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广西藤县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广西藤县范文(精选6篇)

广西藤县 第1篇

广西作为重要的铅锌矿生产基地, 主要的铅锌矿有河三铅锌矿、佛子冲铅锌矿、泗顶铅锌矿、大新铅锌矿、阳朔老厂铅锌矿、大黎银多金属矿区油麻冲矿段等。

1 大黎矿区油麻冲矿段简介

1.1 地理位置

油麻冲矿段是广西藤县大黎银多金属矿区的一个矿段, 属蒙山县陈圹镇管辖, 地理座标:东经110°34′21″至110°35′51″, 北纬23°53′01″至23°54′21″, 面积4.7 km2。东与广西蒙山县陈圹镇接壤, 相距约10 km;西与广西藤县大黎镇相邻, 相距约2 km。公路通到陈圹, 与桂 (林) 梧 (州) 高速公路相接, 交通方便 (见图1) 。

1.2 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华南准地台南缘的大瑶山隆区中部, 大瑶山复式背斜南骥倾末端。区内广泛出露寒武系地层, 构成褶皱基底, 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白垩系地层构成隆起区的沉积复盖层。由于风化剥蚀较深, 矿区周围的沉积复盖层已剥蚀无遗, 仅在东侧邻区 (桃花、古袍金矿区外围) 可见泥盆系和白垩系地层, 地层呈零星分布。寒武系地层出露以黄垌口组为主, 其次为小内冲组、培地组, 普遍受轻微区域变质作用。

1.2.1 区域基底

基底为一系列的紧密复式线状褶皱, 轴向近东西向, 盖层褶皱平缓宽阔, 但大多数遭受剥蚀而残缺不全。断裂构造发育, 不同时期的北东东向、南北向、北西向断裂纵横交错, 其中北东-北东东向的凭祥-大黎深断裂通过本区, 为一控岩控矿断裂构造, 对本区域的成矿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控制岩浆侵入和矿床 (矿化) 的分布, 形成一重要的构造岩浆成矿带, 有些矿床 (体) 直接产于其中及其附近派生的次级断裂带中。

1.2.2 岩浆活动

区内岩浆活动比较强烈, 主要是沿大黎断裂带分布, 以加里东期花岗岩、石英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正长斑岩、斜长斑岩为主, 呈小岩枝、岩脉群产出, 多见于新平、六岑、大黎、陈圹、桃花、古袍等地。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见于妙客、大黎等地。

1.2.3 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以金、银为主, 还有铅、锌、铜等, 已勘探了桃花、古袍、六岑金矿, 其它金、银、铅锌矿点 (矿化点) 星罗棋布, 是一个重要的金银多金属成矿区, 其主要矿床类型为石英脉型、破碎带硫化物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 尚有斑岩型和爆破角砾岩型。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及其岩性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寒武系小内冲组和黄垌口组下段, 为类复理石建造, 两者呈整合接触, 局部为断层接触, 自下而上分述如下:

2.1.1 小内冲组 (∈x)

下部为灰白、灰黑色厚层、中厚层状石英砂岩、粗砂岩、细砂岩。上部为灰色、灰黑色、灰白色, 风化后呈棕红色、棕黄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薄层状泥岩、页岩, 本组岩石具有浊积岩特征, 厚度大于1 026 m。

2.1.2 黄垌口组下段 (∈h1)

底部为灰白色、灰绿色中厚层状含砾粉砂岩, 往上为灰折色、灰黑色、灰绿色中厚层状粗砂岩、不等粒砂岩、石英砂岩、细砂岩过渡到灰黑色、灰白色、灰绿色, 风化后为棕黄色、棕红色、紫红色中厚层状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和灰黑色灰绿-黄绿、黄白色薄层状泥岩、页岩及不稳定的炭质页岩, 呈不等厚韵律重复出现, 厚度大于649 m。

2.2 构造

2.2.1 褶皱构造

油麻冲矿段处于大黎矿区南村冲次级向斜逐渐仰起的东段, 区段内小型褶皱和挠曲构造发育, 形成一系列的紧密线状背、向斜, 相互紧密平行排列或侧列, 轴向近东西向, 轴长一般在几百米, 两侧地层倾角一般在30°~45°, 近断层处地层倾角局部较大为50°~70°, 大致呈对称型。

2.2.2 断裂构造

区段内断裂构造发育, 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东向三组断裂构造, 以北东东向断裂最发育, 主要分布于同拾吃水冲一带, 形成断裂蚀变岩矿化带, 为六怀冲矿带的东延部分, 控制着油麻冲矿段主要矿体的分布。该断裂-蚀变矿化带长约3.5 km, 宽约150 m。主要断裂有F4、F3、F5、F6、F7五条, 以F4、F3断裂规模最大, 并控制着主要矿体的分布, 主要特征如下:

F4、F3断裂:两者开平行产出, 相距5~15 m, 长3 500 m, 宽0.4~3.47 m, 走向60°~80°, 倾向南东, 倾角65°~75°, 具有明显膨大、收缩、分枝、复合现象, 倾向上具有呈“S”型变化。断裂中构造透镜体、断层泥、断层角砾、石英细脉发育, 断裂结构面光滑, 呈舒缓波状, 斜向擦痕发育, 属压扭性断裂。

F7断裂位于F3断裂下盘, F5、F6位于F4断裂上盘, 断裂之间相距一般30~70 m。F7断裂长1 500 m, 厚度一般在0.3~0.7 m, 向南倾斜, 倾角70°~80°, 矿化较弱。F5断裂目前控制长度1 500 m, 厚0.1~0.5 m, 向南倾斜, 倾角60°左右。平缓地段在30°~40°。F6断裂目前控制长300m, 向南倾斜, 倾角30°~60°, 厚度0.3~0.5 m。

2.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有大黎花岗闪长岩, 属燕山早期产物, 出露面积约6 km2, 呈岩枝状。在油麻冲矿段主要为花岗斑岩脉沿主要断裂两侧侵入出露, 主要分布于同拾-吃水冲和文离一带, 地表出露长一般几十米至百余米, 宽1~5 m, 其岩性为灰白色略带黄绿色, 风化后为棕褐色, 斑状结构, 块状构造, 斑晶以长石为主, 其次为石英, 基质为长英质。

2.4 变质作用

矿区地层普遍受轻微区域变质作用, 近矿围岩受动力变质作用和热水蚀变作用明显, 在断裂带两侧形成与成矿有关的呈线型分布的构造蚀变岩, 形成黄铁绢英岩或黄铁绢英岩化, 其表现特征为强烈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弱绿泥石化, 局部有碳酸盐化。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

油麻冲矿段矿体受六怀冲蚀变矿化带控制, 矿体赋存于断裂破碎带及其旁侧的构造蚀变岩中, 主要矿体为 (4) 号和 (3) 号矿脉。现分述如下:

3.1.1 (4) 号矿脉

位于F4断裂中, 是主要矿脉, 长近2 000 m, 厚0.4~2.67 m, 一般在0.6~0.9 m。现已查明两个矿体, 其中 (4) -2号矿体为主矿体, 分布在同拾的荒田至吃水冲地段, 矿体长1 370 m, 走向60°~80°, 倾向南南东, 局部倾向北北西, 倾角一般65°~75°, 局部35°~45°, 最大80°~88°。矿体赋存于破碎带的顶板或底板, 呈脉状、断续透镜状体产出, 具有膨大、缩小和分枝、复合现象, 矿体最小厚度0.1 m, 最大厚度3.8 m, 平均厚度1.05 m。该矿体具有明显的富集特点, 即在构造交汇处或断裂由陡变缓的缓倾斜部位。

3.1.2 (3) 号矿脉

位于F3断裂中, 与 (4) 号矿脉平行分布, 两者相距5~15 m, 长约3 500 m, 走向65°~80°, 厚度0.4~3.47 m, 倾向南南东, 局部倾向北北西, 倾角一般65°~75°, 局部35°~45°, 最大85°。具有膨大、缩小和分枝、复合现象。现已查明矿体两个, 分布在同拾-吃水冲一带, 其中 (3) -1号矿体, 长130 m, 延深80 m, 矿体平均厚度0.95 m, 呈脉状、断续透镜状体产出。

3.2 矿石质量及类型

3.2.1 矿石的矿物成分

矿区原生矿石矿物以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为主, 其次为毒砂, 少量磁黄铁矿、黄铜矿、辉银矿, 次生矿物以褐铁矿为主, 少量白铅矿及孔雀石;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 少量绢云母、方解石绿泥石。

3.2.2 矿石的化学成分

根据矿石多元素组合分析结果 (见表1) , 可见 (3) 、 (4) 号矿脉的化学成分以Ag、Pb、Zn、Au、Al、TFe、S、As、Sio2为主, 其他元素微量。矿石中主金属为银、铅、锌, 伴生金属有金。

3.2.3 矿石的结构和构造

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有:1) 致密块状构造: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矿物, 紧密嵌布呈致密块状矿石。2) 团块状构造:方铅矿、闪锌矿呈不规则团块状分布于矿石中。3) 脉状构造: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硫化物集合体沿裂隙充填成脉状构造。4) 浸染状构造: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呈不规则状分布于构造蚀变岩或石英脉中。5) 角砾状构造:在破碎带中, 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矿物充填于构造角砾间隙成角砾状构造。6) 土状、蜂窝状构造:原生硫化物氧化后、次生矿物褐铁矿呈褐黄色粉末状、土状, 部分硫化物氧化淋失后留下蜂窝状的孔洞。

4 矿区水文地质概况

本区为穹窿山地, 以高山岭为分水岭, 把大黎矿区分割成东、西两个不同的地表水系和地下水单元, 油麻冲矿段为东部单元, 矿区地形陡峻, 西高东低, 地表水系不发育, 但山涧冲沟发育, 呈树枝状分布。区内主要有界板冲和吃水冲两条冲沟, 两沟于黄屋汇合, 汇合处流量0.513 m3/秒。

4.1 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年平均降水量1 788.7 mm, 每年3~7月为雨季, 降水多集中在4~6月, 雨季洪峰期短暂, 旱季冲沟几乎干枯。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潜水由界板冲、吃水冲和长冲自西向东排泄, 汇合后经油麻冲大沟至罗应上漂村流入陈圹河, 入口处河口标高143 m, 为本区的浸蚀基准面, 排泄区地形高差大于500 m, 陈圹河流量为18 m3/秒。由于本区岩石大多被第四系粘土、亚粘土复盖, 起到了一定的隔水作用, 加上地形陡峻大气降水多为地表迳流流走, 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甚微, 对矿床影响不大。

4.2 裂隙水

区内地层寒武系小内冲组和黄垌口组下段的砂岩夹泥岩、页岩, 具有一定的孔隙度, 局部裂隙发育, 为区内基岩裂隙含水层, 以裂隙水为主, 次为孔隙泉水, 其与构造裂隙脉状水和地表水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但富水性较弱, 为弱基岩裂隙含水层。

4.3 隔水层

区内无明显的隔水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其富水性相对地层较强, 主要为构造裂隙水。由于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为压扭性, 具有膨大、收缩现象, 张、合现象交替出现, 形成半开放系统, 富水性不均一。张开部位符合构造发育, 岩石破碎, 胶结松散有利于地下水富集。

综上所述, 本区地下水以构造裂隙水为主, 其次为基岩裂隙水, 但富水性较弱, 属水文地质简单地区, 对矿床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毛景文.桂北地区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历史演化轨迹[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赵正华, 涂光炽.中国超大型矿床[M].科学出版社.

广西藤县 第2篇

2015广西事业单位招聘:藤县民政局编外人员招聘信息公告

因工作需要,我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招聘人数 工作人员4人

二、专业

地理信息科学、林学、中国语言文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等专业。

三、招聘条件

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办公软件;爱岗敬业,具有高度工作责任心,有较强的写作能力;遵纪守法,思想品德好,无不良嗜好,有一定保密意识;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有相关工作经历的优先。

四、报名及资格审查(一)现场报名

1.报名时间:1月26日-30日,上午9︰00-11︰30,下午3︰00-5︰00;2.报名地点:藤县民政局(藤县藤州镇东山路228号)。(二)所需材料

1.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2.个人简历及其他相关资料(验原件,交复印件)。

五、待遇

聘用人员实行试用期一个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聘用等手续,不合格的解除聘用关系。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正式签订聘用合同,聘用期两年,月工资2000元(含个人缴纳部分的社会保险“三险”,不含下乡补助),合同到期后,视情况再定续聘事宜。

联系人:许股长,联系电话:2474833。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广西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原标题:藤县民政局招聘编外人员启事

更多考试练习可关注广西公务员考试网gx.offcn.com

广西藤县 第3篇

一、将教师学期听课不少于 20 节减为不少于 8 节

原来,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得少于20节,的确是有点艰巨。教师的平时工作除了上课、备课、辅导、批改外,还有许多事务等着去处理,特别是班主任。所以,偷工减料情有可原。同时,全校一百多人,每位教师听课20节,学期结束时单靠教务处三位主任也难以仔细审阅,只能数数数量罢了。教师似乎看穿了领导这一弱点,所以听课记录中“水货”较多,甚至还有“全假”现象。

2013年春季学期,领导班子召集各教研组长、教师代表开会调研,为了根治长久以来教师听课的诟病,提高听课质量,顶着受上级教育部门批评责备的风险,将最低听课数量由原来的20节减至8节。要求各教师“实打实”至少听课8节,每听完一节课后,交听课记录给值周领导审阅签名后方生效。

二、制定出听课记录的评分标准

为了改变以前有数量没质量的听课诟病,学校既然减了数量,那么就一定要向质量迈进。教务处根据听课最低数量减少,三位主任学期结束时已有能力详细审阅听课记录的优势,从听课记录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记录、分析意见、评定等级、教学建议五个方面制定出详尽的评分标准。学期结束时由教务处负责对各位教师的听课记录进行打分,打出的分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的依据。

附:塘步一中听课记录要求

1.听课量:(全期不少于8节)分值1分/篇。

2.听课要求:(1)时间、年级、科目、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听课教师均要填写完整。分值0.2分/篇。(2)教学过程记录。分值0.2分/篇。(3)分析意见。分值0.2分/篇。(4)评定级别。分值0.2分/篇。(5)教学建议。分值0.2分/篇。

三、明确强制性听课对象

明文规定各教研组的研究课、公开课、移植课、汇报课、展示课等教研活动必须全体组员自行调好课后到场听课并参加课后评课,教改实验项目的研究课除了本教研组的教师全部自行调好课到场听课、评课外,对各实验教师同样要求。否则按缺席量分扣分。同时,也欢迎没课的教师参加。评课按“三二一”原则,即每位教师至少要说出三条优点,两条缺点,一条提议,并尽量不重复前面教师已提的观点。

四、加强听课现场的指导与提示

每一次教研活动(含各教组举行的教研活动),学校都派出值周领导到场监督,对听课过程中的敷衍行为及时提醒。教研组长与教务处的领导则到现场对听课记录的要求进行即时技术指导,对教师听课过程中做到不到位的地方及时纠正,遗漏之处及时提醒。确保了每一次教研活动至少有一位领导负责行政监管,有一位领导负责技术指导。

五、举办评课比赛

每学年举办一次“耕耘杯”教师听评课比赛,各参赛选手按学科分类集中观看一节录像课后撰写一篇评课稿。评课稿的要求与平时的听课记录一样,由教学过程记录与分析意见等部分组成。学校对评出的优秀评课稿及时进行展示与表彰,起到激励与引领作用。

六、联合开展校际间“共赢式”教研活动

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建议 第4篇

1 藤县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

1.1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技术服务有所弱化

2002年, 我县对乡镇各单位实行机构改革,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被撤并,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与乡镇畜牧兽医站、农机站、经管站、企业办公室等合并, 统一成立农业服务中心, 隶属乡镇政府管理。这种综合机构, 职能混杂, 工作差异较大, 工作重点不明, 工作人员繁杂, 增加了各职能管理的难度。同时, 由于隶属乡镇政府管理, 常因政府工作需要, 农业技术人员被抽调去从事其它工作, 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弱化。另外, 由于改变了与业务部门的隶属管理,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上一级业务部门的业务联系受到一定的影响, 服务内容减少, 服务领域萎缩, 农业技术推广意识淡化。

1.2 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 结构不合理, 业务素质较低

2013年, 我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总人数为85人, 平均每个乡镇不足5人, 具体情况如下:

(1) 从学历情况看, 研究生学历2人, 本科学历3人, 大专学历15人, 中专学历65人。农业服务技术人员的学历偏低。

(2) 从年龄结构看, 50~59岁17人, 40~49岁43人, 30~39岁25人, 30岁以下0人。农业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极为不合理, 30岁以下的年青人竟然没有, 已出现人员断层。

(3) 从专业技术职称结构看, 高级职称1人, 中级职称38人, 初级职称46人, 无职称0人。职称结构不合理, 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较合理, 占47%, 但是非本专业的人数达23人, 占27%, 极不合理。因此, 大部分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许多乡镇很难有能力独自完成农业技术推广的试验、示范项目及重大技术推广项目。另外, 由于许多乡镇较偏远, 信息相对闭塞, 知识更新缓慢, 在观念更新、技术创新等方面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发展的要求。

1.3 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单一, 配套服务不完善, 推广效果不尽如人意

多年来, 藤县的农业技术推广形式没有多大的变化, 仍然是以政府导向为主的农业推广形式, 这种推广形式的优势在于行政统一的领导下的组织能力比较强, 能形成规模化的推广效果。这种推广形式如推广项目和目标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一致的话, 推广效果会非常好, 如我县推广的抛秧技术, 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在全县广泛应用, 大大降低了种田的工作强度, 人人受益。但是, 推广的项目和目标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一样, 配套服务又不完善时, 往往造成推广失败, 农民也产生一定的损失。如近年在我县推广的种桑养蚕项目和西甜瓜种植项目, 在政府的要求和大力宣传下, 大批农民热情度高, 积极参加到推广项目中来, 但是由于各种配套服务不完善, 服务不到位, 出现了许多问题, 农户收益很低, 远未达到农户的期望值, 农民最终难以接受, 导致推广项目流产。

1.4 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短缺, 推广服务功能难以增强

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大多数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场所, 寄居在乡镇政府内, 办公设施简陋, 农技工作者开展技术推广工作主要靠“一张嘴, 两条腿”来完成。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资待遇低, 一部分推广人员边工作、边靠卖种子、化肥、农药等来补充家庭收入。这种现象的存在, 严重影响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缺乏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的专门经费。近年来, 虽然财政逐步投放一些推广经费, 但都局限于临近公路的乡镇某一个试验点、示范点。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 近几年跳出“农门”的人员较多, 十多年来没有大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农技站工作。

2 强化藤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的对策与建议

2.1 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 增强责任心和服务意识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 乡镇农业推广机构为公共服务机构, 这解决了长期以来乡镇农业推广机构定性不明确的问题。我县各乡镇农业服务机构于2013年从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独立出来, 重新定岗、定编, 为了增强农技人员的责任心和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必需明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的公益性职责主要有:各级人民政府确定的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植物病虫害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防;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检测、监测咨询技术服务;农业资源、农业生态安全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测服务;农业公共信息和农业技术宣传、培训服务等。除了这些公益性职责以外, 还必需全面提高各种服务职能, 以适应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2.2 技术推广方式灵活多样, 完善配套服务,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农业技术推广也要改革创新, 寻求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实际需要的农业技术推广之路,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推广的效能。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转变生产服务理念, 改革单一的以政府导向为主的指令性推广方式, 逐步向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性质的服务方式、帮扶性质的推广服务方式以及科技示范等方式转变, 推广方式要灵活多样, 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转变服务方式, 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服务方式, 逐步向综合服务方式发展, 产前要做好项目筛选、产中要做好技术指导、产后要做好销售服务, 完善配套服务, 使农民真正能从农业技术推广中得到实惠。三是要加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为主体, 以村组示范为基础, 以社会服务组织为补充, 专群结合、功能配套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

2.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提高服务质量

农业技术推广必然需要引进新技术, 购买相关的设备, 建立示范基地, 组织相关人员参观学习等等, 这些都需要有资金投入, 因此, 要想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成效, 必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另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 改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办公条件, 让农技人员有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改善农技人员的福利待遇, 让农技人员安心于乡镇工作。

参考文献

[1]李飞, 张桃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2]宋彬彬, 贾天慧.引导农民推广农业技术的思考[J].科技致富导向, 2012 (33) .

藤县六够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第5篇

1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地层

区域上出露的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寒武系广泛出露,构成加里东褶皱基底。泥盆系地层呈平缓开阔式的褶曲。由老至新分析如下:

1.1.1 寒武系

寒武系总厚度约为9000 m,为一套类复理式建造岩石,分为上、下2个组。

1.1.1. 1 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1-2x)

黄绿色块砂岩、灰绿色块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与砂质页岩、页岩互层,局部夹碳质页岩。顶部为硅质岩。下部以硅质页岩的消失或砂质页岩的出现与培地组分界,上部以砂质页岩的消失或含砾粗砂岩的出现与黄洞口组分界。厚度>1390 m。

1.1.1. 2 寒武系中上统黄洞口组(∈2-3h)

(1)下段(∈2-3h1)。灰绿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细砂岩与页岩互层,底部有含砾石英粗砂岩与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分层整合接触。厚度>400 m。与下伏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地层为整合接触。

(2)中段(∈2-3h2)。灰绿色粉砂岩、石英细砂岩与页岩互层,下部为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页岩。厚度>400 m。与下伏寒武系中上统黄洞口组下段地层为整合接触。

(3)上段(∈2-3h3)。灰绿色、黄绿色厚层状不等粒石英砂岩与页岩互层。厚度>720 m。与下伏寒武系中上统黄洞口组中段地层为整合接触。

1.1.2 泥盆系下统(D1)

岩层颜色以浅灰色为主,次为紫红色的薄~厚层状细粒石英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中夹含砾石砂岩(及砾岩)、紫红色泥质粉砂岩、泥质细砂岩、砂质页岩。局部地段发育有底砾岩。砂、页岩中产植物化石碎片;砂岩、砾状砂岩中产鱼化石。厚度为294~326 m。

1.1.3 白垩系下统(K1)

出露于区域的西南角,面积很小。由紫红色、灰白色块状砾岩组成。砾岩层理不清,胶结较紧密,砾石成分主要为附近老地层风化产物(各种砂岩、页岩、花岗岩、石英等)。局部地段向上相变为砂岩。厚度变化较大,变化范围在147~1870 m之间。与下伏侏罗系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1.1.4 第四系

第四系分为洪积层、残坡积层、冲积层及河漫滩沉积等几种。

洪积层形成山前坡~洪积平原,岩性为黄褐色、棕褐色、黄色砾石~角砾层,成分为附近的砂岩、页岩、花岗岩等。厚度为6.8~11.35 m。与下伏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残坡积层在山区均有分布。其岩性由附近基岩的性质决定,由砂页岩碎屑、黏土或侵入岩碎屑、石块或灰岩风化之黏土组成。在梧州藤县桃花金矿一带含有砂金矿。

冲积层及河漫滩沉积主要分布于桂江两岸,山区较宽阔的河谷亦有分布。岩性为褐黄色、黄灰色的砾石层,上覆泥炭层和黏土层。含有砂金矿。厚度为2~15.3 m。

1.2 区域构造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南准地台桂中~桂东台陷的大瑶山隆起带东段。由于强烈的不均衡南北向挤压作用,使寒武系地层形成轴面呈弧形弯曲的紧密线状复式褶断带。

1.2.1 褶皱构造

六够金矿矿区位于大瑶山复式背斜的东部,发育的一系列背、向斜构造为大瑶山复式背斜中的次级背斜和向斜,主要有高山顶~大水岭倒转复式背斜、古袍~恩孟复向斜、大垌复背斜、超林~崩山复向斜、良风圩复向斜等。其中高山顶~大水岭倒转复式背斜的次级褶皱、小断层、劈理和节理很发育,常伴有花岗斑岩岩株及岩脉侵入,含金石英脉特别发育,是广西桂东南较大的金矿成矿区带,包括桃花、陈塘等金矿床。

1.2.2 区域断裂构造

区域断裂构造以线性构造为主,多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少部分在燕山期仍有活动。主要为北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金矿形成的主要成矿和控矿因素。现将其断裂特征分析如下。

1.2.2. 1 北西向断裂

纵穿广西桂江总体呈北西向延伸,是受北西向断裂控制的表现,表明北西向断裂在六够金矿区占重要地位。

1.2.2. 2 南北向断裂

区域上在桂江东侧从北陀到崩山、蒙江附近的陈塘至太平等有多条平行的南北向断裂展布,断层带上常见有角砾岩、硅化和黄铁矿化等,有时可见破碎带形成的深沟峡谷、陡崖,多以逆断层为主,断距在500 m以上,南北向断裂多为后期的破坏性构造,与金矿成矿无密切关系。

1.2.2. 3 北东~北东东向断裂

该断裂为博白至岑溪深大断裂的北延部分,主断面倾向北西,具有逆断层性质,为燕山期~喜马拉雅期构造活动产物,断裂带控制了泥盆系地层沉积,部分地段走向为南北向,形成“S”形弯曲。

通过分析区域上的断裂与矿床位置的关系,可以发现区域上的断裂是岩浆热液运移的通道,是很好的导矿构造。

1.3 区域岩浆岩

区域岩浆岩活动较强烈,以加里东期的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岩体多为花岗闪长(斑)岩,为浅成、超浅成环境的岩体,其形态复杂;岩体分布在区域的西部和东部;岩体的分布明显受断裂控制,主要岩体有陈塘、大塔顶、古袍(湾岛)等岩体。岩体与金矿化的关系相当密切,这些岩体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

1.4 区域矿产资源

区域矿产主要有岩金、砂金、银矿等,其中岩金有含金石英脉型、构造破碎蚀变岩型和斑岩型等金矿床。该区域主要为大瑶山金矿成矿带东段,是我国南部有名的金矿成矿区带。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第一段和第四系,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第一段(∈1-2X11)分为8个小段,本区出露4个小段从老到新分别为:

(1)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第一段第四小段(∈1-2X11-4):灰绿色厚层中细粒泥砂岩夹粉砂岩、千枚状页岩和夹两层石英岩,厚度为510 m;未见顶。

(2)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第一段第五小段(∈1-2X11-5):薄层褶皱石英岩,夹有砂质页岩,厚度为0.8~6 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第一段第六小段(∈1-2X11-6):巨厚层状中细粒泥质砂岩,夹有石英岩,在下部夹有千枚状页岩。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4)寒武系中下统小内冲组第一段第七小段(∈1-2X11-7):石英岩。局部夹有薄层状粉砂岩,厚度为7~15 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2 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是褶皱和断裂,褶皱为桃花倒转向斜的东部,桃花倒转向斜为近东西走向,属紧闭型轴面北倾向南倒转的向斜构造。这一褶皱的中段紧闭,两端开阔。由于后期断裂构造的影响,褶皱形态相当复杂。向斜轴部为小内冲组上段含碳泥质砂岩,大多数向北急倾(60°~80°)。两翼为小内冲组下段砂岩夹页岩、石英岩、硅质页岩。两翼地层倾角在60°~85°之间。在向斜构造中,沿走向和倾向常见有次一级的褶皱重叠其上。

断裂主要为东~西向断裂,其为第一期断裂的形成过程中伴生位于该断裂上盘的侧羽状剪切裂隙。第一期断裂为褶皱后期产生的与褶皱轴平行的斜逆断层,是矿区金矿形成的主要控矿构造。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赋存状态

六够金矿区属含金石英脉型与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含金石英脉的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清晰,矿体的围岩为寒武系硅化的浅变质砂岩与粉砂岩等。

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矿石主要为一些含细小石英脉及硫化物的浸染型矿石,矿体与围岩的界线不清,主要靠化验分析结果来圈定矿体与围岩的界线,部分硅化较强的矿体或含金石英脉的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比较清晰。

3.2 矿体规模及形态

矿区矿化带地表工程断续长400 m,矿化带宽一般在1.0~2.0 m,矿化不均匀。目前发现有3个矿体,单个矿体长在20~80m之间。矿体延伸长度为40~60m。矿体走向为东西向,倾向南,倾角一般为60°~70°,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以含金石英脉型金矿为主,在深部为构造破碎蚀变岩型。

3.3 矿石特征

矿石品位在6.5~8.39 g/t,矿石组分金属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白钨矿,自然金;以黄铁矿为最多,其为金矿化的主要标志,其他矿物少见。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白云石、重晶石、绿泥石、方解石;次生矿物有褐铁矿、硬锰矿、铜兰、高岭土、孔雀石等,以褐铁矿为最多。

六够金矿区的自然金分为可见金与不可见金(超微细金)。可见金呈不规则的他型粒状、片状、树枝状、细脉状等嵌布于金属矿物和压碎石英裂隙中。与金有密切关系的金属矿物是黄铁矿(氧化后为褐铁矿)。黄铁矿普遍分布于矿脉中及蚀变围岩中,呈单体的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粗晶黄铁矿粒径达0.3cm以上,中晶的粒径为0.1~0.3 cm,细晶的粒径小于0.1 cm,五角十二面体的黄铁矿仅有细粒的。黄铁矿中含Au 0.05~12.83 g/t,以粗晶黄铁矿含金量较高。

矿石构造有脉状、条带状、块状、斑点状、角砾状、交叉脉状、蜂窝状等。矿石类型根据矿石性质可分为2种类型。

(1)氧化矿石类型:该类型可分为两个亚型。一是褐铁矿~石英亚型,二是褐铁矿~硬锰矿~石英亚型。前一种亚型含金量富,后一种亚型含金量贫。

(2)原生矿石类型:该类型亦可分为2个亚型。一是黄铁矿~石英亚型;二是贫硫化物亚型。

藤县八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第6篇

1 八角主要病虫害种类

1.1 八角尺蠖

幼虫食八角叶、花、幼果, 八角尺蠖发生严重时可将整株树叶吃光, 使八角减产, 若连年被害, 则造成八角林植株死亡, 在藤县一年发生4~5代, 发生时间在每年3~9月。2012年藤县共青林场高达站三台发生了八角尺蠖危害, 危害面积在600亩, 本人立即组织职工进行喷药防治, 并在林区装诱虫灯, 取得了很好的防治效果。

1.2 蚜虫类

幼虫、成虫一般群集在八角芽、嫩叶、花蕾幼叶上吸食汁液, 在嫩叶上多集在叶背危害, 使嫩叶卷曲或枝条生长不良。同时蚜虫的排泄物可诱发八角煤烟病, 叶面叶背有一层黑色物, 阻碍叶片进行光合作用。蚜虫一般全年危害。2012年3~6月, 共青林场古龙站大丽口发生蚜虫危害, 危害面积200亩。本人指导职工进行喷药防治。

1.3 蚧壳虫类

主要为矢尖蚧类, 幼虫用口针刺入树干、叶、枝条组织中吸食植物汁液, 致使枝条、叶片逐渐干枯或使叶片形成皱叶, 卷叶或出现黄色斑点, 从而使树势变弱, 同时蚧壳虫类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可诱发煤烟病, 阻碍光合作用, 严重时致使整个植株死亡, 蚧壳虫类一般全年均可发生危害。

1.4 八角金花虫

幼虫和成虫均食害八角的嫩芽、嫩梢和叶片, 一年只发生一代, 3~8月为八角金花虫对八角的危害期。

1.5 八角叶甲

幼虫和成虫圴食害八角的嫩梢、嫩芽、嫩叶, 发生严重时可致整植株叶片和嫩梢被吃光, 致使落花、落果造成减产, 甚至植株死亡。八角叶甲每年发生一代, 3~8月为主要危害期。

1.6 八角疮痂果

土话叫做“麻疯果”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中华简管蓟马在八角花期危害所致。蓟马幼、成虫对八角花的内心、花瓣、花药的表面进行刮锉、吸吮膜下液汁, 受害部位果皮组织增生和木栓化, 形成“麻疯果”, 从而降低八角果的品质。2007年至2012年, 共青林场寺婆站均有发生。

1.7 拟木襄蛾类

这种幼虫时啃食树皮、吐丝将皮屑虫类缀成隧道掩盖其体, 然后钻入树干主体, 形成坑道, 食用树干皮部, 严重削弱树势, 致使八角植株生长缓慢, 甚至死亡。

1.8 八角象鼻虫

此类危害八角树嫩芽和嫩梢。

1.9 八角煤烟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片、枝干, 病发部表面覆盖一层黑色煤烟状物, 影响植株正常光合作用, 从而影响植株正常生长。该病发病原因很多, 主要是由蚧壳虫、蚜虫、木虱危害引起, 林相整体湿度大, 密度过大引起。

1.1 0 八角炭疽病

该病主要危害八角叶、八角果、八角枝, 受害的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褐色色斑。开始叶片边缘变黄变褐, 然后逐渐扩展形成褐色外斑。该病一般全年发病危害, 如遇高温高湿天气, 易发生流行, 致植株生长衰弱, 严重时整植株叶片全部落光, 甚至植株死亡。2008~2009年共青林场古龙站发生八角炭疽病危害。

2 八角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八角病虫害防治是八角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病虫害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只要从整体利益出发, 优先采用营林措施, 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 配合使用高效低毒的低残留的化学农药方法, 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种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才能确保林内形成“有病不成灾”的良性平衡。

2.1 优先采用营林技术措施

(1) 适地适树, 低海拔地区、冲沟尽量少种, 同时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

(2) 加强抚育管理, 采用坑抚或斩草抚育的形式, 尽量少用全山铲草山光抚育, 对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杂灌、杂草应予以保留, 以保护林内植被的多样性, 利于林木和天敌生长, 对过密的林分应及时疏伐, 增加林内透光度, 及时清理病虫枝降低侵染源。

(3) 均衡施肥培养八角林分树势, 提高林木自身抗虫抗病的能力。施肥应当N、P、K配合使用, 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 切忌单施氮肥。

2.2 以生物防治措施为主

(1) 整个八角林内是一个生态大环境, 有寄生蜂、寄生蝇等寄生性昆虫和瓢虫蚂蚁、螳螂、猪蝽采捕食性昆虫, 同时也有很多益鸟及益菌, 对这些天敌生存环境加以保护。

(2) 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对八角病虫害进行防治。如八角叶甲在幼虫期可使用白僵菌喷很有效, 八角尺蠖在幼期可使用苏云多杆菌防治或使用BT粉进行喷洒效果很好, 蚜虫类在病虫发生期使用来蚜净或灭虫星800倍液喷洒进行防治。

2.3 正确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急救性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防治措施有见效快优点, 在八角病虫害防治方面占有重要作用。能否合理使用直接影响着八角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必须做到一要对症下药, 二要适时适量用药, 三要交替使用农药, 以防止病虫产生抗药性, 四要合理使用农药以达到一次喷药多重效果, 病虫兼治, 减少用药次数, 发挥增效作用。

(1) 对食叶类害虫、八角尺蠖、叶甲、金花虫等, 以触杀胃毒类农药为主。如乐果乳油、吡虫啉800~1000倍液进行喷杀。

(2) 蚜虫、蚧壳虫吸汁液类害虫:蚜虫幼虫期用吡虫啉或乐果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 在用药时配合使用叶面肥, 如多效好、磷酸二氯钾、高镁施、氨基酸等。

(3) 八角疮痂病:花蕾期用内吸性杀虫剂涂树干, 或打孔注药, 打孔注药一般每株树用原药4ml注入并封口, 采用药物涂干时, 将原药稀释10倍液进行涂擦树干。

(4) 木襄哦类:这类害虫应用触杀或内吸类农药稀释10倍注入虫注孔并封口。这类害虫多发生在八角、玉桂混交林的林相中。如共青林场高达站河湾、虎山片的八角玉桂混交林中发生危害尤为明显。

(5) 象鼻虫:象鼻虫危害八角枝梢, 在冬、春季剃除受害枝进行烧毁, 另外就是在成虫期喷乐果乳油或吡虫啉800~1000倍液进行喷刹。

(6) 八角炭疽病:八角炭疽病由病菌引起。因此在春季八角林抽春梢时开始预防, 未发病前可用多菌灵800~1000倍液喷雾, 病菌发生后, 可用退菌特800~1000倍液喷雾或代森锰锌800~1000倍液进行喷雾。在用药时配合使用叶面肥, 效果更好。

(7) 八角煤烟病:八角煤烟病主要是由蚜虫、蚧壳虫排泄物、分泌物诱发的。因此要防治煤烟病首先防治蚜虫、蚧壳虫, 结合使用200倍洗衣粉喷雾。林分密度过大或枝条过密的植株也易发生, 适当进行疏伐, 剃除过密的枝条能有效防止八角煤烟病的发生。

2.4 使用物理防治措施

在林区使用杀虫灯进行诱杀成虫, 特别是八角尺蠖掌握其成虫期利用杀虫灯进行诱杀效果很好。

3 结束语

本文所撰写的藤县八角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是我们在经营八角中常规见到的病虫害及正常采取的有效防治措施, 通过这次总结, 希望能给经营八角的朋友们对八角病虫害及防治起到指导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