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第1篇
保定市亮点水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成立于2003年。2011年更名为河北亮点水族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入驻中国电谷工业园区,场地15万平米,近万平米现代化多功能办公大楼。迄今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态鱼缸生产制造基地,产品款式材质达上百种,其中红木鱼缸成为水族界中的冠军,为将红木鱼缸做到极致,公司特在老挝建立红木分厂。同时公司斥巨资引进意大利进口全自动CNC裁板线,CNC双边磨直线磨边机,CNC直线斜边机,玻璃清洗烘干机,玻璃钻孔套料机,丝印强化一体机,玻璃热弯炉等全套配备加工设备,并与丹麦、瑞士、德国等三个国家最先进的技术接轨,增加合作者的利润空间,迅速占领市场,成为中国生态水族行业的领军者。与此同时,3000平米红木博物馆展厅(目前公司正在筹备建立华北最大的红木原材料销售基地)已
亮点水族一贯秉承“爱国,创新,利他,诚信”的精神,把“外争市场,内抓管理,三年上市”作为企业奋斗目标。目前,亮点水族已在国内先后发展了15家直营店,及800多家加盟店,优秀员工400余人,并在丹麦,阿曼,美国,巴林,阿联酋,荷兰,俄罗斯等18个国家出口销售。在取得市场份额,熟悉掌握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放眼世界,“亮点”积极创新,不断寻求技术上的突破,致力运用新颖工艺,并获得了10项国家专利技术,给产品的开发注入全新的概念,推动中国生态水族行业的发展,迈入世界顶级品牌的行列。
环评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第2篇
环评的基本概念,为什么环评?如何开展环评?如何快速编
制报告并通过审批
近几年,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将其作为项目上马的前置条件,凡环评不通过的建设项目予以一票否决。2009年是我市的"项目年",为使项目单位更好地了解环评审批程序,加快环评工作进度,促进项目及早开工,环评吧网站就相关事宜请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问:什么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何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答: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通过缜密的工艺分析、物料衡算,采取周围环境本底监测以及数学模型预测方式,分析项目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浓度以及污染影响范围、污染程度,评价项目单位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的针对性与可行性,最终做出建设项目产业政策符合性、选址合理性以及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可控性等评价结论。
为从源头上控制污染,降低“环境旧账”,减少“环境新帐”,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施行更是从法律上要求所有建设项目在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前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它是环保部门行使国家授予的“一票否决权”的核心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正逐步从单体建设项目向决策、规划和综合管理的源头延伸,规划和战略环评稳步展开,从而通过战略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谁有资格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答:环境影响登记表由项目单位自行填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则必须由社会上具有甲级或乙级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其编制人员也必须具有经国家注册的职业资格。湖北省现有甲级环评单位8家,乙级20余家,各省都有此类环评单位,可供项目单位自由选择。
问:项目单位如何委托环境影响评价单位?
答:项目单位应根据行业类别、投资规模正确选取甲级或乙级且具备项目所属行业类别业务范围的环评单位。可随时登入国家环保部网站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信息数据库,查询全国范围内的环评单位信息,采取招标或委托方式自由选择环评单位;同时,也可以在环保部网站上查询到详细的收费标准文件。问:不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有何区别?
答:环评文件的编制类型是由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的,分为以下三种:(1)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3)对环境影响很小的,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应当编制何种类型的环评文件,国务院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有详细明确的分类规定。
问:项目单位报批环评文件后,何时可获得环保局批复文件?
答:按照法律规定,环评文件报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后:报告书60日完成审批,报告表30日完成审批,登记表15日完成审批。我市环保局承诺在公示完成后,报告书30日内完成审批;报告表15日内完成审批、登记表7日内完成审批。
问:为提高环评审批效率,环保部门采取了那些措施?
答:为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建设大局,我市环保局在环评审批过程中,创新方法,推进审批管理方式改革,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通过缩短受理时间,简化工作程序,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分类审查等方式,推进建设项目环评手续的审批工作。并对重大项目特别是拉动内需和节能减排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同时在严格坚持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编制从简的原则,即凡可定级报告表的项目,一律不做报告书,凡可定级登记表的项目,一律不做报告表。
问:项目单位如何可以规避“瓶颈”,加快环评手续的办理?
答:尽管我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环评审批进度,但目前项目单位还普遍存在环评文件迟迟不能报送我局审批的问题。有些项目单位在办理开工或贷款等手续时发现缺少环评文件,这才到环保部门十万火急的要补办环评文件,由于环评文件是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就制约了项目开工进度或影响了办理贷款等手续的时间,使环评文件成为项目申办环保手续的“瓶颈”。究其原因,由于环评报告是项目单位自主委托中介机构的一种有偿技术服务活动,其编制进度与时限应完全掌握在项目单位手中,项目单位对环评文件编制重视程度不够是产生“瓶颈”的根本原因。
为加快环评审批手续的办理,项目单位应对“环评”予以高度重视,积极主动配合环评单位,建议提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及时及早报批环评文件:
(1)环评想要快,法人代表重视是关键,应提前安排,及时委托环评;
(2)寻找一家优质高效的环评单位;
(3)应与环评单位签订委托合同,特别要约定环评报告书(表)的编制时限;
(4)指定熟悉项目的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全程办理工作;
(5)消除花钱买环评文件的“等、靠”思想,紧密配合环评单位,及时提供准确、全面的材料,参与环评报告书(表)的编制。
加快环评编制及环评审批的建议
环评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第3篇
答:名称:铜陵市银河富云楼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铜陵市开发区翠湖二路2888号三层
2、酒店投资总额多少?
答:叁仟万左右
酒店总面积多少?多少包厢?包厢面积各是多少?大厅面积多少?厨房面积多少?
答:酒店总面积2900㎡,18个包厢,包厢面积平均60㎡-80㎡左右大厅面积 450㎡左右,厨房面积380㎡左右。
3、可以容纳多少人同时就餐?
答:260人
4.厨房几个灶头?油烟净化装置是否安装?
答:8个灶头已安装
5.酒店员工共计多少?各个工种人员各是多少?酒店每天的营业时间是多少?年营业多少天?
答:员工50人,经理、服务员、传菜员、厨师长、厨师、洗碗工、保洁员七个工种,每日营业6小时左右,年营业365天。
6.每年营业收入约为多少万元,利税多少万元?
答:年营业收入1000万,利税80万
7.年煤气使用量多少?年用水量约为多少立方?年用电量约为多少千瓦时? 答:年煤气使用8万元、年用水量约3万元、年用电量5万元。
环评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第4篇
专家组提出,作为山西省加快推进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先行先试示范区,孝义市基于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优化和承载力评估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以服务和推动绿色转型为指导原则,从全市发展目标和定位、城镇和重点产业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等多个方面对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议和措施,有效地发挥了环评对发展规划和综合决策的指导作用。这项工作为孝义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站在生态文明高度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提供了充分依据,对通过完善规划加快绿色转型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专家组认为,这一规划环评在城市发展资源环境回顾性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和评价了重点工业园区的布局合理性及其分阶段承载能力,对规划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定位、产业园区空间布局、重点产业发展规模和结构等的环境合理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全面识别和分析了孝义市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制定了“以水量定产业”、“以容量定规模”、“以安全优布局”的面向绿色转型的重点产业发展原则,并从协调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以及加快绿色转型的角度,提出了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不良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
环评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第5篇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2.有关部门批准文件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提交的其它文件 3.老企业新上项目,应附原企业污染治理及情况说明
二、审批程序
1.建设项目预审会签登记表
2.填写建设项目审批承办单(经研究,该企业做何种形式环评手续) 3.建设项目登记表
4.建设项目监测报告(视情况而定) 5.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申请表 6.环保验收批复 7.归档
二、建设项目审批程序
建设单位持项目建议书
↓ 环保局提出初步意见
↓
建设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委托有环评资格的单位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
建设单位持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到环保局审查
↓ 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
↓
环保局对环境影响报告书30日,报告表15日,登记表7日内做出审批决定,
并书面通知建设单位
↓
项目初步设计审查(环保局审查环保篇章)
↓
建设项目施工,执行环保“三同时”项目完工试车,环保设施试运行
↓
建设项目自试生产三个月内向环保局提出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申请
↓
建设单位委托环保部门的监测站进行环境监测
↓
环保局在接到建设单位提出的验收监测报告15日内完成验收
↓
环评案例分析总结范文第6篇
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建设内容
本工程位于宜昌市太平溪镇靖江溪、九岭山港湾内,行政区属宜昌市夷陵区,属三峡库区和坝区,南与秭归县新县城的茅坪港隔江相望。本工程距下游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大约4.7km,北离沪蓉高速公路37公里、三峡高速9公里。
一期工程的建设规模为新建350TEU(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3个,5000吨级件多用途泊位3个,60车位货运滚装泊位2个,800车位商品汽车滚装泊位2个及相应配套工程。
本项目总投资349321万元,工程建设期36个月。 1.2 项目建设的政策符合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订)》,本项目码头属于第一类鼓励类项目中“二十
五、水运”分类中的“深水泊位(沿海万吨级、内河千吨级及以上)建设”项目,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1.3 项目建设的规划符合性
本工程符合《宜昌港总体规划》、《宜昌市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 2 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2.1 地表水环境现状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长江评价江段各监测断面除COD超标外,其它各污染物监测值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标准。
2.2 大气环境现状
根据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果,2个监测点位的TSP、PM10日均值最大占标率均小于1, SO2和NO2小时平均值和日均值最大占标率均小于1,各污染物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2.3 声环境现状
根据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拟建项目港界及码头泊位及村庄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标准。 2.4 生态现状
评价范围内浮游藻类的区系组成共计6门45属(种),其中硅藻门16属,绿藻门15属,蓝藻门5属,由此可见整个评价区段内浮游藻类较丰富,以硅藻门种类占优势。浮游动物44种(属),其中原生动物6科15种(属),轮虫6属3科12种,枝角类4科10属17种。底栖动物3门13个属(种)。其中环节动物门6属(种),软体动物门6种,此外还有昆虫纲摇蚊科幼虫。从总体上看,调查范围内水质基本上都比较清洁,水体所受污染程度均比较轻,在其自净能力之内。
根据调查结果的,工程区域底栖生物的平均密度为280个/m2,平均生物量为15.04g/m2。
评价范围水域内鱼类资源约有140余种,主要有湖泊型鱼类、山溪型鱼类等。工程区域所在长江河段未发现集中大规模的鱼类“三场”分布。三峡库区范围内有胭脂鱼、大鲵等珍稀水生动物以及大头鲤、白甲、岩原鲤、黄颡鱼、南方大口鲶、银鱼、铜鱼等珍稀特产鱼类。
太平溪作业区评价区地处三峡库区,陆域生态系统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通过现场实地调查和查询湖北省宜昌市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等资料,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 3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 地表水环境
⑴ 施工期
评价提出了在泥浆池四周采用土堤加高围护,并在泥浆池上方设置遮盖装置,防止雨水进入泥浆池后造成的废水溢出。在泥浆池设置溢流口并在溢流口布设土工布,降低由于暴雨等因素造成泥浆废水溢出带来的SS污染。
抛石护岸将扰动河床,使河床底泥在悬浮,引起岸边水体悬浮物浓度增大。根据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现状监测资料分析,抛石护岸施工产生的悬浮物SS影响范围为作业点下游150m范围左右。
陆域施工将产生少量的生活污水,施工人员可租用附近民宅居住或作为办公地点,生活污水依托已有排水系统,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后用作肥料,避免临时施工营地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带来的污染影响。陆域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抑尘洒水或自然蒸发。
施工船舶不得向施工水域排放舱底油污水或生活污水,确需排放舱底油污水、生活污水的船舶,应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由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可保护码头水域不受施工船舶污水污染。
⑵ 营运期
码头初期雨污水和码头面冲洗废水经污水泵由管线提升至后方生产废水处理站同堆场径流雨污水一同处理后回用于散货堆场喷洒、绿化及道路洒水,含油生产废水经油水分离器和含尘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散货堆场喷洒、绿化及道路洒水,不对外排放,对工程江段的长江水环境基本无影响。
港区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后接入太平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不会对长江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到港船舶如需排放污水,应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由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按上述规定执行后,可保护码头前沿水域不受船舶污水污染。 3.2 大气环境
⑴ 施工期
在采取洒水抑尘情况下,施工扬尘对场界外100m范围内的局部区域有一定影响,在距离施工场地100m处环境中总悬浮微粒值浓度符合二级标准要求。施工期运输沙石料的车辆所造成的路面二次扬尘,对运输路线两侧20~30m内环境空气的影响超标。
施工废气主要来自施工机械驱动设备的废气、运输车辆尾气,施工机械较为分散,数量较少,废气产生量有限,对施工区域局部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该类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施工机械废气影响随即消失。
⑵ 营运期
本项目营运期应采取洒水措施,以尽量减少道路扬尘对局部环境空气的影响。
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成份较复杂,其中主要以THC、CO、NOx为主,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装卸机械及到港船舶废气系地面无组织排放源,具有近距离的污染特点,废气的排放将对环境空气将产生一定污染影响,但这种影响仅局限在排放点50m范围内,均发生在港区范围内,不会对本项目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产生污染影响。 3.3 声环境
⑴ 施工期
根据预测结果,多种施工机械同时作业,噪声超标影响范围最大将扩大至施工场界外昼间62米、夜间405米内的范围。工程施工期声环境保护目标落佛村区和龙潭坪村,距离港界最近距离分别为70m和110m,如果夜间多种施工机械噪声对该居民区产生一定的超标影响。本工程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造成的噪声影响是暂时的、局部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结束。
⑵ 营运期
本工程港区作业噪声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噪声污染影响。 3.4 生态影响
⑴ 施工期
工程施工期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较小,工程结束后,随着上下游底栖生物的迁移,抛石等为其提供附着和躲避敌害的场所,工程区域底栖生物逐渐得到恢复。
由于长江水流的作用,浑浊的悬浮物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被稀释,并且码头水域施工时间短暂,施工作业产生的悬浮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只是局部的和暂时的。
工程施工安排在枯水期进行,施工所在地多为裸露或浅水区域,此时鱼类多进入深水区域。因此,施工阶段不会对作业江段的鱼类带来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影响是改变了鱼类的暂时空间分布,不会导致鱼类资源量的明显变化。
施工区域所在长江江段没有大规模产漂流性卵和产粘沉性卵的产卵场,不会对鱼类产卵场产生较大影响。鱼类越冬场主要分布于深水的河道深槽中。拟建工程为近岸码头,施工期间船舶噪声对鱼类越冬不会产生较大影响。工程施工期的影响主要是码头建设期间施工作业对鱼类的驱赶效应,在采取施工期避开鱼类繁殖索饵盛期(3-6月)等措施后,施工对鱼类影响不大,工程施工范围较小,所以基本不会影响鱼类物种资源的保护。
⑵ 营运期 本项目营运期不直接向码头水域排放任何形式的污水,对长江水生生态环境及水生生物的危害影响甚微。
本工程营运期码头装卸机械噪声,主要是装卸机械噪声,噪声值67~99dB(A),不超过可压住鱼群发出的各种声音信号的110dB,因此,本工程运行期噪声对该江段鱼类的影响不大。
码头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工程运营后,对水生生物的分布区域和活动空间影响不大。在正常运营情况下,本工程不会对环境保护目标的生态功能产生显著影响。 3.5 固体废物
陆域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可用于后方陆域场地回填或送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统一处理,钻渣用于后方陆域场地回填;到港船舶固体废物由海事部门指定的船舶接收统一处理;危险固废交由具有危险固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含尘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本项目固体废物经过上述措施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3.6 事故风险
太平溪作业区:在风向E、风速1.1m/s,水流速度1.72m/s情况下发生溢油时,不会飘浮至长江对岸的秭归县凤凰山取水口水域,约26分钟漂浮至三峡大坝处(距离码头约2.8km),此时由于大坝的阻隔,油膜将不会继续向下游漂移,油膜将漂浮于库区水域。为保护长江水质,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加强监控,杜绝溢油事故的发生。并通过建立有关制度、完善设备,提高人员素质和制定溢油应急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溢油事故措施,以控制溢油事故的污染。码头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应立即启动溢油应急计划,采取事故应急措施,降低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为保护长江水质,必须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尽量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并通过建立有关制度、完善设备,提高人员素质和制定溢油应急计划,采取适当的控制溢油事故措施,以控制溢油事故的污染。码头一旦发生风险事故,应立即启动溢油事故应急计划,采取事故应急措施,降低溢油事故对环境的影响。 4 公众参与
公众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当地目前的环境质量现状比较满意,大部分公众均支持本项目建设。本评价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事故应急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措施的切实落实可使工程产生的污染降低到较低水平,基本可消除因项目的建设引起公众对区域环境质量降低的担忧。 5 主要环境保护措施 5.1 水环境
⑴ 施工期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在泥浆池四周设置土堤等类型围堰,围堰高度约0.3m,在溢流口设置土工布,泥浆池设置雨天遮盖装置,该措施的落实可防止钻孔施工时因降雨而产生的悬浮泥沙对长江水体的污染影响。
施工人员可租用附近民宅居住或作为办公地点,生活污水依托已有排水系统,施工现场应设置临时化粪池和临时垃圾收集站,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发酵后用作肥料。
桩基施工产生的钻渣必须上岸进行干化处置,钻孔泥浆应循环利用,干化后的泥浆尽量用于后方堆场建设的土石方工程,不能利用的由彭泽县城市垃圾场统一处理。
施工现场应通过设置沉淀池,混凝土养护水经沉淀后用于施工现场洒水,不排放。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对施工机械进行冲洗,避免含油冲洗废水带来的影响。施工机械若需进行现场冲洗,应通过设置隔油池和沉淀池等处理冲洗废水,然后用于施工机械冲洗和施工现场洒水,不排放。
施工船舶不得在港区水域内排放舱底油污水或生活污水。 ⑵ 营运期
港区生活污水分别化粪池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三级标准后接入水处理厂的污水管网。
码头面冲洗水或初期雨污水自流到污水沟后进入污水池,经污水泵和污水管排入后方污水沉淀池。在散货堆场四周设置带盖板的排水沟,堆场径流雨水自流入盖板沟后流入污水沉淀池。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喷洒除尘、绿化及道路洒水等。 含油生产废水经隔油处理后进入含尘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后回用于散货堆场喷洒、绿化及道路洒水等。
严禁到港船舶在港区江段排放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确需岸上接收的,由船舶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海事部门委托其认可单位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船舶污水。到港船舶进出港时,必须向九江市海事局报告,同时接受宜昌海事局的检查,确保船舶到港和滞港期间没有舱底油污水偷排事件发生。 5.2 大气环境
⑴ 施工期
施工前先修筑场界围墙或简易围屏,如用瓦楞板或聚丙烯布等在施工区四周建高2.5~3.0m的围幛,减少扬尘的逸散。
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外逸,施工单位必须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主要是砂子、石子)的堆场以应定点定位,置于较为空旷的位置,同时采取相应的防尘抑尘措施。
施工车辆运输砂土、水泥、碎石等易起尘的物料要加盖蓬布、控制车速;卸车时应尽量减小落差;进出施工现场车辆将导致地面扬尘,对陆域施工现场及运输道路应定期清扫洒水,保持车辆出入口路面清洁、润湿,并尽量要求运输车辆减缓行车速度。施工现场还应铺设临时的施工便道,铺设碎石或细沙,并尽量进行夯实硬化处理,以减少运输车辆轮胎带泥上路和造成二次扬尘。
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临时仓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防止洒漏、飞扬,卸运尽量在仓库内进行并洒水湿润。
加强对施工机械、车辆的维修保养,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尾气排放。
⑵ 营运期
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时应在港界合理营造防尘绿化林带,以起到防风的作用,进一步降低堆场起尘。 5.3 声环境
⑴ 施工期
施工机械要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状态,避免超过正常噪声运转。对高噪声设备,应在其附近加设可移动的简单围障,以降低其噪音辐射。合理安排高噪声施工作业的时间,在夜间(22∶00-06∶00禁止高噪声设备作业。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对施工阶段噪声的要求,如在夜间超标施工,必须向主管环保局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在指定日期内进行。加强施工区附近交通管理,避免交通堵塞而增加车辆噪声。
⑵ 营运期
加强装卸机械、车辆和设备的保养维修,保持正常运行、正常运转、降低噪声。在港界四周设置5m高围墙,并在港界内种植绿化带,散货堆场东、南、北侧设置防护林带,辅助区空地加强绿化,既可以降低噪声,又起到美化工作环境的作用。合理布置港区道路,各交通路口设置标志信号,使港内交通行使有序,减少鸣笛。 5.4 生态影响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定的承包合同中应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合理进行施工组织,工程水下施工应避开鱼类产卵繁殖期及鱼苗摄食育肥期(3月~6月),尽量选择10月~2月的枯水季节进行,避开水生动物的活动高峰期。减少施工船舶在长江两岸穿行频次;为避免施工船舶对江段水生生物造成伤害,施工单位应优化施工工艺方案,控制施工作业、施工船舶污染物排放,抓紧施工进度,尽量缩短水上作业时间,加强施工区域通航管理工作,严防危险品运输船舶溢油事故;施工单位应加紧与渔政部门的联系和协商,水下施工过程应接受专家指导,尽量避开鱼类产卵季节,施工时应采用相应的干扰措施驱赶鱼类,以避免对鱼类伤害。 5.5 固体废物
⑴ 施工期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送城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建筑垃圾可用于后方陆域场地回填或送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统一处理,钻孔弃渣用于后方陆域场地回填。施工现场场地和沙石料等零散材料退场应使地面硬化,经常清理建筑垃圾,以保持场容场貌整洁。
⑵ 营运期
在港区和辅助生产区应分别设置垃圾桶,对生活垃圾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港区污水处理产生的废油交由具有危险固废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理。含尘污水处理后产生的污泥收集后送城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本项目代表船型客轮上将配备船舶垃圾接收设施,且其设施要求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到港船舶垃圾由海事部门认可单位船舶污染物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 5.6 事故风险
制定严格的码头作业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溢油事故发生;进出港船舶和施工船舶必须根据施工水域船舶动态,合理安排进出港船舶的航行时间和施工船舶作业面,提前采取避让的措施;施工期和营运期间所有船舶必须按照交通部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港方应加强过往船舶的安全调度管理;各类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水上事故应急救援中心及有关单位报告;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水域;合理安排营运期船舶靠、离港时间及行驶航道,避免发生船舶碰撞事故;按照《港口码头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JT/T451-2009)配备应急设备。一旦发生船舶溢油,启动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6 总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