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内容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
作者:开心麻花
2025-09-18
1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第1篇

第三节 天气与气候

环节

一、歌曲引入新课(幻灯片1~2)。

幻灯片1:观察屏幕上的图片,哪些和今天的课堂内容有关?

幻灯片2:欣赏海尔兄弟动画片主题曲。引入本节课堂的话题天气与气候。

环节

二、天气的概念及与人类的关系(幻灯片3~8)。

幻灯片3~4:天气的概念以及表现形式。

幻灯片5:思考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幻灯片6~8:天气与气候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描述天气与气候的术语。

环节

三、天气预报(幻灯片9~23)。

幻灯片9:过渡与转折引入天气预报的概念。

幻灯片10~11:知识拓展过去民间了解未来天气的主要依靠天气谚语,了解常见的天气谚语。并在11片转折提问,这样能正确预知未来的天气吗?引入天气预报的概念。

幻灯片12~15:获得天气预报信息的几种主要的形式:电视、广播、电话、报纸、网络。在15片引导学生阅读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内容。

幻灯片16~17:掌握几种主要的天气预报符号。

幻灯片18:学生活动,模拟电视城市天气预报过程。

幻灯片19~22:电视天气预报中卫星云图的识别。

幻灯片23: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

环节

四、我国的气候特点(幻灯片24~34)。

幻灯片24~25:为26片中国的气候类型多样提供知识铺垫。

幻灯片26:我国气候特点之一气候类型多样。

幻灯片27:通过做练习、复习旧知识(气温与降水)来总结我国气候特点之二季风气候显著。(问题答案:1.广州、2.北京、3.海口、4.武汉、5.哈尔滨。共同之处是气温高时降水多,季风气候显著)

幻灯片28~33:季风气候的成因、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布及其特点高温期与多雨期同期,季风气候对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也有影响。

幻灯片34:我国气候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

五、知识小结(幻灯片35)。

环节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第2篇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第3篇

2、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与设想

3、绿色低碳建设的深圳经验

4、我国拓展极地海洋权益的对策建议

5、新生代气候变化原因新解

6、探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7、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供水发展对策

8、“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真的吗?

9、海岛旅游开发生态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

10、探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

11、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2、高校体育教学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13、“美国历史上的人与环境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14、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①

15、用生态文明思想构建生态国有林场的对策与建议

16、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探讨

17、3种杀虫剂防治金针虫的效果研究

18、论中医暑湿感冒的缓急收补法

19、茂名市古树名木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20、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21、“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的内容设计和陈列特点

22、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初探

23、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24、擦亮中国种业“芯片”

25、王海雷:揭密远古的使者

26、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粟类植物的驯化起源研究

27、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研究热点及发展分析

28、杨树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29、洞庭湖区洪涝灾害成因及其孕灾环境的变化研究

30、外部环境温度变化对船舶的影响分析

31、\"保护雄性资源\"公告

3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33、莫桑比克不同腰果品系对叶果回枯病的抗病性调查研究

34、心理压力与减压心理操

35、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①

36、环境监测对环境工程改造的促进作用

37、大气科学概论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性研究

38、近代以来杞麓湖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研究

39、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加固措施探索

40、论日本上胜町对比中日环保问题

41、浅析高中地理情景教学模式实践运用思考

42、海洋:气候变化的“引擎”

43、新形势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有效途径

44、奚志农:镜头下的野性呼唤

45、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创新探究

46、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分析与研究

47、新时期甘肃省博物馆陈列展览与科学研究综述

48、世界数十座都市正在下沉

49、气候与环境变化中需把握的报道取向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第4篇

1 云的气候特征

1.1 云量

按民航的规定, 云量按8分量划分, 遂宁机场累年年平均总云量为5.9/8。平均总云量各季相差不多, 冬季最多, 总云量平均为6.5/8, 其次是秋季和春季, 平均分别为6.0/8和5.7/8, 夏季总云量最少, 平均为5.5/8。

总云量逐月变化总体特征是:呈四峰三谷形势, 三谷分别是3、4月, 7月和11月;四峰是1月、6月、10月、12月。其中12月份总云量最多, 平均为6.8/8, 7月份最少, 平均为5.1/8。 (见图1) 。

本场累年年平均低云量为3.8/8。低云量在冬季出现最多, 其次是秋季和春季, 夏季最少。冬季低云量平均为4.9/8, 秋季为3.9/8, 春季为3.2/8, 夏季为3.1/8。低云量逐月变化特征:与总云量的逐月变化类似, 也呈四峰三谷形势, 三谷分别是4、5月, 7月和11月, 四峰分别是1月、6月、10月、12月。其中12月份低云量最多, 平均为5.5/8, 7月份最少, 平均为2.9/8 (见图1) 。

遂宁机场一年四季OVC (8/8云量) 的低云冬季出现最多, 其平均出现频率为57.8%, 其次为秋季, 其频率为48.6%, 再次为春季, 其频率为28.9%, 夏季最少, 其频率为19.4%。BKN (5/8~7/8云量) 低云在季节分布上与OVC低云完全相反, 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夏、春、秋、冬, 其出现频率分别为8.6%、4.3%、3.4%、1.7%。各季出现SCT (3/8-4/8云量) 低云从多至少依次为:夏、春、秋、冬, 其出现频率分别为16.8%、11.5%、9.9%、3.6%。

1.2 云状

遂宁机场历年出现的影响正常飞行、对飞行安全构成威胁的云状主要是强对流云 (指浓积云和积雨云) 和云底高低于300m的碎雨云、雨层云、层云、碎层云等低云。

强对流云对飞行的影响较大, 在这种云中及云体附近都有较强的升降气流, 可造成飞机的强烈颠簸。云中又可出现严重积冰, 积雨云中的放电现象能击坏机上无线电设备, 在云的前方5km以内可出现强的低空风切变, 云下下冲气流都能威胁飞机的起降, 因此被称为飞行的“禁区”。为此, 掌握和了解强对流云的变化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强对流云主要出现在夏季, 其次为春季和秋季, 冬季未出现过强对流云。夏季出现强对流云的逐时频率平均为7.0%, 春季平均为1.0%, 秋季平均为0.6%。在各月份中, 7月份强对流云出现频率最高, 逐时频率平均为10.0%;其次为8月份, 逐时频率平均为6.5%;再次为6月份, 逐时频率平均为4.5%;三、十、十一月份出现频率较小, 逐时频率平均分别为0.0%、0.1%、0.0%。

低碎云云底高度低, 生成速度快, 移动速度也快, 一年四季均可出现。在有大量低云的条件下飞行, 飞机在穿云后由于距地面较近, 供飞行员操作的时间较短, 容易产生慌乱而不易对准跑道, 对飞行安全影响较大。遂宁机场出现低碎云较频繁, 是影响飞行的除能见度外最主要的要素, 主要包含碎层云和碎雨云。碎雨云常伴有降水出现, 日变化规律是上午多于下午, 降水量大时云量增加, 降水停止后逐渐消失, 云底高年平均在250m, 最低的碎雨云高度低于100m;碎层云本场出现较少, 主要在秋季、冬季, 它的出现与湿度条件密切相关, 一般出现在弱气压场形势下, 天气晴朗少云, 水汽较重, 地面能见度大于1000m, 生成时间一般在01时左右, 维持1~3小时, 它随温度的升高、逆温层的破坏而消散。最长时可以维持一整天 (由层云演变而来) 。

1.3 云高

遂宁机场历年出现的高云高度一般为4500m~7000m, 中云高度一般为2500m~4500m, 低云高度一般在2500m以下。同一云状的云在不同季节高度有差异, 一般夏秋季节稍高, 冬春季节稍低。

遂宁机场历年出现低于300m的低云 (大于4/8云量) 频率有较明显的日变化, 各时期日变化特点基本一致, 主要出现在上午, 下午频率较低。各季节在00~12时段中低于300m的低云变化特点是:春季, 低于300m的低云出现频率较低, 逐时频率平均为6.1%。历年高频率期出现在00~04时, 平均为8.2%, 其余时次出现频率较低, 平均为4.8%;夏季, 低于300m的低云出现频率较低, 逐时频率平均为5.5%, 历年高频率期出现在00~05时, 平均为7.5%, 其余时次出现频率较低, 平均为3.9%;秋季, 低于300m的低云出现频率在四季中最高, 逐时频率平均为17.1%, 历年高频率期出现在00~05时, 平均为18.1%;其余时次频率平均为1 3.8%;冬季, 低于300m的低云逐时频率平均为11.5%, 在00-03时出现频率较高, 平均为21.0%;其余时次频率平均为8.3%。

2 结语

(1) 2001年至2010年, 遂宁机场总云量平均为5.9/8, 低云量为3.8/8。

(2) 对飞行影响最大的云是碎雨云, 其次是积雨云。

(3) 冬春季节云一般较高, 夏秋季节一般较低。

摘要:对2001年至2010年遂宁机场云的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表明:遂宁机场年均总云量为5.9/8, 年均低云量为3.8/8;对飞行影响最大的云是碎雨云, 其次是积雨云;冬春季节云一般较高, 夏秋季节一般较低。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第5篇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

三、全球变暖的预防对策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河南省的气候教案范文第6篇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有两方面:大量燃烧煤炭、天然气等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肆意砍伐原始森林,使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

大气层和地表这一系统就如同一个巨大的“玻璃温室”,使地表始终维持着一定的温度,产生了适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环境。在这一系统中,大气既能让太阳辐射透过而达到地面,同时又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我们把大气对地面的这种保护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可以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又能吸收地表发出的长波辐射。这些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气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之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地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可能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

排放温室气体的人类活动包括:所有的化石能源燃烧活动排放二氧化碳。在化石能源中,煤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较低;化石能源开采过程中的煤炭瓦斯、天然气泄漏排放二氧化碳和甲烷;水泥、石灰、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二氧化碳;土地利用变化减少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自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远远超过科学家可能勘测出来的过去16万年的全部历史纪录,而且目前尚无减缓的迹象。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二、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发生在热带

三、全球变暖的预防对策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相关文章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

办公楼物业管理流程范文第1篇1. 接听、转接电话;接待来访人员。2. 负责办公室的文秘、信息、机要和保密工作,做好办公室档案收集、整理工...

2
2025-10-24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

北大山鹰社五位学子范文第1篇3.既然痛苦是躲不过的,那么就痛痛快快去接受。 4.不要因为一次挫败,就忘记你原先决定想要到达的远方!把书山...

1
2025-10-24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

变电站增容改造设计范文第1篇1.运行条件海拔不超过3000m 设备运行期间周围空气温度不高于55℃,不低于-25℃日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95%,月平...

2
2025-10-24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

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第1篇无论买的期房、现房及二手房,都存在着办理房产证的问题。首要要了解什么是房产证?房产证是通过交易对所购买房...

3
2025-10-24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

s("wzfz");上一篇:办房产证资料及流程范文下一篇: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1
2025-10-24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八大禁令和四项原则范文

s("wzfz");上一篇:变电所施工三措一案范文下一篇: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2
2025-10-24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

班干部期末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本学期即将过去,根据学校安排6月27-29日全校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手...

1
2025-10-24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

百度新员工入职培训范文第1篇由于聘任制的实行,目前医院的员工流动性很大,对医院不满意可以随时提出辞职,不利于医院的工作安排,也对医...

2
2025-10-24
付费阅读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