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北宋诗人晏殊的诗句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5
1

北宋诗人晏殊的诗句(精选4篇)

北宋诗人晏殊的诗句 第1篇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晏殊《浣溪沙·小阁重帘有燕过》

3.三月和风满上林。牡丹妖艳直千金。——晏殊《浣溪沙·三月和风满上林》

4.玉楼朱阁横金锁,寒食清明春欲破。——晏殊《木兰花·玉楼朱阁横金锁》

5.九子粽新传楚俗,赤灵符验出仙方。——晏殊《端午词·御阁·九子粽新传楚俗》

6.中秋五日,风清露爽,犹是早凉天。——晏殊《燕归梁·金鸭香炉起瑞烟》

7.一一雕盘分楚粽,重重团扇画秦娥。——晏殊《端午词·内廷·一一雕盘分楚粽》

8.九子粽香仙醴熟,共瞻宸极祝千春。——晏殊《端午词·内廷·披风别殿地无尘》

9.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绿杨芳草长亭路》

10.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北宋诗人晏殊的诗句 第2篇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我相信,这首调寄《浣溪纱》的小令,对于许多朋友来说,都不陌生。尤其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令人们千古传诵,百读不厌。

这首小令的作者是北宋前期重要的词作家晏殊。北宋太宗淳化二年(991),晏殊生于抚州临川(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他从小就是一个既聪慧又诚实的孩子。七岁的时候,他已经认识好几千字,还能写出通顺流畅的文章。

北宋真宗景德初年(1004),江南地区闹旱灾,朝廷派遣两位官员分路巡视安抚江南。其中有一位官员叫张知白,他到江西抚州视察时,听说临川有一位叫晏殊的“神童”。北宋的都城在现今的河南开封,当时称“东京”。临川距离东京很遥远,属于穷乡僻壤。临川会有神童,张知白将信将疑,召来一试,果然名不虚传。他回京复命时,顺便报请朝廷特许晏殊不经过地方考试,直接进京参加会试。

景德二年(1005)五月的一天,年仅十四岁的晏殊来到东京,参加会试。他看到都城里街道纵横,沿街店铺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来往行人,摩肩接踵,一派繁荣景象,打心眼里高兴。他白天游大相国寺,晚间逛州桥夜市,连日来遍游京师,兴奋极了。而那些从全国各地进京赶考的成年举子,不是投亲靠友,就是租赁寺庙闲房,整日焚膏继晷,温书备考。

开考那天,从全国各地赶到京师参加会试的举人,熙熙攘攘,有一千几百号。晏殊按时赶到考场。他仔细观察着,在这些举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也有少数长出花白胡子的老年人,只有一个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少年,是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举子姜蓋。但跟这些大人们一起比试,他一点害怕的感觉也没有。他那张充满稚气的脸上,仍旧跟往常一样,带着可爱的.笑容。监考官一声令下,试卷迅速发下来。晏殊接过试卷,先仔细地审题,然后凝神思考了片刻,便提起笔来沙沙沙地写了起来。他答完试卷,又检查一遍,就交上去。在他离开考场的时候,绝大多数考生还在那里用手托着下巴,冥思苦想哩。

考试结果,晏殊和姜蓋两位少年举子成绩都很优秀。尤其是晏殊,援笔立成,意蕴丰富,词藻优美。宋真宗非常赏识晏殊。可是,丞相寇准却认为,晏殊是偏远的江南人,想抑制晏殊,推荐姜蓋。宋真宗不赞成丞相寇准的意见,反驳说:“朝廷开科考试,只凭才能取士。四海本是一家,岂能以举子生长地的远近加以限制?唐朝张九龄是韶州曲江(今属广东省)人,朝廷并没有因为他生长在边远的穷乡僻壤而拋弃不用嘛!”于是,赐晏殊进士出身。晏殊初试顺利通过了。

但是,初试录取只是考取功名的第一步。按照规定,两天以后还要进行更严格的殿试。所谓“殿试”,要在朝堂上举行,是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主持的考试。初试录取的举子们来到朝堂上,看见威严无比的皇帝,不少人紧张得直冒汗。可是,别看晏殊年龄小,他却不紧张,神态自若,一如平常。轮到皇帝给晏殊出题了,皇帝让晏殊写一篇《长江赋》。晏殊一听题目,心里暗暗发笑。原来他在家里时写过《长江赋》,老师还给他做过详细的点评。这时候,他想:“如果做这个题目,肯定比较容易,而且一定能写得很好,但是这不能反映自己的真实水平。再说,对跟自己同时参加考试的举子来说,有些不公平。应当怎么办呢?”他那乌黑明亮的眼珠滴溜溜转了几下,很快拿定主意,如实地报告皇帝。他对皇帝说:“陛下,这个题目我已在下面做过了,您能不能重新为我再出一个题目?”晏殊的话,让皇帝和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考进士,是当时读书人走上仕途的主要途径。考中进士就取得了做官的资格,荣华富贵一下子全都到手;考不上进士就得回家继续做平民百姓。当时,读书人都把考进士看做是决定自己一生命运的关键,谁都想走好运,碰上个容易的题目,好一举高中。有的人为了能考取进士,不惜重金贿赂考官窃取试题,也有的人千方百计取巧作弊。可像晏殊这样,碰巧遇到自己练习过的题目,却主动要求更易,这种事人们从来都没见过,甚至也从来都没听说过。这就难怪皇帝跟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啦。

皇帝仔细端详着这个诚实可爱的少年,打心眼里感到喜欢。他跟几位陪考的大臣商量了一下,为晏殊重新命了题。新题目有诗、赋、论三道,晏殊依然很快答完交卷。皇帝接过晏殊的答卷,一边看一边连声称赞:“好,很好!真是品学兼优,难得,太难得!”

北宋诗人晏殊的诗句 第3篇

李洛莉观点分享

我曾遇到一些烦心事,这些烦心事经常让我哭笑不得,我没有必要花费精神和力气与这些卑劣小人纠缠在一起,这就是我的个性,这些卑劣小人不断骚扰着我的生活和工作,说实在的我不是神仙,遇到那么多的事情不可能一点也不烦心,但我生性比较乐观,所以每次总是能在事情发生以后,很快就摆脱这些烦恼的纠缠了。

最近的某一天,我再次因为这些琐事烦恼的时候,正好工作又有闲让我去渡个短假,于是我想起先生离开上海的时候,因为放心不下当时晦气重重的我,专程跑书店给我买来的一本书,就是北宋晏殊的《解厄学》,这本书由马树全老师注译,我拿起这本书,一口气三天就读完了,读完之后我还真的感悟到不少人生解厄的味道,这味道渐渐帮助我平静了自己,帮助我学会如何笑看身边卑劣小人的拙劣表演。我在那领悟的瞬间突然感觉到,其实人生并没有什么解不开的厄运,如果有,那么制造这厄运给自己的就是我们自己,由此我把我的读书心得,以有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也衷心祝愿那些遭遇小人和无赖,遭遇不幸和悲痛,遭遇各种厄运的人们,放宽心胸,笑看人生,坦荡做人,用宁静之心解开自己面临的厄运之缘,如果你能静心,你就能战胜一切厄运,如果你也能如我一样,从书中找到完善自我人性弱点的办法,你会和我一样笑看人生厄运的,当一个人能够笑着看自己面临的厄运时,你说他还有跨越不过去的坎吗?长期以来,我比较喜欢国学,在我的观点里始终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一种谋略型文化,对此我和中国人民大学冷金成教授的观点是一致的,我相信:文化的深处未必是谋略,但谋略的深处一定是文化。

中国历史上,儒、道、兵、法等学派都比较关心政治,而且也比较注重权术的运用,但是不同的学派都运用了不同的谋略形成了自己的权术运用风格,它们共同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特点,经历千百年后又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谋略型文化,这种文化的演变历史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成为一个智慧民族的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儒、道、法三家是诸多酷爱国学的人学习的基本功,但是这三家的思想精髓可不是每一个学习国学的人都能轻易领悟其中深刻含义的,换句话说,中国的文化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能够领悟到这三家的思想精核就一定能理解和运用中国的大智慧大谋略。

历史上这三家文化也很少有单独存在的时候,它们彼此融合,对塑造民族性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冷教授认为[有许多中国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谋划、算计别人上,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内耗。遗憾的是,谋划和算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为人们所称许的处世态度。它已经不是一种“术”,而是人生的“道”,已成为中国人难以改变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说的中国人善于“窝里斗”,就是由此而来。],事实上中国的智慧包含了道,也包含了术,大多数研究国学的学者都认为术只是道的表现形式,而道则是术的根本,对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我自己比较喜欢国学,但是因为工作原因至今还不能完全静心认真学习中国的精深文化,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实现这个梦想,我是比较喜欢阳谋的,例如儒家、道家、兵家、法家都是“阳谋”学派,他们都是要求自己的道德境界在先的,随后强调人格修养,最后才是智慧和谋略,如果颠倒次序,我想可能正是“阴谋”的形成过程吧,而擅于玩弄“阴谋”的人,往往只能短暂的有所成效,但长期以来成为流芳千古、受人尊敬的人物,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我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非常理解冷教授说的一段话:“权谋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中国权智在本质上是一种至为深刻的文化,只有人的身心内外都渗透了这种文化,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谋略家。”,朋友们,我在这里把《解厄学》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也能读悟出属于你自己的财富,我也希望能够对你的未来人生有所受益。

我更希望天下所有朋友,在遭遇厄运的时候,不要抱怨和逃避,因为那样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我们是中国文化新一代的传承者,我们就要领悟和传承古人的志向,在遇到厄运的时候,重要的是如何去解厄脱困,化不利为有利,化灾厄为吉祥。我们现代人的人性弱点中往往存在了趋利避害的心态,所以当厄运来临时,我们往往会承受不住厄运的打击,意志消沉,事实上,我在经历诸多厄运以后,我深深感觉到,厄运并不可怕,可怕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对待厄运的态度,如果不幸厄运降临在我们身上时,我们可否换个角度去思考:当最坏最坏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上时,再也没有比这更坏的情况存在的时候,你不正是在这个最坏的厄运上行走的人或者正是那个在爬出厄运深坑的人吗?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可以让你害怕的呢?爬不上去,在坑里呆着,未必不可以欣赏美丽的月夜,虽然会有凄凉的感觉,但是那也是一种享受,爬上去了,一不小心又掉下去了,也许比过去的坑还要深,那就要怪你自己经验少不小心了,但是别怕,道理还是刚才的道理,再爬上来吧。

朋友,我衷心祝愿你,在读过我的感受以后,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财富宝库,厄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如何面对它!

最后我想借用《解厄学》的最后一句结束我的文章:善贵诚不贵法也。我想告诉所有身处厄运中的人,“善良重在真诚,不在于方法”,古人说“君子落难而不忘行善”,如果我们在厄运中依然能够牢记这条古训,笑看人生厄运,把它当作人生中比较灰暗的一道风景,我们不停止我们前进的步伐,如果我们做到了,我们的厄运必将消失。

李洛莉

北宋诗人秦观:词 第4篇

鹊桥仙【北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踏莎行【北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chen)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北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浣溪沙【北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北宋·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潆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秦观简介:

相关文章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运动会跳绳通讯稿(精选6篇)运动会跳绳通讯稿 第1篇跳出健康、跳出风采胶州市第六实验小学举行跳绳比赛活动随着一生哨响,胶州市第六实验...

3
2025-09-23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

艺术匠心范文(精选10篇)艺术匠心 第1篇一篇文学作品的优秀,源于作者深邃而独特的见识,源于作者独具匠心的表现技巧,源于作者精准而细腻的...

1
2025-09-23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精选9篇)英文入学申请书范文 第1篇Application Letter for AdmissionDear Sir or Madam,My name is ______...

2
2025-09-23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

远程网络控制范文(精选11篇)远程网络控制 第1篇1 智能网络现场控制单元的基本结构远程控制依附于网络技术, 其控制模式是客户服务器模...

1
2025-09-23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精选5篇)银行面试题自我介绍 第1篇在准备自我介绍时,我们要先明白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其实,HR让你做自我介绍,...

1
2025-09-23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精选8篇)移动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第1篇近年来,分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1
2025-09-23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精选6篇)一缕阳光的小学作文 第1篇当我们汲汲于富贵,戚戚于贫贱时,何不让一缕阳光走进我们的心里,晕开满心的疲惫...

1
2025-09-23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精选12篇)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 第1篇冕宁漫水湾友松医院2016年医疗质控工作计划2016年我院为进一步...

2
2025-09-23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