保持驱动TFT在导通状态,故能在一个画面时间内维持OLED的固定电流。

与TFT-LCD利用稳定的电压控制亮度不同,OLED器件属于电流驱动,需要稳定的电流来控制发光。由于制程和器件老化等原因,各个像素点驱动管TFT的阈值电压存在不均匀性,这样导致流过各个像素点OLED的电流会发生变化,影响图像显示的均匀性。因此有必要对像素电路提出补偿,使流过各个像素点的电流非均匀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很多文献 在仿真的过程中,将OLED器件作为一个二极管和电容的`并联,本项目中采用的OLED模型也是将一个二极管和电容并联。本项目采用EDA仿真软件Hspice,对设计的AMOLED像素驱动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并提取出合理的参数,实现对驱动管TFT阈值漂移的补偿。

③ 国内外研究现状

2T1C像素驱动电路结构简单,像素开口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因此2T1C电路的研究吸引了不少研究单位 。吉林大学司玉娟等 曾经做过传统AMOLED像素驱动电路的仿真研究,在合理选择Poly-Si TFT模型参数的基础上, 对2T1C像素驱动电路进行详细分析, 总结出驱动电路的合理工作参量, 并详细分析它们的变化对驱动电路的影响, 为像素驱动电路设计分析提供依据。Sanford等 把OLED器件不仅作为发光器件,而且把它作为一个电容使用,提出了一种可以补偿阈值漂移的2T1C电路,但是它并不能完全消除阈值漂移的影响。

此外多个研究单位提出了多于2个TFT的TFT补偿电路。R.Dawson等 首先提出了四个TFT和二个电容的补偿电路,它不但可以补偿值电压的改变,还可以减少电源线寄生电阻导致的电压降,与传统2T1C驱动电路相比,可以使得面板的亮度更加均匀。J.H.Lee等 提出了一种基于氢化非晶硅薄膜晶体管(a-Si:H TFT)可补偿阈值漂移的6T1C像素驱动电路,实验表明文献[12]中所设计的像素驱动电路随着工作时间的变化,流过OLED的电流只有7%的衰减,远远小于传统2T1C电路的28%,仿真和实验都表明这种6T1C电路能够维持相当的电流稳定性,从而保持面板发光亮度的基本不变。C.L.Lin等 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电路,这款基于Poly-Si TFT 的5T1C 像素电路采用光学反馈的方式,不仅消除了Poly-Si TFT的驱动管阈值电压不均造成的像素点发光亮度不均,而且弥补了由于OLED本身的退化导致的发光亮度下降。同时,相比于文献[12],文献[13]少了一个晶体管从而提高了像素的开口率。文献[14][15]均是五个TFT和一个电容的像素驱动电路,对LTPS TFT的驱动管由于制程工艺造成阈值电压不均提出了补偿,提高了像素点的发光均匀程度。文献[11]-[15]的像素电路使用了多个TFT,导致控制线路复杂,降低了像素点的开口率,基于此文献[16]提出了三个TFT和一个电容的补偿电路,这个电路不需要驱动管TFT的阈值产生阶段,从而控制信号波形与传统2T1C电路一样简单。以上像素补偿电路[11]-[16]皆是基于电压编程模式。文献[9]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编程的4T1C电路,仿真和实验同时证明该电路能够补偿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LTPS-TFT)的阈值电压和迁移率的不均。当像素点温度从27 升至60 时,该4T1C电路流过OLED的电路仅增加了1.5%,而传统2T1C电路流过OLED的电流将增加37% 。

④ 毕业设计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

第1-2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及撰写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第3-4周:优化传统2T1C像素电路设计参数,2T1C电路动态分析和仿真,进一步熟悉Hspice和AIM-spice仿真软件的使用。

第5-6周:研究文献[13]中的像素电路,提取OLED器件、存储电容和TFT器件的模型参数。

第7-8周:进一步阅读文献,找像素电路设计的灵感,并构思新的阈值补偿电路拓扑结构。

第9-12周:仿真分析新的电路拓扑,并提取出合理的模型和工艺参数。

第13-14周:撰写毕业设计报告,准备毕业答辩。

第15周:毕业答辩。

⑤ 参考文献

[1]黄春辉,李富友,黄维.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第一章.

[2] 司玉娟, 冯凯, 郎六琪, 刘式墉. 一种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AM-OLED)驱动电路的设计[J]. 发光学报, 2005, (02):257-261

[3] 刘小灵, 刘汉华, 郑学仁, 李斌, 冯秉刚, 彭俊彪. OLED点阵驱动电路设计及OLED驱动特性研究[J]. 液晶与显示, 2005, (02):140-144

[4] 郭英英, 李荣玉, 梁宝闻, 王帅, 陈秀锦. AM-OLED四管像素驱动电路特性研究[J]. 液晶与显示, 2008, (06):667-670

[5]陈金鑫,黄孝文.OLED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第九章.

[6] 司玉娟,李春星,刘式墉. 有源OLED两管TFT像素驱动电路的仿真研究[J]. 发光学报, 2002, 23(05):518-522 .

[7]李震梅, 董传岱. AM-OLED像素驱动电路的研究[J]. 电视技术, , (12):49-51

[8] A. Nathan, G. R. Chaji, and S. J. Ashtiani, “Driving schemes for a-Si andLTPS AMOLED displays,” J. Display Technol., vol. 1, no. 2, pp. 267–277,Dec. 2005.

[9] J. H. Lee , W. J. Nam , B. K. Kim , H. S. Choi , Y. M. Ha and M. K. Han “A new poly-Si TFT current-mirror pixel for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vol. 27, pp. 830 2006.

[10] J. L. Sanford and F. R. Libsch, “Vt compensation performance of voltagedata AMOLED pixel circuits,” in Proc. IDRC, 2003, pp. 38–40.

[11]R.Dawson, Z. Shen, D.A. Furst, S. Connor, J. Hsu,M.G. Kane, R.G. Stewart, A. Ipri, C.N. King, P.J.Green, R.T. Flegal, S. Pearson, W.A. Barrow, E.Dickey, K. Ping, S. Robinson, C.W. Tang, S. VanSlyke, F. Chen, J. Shi, J.C. Sturm and M.H. Lu,“Design of an Improved Pixel for a Polysilicon Active-Matrix Organic LED Display,” SI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Proceedings, , pg. 11.

[12] J. H. Lee, J. H. Kim, and M. K. Han, “A new a-Si:H TFT pixel circuit compensating the threshold voltage shift of a-Si:H TFT and OLED for active matrix OLED,”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vol. 26, no. 12, pp.897–899, Dec. 2005.

[13] C. L. Lin and Y. C. Chen, “A novel LTPS-TFT pixel circuit compensating for TFT threshold-voltage shift and OLED degradation for AMOLED,”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 vol. 28, no. 2, pp. 129–131,Feb. 2007.

[14] H.Y.Lu, P.T.Liu,T.C.Chang, S.Chi. “Enhancement of brightness uniformity by a new voltage-modulated pixel design for AMOLED displays.”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2006, 27(9):743-745.

[15] B.T. Chen, Y.H. Tai, Y.J. Kuo, C.C. Tsai and H.C. Cheng, “New pixel circuits for driving active 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 Solid-State Electron 50 (2) (2006), pp. 272–275

工科毕业论文书写方法 第6篇

1、选题

5、查资料(网络,全新,顺藤摸瓜)

2、明确论点(重要性)0、定位(对象,方1法,结论有一d新)

5、Title(精炼准确,不k宜简或繁)0、Abstract 固定结构:研究什8么k问题、在情况下j、用什5么m方7法、论文3的主要结论、意义e

2、绪论 固定结构:论文4的重要性(宏观)、具体研究对象重要性、相关的研究状况(文6献综述原则:新,全,正面为8主)侧重于q近0年的文0献、指出尚未涉及w的对象或尚未得到的结论,或尚未统一m的观点、给出论文7的目的

2、理论或方6程描述:只叙述与n论文0有关的、用别人g的理论或方1程要注明标注、方8程或公2式符号要逐一j说明 40、研究方3法介4绍:尽可能详细,尤g其是关于s方1法本身的研究,新颖、合适、出处、利弊

11、结果分6析讨论:图形规范,如线条粗细、符号文7字大j小l、坐标和变量标注、图形大k小q;对图形或表格结果叙述,如变量之t间关系;更重要的且更显功力n是通过便面结果,引7出隐含结论,此时可以4结合别人a或自己m成果叙述,尽量展开i话题。

相关文章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精选13篇)2024中考体育考试安全预案 第1篇清涧分部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理科实验操作、体育考试安全工作预案为...

1
2025-09-19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

2024国培总结(精选9篇)2024国培总结 第1篇2017教师国培学习总结当今社会,教事业迅猛发展,各类培训数不胜数,而“国培”对于我们教育发...

1
2025-09-19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精选5篇)2024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稿及串词 第1篇2018年单位与单位的新年联欢会主持...

1
2025-09-19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精选6篇)2024年上海市崇明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第1篇2017年崇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一...

1
2025-09-19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精选13篇)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第1篇2010—2011学年下学期六年级...

1
2025-09-19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精选12篇)2011《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 第1篇2011公考备考:《农业农村工作知识》高频考点2011-0...

1
2025-09-19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

以案促改主持词(精选4篇)以案促改主持词 第1篇主持词同志们:根据市委要求,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局开展案件剖析做好以案促改工作动...

1
2025-09-19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精选5篇)2024致自己的励志说说 第1篇人生,说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为能左右你心情的东西太多。以下是...

1
2025-09-19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