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比值分析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火烈鸟
2025-09-15
1

比值分析论文范文(精选10篇)

比值分析论文 第1篇

1 工程概况

上海某少体校训练馆,结构形式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总高度为22.200 m。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Ⅳ类,特征周期Tg=0.9 s,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因建筑功能的需要,一层和二层为健身房和击剑馆,层高分别为6.500 m及5.500 m,三层作为球馆层高为10.000 m,且在三层抽掉大部分中间柱形成大空间,跨度24 m,屋面采用大跨度钢梁加支撑体系。该结构另一设计难点在于该训练馆拟建位置在一原有建筑物和学校跑道之间,故底层建筑面积受到一定限制,而二层击剑馆因布置击剑道的要求需要比底层稍大,所以二层以上面临跑道的三面分别向外悬挑2.3 m,悬挑梁上是二层以上的外圈立柱,形成三面外圈框架柱不落地的竖向不规则结构。

2 结构布置

通过对结构的初步分析,结构的初步布置见图1,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内容:1)为减少扭转效应,外部框架梁、框架柱适当增大截面,并采用长宽比为1的方柱;2)二层作为悬挑梁上立框架柱的转换层,采用井字梁体系并适当增大楼板板厚至150 mm,以提高该层楼板刚度;3)立柱下的悬挑梁采用较大截面,且向内伸进一跨;4)在三层层高较大时根据建筑屋面布置,适当增加多道框架柱上连系梁,以减少框架柱平面外计算长度;5)屋面钢梁与两端柱铰接并另对钢梁进行计算分析。最后为提高整体刚度及减少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钢筋采用HRB400级钢。

3 比值控制分析

1)周期比:

是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主要为限制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周期比是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的比值。本工程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s)、X,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见表1。

从本工程计算结果分析可看出,第二周期为结构平动周期1.015 9 s,第八周期为结构扭转周期0.239 0 s,扭转第一周期与平动第一周期之比为0.235,满足规范要求。周期比不满足要求,说明结构的抗扭刚度相对于侧移刚度较小,扭转效应过大,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合理。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布置,提高结构的抗扭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框架柱或梁的刚度,适当削弱结构中间框架柱的刚度;利用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反比关系,合理布置抗侧力构件,加强需要减少周期方向(包括平动方向和扭转方向)的刚度,或削弱需要增大周期方向的刚度。

2)位移比:

是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的重要指标,主要为限制结构平面布置的不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位移比是指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与本楼层平均值的比值。规范中的位移比限值是针对刚性楼板假定作出的,因本结构第三层模型中设定了板厚为0的大开洞楼板,则必须在软件参数设置时选择“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以便计算出正确的位移比来判断结果是否符合位移比控制要求。在位移比满足要求后,再去掉“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的选择,以弹性楼板设定进行后续配筋计算。本结构因为有多项不规则,位移比需要经过多次调整才控制在1.2以内。位移比不满足时只能通过人工调整改变结构平面布置,减少结构刚心与质心的偏心距:加强位移最大的节点对应的框架柱等构件的刚度,或削弱位移最小节点对应的框架柱等构件的刚度,直到位移比满足要求。

3)刚度比:

是控制结构竖向不规则的重要指标,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结构刚度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当刚度比不满足时,SATWE自动将不满足的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人工调整可按以下方法调整:a.适当降低本层层高,或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b.适当加强本层框架柱和梁的刚度,或适当削弱上部相关楼层框架柱和梁的刚度。

4)剪重比:

主要为限制各楼层的最小水平地震剪力这一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水平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说明结构有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薄弱部位,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要求完成后续计算。本工程各层剪重比均大于最小剪重比1.6%,满足规范要求。

5)层间受剪承载力比:

主要为限制结构竖向布置的不规则性,避免楼层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能力沿竖向突变,形成薄弱层,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应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如果还需人工调整,可适当提高本层构件强度(如增大柱箍筋、提高混凝土强度或加大截面)以提高本层框架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或适当降低上部相关楼层框架柱等抗侧力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本工程层间受剪承载力比均大于0.6,满足规范要求。

6)轴压比:

主要是保证结构的延性要求。轴压比过大,不满足规范要求时,结构的延性要求无法保证,可通过增大该框架柱截面或提高该层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进行调整。本工程的轴压比基本控制在0.4左右,主要是考虑给不规则结构提供足够的延性。

4结语

本工程结构属于多项不规则结构,为使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安全储备和充分的刚度,以保证结构在施工期间和使用期内的安全,在结构计算中控制好主要比值是至关重要的。在调整结构布置和构件截面尺寸时,各比值的调整也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最大限度的控制周期比及位移比会使结构更趋于安全。除了控制主要比值外,采取一些构造措施提高结构体系的延性和抗震性能也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2]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3]方鄂华.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5.

[4]周德源.建筑结构抗震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樊永华.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8,34(12):84-85.

比值真不能带单位吗? 第2篇

在之后的聊课环节,提到该教师的上述做法,多数评委均持赞同意见。比值果真不能带单位吗?我看未必。

目前,很多人对“比”的认识仍停留在“两个单位相同的量之间的相除关系”,在《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中,对“比”的释义也均是“数学名词,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等,传统的数学教材也曾强调表示倍数关系的比值不能带单位。既然“比”表示两个量的比率,学生自然也很容易理解。

然而,自新课改以来,在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各种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不约而同地把“比”的类型丰富为两种:一种是两个同类量之间的比,另一种是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像北师大版、人教版和苏教版等教材在课程内容的编排上,都是先介绍同类量之间的比,再介绍“路程比时间”这种不同类量之间的比。并且三个版本的教师用书中也对两种类型进行了区分和强调。其中,人教版教师用书还详细解释了变化原因。

如此看来,传统教材规定比值不带单位,具有特定的情境,即比值只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现在,新教材中增加了不同类量的比,比值的意义有了变化,它表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新的量,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带单位。如本文开头提到的“36∶2=18”,“18”在这里表示的是“速度”,可以带单位“千米/时”。

新教材丰富比的类型,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只有深度解读教材,积极地认识到这些数学知识内容的变化,才有可能在教学细节处合理把握、科学施教,全面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

比值分析论文 第3篇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 临床实验室凝血项目检查也从手工操作向自动化仪器普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已作为临床上重要的监测外源性凝血功能和血栓抗凝治疗项目[1-3], 但在不同医院或仪器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美国临床病理家学会 (CAP) 实验室认可标准中要求, 每年要对凝血仪至少进行2次比对研究。本文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 颁布的EP9-A2文件, 即《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学比对及偏倚评估》的要求, 对我科使用的2台不同厂家、不同测试方法的凝血仪进行INR测试比对分析, 评估其一致性, 以保证患者检查质量。同时也使同行对现有凝血仪的使用情况有清楚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资料

本实验每天选取10 例做凝血INR检查的门诊病人样本, 连续选取6 天一共60 例不同病人样本, 50% 以上的样本结果在参考范围之外。每台仪器标本测量顺序为1、2、3~10, 再倒过来按10~3、2、1 的顺序重复测量1 遍, 2 h内测量完毕。

1.2 分析仪器

以法国STAGO compact型凝血仪为参比仪器, 日本Sysmex CA7000 凝血仪为试验仪器, 试剂为STAGO公司的原装配套试剂, Sysmex CA7000 凝血仪所用试剂也为厂家指定的配套试剂Dade (德灵) 凝血试剂。2 台仪器每天均按照厂商配套的高低两个水平进行质控, 统计分析样本前两水平质控均在控。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统计数据均在Excel表格内进行计算处理, 并计算均值 (x_) 及标准差 (s) 。

2 结果

对我科两台凝血仪所测的INR值进行比对, 见表1。

2.2 方法内双份测定值的离群值检查

计算绝对差值均值和相对差值均值, 对测量值同时均超过绝对差值均值和相对差值均值的4 倍为离群点。结果有一个标本4101 号 (数据表内用斜体加粗表示) 为离群值, 按EP9-A2 文件内容可以删除一个离群值, 删除此点后余下59 例数据重新检查离群值 (无离群值) 。以下统计分析均是删除离群点后的结果。

2.3 数据作图绘制散点图和偏倚图 (图1~4)

2.4 方法间离群值检查

计算两种方法的绝对差值均值和相对差值均值, 任何一点同时超过两种方法的绝对差值均值和相对差值均值的4 倍为离群点, 59 例数据无方法间离群值。

2.5 X取值合适范围的检验

计算两种方法均值间的相关系数r2=0.978, r2>0.95, X取值范围合适。

2.6 计算线性回归方程

两种方法均值的回归方程为y=0.987x+0.0319

2.7 计算预期偏倚及可信区间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INR值控制在1.5~2.5, 治疗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心脏瓣膜病INR值控制在2.0 ~ 3.0, 治疗动脉血栓栓塞、心脏机械瓣膜置换、复发性系统性栓塞症INR值控制在3.0~4.5。在此INR值的医学决定水平Xc取1.5、2.5、3 和4.5。INR值各医学决定水平Xc处的预期偏倚及95% 可信区间, 见表2。

2.8 t检验分析

参比仪器INR值的均值和标准差x_±s =1.6885±0.6953, 实验仪器INR值的均值和标准差x_±s =1.67±0.6939, 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得P>0.5, 按 α=0.05 水准, 2 台仪器IN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凝血酶原时间 (PT) 的检测, 因组织凝血活酶、制备方法、检测方法, 使用仪器等不同, 使各实验室及每批试剂之间的PT测定结果差异较大, 可比性差。同一病人在用药治疗上可能因不同仪器检测而得出相反的用药情况。因此世界卫生组织要求, 对口服抗凝剂的患者必须使用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作为PT结果报告形式, 并用以作为抗凝治疗监护的指标[4]。INR由凝血酶原时间与国际敏感指数 (ISI) 换算而来, INR= (患者PT/ 正常人平均PT) ISI。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法修正案CLIA’88中规定PT的允许总误差为靶值 ±15%, 基于平均个体内和个体间变异的凝血试验的生物学变异中PT允许总误差要求:最低值为7.9%, 期望值为5.3%, 最佳值为2.6%[5]。两者都未规定INR误差限, 因INR由PT计算而得, 本比对分析INR误差限引用PT误差限要求。本实验所用的仪器STAGO (法国思塔高) 为磁珠法 (粘度法) , Sysmex (日本希森美康) 为光学法, 使用仪器及方法均不同。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文件指出:当同样的检验应用不同程序或设备, 或在不同地点进行, 或以上各项均不同时, 应有确切机制以验证在整个临床适用区间内检验结果的可比性[6]。我国卫生部要求同一项目不同仪器每年要至少进行2 次比对试验, 但我国的临床实验室还未有国家部门的标准比较程序, CLSI-EP9-A2文件为我国实验室的改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标准指导。由于临床上监测抗凝治疗INR是参考同一水准, 所以为保证不同检测仪器之间结果的可比性, 必须对不同仪器测定的同一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不同凝血仪器若要得到一致的INR结果, 参考INR计算公式可知各仪器在PT测定时必须统计出所用仪器的正常人平均PT时间, 更关键的是在各凝血仪上所使用的凝血活酶试剂ISI必须用国际参考品凝血活酶试剂进行校正。本实验STAGO系统为原装配套试剂及Sysmex仪器所使用的原装德灵 (Dade) 试剂均可溯源到国际参考品ISI值, 实验比对分析严格按照CLSI-EP9-A2 文件内容和流程进行, 并经配对资料的t检验统计分析, 两仪器结果一致, 偏倚< 1/2CLIA’88Tea, 并且<新的生物学变异中要求期望的允许总误差TEa。两仪器INR值一致, 完全能满足临床要求。本统计分析中的标本4101 号出现离群值, 可能是标本数量没有足够多或样本存在未知的干扰, 如增加和扩大标本数, 可减少离群值的出现。朱文元等人[7]研究不同凝血检测系统测定PT、APTT结果的比对分析时, 以美国贝克曼ACL-7000 检测系统为比较方法, 法国思塔高Start-4 检测系统为实验方, PT在医学决定水平低值处的相对偏倚 (SE% ) > 1/2 CLIA’88 TEa, 中值和高值处的SE%< 1/2 CLIA’88 Tea, 本研究与其稍有差别, 其PT在低水平有偏倚原因可能在于没有用INR值进行比较。王静[8]研究两个不同凝血分析仪 (Stgo-Revolution和Sysmex CA1500) 检测PT结果, 比对结果一致, 相关性良好, 与本研究基本相符。

参考文献

[1]白雪丽.XT-4000i多功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体液细胞检测中与手工法的应用比较[J].中国医疗设备, 2012, 27 (1) :75-76.

[2]王碧松, 王志斌, 高阳, 等.血凝仪-APTT法测定肝素的效价[J].药物分析杂志, 2012, (7) :1154-1157.1154-1157

[3]张学英, 冯志军, 李小燕.全自动血凝仪Sysmex CA 1500性能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9, (1) :15-16.

[4]熊立凡.临床检验基础[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8-90.

[5]何法霖, 王治国, 钟堃, 等.两种来源的允许总误差质量规范在凝血室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 2012, 27 (6) :513-515.

[6]蔡培.根据NCCLS-EP9-A评价半自动与全自动血凝仪结果的一致性[J].吉林医学, 2013, 34 (4) :624-626.

[7]朱文元, 廖昆灵, 姜莉, 等.不同凝血检测系统测定PT、APTT结果的比对分析[J].海南医学, 2012, 23 (1) 88-90.

专题复习: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第4篇

1。教学内容分析

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就是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它是初中物理常见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实质就是控制变量法思维,是控制变量法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已学概念、相应公式进行分析、归纳,寻找不同物理量定义背后的相同规律,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物理量的内涵,提高学习能力,为今后的新概念的学习提供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

2。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初二、初三的物理学习,对控制变量法有初步的认识,对比值法定义物理量也不陌生,但这种方法在新课的学习中是以点的形式隐含在各章节的知识中,学生没有系统地对比值法所定义的物理量进行归纳提炼,对该方法应用一知半解,容易把物理公式当数学公式去理解,以至于在公式应用上出现偏差。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比值法下定义在物理学习中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3。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三、教学重点

通过归纳,理解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及相应的公式

四、教学难点

理解与应用比值定义法这种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类比。

六、教学流程

【教学引入】

1。提问一:如何比较任意两人运动的快慢?这种比较方法有无共性?

[BHDFG2,WK3,K5,K5,K5W]

[]路程[]时间[]快慢

[BHD]甲[]150 m[]20 s[]?[BH]乙[]130 m[]20 s[]?[BH]丙[]150 m[]25 s[]?[BG)F]

学生讨论:甲跟乙、甲跟丙的快慢如何比较?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学过的速度公式引入,探究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为“比值定义法”的学习铺垫。

[JP3]2。指出速度背后的物理意义,核心就是控制变量法的思想。[JP]

学生讨论:乙跟丙的运动快慢比较,路程与时间都会影响比较他们的快慢,而在此情景中,路程与时间均不同,即有两个变量,把路程除以时间,实际上是消除了时间这一因素的影响,控制了时间这一因素相同(都是1秒钟)的条件下,通过路程的大小来比较快慢,速度的定义由此而来。

设计意图及时指出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实质是建立在控[JP3]制变量法思想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带着这种思想去自主归纳知识。[JP]

【方法介绍】

1。“比值定义法”概念

比值定义法是用两个基本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2。提问:压强定义是什么?公式怎么写?

学生活动:书写压强定义及公式,讨论定义、公式、单位所包含的物理意义。

3。压强的定义用了什么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比值定义法”建构、巩固压强知识。

【思维运用】

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初中物理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JP3]研究方法,请同学们找找还有哪些物理量是通过这种方法定义的?[JP]

学生活动:查找书本目录、交流、讨论、归纳、写公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同他人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2。巡查指导。

3。收集学生查找出来的物理量及公式,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公式复习每一个物理量定义及单位。

设计意图学会运用“类比法”对相关知识进行类比、梳理、巩固。

【理解提升】

1。设疑:在已找出的用比值法下定义的物理量中,根据我们对这些物理量已有的认识与理解,它们在反映物理量内涵上是否相同,能否对它们进一步的分类。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分析。

2。引导启发

第一类:反映物质的某种属性或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或内在的因素有关,与定义它的物理量无关。如密度、比热容、热值、电阻等。

第二类:反映物质运动或相互作用的特征或效果。如速度、压强、功率等。

学生活动:根据教师的引导启发对物理量进行归类。

3。特别指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同样与路程、时间无关,此时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二者比值不变。

学生思考、交流: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比所表示的意义有何不同?

4。强调:不能将比值法的公式纯粹的数学化,忽视了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学生交流、讨论、分析。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能从不同的对象中找到内在的相同规律对事物进行分类。

【应用巩固】

巡查指导。

学习活动:练习。

设计意图运用科学方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HT6F]专题复习: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一、比值定义法: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

二、初中物理中用比值法下定义的物理量: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容、热值等。

比值分析论文 第5篇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 尿微量白蛋白 (m Alb) 测定是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测定患者尿中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来反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情况, 提前预防糖尿病肾病 (DN) 发生有较大的临床意义。本人对2009年1月份至2010年9月份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及住院的已经确诊的403例患者和健康体检保健中心15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实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来源及分组。

病例组: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门诊及住院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403例, 男232例, 女171例, 年龄 (47.3±13) 岁。对照组:100例来自健康体检保健中心正常健康体检者, 年龄 (46.5±12) 岁, 空腹血糖<5.6mmol/L, 餐后2h血糖<7.8mmol/L, 肝功、血脂、肾功、尿常规均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要求空腹8~12h, 抽血并同时留取尿液后, 口服75g葡萄糖做餐后2h血糖测定。

1.2 仪器及试剂。

仪器用德国欧宝公司生产, 欧宝XL-6OO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购自3V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方法。

葡萄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尿m Al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尿肌酐将原尿稀释100倍后用速率法测定。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10.0软件建立数据库, 两组均数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 率比较采用四格表χ2检验。

2. 结果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异常率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1。

糖尿病组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 (m Alb/Cr)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详见表2。

3. 讨论

尿m Alb的测定有助于肾小球病变的早期诊断,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 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 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DN的基本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堆积、基层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 肾小球广泛浸润是DN进展的组织学特点。在DN早期患者尿常规蛋白测定阴性时, m Alb可能漏出。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时间的高血糖和胰岛素减低使肾微血管受损, 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 尿微量白蛋白漏出, 尿肌酐排出减少。最后导致尿m Alb/Cr比值增高, 糖尿病患者测定尿m Alb/Cr在 (30-300) mg/g之间为糖尿病肾病 (DN) 早期, 此期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 尿蛋白、肾功能可能正常。测定尿m Alb/Cr, 可用来监测病情, 估计预后, 指导治疗, 所以我们建议临床内分泌科医生, 在指导糖尿病患者强化空腹血糖 (特别是餐后2h血糖) 控制的同时, 为患者定期检测尿m Alb/Cr, 对防止和延缓DN的发生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新, 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65-276.

[2]毕会民, 胡胜.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 (a) 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1, 17 (5) :311-312.

[3]张皓, 吴炜, 赵娟.糖尿病尿五种微量蛋白放免检测评估早期肾损害[J].临床荟萃, 1998, 13 (17) :792-793.

[4]傅茂, 傅祖植.糖耐量低减的危害及机制[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2, 18 (1) :78-79.

比值分析论文 第6篇

当油浸变压器内部存在过热或放电故障时,将加速变压器油的老化分解,导致油中溶解的气体含量发生变化。传统电气试验方法通常难以快速发现这些早期潜伏性故障。比值法是一种通过检测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含量,并进行气体间的比值分析来判断油浸式变压器内部早期潜伏性故障及其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现场诊断。

IEC三比值法是一种成熟的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方法[1]。关于应用这种比值法诊断油浸变压器的思路,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3,4,5,6],然而IEC三比值法描述的故障性质和比值范围有限,很多情况无法准确判断,甚至无法诊断多种故障同时发生的情况[7]。就IEC三比值法的实际应用情况,通过合理地统计分析三比值法实际诊断效果,找出容易出现诊断失效的比值区间,对于油浸变压器的现场故障诊断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通过统计多组油浸式变压器的故障分析结果及其油中溶解气体的比值数据,试图阐明C2H2/C2H4等比值与不同故障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现场诊断效果统计的角度分析IEC三比值法的应用。

1试验原理与故障分类

1.1三比值法实验原理

变压器油的化学组成是石油烃类(碳氢化合物),研究及实践表明,故障点在受到如放电或高温过热条件作用时,变压器油将分解产生CH4,C2H6,C2H4,C2H2和H2等气体[8]。IEC三比值法根据充油电气设备在故障下裂解产生的气体相对浓度与故障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上述5种特征气体中分别选取2种溶解度和扩散系数相近的气体组成3对比值,并通过不同的编码区间对应于不同变压器故障来进行现场诊断[2,9,10]。这种方法消除了油体积效应的影响,是判断充油电气设备故障类型的重要手段,故障状态诊断结果也比较可靠。

本文通过提取现场故障变压器油样的IEC三比值数据,通过现场故障排查,分析IEC三比值法的故障诊断效果。试验包括现场取油、油中脱气、气相色谱分析、数据分析等步骤。现场取故障变压器的油样约30 mL,经机械振荡脱气处理后得到油中溶解气体样本,将气体进样至HRSP-9型变压器油专用色谱分析仪内,利用其气相色谱分析功能测定各气体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本文实际取样约1 750组现场故障变压器的油中溶解气体实验数据,进行故障类型分类和数据统计分析。

1.2故障分类与统计

油浸变压器的内部故障,按故障现象来看,主要有热性故障和电性故障。其中,过热性故障按温度高低分为:中低温过热(700℃以下)和高温过热(700℃以上)。放电性故障则是在高电场应力作用下造成的绝缘劣化,按能量密度不同分为高能量放电、低能量放电。在实际运行中,当变压器内部同时存在放电与过热2种故障并且2种故障都表现得比较明显时,此时变压器的内部故障称为过热兼放电故障[11,12]。为了便于后文比较分析,这里用T1表示中低温过热故障,T2表示高温过热故障,D1表示低能放电故障,D2表示高能放电故障,TD表示过热兼放电故障。

根据上述故障类型,本文将1 750余组变压器故障数据进行统计区分,结果如表1所示。

各种故障类型统计比例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过热故障发生的次数最多,是油浸变压器故障概率最高的一类故障,其中高温过热故障占总故障类型的44.17%,中低温过热为8.23%。其次是放电故障,低能放电为12.63%,高能放电达到20.91%。而过热兼放电故障发生的几率最小,只占14.06%。各种故障对应的主要缺陷类型说明,金属部位接触不良、铁心多点接地、局部短路或漏磁环流问题仍是当前油浸变压器较为常见的故障。

2 IEC比值的分析评估

本文选取IEC 3对比值:C2H2/C2H4,C2H4/C2H6,CH4/H2,通过统计这3组比值在1 750台故障变压器中的分布,找出各故障类型在不同比值区间的集中情况,从而分析不同故障对气体比值的影响。

2.1比值C2H2/C2H4的分析评估

不同故障类型在C2H2/C2H4各比值区间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T1,T2故障时该比值均小于1,在0~0.1范围内的分布甚至占到90%以上。因为热性故障时,C2H4是主要生成气体,而产生的C2H2很少。通常,低于500℃的过热时,C2H2含量不会超过总烃的2%,而严重过热时,其最大含量也不会超过C2H4的10%,故比值极小[12]。对于D类故障,超过90%的D,类故障比值都分布在大于0.5的区间。这是由于低能放电时油中溶解的特征气体以C2H2和H2为主,C2H2在烃总量中的比例可达25%~90%,C2H4含量只占总烃的20%以下[12,13,14,15,16]。相比于低能放电D1,高能放电D2会产生大量C2H4,故D2类故障相对分布更广,但仍主要分布在1~10的范围内,比例高达60%。此外,对于TD故障,其比值分布与过热性故障类似,主要分布在0.001~0.5区间中。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热应力造成的油介质热老化,主要生成CH4,C2H4这类化学性能更为稳定的气体,当热老化温度过高,甚至超过1 000℃时,C2H2才有少量产出。而无论高能放电或低能放电,在放电瞬间,其能量密度远高于热性故障条件,且常伴随有紫外线、高能电子、光子等释放,高分子材料迅速裂解出C2H2这种含碳量更高的烃类分子[12]。因此,取C2H2/C2H4比值可以帮助区分热性故障与电性故障。

2.2比值C2H4/C2H6的分析评估

C2H4/C2H6故障统计分布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在T类故障中比值C2H4/C2H6集中分布在1~10的范围内。其中,T1故障时,该比值在1~10的范围内比重超过75%,而T2在此比值范围内比重超过80%且比值均大于1。因为在热性故障中,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是C2H4,同时随着热老化温度的升高,C2H4占比例将增加,在高温过热故障中,普遍达到62.5%。选取这种含量比例高的气体作为变量,与基准值相除来判断热性故障是合理的。事实上,C2H4在油浸变压器中主要由绝缘纸或固体支架或绑扎带过热分解产生,而不是由绝缘油裂解引起,且C2H6不稳定,在一定温度下极易发生分解:C2H6→C2H4+H2,相比于其他溶于油中的气体,C2H6含量少且波动范围较小,一般不超过总烃比例的20%[12,以C2H6做分母,利用C2H4可以很好地反应热性故障,可以对C2H2/C2H4的判断结果做进一步的补充。

对于D类故障,D1故障中比值C2H4/C2H6平均分布在大于0.1的范围内,90%的D2类故障该比值都大于1。TD故障该比值分布情况与热性故障类似。因此,试验统计表明,虽然理论上选取C2H4对于区分出热性故障较为有利,然而由于C2H2实际含量较高,而C2H4只占总烃比例的20%以内,测量中C2H4少量的变化并不会导致比值发生显著变化,并且电性故障下同样会分解产生C2H4,当2种故障下的(C2H4含量差异不大时,这对比值并不能很好反应故障情况。

2.3比值CH4/CH2的分析评估

CH4/H2故障统计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65%的T1故障和75%的T2故障中比值CH4/H2分布在1~10的范围内。这是因为热性故障时,(CH4是主要特征气体,其次是H2。高、中温过热时,H2占总烃总量的27%以下,低温过热时可能高于27%。T类故障时,超过65%T类故障的CH4/H2比值在1~10区间内。T1故障和T2故障差异性不大,利用CH4/H2并不能很好区分高温和中低温过热。对于D类故障而言,CH4/H2主要分布在0.001~1区间内,说明CH4/H2比值仍有助于区分T类和D类故障,此外TD故障的分布规律与T故障类似。

统计数据出现上述比值分布规律的原因为:在低能量密度的热性故障条件下,CH4、H2均为主要特征气体,产气量CH4大于H2,但二者差异并不显著,因此热故障时的CH4/H2比值集中在1~10区间内。对于D类故障,主要特征气体为(C2H2,CH4和H2与放电时产生的热量关系密切,由于放电的随机性导致CH4/H2比值广泛分布在0.001~10的区间内。2.4比值区间的故障类型特征

2.4比值区间的故障类型特征

本文根据现场数据的比值区间集中程度与故障类型进行对应,划分各比值区间的主要故障类型,如表2所示。比值C2H2/C2H4和CH4/H2可以更为有效地区分过热故障和电性故障,C2H2/C2H4还能进一步区分高能放电和低能放电。而比值C2H4/C2H6由于在热性故障和电性故障下区间有所重合,故通常情况下不能够用来判断这2类故障,但却能够用以辅助区分高热和中低热故障。所以应该结合不同比值的判断优势,综合进行故障诊断。表2三比值法中不同故障类型在不同比值中的分布情况

进行油浸变压器故障诊断时,首先用比值C2H2/C2H4或者CH4/H2确定是电性还是热性故障。。若是热性故障则用C2H4/C2H6来判断是高热还是低热引起的故障;如果是电性故障则继续用C2H2/C2H4进行诊断。但对于过热兼放电性故障,虽然C2H2/C2H4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识别,但总体而言,IEC三比值法并不能有效反映TD故障。

通过IEC三比值数据对现场1 750台变压器进行诊断,得出诊断的正判率和漏判率统计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正判率以R1和R2表示,L表示漏判率。正判率和漏判率能直接反映比值法对应各类故障的诊断效果,其数学意义分别如式(1)一式(3)所示。

式中:n为故障数据组数;n1为此法正确诊断的数据组数;n2为不能处理的数据组数。

为了直观地分析比较IEC三比值法的诊断效果,将正判率R1,R2与漏判率L在同一坐标轴中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图5)。图5中将正判率R1,R2与漏判率L分别列于横坐标,纵坐标为用百分数表示的正判率R1,R2与漏判率L。

通过图5可以看出,三比值法在诊断油浸变压器故障时存在较多盲区,尤其对于低能放电故障,漏判率高达62.41%。但对于过热性故障有较高的正判率,并且能将漏判的情况控制在10%左右。诊断过热兼放电性故障时,虽然漏判率较低,但常常诊断错误。这是因为3种比值中TD故障的分布区域广泛,易于其它故障情况混淆,尤其是与过热性故障分布区域和趋势走向十分相似。

由于故障分类存在模糊性,一种故障状态可能对应多种故障特征,而一种故障特征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多种故障状态,所以用单一比值法进行诊断存在误判和漏判的可能。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油中溶解气体色谱分析(DGA)数据诊断的可靠性,在IEC三比值的基础上需要结合其他比值,综合不同比值来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而减小单一比值法在故障诊断中的不足。3结论

3 结论

(1)由1 750余组油浸变压器故障数据可以看出,发生过热性故障的变压器最多,超过总数的一半,其次分别是放电性故障与过热兼放电性故障。其中以高温过热性故障和高能放电故障发生的情况居多。

(2)IEC三比值中的C2H2/C2H4比值可以较好区分热性与电性故障;CH4/H2比值与放电时产生的热量关系密切,其比值有助于区分T类和D类故障;C2H4/C2H6比值对故障情况并不敏感,只能辅助判断上述2组比值诊断结果。

(3)三比值法对于过热性故障的正判率很高且漏判率较低,对放电性故障也有较高的正判率,但漏判率较高,对于低能放电故障漏判率达到62.41%以上,对过热兼放电性故障正判率较低而漏判率较高。因而,三比值法更适合作为现场诊断的粗略办法,为提高诊断准确性,需要结合其他比值法,综合不同比值法优点强化诊断结果有效性。

摘要:IEC三比值法广泛应用于油浸变压器的早期绝缘故障诊断,但却一直存在判断失准问题。通过收集现场1 750余台油浸变压器的故障数据并按不同故障类型进行统计分类,将IEC三比值法中的3组比值按比值区间分布情况进行讨论,结合不同故障下的气体生产机理阐明故障与比值间的联系,进而通过对比分析比值诊断结果与实际故障类型得出正判率和漏判率。研究阐明了油浸变压器的故障统计特征,指出了应用IEC三比值法诊断存在的问题以及容易出现诊断失效的比值区间,对于油浸变压器的现场故障分析具有一定意义。

比值分析论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65例患者中, 男623例, 女332例;年龄0.6~85岁, 均为二处以上多发伤患者。对照组为100例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应用血球计数仪查血常规, 根据血常规中WBC值 (×109g/L) 和Hb (×109g/ml) 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统计死亡病例56例, WBC/Hb比值呈两极分化, 有11例WBC不升高, 其比值低于0.8, 45例WBC升高明显, 最高计数值4.2×109g/L。WBC/Hb比值超过3.0, 所有比值均大于2.0, 平均比值2.61。共统计98例休克患者 (经抢救成功患者) , WBC明显升高, WBC/Hb比值大于1.8, 平均2.15, 随着抗休克治疗见效, 其比值也逐渐下降 (见表1) 。

2.2 在244例胸腹腔内脏损伤病例患者中, 其WBC/Hb比值一般大于1.5, 其中有32例病例胸腹腔损伤不明显, 但WBC/Hb比值明显升高, 超过1.5, 引起高度重视,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全面辅助检查, 均检查出有迟发性内脏损伤出血。统计453例骨折有皮肤外伤患者, 其WBC/Hb比值一般不超1.5, 介于0.8~1.5 (见表2) 。

3 讨论

近40年来, 国内外专家学者提出了多种创伤评分方法, 包括AIS-ISS、TRISS、GCS等[1]。但由于计算方法过于繁复, 不利急诊科医师迅速评估病情, 组织抢救预测预后等。特别对于多发伤, 经常满足于某种显而易见的伤情, 而对于隐匿性伤情重视不够, 容易引起漏诊。由于创伤的应激反应, WBC计数最高达46×109g/L, 杆状核及中性核白细胞明显左移。而WBC升高比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更早、更敏感。根据文献报道, 国内关于创伤外科中血红蛋白, 白细胞计数的测定见杨成君等报道, 国外见Guavia等报道多器官功能不全并反应性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液中白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的测定以及马灿泽等[2]白细胞、血红蛋白在骨科多发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等。而由于创伤失血, 以及输液、输血等导致白细胞升降的计算值, 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创伤应激的变化规律。但同一伤者在同一时间的白细胞与血红蛋白的比值受失血、输液、输血的影响较小, 其升降可以较好的反映白细胞的应激反应;从分析结果显示, WBC/Hb比值越大, 预示病情严重。从该几组患者伤情分析, 死亡组患者比值一般高于1.8, 最高可达4.0, 而平均约2.5;休克组患者比值一般高于1.2, 最高可达3.1, 平均为2.16;胸腹腔内脏损伤病例组患者平均1.7, 骨折病例组平均值为1.0以上。而在本二组患者中, 均发现有几例WBC/Hb比值超过2.0病例。经仔细检查, 发现有隐匿性病情存在, 另外, 在死亡组患者中, 发现有11例入院濒死患者, 其WBC/Hb比值不大, 说明患者各方面应激反应不明显, 甚至没有应激反应, 预后不良, 抢救成功率基本为零。

总之, 应用WBC/Hb比值的临床意义极为明显。我院自1998年应用其于临床后, 在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漏诊率方面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 特别对于各方面设备条件比较欠缺的基层医疗机构, 意义尤其明显, 有进一步推广的必要。

参考文献

[1]黎鳌.现代创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71-180.

比值分析论文 第8篇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应变率,比值法

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 其结节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及早的诊断良恶性对临床治疗方法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1]。由于结节的病理结构复杂, 常规的超声在良恶性诊断上存在交叉现象,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影像学技术, 其广泛应用于临床良恶性肿瘤的诊断[2]。本文通过比较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与病理结果的差异性, 旨在说明其在甲状腺功能异常上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本院就诊的150例甲状腺结节性患者 (150个甲状腺结节) , 其中男65例, 女85例, 年龄25~72岁, 平均年龄 (45±10) 岁。结节均可触及, 其中78个结节位于左叶, 72个位于右叶。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 并作为对照组与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 (观察组) 形成对照。

1.2 诊断方法

对照组由3名以上经验丰富的主任级病理医师做病理切片并下诊断。观察组使用的超声诊断仪器为HI VISION Preirus, 该仪器具有实时UE技术, 自带SR比值测算功能。患者取仰卧位, 充分暴露检查区, 对患者甲状腺进行常规超声扫查发现甲状腺结节后测量结节大小, 观察结节形态、边界回声 (内部有无钙化及内部血供) 等。然后再应用UE技术检查甲状腺结节, 取样框的中间位置应该尽量覆盖结节区, 最好在病灶区3倍左右取样, 主要参照物为甲状腺组织, 其与结节处于同一层。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1) 先勾画甲状腺结节轮廓, 应变率记为A。 (2) 勾画同一水平的甲状腺组织, 大小基本一致, 应变率记为B。 (3) 系统自动计算获得SR比值B/A, 以B/A=3.3作为良恶性结节的交界点, B/A>3.3定为恶性, B/A<3.3定为良性, 计算灵敏度与特异度[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良恶性结节诊断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2.2 两组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与病理结果比较

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结节为126个, 恶性结节为24个;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B/A<3.3为118个, B/A>3.3为32个。两组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与病理检查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见表2。

注:两种结果比较, P>0.05

2.3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灵敏度及特异度

由表2可以计算得出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的灵敏度为62.5%, 特异度为86.5%。

3 讨论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最早由Ophir提出, 其成像基本原理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 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4]。收集被测组织某段时间内的片段信号用自相关法综合分析。以灰阶或彩色编码显示, 通过图像来反映组织硬度。而应变率比值在一定程度上相关于病灶及其四周组织所具有的弹性比, 可较为精确地对病灶的相对硬度予以反映, 防止医师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结果更为科学客观。甲状腺良性与恶性结节有鉴别起来很多方面不同, 其中硬度就是一方面,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和应变率比值法正是根据这个特点加以鉴别。

随着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的发展, 现在越来越多的把这项技术应用在影像学诊断上, 尤其是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病理检查相比, 此项检查是一项无创性的检查, 使患者免遭手术创伤的痛苦。近年来文献报道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也被应用于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5]。由此, 作者认为此方法可以推广至其他部位 (如肝脏、肾脏等) 的良恶性诊断上。

研究显示,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诊断甲状腺功能异常上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特异性与敏感性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6]。本研究中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62.5%, 特异度为86.5%。本研究结果与余珊珊等[7]的结果一致, 均证实了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对甲状腺功能异常诊断的可行性。与常规超声相比, 应用此项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避免如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由于内部广泛的纤维组织增生, 纤维条索将病变甲状腺分隔形成结节造成误诊。

综上所述,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病理检查相比, 其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等优点, 与常规超声相比其诊断正确率明显较高。

参考文献

[1]丁文波, 林红军, 武心萍, 等.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甲状腺结节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32 (11) :1595-1597.

[2]王媛媛, 杨芳, 褚静洁.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甲状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 7 (12) :1145-1147.

[3]俞清, 王文平, 李超伦, 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初步应用.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0, 19 (5) :408-410.

[4]章春泉, 宋焱, 陈丽, 等.超声弹性应变率比值法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实用临床医学 (江西) , 2012, 13 (11) :84-86.

[5]张伟, 朱亚, 吴海燕, 等.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诊断价值.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6) :392-394.

[6]邵宁宁, 林萍, 田蜜, 等.比值法与评分法在甲状腺结节弹性成像中的诊断价值的比较.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7, 27 (4) :304-306.

S/D比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研究 第9篇

【摘要】目的:对S/D比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子痫前期患者68例,将其按照脐动脉S/D比值分成S/D比值≥3.0组和S/D比值<3.0组,对这两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D比值≥3.0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较S/D比值<3.0组高(P<0.05)。结论:在子痫前期,脐动脉S/D比值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关键词】子痫前期 脐动脉S/D比值 胎儿生长受限

在临床上子痫前期为一种血管性疾病,在妊娠期妇女中为常见并发症,调查结果显示,子痫前期的发生率在3%~5%之间。研究显示,在子痫前期的孕妇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发现脐动脉血流S/D值发生改变,并且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S/D比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按照S/D比值分成S/D比值≥3.0组和S/D比值<3.0组,并对比分析各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子痫前期患者,抽取其中的68例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28.7±13.2)岁,孕周31~40周,平均(37.9±4.2)周。轻度子痫者43例,重度子痫者2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脐动脉S/D比值检测,并分成S/D比值≥3.0组和S/D比值<3.0组。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

对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展开脐动脉S/D比值检测,并对将其分成S/D比值≥3.0组和S/D比值<3.0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

1.2.2检测方法

检测所用仪器为我院现有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脐动脉展开S/D比值测定,胎儿生长受限诊断标准以乐杰主编《妇产科学》为依据。

1.3数据处理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年龄、孕周等相关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s)形式表示,在对比过程中计量资料的对比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取X2检验,在P<0.05时,视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68例患者中发生胎儿生长受限者18例,发生率为26.47%。S/D比值≥3.0组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较S/D比值<3.0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不同S/D分组患者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比较结果统计

3讨论

胎儿生长受限为围产期一种常见并发症,会引起婴儿预后不良,目前关于胎儿生长受限的原因还不是十分清楚,其中子痫前期为目前最为重要的一种危险因素。在正常孕妇子宫内,螺旋动脉的直径在500um左右,血管痉挛会引起妊娠高血压螺旋动脉直径狭窄;绒毛浅着床、血管痉挛狭窄等会导致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下降,若是血流灌注降低40%~60%时便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诱发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曾有学者对子痫前期患者进行了红细胞压积检测,结果发现,红细胞压积越高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增高[2]。

目前在临床上,预期超声检查为检测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的常用手段,其中脐动脉S/D比值为一项常规指标。曾有学者指出[3],子宫动脉的多普勒阻抗高,持续出现切迹或二者同时存在时则可以证明子痫前期或者是存在胎儿生长受限高风险。本次研究中出于对S/D比值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对我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按照脐动脉S/D比值将患者分成了S/D比值≥3.0组和S/D比值<3.0组,经对比发现,前者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较后者发生了显著升高,这一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4],证实了胎儿生长受限与脐动脉S/D比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脐动脉S/D比值与胎儿生长受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今后的临床孕期检查中,经超声检测脐动脉S/D比值可对胎儿生长受限进行准确的预测,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改善胎儿生长状况,提高生育质量和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杨青,陈淑学,等.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07):1022-1023。

[2]陈红.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14(02):455-457.

[3]习斌蓉,黄淑晖,陈小青,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脐动脉S/D比值与围生儿结局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15(10):562-564.

[4]郭豪.子痫前期孕妇脐动脉血流S/D值改变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1(36):24-26.

比值分析论文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75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作为观察组, 其中, 男41例, 女34例;年龄18~69岁, 平均年龄 (49.76±4.27) 岁;病程1~8d, 平均病程 (4.44±1.47) d。以同时期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非感染性疾病患者75例为对照组。其中, 40例, 女35例;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 (49.16±4.20) 岁;病程1~9d, 平均病程 (4.81±1.55) d。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协议书。经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静脉血检测。在发病7d内, 采取空腹静脉血, 然后进行腰椎穿刺术, 收集患者脑脊液样本, 待检。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测结果、血浆生化检测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 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表明,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显著升高, CSF氯显著降低, CSF糖显著下降, 血浆氯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病原学检测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确诊的金标准, 但其耗时较长, 使得患者的早期诊断受到影响。对脑脊液进行检测, 可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2~4]。通常情况下, 中枢神经系统在血脑屏障的保护下, 其脑脊液是被封闭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 蛋白质、糖等均是经选择性透过才能够进入到脑脊液中, 正常机体CSF三者的关系非常紧密[5]。患者发病后, 血脑屏障受到损伤, 通透性改变, 造成机体的糖代谢紊乱。研究CSF蛋白、糖、氯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 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CSF蛋白显著升高, CSF氯显著降低, CSF糖显著下降, 血浆氯显著降低,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由此, 脑脊液与血浆氯化物含量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联系, 可用于该疾病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1]罗卉丽, 王刚, 陈光治, 等.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8 (2) :209-210.

[2]郑律.MRI及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中的作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9 (1) :52-53.

[3]Li F, Wang Y, Yu L, et al.Viral infect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neuroinflammation precede Blood 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during Japanese Encephalitis〔J〕.J Virol, 2015, 11 (9) :143-145.

[4]谭清澈, 张家堂, 邢小微, 等.脑脊液与血浆氯化物含量及其比值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4, 8 (5) :401-405.

相关文章
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

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

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精选6篇)参观消防大队策划书 第1篇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策划单位: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

1
2025-09-16
陈伟红主要事迹

陈伟红主要事迹

陈伟红主要事迹(精选5篇)陈伟红主要事迹 第1篇党徽在岗位上闪光——记白城房产段大安北综合车间党支部书记陈伟红事迹家庭主要成员:丈夫...

1
2025-09-16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精选12篇)初中语文教学研究 第1篇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语文教学中, 存在很多问题, 无论是在文章阅读方面, ...

1
2025-09-16
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精选2篇)CMA、CNAS认证的准备、流程及需注意的问题 第1篇一、认证前的准备:1.单位领导层统一...

2
2025-09-16
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精选12篇)猜猜我是谁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第1篇我有一个好闺蜜,她机灵又可爱,我俩长的一般高,她那白净的...

1
2025-09-16
车间班组年终总结

车间班组年终总结

车间班组年终总结(精选6篇)车间班组年终总结 第1篇车间班组年终总结报告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小组在车间班子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

1
2025-09-16
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

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

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精选6篇)采掘电钳工应知应会 第1篇电钳工应知应会1、熟知《煤矿安全规程》有关内容、《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1
2025-09-16
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

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

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精选12篇)初中数学总复习实践谈 第1篇一、紧扣大纲, 精心编制复习计划初中数学内容多而杂, 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1
2025-09-16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