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策略范文(精选12篇)
翻译教学策略 第1篇
关键词:功能翻译,翻译教学,策略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交际形式, 还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交际形式。翻译主要涉及三种文本。一是原语文本, 在深入了解作者修辞功能的基础上对作者的原语做出正确理解, 原语理解直接决定能否产生最理想的图式文本;二是译者图式文本, 主要是指译者能否正确把握原文作者的修辞意图;三是译语文本, 译语文本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 与翻译目的有机结合在一起逐步形成的。将功能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教学当中, 有利于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功能翻译理论概述
功能翻译是将具有明确主旨意义的概念或自然段, 以修辞的形式重新组成一种翻译形式, 目的是为了从形式等同求得功能等值。从功能翻译理论来说, 不同文本, 具有不同翻译目的。根据功能翻译理论进行翻译, 应当注意修辞形式等同和功能等值。功能翻译中的功能是翻译想要达成的目的, 是行为的内容总和。功能翻译主要通过结构来体现, 不论什么语言, 都是由四种符号来体现, 它们分别是词、词标识、次序及语调。语言结构的认知图式也是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构成。在功能翻译理论看来, 翻译过程就是一个斡旋推理过程, 也就是译者运用自己所积累的已知信息, 客观判断非语言要素的修辞功能, 从而实现翻译顺利展开。
2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策略研究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基础的翻译教学策略创新必须有一套理解原文、翻译表达的方法论。只有这样, 才能将功能翻译理论切实应用到翻译教学策略中去。例如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课文所呈现的段落为基本段落点, 带领学生逐步分析段落内容。
(1) 以概念段的主题认知法
在翻译课教学过程中, 学生先将原文分成若干段落,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每一个概念段的主题思想, 采用特定符号标记出来, 通过主题思想将隐藏于概念段中的因果链找出来, 从而实现对概念段整体内容的系统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将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这句话的因果链找出来, 该句话是乔布斯的名句, 主要意思为“你的时间有限, 所以不要浪费时间去过别人的生活。”教师在讲述这句话时, 就应当引导学生明确该句话的因果链是“时间有限——不要浪费”。
(2) 功能分类法
根据功能分类语言学中对修辞功能的规定, 将被翻译语言分为五大部分, 即描述功能、陈述功能、定义功能、分类功能和指令功能。在翻译教学过程中, 逐步引导学生对五大修辞功能作进一步划分, 划分成若干小功能, 便于学生理解。例如,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语言学中的翻译诸多功能, 熟记不同功能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3) 图式研究法
运用图式形式, 将原语和目标语的各种结构认知图式清晰表现出来, 并将不同结构的认知图式同目标语的结构图示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从而深入研究被翻译语言中潜在的翻译规律。将两个英语句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这两句英语词语的结构式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第一句英语句子不符合语言逻辑, 第二句英语句子是符合英语逻辑的。
第一句:The policeman caused Mary to die.
第二句:The policeman forced Mary to die.
如果用SVOC结构的认知图式来分析上述句子, 就能轻易判断出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在SVOC结构的认知图式中, 主语是表示原因, 而OC表示结果, V在整个认知图式中主要起连接作用, 主语、结果、链接词共同构成了一个符合逻辑的句子。根据SVOC认知图式理论, 必须具体分析语言结构中的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等内部结构和语义, 只有这样, 语言结构中的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3) 积木切分法
语言由句子构成, 语言形成过程与搭积木是一致的, 每个句子就像是一个积木, 这些积木逐步累积, 最后形成语言。每个句子包括一定的内部结构。每个语句还分表层和深层内容, 要层层拨开语句内涵, 才能够将语句所代表的真实含义翻译出来。例如:He doesn’t like English. 该句话的意思是“他不喜欢英语”,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每一个词语都翻译出来, He (他) , English (英语) , like (喜欢) , 最后再将其组成一句话。
(4) 事件切分法
语言主要构成部分是事件, 事件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因此, 要将语句中的基本规律翻译出来, 就必须在因果网络中对事件内部结构进行深入剖析, 也就是对事件中隐藏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将事件中复杂因素简单化, 实现语句内容的良好表达。
(5) 逻辑推理法
将逻辑学应用于翻译教学过程中, 能够有助于翻译者深入理解语句内涵。在翻译语句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译者不甚清楚的事件, 此时, 运用逻辑学基本理论对原作者意图进行推理, 将逻辑推理法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翻译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 从而将语句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翻译出来, 实现翻译内容的“精准”。
(6) 偷换概念法
在翻译过程中, 首先将原语言表达的概念替换为原作者的目标语言表达的概念, 这是翻译工作的第一步。通常情况下, 翻译工作展开必须在原语修辞环境下, 对作者修辞意图进行揣摩。但由于受到语言环境影响, 作者意图会发生一定改变。例如, If you do not leave me, I will by the side until the life end. 该句话的英语原意为“你如果不离开我, 我就和你一起走向死亡。”但是如果我们利用偷换概念法, 就可以将其解释为“你若不离不弃, 我必生死相依。”这样翻译, 显得更具有意境。
(7) 直译法
要在翻译中将原作品所包含的语境效果表达出来, 在进行翻译教学过程中, 应当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直译法, 在尽可能消除语言差异的同时, 还要保留语言上的差异, 也就是说, 在原作品中比喻的地方, 我们仍然运用比喻的方法进行翻译, 在直说的地方, 我们还要运用直说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这是翻译教学过程中, 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翻译方法。例如将汉语翻译成英语的时候:
原句:你不明白, 给你说也是“对牛弹琴”。
翻译句:You can’t comprehend it, If I explain it, that is “to play the harp to a bull”.
众所周知, 将汉语中的“对牛弹琴”我们可以将其翻译为throw pearls before swine,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在英语中, 这个词语具有非常浓烈的宗教色彩, 如果这样翻译, 我们就难以将原作品中的语句修辞功能表达出来。
如果将将英语翻译成汉语:
原句: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away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翻译句:他在送葬的前面走着, 时不时的还会用一条大手绢抹去他那鳄鱼泪。
在翻译句中, 我们就可以同“猫哭老鼠”这一词语来代替“时不时的还会用一条大手绢抹去他那鳄鱼泪”, 可以说既没有改变原意, 也将原句想要表达的内容翻译了出来。
(8) 传统继承法
我国具有悠久的翻译历史, 根据记载我们发现, 翻译历史已有几千年, 三国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翻译巨著, 即《法句经序》。多年的翻译历程, 我国的先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我国有很多关于翻译的论著, 这些翻译论著中不乏真知灼见, 因此, 在进行翻译教学之前, 应当翻一翻传统书籍, 并将这些书籍中对翻译教学有用的知识记录下来, 并且应用到实践教学中, 这样能够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水平, 提高学生翻译能力。
3结语
总之, 现阶段, 我国翻译教学策略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对翻译课的需求, 我们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在翻译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熟练应用上述多种教学策略,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提高翻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苗菊.翻译能力研究——构建翻译教学模式的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 (4) :47-50.
[2]肖萌.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翻译教学模式探究[J].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4) :85-89, 96.
[3]张春芳.功能翻译理论视阈下的学术论文摘要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2.
试析外宣翻译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 第2篇
关键词:外宣翻译;文化;翻译策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愈显突出,而这些“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对外宣传活动无法离开翻译这一媒介。因此,“翻译工作是对外宣传的一部分”。(沈苏儒,1992)
外宣翻译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各种信息从中文翻译成外文,通过图书、期刊、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以及国际会议,对外发表和传播。”(黄友义,)
为了更好地发挥对外宣传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国际交流有效的开展,本文浅析了外宣翻译的特点,并结合外宣翻译的受众效果,提出了相关建设性的翻译策略和要求。
一、外宣翻译的特点
外宣翻译(C-E translation of Publicity Materials)可以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去理解。
广义的外宣翻译包罗万象,几乎涵盖所有的翻译活动,包括各行各业、各级部门从事对外宣传有关的翻译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大外宣”的翻译概念。
狭义的外宣翻译包括各种媒体报道、政治、文献、政府文件公告、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介绍、公示语、信息资料等实用文体的翻译。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外宣翻译基本上都是中译外
外宣翻译,顾名思义,是要完成那些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任务,所以“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中译外。”(黄友义,2004)外宣翻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翻译成外文,并通过各种媒介,对外发表和传播,让外国读者准确地理解译文所传递的信息,从而更好的了解中国。
在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中文译成英文,或者是其他外文,向世界传播来自中国的声音。凡是同外国人有来往、有接触,影响到外国人在中国的吃住行等方方面面的翻译都可称为外宣翻译。外宣翻译是一种具有鲜明文化特性的(Culture specific)交际现象,译者在翻译外宣材料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工作。
(二)外宣翻译的目标读者(target reader)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
外宣翻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外宣翻译的目标读者是“外国人,不是中国人”。所以外宣翻译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和牢记其目标读者的不同,才能很好地完成“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任务。
翟树耀曾说“把外国人当作对中国的知识一无所知准没错。”赵浩生先生也曾说过“美国一般的人民,包括大多数国会议员、政府官员对中国所知有限。”(赵浩生,)
关联理论的创始人Gutt指出,不考虑背景知识,而想把同样的思想传达给任何人,这是办不到的。面对不同的受众,我们往往不仅要改变说话方式,还要改变我们想表达的内容。所以,中国外宣翻译同其他类型的翻译不同的是,一定要首先采用读者易于接受的策略,以确保在宣传内容方面获得认同。
二、外宣翻译的策略和要求
在遵循翻译的共性原则的前提下(所有翻译工作都需要遵循 “信、达、雅” 的标准),外宣翻译工作者还要熟知并运用“外宣三贴近”的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
对外宣传的任务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因此外宣翻译要最大程度地保证其交际功能。交际翻译要求译者要潜心研究外国文化和外国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异和特点,时刻不忘要按照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去把握翻译。在充分了解原文的基础之上,进行跨文化意识转化,在翻译过程中有所取舍,调整文体,满足受众的接受心理,选择通顺易懂的语言,以保证交际目的的实现。(于杰,)
(一)了解语言差异,根据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进行适当的删减,避免文字堆砌
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各自不同的语言规范,在词法、句法和修辞等方面差异较大。从用词方面看,汉语表达趋于雅,英文趋于白;从句式结构方面看,英语注重形合(hypotaxis),汉语侧重于意合(parataxis);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风格上也存在巨大的差异。汉语的宣传材料相对来说通常含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饰语,而英语比较注重客观事实,平铺直叙。外宣翻译时,译者要去掉那些不必要的修饰词,以保持外宣译文简洁直观的特点。
(祁世明, 2009)
例如,每场会议召开时总会出现“胜利召开”的说法,若直译成“ the meeting is now successfully convened”,而外国读者则会以为会议之前有许多阻碍。又如,“不切实际的幻想”若直译为“impractical illusion”就不是很恰当,因为幻想本来就不切实际。再如,“不幸的悲剧”若直译成“unfortunate tragedy”也是不合适的,因为悲剧本身就是不幸的。(林本椿,2004)
因此,汉语中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富有文采的表达在英语中都变成了非常客观简洁的表达“smash”(彻底粉碎)、“Travel a lot”(走南闯北)、“overjoyed”(欢天喜地)、“spotless/pure white”(洁白无暇)、“featureless/ordinary”(平淡无奇)。
一些拼写正确、语法也看似通顺、十分“忠实”原文的译文,因为其话语构建方式没有考虑译文语读者的接受心理,违背西方受众的习惯传统,同样在英语语境中格格不入,难以得到英语受众的认同,从而无法取得译文的预期效果。(陈小慰,)
例如:创造绿色饭店,倡导绿色消费(莆田东方国际大酒店)译文为: Establishing Green Hotel Initiating Green Consumption。
上述翻译改为Green Hotel Green Consumption足矣。
再如翻译“地大物博”、“团结与进取”时,译为“vast territory”和“unity”, 采用了舍形保义的方法,使用简练的语言有效地传递了信息。以上翻译都遵循了英语的表达习惯,避免了文字的堆砌,因此符合了读者的接受心理。
(二)增强跨文化意识,“中国特色”词语采用直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为主
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导致思维习惯和表达方式上有着显著的不同。许多中文里约定俗成的词句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文后,不但难以达到忠实地传达中文原意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著名对外传播专家段连城先生也曾指出:“我们不可低估外国读者或听众的能力,但也切勿高估一般外国人对我国的了解水平。”(段连城,1992:123)因此,对于汉语外宣稿件中的历史事件、地理名称、专门机构、政治术语和口号、行话和俚语、传统节日、特有的饮食文化等等,必须加予注释说明,这样外国受众看了才不会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才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如:“五四”运动 the May 4th Movement of 1919 against foreign imperialism and domestic feudalism; 西安 Xi’an, the place of the world-renowned Terracotta Warriors;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 China’s top legislature;希望工程 Project Hope, a program to collect money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to support education in poor areas ;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Chinese New Year’s Day等等。
在外宣英译中,有时可借用国外熟知的典故、人物或地名等来比喻汉语中出现的相似属性的典故,即采用归化的方法。归化是指以原文化为归宿,要求译者向读者靠拢,用读者所习惯的表达方式传达原文的内容。如我们常将中国古代的凄婉爱情故事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比作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和“Juliet”。
张健教授在《新闻翻译教程》一书中指出:“归化是文化特性的诠释,而异化则是文化特性的保留,即译文不仅要忠实地传达原文说了什么’,而且要尽可能展示原文是怎么说’的,以便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在语言文化上的特有风味。外宣就是要向国外宣传中国、介绍中国,为此,异化翻译和直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外宣翻译的特点,要求译者应具备“外国人不是中国人”的意识,注意内外有别,注重中外读者的思维和心理差别,根据英文表达方式及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即通过删减、增添、编译或重组等方法策略,增强译文的可接受性,从而达到对外宣传与交流的目的,真正使中国走向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
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40-48.
[2]陈小慰.福建外宣翻译的现状与对策[C].福建省外事翻译研讨会,2007.
[3]段连城.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M].《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123.
[4]范锋.浅谈外宣翻译中“译前处理”的运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25-127.
[5]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6).
议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第3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
一、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二、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
三、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
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四、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扩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听、说、写、译等技能已越来越重要。翻译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培养的产出性技能之一,教师应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翻译方法。翻译教学的过程是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即进行翻译教学,就是通过翻译将学生置于翻译活动中去领会其文化,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化内容和另一种语言中的文化进行理解和沟通的过程。翻译教学应当有意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使教育面向世界,创造现代的有创新思维的学习体系,造就一批国际型、应用型的高级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士香.关于大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02,(1).
[2]张尧学.关于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3,(12).
[3]鞠小丽.关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几点思考[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8(6).
[4]石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新模式[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9(4).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策略研究 第4篇
1 传统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大学英语专业翻译学生的英语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部门对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进行改革, 对英语翻译的课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英语专业翻译教材不断的更新, 教材中的翻译练习、英语笔译、英语实践等课程内容进行了更新, 加大了教育力度, 更好地辅助专业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专业教学中, 翻译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 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的学习, 大多数学生的英语翻译学习依赖于教师的帮助, 不能独立理解和思考, 所以要对英语专业翻译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传统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当中, 英语教学翻译任务和课本知识内容相关的翻译练习比较多, 这些练习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授课时, 一般都以教材的内容为主, 授课的内容都是教师根据教材进行设计、布置的内容, 这样很难在教学中有创新, 教学的目的更针对考试而不是应用。即使学生通过了等级考试, 英语翻译能力依然仅限于应试, 不能够真正的根据实际情况和所在的环境进行正确的翻译。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当中, 经常有一些英语基础很薄弱的学生对英语的表达有抵触心理, 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英语翻译通常是语法错误不断、语句绕口。这些英语翻译都不符合标准, 意思也相对含糊。在学生翻译完习作之后, 经常会出现译文脱离原文意义, 学生心里明白如何翻译, 但是却不能正确地表达出内心想法的现象。不能够正确地理解, 就按自己的思路, 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词义大致进行生搬硬套, 乱猜乱译。这样的结果导致英语翻译内容语法结构混乱、文理不通和逻辑不清楚。同时还会出现漏译、填词以及语法错误等结果。所以在进行英语翻译课程的讲解时, 如果教师不注重学生对翻译内容的理解和对英语翻译内容的掌握程度, 就很难达到英语翻译教学的目的。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他们很难像英语翻译能力强的学生那样去理解教学内容。我们还发现, 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 大学的英语课程仅仅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重复, 这样越来越多的学生频繁的对课程没有兴趣, 更严重的是, 他们的学习的动机逐渐缺失。国家的英语等级考试不断增加英语翻译试题, 但是仍只有几个简单的翻译句子, 英语翻译题目的分值也比较低, 所以英语翻译试题在整个试题中的比例比较低, 在客观上给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
2 关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策略
2.1 学习文化背景知识, 强化学生翻译实践
英语专业翻译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判断、联想、理解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消化和理解。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才有助于其英语翻译水平的提高, 同时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会提高, 其英语翻译意识也会增强, 这些对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下, 学生只是学习教材里面的内容, 没有能够了解语言中的文化, 如果学生缺乏文章中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就会在理解原文时出现很多问题, 使得译文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程度, 出现很多错误的翻译。教师应该督促学生学习文化背景知识, 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背景, 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民族文化会进行渗透和融合, 所以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同学, 应该经常查找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加强文化背景的学习。英语翻译作为一个跨文化交际活动, 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汉英字典提供的单词和语法进行机械的翻译, 需要学生对英语语言进行深入的了解, 了解文章中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翻译中碰见一个单词有多重翻译时, 要根据不同的上下文、不同的领域呈现的不同含义去理解文章, 才能更加准确地进行翻译。翻译过程会出现反映社会观念和社会价值的情况, 这种复杂的翻译内容, 对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仅需要能够正确理解翻译内容, 还需要对背景信息有一定的思考和理解, 对信息的理解程度越好, 文化背景了解得越清楚, 才能越准确地将这类翻译文章翻译好。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强化翻译理念,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从翻译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材的选择上需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主动参与翻译修改和学习, 可以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在注重学生实践教学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题, 而是来辅助学生完成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表达和创新的能力。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学习和联系, 在小组的互动中每个学生需明确翻译任务, 组员之间进行讨论, 目的是为了通过相互借鉴加深对翻译内容的理解。同学之间除交流沟通外, 还要对译文进行相互纠错, 指出文章上的表达和理解的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往往是自己很难发现的, 同学之间找出错误问题的同时对其进行更正、归纳和总结。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与理论相结合, 这种方式更容易激发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2.2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的错误分析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翻译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对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 有效地纠正错误, 无疑会对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大有帮助。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 把错误的问题归纳为三种:inter-lingual errors, intra-lingual errors, the cognitive factors, 分别是语间错误、语内错误、一些智力因素、兴趣、情绪、精神状态等错误。对英语翻译错误的分析结果表明, 学生在翻译过程中最常见地就是单词拼写错误, 不能够对单词的词义进行完全的理解。通过错误分析可以有效的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在翻译过程总出现的翻译错误, 对错误的原因和类型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 提高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效果。
2.3 重视互联网教学, 让互联网走进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课程当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 人们传播信息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互联网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方式, 因为其快速、高效、广泛等特性, 在英语翻译信息的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相关资源, 可以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环境, 对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互联网教学解决了传统翻译教学所面临的很多问题, 让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互联网翻译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可以提供大量真实的语言素材, 丰富的英语专业翻译教学资源, 以及多种形式的翻译教学习题。学生通过访问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习题练习, 并且对补充学习的内容进行检索和查找, 从而获得更多的有关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知识和学习资料。
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 教师进行1对多的教学, 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差异, 互联网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地学习情况和语言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资源匹配,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进度来合理的安排学习实践。让互联网真正程序教师提供给学生因材施教的平台。
2.4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作用
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英语翻译知识大部分是从教学课堂中所获取的,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 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精力和实践投入到翻译教学上, 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植入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中。这些方面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师的教学主动性, 所以教师地教学主动性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现代社会对英语翻译人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开展不尽人意, 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需要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让学生了解文化背景,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翻译水平, 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能力的要求。我们要不断的对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大力开展翻译教学活动,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永红.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6) .
[2]张建英, 马山虎.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1 (10) .
[3]赵佳佳.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2 (7) .
[4]王建丽.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22)
翻译教学策略 第5篇
星巴克在中国取得的成功及启示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以“三美论”对比《登高》两个英译版本的“意美”与“音美” 35 英汉含文化植物词谚语对比研究 36 《简爱》和《藻海无边》的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
从文化角度看品牌名称翻译 39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肉体与灵魂的平衡 40 关联理论视角下《生活大爆炸》中言语幽默的汉译
《名利场》中蓓基人物形象分析
侠客精神和骑士精神折射出的文化差异—《七侠五义》和《亚瑟王之死》之比较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43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 44 对《魂断蓝桥》女主角悲惨性命运原因的分析
反思女性主义作家对莎士比亚作品的研究 46 《白鲸》主人公亚哈的悲剧性格分析 47 从多视角比较《论读书》的两个译本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9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50 A Comparative Study of Women in Fortress Besieged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51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through Idioms 5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 53 An Analysis of English Pronunciation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54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 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56 从跨文化交际层面谈口译译者能力的提高
中西方悲剧爱情故事折射出的文化差异—《穆斯林的葬礼》与《荆棘鸟》之比较
《可爱的骨头》的电影改编分析
从功能对等的理论看英语歌词的翻译 60 商务英语写作得体原则 61 从《牧师的黑面纱》看霍桑矛盾的宗教情结 62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 63 从文化角度研究中英礼仪模式差异 64 The English Translating of Chinese Neologisms in Political Documentation: Methods and Strategies 65 孤独的神秘与永恒的自由追求——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喜福会》体现的中美家庭观念冲突解析
词汇的语义关系及其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 69 欧亨利与马克吐温的讽刺对比——以短篇小说为例
《幸存者回忆录》中多丽丝•莱辛的生态观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论《飘》中斯嘉丽的精神源泉
从麦琪的礼物中折射出欧亨利对已故妻子的爱
从中英语言中的幽默表达看中西方思维差异
The Word Use and Translation of English News 7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颜色词的蕴义
《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分析 79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80 商务信函中的语气结构分析 81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82 隐转喻名名复合词的语义分析
从作品人物塑造看海明威生命意识的转变
从道德角度分析简•奥斯丁《劝导》中的女主人公安妮•艾略特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85 马丁伊登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及其悲剧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化妆品品牌翻译
《谁动了我的奶酪》中的象征意义
情感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 90 目的论指导下的报刊新词英译 91 从哈姆雷特心理变化轨迹浅析其性格发展阶段
《长日入夜行》中玛丽的悲剧和反抗 9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94 中国菜单的英译
中英称谓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Translation of the Implied Meaning in Communication 97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的性格对比 100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 101 浅谈英汉禁忌语的发展 102 论《呼啸山庄》中两代人之间不同的爱情观
The Growth of Humphrey Weyden in The Sea Wolf 104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05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06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07 《看不见的人》中的“暗与明”意象探究
埃德加爱伦坡短篇小说中美女的命运 109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的求索之路
《简爱》与《呼啸山庄》女主人公比较分析 111 从礼貌原则分析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辞的语用特色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113 中美肥胖问题比较研究 114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1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悲剧原因分析
字幕中的幽默翻译—以《老友记》为例 118 中英文旅游广告语言特点对比研究 119 解析《红字》中清教主义对人物性格的塑造
目的论与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 121 论《老人与海》中的象征手法 122 文化差异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123 Foreign Brands Translated in Chinese 124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
跨文化交际中的移情及其能力的培养
《嘉莉妹妹》中主要人物的无尽欲望 127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28 广告英语中双关语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母语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从《彼得潘》看儿童世界 131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
从关联理论看商务信函的礼貌策略
第二语言习得中语用迁移现象的分析 134 西方影视作品中的美国婚俗研究 135 侦探小说的发展 136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 137 布什总统演讲词中幽默话语的语用功能分析
A Survey on Self-regulate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 139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140 用批评性语言分析中美主要矛盾 141 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与策略初探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143 由《麦琪的礼物》看欧亨利写作特色 144 英汉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研究 145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 147 国际商务英语信函写作中的礼貌策略 148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1 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美式幽默风格的翻译 152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
153 从儿童心理角度看儿童文学中的对话翻译
154 影视作品中的中英电话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155 A Comparis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nimal Words 156 《老友记》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主观性研究
15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 158 商务英语新词构词研究 159 The Use of Body Language in Teaching 160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161
162 论《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心路历程
163 《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164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
16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akespeare’s Times 166 奥巴马演讲词中的委婉语研究 167 Angelic devil: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Catherinein Wuthering Heights 168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 169 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170 浅析初中生英语写作问题及对策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2 从传统消费观念看中美文化差异
173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174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5 A Feminist Study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As You Like It 176 “土生子”叛逆精神探源 177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
178 Two Different Images of the Heroines in the Novel the Age of Innocence 179 语篇转喻的功能分析
180 爱与孤独的互生——舍伍德安德森《曾经沧海》与戴维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对比研究 181(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182 浅析哈代笔下经典女性苔丝和苏的人物形象
183 论《弗洛斯河上的磨坊》中麦琪的悲剧 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 185 活动教学法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新安中学为例 186 情景教学法在大学新生英语口语教学课堂中的实施
187 《鲁宾逊漂流记》与《桃花源记》中乌托邦思想之比较
188 An Analysis of Jane Eyre’s Contradictory Character 189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90 影视英文在初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性研究
191 二战后美国摇滚乐的发展及影响
192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
193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
194 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分析--基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及其译本的对比分析
19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 196 《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分析
翻译教学策略 第6篇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旅游业正一步一步走向国际化,因而旅游翻译变得十分重要。为此,我们需要建立相应的翻译方法与策略,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下面以湖南旅游景点为例,借助旅游翻译教学平台探讨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 旅游翻译教学 旅游景点 翻译策略
一、旅游翻译教学
旅游翻译是一种跨跨文化、语言、跨心理、跨社会、跨时空的交际活动。这个定义全面体现了旅游翻译实践的特点和理论依据。因此,翻译者应该把目标语的文化作为翻译的立足点,以目标语读者为对象阐释源语的文化内涵意义,让目标语读者在看译文时能得到和源语读者相同的感受,也使源语文化在目的语读者的大脑里得到更好地再现。
什么是旅游翻译教学?旅游翻译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职业翻译能力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旅游翻译能力和从业技巧。在旅游翻译教学中,一方面旨在培养旅游翻译方向的学生和旅游从业人員在从事涉外业务所需要的翻译能力;另一面就是在教学中探讨旅游翻译方法与策略,研究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翻译,以此来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二、中西文化差异与湖南旅游景点翻译
旅游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游览观光活动对异域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旅游活动是一种最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翻译则是促成旅游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桥梁。湖南旅游翻译作为一种最为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其根本的目的在于为源语言和译语言文化的交流架起一座桥梁,以便让外国游客通过这座桥梁来了解湖南的名胜古迹和欣赏湖南的自然风光,并通过旅游这种途径来传播文化,融合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由于受湖南特殊的旅游文本形式和文化习俗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的旅游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融入并强化跨文化意识。就湖南旅游的具体情况而论,湖南旅游是一种体验和感受异域文化的活动,其参与者是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的游客。在这些参与者对湖南旅游潜在的文化信息进行体验和感受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种跨文化交际的行为活动。因湖南旅游文本有其特殊性和深厚的文化习俗,要求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并以跨文化意识为指导,为游客传递准确的文化信息,尽量减少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交际失误和误解。
三、在翻译教学中探讨湖南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翻译方法与策略
传统的翻译教学是以读写为主,这种课堂内容难以满足旅游翻译实践的要求,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根据旅游翻译实践来改革,进行创新。现代旅游翻译教学内容应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以服务于国际旅游行业为教学宗旨,在文化的视角下,将翻译的方法与策略作为教学目标,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运用中外语言进行旅游翻译的能力,这种能力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形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技能实训充分整合的教学新模式。下面以湖南旅游景点为例,利用翻译教学平台具体分析湖南旅游景点文化内涵的翻译方法与策略。
(一)以湖南文化为取向,采用注释法或增补法
注释法是指通过对译文添加一些简单的注释内容,尤其是对一些音译的人名、地名或事件名以及年号表达等进行意思上的解释,从而使读者更好地了解其中涉及到的人物、地方或事件等,激发读者的情趣并丰富读者的知识结构。增补法是指在翻译时为了使得译文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信息,必须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没有而在上下文语境中包含内容的词语,这样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源语中的文化内涵。请看下面例(1)。
例(1):湖南南县厂窖惨案纪念馆旅游文本“四有”档案中“四有”的翻译,如果仅按字面意思译为“Four Haves”,外国游客就会为这个词感到困惑,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进行注释,“四有”翻译为“Four Haves”(having protection scope,protectionmark,log file,and custodian institution)。对于中国人来说,即使不对原文中“四有”进行详细注释,大多数中国人还是略知一二的。但对译语读者来说,如果不加注释,对源语文化内涵就不能理解。
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不被译语读者所熟知的政治背景、历史事件和风俗习惯等等,要借用信息增补的方法来进行解释性翻译,以便更好地传递文本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对外宣文化的目的。请看下面的例(2)。
例(2):“三光”政策,如果翻译成英文“Three Alls Po-lice”,如果不做进一步补充说明,外国游客对此不能理解,感到迷茫。因此,如果把译文改为“Three Alls Policy”(“Kill All”,“Bum All”and“Loot All”),a brutal and inhuman policy imple-mented by the Japanese aggressors against China in the anti-Ja-panesewar,通过增补说明,外国游客对这一事件理解得一清二楚,且读者和源语译者会产生共鸣。因此,在翻译中,为了传递湖南文化内涵,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进行增补,以更好地满足游客读者的阅读需求,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
(二)为了去掉历史文化因素的干扰,采用删减法
在旅游翻译中,由于中国与讲英语的国家在语言表达方面都有所不同,汉语通常会采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描绘景点,读起来朗朗上口、气势恢宏,而英语中的景点描述通常采用平实的语言,且结构严谨准确。因此汉语里有些修饰性的华丽辞藻在英语语言里很难找到对应的概念来描绘,且有时有些对应的翻译也表达不出汉语里所表现出的气势,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适当删减的方法来解决,请看下面例(3)。
例(3):奇绝秀险的自然景观,加之撩人心神的土家风情……美不胜收。
原译:Beautiful and steep landscape,along with fascinat-ing Tujia folk customs……is so much beautiful.
在上述译文中,最后一个四字词组体现了典型的评述性表达,与其前段内容相似,但读者并不理解,感到茫然。我们将采用删减法,删去多余的、不必要的,把例(3)译成如下译文。
Beautiful and steep landscape,along with fascinating Tujiavillages……
采用删减法翻译的译文把原文本中最后一句“美不胜收”省略了,避免了重复和堆,比较符合英语国家语言的习惯,有助于外国读者了解源语的文化内涵。
(三)以迎合译语读者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采用改写法
改写亦称改译,是指在特定要求下对原作形式、部分内容或者原作风格作出一定改变的一种常用变译方法。湖南旅游文本在语言表达和文辞修饰上极具汉语语言特色,为迎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对于原文中的这些语言表述则应重新组合,合理变通,在不失原文表达色彩和功效的基础上更好地传递文本中的文化信息,从而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请看例(4)。
例(4):(桃花源)始建于晋,初兴于唐,鼎盛于宋,大毁于元,衰于明清,萧条于民国,渐复于解放后,大规模修复开发于1990。例(4)语言连贯流畅,用词精准,且朗朗上口,使人一目了然。请看下面译文:
nwas first builtinthe JingDynasty,and got more prosper-ous in the Tang Dynasty,and gradually flourished around theSong Dynasty.However. it suffered damages during the YuanDynasty.Sometimes it rose and sometimes declined in the Mingand Qing Dynasty.It became desolate during the period of MinGuo,and only resorted with state funds after liberation and hasbeen developing in a big way in 1990.
上述譯文表述有些错误,原文美感未译出来。当外国游客看到这样的译文时,感觉是一头雾水。错误的根源在于译者翻译功底不足,不懂得汉、英两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可以对照源语和上面的译文改译一下:
Taohuayuan(the peach flower source) Was first built in theJin Dynasty(256-439 A.D),began to get more prosperous in theTang Dynasty(618-709),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960-1297),and went to ruin in the Yuan Dynasty(1279-1368).With ups and downs through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1368-1911),it was almost abandoned in thetim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1912—1949).Its renaissance was made from theyear 1949,and a large-scale expausion and development beganin 1990.
例(4)改写后的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思维和语言模式,包含的信息准确,读起来流畅,不会让外国旅游者产生不解,且符合读者的审美情趣。因此,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翻译不仅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更要注重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这样就能唤起国外游客心中的美感和向往,有助于游客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醇厚魅力。
四、结束语
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第7篇
一、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实状况
众所周知,商务英语翻译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的核心课程。商务英语的学习要求以及教学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获取语言知识的层面,还注重培养学习者的能力。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社会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提出的标准也有所提高。因此,在高校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对于在商务英语翻译中必备的专业词汇的掌握,贸易词汇的掌握,对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商务英语所要培养的是学生在贸易环境中的知识储备量,贸易沟通能力, 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然而,当前在我国的许多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不是很受重视。并且高校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上也存在诸多问题。许多高校也缺乏过硬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同时兼备的师资力量。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二、高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有效策略
1.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科学有效的教学大纲。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已经被列入我国高校外语教学的教学大纲中了, 我国的各大高校也都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但是这么久以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从高校的高层领导还是到教育人员都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教育方法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现实的需要。传统 的教学大纲也忽视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策略。首先,高校应该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计划是一切行动的基础和前提, 在做任何一件事之前如果没有制定好明确的计划,这件事情是很难顺利完成的。要想培养出更高水平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一项明确可行的教学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计划包括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宗旨,教学方法及教学目标。只有事先制定好可以参考的教学计划,教师才能结合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来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案,使方案不仅能够不偏离教学目标,也使方案能够适用于学生。其次,完善高校的教学大纲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教学大纲也是非常重要的。现有的教学大纲只是对学生提出硬性的要求,受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现有的教学大纲只注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读写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翻译能力。这时如果教师仅仅根据大纲来教学,那么就会使学生也忽视了翻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只以成绩的高低来判断自己的能力。
2.引进和自编高质量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高校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的过程中,缺乏高质量的专业教材也是影响翻译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的重要因素。我们现有的教材通常都存在发行时间过早,专业性不强的一些落后的教材, 这样的教材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我们要想致力于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就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可以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的高质量教材,适用于我们学生的教材。在向外国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编写属于我们的教材,做到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妥善的安排好时间。
3.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力量,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是会受到老师的影响的。高校的商务英语翻译教育现状是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缺乏实际的经验,无法把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必须注重提高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注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从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教师应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商务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4.改进教学方法,与企业合作。英语教学方法有很多,但不是都适用于各个模块的学习。要不断改进英语翻译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用语篇教学法。语篇教学法,是指把对学生的英语翻译教育放在语境中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商务英语翻译, 在翻译的过程中结合语境是非常重要的。翻译教学应该注意不同文章的语境,结合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语篇特征进行翻译,并且要把特定语境中的专业名词翻译清楚。高校也可以采取和企业合作的策略。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可以根据企业的需要来培养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并且学生可以提前进入企业进行实战体验,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于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多。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必须认识到商务英翻译的能力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学习中都有很强的适用性。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日益频繁,商务英语翻译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纽带。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培养出更多的能够适应环境要求的高水平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高校也研究了很多策略。本文就高校在商务英语教学的现实状况、问题及策略进行了阐述。
论高中英语教学策略之翻译教学法 第8篇
笔者作为一名任教十数载的高中英语教师发现现在的高中英语教学除了运用一些常规的教学方法之外, 几乎少有教师利用翻译训练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很多教师都认为翻译教学主要是针对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 难度过大, 不适于中学生。那么何为翻译?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翻译能力是学生外语语言和知识多方面的能力的综合体现。它考查学生单词拼写, 词汇运用, 句型结构及书面表达等各个方面, 同时还能衡量学生对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的理解程度和熟练运用的能力。因此, 笔者认为以翻译练习为辅助手段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是可行的。
本文将列举现在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几大问题 (难点) 并给出以翻译教学为辅助手段的解决方法:
1. 词汇量狭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中语言知识目标关于词汇的平均要求为: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 进行指称, 描述行为和特征, 说明概念等;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但学生普遍觉得单词难背, 背了又很容易忘。这当然是由于记忆单词的方法有问题。将一个个的单词孤立地记忆, 没有利用相关的语境, 这种方法是没有效率的。通过对学生进行翻译训练, 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上下文猜测生词的含义或通过翻译使他们了解单词拼写, 词汇的用法, 那再记忆起来就会更轻松了。
2. 不会使用工具书, 尤其指字典。
对于学习语言的学生, 字典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包含有英语学习过程中必须查阅的词条, 读音, 词义, 语法, 同源等内容, 可帮助英语学习者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这对于扩大词汇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其实第1, 2点所谈及的是一个相同的问题:词汇。那么利用翻译训练来试图解决该问题吧:
例:Six people had been injured because a mad man, too drunk to walk, had gotten behind the wheel. (英译汉)
这个句子的难点在wheel这个单词上。wheel的意思是“车轮”。一个疯子喝多了, 怎么跑到轮子后面去了, 又怎么有六个人受伤了呢?字典上, wheel一词除了“车轮”的意思外, 还有“驾驶盘, 转向轮”的含义。该句的意思是:这个喝得东倒西歪的家伙竟开起了汽车, 致使6人在车祸中受伤。通过这样的翻译练习, 学生们对于单词的使用, 特别是一词多义的单词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对于增大词汇量有很大帮助。
3. 语法知识不稳固。
用英语表达时语法错误多, 有些英语句子过长或有难结构时, 就不理解了。那么通过翻译训练练习一下长句, 难句的结构分析会帮助学生熟悉语法,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Some people are paying as much as 500 Swedish Kronor in taxes a year for the right to keep their dogs, the money that is spent by the government on dog hospital and sometimes medical treatment for a dog that falls ill. (英译汉)
该句选自1997年全国高考阅读题。句子很长, 如果不分析句子结构很难理解它的意思。some people是句子的主语, are paying是谓语, 500 Kronor是宾语, money是500 Kronor的同位语。第一个that引导定语从句修饰money, 第二个that同样是引导定语从句修饰dog。该句译为:有些人一年付多达500瑞典克郎的税以取得养狗权, 政府把这笔钱用于狗医院, 有时用于病狗的治疗。
汉译英的练习也能帮助学习语法。学生可以用多种不同的句式或短语表达相同的含义, 这叫一句多译。
我们吃惊的是那本书所写的引起他们之间的争论。 (汉译英)
(学生习作)
(1) What surprised us was that what was written in that book caused their quarrel.
(2) It’s surprising that the content of that book leads to their argument.
(3) Their argument about the content of that book surprised us greatly.
(4) It is their quarrel about that book’s content that surprises us.
通过这样的练习, 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用他们所学过的句型, 短语来表达相同的意思。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低下。
学生的双语基础达不到要求, 表现在对原文理解欠佳, 译语表达不符合习惯, 用汉语表达时套用英语语法;语言表达不够准确, 丰富, 很少考虑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在翻译训练中要求学生注意英汉差异, 不要试图将每一个词语都找到对应的译法, 应掌握汉, 英句式的一般规律, 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A right kind of fuel is needed for an atomic reactor. (英译汉)
如果按照字对字的翻译, 学生可能会译为:一种合适的燃料被需要用来给原子反应堆。但英语里的被动语态不是一定要用汉语的被动语态来表达的, 这样会非常生硬, 也不合语境。较好的翻译为:原子反应堆需要一种合适的燃料。
用英语进行表达时, 要按照英语中习惯的句子结构来组织句子。而学生恰恰习惯按中文的思路来翻译汉语句子。
她穿着高跟鞋从路边走来。 (汉译英)
She wore a pair of high-heeled shoes and came from the roadside.
(这句译文大有问题, 显得很生硬。)
She came along the pavement in high-heeled shoes.
(相比之下这一句就显得原汁原味了。)
中、英文除了表达方式, 句子结构方面的差别外, 思考问题的顺序上和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钢铁iron and steel (铁和钢)
工商commerce and industry (商和工)
进出口export and import (出进口)
东南西北east, west, north and south (东西北南)
5. 对英语不感兴趣。
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 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看成是一项任务, 是跨越高考独木桥的武器。有这样的思想包袱, 要想学得轻松愉快是很难的, 要喜欢这样的学习就更难了。其实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的基础, 它可以使你事半功倍。要培养学英语的兴趣, 课本之外有很多方法。工夫还是要下在平时, 最好能经常看一些英汉对照的读物, 看看译者在翻译那些很好的句子时是怎样把握语言的;在日常复习中可常背诵一些英语的经典句子, 特别是那些和汉语表达方式完全不同的句式;注意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那些中英文表达, 比如大街上的招牌, 广告词, 商店名, 银行名等;了解英美等国家的背景文化, 历史等多个方面, 对于语言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总之, 对于英语的学习我们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们应该多思考教学方法, 顺应形势, 勇于创新, 善于改革。寻找任何可能的、合适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对英语 (外语) 的掌握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8页, 2012年修订.
翻译教学的特殊性与改革策略 第9篇
在过去,人们往往将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划等号,认为学外语的就是翻译,认为只要具备外语能力就可以做好翻译工作,认为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是一回事。这样的思想下,就会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翻译职业的技能培训。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清晰地认识到翻译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和其他的语言教育有别,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随着本科翻译专业在我国设立的数量越来越多,很多人开始明白,外语学习和翻译不能完全划上等号。
通常情况下,翻译人才要比外语专业多出一些严格的训练才可以从事这一项工作。在国内的翻译教学中,我们开始借鉴外国的翻译教学理念,逐渐认识到外语人才与翻译人才的不同。在这些基础的认知上,教学翻译、翻译教学的区别也渐渐浮出水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推进学生对翻译的认知,是翻译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具体的译者应具备将语篇翻译成语篇的能力,这也是对译者的双语能力、翻译思维、综合文化素质的考验。翻译能力与译者能力也不完全相符,译者更强调的是综合能力,与各种知识、技能相互协调应用,需要包括双语知识能力、口笔译技能等等。当下对翻译专业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三个特殊点与外语专业的相区分:首先,在掌握两门语言的基础之上,要拥有更广阔的文化和百科知识。其次,要能够掌握相关的翻译技巧,经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将这种知识经验内化。最后,要具有清晰的思维和头脑,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外语能力可以是将外语作为一门语言进行沟通,而翻译要承担的是他人与他人之间的沟通,要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心理素质。
二、高校翻译教学改革策略
(一)制定完备的翻译教学大纲
由于高校有着数量众多、层次不一的特点,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校应在统一的外语课程指导纲要上,实现对外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进一步指导;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与其实际情况相吻合、具有可行性的翻译教学大纲。各个院系可以根据学生所需,鼓励教师编订和订购更符合当下发展形势的翻译教材。与此同时,也提醒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改变当下的翻译教学模式
高校应逐步认识到,翻译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设置翻译课程时,以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为重点优化对象。针对涉外的学生,可以开设翻译课程,对翻译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鼓励学生进入选修课程。学校应鼓励教师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入先进的理论和技巧到课堂当中。在培养学生技巧的基础之上,更加重视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
除了学校的有关部门的支持,还需要有大纲规定的合格的翻译教师队伍,但是当下的翻译教学教师资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院校应加大力度,实现对翻译教师的培养,以此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翻译教学需求。学校可以先从本校的翻译教师队伍中选择一些能力较强的教师制定教学大纲,由此展开翻译教学的改革,进一步鼓励教师到已经开设翻译课堂、并具有一定成熟经验的课堂当中去总结经验,或者到一些培训机构去进行自我提升。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的翻译认知。除此之外,还可以聘请知名的翻译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此来更新自己对翻译教育的认知。从一个教师的角度来说,密切地关注翻译行业的动向,坚持加强自身实践,与学生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相关的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满足课堂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总结经验和素材。在课上与课下,教师也要积极总结相关问题,如果一个课堂教学质量较低,那么我们需要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真的有效。所以,在这方面,教师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做起。制定一个恰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从而有序地准备课堂内容。
学校在这方面,也可以积极地发挥自身的组织作用,把对翻译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发动起来,广泛搜集素材,及时更新内容。相信定能带动学生的翻译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翻译能力。
三、结语
翻译教学在当下的外语教学中处于边缘化位置,这种现象十分明显。一种外语教育是否可以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翻译人才,才能够体现出外语教学的综合能力。所以,高校的外语翻译培养,需要在保证学生掌握外语专业的同时,还需要提升其翻译能力,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牵涉到诸多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不断磨合,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胡维霞.地方高校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邢台学院为例[J].邢台学院学报,2015,02:141-143.
[2]李银芳.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我国地方高校翻译教学国情化实践路径探讨[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2,05:59-64.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和解决策略 第10篇
1 存在的问题
1.1 分身乏术, 没有课时对翻译教学加以重视
我国的非英语专业教学当中, 从教科书的安排和各类考试的试卷可以看出, 一直比较看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往往处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边缘, 原因具体来讲, 即使在高教改革的背景下, 各高校都增加了英语教学课时, 但英语翻译没有像视听、读写。
一样设置专门的课程, 甚至将翻译教学放在英语读写模块中进行, 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翻译教学的时间。作为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 把更多的时间, 精力和重点放在了写作和听力语法知识的上, 对于翻译教学, 心有余而力不足, 没有精力, 没有时间加以重视。导致英语翻译教学只能在课堂上一带而过, 实质的翻译内容和翻译涉及很少。作为学生, 上了大学, 学习英语的热情不如中学阶段高涨, 只是出于应付考试或是为了学分, 更加没有认识到翻译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自然无法进行真正的翻译学习, 只是浅尝辄止, 很难实现翻译能力的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的环节,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为例, 尽管设置了段落翻译的练习题, 但关于翻译技巧的学习并没有涉及。大多数教师也只是把翻译练习作为众多练习中的一个, 造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非常差, 提及翻译, 如谈虎色变, 更不用说达到四级考试的要求。
1.2 固守陈规, 根深蒂固的传统教法在作祟
学生作为学习英语主体性的作用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由于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过分重视, 以应试为主, 凡事为考试成绩让步的传统教学模式, 严重影响了翻译这种英语实际能力的提高。高校英语教师在传统英语教学中, 通常把翻译作为阅读理解来讲, 来处理, 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缺乏大量练习, 使学生没有机会通过实际练习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这种英语知识的单向传授, 必然导致师生间缺乏交流沟通。同时, 由于, 大多数高校都是大班授课, 对于翻译教学必然会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人数众多, 难以对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个体问题, 一一进行指导, 因为这对于教师的精力和时间的要求都是难以实现的。而翻译作为一种实践能力, 必须辅以大量的练习, 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活动, 更要有针对性地, 进行深入的讲解, 多关注学生翻译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1.3 出题范围广, 评价体系很难做
传统的测试, 单项选择, 填空等的评价体系很容易操作。由于翻译的出题范围广, 实时更新快, 很难有较好的评价体系, 所以很多高校的英语教师在设计测试时, 不愿意多加翻译题, 更毋庸说平时的练习。缺乏此类测试和练习, 固然会使得师生失去培养和锻炼翻译能力的机会。以至于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四级考试中, 翻译部分的得分很低。所以必须从根本上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当务之急是开发一个多元化的开放的英语测试评价体系, 对包括英语翻译在内的多项内容能进行精心、合理、客观、准确而又方便的评价。
2 改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策略
2.1 合理调整非英语专业学生的教材结构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 除了课后的翻译练习, 希望适当添加一些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方面的内容, 在理论的指导下, 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进行学习, 也能够构形成完整的翻译知识体系, 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在翻译素材的选择上, 也希望选择多领域的优秀素材, 其丰富的, 与时代紧密相关的内容, 必然会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同时也会加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为信息时代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2.2 优化英语课程设置, 努力实现翻转课堂
笔者所在学校, 已经开始此方面的实践。从2016年9月开始, 大学英语课程, 设置成“2+2+x”的模式。第一个“2”指的是两次合班课。课程内容以读, 以考核, 以分析篇章结构为主, 《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中的的词汇, 语句, 课文的练习和理解提前放下去给学生, 以期实现翻转课堂。第二个“2”指的是, 两次小班课, 其中一次是在语言实验室上的听说课, 一次就是写译课。目前的写译课, 已经向学生介绍了“定语从句的翻译”, “词类转移”, “反译, 正译”等翻译技巧。最后, 其中的“x”指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目前, 上课的效果较以前好了很多, 学生方面的反馈也非常乐观。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 各方面都能从思想上真正地对英语翻译教学重视起来。就任课教师而言, 课程设置的改革加强教师们自身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学习, 使得我们正视英语翻译教学, 并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探索, 在有效的课时内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学生的角度, 他们更加端正英语翻译学习的态度, 并且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翻译学习中去, 更加主动的进行翻译练习。最重要的是, 笔者校方对大学英语课程的优化非常重视, 为师生们进行有效的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学校已经从政策角度重视翻译教学, 开设了有关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培训和讲座, 加大翻译实践的分量。在原有翻译练习的基础上, 在平时考试中也设置翻译题型, 增加段落翻译, 帮助学生养成翻译的良好习。
2.3 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由于英语翻译最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应用, 因此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和评价非常必要。传统的英语教学中, 只注重考试成绩考核是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有效提升, 所以必须对学生的翻译能力进行多元化的考核,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评价中形成教与学, 师与生, 学习内容与应用, 等多角度评价体系。建立反馈机制, 即使发现课程设置, 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教学质量是否有所提高, 学生的实际翻译等的英语综合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都要有相应的后期跟进的评价体系。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部分题型的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我们为了响应国家的教育改革, 顺应时代的发展, 高校及大学英语任课教师都应认真反思和研究翻译教学的改革模式, 为我国培养出更多满足社会需要, 具有综合素质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强.强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策略[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一版, 2013, (2) :109-111.
[2]Ling Qian, Jiang Yan.Self-regulation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中国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 (2) .
[3]刘桂琴.大学英语写作中常见问题分析[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2004, (6) .
[4]陈彩芬等.新《课程要求》下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反思[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 (6) .
翻译教学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翻译能力;培养策略
经济、政治、文化朝着全球化的趋势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发展。然而,每个国家的语言都各具特色,为了更好地进行交流,必须构建彼此之间语言的桥梁,翻译就应运而生。为了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高中教育阶段就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英语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学生不仅要听得懂英语并且快速翻译出来,而且还要对各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育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
一、培养高中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必要性
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学好,要通过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五种能力,才能没有任何阻碍地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是学习英语最主要的目的。但是,通过对高中英语教育调查发现,在我国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翻译能力培养的现象,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翻译能力的综合性极强,集听、说、读、写于一体,是建立在这四种能力的基础之上的,这五项能力相辅相成,共同进退。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必须将翻译能力的提高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枯燥乏味是普遍存在的。而且对于翻译的学习,只是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教学方式没有任何的趣味性,更是让学生觉得乏味,对翻译的学习没有激情,感到身心疲惫。久而久之,会导致学生对英语翻译的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性或习惯性开小差,机械式的学习方法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课堂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也会造成极坏的影响。教师在英语翻译的教学中,要积极发挥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利用各种小活动活跃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翻译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就会主动探索学习,积极投入到翻译学习中。例如,在高中的翻译教学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农民伯伯种地的辛苦画面,然后展示英语句子“Who knows that every grain in the bowl,is the fruit of so much pain and toil?”面对这样的环境设计,学生内心充满好奇,会很快地做出最贴切的翻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大部分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对于翻译教学一贯采用语法翻译法,但在学生能力有限的前提下,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约束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时候,教师应认识清楚自己的职责,起到点拨学生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扬长避短,提高综合实力。
3.夯实专业基础
翻译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扎实的英语翻译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的。现在每年都有大批英语专业的毕业生,但是在毕业之后能够继续从事相关的翻译行业的专业人才极其罕见。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英语的人数基数大,但是具有翻译专业能力的人才太少。提高翻译能力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英语专业基础的训练,二是累积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英语作为一种外来语言,跟我国的汉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差异性很大。因此,提高翻译能力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训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选择难度合适的英语翻译教材,明确翻译的教学目标,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能够让学生逐渐掌握。对于一些疑点、难点,教师要着重进行强调和讲解,帮助学生梳理清楚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如由学生配合形成灵活的直观“小品演示”,再运用适当的表演来假设一些内容,传授和巩固有关知识,加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去过某地方”和“到某地方去了”的句型时,教师将教室各处分别假设成Shanghai,Hong Kong,Canada 等地,执教者走向Shanghai,让学生A说,Our teacher has gone to Shanghai.执教者又作从上海走向Hong Kong 状,让学生B说,Our teacher has been to Shanghai, but now he has gone to Hong Kong.这样有趣的模拟使学生更好地运用和理解句型。
参考文献:
[1]陈波.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1(3).
[2]魏国云.中学英语教学不应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4).
英语专业翻译课堂中的语法教学策略 第12篇
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个组成部分, 它们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的统一体。在现实的语言学习中, 我们看到翻译能力往往是语言学习者的薄弱环节之一, 而影响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如词汇的影响、语法的影响、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以及翻译者自身的素质等。其中, 语法对翻译的影响对语言初学者或基础较差者而言尤为突出。
2 调查
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专业教师要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 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笔者就我校 (枣庄学院) 2007级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入学成绩进行了统计, 本次统计涉及该专业5个班153名新生的英语入学成绩。其中, 37.9%的学生成绩为110分以上, 37.9%的学生成绩处于100~110之间, 19.0%的学生成绩处于90~100之间, 5.2%的学生成绩处于80~90之间。由于题目难度不大, 有62.1%的学生成绩在100分以下, 说明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一般。那么在翻译中, 这些学生主要的问题是什么?这又为翻译课的教学提出了哪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呢?由于这些学生在三年级要开设翻译课, 为了找出学生翻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帮助翻译课程教师制定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的翻译课程教学策略, 笔者又做了一个学生翻译练习中主要错误的调查。首先, 笔者在语法课上给该专业两个班布置了相同的翻译练习。考虑到这些学生是大一新生, 作业的难度不大, 只是要求学生翻译十个句子, 而且每个句子当中会用到的主要动词已给出, 学生需要做的仅仅只是用所给的单词完成句子的翻译。其次, 笔者从两个班的学生作业中随机选取调查对象40人, 所采取的调查方法是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 列出学生翻译作业中的错误并予以归类统计, 数据如表1所示。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学生翻译作业出现的诸多错误中, 除了译文不忠实原文、单词拼写错误和标点使用不当等错误不属于语法错误范畴之外, 其他均属于语法错误。
3 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以及他们在翻译中出现的错误, 在以后的翻译课教学中,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第一, 翻译课的教学不能一味地只讲翻译理论和技巧而忽视语法在翻译课中的作用。不少教授翻译的教师可能以为既然学生已经上过语法课, 如果再在翻译课上讲授语法知识就显得既没有必要也浪费时间。但是, 即使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语法知识, 其实际掌握和应用的能力却并不尽如人意。大多数学生在翻译单句的时候都语法错误不断, 更可以想象他们在翻译段落或短文时会出现哪些错误了。因此, 翻译课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地融入语法课上的语法, 不能完全忽视语法的讲解, 当然也不能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讲授语法。
第二, 那么在翻译课中, 授课教师应采取怎样的语法教学策略呢?
首先, 语法不宜讲得过细。翻译课中讲语法和语法课中讲语法的教学目的大不相同, 如果讲得过细, 涉及的理论问题就越多, 最后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其次, 语法教学要突出重点。对于学生而言, 翻译时最关键的部分是句子结构, 动词用法和名词用法, 这些就是翻译课上的语法教学重点和难点。如果不掌握句子结构, 名词和动词用法规则, 学生必然会看不懂句子, 更谈不上翻译句子。而且句子结构和动词、名词的用法形式多样、运用灵活, 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学会的, 因此在这些方面要下很大的功夫, 以使学生准确掌握。其他的语法项目也要有计划地进行有效教学。
再次, 重要的语法规则要反复讲、反复练。对于学生来说, 一条英语语法规则往往很难去理解和掌握, 这就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复习, 在每一次复习时, 可结合学生翻译练习中的问题把同一语法项目讲得更深一些, 练习的难度也可以提高一点。只有加强练习, 才能使学生牢记并正确运用语法规则。
然后, 比较相关的语法形式, 分析他们的异同, 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帮助他们正确使用语法知识。例如不定式和动名词都可以做动词的主语和宾语, 看起来作用相同, 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把二者的区别讲清楚, 学生运用起来才会更有把握。
最后, 翻译课中的语法教学应以翻译练习为主, 辅之以适当的语法讲解和分析, 也就是少讲多练。学生学语法的主要途径不是听讲或看书, 而是做练习、实践。许多事情都是讲方法容易而使用起来难, 英语语法也是如此。在掌握语法规则和熟练运用语法规则之间, 有一个很大的跨度, 这个跨度只能靠实践来削减。学生在看完一本语法书之后, 往往感觉“记不住”, 原因就在于此。只有通过反复操练, 才能使学生真正记住语法规则并学会运用他们。在操练的过程中, 有许多疑难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这就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疑难所在, 然后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解释。而翻译课无疑为语法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操练场所, 教师可以通过翻译练习中学生出现的语法错误进行专项语法讲解, 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语法问题, 又为学生提高翻译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翻译教学一直以来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英语专业学生虽然经过系统的学习, 但在翻译实践中仍然出现较多语法方面的错误。教师应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关键词:翻译教学,语法,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 (修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语言学百科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