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歌颂女性诗歌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歌颂女性诗歌范文(精选9篇)

歌颂女性诗歌 第1篇

是鲜花,

永不凋零

永远绽放漂亮

是小草

永不桔萎

永久风雅温香

女人撞击了激情的浪花

点燃了传承的灯塔

演绎着人间的美好

呵护着世界的繁华

女人是大地的爱、

江河的情

归航的港湾

向往的家

女人如一珠蔷薇

真情无私

无怨无悔

创造了人间神话

女人一如开放的玫瑰

真爱无瑕

情意似火

书写了故事的传奇

人生路上

女人编织着串串梦想

人生路上

女人编织着绚丽的彩霞

女人是巍峨的山

亭亭的荷

滋润的雨露

梦中的花

就让女人痴痴地梦幻

淡淡地遐思

用无尽的眷恋、

美好的憧憬

轻轻地拉起醉人的帘纱

就让双双彩蝶

对对乳燕

用漂亮的舞蹈

悠扬地歌唱

默默地送去对节日

真挚的报答

再谱写新歌一曲

让春天的佳话

飞过海角天涯

穿过蓝天白云

把我们浪漫的诗情

送上

歌颂女性诗歌 第2篇

江河的情

归航的港湾

向往的家

女人如一珠蔷薇

真情无私

无怨无悔

创造了人间神话

女人一如开放的玫瑰

真爱无瑕

情意似火

书写了故事的传奇

人生路上

女人编织着串串梦想

人生路上

女人编织着绚丽的彩霞

女人是巍峨的山

亭亭的荷

滋润的雨露

歌颂女性诗歌 第3篇

1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这一术语最早由法国女权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奥博尼 (Francoise d’Faubonne) 提出。她在为女性争取一系列的社会平等权利的过程中发现了女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系列的联系, 并且将之引申, 认为整个社会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女性的压迫有着直接联系, 并号召人们以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女性主义一经提出便在欧美各国得到充分发展, 代表人物有卡伦J沃伦 (Karen J.Warren) 、查伦斯普瑞特耐克 (Charlene Spretnak) 、范达娜希瓦 (Vandana Shiva) 、玛利娅米斯 (Maria Mies) 以及阿丽尔萨伦 (Ariel Sallen) 等。

生态女性主义首先所关注的是女性和自然的紧密联系, 并且试图将社会上压迫自然的现象与压迫女性的现象联系起来。在人们早先的意识当中女性与自然有着天然的同一性, 人们总是习惯与将地球比作母亲。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对自然的奴役也开始加剧, 因此许多女权主义理论家都认为, “男性对女性的奴役, 是以人类对于自然的奴役开始的。在人类文明史上, 这种奴役已经开始很久, 全面地、彻底地奴役则是在工业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完成的。” (鲁枢元, 2000:91) 这种男权对自然、女性的奴役也体现在文学当中, 其具体体现为女性作家长期被排斥在主流作家之外, 高大威武的男主人公充斥于小说之中, 文学中的女性则体现出卑微、柔弱、顺从的性格。

早期的生态女性主义者注重美化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并主张妇女是生态的首要保护者。但是随着潮流的发展, 她们注意到过于强调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并非问题的实质。她们渐渐意识到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欧洲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才是问题的关键。在这种思维当中人与自然截然对立, 自然成为了上帝赋予人类的改造对象, 人类的价值也应当体现在对自然的改造与征服上。至于在性别上也坚持用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 “女性往往被说成具备如感情、柔弱、关怀、照顾、关系性自我等特质。” (郑湘萍, 2005) 在生态女性主义者看来, 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最终导致了男性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产生, 因为男性所具备的那些“优秀”的特质驱使着他们要凌驾于自然与女性之上。针对此种问题, 生态女性主义者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建立起一种简单的生态与女性的联系, 而是要更进一步地“挑战一切主宰形式。它的目标并不是只去改变那些运用权力的人, 而是要改变权力自身的结构。” (Murphy Patrick D., 1998:3) 在这种思维的引导下, 反映在文化层面, 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各种形式的文化霸权, 主张、注重文化的多样性, 保持文化认同。例如对已成成规的一系列语言、符号、意义等, 不仅代表着一种怀旧与浪漫的情怀, 而更是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文化也不应当为国界而隔绝, 它应当超越政治的意识形态而保持它自身的真实面貌。

生态女性主义强调以一种整体观的思维和视域来观察这个世界, 破除西方传统的理性的枷锁, 以女性所特有的直觉来表达现实, 在现实中注重“他者” (otherness) , 倾听来自“他者”的声音, 以次来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

2 斯奈德笔下的女性形象

翻开斯奈德的诗歌, 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各部诗集当中都充满了女性形象, 这恐怕是在与他同时代的其他诗人身上很难发现到的。斯奈德笔下的女性既有真实的也有虚幻的, 有的女性形象就来自于他身边的亲戚朋友, 有的却来自于远古的神话传说。读者在阅读他的诗歌的同时不禁惊叹诗人是如何将这些来自不同时空的女性群像呈现在了诗歌当中。但是有一点毋庸质疑, 那就是诗人将这些女性都与自然联系了起来, 赞扬了她们孕育万物以及她们给予他人的爱。尽管诗人笔下有着众多的女性形象, 但通过对她们的分析, 她们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

1) 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在斯奈德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当中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占据了她们当中的大多数, 诗人总是将她们同自然联系起来, 强调她们的创造力。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盖娅 (Gaia) 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例。在希腊神话中, 盖娅被称为“地母”, 她与海神波塞东结合而生了巨人安泰, 因此盖娅也“成了大地和自然的象征, 成了孕育人与万物的母亲。” (鲁枢元, 2000:36) 在20世纪70年代, 美国生态学家马古里斯 (L.Margulis) 与英国生态学家洛夫洛克 (J.E.Lovelock) 首先提出了“盖娅假说” (Gaia Hypothesis) , 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 并“强调了地球的状态与命运维系于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通体合作。” (鲁枢元, 2000:37) 斯奈德捕捉到了“盖娅假说”的合理性, 并在他的诗歌《致盖娅之歌》中表现了出来。在诗的一开始诗人通过对旧金山湾的观察突然间意识到这个地域早在人类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 人类根本无法凭借自己的思维来认识他们所生活的这片大地。诗人的这个领悟贯穿于这首诗的始终, 诗人所强调的是人类在地球母亲的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卑微与渺小。在诗的结尾诗人直接与女神盖娅对话, 他向盖娅道歉, 是他为了窃取“智慧”而破坏了女神的房屋。诗人写此诗的实际目的是为人们对地球环境的践踏而向大地女神道歉。

2) 现实中的女性。这类在他作品中出现的女性切实地生活在斯奈德的身边, 并对他的诗歌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例如他的母亲、几任妻子等。斯奈德的母亲露易丝 (Lois) 在他的一生当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他在童年的时便在母亲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读书, 为他日后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斯奈德有一首题名为《妈》 (Mā) 的诗。这首诗是以一名母亲的口吻来叙述的, 整首诗是母亲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慈爱:

收到你的来信我非常高兴

我顺便也知道了你所写的和所说的

你现在非常的好。

是的, 我知道你长时间地忙于工作

十五美元一天真的不错。

我那时最多也就五元一天 (Gary Snyder, 1996:57)

这首诗以平实的口语叙述了一位母亲对在外工作的儿子的关心与疼爱, 从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在诗的以下部分中, 母亲向儿子讲述了家中的所有事情:田地中的南瓜、土豆, 院子周围的栅栏, 以及邻居的近况等。母亲的用意无非是告诉儿子家中一切都好, 让他安心工作。这首诗自始至终都透露着生态女性主义的色彩, 在母亲轻松的叙述语气之中也透露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牵挂与担忧。无论是母亲当年每天赚五美元还是儿子如今每天赚十五美元, 他们靠这些钱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劳动本身就是有价值的, 但对劳动的金钱回报却少的可怜。这是一首典型的母子关系诗, 诗人表现出了母亲对孩子的养育之情以及无尽的关爱, 母亲的伟大也不啻于创世的女神。

3 自然之境

作为一名西方的诗人, 斯奈德的思维肯定首先被刻上了西方人二元对立的烙印, 但又不同于他人的是斯奈德注意弥合差异, 视相反的东西为互补而非互斥, 因此, 在他的诗中人已不再是凌驾于万物之上的自然征服者, 人无非是和其它动物、植物一样的自然中的一员。在语言的表达方面他强调直白, 因为这样能够消除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间隔, 消除间隔正是提倡万物平等的前提条件。在斯奈德的诗歌中不乏有以动物的视角来叙述的诗歌, 以此来呈现动物的状态, 这种方法本身便是女性的叙述方式, 也是从感官上去感受自然的方法。视角的转换打破了传统的以人类甚至是以男性为中心的叙述口气, 也避免了带有优越性而进行的沟通, 从而营造了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这种叙事方法所强调的是人类也应当从动物的角度来看问题, 并且做一名世界的聆听者, 而非命令的发出者。在《黑尾野兔》的最末尾, 兔子向人类诉说了他们日常饮用的水是如何来的:

从山峰上送下

经过山侧与山谷

直到高速路边的河床与小河中, 那些水,

人们日常所用的,

山与柏树

为我们做了这些

兔子说道。 (Gary Snyder, 1996:73-74)

人们对于日常的用水太习以为常了, 往往不会考虑水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然而斯奈德却以一只野兔的视角观察到了并向读者解释了水是如何从山峰经过山谷、柏树的贮存而到了高速路旁的水渠中, 因为这就是野兔生活的环境, 它对周围的事物最熟悉不过了。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 不难发现在加里斯奈德的诗学中体现出了浓厚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自身的经历有着很大关系。他自幼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为他日后的生态风格奠定了基础。他在青年时便开始广泛学习各种文化, 并吸纳其中的特点体现在他的诗歌当中, 因此便形成了他的生态女性主义风格。他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人类学使他更好地认识到了母系氏族社会, 中国的道家思想使得他更加了解女性的阴柔之美, 印第安文化让他更留心于边缘事物, 可以说他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生成并非是一个偶然的因素所促成的, 这种特色的形成是他在长期创作中各种因素积累而成的一种必然。我们在阅读他的生态诗歌的同时也应当领会到其中的女性美。

参考文献

[1]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91.

[2]郑湘萍.生态女性主义视野中的女性与自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6) .

[3]SNYDER, GARY.The Real Work:Interview and Talks1964-1979[M].New York:New Directions, 1980.

[4]SNYDER, GARY.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M].Gar rar Straus&Giroux Format, 1996.

[5]MURPHY, PATRICK.A Place for Wayfaring:The Poetry and Prose of Gary Snyder[M].Corvallis:Orego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0.

[6]MURPHY, PATRICK.Understanding Gary Snyder[M].Columbia.S.C: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2.

[7]HUNT, ANTHONY.Genesis, Structure, and Meaning in GarySnyder's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M].Reno:Universi ty of Nevada Press, 2004.

[8]赵毅衡.诗神远游, 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9]钟玲.美国诗与中国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0]钟玲.美国诗人史耐德与亚洲文化[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3.

萨福诗歌的女性情怀 第4篇

关键词:萨福 诗歌 女性情怀

萨福(Sappho),古希腊最著名的女诗人,大约生活于公元前628年—前568年间,曾被当时的文论家柏拉图誉为堪与九位缪斯女神媲美的“第十位文艺女神”。萨福一生写过九卷抒情诗和一卷哀歌,可惜流传至今的只有完整的两首诗作及一些残篇断句了,更多诗作“均于一0七三年在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被公开焚毁,罪名是这些诗过于伤风败俗”。[1]

中世纪初期教会对萨福诗作的焚之一炬,以及后人曾经对萨福其人其诗的有毁有誉,都各有其理由,并都意味着关于萨福尚存的研究价值和空间。本文拟通过萨福诗作的断简残章,透视其女性情怀的呈现及抒写,从而探寻萨福作为欧洲第一位女抒情诗人的价值和意义。

一、女性情怀的呈现:爱的坦诚与吟唱

萨福生活的古希腊,以尊重人性,崇尚自由著称,但女性受压抑也是不争的事实。《欧洲文学的背景》一书这样记载:“一般来说,在希腊的家庭里,女人的地位是操持家务”,“她们很少被允许加入到丈夫生活中比较严肃或智识性的圈子中……在外部事务中——在社会上,在法规前——她们的地位极为低下。相比之下,奴隶的特权似乎都比她们高。”[2]可见,萨福生活的年代,已出现了男女的不平等,女性的话语权已被压抑和剥夺。但萨福却能基于自己的生活领域,抒写女性特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表现出以爱的坦诚与吟唱为主旋律的女性情怀。

诗人首先肯定了爱情的客观存在和真诚美好,《我承认》写到:我承认/ 我爱那/ 给我安慰的/ 我相信/ 在太阳的光辉/ 和德行中/ 也有爱情的一份儿。旗帜鲜明地承认爱情、歌颂爱情,赋予爱情以“太阳的光辉和德行”[3],这仿佛是诗人的爱情宣言。在此前提下,诗人歌颂了不同领域的爱。

有少女的青涩之恋。《没有用》:“没有用/亲爱的妈妈/我不能做完/我的编织了/你去责怪/阿佛洛狄忒吧/她如此温柔/她快要/杀死我了,用/爱——对那个男孩。”[4]写了情窦初开的少女被爱所羁绊、所困扰,在母亲面前的撒娇、求助和春情萌动的焦虑、幸福。

有成人的真挚之爱。《当然,我爱你》:“当然,我爱你/ 但是,如果你爱我/ 娶一个年轻女子吧/我不能忍受/和一个年轻的男子/在一起生活:我老了。”[5]写一对男女间发生了真挚的情感,但因年龄悬殊,基于现实考虑,又不得不说再见。这是成年人爱情矛盾时艰难而又理智的抉择,是更上一层楼的爱情的歌咏、坦诚与守护,是诗人自尊、自爱的女性情怀的流露。

有母亲的博大之爱。《睡吧,亲爱的》:“我有一个/ 小女儿,她叫/克勒斯,她/象一朵黄色的/花/为了她/我不愿要/ 克洛苏斯的/王国,外加爱情。”[6]爱女在母亲心中的份量,是用富有的克洛苏斯王国外加爱情也不能交换的,母爱是如此的深挚无私、神圣和伟大!

有对生生不息的大自然的敬爱。《在中午时分》:“在中午时分/当大地/发亮,带着火光/炎热降临/。”[7]赤日炎炎,也阻止不了“蟋蟀,鼓起翅膀,高声歌唱”,小生命的放歌是大自然生命力的涌动,也是诗人内心生命情感的涌动!

有对弟子们的爱。萨福因其才气和影响,门下聚集了一些年轻姑娘,受教于萨福。她们结伴吟诗、唱歌跳舞、弹琴漫游,亲密无间。《我教有才能的》:“我教有才能的/希罗,我尽心地/教导她,她是/一个女孩,追踪着/几亚拉的星星”。[8]对弟子希罗的尽心教导中以点带面地透出诗人诲人不倦的无私的爱!

有对大龄姑娘同情理解的爱。《哀掉处女时期》“象榅桲的果实/ 成熟在树巅/高高的枝头上/从来没有/被采摘的人注意过/从来没有被触摸过”。[9]诗人是站在女性同伴的角度,给予理解和宽慰的爱!

甚至有对女性贞操的爱。《女傧相的赞歌·二》:第一个声音“童贞啊/我的童贞!/当我失去你/你要到/哪儿去呢?”第二个声音“我要离开你/去到一个地方/我决不再回来/亲爱的新娘!/我决不再/ 回到你的身边/决不!”[10]诗人不避世人的羞涩话题,写童贞,写童贞的即将远离,而且一去不返,既暗示女性人生的关键时刻,更是提醒女性珍爱自己,珍爱人生。

也许我们会认为萨福的诗太儿女情长,范围狭小。确实,她和同时代另一位著名的男性诗人阿尔凯奥斯相比,阿尔凯奥斯的诗作题材更为宽泛:“他十卷诗歌集里充塞着‘应景诗’、‘政治党派诗’、赞歌、饮酒歌和情歌等。他的充沛的精力,诚如贺拉斯所说的那样,似乎全部都倾注于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回忆中,以及游历、流放和战争的艰难困苦之中。”[11]

女诗人萨福不可能做到此,因为她属于“被遮蔽”的一族,她只能游走于自己的生活圈子,立足于女性视角,以女性自我的口吻,传达出女性的生命体验。然其“自述”,正是女性经验的真实记录,女性情怀的深切表白。

二、女性情怀的描摹:情的细腻与深切

萨福诗作围绕爱的主题所呈现的各种情感总是被描摹得极有层次,极其细腻和深切,充分显示了女性作者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对情感的细腻描摹,是女性情怀在抒写层面的体现。

如水建馥所译诗作《夜》:

月已没,七星已落,

已是子夜时分,

时光逝又逝,

我仍独卧。[12]

水建馥在译文中有如此的注释:“七星即七姐妹星……在希腊,每逢这七星落到天边,便到冬月。萨福提到七星,正是明指这是冬天,暗指那七星在神话中所含的艺术形象,暗示自己孤零零情恹恹的心情”。

月没星落,已暗藏几分冷落和孤寂;夜深人静,冬寒侵肤,独守空房,更令人百般地寂寞难奈!诗人此时的孤苦是不难想象的!孤苦的诗人绝对是辗转反侧,不可能入眠的,期盼什么?等待什么?似不便言说,也难以言说,但又总是情不自禁地期盼着,等待着,也磨折着,……简短诗句,透露出了诗人内心深处千回百转的细腻情怀。

又如《阿尔凯奥斯》一诗(亚里斯多德在《修辞学》第一卷第九章中引用过此诗):

你想说高尚美好的话,

你舌头上没有坏话要说,

眼睛中就不会有愧色,

尽管把正直的话直说。[13]

萨福和阿尔凯奥斯是古希腊莱斯博斯岛的两位著名诗人,据说萨福十七岁时就在赛诗会上与已经出名的诗人阿尔凯奥斯相互酬唱并赢得诗名。他们的抒情诗使古希腊抒情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两人间相互唱和之事,也历来传为文坛佳话,“他们用着优雅的言辞相互致意”,“许多装饰用的瓶画上,往往把萨福和阿尔凯奥斯两人画在一起,这就免不了使人联想到他们之间的风流韵事”。[14]据说有一次阿尔凯奥斯对萨福说:“我想告诉你一件事情,但又愧于启口”,《阿尔凯奥斯》一诗即是萨福给他的答复。诗歌尤为简短,只四行,但仔细品读,会发现其情致描写竟如此细腻、婉转和微妙。

歌颂女性风采的诗歌 第5篇

我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我生活在妇女翻了身的时代。

我厚古薄今,念念不忘过去的女杰们。

我是女性。

我崇拜秋瑾,面对死亡,大义凌然。

我喜欢吕碧城,独身一生,出手阔卓。

我嫉妒丁玲,有个相爱的小丈夫始终陪伴她。

我是女性。

我同情旧社会的x女,生活在最底层。

我憎恨现代的x女,自己作践自己。

我蔑视小三,小四,好逸恶劳占据了她们的灵魂。

我是女性。

我是百姓中的女性。

我不会崇拜残忍的武则天和慈禧。

正能量歌颂女性的诗歌 第6篇

最天真活泼的少女。

胸无城俯是你的心怀。

善良,美丽。

贡噶山上高高的圣雪正好表露你无染的纯白。

月宫露寒,素手轻挥,

就如灿烂的晚霞给整个大地都披上了耀目柔和最美的衣裳。

红尘万丈瀑流般的喧嚣,世事纷杂尔虞我诈的争执吵闹,

一切丑恶,在你这里,仿佛睡着了,一切都变的如此的宁静,甜美。

宛若夏日清晨的薄雾,

犹如新月初上的清辉。

容色晶莹如玉,

身姿顾盼牵魂。

冷傲灵动娇憨中,

自带一番洁雅高华的气韵。

香气微醺,舞姿曼妙,

绝世的容颜,一袭的轻纱,

嘴角轻掬一抹灵动悠闲的微笑。

牵缠了风雪行人躁动的心怀,

平息了恶魔残暴血腥毁灭的欲望。

来吧,最纯美最无瑕的女子,

她从不与你远离。

当时间点上心香,当日子唱起焚音

就在蓦然回首间,

正能量歌颂女性的诗歌 第7篇

长在我心底,如一蓬青莲

无需歌颂,只因你很纯朴

开在我眼里,如斯的美丽

你是女人,如花扑鼻香

可我发觉你也有钢铸的`力量

我想起补天的女娲仙子

更难忘替父从军的木兰姑娘

哪个不是巾帼不让须眉

而你比她们更多了现代和时尚

你是女人,似水娇模样

可我发觉你更是相夫教子的贤内助

你以无悔付出让男人无后顾之忧

想想花前月下相伴

看看梳妆台旁幸福的婚纱合影

可我更欣赏你光荣榜上晒黑的脸颊

更叹服你挥洒汗水挺胸膛

你是女人,本该在常春藤上婀娜

可你偏偏选择了炙热地绽放

这一天,全世界都为你而精彩

因为你是女人

女人如花扑鼻香

因为你是妻子

饭凉了热热了凉

因为你是母亲

养儿养女白发苍苍

因为你是我敬佩的

东北抗联诗歌中的女性形象 第8篇

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 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东北抗联将士也在战争的间隙里创作一批反映抗战生活的诗歌, 其诗歌歌颂抗战最前沿的中华民众, 真实地表现了东北抗联将士的战场生涯, 成为抗日战争文学宝库里极其珍贵的一部分。在这些诗歌里, 反映东北抗联女战士生活的诗歌又成为其中闪亮的一部分。本文作者在研读了大量的东北抗联诗歌的基础上, 将诗中所反映的东北女性形象归纳为如下四类:

一、征战沙场的女英烈

正如“妇女参加抗联军”一诗所云:“红旗飘在半天空, 好似草堆落火星, 妇女也参加抗联军, 长发剪成短缨缨。”九一八事变后, 东北各地的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相继兴起, 此时就有一些英勇的女性参加了抗联队伍, 辽宁新宾县一位19岁的女青年刘桂贞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 入伍后任宣传队副队长。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的16岁女学生姚瑞芳也是较早参加抗联的女子。这些女性在与日军作战的时候, 丝毫不比男子逊色, 她们冲锋在前, 有些人就牺牲在抗战的最前线。

据史料记载, 孙殿文率领的大刀会在吉林九台放牛沟一带组织抗日活动并多次与日军作战, 据民谣记载, 1934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 大刀会在与日军拼杀时, 就有女子参战并牺牲, 歌云:“玉兰和凤姐, 巾帼女英雄, 正面作主攻, 拼死作斗争。”不知道这两位被百姓称为“玉兰和凤姐”的女子芳名如何, 芳龄几许, 何方人士, 更无法考证她们在这次战斗中是否凯旋而归。但从民谣里“正面作主攻”的诗句来看, 这两位女战士是非常英勇的, 她们应当是战斗中的主力, 她们像男人一样直面死亡, 与日军浴血奋战。

像“玉兰和凤姐”这样的女英雄在抗联军中不在少数, 所以抗联诗歌里就有了歌颂女英雄的诗篇。如一首著名的“小大嫂”诗, 就是歌颂杀敌女英雄“小大嫂”的, 诗云:“小大嫂, 二十三, 丈夫抗日上了山。前天捎来一个信, 说是牺牲在前线。她没哭, 也没闹, 红着眼睛把牙咬。自言自语要报仇, 腰里掖上一把刀。三天后, 消息传, 城里鬼子心胆寒。大火烧了军械库, 看守脑袋把家搬。”很显然这位年仅23岁的小大嫂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子, 当她闻听丈夫牺牲在抗战前线时, 竟然独身潜入敌营, 烧了敌军的军械库不说, 还杀了敌营的看守, 让敌军闻风丧胆。这位不知名的“小大嫂”的行为与当时抗联五军的妇女团的行动很接近, 也许这位英勇的“小大嫂”后来也加入到了抗联的妇女团中, 成为一名真正的抗联战士。

二、工作在被服厂的女战士

据《中国妇女抗战史研究》记载:“从l936年开始, 抗联各军先后建立起被服厂, 大多数女战士分配到被服厂工作。

被服厂的女战士们在深山密林里, 或依山挖洞, 或用树干搭棚做厂房;扒树皮, 煮染料, 把白布染成草绿色, 然后裁剪缝制成军装。”被服厂的女战士在极其恶劣的工作环境中, 还会随时遭受日军的侵扰而要投入到残酷的战斗中, 不少被服厂的女战士英勇牺牲, 如抗联四军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就是“八女投江”的女烈士之一。因此在抗联诗歌里, 就有了表现被服厂女战士的诗篇, 如“被服厂”一诗云:“被服厂, 进了山, 机器轮子转得欢。姐姐妹妹把活做, 做出衣裳战士穿。穿上新衣多神气, 英勇杀敌干得欢。”从诗中看, 被服厂的日常工作已不是用手工缝制, 而是采用了缝纫机工作, 可见当时军服加工的数量是较大的, 手工赶制已供应不上。因此保护并迁移这些机器的工作, 一定相当繁重。再从上述史料记载中看, 被服厂的工作条件极其恶劣, 因为时常会遭受日军的袭击, 所以厂子都隐蔽于深林中, 以山洞和简陋的木棚当作流动的厂房, 以采自山林的植物为军服的染料和原料。有的时候, 因原材料缺少连这种简陋的军服都供应不上时, 林中的桦树皮就成了制鞋的原料, 因此抗联诗歌中有“桦皮鞋”一诗, 表现着抗联战士的乐观精神, 诗云:“桦皮鞋, 是国货, 自己原料自己做。野麻搓成上鞋绳, 皮子就在树上剥。桦皮鞋, 不简单, 战士穿上能爬山。时髦小姐买不到, 有钱太太没得穿。桦皮鞋, 真正好, 战士穿上满山跑。追得鬼子丢了命, 撵得汽车哞哞叫。”

三、积极支前的地方女性

自九一八事变之后, 东北地区的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组织起来, 成为支援抗联的后勤阵容。东北妇女纷纷组织“妇女抗日救国会”、“妇女反日会”、“姊妹团”、“大众读书会”等各种形式的抗日救国组织, 鼓励妇女走出家门, 为抗日军队洗衣送饭, 做衣做鞋, 募集经费给养、传递情报、救护伤员, 送子参加抗日部队。据统计, 当年仅黑龙江一个省就有四十多个县先后建立过各种妇女抗日组织, 以黑龙江珠河“妇女救国会”为例, 她们共有六七十名会员, 带起了珠河地区的妇女抗日运动的高潮。这些女性平日站岗放哨、传递文件, 购买布匹、棉花、靰鞡、药品等物品支前, 队伍到来时就洗衣送饭, 准备松明子, 护理伤员。每逢战事, 妇女们还要冒着枪林弹雨, 送饭和救护伤员到阵地。这些地方女性的支前活动, 在抗联诗中都有所表现, 如“半夜送军粮”一诗云:“二道沟, 李大娘, 深更午夜着了忙, 悄手蹑手进伙房, 拎下锅来撂灶旁。豆油灯, 挡得严, 灶底掀起石片片, 一个地洞露出来, 粮袋米瓮藏里面。……进里屋, 悄悄摸, 小声叫起他三爹:‘快着起来吃点饭, 鸡叫赶到西大坡。’”诗中表现的就是山村大娘把自己珍藏的粮食送给抗联军队, 支援抗战的情形。村中成年人的支援抗联的积极性也影响到了家中的小儿童, 幼小的女孩子也产生了要为抗联做事情的想法, 如“把小妞妞记心上”一诗, 从一个有趣的角度表现了儿童的抗战热情:“小妞妞, 哭啼啼, 好像包了大委屈。奶奶问:‘妞妞、妞妞你哭啥, 有啥事情不如意。’妞妞说:‘姑姑、姐姐会做鞋, 我给抗联做啥呢?’”

而“姑娘洗衣在河边”一诗表现的则是青年女子为抗联站岗的情景:“蒲柴河, 流水欢, 姑娘洗衣在河边。你东张西望干什么, 一件小褂洗半天?等情哥, 来相逢?这个地方不相应。山高风大河水响, 说句情话都听不清。别胡说, 莫乱想, 我在这里是站岗。”而为抗联担任通讯员的女性们, 她们为躲过敌军的搜查, 花样翻新地藏起情报, 如“我家来个大姑娘”一诗, 表现的是青年女性交通员智送情报的情形:“我家来个大姑娘, 一条大辫黑又长, 爷说辫子有宝贝, 不知宝贝是啥样。姑娘解开大辫子, 纸条放在爷手上。爷爷看着咧嘴笑:‘抗联明天到咱庄!’”又如:“张大妈, 李二嫂。上南山, 摘豆角, 鸡没叫、狗没咬, 抗联的消息带来了。”在这些通讯员里, 有青年女性, 也有年逾八十的老婆婆。如“老大娘”一诗云:“老大娘, 八十八, 说是要去姑娘家。挎着一筐咸鸡蛋, 两双傻鞋肩上搭;偷着走出后园门, 拐弯抹角乱绕叉。‘老大娘, 走错啦, 姑娘本来住山外, 你往山里绕晃啥?’‘年轻人, 别自话, 明明知道还问啥, 欠嘴欠舌真该打!’”在诗歌风趣的对话中, 可以看出这位88岁的老奶奶也是一位支前的女性, 她机智扮成了走亲戚的模样, 实则为抗联战士送去了给养。而“俏大姐”一诗, 更是在幽默风趣里体现着民众的抗战热情和工作的机智, 诗云:“俏大姐, 长得俊, 把个特务想掉魂。这天假装去挖菜, 特务碾脚后面跟。来到背静无人处, 想要搂住亲一亲。俏大姐, 不着忙, 回手给他一巴掌。打得特务手捂嘴, 大姐随后掏手枪。今天来得真凑巧, 帮我上山送趟粮。”

四、表现青年女性与抗联战士的爱情

“母亲教儿打东洋, 妻子送郎上战场”曾是东北民众抗战热情的真实写照, 也是东北女性积极抗战的真实情景。在这场万众一心、抵御外侮的战争中, 有许多青年女性献出自己真挚的爱情给抗联战士, 用真心支援前线。这种对抗联战士的爱情, 既是抗联诗中的重要内容, 也为残酷的战争增添了一抹粉红。如“线儿拴住了两颗心”一诗里, 就有着姑娘大胆的表白:“哥哥抗日山里去, 不用找来不用寻, 暂时分手算个啥, 抗日的线儿拴住两颗心。”而乡村姑娘们对参加抗联的情郎的支持, 又是那么质朴:“心上的哥哥找抗联, 知情的妹妹忙个欢, 才蒸的干粮多背点, 新洗的布衫换着穿。”“姐儿灯下纳鞋帮”一诗, 羞涩婉约, 表达着姑娘对前方参战的情郎的牵挂:“姐儿灯下纳鞋帮, 悄悄走进张大娘。‘姑娘呵, 听我讲:你大爷起早进山里, 给咱抗联去送粮。捎几句知心活儿吧, 免得他的牵挂肠。’姑娘笑着下了床, 翻箱倒柜找得忙。白小褂, 鞋一双, 香草荷包里面藏, 羞答答的交给张大娘, 鞋帮纳的素鸳鸯。”在“小妹送哥去抗战”一诗中, 人物的情感既缠绵又深情, 把对国家的热爱与对情郎的深情恰当地融合在一起:“送一山, 又一山, 前面就是鸡冠山。小妹送哥去抗战, 望哥不要想家园。送一岭, 又一岭, 前面就是牡丹岭。小妹送哥去抗战, 不要把妹记心中。送一江, 又一江, 前面就是松花江。小妹送哥去抗战, 哥要拼命保家乡。”

综上所述, 可见东北抗联诗歌不仅有着艺术水准上的高度, 更有着现实主义的文学风范和全面而真实的思想内容, 深刻地反映了东北抗联将士的抗战生活和与当地百姓的鱼水深情。这些诗篇为东北抗战时期的女性生活保留了大量的真实历史资料, 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下了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正如东北抗联诗歌所云:“祖国家庭血脉通, 国难当头勇出征;杀敌天职人皆有, 血肉筑砌万里城。”“同胞们, 手拉手, 万众一心向前走, 扛起土炮和洋枪, 男女老少上战场。”

参考文献

[1]姚伯麟著.抗战诗史[M].改造与医学社, 1948.

[2]齐兆麟辑.长白山抗战歌谣[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57.

[3]辽宁、吉林、黑龙江、延边人民出版社联合编辑.抗联女战士[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59.

[4]丁卫平.中国妇女抗战史研究[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歌颂女性诗歌 第9篇

关键词:女性主体意识;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毕晓普;西尔维亚·普拉斯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157-03

时至今日,女性主体意识早已成为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社会各界都曾深入探讨过这个话题。特别是文学界,经常以女性主体意识为切入点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在美国女性诗人的诗歌中看到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本文先分析女性主体意识的内涵,接着研究其在美国女性诗人诗歌中的具体体现,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女性主体意识概述

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萌芽之际,人的主体意识开始引起文艺复兴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一致认为人是社会的主体,是所有活动的根本要素;一切活动都要挖掘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终极目标。人的主体意识开始苏醒,强烈要求推翻黑暗的神权统治,提出维护人的主体地位,彰显人在社会中的真正价值。事实上,主体性的提出,象征着自由重回人的视野中,要求人获得真正的自由,可以充分表达内心所想,而不必受到宗教神权的压制和束缚。从这个角度而言,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与客体发生联系时所产生的自觉、自主和创造的特性。按照这个界定,女性主体意识是指女性能站在客观视角上合理定位自身,清醒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还包括女性能以合理方式参与到社会生活中,证明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价值。毋庸置疑,女性主体意识将“人”与“女人”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特征,也对女性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使命提出了要求。

从女性角度看待女性主体意识,一方面指以女性眼光观察自我,明确自身的存在意义、生命价值和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另一方面指站在女性角度审视外部世界和周围环境,并以此为依据丰富女性的生命内涵。毋庸讳言,女性主体意识的提出,直接显示了女性要求改变社会中男尊女卑状态的决心,要求从根本上实现男女平等,也说明女性已经具备了自强自尊和独立自主的精神气质。女性已经不再关注自身能否得到男性的欣赏和追求,而是积极关注自我命运、自我情感,还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环境。女性主体意识的崛起促使女性要求摆脱自身充当男性凝视对象的桎梏,使自己不再被物化。

二、女性主体意识在美国女性诗人诗歌中的具体体现

20世纪,女性文学成了美国主流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充满了蓬勃生机,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女性作家们活跃于文学舞台上,为文学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美国女性诗人创作的诗歌更是硕果累累,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伊丽莎白·毕晓普(Elizabeth Bishop,1911-1979)、西尔维亚·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这三位生活于不同年代的美国女诗人在一生中创作了不少佳品,其中不少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体意识,令人印象深刻,给人以无限启发。

(一)女性主体意识在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的体现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非常著名的女权主义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作品基本以爱情、婚姻和宗教为创作主题。虽然狄金森一生未嫁,但是她的文笔十分细腻清新,使得她在19世纪以男性文学为主流的时代中,通过诗歌创作实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存在。不难发现,狄金森的作品中表现了女性对生活、自然的关注,彰显了女性独立意识。

在当时的19世纪中期,清教徒的势力十分庞大,男权至高无上,女性只是家庭的附庸品,绝大部分女性没有自己的事业,在家庭中也就难以具备话语权。社会对从事文学创作的女性充满了歧视和偏见,但是狄金森成了这个时代典型的女性创作者。狄金森经过情感挫折后,更加认为女性地位的低下是导致女性婚姻不幸的根源,所以她在作品中表达了背离主流男权社会的意志,将对男权制度的控诉以及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通过隐喻的方式体现在作品中,促使女性意识文学得以在当时严苛的环境下顽强生存。

狄金森的女性主体意识首先体现在她的爱情婚姻观上。她通过自己的诗歌,对男权社会中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进行了全面揭露。狄金森以女性的独有风格和细腻情感,通过敏锐的观察,表达了自己大胆追求爱情的坦诚与热烈。她在诗歌中写道:“我一直在爱/我可以向你证明/我将永远爱下去/也可以向你论证/爱就是生命/生命有不朽的特征”。这是一篇炙热的求爱宣言。当爱神降临在身上时,狄金森没有羞涩扭捏,而是选择向爱人大胆示爱,并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很显然,在爱与被爱间,狄金森选择了主动追求。当时的狄金森刚刚19岁,敢如此直接地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渴望,不得不说是勇气可嘉,而这正好体现了狄金森的女性主体意识。为了爱情,她可以接受一切煎熬,哪怕是要等待一万年,只要真爱能够来临,一切都值得。

狄金森的女性主体意识还体现在她对男权社会的猛烈抨击方面。狄金森十分质疑男性在社会中的主导地位,她在作品中描写了女性的柔弱,将她们以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出现,却敢于讽刺男性权威,意在抨击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以体现她的女性主体意识。比如她在诗作中写道:“可怜的小小的心/是他们把你忘记/不必介意/不必介意。”狄金森以女性特有的柔软和细腻挑战了以男性为核心的文化偏见,虽然男性对女性的存在视若无睹,对女性遭遇的不公平待遇置之不理,但是女性不必因此伤心,不要在意男人的眼光,只要有自己的独立意识,勇于直面烈日,同样可以享受阳光的温暖。

狄金森的诗歌隐含着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她冷静地审视着男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并力求将她们的心声表达出来。狄金森这种追求精神独立的思想反映在诗歌中,标志着美国诗歌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二)女性主体意识在伊丽莎白·毕晓普诗歌中的体现

伊丽莎白·毕晓普是普利策文学奖获得者,是20世纪美国的一位优秀女诗人,虽然她创作的诗歌数量非常少,但是却获得了诸多荣誉与奖励。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1939-)对毕晓普的诗歌成就予以了高度赞许,认为她是“最缄默、最文雅的诗人”。

与很多文学大家一样,毕晓普的童年也十分不幸,父亲早逝,母亲抑郁成疾,毕晓普一直过着无父无母、居无定所的生活,这种经历直接影响了毕晓普的创作,她沉默羞怯,诗歌保持着含蓄、简朴和自然的特色。虽然毕晓普一直拒绝别人用性别来界定她,对她冠以“女性主义诗人”的帽子,但她的诗歌中确实隐含着诗人的女性主体意识。

首先,毕晓普的女性主体意识反映在她对父权社会的抗议方面。毕晓普认为,父权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女性是被压迫者,处于低等地位以凸显男性的优越,其实这样的做法只是满足了男性的虚荣心,却导致女性处于被压迫的地位。毕晓普创作了一首名叫《公鸡》的诗歌,诗中的公鸡意指男性,母鸡意指女性,通过描述公鸡与母鸡之间的关系,揭露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所遭受的多重迫害。毕晓普对男权社会提出了猛烈抨击,体现出了她本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一方面,在传统含义下,人们常常用cock表示公鸡,但是毕晓普没有这么做,而是用rooster指代男性,这个词具有明显的嘲讽味道,表明了诗人对男性的不屑。从古至今,男性都象征着虐杀、残暴和血腥,用rooster指代男性,体现了毕晓普反对由男性挑起的战争,对男权社会提出了抗议;另一方面,作者也在诗歌中描述了公鸡的行为,比如在“凝重的漆黑中打鸣,令人害怕”;“瞪着麻木的双眼恐吓和命令妻子”……蛮横无理的独裁者形象跃然纸上,直接对男权社会提出了抗议,体现了诗人的女性主体意识。

其次,毕晓普在诗歌中对女性予以了高度肯定,对她们予以强烈赞赏。在《更冷的空气》这首诗歌中,毕晓普塑造了一个意志坚强、枪法精准的完美女猎手形象,表示很少有人能做到她神枪手一般的存在。我们都知道猎人形象一般是男性所特有的,但是毕晓普塑造了一个百发百中的女猎手形象,还赞美她心态平和、谦虚。虽然在比赛过程中,女猎手面对着一系列干扰,比如“狭窄的视线”、“稍纵即逝的时间”等,但她依旧凭借良好的心态和出色的技艺获得了胜利。诗人对女诗人的赞美溢于言表,反映了她本人的女性主体意识。

再次,毕晓普还努力寻找女性的自我价值,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比如在《有色歌手之歌》这首诗歌中,毕晓普塑造了一个不甘忍受现有生活的妻子形象,她常年面对酗酒的丈夫,而且丈夫视她如草芥,这样的生活实难忍受,所以妻子终于决心踏上去寻找自我的道路。毕晓普写道:“去喝你的酒,喝到醉醺醺的地步/……今夜我坐一辆巴士走/……/我将乘啊乘啊不再回来/……/寻找我一夫一妻制的配偶。”诗人在这种诗歌中直接吼出愤怒,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仍旧选择坚定地去寻找自己的生活,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诗人渴望实现自我,得到真正幸福的决心可见一斑。

毕晓普的诗歌直接表达了对女性不平等境遇的愤慨,鼓励女性实现自我价值,这样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三)女性主体意识在西尔维亚·普拉斯诗歌中的体现

虽然西尔维亚·普拉斯很早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给世界文学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女性主义者对她顶礼膜拜,赞赏有加,她的名字也成了女性主义符号,极富象征意义;她的诗歌被赞誉为“改变了当代诗歌的方向”,获得了美国普利策诗歌奖。她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坎坷的身世和多样的才情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女诗人。

在普拉斯刚满八岁时,她的父亲因病去世,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没有安全感。1956年春,普拉斯与诗人特德?休斯一见钟情,并喜结连理,但随着特德成为诗界的耀眼明星,普拉斯开始变得神经质,当她发现丈夫的婚外情时,彻底被击垮。之后,两人分居,普拉斯独自抚养孩子。1963年,普拉斯服药自杀,与世长辞。

可以说,普拉斯的一生是坎坷的,精神方面没有不稳定性,她的诗作中交织着痛苦、抑郁和嘲讽。她善于表达女性体验,张扬着强烈的女性自我意识。一方面,普拉斯在诗歌中用“她”来表达“自我”,而不是通过“他”来观察“她”。普拉斯通过女性无法与男性共享的经验来彰显女性的存在,比如怀胎十月的过程。这使得她的诗歌有着独特的魅力。比如在诗歌《晨歌》中,普拉斯描述了一个分娩后的母亲,这个写作视角完全从女性出发,是女性才会拥有的体验,从分娩最初时刻、到母子情感的建立,这个过程慢慢实现了境界升华,刻画了一个新生母亲的心理历程。在普拉斯之前,没有诗人将女性体验作为写作主题,这恰恰显示了普拉斯的独特之处。

另一方面,普拉斯在诗歌中还对男性社会提出了挑战。艾德丽安娜·里奇曾如此评价普拉斯:“在我眼中,普拉斯作品中的男性,魅力似乎都是来源于他对女性所体现的力量,以及他通过武力对世界进行统治。在普拉斯诗歌中,最终是女性自我意识——四面受敌和疯狂的愤怒——赋予了诗歌以强大的力量,所以她的作品具有斗争、愿望和女性力量的韵律。”在普拉斯眼中,男性给女性带来了巨大迫害,对其发起了最强烈的反抗。比如在和丈夫感情破裂后,普拉斯写成了《老爸》一作,在这篇作品中,普拉斯将父亲形容成“纳粹党徽”,强调他是一个纳粹分子,“黑得不会露出一丝蓝天”,所以“老爸,我不得不杀掉你”。她还反复强调父亲是“一个畜生,长着畜生一般的兽心”。所以当“你这混蛋,我已了结”之后,诗歌开始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喜悦。在《老爸》中,父女关系一强一弱、一压迫一抗拒,显示了诗人对男性社会的抗议。

在普拉斯的诗歌中,深刻地体现了她的女性主体意识,她没有将女性建立于男性意识的对立面,也没有以男性意识作为参照,而是根据女性的独特视角,直白地表达女性的独特感受。同时,普拉斯还将男性作为鞭挞和反抗的目标,旨在张扬女性的自我意识。

三、美国女性诗人诗歌的启示

综合艾米莉·狄金森、伊丽莎白·毕晓普、西尔维亚·普拉斯这三位女性诗人的作品来看,女性主体意识在她们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体现,给人以无尽启发。从她们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女性主体意识具有两个特征:(1)女性处于主体位置上,她可以成为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主体者,而不必征求他人意见;(2)肯定女性欲望的存在,女性可以憧憬自己美好的生活。这意味着对男权社会的颠覆,对女性被动地位的反抗,是对男性优越感的挑战,希望女性要勇于追求人格尊严。一言以概之,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对其生存境遇的思考与探索,对其人格尊严的不懈追求。从这三位女诗人的作品中,我们要得到新的启发,即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必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必仰人鼻息,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彰显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康燕彬.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建构[J].中国比较文学,2010,(4).

〔2〕刘晓晖.狄金森与透视主义真理观[J].外国文学,2011,(1).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1990.

〔4〕杨扬.艾米莉·狄金森的坎坷爱情路造就婉约诗作美[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4).

〔5〕薛春霞.艾米莉·狄金森的女性个体主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

〔6〕范革新.疯狂是理智的同义语——美国女诗人狄金森和普拉斯对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