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专题节目学习心得(精选4篇)
《榜样》专题节目学习心得 第1篇
专题节目《榜样》学习心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兰州新区组织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专题节目<榜样>学习宣传工作的通知》彩虹城中心社区及各二级社区全体社工干部于2016年11月30日采取集中观看的形式,开展了对专题节目《榜样》的学习。
“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是此次专题节目的主题,节目邀请到一代又一代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为民干实事、为民干担当、为民甘奉献的中国共产党员,是他们把当的崇高理想和勤劳敬业完美结合,展现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执着与坚守,更彰显出当代共产党人“继续前行”的精神风貌。
退休干部罗官章放弃优越的退休生活,一心一意带领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如今耄耋之年依旧没有停下奔波的脚步。“如果人人都想去山外,那大山里的孩子谁来教育”这是一位为国家的教育事业甘愿三十六年如一日的伟大乡村教师——支月英,她说“我不是因为有希望才选择坚守,而是只有坚守了才会有希望”,字字铿锵,句句有力,说出了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一生不变的信条。烈士子女方梅带着崇拜与热爱学习父亲、实践父亲;大国工匠李万君人称“焊工总教头”用坚守赢得荣誉;退役师级干部“流动的党旗”苗振水为千万农民工党员奔走不歇;“娄底警花”李贝以弱小身躯担当社会安危;工程院士王恩东为国家的网络安全筑起了一道名为中国创造的万里长城;琼沙三号——生命之船,坚定党员理想信念,乘风破浪,不辱使命!他们尽职尽责、敢于创新、不断进取,他们廉洁奉公、严于律己、质朴简单,认真贯彻执行党员义务、严守党员纪律,把自己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们的崇高品格和师德不仅受到学生和教师的尊敬,而且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
他们表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顽强的意志,默默奉献,把自己的心血和力量献给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神和时间都献给了人民。
当下社会风气不正,年轻人工作浮躁,没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更没有为社会大众奉献青春的勇气,因为他们缺乏榜样的熏陶。
古语有云“见贤思齐”,效仿榜样,从思想上、行动上都要向榜样看齐,以榜样为“镜”,找准自身缺点与不足,给自己报以“黑脸”,坚决向自身不良习惯说不,主动与突出问题“叫板”。作为党员,应该时刻树立榜样意识,甘于奉献、敢为先人、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这样才能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屹立不倒。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有义务践行榜样之路,看齐榜样,争做合格党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就是一个标杆。这些生动的例子,既能让奋进的人更加坚定于自己的事业,也能给萎缩的人的敲一个警钟: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一个优秀的党员,可以把这些事情做得更好,可以成为一个榜样。
作为社区工作者我有义务宣扬榜样的事迹,争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正能量带给我们的充实,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国家的希望永远都在年轻人的肩头
《榜样》专题节目学习心得 第2篇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专题节目。节目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等,通过访谈、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形式,向观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爱岗敬业、为民奉献的精神风貌。
节目中,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学院陈先达教授,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弘扬社会正气,面对文化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他总是旗帜鲜明地撰文帮助社会纠正错误观点,解除困惑;老一辈革命者甘祖昌和龚全珍,省吃俭用,到社区和学校做志愿者,把工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河南新乡的吴金印,为了让老百姓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他连夜赶工,造田、修路、种树,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每一个小故事的播放时间并不长,但从他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党性修养、初心使命、责任担当、爱民情怀等无不令人感动。正是通过这些榜样,让广大党员们看到了我们应有的样子,才会在大家内心产生共鸣、感触和力量,且经久不衰。
榜样是旗帜,代表着方向;榜样是资源,凝聚着力量。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无论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经济腾飞的和平时期,我们都需要好的榜样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鼓舞我们奋勇前进。“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树立榜样,就是树立一面镜子,树立一面旗帜,他们可以成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可以告诫我们自身的责任和使命,可以提醒我们应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今年以来,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一做”不仅靠“学”与“做”,更需要榜样、模范的力量,通过最直接、最直观的言行楷模,让全体党员切实感受到怎么做才是一名合格党员。合格党员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这只是对党员最低的要求。榜样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人物,其实就是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善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一群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默默地传播着正能量。
在精神物质条件日益丰富的今天,很多的年轻人面对基层工作心存畏惧,不愿意也不敢于主动走出“舒适圈”,走向基层,脚踩黄土,踏踏实实地去为最底层的人民群众办实事。节目中,尼玛江村25岁就开始驻村扶贫工作。他作为年轻一代的干部,耐住寂寞,守住平凡,3年来,一心只为做好本职工作,让雪东村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如今的雪东村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了从“搬迁贫困村”到“标杆示范村”的华丽转身。尼玛江村作为一名年轻党员干部,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
学习榜样,贵在知行合一,重在身体力行。作为一名年轻基层干部,应将学习榜样作为“两学一做”的重要学习内容,主动向尼玛江村等榜样看齐,聚焦对标,检查自省,转变作风,改进方法,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争做一名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好干部,争做一名“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为建成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榜样》专题节目学习心得 第3篇
学习新时代榜样之“四君子”品质
观看完《榜样4》,久久不能平复的情绪仍在心头激荡,一幕幕动人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榜样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当中。他们付出的是汗水、青春甚至生命的代价,留下的是一段段传奇和一座座丰碑。看至中途数次落泪,泪湿衣襟。落泪是因为被他们的所作所为及光辉事迹所感动。感动是因为他们都是身处平凡的岗位但做着伟大的事业。我联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美好美德的“梅、兰、竹、菊”之“四君子”,他们身上所呈现的优秀品格正是“梅之傲、兰之幽、竹之坚、菊之淡”。
学榜样“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之梅“坚定理想、锐意进取”之品质。中国航天“嫦娥四号”团队历时四年打磨国之重器,成功将中国探测器送至月球背面,实现人类成功登陆月背的首创之举,做了“其他国家想做还没做的事情”。成功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没有退缩,正是“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理想信念,支撑他们恪尽职守,加班加点,勇往直前,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突破了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了“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他们立足岗位,践行中国航天人“不求名利财富,但求科技报国”的初心使命。我们要以“嫦娥四号”团队为榜样,坚守入党时的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立足自身岗位,做好本职工作。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冲在第一线,“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直面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追求上进,有所作为。
学榜样“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之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之品质。八零后环卫女工李萌在择业时喊出“职业不分贵贱,行业不分尊卑”强音,不顾周围人的劝阻,毅然加入北京市东城区环卫十所三八女子抽粪班,一个人负责20个粪井,八年以来肩上的责任和工作热情只增不减,吃苦耐劳,毫无怨言,和辖区内居民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了“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吃亏书记”李连成,在担任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几十年如一日地干,免费上门送技术,自掏腰包买种子,自愿担保村民贷款,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家里二十多万的存款借的借、送的送,竟一分不剩。村办企业盈利后,村民要求入股时,遭到原有12户股东的反对,他说“我是全村的支部书记,不是13户的支部书记”,最终成功转让,实现家家有股,家家分红。李连成“自己的吃亏换来全村全村满满的幸福感”,这就是他的初心和使命。举家“落户”海南保亭山村的“羊书记”隋耀达,冲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带领乡亲养殖黑山羊、种植红毛丹,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在身体条件不允许的条件下依然主动申请续任驻村,他说:“能够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做点事、尽份心,我这辈子也算值了!”
学榜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之竹“不惧挫折、坚韧顽强”之品质。“大湖鸿雁”唐真亚,接手了洪泽湖上因条件艰苦、不堪忍受已经连续辞职十几位的邮差使,他说“要做事一定把他做好”。这一干就是二十年,一桨一桨划出了30多万公里的水路,联通了渔民和外部世界。因不满足于光干好本职工作,他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义务为大家运送米面油粮等生活用品,自办“渔家书屋”,为渔民们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杂志书籍等。在一次送递途中,突遇湖上狂风大浪,在距离死亡最近的时候,他依然紧紧地捏着录取通知书,将自己的“生命和通知书捆绑在一起”。这是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只是想为党多做一些工作,为人民多做一些事情,报答党和人民的培养和关怀。“水上邮路变成了爱心邮路,致富邮路”,这就是唐真亚的初心和使命。
学榜样“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之菊“不争虚华,淡泊名利”之品质。“本色英雄”张富清老人已经年过九十。六十多年来,他从未向家人提起过自己在战争年代英勇善战、舍生忘死的事迹,荣立的各种战功和荣誉称号不被人所知晓。直至2018年采集信息时发现张富清荣获过“人民功臣奖章”,他的光辉事迹才向世人展开。当人们惊奇于老人深藏功名时,他说:“一起工作的战友,都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有什么资格拿出来在人民面前显摆。”张富清老人一辈子坚守“我是党培养的,我要紧跟党走,做一名党的好战士”的初心,不改本色,担当使命,淡薄名利,他完完全全做到了。北师大高材生黄文秀,年仅三十岁,放弃大城市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家乡大山深处,倾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第一线,风华正茂的她已经永远的定格在百坭村第一书记扶贫路上。黄文秀用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全体党员干部要在前辈们践行初心使命的感召下,向典型致敬,向榜样学习,学习榜样身上所具有的共产党人优秀品质,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干事创业力量。榜样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以榜样为标杆,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伟大的事业,书写人生美好篇章。
仰望 是为了更好的攀登
央视一套,10月21日,20:00,《榜样4》。
一部专题片让我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浮现老英雄张富清穿越枪林弹雨,依然清淡度日的形象,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的内心是激荡的。今夜注定无眠。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每一位榜样心中的执着。无论是历经战火的老英雄张富清,还是完成奔月梦想的嫦娥四号任务群体代表;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李连成、黄文秀、隋耀达,还是坚守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唐真亚、李萌。都在用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如此恢宏的精神动力,是时代之楷模,社会之表率。其境界实为吾辈仰视与学习之榜样。
这让我想到了李白的《赠孟浩然》,“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对孟夫子的崇敬,仰视高山亦不能表达万一。唯有对其施揖敬之礼来感受其道德品行的光华。我们对于榜样除了尽怀敬重之意,更应以之为动力与方向,将自身的本职工作干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也许我们不曾感受战火纷飞的残酷,更无法想象历经波澜后依然归于平静的无私。但是老英雄张富清做到了,他用冲锋陷阵、为国杀敌的前半生诠释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用默默无闻、一心为公的后半生定义了“深藏功与名”的淡泊。那个补了又补的搪瓷缸,那个锁住功勋证书的小柜子……处处皆细节,处处显初心。这种“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精神是对于祖国和人民最深沉、最炽烈的爱。是心无旁骛,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根本动力。
也许仰望宇宙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寰宇的探索更是我们千百年的追求。为了实现中国人“九天揽月”的梦想嫦娥四号任务群体夜以继日、勤奋工作、勇于创新。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之路,这是响当当的口号,也是沉甸甸的任务。为此他们百折不挠、愈挫愈勇以全部的激情与干劲,托起了“嫦娥”,架起了“鹊桥”,树立起探月事业的中国标杆。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勇于创新,是吾辈学习之精髓。
也许你听说过基层很苦,但是你应该同样听说过有这样一群人,敢于选择基层,甘于奉献基层。他们就是基层干部,或许是第一书记,或许是村里的老支书。黄文秀,一位把生命献给扶贫事业的年轻女孩。隋耀达,就是身患重疾,也要奋战一线,立志脱贫。李连成,舍小家顾大家,一句“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道出基层干部的思想境界。扎根基层,只为脱贫攻坚早日实现;服务基层,只为乡村振兴再谱新篇。
也许你我的工作很平凡,甚至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想想唐亚真、李萌,他们也是普通人。于众人之中,不显其光辉。但就是这平凡之中蕴含着不平凡,因为坚守,因为热爱,因为使命与初心。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只有敢为不同。选择无闻,便是选择奉献。虽然只是一个人的兢兢业业与无悔坚守,但却深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党性修养。甘于平凡,无怨无悔。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奉献。
这个时代呼唤榜样,我们在拼搏奋斗的追梦路上,需要高尚纯粹的精神领航;这个时代涌现榜样,共和国气势磅礴的奋斗史中,有璨若银汉的典范星光。仰望榜样的高山,我们满怀动力与希望,朝着民族复兴的顶峰努力攀登,再展辉煌。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榜样精神”
昨晚在共产党员网重温了一年一度的“震撼大片”《榜样4》,即便是带着已知内容去看,看完后依然激动不已。“本色英雄”张富清、“吃亏”书记李连成、“扶贫之花”黄文秀、扶贫“硬汉”隋耀达、“大湖鸿雁”唐真亚、“环卫天使”李萌、揽月“天团”成员,他们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初心和使命,都在为实现“中国梦”努力拼搏着,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坚守。这些“榜样”照亮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心灵,温暖了亿万人民群众。
何为榜样?榜样除了是一面镜子、旗帜以外,更多的是一种力量。榜样是不断前进的“帆船”,让我们扬起希望的“风帆”,带我们驶向新胜利的“彼岸”;榜样是明亮的领航“灯塔”,为我们照亮继续前进的“航向”,让我们在前进征程上不会“迷惘”。《榜样4》中的“英雄人物”为我们铸就了“榜样精神”,而实现“中国梦”就需要有“榜样”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
对党忠诚,继承和发扬“榜样精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无论是解放战场、抗美援朝战场,还是转业后扎根深山30余载,张富清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履行着“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的铮铮誓言,甚至还希望担任一辈子的“突击队员”。作为新时代的广大党员干部,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严峻挑战,要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做到对党永远忠诚。党员干部要不断学习先进理论,用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向张富清同志那样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党员干部要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点,增强服务人民自觉,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赢得人民群众的肯定和拥护,向张富清同志那样做忠实的“人民公仆”。
为民服务,继承和发扬“榜样精神”。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每位共产党人的初心,无论是动员全家人搬到乡下、扎根农村带领全村创业致富的隋耀达同志,还是从农村走出去再回到农村、投身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黄文秀同志,亦或是从本职工作做起、帮助渔民采买、自掏腰包建立书屋、帮助渔民脱贫致富的唐真亚同志,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他们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多谋民生之利,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多做暖人心、稳民心、得民心的工作,保持热火朝天的干劲,拿出实际行动、干出实在业绩,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克己奉公,继承和发扬“榜样精神”。克己奉公、履职尽责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共产党人作风形象最鲜明的特征,是一个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榜样4》中的李连成,自担任村支部书记起,没有喝过村里的一滴酒,没有乱花村里的一分钱,连自己在村企业使用的办公用品都是从家里带去的。这些小事折射出李连成同志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正能量”形象,恰恰就是这样“正派”的党员干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习李连成那样常怀敬畏之心,树牢遵纪守法意识,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约束和监督,坚决不踩“红线”,不碰“底线”,不打“擦边球”,始终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争做人民满意的“勤务员”。
真抓实干,继承和发扬“榜样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无论是每天抽粪、往返几十里清运12吨以上粪水、坚守八年未曾想过“跳槽”的李萌,还是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的参研参试人员,他们都唯实干至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唯真抓实干至上,始终要以“干”字当头,少喊口号,多为群众办实事,要业精于勤,勤政务实,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坚决抵制形式主义、作秀式服务。
以榜样为引领 激发磅礴伟力
“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10月21日晚,央视播出了《榜样4》专题节目,当镜头聚焦在那一张张饱经沧桑却充满力量、朴实无华却温暖美好的面孔上时,当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冲刷着我的观感时,我擦了擦眼角的泪痕,心头忽地蹿起了一簇焰火,炫目璀璨。
风吹微澜、绿叶滚珠、青梅初露,美于细微处悄然绽放,榜样亦是如此,在生活的细微点滴处书写奋斗芳华,奏响无悔青春,于平凡中见伟大,点亮初心之光,激发磅礴伟力。
榜样是一面旗帜,以星火燎原之势,拓荒出初心所向的地方。把赫赫军功压在箱底,把为民使命放在心上的张富清是一面旗帜,红色是他的底色和本色,是他拳拳为民之心。对待信仰,他心有磐石,“我入党时宣誓,为党为人民我可以牺牲一切”;对待生死,他一笑置之,“死我都不怕,苦就更不怕了”;对待功绩,他轻轻放下,“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他用对党的“绝对忠诚”,书写了人生传奇,却把这本人生传奇设置为了仅个人可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谦逊品质和为党冲锋在前的星火燎原之势,让他站在了初心所向的地方,成为了一面鲜红的旗帜。
榜样是一株青竹,以碎石破土之力,拔节出永不退憩的伸张。他用“吃亏”撬动了村民心里的顽石,打破了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的发展困境。从送蔬菜大棚到让自家宅基地,从引进企业到着力解决医疗教育,他用初心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他就像挑石夫,细细地铺好了道路,只为让群众向前迈进的步子更大,脚下的路走起来更加舒服,他瘦小身板中有不竭的精神力量,他质朴的话语中蕴含着干部的工作哲学:“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从一穷二白的村子到经济富裕的全国文明村,如此大的跨越,正是李连成书记以心甘情愿的“吃亏”碎石破土,换来西辛庄村的不断发展,让西辛庄村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拔节出了永不退憩的伸张。
榜样是一把锦瑟,以一弦一柱之音,弹拨出永世流传的精神。唐真亚就是这样一把“传音锦瑟”,一个人、一艘船、一个湖,20年间,投递报刊、信件百万份。他的“锦瑟”里有深情千万重,他冒着生命危险把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亲手送到学生的手上;把渔民们需要的生活用品带到船只上;满心欢喜地传递着知识和信息……他与洪泽湖的“执子之手”,他与梦想的“交相辉映”,还有许许多多的报刊和信件是这把“锦瑟”的一弦一柱,弹拨出了唐真亚的踏实和满足,弹拨出他“为民服务”的初心,弹拨出动人心弦、永世流传的榜样精神和力量。
张富清的榜样之“刚”,让我看到了初心坚如磐石的模样;李连成的榜样之“韧”,让我看到了初心韧如蒲草的模样;唐真亚的榜样之“柔”,让我看到了初心温暖深情的模样。他们正是我心中倏然蹿起的那一簇火焰,他们,将引领着我们开拓进取,激发出时代的磅礴伟力。
“朝九晚五”之外的动人诗篇
曾几何时“朝九晚五”成了对党员干部工作的形容词,“舒适”“安逸”的工作环境使得“万人过独木桥”的招考场景屡见不鲜。面对外界不解,个中滋味唯有干部自己清楚。如今,随着《榜样4》热播,一颗颗闪耀“明星”成了广大党员干部代言人,他们在平凡岗位书写“朝九晚五”之外的动人诗篇。
在“朝九晚五”之外是“披星戴月”的艰辛。“我是党员干部,哪儿需要我就到哪儿去”。战场建功的英雄张富清没有选择更有前途的城里工作,而是一头扎进当时艰苦偏远的来凤县。迎着微微晨曦在悬崖峭壁开山凿路,披着日月星辰为老百姓照看口粮,从粮食局到三胡区、卯洞公社再到外贸局、建设银行,张富清总是不分昼夜工作,他的“朝九晚五”之外是对党赤诚之心、对群众真挚关怀。“俯首甘为孺子牛”,默默奉献的张富清正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缩影,他们扎根基层、奋战一线,白天走村入户、夜晚商讨对策,“朝九晚五”之外是为群众所需而奔波、是为国家事业而奋斗,他们的故事是“披星戴月”的艰辛,更是为民谋福的“初心”。
在“朝九晚五”之外是“岁月如歌”的坚守。“村民需要我,我还不能走”。身患颈动脉瘤的“扶贫硬汉”隋耀达有着“磐石般”的坚韧,他将四年光阴毫无保留献给所驻的共村。树致富典型、找脱贫路子、做扶贫先锋,军人出生的隋耀达本着“一股子”韧劲儿,硬是让贫困的共村“换了新颜”,他立誓决胜脱贫后继续留任,将自己更多年华奉献基层,他的“朝九晚五”之外是对村民的牵挂、对扶贫事业的执著。“愚公移山宁不智”,隋耀达的坚韧同时也鼓舞着全国20多万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正是这些新时代“愚公”,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走上小康之路,他们“朝九晚五”之外是与亲人离别、是与村民“血浓于水”,他们诉说“岁月如歌”的坚守,也诠释身为干部的伟大使命。
在“朝九晚五”之外是“舍身为民”的大爱。“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一句“回来”让硕士毕业的她投身家乡扶贫事业,一句“回来”让她在暴雨时不顾个人安危驱车返村。她是那个“走出去”并“回来”的人,面对交流障碍、村民质疑,她肯学、肯干,细心绘制的扶贫路线图布满她的脚印。“我是我们村扶贫攻坚的第一负责人,我还不够勇敢”,她在脱贫日记这样写道,如今看来她才是真正勇敢的人,她便是“扶贫之花”黄文秀,一个为扶贫事业奉献年轻生命的斗士,她的“朝九晚五”之外是对党恩的回报、对家乡的回哺。“斯人已逝,大爱长存”,黄文秀用生命兑现与村民的承诺。同样,因抗击台风将生命永远定格在33岁的李夏,他和黄文秀一样,把人生“盛夏”献给脚下热土,他们“朝九晚五”之外是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们奏响“舍身为民”大爱赞歌,也宣誓“以身许党”无怨无悔。
《榜样》专题节目学习心得 第4篇
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我们党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是践行初心和使命的先进典型。《榜样4》向我们展现了张富清、李连成、黄文秀、唐真亚、李萌、隋耀达等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他们是从全国9000多万党员中涌现出的先进代表。人们对他们的事迹耳熟能详,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汲取精神营养。
真心正义的平凡英雄。有一首歌里这样唱到:“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去看看世界的繁华。”英雄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的梦想。但是,谁是真正的英雄?《榜样4》为我们找到了“真心英雄”。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共产党人的初心,承诺用自己一生的实际行动来实践这一无上光荣的诺言,就是信仰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就是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就是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境界;就是淡泊名利、清廉自守的道德情操。
不甘于做个平凡的人。张富清:“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李连成:“当干部就应该能吃亏”、黄文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唐真亚:“选择了投递就要干一辈子”、李萌:“我觉得环卫工作是个伟大的工作”、隋耀达:“带着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这辈子值了”这些话语从一个平凡的人而又不平凡的人口中说出,每一句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坚定有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人物的英雄壮举震撼人心,榜样人物的奉献牺牲让人泪流满面,这就是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我们受榜样洗礼、以榜样为镜、与榜样对标,党员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新时代,建功立业写华章,以个人出色的表现为全体人民树立起好的榜样。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去学习这些榜样的恪尽职守、担当有为的敬业精神,不惧风雨,不怕苦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坚定信念守初心,提高觉悟担使命,严格落实找差距,更高标准抓落实,将这些精神放到工作中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革命战争年代,他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冲锋在前,是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和平时期,他服从大局、退役转业,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地方,为贫困山区默默奉献。
他立下赫赫战功,连儿女也不知情;他是人民功臣,却从不向组织提任何要求。
他的心“很小”,几乎装不下自己;他的心又“很大”,总是把党和人民的事当作天大的事。
他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是荣立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的的战斗英雄。
他是一个支行离休干部,他是一个平凡家庭的大家长。
他叫张富清,今年95岁。
95岁风雨沧桑,64载淡泊名利,7年军旅生涯,功成身退毅然投向基层建设,他永远都在组织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这是何等气魄,何等境界。谈到自己吃的苦受的累,他永远轻描淡写。
他说,这里苦,这里累,这里条件差,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啊。
他说,我死都不怕,还会怕苦,苦更不怕了。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党带领人民所从事的事业,是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必须凝聚伟大力量。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万里征程上,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张富清这样的先进分子默默奉献、不懈奋斗,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不断创新图强,创造新的辉煌,夺取新的胜利。
古语说:“公而忘私,国而忘家”。意思是,为了公事而忘了自己的私事,形容大公无私的精神。语出《汉书·贾谊传》:“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这句话表达了先贤们为了国家可以忘记自已的小家,为了公事可以舍弃自己的私事,不因利害而趋避,哪里有大义就往哪理去的爱国精神。
古往今来的爱国者,在面对家国与个人的选择时,无不以这句话作为自己的指引。张富清同志的感人事迹,生动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为我们始终做到为人民服务、为党和军队事业而奋斗树立了旗帜、立起了标杆。
楷树,树身挺拔,枝繁叶茂,巍然矗立,似为众树的楷模;模树,树叶随季候变动,春季青色翡绿,夏天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光泽淳正,“不染尘俗”,亦为诸树之楷模。这两种树作别被称为“楷”和“模”,加之楷树成长在留名千古的孔圣人墓旁;模树成长在先智先哲的周公墓旁,以树喻人,故称那一些品质道德高尚的楷模人物为榜样。
新时代,推进强国强军伟大事业,我们既面临着难得机遇,也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需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只有以张富清等先进典型为榜样和楷模,始终坚守初心,不改本色,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才能不断凝聚强大力量,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淡泊名利坚守初心
10月21日观看了中央一套播放的专题节目《榜样4》,当看到"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的老英雄张富清时,老英雄的先进事迹再次深深触动了我灵魂,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9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总书记向老英雄张富清颁发“共和国勋章”,并目送英雄走下领奖台,深情地向英雄鞠了一躬,这是向他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人民公仆表达了最崇高的敬意。时代需要英雄,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新时代更需要像他那样为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诺言,不管在哪都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甚至可以为祖国、为人民牺牲一切的人民公仆。
2018年12月要不是为了退役军人普查登记,这位为人低调谦逊、默默付出,从没向组织提过什么要求的战斗英雄可能再也无人知晓,就连他子女都没听说过打仗立功的故事。他身上展现了当代军人及退役转业军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满江红·写怀》宋岳飞)的词句最能诠释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也正如他自己说的:“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个都不在了,我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这个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而反观河北保定李某,肇事后还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四川李某家长在女儿学习的家长群里质问老师:“你对严书记的女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他们是想尽一切办法,去显摆自己的特殊,令人汗颜……
一句“党指到哪里就坚决打到哪里”的朴实言语,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一桩桩、一件件感人的事迹,又在我脑海回放:在部队,他出生入死保家卫国;到地方,他默默无闻为民造福。退伍转业时申请到湖北恩施最穷的贫困山区工作,在住院做眼睛手术坚持只要和农民病友一样的三千元价格的晶体,在乡镇主持精减员工的工作中让妻子带头下岗,在知青上山下乡时动员大儿子放弃国企招工机会去林场当知青,鼓励子女们自强不息、自己奋斗……
榜样带来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4》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通过对榜样人物集中彰显优秀共产党员坚定信仰、担当作为、服务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深刻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今后,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要更加自觉以先进模范人物为标杆,把对党的忠诚和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年轻干部要学会“吃亏”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10月21日晚,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录制的专题节目《榜样4》在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播出。节目聚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通过基层岗位和科研一线的普通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看完后收获的感动久久不能平静,湿了眼眶,点亮了初心。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吃亏书记”李连成同志的事迹。
“世上什么学问都好学,最难学的是吃亏,要当个好干部,先要学会吃亏,不怕吃亏。”诚如“吃亏书记”李连成所言:“当干部就是要吃亏”、“吃小亏,办小事;吃大亏,办大事”。党员干部不怕吃亏,就是要甘于奉献、乐于吃亏,就是要多付出、少计较。正所谓“吃亏是福”,党员干部肯吃亏,才不会让群众吃亏,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尤其是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接棒人”,肩负着人民和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更要学会吃亏,不怕吃亏。
年轻干部要以“学会吃亏”强化担当作为。“本色英雄”张富清、“吃亏书记”李连成、“扶贫之花”黄文秀、“大湖鸿雁”唐真亚、扶贫“硬汉”隋耀达、“环卫天使”李萌……纵观这些榜样人物,哪一个不是让自己多吃亏,让群众得了实惠。因此,党员干部要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吃亏精神,全心全意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多做有用功,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才能积累更多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尤其是年轻干部,更应该多挑重担、敢于吃亏,在磨砺中增长见识、增强本领,才能不负青春、有所作为。
年轻干部要以“学会吃亏”提升民心地位。党员干部作为人民公仆,见贤思齐方能自我革新、甘于奉献方有无悔人生、为民办事方显担当作为。要向榜样学习、向榜样致敬、向榜样看齐,吃亏书记李连成任劳任怨带领村民致富,他立下誓言:不喝村里一盅酒,不乱花村里一分钱。宁愿自己吃亏也要带领大家致富。他带头吃亏、主动吃亏、愿意吃亏的优秀品质,深得老百姓的赞扬,换来了村民对村委班子的信任,换来了脱贫致富的好日子。而一个不愿吃亏,凡事计较的党员干部,终会被群众所唾弃;只有像李连成书记那样做一个甘于吃亏、勇于吃亏、乐于吃亏的党员干部,自觉站在群众的立场,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让群众不吃亏,才能赢得群众拥护,提升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年轻干部要以“学会吃亏”助推工作到位。各项工作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都离不开群众的配合,然而,有的人不愿意吃亏,事情就办不下去,就无法打开工作局面。因此,必须有人站出来肯吃亏、愿吃亏,而党员干部就应做这个吃亏的人。党员干部要学会吃亏,就是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关键时刻勇于担起重任。只有学会吃亏,才能端正态度,坚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首要的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用自己的“吃亏指数”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让干群之间始终心意相通、志同道合。方能真抓实干,推动工作不断前进。
榜样人物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当有新作为。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诸如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无数个发展的“硬骨头”等待着我们年轻干部披荆斩棘、攻坚克难。有朝气、有锐气的年轻干部要以李连成书记为榜样,学会吃亏、不怕吃亏,在“吃亏”中长才干、强本领、有作为。
向榜样看齐
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榜样4”专题节目于10月21日晚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该节目以李连成等党员用担当诠释使命和初心为主题,以“向榜样看齐、做合格党员”为主线,邀请部分今年表彰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到场,进行典型访谈、老党员现场讲述、先进事迹再现等。
《榜样》专题节目的播出,集中展现了近年来各行各业涌现的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事迹。树立什么样的榜样,就体现什么样的导向。
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从最激烈的战场到最偏苦的山区,60年深藏功与名的老英雄张富清用他奉献的一生谱写了党员本色,树立了一个坚守信仰的标杆,提醒我们要始终牢记党员“第一身份”,不断锤炼政治品格,坚守政治生命线,以心许党,永跟党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
恪尽职守,服务于民。北师大硕士毕业生黄文秀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一线上倾情奉献,励志“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却在2019年6月17日将她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扶贫路上。黄文秀用她美好的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虽然她已经永远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将永远记得她万事以人民当先、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并将它变成我们不懈奋斗、坚持为民服务的精气神。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散尽家财自己吃了亏的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支书李连成用他20几年的“吃亏”换来了西辛庄村730口人拧成一股绳一起干事创业,将曾经穷、乱、差的“小西辛庄村”变成如今的全国文明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李书记用他能吃亏、敢吃亏、想吃亏的吃亏精神告诉我们当干部就应该要能吃亏,能吃亏才能晓是非,多吃亏才有人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