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攻防含义教学范文
来源:火烈鸟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攻防含义教学范文(精选4篇)

攻防含义教学 第1篇

太极拳是祖国传统的健身瑰宝, 具有独特的健身作用, 它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 每一势都具有不同的技击含义, 技击是太极拳项目的本质属性, 技击和健身的把握是当今太极拳发展和传承的两个重点内容。随着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 太极拳正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名副其实的“健身符号”。然而作为技击传承创新基础的高校太极拳教学, 曾一度只重视健身而忽略技击本质, 直到2012年中国武术协会推出的“打练结合”作为武术段位制推广的亮点, 太极拳的本质属性得以重新审视和定位。作为与社会即将接轨的高校体育教育, 太极拳教学方法如何适应新形势, 更好发挥项目的健身性和教育性, 还原体育课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是本论文的主旨。

2 太极拳攻防含义教学的必要性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 积极倡导多种教学方法, 在太极拳教学中运用攻防含义学习方式, 不仅是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必要有益补充,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 攻防含义教学与素质教育、终身体育理念相吻合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大学生作为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 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锻炼身体, 促进身心健康, 掌握太极拳的知识、技术、技能,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时期。太极拳的攻防技击特点, 与大学生年轻好动喜欢对抗性项目的性格相吻合, 从攻防角度进行简化24式太极拳的学习, 技术难度低, 按照“练打结合”的学习原则设计运动形式, 每段技术内容的套路既可以单练, 拆分后也可以进行对打套路练习, 还能以拆招形式体现实战技法, 充分突出传统武术“既可单练, 又能对打, 还能实战”的技术要求, 以突出方法为特点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对单个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 主动思考问题, 而非被动接受,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引导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的发展空间, 通过自主学习、对锻炼方法的掌握记忆深刻。一旦这种意识形成一种自觉行动和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会为终身体育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2.2 攻防含义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的改革直接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是获得知识和方法的直接动力。攻防含义教学是在动作实用价值的基础上, 开阔学生的视野, 改变学生对花拳绣腿套路的错误观念。在对抗实战中充分发挥人体各个部位的功能, 作为防卫和进攻对方的武器。太极拳的每种招式并非只有一种攻防含义, 且攻中有防, 防中有攻。攻与防也是太极拳中的一对矛盾, 太极拳中攻与防的关系, 涵括了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只要遵循太极拳的运动特点, 就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探究制服对方的方法, 同时还可以灵活多变的运用战术战略思想。比如太极拳《打手歌》中所云“任他巨力来打我, 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等就集中体现了这些思想。在他人进攻之时, 我方不与之相遇、相抗, 而是“含己从人”, 避他人锋芒, 顺他人之势, 运化解他人之力;他人之力落空后, 必然失去重心, 此时, 只需稍施劲力, 以我之“实”击敌之“虚”, 则可轻易破敌。简而言之, 就是借他人之力, 以还击他人。这样, “攻”取之于“防”, “防”中孕育着“攻”, 寓“攻”于“防”, 就构成了太极拳中攻与防的矛盾运动。另外, 虚与实、刚与柔、动与静等多种矛盾的相互作用, 都蕴含了太极拳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对未知知识的探究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2.3 攻防含义教学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由于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 它综合吸收了明代名家拳法, 特别是吸取了戚继光的三十二势长拳, 并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气功之术和中医经络学说, 以及古代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阴阳五行学说, 以中国传统医学、天人合一等理论为太极拳的哲学基础, 使太极拳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哲学思想。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 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几乎成了中国文化全部内容的载体, 客观成为了中国文化整体的一个重要符号。因此, 练习太极拳, 本身就是一个体验中国武术文化和培养中华民族精神的过程。这与中共中央以及教育部通过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将德育工作贯彻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保持着高度一致性。

3 攻防含义在太极拳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 攻防含义的合理运用, 能够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地掌握太极拳的技能, 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3.1 拓宽学生对太极拳文化知识的了解

太极拳技击是以“阴阳学说”作为思想基础, 从技术上看, 太极拳涵括一对对矛盾元素, 如内外、攻防、刚柔、上下、前后、先后、虚实、开合、顺逆、快慢等, 统称为“阴阳”, 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法则。阴阳相济 (互济、交济、互根、互孕、对称、平衡等) 的辩证关系, 体现在太极拳的一系列运动、乃至一些细微的动作之中。太极拳直接、大胆、毫不掩饰地从中国古典哲学中汲取养料, 并全面移植哲学论点。中国古典哲学本身就是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 研究阴阳对立统一发展的变化关系, 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研究视角, 这不仅与太极拳的生命升华理念相统一, 而且改观对格式化、固定化太极拳的错误认识, 激发学生对太极拳文化内涵更深一层的探究。

3.2 贯穿攻防技击和意识于教学的整个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中, 遵循人体机能活动的规律和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机制, 结合攻防实用技术的运动特点进行教学。

3.2.1 教师示范讲解, 学生模仿学练

首先, 教师讲解动作特点, 使用方法, 路线过程和先后顺序, 然后两人一组, 学生分别学会攻防的一方动作, 教师领做示范, 学生跟着先分解模仿动作过程, 后完整模仿动作练习, 这一步不求动作过细要求, 初步掌握动作的攻防部位和技术方法。

3.2.2 明确技击原则和特点

在技击上, 太极拳理把对立双方看做是两个独立的太极体, 要求在意识上做到“彼此之力不混合”, “你是你, 我是我”。对方之力打来, 我方只是在保持自身太极体完整的前提下迎接对方, 也就是意在阻止对方改变我方太极体状态或对我方太极体进行损害的企图。其情形如同我方太极体是运动的, 对方的力如同打在飞转的车轮上, 那么打来的力越大, 对方自受危害也越大。比如:揽雀尾动作包括掤、捋、挤、按四种技法, 当对方两手掌按于我方前臂, 我方用掤的动作将对方阻挡于外, 前臂筑起一道防线;接着我方右手抓住对方的右手腕, 左手伸至对方右肘部位进行按压, 同时借对方向前的力, 向我方右侧方向捋;当对方为了维持平衡, 会向后抽拉, 我方借对方向后的力将右手前臂拉至对方右软肋部位, 通过下肢蹬地转腰的力量将对方挤出;此时对方必将重心向前攻击我方, 我方借对方向前之力将对方双臂向我方腹前按压, 接着对方向后抽拉, 我方便顺对方向后之力将对方有力按出。因此, 教师在技击教学过程中, 结合太极拳技击“防和化”和“借力打力”, 要对动作的技击含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讲解, 同时要结合太极拳套路的演练运用语言提示等方法对动作的技击含义进行强化。

3.2.3 练习循序渐进

在开始掌握动作时, 必须从对抗性这一特点出发, 使其有实用的价值和要求, 但注意练习手段和方法, 不急于求打取胜, 从对抗性着想, 在非对抗性条件下进行, 才能达到掌握技术的效果。然后根据掌握的程度, 再逐步升级进行对抗性练习, 要较全面的掌握动作规格和技击意义, 就要保障学生有实战机会和实战次数, 但是, 必须注意按照每个动作特定的攻防实用条件进行实战练习, 经过练习得到巩固以后, 双方可以进行换位训练, 教师则可以启发学生互教互学, 在观察中进行重点的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

明确太极拳技击思想和技击原则, 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单个动作的能力。进行自由的实战练习, 主要是提高动作的灵活运用能力, 学以致用, 通过这种练习, 能检验学生掌握攻防实用技术的熟练程度,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 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3 将攻防组合动作作为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分两种:一种将太极拳典型动作野马分鬃、搂膝拗步、揽雀尾、云手等的攻防含义作为考核的内容;另一种将10个以上的典型动作编排在一起作为考核内容。两种考核方式一方面是大学生对冗长套路的一种解脱, 另一方面也是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开发学生智力、使个性得到充分和自由主动全面发展的有利途径。

4 结束语

将攻防含义运用到教学中, 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果, 学生易于掌握太极拳项目的健身方法和原则, 为终身体育的发展打下基础, 同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 攻防实战注意安全问题, 教师应及时进行“武德”的教育。总之, 攻防含义教学能够把握传承传统武术的精髓, 对于促进太极拳普及和学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乔凤杰.从经验心和超验心看中华武术与传统文化的会通[J].体育学刊, 2005 (3) .

[2]张照金.浅议技击性技术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3]丁香兰.论太极拳的技击实用价值与养生价值[J].搏击·体育论坛, 2010 (8) .

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第2篇

学生在一、二年级及三年级上学期都接触过一些平面图形,而且会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知道并理解周长的含义,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并了解其特征。预习设计仅仅是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黑板表面的大小”,“课桌面的大小是课桌面的什么?”等等,学生并没有十分直观的感受,通过这样的预习,我认为学生是将“周长”与“面积”进行了严重的混淆。于是进行了下列教学。

二、教学过程的预设与调整

1.找周长与物体表面的面积

课始,我直接出示课题,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面积?“周长和面积有什么不同?”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首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面积的认识,并用黑板面作为例子来指一指。学生一连上来三个,指的都是周长,下面的同学虽然知道不对,但也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于是我就直接让学生做书后的习题,先描出物体的边线,问:“描的是物体的什么?”明确是周长;再让孩子们涂出物体的表面,问:“现在图的是什么?”学生:“物体的表面。”

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物体的面积。”举例说说。通过这样直观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分辨清什么面积?通过举例进一步进行感性的认识,以便下面的抽象。

2.比一比周长和面积

周长指的是长短、面积指的是面的大小本没有可比性,但是在孩子的思维中它就是缠绕在一起的,在建立足够的表象之后适时地比较显得尤为重要,就刚才的题让孩子们说说周长和面积一样吗?

3.建立初步的比较面积的方法

教材两次进行比较:一是比课桌的面与数学书的封面的大小,只要一看学生就会知道,我们称之为观察;二是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片的大小比较,必须用“量一量”或重叠的方法才能比较。

三、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攻防含义教学 第3篇

近些年,在竞技运动场上,对于运动员演练的套路,不仅是对动作难度要求很高,动作规格,演练水平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如何让运动员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尽快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从而提高训练效果,是现代武术教学中的理想模式。因此,本文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有针对性的注重攻防含义的讲解进行实验对比的教学研究表明,对运动员的训练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一实验研究对武术套路教学中采用教学方法,针对不同侧重点起到一定的效果,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参考价值。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辽宁省体育运动训练中心武术队2005年-2008年集训运动员71人,有一定基础运动员,年龄都是在10-15岁之间。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研究前对两组分别进行初级长拳、少年规定拳的测试;在6周训练中,重新教授初级三路长拳、少年规定拳,并新授一项武术项目亚运会第二套剑术,进行测试;12周后再现水平的测试。

2.2.2 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专家访谈、及学生实地调查

2.2.3 测试方法 武术队组成裁判小组,按最新竞赛规则进行考核,几位考核成员均为一级裁判员以上资格,在评分中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2.2.4 文献资料法 查阅、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归纳整理。

2.2.5 数据统计法

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6.0 for windows)对数据进行分析,具体方法支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检验分析结果。[1]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术套路实验成绩对比析

从表2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前水平测试,少年规定拳无成绩差异显著(P>0.05),说明两组水平测试相同; 三路长拳成绩差异显著,对照组测试结果优于实验组,两组均为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此表是对两组实验者在实验前的模底水平测试.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第二套规定剑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差异显著(P<0.05);少年规定拳、三路长拳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在表2中, 三路长拳两组测试结果表明对照组还略优于实验组,这个阶段的测试式后,实验组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成绩;在实验组教学中,教练员打破以为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讲解与示范,加强学生对动作含义的理解与表现,提高学生对动作表演能力的水平,对照组是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套路动作中攻防技术含义,所以实验结果表明成绩差异非常显著。

从表3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的再现水平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初级三路长拳、少年规定拳、三路长拳成绩差异非常显著(P<0.01)。测试结果充分表明了,教练员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讲解巧用示范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优于对照组的成绩。运动员的训练成绩显著提高。

3.2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对攻防含义巧讲解多示范,多方面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

武术运动员每天在训练场上,成千上万次的重复所学练的技术动作,目的是更好更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领会动作内涵,使自己的肢体动作与神态协调一致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在此之中,在传统套路教学模式中只是为完成动作而教授动作,忽略了套路动作中攻防技术含义。教练员在传授技术动作过程中,引领学生去体会与掌握动作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技巧性的教学法。教练在传授中,如果一带而过的讲下动作,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一但教练在讲解与示范动作时,将此动作具体深刻度讲解含义并示范给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会在短时间内被吸引住,而且在下一次的模仿与演练中会格外注意此动作,对于动作掌握理解都会有很大提高(见表5、6)。例如,在传授三路长拳中的第二段动作中提膝穿掌接仆步穿掌的动作,讲授中,让学生注重提膝穿掌掌攻击对方咽喉处,接仆步穿掌是怎样用,将对方扛起致摔倒的攻防含义。学生领会了动作的实际意义,动作自然就会伸展到位,起伏分明了。学生在学习中神、型也会根据动作的意识演练出来。

3.3 问卷调查与分析

通过表5说明,实验组对于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教学法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这一现象得了同学们的认可,运动员们在多方面都有了提高,在表6中,学生们对此观点也有69%认同率,由此得出,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教学法对学生们的运动训练会有更好的帮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武术套路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2.武术套路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教学法易调动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有利于改善训练中

带来的枯燥无味的训练情况。

3.武术套路教学中注重攻防含义教学有助于提高演练水平效果,提高运动员训练效果

4.2 建议

攻防含义是武术动作的实质,了解攻防含义有助于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把握动作的实质[2]。因此,在武术套路教学中,要注重这方面的讲解与示范,把握好讲解尺度,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才会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宏昌.武术套路教学中攻防教学法应用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7,8(5),476-480.

[2]侯介华.武术套路教学与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5.

面积的含义教学反思 第4篇

这节课上完后,自己也发现这课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1、尽管我已注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但在学生说什么是面积的时,语言表述得不是很完整,在今后的教育与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在感知面积的大小,初识面积的大小时,还应该让学生多实践、多摸,而且要让学生摸得到位、摸得具体,从而使学生体会面积的含义,体会面积有大有小。

3、整堂课的教学显得很平淡,没有波澜,没有激情,没有高潮,在驾驭课堂和调节气氛方面做得还不够。

4、通过《面积的含义》这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说得还不够,要尽量让学生多说,要相信学生,要多给学生机会。

相关文章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

表演人才范文(精选11篇)表演人才 第1篇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学龄初期, 即相当于儿童接受小学教育的年龄。这一时期少儿的主要行为活动是学...

3
2025-09-20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

保安班长月总结(精选6篇)保安班长月总结 第1篇篇一:保安班长年终总结个人总结光阴似箭日如梭,转眼间半年已经过去。回顾我们保安队在近...

1
2025-09-20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精选15篇)班主任有关工作培训心得 第1篇20**年8月我有幸在市电大参加了“仙桃市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

1
2025-09-20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一年级四季教案 第1篇《四季》文清路小学 刘明霞教学目标:1、认识 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

2
2025-09-20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精选18篇)办公室文秘的岗位职责有哪些 第1篇1、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主持办公室的全面工作,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

3
2025-09-20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精选12篇)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 第1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危害;林则...

2
2025-09-20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精选10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 第1篇表面粗糙度测量仪的工作原理分析及其改进方案阳旭东(贵州工业大...

1
2025-09-20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精选8篇)宾馆改造可行性报告 第1篇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宝地宾馆改扩建项目 承办单位:...

1
2025-09-20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